内审的特征

合集下载

内部审核的特点

内部审核的特点
●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
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跟踪控制,内审不但能做到及时,而且能将有效部分纳入文件,因而也较有效;外部审核的跟踪控制只能定期进行,且只对纠正结果进行评价。
●内审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
内审不仅仅对质量管理体系,它还可涉及组织其他系统的改进;而外部审核关心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审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内审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订纠正措施,第三方审核员通常只提纠正要求,不提纠正措施建议。
●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
每次内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是衡量内审有效性的标志之一;而外部审核重点是进行评价,并据此作为认证注册或选择、控制供方的依据。
●内审的人员来自于组织内部
内审是以自己的组织名义由内部审核员进行的,第三方或第二方审核是以审核机构或顾客名义进行的。第三方审核人员必须是国家认可的具有资格的人员,第二方审核通常是顾客内部人员。
●内审程序通常比第三方审核简单
由于内审员都比较熟悉自己组织的情况,因此在审核时可简化某些程序,如文件审查、首次会议等;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加强,如纠正措施、跟踪审核等。
文件名
电子文件编码
ZLNS004
页 码
2-2
●内审的规范要求比第三方审核低
内审也是一项规范化活动,如要求有计划,审核员应具备资格,审核结果应形成报告等。但其规范化程度与第三方审核相比则要低些。内审常常因为提高有效性和效率问题,而对原有的规范化的做法和要求进行纠正,灵活性较高。
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内审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其目的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外审则是第三方或第二方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工具

新时代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新时代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新时代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现阶段国内外环境日渐复杂,我国经济发展应将重点放在效率提升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问题。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属于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组织,若想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国企高质量发展进行带动,因此重点探究国企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意义重大,是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企内部审计特征对于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其做出了明确定义,即有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主要由企业最高行政管理人员领导,并且,由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业务指导,具体包含较多工作内容[1],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

因为国有企业具备政策性、行业性、市场性以及福利性等特点,其实际发展中,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可有效治理国企内部经营环境;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对国企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且还能对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及工作绩效的真实性进行评价;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能够对企业内部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进行了解,对管理人员工作行为加以约束。

二、国企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一)有助于企业治理体系完善若想实现国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点从国企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入手。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会对国企治理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能够使企业治理工作不断完善,获得更强的治理能力。

国企发展中会涉及较多的相关利益群体,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通过科学、客观的内部审计评价,一方面,可对各方利益主体权利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可提升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治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治理成效,并且,内部审计工作中,能够起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的作用,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约束机制,使国企治理结构得以持续完善,形成民主集体决策机制,对企业权力运行加以规范,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下,使监事会、董事会与股东会相互制衡。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内部审计是对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一个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和解决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建议,并保护组织的利益。

内部审计特征:1. 独立性: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被审计的业务部门,以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避免利益冲突。

2. 审计目标导向:内部审计应该明确审计目标,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来评估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专业性和技术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便能够准确评估和审查组织的内部控制。

4. 机密性:内部审计应该保护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机密性,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5. 有效性:内部审计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过程,能够发现并解决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断提高和改进组织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内部控制质量是指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一个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组织的风险暴露,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分析内部控制质量的一些重要指标:1. 内部控制目标的明确度:组织的内部控制目标应该明确,以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组织的政策和规程,并能够遵守。

2. 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内部控制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一个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能够确保组织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3. 风险评估和管理:一个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能够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和管理这些风险。

4. 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以确保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业务活动的有效性。

5. 信息和沟通的可靠性:一个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能够确保组织内外部的信息和沟通的可靠性,以避免误解和误导。

6. 监督和改进机制:内部控制体系应设立适当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性,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通过分析和评估上述指标,可以评估组织内部控制的质量,并提供改进建议,以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浅析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作者:杨玉春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7期杨玉春(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资金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管理;审计作用中图分类号:F2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97-02收稿日期:2015-06-12作者简介:杨玉春(1985-),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审计理论与研究。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控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内部审计已有 20余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高校内部审计已由过去单一的监督、评价职能,向多元化的鉴证、管理等方向转变,形成了管理型的审计形态。

高校内部审计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的内向性。

内部审计的主体和客体均为高校的职能部门。

内部审计的人员来自于本高校内部,旨在强化高校管理,监督其经济活动,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提高高校的社会经济效益。

(2)审查的及时性。

高校内部审计能够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可以做到不定期监督并予以规范。

(3)方式的灵活性。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其方式方法可以针对工作的需求进行自由选择,根据不同目的、不同角度、不同手段、不同层次,可以进行专题审计工作,也可以进行全面审计工作等。

二、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高校内部审计为规范尽责内部控制是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系统,高校内部审计本身也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对高校内部控制起到指导作用,健全高校内部自身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高校需建立高校重点经济领域、重点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办学资金筹集、合同签订、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物资采购、基建修缮工程、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等方面的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通过对企业运营活动的全面检查和评价,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管理建议。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特征。

同时,内部审计也和内部控制质量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内部审计的特征和内部控制质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内部审计的特征1、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独立于企业的其他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

这样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便给企业带来更为准确的报告。

2、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努力做到超越公司内部利益的考虑,进行审计工作。

他们需要能够全面,客观地审查和评估公司的业务活动。

并且,审计的结果也必须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状况。

3、专业性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审核程序和技巧,并具备高度的标准。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这样,才能保证该部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机密性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的信息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因此,有必要保护它们的机密性。

审计部门需要遵守企业的保密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只要得到必要的许可,内部审计部门才可以向有关方面提供有关信息。

内部控制质量是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促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策略的重要前提。

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遵循企业的法律和规定,以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控制风险的关键,需要制定预防和应对措施。

企业还需要考虑监测和反馈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以提高能力和规范控制流程。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直接手段,内部审计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其他的控制措施,以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控制。

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重要性

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重要性

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重要性摘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以及真实性进行监督的行为,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强化廉政建设。

本文以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表现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重要性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监控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最终目的是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控。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高效运作,保证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主要表现为:企业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内审机构职责定位为加强对企业监督,对本单位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为本单位审计范围;审计经费由本单位负责提供。

1.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表现1.1形式上独立形式上独立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相对于其他部门和人员而言呈现出独立身份,即在内部其他部门看来是独立的。

1.2实质上独立内部审计的实质上独立包括组织上的独立和执业上的独立两个方面。

组织上的独立。

一是与企业外部其他机构、组织上的独立。

在业务规范上,内部审计机构应保持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联系,依法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接受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实行的行业自律管理。

除行业管理和业务检查外,内部审计机构在执行业务、形成审计报告和结论过程中,不依附于外部任何其他机构和组织,也不受其干扰和影响。

二是对企业内部其他单位的独立。

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

执业上的独立。

职能上独立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不把自己对有关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屈从于其他人的意志,对审计结果不作重要的质量妥协。

内部审计人员人身独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无利害冲突或其他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作出公正判断的事因。

内部审计特征和范围

内部审计特征和范围

内部审计特征和范围内部审计特征和范围关于内部审计的特征和范围,几乎所有的内部审计教材都会有所论述。

所有学习过内部审计的人都很熟悉。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内部审计特征和范围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内部审计的特征很多教科书讲起内部审计的特征都会和外部审计来比较,这样确实便于理解,但对于非审计专业的人来说,还要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同时了解。

我们这里就内部审计来谈内部审计,从企业组织的角度来谈内部审计的特征。

1.内部审计是企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内部审计不是随着企业组织的成立而出现的,而是企业组织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是和企业组织里面的财务、人事、行政、销售、生产等职能单位不一样的。

企业组织一成立,生产、销售、财务、人事、行政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是企业组织生存的需要。

而企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规模越大,分支机构越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就越大。

2.内部审计是企业组织的一种管理手段。

董事会、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组织治理的三大基石。

而内部审计是一种广义的管理手段。

内部审计并不只是去审核财务凭证、财务报表,并不只是去评价已经或正在发生的经济事项,更重要的是去促进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组织的价值链中,内部审计也为企业组织创造价值。

脱离的管理的内部审计,也会被管理层所抛弃,最终成为摆设。

这是实践证明的。

3.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基础。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董事会、管理层就是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对经营环节的各个层面实施监督。

通过监督,审计部门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发现需要引起管理层重视的重大风险,发现舞弊事件,发现违规操作,等等。

如果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那么服务与咨询职能也只是空谈。

4.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里的优势以及能发挥作用的条件就是保持相对独立性。

先来谈独立性。

内部审计应该不参与具体的经营活动,应该不受企业组织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直接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汇报。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内部审计是组织中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咨询活动,它旨在增强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以及保障组织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审计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性:内部审计是独立的评估和咨询活动,不受任何外部影响,以保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关注组织的运营效果、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组织的运营效果、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 掌握组织业务和运营的基本知识:内部审计师需要了解组织的业务和运营,以便能够评估和咨询组织。

4. 全面性:内部审计需要全面覆盖组织的各项业务和流程,以便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5. 依据规范和标准:内部审计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和内部规章制度等标准,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控制是组织内合理保证组织运营有效性、效率、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对组织资产的保护、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的运作流程和合规的行为,以及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内部控制质量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创造并维护激励机制和文化、对组织宣传和沟通等方面,通过对控制环境的评估能够理解和认识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和弱项。

2. 预防性控制活动:预防性控制活动包括内部控制的设立和遵守,以及基于预防风险的行为准则,通过对预防性控制活动的评估,能够了解组织内部受控制的进度和质量。

3. 信息和通讯:信息和通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元素,通过了解和评估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应对性控制活动:应对性控制活动包括应对内外部风险、事件和变化等措施,以及相应的内部审计活动,通过对应对性控制活动的评估,能够提高组织对未来潜在风险的抵御能力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总之,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是促进组织发展和成长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特征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组织的内部控制工作,为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内审员的评价准则及内审员清单

内审员的评价准则及内审员清单

内审员的评价准则及内审员清单1.专业知识与技能:内审员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法律、风险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审计技术和工具的使用能力。

他们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紧跟行业和法律法规的发展。

2.独立性与客观性:内审员应独立并客观地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流程。

他们应能够摒弃个人偏见和利益冲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以保证其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3.沟通与合作能力:内审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各级管理层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他们应能够理解和解释复杂的审计问题,并与相关方共同制定改进计划和解决方案。

4.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内审员应具备敏锐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能够准确地识别组织内部的风险因素并评估其对业务运营的影响。

他们应能够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风险和提高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

5.系统控制与业务流程理解:内审员应全面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并能够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准则。

他们应具备分析复杂业务流程和系统控制的能力,以确保组织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6.问题解决与改进能力:内审员应善于解决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能够通过分析和评估,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他们应能够主动参与组织的改进活动,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内审员清单: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的目标、范围和侧重点,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风险情况制定审计计划。

2.收集并分析相关信息:收集与审计对象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审计重点和方法。

3.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识别组织内部的风险因素,评估其对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进行实地检查和抽样调查: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进行实地检查和抽样调查,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5.进行问题发现和分析:通过审计程序和方法,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进行问题分析和原因分析。

6.提出改进建议和行动计划: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行动计划,以帮助组织解决问题和提高运营效率。

内部审计试卷及答案

内部审计试卷及答案

课程名称内部审计(A卷)课程代码023023 课程班号共3页-----------------------------------------------------------------------------------------------------------------------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不包括()A.政府审计B.注册会计师审计C.内部审计D.后续审计2.内部审计开展的审计类别中,一般不包括()A.经营审计B.财务审计C.财务报表审计D.专项审计3.现代内部审计之父是()A.劳伦斯·B. 索耶 B.约翰.B.瑟斯顿C.维克托.Z.布林克D.牛顿4.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于()年。

A.1983B.1987C.2002D.20065.()是以事后查核为主。

A.财务会计审计阶段B.管理审计阶段C.经营审计阶段D.绩效审计阶段6.()实质是指内部审计对象和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A.内部审计主体B.内部审计客体C.内部审计范围D.内部审计内容7.()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A.审计计划B.审计方案C.审计报告D.审计工作底稿8.()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A.审计风险B.检查风险C.内部控制D.人力资源风险9.()用于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A.回归分析法B.结构分析法C.比率分析法D.简易比较分析法10.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是()。

A.监控B.预防C.检查D.增值11.将审计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分类标准是()。

A.审计的主体B.审计的内容C.审计的范围D.执行审计的地点12.( )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通过审计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

内部审计特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分析一、内部审计特征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评估和改进组织的运营效率、风险管理和治理流程。

内部审计的特征包括独立性、客观性、全面性、持续性和专业性等方面。

1. 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是组织内部的独立实体,其工作应当不受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影响。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执行审计工作时,能够独立地作出判断并提出建议,而不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2. 客观性: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客观公正,不受到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审计人员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审计工作,而非主观意愿或偏见。

3. 全面性: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全面覆盖组织的各个方面,对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风险管理、治理流程等进行全面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度性。

4. 持续性: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是持续的,不间断地对组织的运营、风险和控制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持续性的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风险和损失的产生。

5. 专业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审计方法和技术进行审计工作。

他们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保持与审计业务的同步发展。

二、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其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有效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组织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内部控制的承诺、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对员工的激励和监督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

2. 风险评估:组织应当对其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重要领域。

组织还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3. 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质量取决于其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组织应当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程序和制度,对关键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进行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中国内部审计新准则及实务指南讲解

中国内部审计新准则及实务指南讲解

中国内部审计新准则及实务指南讲解《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实务指南讲稿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2021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个,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21年以来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9个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

内部审计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发布,是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将修订的主要内容作如下讲解:一、关于准则修订的必要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21年陆续发布了内部审计准则,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29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5个实务指南,形成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内部审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实践证明,这些准则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要求的,也是被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接受和认可的,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近年来我1国内部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修订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提供了新的借鉴内容。

因此,有必要修订和完善准则体系,以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促进审计质量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二、关于准则修订的主要原则此次准则修订的主要原则为:一是保持现有的准则体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留被内部审计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规定,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对内容作进一步调整、完善和优化;二是增强准则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内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进行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内审通过使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内审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风险基础审计法:内审人员首先会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然后确定审计的优先次序,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集中精力在可能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上。

分析性复核法: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数据,发现异常或不一致之处,从而揭示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对数据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以便快速识别出异常情况。

抽样审计法:由于内审资源有限,内审人员通常无法对所有交易和记录进行详细检查。

因此,他们会采用抽样审计法,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询问法:内审人员通过与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观点、看法和经验,从而获取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信息。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访谈能力。

观察法:内审人员通过亲自观察组织的运营过程和环境,了解实际情况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流程图法:内审人员可以绘制流程图来展示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有效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发现流程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穿行测试法:内审人员会选取一笔或若干笔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或事项,从头到尾检查其处理过程,以确认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执行并产生预期效果。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除了以上方法和技巧外,内审人员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执行内审工作。

同时,他们还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受到任何外部压力或干扰。

简述内部审计的特征

简述内部审计的特征

简述内部审计的特征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标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以下是内部审计的一些主要特征:1. 独立性:内部审计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活动应当独立于其他内部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2. 客观性:内部审计应保持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应避免在审计过程中涉及个人利益,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和准确。

3. 系统性和规范性:内部审计应当遵循一套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程序和步骤,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一致性。

这包括制定审计计划、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证据、分析问题、撰写审计报告等步骤。

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当以风险为导向,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

通过评估和管理风险,帮助组织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5. 增加价值:内部审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能够增加组织的价值。

通过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改善内部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从而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6. 咨询角色: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扮演着咨询的角色。

他们应当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改进和完善工作。

7. 合规性:内部审计师应确保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内部政策和外部法规的要求,以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损失。

8. 持续改进: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通过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完善组织的运营和管理,以实现长期成功。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的一项重要监督和控制活动,对于确保组织的合规性、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降低风险、增加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当前内部审计现状

我国当前内部审计现状

2.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于 受长期传统经济的影响,有些企业领导未把制约机 制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思维中来,片面认为内部审计 机构只是在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或干预下被动设立 的,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没有重要作用。
如此一来,内部审计部门就没有被所在企业真正接 纳,不被重视,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合并到其 他部门,或直接取消。内部审计部门由于未被足够 的重视,便无法全面展开职责范围内的审计工作, 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做出成绩, 这样就更加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其工作开展就更 加艰难,如此就步入了恶性循环。
结束
我国当前内部审计现状
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结构的日益复 杂,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全球化战略的逐步实施, 对内部审计的要求逐渐提高。
虽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建立已有20多年, 但其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并未得到全面的认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未充分发挥。
1.内部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
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 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的 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只有两部:关于民间 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和关于国家审计的《审计 法》
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法规配 套建设地位的差异,造成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可依, 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 所适从,其审计结果的权威也大打折扣
4.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
一方面,在我国,许多企业管理者由于对内部审计 的认识不足,一直把内部审计功能定义为查账,从 而把内部审计设置在财会部门中间,形成了财审合 二为一的错误架构,这样就降低了内部审计部门对 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地位、 权限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法对企 业的各个方面做出全面、公正的审计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讲解本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讲解本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文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分小组讨论)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第一阶段(1983年— 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

1983年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

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

1985年8月审计署颁布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一定的推进作用。

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废止1985年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1995年7月14日,审计长郭振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这次规定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是按照此进行的。

这一阶段通过颁布《审计法》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内部审计发展的要,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Society;Learn;academy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association。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特征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特征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特征内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组织内部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

在内审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不合格特征,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不合格特征,以帮助企业进行更有效的内审。

1. 操作流程不规范不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内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这包括流程文件缺失、流程不明确或不详细、流程没有及时更新等。

不规范的操作流程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不必要的成本,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内审中,应当特别关注和评估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2. 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是企业保证财务和经营活动合规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不合格特征包括缺乏内部控制策略、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等。

内部控制不健全会使企业容易受到欺诈、损失和法律责任的风险。

在内审中,应当审查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 信息记录和文档管理不完善信息记录和文档管理是内部业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内审的重要参考资料。

常见的不合格特征包括信息记录不准确、文档保存不规范、文档丢失或被篡改等。

不完善的信息记录和文档管理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业务运行,也会给内审工作带来困难。

在内审中,应当关注和评估信息记录和文档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4. 人员素质和态度问题人员素质和态度直接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营。

常见的不合格特征包括员工缺乏职业素养、态度消极、工作态度不端正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内部业务的顺利进行,也会给企业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在内审中,应当加强对人员素质和态度的评估和监督。

5. 合规标准和法律法规不符合合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常见的不合格特征包括合规意识淡薄、合规标准不清晰或不明确、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等。

不符合合规要求的行为会使企业面临处罚、诉讼和声誉风险。

在内审中,应当重视对合规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评估和检查。

总结内审中的不合格特征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问题点,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上市公司正在面临着企业内外的各种风险与挑战,需要满足新的管理要求,尤其应该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在在内部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用显著。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式,从内部审计定义、历史演变、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定义等方面详细说明,随后对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模式、特征、对象、职能及程序等概念进行辨析,希望能为其他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标签: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导向一、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概述(一)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内涵本文认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实质是以风险评估作为最基本的方法,制定系统规范的审计计划,按照企业面临的风险重要性程度,合理分配内部审计资源,有侧重地开展审计工作,达到内部审计改善风险管理、全面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

其重点是要在审计过程中贯彻风险评估,优化资源配置。

(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特征1、风险评估为审计工作的核心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按照“控制—风险—目标”的工作思路展开内审工作,具体为首先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对企业相应的内部控制水平与质量做出判断,试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即控制风险较高的环节,然后采取措施针对性地加强相应的控制,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虽然也能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但是耗费大量的资源,取得的效果却并不一定尽如人意。

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则是采取不同的审计思路,即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工作思路。

第一,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随后针对既定的目标,判断是否存在某些风险因素会带来不利效应以及企业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能够将风险降低到较低水平,从而对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进行进一步评估,并附相关的建议。

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不断地评估,意味着风险评估以及成为目前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帮助企业,尤其是内部审计人员更加及时地发现风险信息,并提出降低相关风险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话:本来打算写第二个审计案例给大家,原想先写一些自己对审计这项工作的认识和感受,可没成想一下子写了那么多。

先自成一篇帖子,案例稍后会贴上来)转眼上一篇案例发表已经快1个月了,感谢不少论坛朋友的回复和点评,也激起了一些观点的交锋,很高兴看到这些交流都是积极和开放的。

让审计这项看似枯燥的工作能够在8小时之外成为我们的话题,甚至能够激发出大家感兴趣的思想火花,我想这应该是我的初衷吧。

若还能为这个论坛稍稍添上几块砖瓦,那就是乘兴之至了。

其实内审这个工作,仔细想想对人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个内审人的特质:1>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个审计师需要能够沉下心来,埋头于大堆的数据中,理解这些数据的来龙去脉,排出轻重先后,挑出合适的样本,既不会多到做不完测试,也不会少到漏过重要项目(我从来不用那些所谓的选样工具,基本上这些工具都不是审计老法师设计的,而是一些搞数理统计的人凭着对审计的一知半解拼凑出来的。

选出来的样本多到让你抓狂,最后不得不为了应付草草抽样了事。

还不如浏览一遍所有数据,有针对性的选出30个样本来的有效果)。

此外,审计师经常面对不同行业的公司和与之相配套的大相径庭的流程,你要能够通过阅读报表、了解公司政策和以及与管理层的简单沟通中抓住这个行业的重心,理解各项流程,看出风险点和潜在的问题。

2>言简意赅的报告能力。

内审报告是给管理层看的,简单来说就是给“老板”们看的,老板们大都不非常熟悉业务流程的具体细节,但又没有时间来看连篇累牍的大段审计描述,所以如何通过最精炼(concise)的文字,让老板知道发生了什么,应该是怎么做的,事实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影响,审计建议如何改进,这还是需要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功底的。

3>良好的沟通能力。

审计师的沟通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方面要在实质性审计中与低级别员工作大量沟通,了解详细的业务流程,告诉他们你要什么资料并理解你拿到的是什么资料(这两点经常矛盾,由此而来的返工是导致大多数审计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而且经常要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作进一步追问但又要适可而止(有时候低级别的员工真的只知道这些,或者因为不了解事件背景,而给出误导性的陈述);另一方面又要在获取一定的审计证据后与管理层沟通,从他们这里明晰事实真相和事件背景(big picture),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分析他们的解释是否与低级别员工不同,还有最难的一点就是说服他们按你设想的方向来改进。

这些都是沟通。

其实单单这3点特质就难于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员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事情,经理很乐于把一些繁复的分析性工作交给他们,但写报告这事只能经理自己来;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人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到哪里都很能引起别人的共鸣,但这些人一旦碰到需要花心思潜心做事的工作,就开始抓耳挠腮。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特质对大脑能力的要求都截然不同:-数据分析和理解能力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心和仔细-报告能力需要的更多是智商——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功底-口头沟通能力则更多的需要情商——理解和说服别人,以及即兴语言表达能力。

这三项能力各自对大脑有不同的要求,这也难怪它们较少的集中在一颗大脑上面4>较为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常识。

并不是要求审计师对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但广博的知识和常识能够让我们了解社会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基本关系,能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新事物。

如果一个销售经理跟你说北京的代理商经常介绍攀枝花的客户生意,而你因为不知道攀枝花在哪里而不会产生“为什么北京的代理商在遥远的攀枝花有那么多关系”的疑虑,那么就很可能漏掉一个审计发现;一个新客户是做超声/红外探伤设备的,而如果你对红外/超声的基本特性完全不懂,那客户会感觉在对着一块门板介绍,可想而知要建立起客户对审计师的“尊重”就难上加难了。

不要以为什么时候“百度”都可以帮你。

有时候就算你来得及百度,也不一定看得懂。

5>全局筹划,周密思考,做一步想三步。

比如早在内审计划的时候,审计师就应该预见到这次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审计发现,如果直接管理层不配合或信息有限,集团内的哪位高层能够帮忙。

既然这样,就应该尽早向这些高管通报审计安排,让他们心里有数,以避免到时要他们帮忙,他们却连有审计这件事都不知道的尴尬;在审计中,如果感觉到这会是一项审计发现,那就要马上判断哪些资料需要扫描复印或进一步索取以支持审计报告,而不是听过算数。

到时候被审计单位翻案,却发现自己拿不出确凿证据,还要再花时间重新索要凭证。

这个尴尬,我想不用多说大家应该都有过体会。

另外,及时获取扫描件(我个人喜欢扫描,不喜欢复印,1. 环保 2. 那玩意容易丢3. 不会一直随身携带)或进一步索取材料,可以让你在写报告的时候有更多素材。

我想不少审计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审计现场工作的时候觉得对这件事情已经了解的很透彻了,而且对自己的记性很自信,但回到自己办公室后真正坐下来写报告了,却发现这样那样的疏漏,比如没有记下涉事问题供应商的名字全称,用来佐证报告的数据没有拿全,相关直接经手人员的职务或者名字不足够清楚等。

这样打断了写报告的思路,会感觉很不爽。

6>“度”的把握。

上面这5点一点比一点深入,让你在内审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越深而越容易钻牛角尖。

这个时候,你需要跳出来,从宏观上看一看每个审计发现应该怎么说,说到哪一步适可而止。

这里面既有给管理层保留颜面的考虑,毕竟人家是高管,大家也是同事,既然来日方长,何须现在赶尽杀绝;也有审计效率的考虑,毕竟内审往往人数较少,时间有限。

我个人比较喜欢点到为止,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大家都看得懂。

当然,审计报告上我不全说,并不意味着就没事。

在管理层针对每一项审计发现所作的“管理层回复和改进计划”中,我要求他们要把我没表达的意思也考虑在改进计划中。

往往这个改进计划要让我完全满意才会通过。

顺便说一下,赶尽杀绝的事情做个几次,前提是我知道经过这件事情,这家伙在公司时日无多了。

内审不是警察。

内审最重要的作用是给股东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创造既可以是节流,也可以是开源,甚至是“改道”(流程再造)。

如果把自己当警察,每件事情都刨根问底穷追猛打,大家就逐渐对内审敬而远之了。

试想这样的审计环境如何支持今后的工作呢?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对每一个审计程序的审计深度,我始终坚持内审的价值观要和管理层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如果管理层关注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项目,那审计也应该抓大放小。

我很喜欢论坛里有位兄妹说过的一句话:内审不可以有洁癖。

尤其在中国,小事上的灵活处理不可避免。

内审还是应该把握二八原理,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价值创造的重点领域中。

内审的特质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对企业和业务的了解,对企业内部资源的运用能力等等。

这些是对内审的最基本要求,相信各位同行也有所领悟,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体来看,做一个好内审,不要求某些专项出类拔萃,但要求面面俱到,没有短板。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有一两项特别出众,那么就能称其为一个优秀内审了。

但相信你看到这里也会感叹,像这样的人恐怕实在是不多见。

而且我要告诉你,像这样的人一旦出现,也很快会被企业注意到,而提拔到企业里更重要的岗位。

所以,只有能力强,又对内审有很大热情的人,才会在较高的内审级别上做很长时间。

我想对我们这些内审人而言,一直会有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让你往企业管理的岗位上转,具体做什么岗位?(大多数人选择财务总监?)那个岗位是不是在你想去的城市,收入是不是能比现在高?那个岗位是不是你真的会喜欢?你之前看到的是它好的地方,那不好的地方呢?如果写的有些理想,缺乏操作性请见谅。

如果感觉似曾相识也是对的,因为我是在总结各位坛友的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写的。

我觉得,内部审计必须要为企业服务,减少企业的损失和遭受不可以接受风险的可能。

既然出发点是企业,那么内部审计就不能过于指责企业为了逐利而选择风险,因为企业具有逐利性,在逐利的同时也会面临风险。

那么我们内部审计应该怎么样做呢?首先要明确我们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什么?减少企业的损失和遭受不可以接受风险的可能。

这样减少是建立在内部审计保证和咨询业务层面上,而不是直接参与企业活动的执行。

地位决定我们态度。

我们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企业逐利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因为企业逐利存在风险而去否定逐利行为,这就本末倒置了。

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企业服务,就像我们在上网的时候可能会面临计算机病毒的侵袭,难道说为了避免被计算机病毒侵袭,我们就要选择放弃上网?显然这是不合常理的。

既要上网,又要避免病毒侵袭,那就需要一种在上网过程中屏蔽病毒功能的软件,由此配套服务的杀毒软件孕育而生。

内部审计就是企业逐利过程中屏蔽风险的利器。

换句话说,内部审计就是企业屏蔽风险的防火墙。

所有的行政部门都自认为高人一等,自己很聪明很重要,自己没有受到应有重视。

如果行政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屏蔽企业风险的作用,就应该不受重视。

起不到杀毒作用的杀毒软件就应该被淘汰。

作为内部审计,从其诞生开始就一直是为企业服务,为股东分忧。

为股东是殚精竭虑,却也受到来自股东与管理层之间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困扰。

减少这样的困扰,执业界和理论界一直在探讨,这种探讨是不会结束的,因为它是随着实际经济行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深入,不断的变化和适应。

这就是为什么经济行为的变化一直是牵引着审计哲学的变化。

所以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内部审计是一直不能缺少的。

能缺少内部审计的企业要么是停滞不前,要么是病入膏肓。

正是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困扰和所处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在行事上非常谨慎,一贯的具有逻辑性以便达到说服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部门。

正如有一句话“内部审计说这件事是真的,它一定是真的”。

要使工作具有逻辑性,成果具有可理解性,环境具有融洽性,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态度、思维、思路、方式、程序、逻辑、实施都比较具有特色。

在工作态度上,内部审计人员是对事不对人。

以博大的胸襟去理解和包容别人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困境,不能因为自己所掌握当时他们不掌握的资讯和技巧而指责他们办事不力。

在面临程序不全时,重新考虑如何整合所有程序和流程,以便能够监控系统行为中不符合企业规章和社会认同标准的行为。

思维上,内部审计人员同样把风险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风险。

对于风险有着不同的地方是,内部审计人员不会刻意的去回避风险,而是关注风险和报告风险,以便管理层能够明白风险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种新的企业行为,可能会存在制度跟不上造成各种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舞弊风险、财务风险等等风险,如果没有长久的关注,这样的风险很难被定性和定量成为不可测风险。

保持长久的关注,对数量加以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对于风险,内部审计就会有符合企业和行业的风险预测和风险分类,甚至会有风险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