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麓版

(限时:40分钟)

A组跨越本科线

1.(2016·惠州调研)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解析】唐代的道教经典中提出“不杀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儒、道、佛融合的趋势,故A 项正确。

【答案】A

2.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解析】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可知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故C项正确。

【答案】C

3.(2016·鹰潭一模)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问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

【答案】B

4.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九渊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简说:“止如斯耶?”陆九渊大声说:“更何有也!”杨简顿悟。据材料判断,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解析】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

【答案】B

5.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D.发明本心

【解析】在世界本原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在求理方法上,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

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A、B、D三项属于的不同点。宋明理学的理是指儒家的纲常伦纪,这是其共同之处,故C项正确。

【答案】C

6.(2016·渭南质检)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解析】张载主张“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他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载主张“为往圣继绝学”,体现了他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理学家主张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理学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学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解析】结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答案】A

8.(2016·临沂质检)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

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批判孔子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讽刺道学家的做事伪思想,没有提到人的正当欲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的信息说明对普通市民阶层利益观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反对仁义道德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9.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解析】柳宗元通过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对比,指明郡县制的优点,而黄宗羲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批判君主专制,两者的内涵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故C 项正确。

【答案】C

10.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