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选修一(改革)全国卷高考题整理a3(-2017)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10-2017)

2

3

1、(15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

4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5

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

6

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7

——《新唐书)》

8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9

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

10

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

11

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

12

过半”。

13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4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21

22

23

24

25

26

2、(15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

27

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28

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29

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30

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31

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境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32

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33

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34

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35

——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36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37

38

39

40

41

42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43

44

45

46

47

48

49

3、(15分)(2012新课标全国卷)

50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51

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52

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53

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54

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55

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56

69 4.(15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70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

71

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

72 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

73 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

74 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

75 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

76 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77 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78 ———据《清德宗实录》等 79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80 81 82 83

84 85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86

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87 88 89 90 91 92

93 5.(15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2卷) 94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

95

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96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97 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98 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99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

100

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

101 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

102 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103 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104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05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112 113 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