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城市规划原理自己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2.劳动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第二次是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城市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也可以叫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期,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城市。
4.对城市有影响的因素:4.1.社会形态:如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
明显的如卡洪4.2政治制度:如封建社会,中国大多数都城的繁荣都是政治因素4.3经济发展:如东方的小农经济,欧洲的封建领主制5.城镇化的最简单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换的现象和过程6.城镇化进程表现特征:6.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6.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6.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7.城镇化的S形曲线(又叫诺瑟姆曲线):超过30%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超过60%进去稳定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的思想:1.1夏代(公元前21世纪起):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探,天文学,水力学和居民点建设技术为中国沉思建设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商代(公元前16世纪):开始出现城市的雏形,如河南偃师商城,还有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和今天湖北的盘龙城,安阳的殷墟。
1.3周代:结束游牧生活,兴建丰、稿两京。
召公和周公曾去相土勘探定测,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1.4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技术了周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市场的大小为一夫之地,方百步(140*140))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战国时期,规划思想多元化:1.吴国国都阖闾城(苏州)—伍子胥利用江南水乡2.越国的范蠡利用孙子兵法为国都选址3.齐国临淄城,因地制宜,考虑自然地形4.江南淹城,城与河浑然一体,利于防御战国时期的著作1.《管子.度地篇》: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是革命性著作,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还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2.《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问题做了阐述。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重点章节)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居民点的形成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到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2、城市的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城市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各国对现代城镇的定义都包含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具体地说: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按照行政区划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
第2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防御的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
在中国的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隋唐长安城,中间靠北为统治阶级专用宫城,其南为集中设置中央办公机构及驻卫军的皇城,均有城墙与其他东南西三面的一般居住坊里严格分开。
为何需要开发地下空间?
为何需要开发地下空间?2019-09-15随着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地⾯⼟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地上的空间开发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局⾯下,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就成了⼀种必然的选择。
⼈类祖先早就发现地下空间冬暖夏凉冬暖夏凉,在地下空间待过的⼈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其实,⼈类祖先早就发现了地下空间的这种特点。
研究和考古证据都已经发现,对地下空间的利⽤在⼈类社会具有极其漫长的历史,远古时期,定居的⼀些先民就已经懂得利⽤地下空间的相对恒温性进⾏⾷物储藏⽽帮助过冬,也有⼈选择半地下或者完全处于地下的居住⽅式。
在中国,利⽤地下空间最为古⽼并且最为显著的例⼦就是窑洞,因为冬暖夏凉的特点,它⼀直受到中国北⽅很多⼭地居民的喜爱。
由于它在现代中国⾰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延安窑洞甚⾄还成了很多⼈的精神图腾。
位于⼟⽿其中西部的卡帕多西亚,以其童话般的斑点岩层⽽闻名:奇特的岩⽯构造、岩洞和半隐居⼈群的历史遗迹令⼈神往,这⾥还隐藏着⼀个巨⼤的地下城市群。
没⼈知道“地下城”修建于何时,⼀般的说法是,公元4世纪⼀些⼈为逃避罗马统治者的迫害来到这⾥,他们发现这⼀地区的⽕⼭岩质地较软、容易开凿,于是就修建地洞、防御追兵。
如今,⼈们在这⾥共发现了36座地下城,规模较⼤的是德林库尤地下城,约有18到20层,⼀直深⼊到70—90⽶的地下,其1200多个房间功能各异,有储藏室、葡萄酒窖、厨房、教堂、坟墓、学校,甚⾄还有畜养动物的地⽅。
该地下城⾜以让⼈叹为观⽌。
地下公共建筑崛起5世纪末,欧洲进⼊中世纪以后,随着欧洲⼀些城市的兴起,地下空间的利⽤例如地下室、地下排⽔系统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类超⼤规模利⽤地下空间则始于19世纪60年代伦敦地铁的使⽤,⾃此以后,⼈类的城市建设就开始谋求向地下发展,⽽不是仅仅局限于⾃然延伸的地下室以及地下排⽔系统。
于是,地下商场、剧院、电影院、⾳乐厅、图书馆、运动场、会议中⼼等⼤型地下公共建筑也都如同⾬后春笋般出现了,并出现⼀些典型的代表。
附:21 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附:21 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1997.11.北京执笔人:吴志强一、引论1.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城市,更应该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
2.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基础上,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将在21世纪跨人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人类的大多数将在城市里生活。
21世纪的城市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命运。
3.今天,我们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规划师,面对21世纪的城市发展,认识到人类城市又一次面临着重大的选择。
我们城市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我们的城市也面临着走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新机遇。
4.城市的未来取决于许多因素,作为城市规划师对上述问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们共同感到,作为城市规划师、城市问题研究者、城市规划教师、城市建设者、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我们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
二、20世纪的城市发展回顾1.20世纪的城市,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曾经历了东西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集团的严重分割,曾经历了城市生态环境一次次的严重破坏,也曾经历了城市中不同阶层不同种族被空间无情的分割和触目惊心的社会冲突。
2.20世纪的城市出现过城市中心的贫穷和衰退,出现过高收人阶层的迁往郊区,也出现过城市的再中心化。
旧城的传统景观人传统生活方式,曾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的不同程度的破坏。
3.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不幸的是,我们看到许多20世纪的城市问题还在继续和重复。
所幸的是,人类对城市的认识又一次升华。
近100年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4.100年前的1898年,Ebenezer Howard发表了:《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Beal Beform(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结束了乌托邦的空想,提出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田园城市的构想,开始人类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
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
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
主要的传统理论有:(1)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
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建筑理论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
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吴良镛(2001。
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城市管理学_6 城市规划管理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6.1 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6.1.1 城市规划的含义
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协调城市空 间布局,而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各 项建设进行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广泛涉及经济、 政治、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科学、建筑等多 领域,具有综合性。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弥补市场缺陷。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6.1 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6.1.2 城市规划的特征
1.综合性 2.权威性 3.前瞻性 4.阶段性 5.区域性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6.1 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6.1.3 城市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 3.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5.有利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 6.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城市管理学
杨宏山 编著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第 6 章
城市规划管理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重点问题
近代城市规划的催生背景 近代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和程序 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度安排 中国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变革 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5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我国有组织的城市规划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建国初期,主要学习苏联 1960-1976,只有攀枝花和唐山两个城市制定了 城市规划 1989:《城市规划法》 2007:新《城市规划法》
彼得-霍尔---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
彼得霍尔---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如果城市规划有诺贝尔奖的话,他就是第一位获得者。
以他的成就,完全可以堪称世界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理论和实践领域内的“史蒂芬霍金”。
他的以“世界城市”为主的一系列城市发展、区域规划和城市竞争力等理论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并且仍然在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发展的进程。
他的思想,对走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如何能够短时期内迅速脱胎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融入浩浩的世界城市化的洪流,实现各种资源有效均衡利用,英国的彼得霍尔爵士,能够给予我们启迪。
彼得霍尔爵士(1932-),英国城市地理学家,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
霍尔爵士几十年来,专注于大都会城市的规划,而他最为卓越的成就是首先注意到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些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对此类城市进行系统研究并出版了《世界城市》一书。
他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城市”概念的奠基人,首次对“世界城市”进行了诠释。
他认为世界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①政治权力中心,它不仅是国家和各类政府的所在地,有时也是国际机构的所在地,还是各类专业性组织和工业企业总部所在地;②商业中心,它通常拥有大型的国际海港、大型国际航空港,并是一国最主要的金融和财政中心;③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它集中了大型医院,大学、科研机构、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各项科教文卫设施,④信息汇集和传播的中心;⑤不仅是巨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⑥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他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首先提出工业企业区概念,是世界工业企业区理论之父,该学说的提出(1980)试图探索一种在城市废旧的区域内如何进行重新发展工业和商业。
彼得霍尔爵士认为,在可以考虑注入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发展服务业和鼓励旅游业等措施处理正在衰败的大型的内城区域。
工业企业区的思想一开始就得到了试验,区域内的公司获得了减免税收和放松管制等优惠,并在1980至1990年代被例如英国城市发展计划得到实施,同时也被许多国家采纳,被认为是在资源优势不足的区域发展工业的有效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人、人地、当代与未来第1节城市规划的任务1.规划【概念】: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属性】: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既定的,特定的目标: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实现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或行动: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于后向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定目标的实现。
2.城市规划2。
1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城市规划学科从其诞生之曰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2.2 城市规划的任务【一般】: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透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頑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第2节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目标【本质层面】: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专家认知】:利维(J。
metropolos准则
metropolos准则Metropolos准则是一种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念,旨在创造更加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该准则由美国城市规划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将城市规划和设计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强调人类需求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Metropolos准则包括以下七个原则:1. 建筑和环境应该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而不是独立存在。
2. 城市应该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考虑到人类的情感需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3. 城市应该是可持续的,能够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创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4. 城市应该是多样化的,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创造多样化的城市环境。
5. 城市应该是美丽的,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美学价值,创造美丽的城市环境。
6. 城市应该是安全的,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考虑到安全问题,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
7. 城市应该是经济繁荣的,能够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问题,创造经济繁荣的城市环境。
Metropolos准则的实践需要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
城市规划师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而设计师则应该注重细节和美学价值。
同时,政府和市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共同创造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总之,Metropolos准则是一种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念,强调人类需求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和设计师应该秉持这一理念,创造宜居、可持续、多样化、美丽、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城市环境。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解读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
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
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
主要的传统理论有:(1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
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1933年《雅典宪章》·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1933年《雅典宪章》·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建筑理论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
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 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单选题(共50题)1、 2002年12月3日颁布修改文物法中,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法定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
A.不仅包括半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文明、一种有意义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城市或乡村环境B.单看这里每一栋建筑,其价值可能尚不足以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但它们加在一起形成整体面貌却能反映出城镇历史风貌特点地域C.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D.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历史建筑、构筑物且传统风貌完整生活地域【答案】 D2、不属于城市能源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促进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B.确定能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C.落实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工作D.制定能源保障措施【答案】 A3、在我国,城镇是指市镇建制和(),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A.管辖范围的基础区域B.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C.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划D.行政区划的城镇区域【答案】 B4、(2021年真题)下列关于历史城区市政设施建设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不应新设置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站点B.不应保留供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C.市政设施建设应与历史城区整体风积相协调D.应因地制宣确定排水体制【答案】 B5、铁路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分界点,间距约()km,主要进行铁路运行技术作业,场站布置不一定要与居民点结合。
A.8~12B.2~8C.1~2.7D.20~40【答案】 A6、未归纳为《全球21世纪议程》人类住区发展目标是()。
A.改善人类住区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B.改善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C.提高人们住房标准D.改善城市和乡村贫民生活和居住环境【答案】 C7、下列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B.规划草案公告2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T作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答案】 B8、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城镇化方针,说明()城镇化已经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趋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思想进行的试点,例如始建于 1902 年的莱切沃斯,位于伦敦东北,距伦敦 64km,但到 1917 年时,人口才 18000 人, 与霍华德的理想相距甚远。 03 城乡规划体制 04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067】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 假如规划学科脱离了这个底线,学科发展就会轻浮,规划学科必须坚持底线上的课题开展、学者培养和组织投入。 【067】永续发展的概念 永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用来描述一种对资源的战略管理方式,即如何使用或消 耗全部资源中的适当比例,而不致使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并且,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耗用的数量。其后,经 济学家由此提出永续产量的概念,这是对永续性进行正式分析的开始,这一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种领 域。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并指出: “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①‘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 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②‘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 制。因此,世界各国——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或计划经济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根据 持续性的原则训以确定。解释可以不一,但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必须从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上和实现持续发展的 大战略上的共同认识出发。 ” 【073】1997 年在北京的国际会议上,50 多位国内外学者,老中青三代规划师签署了《21 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 宣言在回顾 20 世纪城市及其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于核心纲领提出了“三个和谐” ,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 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永续的城市发展
质
与
规
模
10
Part 4
4.3 永续发展作 为城市规划 的基本价值 观
1 永续发展概念与思想形成
由永续发展的概念,可以看出,永续发展 的核心依旧是发展。但应该是适度的科学发展: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
城
都报复了我们。”
市
的 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1
Ch4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乡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理想目标
2
Part 4
4.1 城市规划的 任务
规划的基本要素或属性:
(1)既定目标
(2)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
与 规 模
8
Part 4
4.2 城市规划的 目标与价值 观
2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一直是以保护和
促进公共利益作为其价值观。主要涉及以下内
容:健康与安全;方便与效率;公平与平等;
美观与有序;环境与资源等等。
然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永 续发展市 的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2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4.2
城市规划的 目标与价值 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
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
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
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
标准,城 市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 使人的的 性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1981年建筑师协会发表“华沙宣言”, 即《人类.建筑与环境》 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WCED),以永续发展为基本纲领, 制定“全球变革日程”。 1987年WCED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 同的未来》,正式阐述永续发展的理念。 1992年联合国召开“地球峰会”,通 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世界各 国普遍接收了永续发展观念。本次还通过 《全球21世纪议程》
在《全球21世纪议程》中,把人类住 区的发展目标总结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 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有人,特别是 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包括8个领域: (1)向所有人提供适当的住房; (2)改善人类住区的管理; (3)促进永续的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 (4)促进综合供应环境基础设施; (5)促进人类住区永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 统; (6)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 理; (7)促进永续的建筑业活动; (8)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 类住区发展。
3)规划的基本属性 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 既定的、特定的目标; 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 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现实目标有贡 献的决策或行动; 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 于向后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 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 定目标的实现。
思考:大学生对您人生的规划?如何 实现?
“对人类自身及其命运的关注,从 来都必须成为一切技术工作的目的”
——爱因斯坦
3)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影响
城市规划目标的实质就是依据价值观对
目标形成的来源:
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设。
权威,专家意见影响目标确定;
洞察力,某些人群对特定问题有良好直觉 和判断;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创新有助于目标确立;
城市文化北京宣言
城市文化北京宣言城市文化北京宣言(2023年6月11日)2023年6月9日至11日,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市长、规划师、建筑师、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以及其他各界关注城市文化的人士,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邀请,相聚在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北京,争论了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文化转型、历史文化爱护、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等议题。
与会代表认为,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回顾城市进展的历史,文化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不仅是肯定地域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这一地域的文化中心。
与会代表充分确定了《雅典宪章(1933)》、《马丘比丘宪章(1977)》、《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和《文化多样性爱护国际公约(2023)》等对于城市进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同时留意到,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进展、文化富强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当代人带来巨大的挑战。
城市进展正面临着传统消逝、面貌趋同、形象低俗、环境恶化等问题,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威逼依旧存在,城市文化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
在全球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乡村人口的今日,反思城市进展的历程,重新评价城市文化与城市进展的关系,我们在自由争论的过程中,形成如下共识,并以北京宣言的形式公布于世。
一、新世纪的城市文化应当反映生态文明的特征。
城市是人类最宏大的制造,也是导致全球一系列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迄今为止,那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掠夺自然资源的进展模式已经不再可取,削减城市进展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和谐,应当成为城市进展的基点。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敬重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宝贵的世界文化珍宝,也是对今日的城市进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基本原则。
21世纪的城市应当是生态城市。
二、城市进展要充分反映一般市民的利益追求。
城市是市民的居所,也是市民的精神家园。
规划师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
规划师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规划师的名言有哪些(篇一)规划师的名言有哪些摘要:作为规划师,他们的工作是为社会、城市和个人制定蓝图,以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
规划师们通过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总结出了许多启发和指导性的名言。
本文将介绍不低于10句规划师的名言,其中包括对规划理念、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正文:1. 规划是为了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眼前的需要满足。
2. 好的规划是传承过去、面向未来、适应变化的蓝图。
3. 规划是平衡不同利益和需求的艺术,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4. 每个城市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固定的规划方案适用于所有地方。
5. 规划不应只关注城市的外观,更应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6. 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是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规划应该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而不是割裂两者。
8. 人们对城市的参与和意见反馈是制定有效规划的关键。
9. 城市规划需要长期的远见和耐心,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和快速解决方案。
10. 增强城市的韧性是规划的重要目标,使城市能够应对自然灾害和变化的挑战。
结论:规划师的名言体现了他们在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智慧。
这些名言提醒我们,规划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才能建设出更美好、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
规划师的名言有哪些(篇二)规划师的名言有哪些摘要:规划师的工作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城市和社区。
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许多启发人心的名言。
本文将介绍不少于20句规划师的名言,包括关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方面的智慧言辞。
正文:1.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规划师是家的设计师。
"2. "规划是实现城市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3. "城市需要有人文关怀和自然环保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
1997.11.北京
执笔人:吴志强
1997年l1月在北京与会的部分中外规划师们,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城市的发展,有感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在共同的目标与使命的驱使下,签署了“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作为跨人新世纪城市规划师的工作纲领、信誓为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类生存环境而奋斗。
一、引论
二、20世纪的城市发展回顾
三、21世纪城市规划的三大和谐纲领
四、21世纪城市规划师的十大任务
--------------------------------------------------------------------------------
一、引论
1.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城市,更应该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
2.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基础上,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将在21世纪跨人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人类的大多数将在城市里生活。
21世纪的城市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命运。
3.今天,我们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规划师,面对21世纪的城市发展,认识到人类城市又一次面临着重大的选择。
我们城市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我们的城市也面临着走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新机遇。
4.城市的未来取决于许多因素,作为城市规划师对上述问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们共同感到,作为城市规划师、城市问题研究者、城市规划教师、城市建设者、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我们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
二、20世纪的城市发展回顾
1.20世纪的城市,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曾经历了东西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集团的严重分割,曾经历了城市生态环境一次次的严重破坏,也曾经历了城市中不同阶层不同种族被空间无情的分割和触目惊心的社会冲突。
2.20世纪的城市出现过城市中心的贫穷和衰退,出现过高收人阶层的迁往郊区,也出现过城市的再中心化。
旧城的传统景观人传统生活方式,曾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的不同程度的破坏。
3.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不幸的是,我们看到许多20世纪的城市问题还在继续和重复。
所幸的是,人类对城市的认识又一次升华。
近100年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4.100年前的1898年,Ebenezer Howard发表了:《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Beal Bef orm(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结束了乌托邦的空想,提出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田园城市的构想,开始人类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
5.30多年后,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制定的《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提出了解决城市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功能主义观点,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城市规划。
6.20年前的1976年,《Habitat(人居环境宣言)》进一步提出了人类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的号召。
7.令我们高兴的是,我们城市规划师中,城市研究学者中,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者中,以及我们的城市居民中,有人已经把我们对城市的新认识升华,结合各自城市的客观条件付诸以行动。
8.今天,我们以最积极的态度,响应1996年在伊斯坦堡尔签署的《Habitat Ⅱ(人居二)宣言》的号召,以对21世纪人类城市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签署这份《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三、21世纪城市规划的三大和谐纲领
1,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的城市人工环境的建设,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到了不能再继续下去的程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明确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所有城市规划师最崇高的职责。
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谐起来,在强调经济发展的时候,不应该忘记,经济发展目标就是要为人类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达到和谐的必经之路。
2.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即达到时间上的和谐
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管理和网络技术,正在对全球的城市网络体系建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经济模式和城市景观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城市规划师在接受任何新技术的时候,必须以城市居民利益为标准,来决定新技术在城市中的运用。
我们应摆脱只要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就可以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幻想。
历史证明,新技术在为我们解决原有城市问题的时候,往往带来需要解决的新的城市问题。
把科学技术进步与保护人类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遗产和谐起来,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载体,是我们城市规划师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3.城市中各社会集团之间、人与人的社会和谐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应该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人,不管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种族和肤色、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收入阶层创造和谐的城市社会生活。
关怀全体城市居民的利益,帮助城市中社会和经济生活有困难的人,是城市规划师的职责。
我们应强调城市社会中社会生活的和谐,强调整个城市中各社会集团在空间上的和谐,重视区域中各城市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
城市中的任何个别的社会小集团的利益,都不应妨碍城市全体市民的公共利益。
城市全体市民的生活和谐,是我们城市规划师在21世纪努力的社会目标。
四、21世纪城市规划师的十大任务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防止环境继续恶化,节约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能源。
2.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城市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3、强调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区域内的整体协调发展,缩小不同区域中城市之间的差别,推动全球范围内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4.积极推进新技术为保护城市传统生活和传统文化遗产服务,反对新技术在城市中的非道德运用。
5.城市的未来景观要与城市的传统景观达到和谐,强调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文脉的延续性。
6.在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各城市和各地区的差异和特性,并加以继承、保护和创造。
7.以人本主义精神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强调城市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
避免城市范围内的社会空间的强烈分割和对抗。
8.为所有的城市居民规划和设计适宜的住房。
尤其要为城市生活中的困难者考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9. 重视城市的防灾管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减少自然的人为的灾害对城市居民带来的损失。
10.坚持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是城市规划师的根本立场。
不以任何城市中个别小团体的利益,牺牲和损害全体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师应注重自己的职业精神,忠实于城市规划专业的理想和根本立场,不断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工作技能,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和改进,努力贴近和代表城市全体居民的利益。
尽管前进的道路依然是艰难的,如果我们城市规划师,对上述的三大和谐纲领和十大任务有更为清醒的认识,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勇敢地迎接未来。
为了人类在21世纪创造出美好的城市和城市生活,团结各方面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