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葛洪《神仙传》的人物塑造特色_神格特征讲解

合集下载

论葛洪的生命价值观

论葛洪的生命价值观

论葛洪的生命价值观编者按:2018年9月15—16日,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

来自全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的主题,为化解人类各种危机,走出时代困境探寻新出路。

本平台将陆续发布参会嘉宾的论文,以飨读者。

论葛洪的生命价值观罗炽罗炽教授在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作者简介:罗炽,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

曾任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等职。

生命价值论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核心内容。

此处所指的生命价值,是指具有生命的人的存在对于受体即对于人、组织、社会阶级、集团或国家民族的价值。

正是因为生命发生、存在、发展与延续,才有了人类社会的过去与现在和为之奋斗的未来。

所以,生命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实现一切伦理价值的载体。

在中国的伦理思想史上,无论是先秦诸子,抑或儒、佛、道各家,莫不以“贵生”为主旨。

尤其是道家,更以贵生、长生和乐生为其根本的价值目标。

在早期的道家理论中,葛洪的生命价值观应是一个典型代表。

一葛洪的生命价值论是一个包含生命本质论、构成论、价值论和炼养论在内的完整体系,其中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儒、道等显学的生命价值论的批判和继承,也表现出他对儒、道生命理论的综合和他通过养生实践而形成的创新理论。

今天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发现有许多方面与当今的生命理论相契合,具有借鉴的价值。

(一)生命本质论关于生命的本质问题,春秋时期的老子曾经有过相关论述。

《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52章)这个产生天地万物以及生命的是谁呢?《老子》说,是一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混成”之物,可以勉强称她为“道”或“大”或“无”。

所谓“混成”就是天地合一之一,“万物得一以生”(39章)这个“一”,实际是道的外化。

而“道”则是阴阳二气相负抱的混沌运动状态。

人神传说之葛洪

人神传说之葛洪

人神传说之葛洪作者:端端来源:《中学生百科·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10期《西游记》里经常出现一个名词:“洞天福地”,比如水帘洞里就有一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石碣。

所谓的“洞天福地”,是道教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散布在人间的仙山境界。

算起来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也有说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

五岳就列名十大洞天之中。

这些洞天福地往往也确实是人世仙境,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都足以令人目眩神驰。

广东省博罗县西北的罗浮山,就是这样一块宝地。

它排名靠前,称第七洞天“朱明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福地”。

传说蓬莱仙岛有座别岛名浮山,由东海漂流而来,与罗山合为一体,就成了罗浮山。

既然有这样的来历,于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名人也就自然很多,早的有周灵王时的浮丘公与王子晋,秦朝的安期生、桂父、霍龙;汉时的朱灵芝、东郭延年……但是使罗浮山真正成为道教名山的人物,还得说是东晋时的葛洪。

在道教的传说里,葛洪是位超然世外的人物,罗浮山上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说他曾与鲍靓通宵长谈,有一对燕子向他们飞来,随后化为一双靴子,那就是神仙所赠。

照这样看来,葛洪能成仙,就像话本小说里说的那样天生有“仙骨”,神仙愣是看中他了,所以他做个把仙人也很应该。

但考究历史,葛洪的一生历经坎坷,并不是谈经炼丹说笑间就能轻松飘然仙去那般简单。

葛洪的父亲名叫葛悌,曾任邵陵太守。

说起来也是士族官宦出身,可惜在葛洪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葛洪很快就由备受娇宠的公子哥儿变成了贫苦少年。

据道教经典《抱朴子》的记载,葛洪那时的生活“饥塞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更不幸的是他生活在一直战乱的年代,还常遭兵灾火患,父祖们留给他的书籍也都被烧光散失,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地砍柴卖,换取纸笔,晚上以木柴照明抄写别人的书籍。

因为钱少,每张纸的正反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以至于抄出来的书卷除了他自己,别人都看不明白。

由于贫穷,终日劳作,他也没有旅费求师交友,虽然抄读了很多书,却没什么机会与人交流,因此少年时的葛洪显得木讷迟钝,不善言谈,衣裳褴褛。

由葛洪道儒合一的思想特征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

由葛洪道儒合一的思想特征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

由葛洪道儒合一的思想特征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道教作为中国土成土长的宗教,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虽日渐式微,然而让人欣喜的是最近似乎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道教渴望达到天人合一,不信来世而重今世修炼,大胆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道教研究的风水、阴阳、命理其本质都是为了延长人的寿命,“头上三尺有神明”更是引导人们尊重自然,控制人欲,积极修炼,而非听天由命,期待来世。

在政治理想上,道教也是希望构筑一个没有战争和剥削,没有压迫,人人注重自我修炼的生存环境。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道教时,不得不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确实这份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应当被遗忘。

以下文章转载自刘尧云先生的凤凰博文,他深入分析了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的思想,更有助于我们从道教兴起之源头重新认识道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立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

道家与道教作为“三教”之一,(这里需要附带说明的是,中国传统上所谓“三教”的“教”,其含义是教化的教,而不是宗教的教。

)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各方面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第三次重构出现“综合创新”的趋势,新儒学的传播已经初具规模,新道学文化的创立也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中国道教研究领域上,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一派繁荣喜气。

卿希泰先生主编了《中国道教》,孔令宏著《从道家到道教》等,而《道藏》也得以重新整理出版,李刚着力于汉代道教生命伦理观和政治观的研究,成果显著。

浅议葛洪的《神仙传》

浅议葛洪的《神仙传》

[摘要]西晋葛洪的《神仙传》一书,上承《列仙传》,以形象化的故事形式宣扬道教思想,故事篇幅较长,内容完整丰富,注重人物刻画,文笔细致详切,文学色彩浓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叙事作品的文学性方面有着突出表现。

[关键词]神仙传;叙事;道教;文学色彩[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39(2018)01-0065-05浅议葛洪的《神仙传》谭敏(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018年第1期总第102期No.1.2018Total No.102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稿日期]2017-10-09[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访问学者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CSC NO.201608515152)。

[作者简介]谭敏(1972-),女,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西晋时期,著名道教学者葛洪继承《列仙传》体例,为仙作传,创作了《神仙传》,这是文学史和宗教史上第二部神仙传记合集,诚如学者指出:“两晋小说中远接汉人《列仙传》衣钵的是葛洪的《神仙传》,可谓是第二部‘神谱’。

”[1]关于撰写《神仙传》的目的,葛洪在自序中说,在撰写了《抱朴子内篇》论神仙之事后,为了回答弟子滕升提出的问题“先生曰神仙可得不死,可学古之得仙者,岂有其人乎”,葛洪于是写作《神仙传》,力图用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证明神仙实有。

他在序中写道:“昔秦大夫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撰,又七十一人。

盖神仙幽隐,与世异流,世之所闻者,犹千不及一者也。

”他认为虽然《列仙传》对神仙有所记载,但“则知刘向所述,殊甚简要,美事不举。

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尤存大体,窃谓有愈于向,多所遗弃也”[2]。

《列仙传》内容过于简略,于是葛洪广泛收集各种书籍中神仙的材料,重新为神仙作传,创作了文学色彩与道教色彩都很浓厚的《神仙传》。

葛洪神仙传原文及翻译

葛洪神仙传原文及翻译

葛洪神仙传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葛洪与《神仙传》的简介
二、《神仙传》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葛洪的道教思想与《神仙传》的关系
四、《神仙传》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正文: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士和文学家,他的《神仙传》是一部道教经典著作,以传记的形式记载了古代道教的神仙故事。

《神仙传》共有二十卷,收录了自三皇五帝至晋代的神仙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的想象和追求,也展现了道教的信仰和教义。

在《神仙传》中,葛洪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神仙们的神奇能力,如飞行、变形、长寿等,同时也阐述了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修炼方法。

葛洪的道教思想在《神仙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主张道教修炼的核心是炼丹,认为通过炼丹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同时,他也强调道教的道德观念,认为修炼道德是成仙的基础。

这些思想在《神仙传》的故事中得到了具体的展现。

《神仙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成为了道教的经典之一,为后世的道教徒提供了信仰的依据,同时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在文学方面,《神仙传》开创了神仙传记这一文学体裁,对后世的武侠小说、仙侠小说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艺术方面,《神仙传》中的神仙形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题材,如绘画、雕塑等。

总的来说,葛洪的《神仙传》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道教经典。

葛洪的仙道思想

葛洪的仙道思想

[摘 要]在人们对道教长生成仙思想产生质疑的背景下,东晋著名 道 士 葛 洪 提 出 了 玄、道、一 的 本 体 论,使 道 教 神 仙思想得到了本体论论证。葛洪高扬“我命在我不在天”的 主 体 精 神,指 出 人 通 过 自 己 的 主 观 努 力 可 以 修 身 成 仙 。
他 还 创 造 了 形 神 双 修 的 宗 教 实 践 ,重 视 形 体 修 为 ,以 修 神 为 补 充 ,完 善 了 道 教 的 修 行 体 系 。
[关 键 词 ]葛 洪 ;玄 道 ;金 丹
[中 图 分 类 号 ]B 235.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6973(2012)02-0035-5
在人们对道教的神仙方术和长生成仙思想产 生质 疑 的 背 景 下,葛 洪 援 儒 入 道,摄 取 儒 道 等 思 想 资源,对长生成仙的 可 能 性 和 现 实 性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理论论证,为神仙 道 教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理 论 基 础。 葛 洪指 出 神 仙 可 成、仙 可 学 致,在 凡 人 与 神 仙 之 间 搭 起了理想的阶梯,为 普 罗 大 众 指 出 了 一 条 摆 脱 现 世 苦难的途径,将早期 道 教“致 太 平”的 革 命 理 想 消 弭 在神仙世界中。正如 任 继 愈 先 生 所 说:“通 过 葛 洪, 道教的基本 教 义 完 成 了 从 ‘致 太 平 ’到 ‘求 成 仙 ’的 过度,亦即从‘救 世’到‘度 世’的 过 渡。 道 教 追 求 肉 体飞升、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得以完全形成 。”[1]108
“一”不仅是万 物 之 本 源,而 且 葛 洪 还 将 “一”神 化和拟人 化。 葛 洪 引 用 他 的 一 位 先 师 之 语 云:“一 在北极大 渊 之 中,前 有 明 堂,後 有 绛 宫;巍 巍 华 盖, 金楼穹隆;左 罡 右 魁,激 波 扬 空;玄 芝 被 崖,朱 草 蒙 珑;白玉嵯峨,日月 垂 光;历 火 过 水,经 玄 涉 黄;城 阙 交错,帷帐琳 琅;龙 虎 列 卫,神 人 在 傍。”[2]324 此 处 葛 洪对“一”的 描 述,就 与 老 子 的 “道 ”完 全 不 同 了,老 子的“道 ”是 一 种 非 人 格 化 的 宇 宙 本 体,而 葛 洪 的 “一”已经被神 化 和 拟 人 化。 葛 洪 更 引 用《仙 经》云: “一有姓字 服 色,男 长 九 分,女 长 六 分,或 在 脐 下 二 寸四 分 下 丹 田 中,或 在 心 下 绛 宫 金 阙 中 丹 田 也,或 在人两眉閒,卻行一 寸 为 明 堂,二 寸 为 洞 房,三 寸 为 上丹田也。”[2]323“一”完 全 成 了 一 个 人 格 神,人 体 内 的真神。

简析《神仙传》中的汉武帝

简析《神仙传》中的汉武帝

简析《神仙传》中的汉武帝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葛洪《神仙传》,一共载有84位仙人的传记,其中没有“汉武帝传”,因为他是一个求仙的失败者,不能算作仙人。

不过,《神仙传》中先后5次描写汉武帝,是描写次数最多的人物。

汉武帝没有能够成仙,《神仙传》为什么还要一再描写他呢?我们知道,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与秦始皇并列,称作“秦皇汉武”。

汉武帝与秦始皇在追求长生不死方面的作为也很相近,都曾经派遣方士到东海去寻找仙人,后来都以失败告终。

两汉魏晋时期,民间流传了很多关于秦始皇、汉武帝求仙的传说,而汉武帝的传说尤为盛行,风头盖过秦始皇。

从那时产生的志怪小说、志人小说(这些小说都是文人对传说故事的记录和加工)来看,民间流传的汉武帝传说总的来说还是尊重历史原貌的,即汉武帝的求仙没有获得成功。

至于为什么不能获得成功,文人、方士们在小说中有所解释,或者认为他世俗欲望过于强烈,或者认为他杀伐太多,或者认为他狂妄傲慢,不一而足。

这些说法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葛洪著《神仙传》时,就利用这些传说阐述自己的神仙思想。

《神仙传》都是怎样利用汉武帝传说的呢?葛洪作为一个博学多识的道教理论家,对于民间流传和文人记录的汉武帝故事都很熟悉,他在描写汉武帝求仙的时候,比较注意突出传说中提到的那些不利于求仙的缺点,而这些缺点成了他学仙不能获得成功的直接原因。

该书第十卷“王兴”篇云:王兴者,阳城人也,常居一谷中,本凡民,不知书,无学道意也。

汉武帝元封二年,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宫,使董奉君、东方朔等,斋洁思神。

至夜,忽见仙人长二丈余,耳下垂至肩。

武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仙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

”言讫,忽然不见。

武帝顾谓侍臣曰:“彼非欲学道服食者,必是中岳之神,以此教朕耳。

”乃采菖蒲服之。

且二年,而武帝性好热食,服菖蒲每热者,辄烦闷不快,乃止。

时从官多皆服之,然莫能持久。

唯王兴闻仙人使武帝常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

神仙传简介

神仙传简介

神仙传简介道藏综合索引书名:神仙传编著:葛洪卷数:十卷正统道藏:字号涵芬楼本第册新文丰本第册三家本第册道藏提要:编号中华道藏:道史仙传神仙高道传第45册神仙传,道教神仙传记,晋葛洪撰,十卷,成书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

据葛洪自序称:是书乃「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之说、耆儒所论,以为十卷」。

葛氏纂集是书,意在宣扬修道成仙者古已有之,论证神仙可学,不死可得。

据此书自序称:秦大夫阮仓所记神仙有数百人,刘向《列仙传》又录神仙七十余人,但刘向所述非常简略,类事不举,于是葛洪重又抄集见于历代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所说、耆儒所论的神仙事蹟,汇编为十卷。

又认为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但却「犹存大体」,有愈于刘向所遗弃的内容。

全书所记述的神仙,或为神话传说人物,或史传有其人而无其事,或史传不著而因事缘饰、索隐怪迂。

其记述文字大多简短,人不数事,事不数言,多为散文,间有骈俪。

此书为研究神话传说及道教发展史保存了丰富的资料,颇有参考价值。

据梁肃《神仙传论》、唐代《神仙传》所载有一百九十人。

今传世《汉魏丛书》本仅九十二人,《四库全书》本八十四人,皆非全帙。

书中所述广成子、老子、彭祖、河上公、刘安、李少君、张道陵诸人事蹟,较之《史记》、《汉书》记载多有增益。

壶公、蓟子训、刘根、左慈、甘始、封君达等人传记则与《后汉书‧方术传》相符。

盖葛洪撰述亦有所本,流传既久,遂成故实。

后世道书仙传颇受此书影响,文人小说诗词亦多取材于是书。

马叙伦《老子校诂序注》载:《容斋随笔》疑《神仙传》,依卷十〈尹仲节传〉证知今本《神仙传》非葛氏之旧著。

又,因该本加入东晋人葛洪传、唐人司马承祯传和宋人陈抟传等多条,明《正统道藏》不收《神仙传》,仅《道藏阙经目录》卷上着录《神仙传》十卷。

葛洪形象接受述略

葛洪形象接受述略
骥, 推断出其内涵。他在《 自叙》 篇称 : “ 年十六 , 始读
葛氏家族有 尚军功的传统 , 葛洪祖父、 父亲都 曾
从军 , 他本人亦 曾入伍并以军功封侯 , 又出仕为州主 簿、 司徒掾、 谘议参军。葛洪穷尽心血 , 倾力著《 抱朴
《 孝经》 、 《 论语》 、 《 诗》 、 《 易》 。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竞不成纯儒 , 不中为传授之师。” 田 下 册 髑 显然 , 葛洪所 说“ 纯儒” 可做传授儒家经典的“ 传授之师” , 所对应 的正是王充所谓说经之“ 世儒” 。 以此推之 , 葛洪所谓
“ 文儒” , 其意思当趋近于王充所说 “ 著作者为文儒” 之义。这也与葛洪涉猎广博、 著述丰赡的特点吻合 。 葛氏自承“ 儒者” , 又意识到其思想 的复杂性 和擅著 作 的特点与传统 “ 纯儒” 存在偏差 , 因此特意指 出 自 己不成“ 纯儒” 。 他 以“ 文儒” 自 命, 既是对 自身儒者身 份的确定, 也表达了对 自己著作的 自 矜之意。 葛洪于《 自 叙》 开篇对祖先功业作 了深情追述 , 又对 自己一生作了总结和反思。 终其一生 , 葛氏游离 于政治主流之外 , 却不舍儒家人世情怀 , 对当朝保持
时期不同 群体对葛洪 的接受态度 , 另一方面, 葛洪形象接 受史其实是 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缩影 , 在 中国文化发展史上 占 有
重 要地 位 。
关键词 : 葛洪; 形象接受; 文儒 ; 道教化; 转型 ; 多样化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0 9 . 9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同时期不同群体对葛洪思想的接受态度 , 另一方面, 后人对葛洪形象的批判或塑造 ,必然源 自其个人的 思想立场 ,葛洪形象接受史其实就是 中国思想文化
来世好长生者 , 有以释其惑 , 岂求信于不信者一 己声名。 相对来说 , 《 抱朴子 . 夕 } ’ 篇) ) 贝 欲“ 骋辞章于来 世” 【 ,承载 了葛洪立言不朽的人生价值追求 , 其

《葛洪-神仙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葛洪-神仙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葛洪-神仙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葛洪-神仙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三国两晋南北朝葛洪神仙传亦题《神仙传略》。

神仙传原文与解析

神仙传原文与解析

神仙传原文与解析神仙传,又称《吕洞宾变文辩才显灵睹史原文也》。

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民间故事整理而成的一部小说。

本文将简要介绍《神仙传》的原文内容,并进行解析分析。

神仙传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明代真君吕洞宾化身俗家百姓,秉承道家思想,戮力修炼,最终成为神仙的过程。

原文中将吕洞宾和其他仙人的修仙历程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种种奇遇和考验进行了生动描绘。

在《神仙传》中,冯梦龙采用了幽默风趣的口吻,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他通过吕洞宾骑劫官府、与妖魔斗智斗勇等一系列事件,把仙人的超凡能力与俗世的喜怒哀乐相结合,展现了仙人与人间的互动。

此外,作为一部道家小说,《神仙传》融入了丰富的道家思想和哲学观念。

原文中描绘了吕洞宾修行途中的艰辛与坚持,强调了“道法自然”的原则,强调个体与自然相融合的重要性。

解析上,神仙传以神仙为主角,描述了吕洞宾通过修仙获得了超凡的能力和智慧。

他在与各种妖魔鬼怪的搏斗中,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和道家的修行心得。

通过吕洞宾的修行历程,小说传达了追求真理、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

小说的结构上,冯梦龙采用了回环叙事的形式,通过吕洞宾的长寿与反复经历的生活来展示仙人的修行过程。

这种叙事手法使整个故事紧凑而生动。

对于《神仙传》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到一个个奇特的故事情节,更能在其中感受到道家思想和哲学思考。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将仙人与凡人的互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欢笑中领悟到修行的智慧和道家的真谛。

总体而言,冯梦龙的《神仙传》以其独特的口吻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刻画了道家修行者吕洞宾的形象,并传达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通过《神仙传》的阅读,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思考个人修行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以上是对《神仙传》原文与解析的简要介绍。

通过读取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体验古代文化,同时也深入理解道家思想的价值。

无论你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还是对道家哲学思想感兴趣,这本小说都是一个值得阅读和思考的佳作。

论葛洪《神仙传》的小说特点

论葛洪《神仙传》的小说特点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19)04⁃0151⁃10论葛洪《神仙传》的小说特点邢培顺(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山东滨州256603)摘要:葛洪的《神仙传》是在《列仙传》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仙人传记,与《列仙传》相比,其篇幅大大加长,叙事曲折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表达技巧多种多样而且十分巧妙,堪称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葛洪;神仙传;小说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随着生命的自觉,人们产生了“长生不死”的观念和期望。

早在《山海经》中,就有“不死药”、“不死国”、“不死民”的观念。

战国时期,凡人通过某种途径以求得长生不死的观念逐渐盛行,于是,长生不老、神异莫测的仙人产生了。

秦汉时期,经过秦皇、汉武大规模求仙活动的激扬,神仙观念在整个社会广泛流行开来。

以道家思想为哲学依据、以长生久视为追求目标的我国本土宗教产生并走向成熟。

为了宣扬宗教观念和仙道思想,记录神仙人物的传记产生,托名刘向所著的《列仙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

不过,这部仙人传记每篇的篇幅都很简短,只是简括地记载了人物事迹和宗教观念,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表现技巧方面,都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高度。

葛洪的《神仙传》就是在《列仙传》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仙人传记,他在《神仙传·序》中说:余今复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所说,耆儒所论,以为十卷,以传知真识远之士,其系俗之徒思不经微者,亦不强以示之矣。

则知刘向所述,殊甚简要,美事不举。

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尤存大体,窃谓有愈于向,多所遗弃也。

[1]10葛洪的时代,道教不仅早已成熟,而且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宗教教理更加系统精微,更多的仙人被创造出来。

随着神仙观念和神仙事迹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人们的宗教信仰愈发深入,仙人的事迹也愈加丰富多彩,因此,葛洪的《神仙传》不仅记载了数量庞大的仙人方士,系统的宗教教理,众多的道教流派,多种多样的成仙途径,异彩纷呈的仙境、仙迹,而且在表现艺术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论《神仙传》修道成仙的道德哲学观

论《神仙传》修道成仙的道德哲学观

作者: 吴成国[1];刘淑华[2]
作者机构: [1]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2]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世界宗教文化
页码: 124-13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葛洪;《神仙传》;成仙考验;道德基础;道德哲学
摘要:《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所撰仙传小说,该书传承和保存了大量仙传资料,确立了"仙可学致"的仙道思想和德操兼备的修仙思想.书中所载仙人多因求道至勤或功德感天得仙人相助,往往还得经受考验,考验的核心是道德品质,主要是笃志至信、坚韧勤苦、清净无为,以及仁爱、勇敢和节制.道德对成仙的帮助体现了葛洪对世人提升道德修养的提倡,这种提倡具有兼收儒、道道德主张,调和修道与忠孝的矛盾,区别民众与帝王成仙道德标准的特征.。

葛洪《神仙传》神学位格的现象学分析

葛洪《神仙传》神学位格的现象学分析

葛洪《神仙传》神学位格的现象学分析(1)【提要】一切形式的“神仙传”,与诸如“史实”、“解释”、“想象”之类的东西无关,而是“信仰”开启自身、显示自身以及守护自身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

此乃所有神仙“传”之为“神仙”传的本质。

由于葛洪的《神仙传》已经奠基在《抱朴子·内篇》所建构起来的神学境域之中,而且即便从具体的“神仙形象”来看,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葛洪的《神仙传》不仅意味着神仙信仰之传递本身,而且赢获了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神学位格”。

【关键词】神仙传|神学|位格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heological personIn Ge Hong’s ‘the Immortality Legend’Abstract: All ‘the Immortality Legends’,which have no relations with such as ‘historicity’, ‘explanation’and ‘fancy’, are a kind of original existing way in which belief opens itself, shows itself and guards itself. This is the essence that makes all the Immortality ‘Legends’ be ‘the Immortality’ Legends .Because ‘the Immortality Legend’ has be founded on the theological horizon constructed by ‘BAO PU ZI inner articles’, and even though regarding the matter from the concrete ‘immortal image’, we can say without the slightest exaggeration: Ge Hong’s ‘the Immortality Legend’ not only means the transmitting of the Immortality Belief, but also gains in the strict sense the first ‘theological person’ in the Chinese Taoistic history.Key words:Immortality Legend TheologyPerson一个理想完美的神学形态,尤其是独具明显的人-神二重性的道教神仙信仰神学形态,不应也不会满足于诸如“玄一之道”之论证和“神仙实有”之辩护这样的略显抽象的神学实现方式。

论葛洪《神仙传》的叙事艺术及启悟文学意义

论葛洪《神仙传》的叙事艺术及启悟文学意义

作者: 刘湘兰[1];洪伟[2]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广州510275;[2]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南京210093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95-100页
主题词: 《神仙传》;叙事;神异仙术;“历炼”情节;启悟文学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葛洪《神仙传》的叙事特色。

本文认为道教特殊的生死观念,使《神仙传》中的人物结局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神仙传》中神异仙术的描写带有市井化、平民化,甚至庸常化的特色,作者有意淡化客观历史背景,突出仙术的荒诞离奇,使其文学色彩更为强烈;葛洪运用“局限性叙事视角”,采取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大量的“历炼”情节来结构全文,大大提高了文本创作的文学艺术性,并使《神仙传》具有启悟文学的意义;《神仙传》对《后汉书·方术传》的撰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MASTER DEGREE论文题目: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子比较为中心——(英文):From Immortal Arts to Celestial Daoism——A Discussion Focuses ontheComparisonbetween Liexianzhuan and Shenxianzhuan作者:申淑玉指导教师: 何建明教授2008 年 5 月 14 日论文题目:(中文)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外文)From Immortal Arts to Celestial Daoism—— A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between Liexianzhuan and Shenxianzhuan 所在院、系、所 : 哲学院宗教学系专专业、名、称 : 宗教学指专导专教专师姓专名、职专称 :何建明教授论文主题词: 《列仙传》 ; 《神仙传》 ;神仙道术;神仙道教学专习专期专限 :2006年 9月至 2008 年7 月论文提交时间: 2008年 5月 14日2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申淑玉日期:2008 年 5月 10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道教神仙在道德上的形象示范作用

道教神仙在道德上的形象示范作用

略论道教神仙在道德上的形象示范作用李刚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有一个鲜明特色,那就是树立典型形象,以道德楷模的现身说法,感染教化世人从善如流,从而善化天下。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家族社会,忠孝是维系整个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而忠臣孝子的道德模范形象也是世代辈出,鼓励着人们效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 在忠臣形象中,有所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的比干,为尽忠剖心而死;有所谓‚忠臣不事二君主‛的关公,不忘故主,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刘皇叔。

这叫‚忠则尽命‛。

至于孝子形象,著名者有《二十四孝图说》所标炳的虞舜‚孝感动天‛;周剡子‚鹿乳奉亲‛;周仲由‚为亲负米‛;汉文帝‚亲尝汤药‛;汉董永‚卖身葬父‛;后汉江革‚行佣供母‛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不事二夫的烈女形象,各地为之树贞节牌坊,以示表彰。

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是‚以忠诏天下‛,‚以孝治天下‛,‚以贞节励天下‛的,与此相对应,则是忠、孝、贞节典型形象的树立和广为宣传,使他们的高风亮节妇孺皆知,人人效仿,于是便达到统治者的政治目的了。

在这样的伦理文化传统背景下成长发育起来的道教,也树立了许多劝人为善从而度人为仙及积德成仙的形象。

老子早就说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2] 作为不善者老师的善人,并不因恶人的品行卑劣就抛弃他,而是循循善诱,教诲引导他走上正路。

怎样教诲引导?其方法之一便是典型模范的形象示范,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仿照,照道德榜样所显示的品行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

美国学者斯特伦在其所著《人与神一一宗教生活的理解》第七章讨论到道德是神圣意志的某种体现时说:‚在有神论的社会中,由于人们认为神的意志体现在神圣的律法之中,因此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准往往是以一种理想的道德行为来衡量。

而这种理想的道德行为,则是由该社会的家长(祖先)、先知、教主、或开创者率先作出的。

所以摩西、耶稣、穆罕默德的启示与生活,乃是神的意志及其为‘他的选民’设定的目标的具体体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葛洪《神仙传》的人物塑造特色_神格特征
论文导读::葛洪《神仙传》上承《列仙传》。

神仙传》中人物的行为特征。

神仙传》中人物的神格特征。

关键词:葛洪《神仙传》,人物塑造,行为特征,神格特征
葛洪《神仙传》上承《列仙传》,下启类传体仙传小说,在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仙传》中塑造的一系列仙人形象,不仅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还对当时的仙道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仙道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一、《神仙传》中人物的行为特征“神仙是随灵魂不死观念逐渐具体化而产生的一种想象的或半想象的人
物。

”[2]神仙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不管神仙思想如何的发展演变,神仙的基本特征总离不开如下两方面:首先,神仙必须能够不死或长寿;其次,神仙必须要有各式各样的仙术。

不死和仙术是神仙的最基本的标志,缺一不可。

这两种特征的构想,是根据道家对人生的定位而产生的,在道教的神仙观念中,仙人不仅要能摆脱时间的束缚超越生死,而且还必须具有各种各样的神秘法术,来摆脱空间的束缚和现实的束缚。

后世神仙形象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的特征。

不死,表明能够冲破时间的限制,带来时间的永恒,这样仙人就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目中,接受人们的景仰;各种仙术又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让仙人可以任意变化、随意飞升,获得世人所向往的自由,并增加自身的神秘色彩,让人们寄予更多的憧憬。

《神仙传》中的神仙神格特征,都具有这两种最基本的仙人特征。

除了不死之外,仙人们还具有各异多样的法术特征。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了作者自己对各种变化之术的认知,详细指出了时人的变化观念、当时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变化实施的具体方法。

这一系列神仙观念、成仙方式、成仙方法、仙法仙术,在《神仙传》中都有实例记载。

如《蓟子训》记子训有大幻化之事,京师贵人欲得见之,“凡二十三处,便有二十三子训,各在一处。

诸贵人各各自喜,自谓子训先诣之”;《孙博》记孙博能入“山间石壁,及地上盘石…初尚见背及两耳出石间,良久都没”;《栾巴》中栾巴“乃平生入壁中去”,穿墙入壁,熟练娴熟。

《神仙传》中的仙人具有仙术之后,并不就此弃世,而是仍与尘世保持自如往来,即他们虽然经过修炼成仙了,但是仍然可以继续享受着人世间的一切。

因此凡人经过修炼成仙之后,可以往返于天地之间,仍然可以享受着人世间的一切。

彭祖在《白石先生》中指出,神仙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其超强的法术,可得长生不死的优越性,而在于能自由出入天地人间,能在人间不受人间之苦难,却能享受各种正常人的乐趣,而且能够长生,能永久地享受。

这种超脱人世间一切患难,又不失人情的本真和享乐的观念,给一般修习仙道者以更大的希望和鼓励。

《神仙传》中的仙术,具有生活化、平民化的特点。

仙人的法术都是源自真实的社会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在具体的生活中来感知它。

如《封君达》:“常骑青牛,闻人有疾病,便过与药治之,应手皆愈。

”修道者修炼成功之后,所炼之术,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多是医病救人,服务于民的。

这是上古巫医思想的体现,亦是早期道教在民间传播的需要。

任何文学的创作,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神仙传》中的神仙思想背后,亦反映人们对现世的愿望。

人们追求成仙,并不是要企图穿越现世,升天享乐,而是为了永享现世的荣华富贵。

二、《神仙传》中人物的神格特征《神仙传》创作于道教分化时期,此时的道教仙位官秩还没有形成系
统毕业论文格式。

因此,《神仙传》更多还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其艺术表现中更多的表现现实的成分。

在《神仙传》玄想的神仙中,大多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去,他们的行为与现实中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基本是围绕现实中的事情来展开的。

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宣扬神仙“人人可学”的思想,因此《神仙传》中仙人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封建等级制度,也没有体现繁多的神仙世界仙官的秩位,只是有古仙人,谪仙、地仙和尸解仙几类。

据统计,《神仙传》中天仙有22位,尸解仙有4位,地仙有60位。

在时人的眼中,仙人有飞升或变化之术,可以长生不老,但是不食人间烟火神格特征,不能得到正常人的享受,失去了人的本真。

这虽然符合葛洪创作《神仙传》的初意,证明神仙实有的观念,但是还不足以吸引人们去追求成仙。

要宣扬人人可以“学以致仙”的思想,还必须根据时人的需求来构建成仙目的。

因此,《神仙传》中的仙人必须既具有仙人的不死和拥有变化之术的本质特征,还要拥有能继续享受人世间的一切的特权。

因而,《神仙传》中出现了大量的地仙。

所谓地仙,即处在人间的普通人,经过服食、修炼或遇仙而成仙,他们虽然名列仙籍,但是却可享受人世界的一切。

《彭祖》中曰:“人道当食甘旨,服轻丽,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和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长在世间,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莫敢犯,五兵百虫不能近,忧喜毁誉不为累,乃可贵耳。

”修仙只为长生,人世间的快乐还能继续享受才是最可贵的。

这样,神仙的神秘的色彩更去一层,人人想成仙,人人能成仙的宣传目标更进一步。

《神仙传》中亦有古之仙人,如若士“古之神仙也”,但是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作为一个帮助凡人成仙的引导者,向想成仙者传授成仙的方法,与仙人之优越性。

这类人物的出现,就构建了仙人与凡人之间的桥梁,既能宣传神仙世界的神秘,又能宣扬神仙的可学,增强道教的吸引力。

《神仙传》中另一类神仙是谪仙,即是触犯天条,被受到贬谪惩罚的仙人。

这类仙人在文中的作用,亦是起引导指引作用。

仙人在天上做错事情,亦会受到惩罚,被贬罚至人间,可见,天上仙界亦是人间社会的写照。

但即使是在人间受罚,这类仙人,仍然不同于一般人,仍具有仙术仙法。

这是道教宣传的另一类主题,一旦成仙,仙术仙法就会成为个人的特性,是会一直存在,永不消逝。

这类仙人,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神格特征,一般是指引凡人成仙的方法,如壶公传授费长房修炼方法。

也兼有对可教仙法之人,进行考察,如壶公对费长房的历练、考验,最终确定长房只是有缘之人。

《神仙传》中还有一类是尸解仙,所谓“尸解”,即通过各种方法,去除肉体,使体内气体能够上升,如蝉蜕一般最终飞升成仙。

如《沈文泰》:“以竹根汁煮丹黄土,去三尸”,而得以成仙;《王远》:“汝生命应得度世,故欲取汝以补仙官,然汝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升,当为尸解耳。

”这类仙人在文中出现,多是教导时人一种成仙之法,照应作者理论中成仙的具体途径。

综上所述,《神仙传》中的神仙基本都是凡人经修炼而成的,所以虽然已经得到成仙,位列仙班,但是在他们身上更多的还是体现的与凡人相似的品质,具有生活化和世俗化的特点,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作品中表现道教玄想的神仙世界,用道教的特殊语言和表现形式书写他们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注释】本文所有引文均据.(晋)葛洪撰,胡守为校释《神仙传》,中华书局,2010年版。

【参考文献】 [1]卿希泰:《中国道教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日】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晋)葛洪撰:《抱朴子》[M].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