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栾川旅游业发展模式初探
栾川旅游业发展模式初探栾川是国家首批十七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并开创了叫响全国旅游界的“栾川模式”。
拥有两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六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内尚属首例。
目境内拥有龙峪湾、重渡沟、养子沟、伏牛山滑雪场、抱犊寨等7个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十余级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老君山山水游,龙峪湾森林游,鸡冠洞溶洞游,重渡沟农家游,养子沟休闲游,九龙山温泉游,伏牛山滑雪游、抱犊寨红色游组成的旅游景区群。
境内旅游设施齐全:目前县城和旅游景区周边兴建有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有2家五A级旅游休闲酒店(还有2家正在兴建),三家四A级酒店,和众多星级旅游服务酒店。
交通设施四通八达:通往洛阳和周边各县快速通道畅通无阻,洛栾高速公路正在兴建,计2012年底建成通车,经过栾川的其他两条高速公路也将在今年开工建设。
栾川旅游资源丰富。
按国家制定的调查与评价体系,全国旅游资源分为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9%和54.2%。
1 栾川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析郭晓华栾川县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栾川模式”,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
表现:旅游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打响了“休闲栾川"品牌,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模式:一、政府主导型,统一领导,迅速集中人力物力,协调处理更方面的矛盾。
摸清家底,积极开展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确定旅游业优先发展的地位,理顺旅游业发展体制,建立工作奖惩机制。
二、突出特色,深度开发,打造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高起点规划,科学有序发展,聘请北京大学制定《栾川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注意了“山、水、园、林、洞、路”的联动开发。
其次打造高品位景点,开展创A系列活动,修复文物古迹,强调地理自然景观的建设,优化环境,《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杂志称:“栾川——中国的百里画廊”。
河南精神与“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
河南精神与“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近年来河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旅游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旅游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其中,以“焦作模式”、“栾川模式”为代表的旅游发展模式已成为旅游业界的经典案例,引发学术界研究热潮。
许多学者和会议多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锲而不舍的旅游市场开拓、迅猛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等要素,对河南文化和河南精神很少关注,实际上中原大地所特有的河南精神对河南旅游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最主要促进作用。
我要探讨的就是由河南精神视角来看河南旅游的发展模式。
一、何谓“河南精神”?河南,古称中州,为天下之中,同时也是华夏文化之源。
河南处于中国的腹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因此,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
盖河南之传统精神,可以概括“中和坚韧”、“大新求真”、“以人为本”中和以纳万物,“平正通达”为河南精神的特征之一,平正通达则近乎中,不偏不倚,能容济天下,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的优秀成分,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
新石器时代,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有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期间传入中原,融入到了中原文化之中。
也有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的和谐共生精神,佛、道、儒三教合流于嵩山,都在中原大地上大放光彩。
太极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源于中州,阴阳共生调和,天人自然之和是其思想特征。
坚强而韧性足,北宋的覆亡和宋室的南迁,文化经济中心转移使河南由盛及衰,丧失了往日的辉煌,中原地理形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据《明两京十三司战例分布表》记载,从先秦到元明,中原有记载的著名战争就有820起,诸如武王伐纣、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楚汉争霸、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岳飞抗金鏖战、李自成中原血战、蒋冯中原大战等等。
关于学习河南栾川旅游资源开发的考察报告
关于学习河南栾川旅游资源开发的考察报告关于赴焦作、栾川学习旅游业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市旅游考察组6月10日至14日,我市旅游考察团一行11人在市政府副市长刘希运同志、市政协副主席刘玉荣同志带领下,赴河南省焦作市、洛阳市栾川县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考察团一行先后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焦作市云台山、栾川县鸡冠洞、养子沟等景区。
这次考察活动筹划周密细致,组织领导得力,准备充分,目的明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全体考察团成员通过参观考察都深深地感到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发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对做好滕州的旅游业信心倍增。
现将这次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焦作市、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邻黄河,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
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焦作市是韩愈、李商隐等历史名人的诞生地或生活地,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竹林七贤”的隐居地。
xx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7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前列。
焦作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面积190平方公里,是集世界地质公园和六个国字号(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云台山景区xx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门票收入1.03亿元;今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门票收入2380万元。
焦作山水已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认识。
xx年3月31日,“焦作山水”和“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xx年1月8日,焦作市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xx年 2月13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景区共同被评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入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行列,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一栾J11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机遇,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整体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全域开展“旅游+”和“+旅游”活动,实现了城市乡村景区化、景区发展全域化、旅居福地品质化,形成了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市繁荣、强化产业融合、推动富民增收的发展格局,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活动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创造了新成就,为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和机遇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既反映着栾川人立足于自身优势谋发展的务实精神,又反映着栾川人敏锐的机遇意识。
1.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两大优势。
优质的旅游资源。
栾川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国家生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和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有50多种,鸨钳储量大、品位高,属于世界级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
全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5家,乡村景点35个。
兴旺的旅游产业。
栾川全域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了一批高端景区和景点。
2023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了示范区“八项优先”政策。
在未遭受突发性疫情影响的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6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5%o2.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发展,既是栾川对旅游业作出的合乎规律的发展预判,也是栾川抢抓重大战略转型的机遇选择。
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国家发展格局和“两山”理论的全面贯彻落实,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栾川乡村旅游为例
“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课题组栾川是豫西一个远离中心城市的山区县,近年来却以旅游业为突破点,在短短几年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
它以旅游业为龙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被传媒界概括为“栾川模式”。
“栾川模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概念?在其称谓提出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调研组在广泛搜集和认真研读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栾川实地考察,深深感受到了栾川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所蕴含的经验和意义。
正是因为“栾川模式”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因此也才有进一步发掘和总结的必要。
很显然,通过深入探讨“栾川模式”的强大效应、内涵演进,以及发展方向,不仅可以为旅游发展和旅游管理的理论大厦添砖加瓦,而且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思路的借鉴和工作的启示,从而也就具有了其理所当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栾川旅游业发展的进程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基本地貌为“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前,栾川是河南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32万人口中有25万是农村人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以矿业为主的地方经济,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虽然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与全国整体的发展和河南整体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距离。
尤其在1998年至2000年间,由于矿业的不景气,栾川经济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甚至到了靠借贷为公务员和学校教师发工资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栾川结合着全国总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一边努力学习“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一边考虑着栾川百姓的需要和栾川资源赋存的可能性,从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多个层面去进一步思考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并最终确定了以旅游为突破口,走上了后来被誉为“栾川模式”的旅游发展之路,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浅析栾川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万 。栾 川地 处亚 热 带 向暧 温带 过 渡地 区 , 年 均气 温 1 2 . 4 ℃, 年 降 水 是 全 国 文 明森林 公 园 , 植 被繁 茂 、山奇 峰 秀 、瀑 壮泉 清 、 服务 设 施 量8 7 2 . 6 mm左 右 , 森 林 覆 盖率 达 8 3 . 3 %, 居河 南 省 各 县 第一 。据 检 配 套 , 是 旅 游消 夏 、科 研 、实 习 、培 训 胜地 ; 潭 头 温泉 水 温达 6 9 ℃,
远 。 旅 行社 在 设 计 旅 游 线 路 时 , 应 该 多 从 环 保 角 度 出发 考 虑 食 、 住 、行 、 游 、 购 、 娱 等 各 个 方 面 , 如 积 极 开 发 徒 步 游 、 自行 车 游
进作用。衄
行等低碳旅游产品, 更多地推出 “ 行 简 住 优 ” 的 自由行 线 路 , 减 少 参考 文 献 : 旅 游 交 通 的 碳 排 放 。 旅 游 饭 店 应 积 极 申请 加 入 绿 色 饭 店 行 列 , 在 [ 1 ] 吴儒 练 , 熊山妹 , 刘 叶飙 . 基 于利益 相 关者视 角的低碳 旅 游
基础设 施建设上充分考虑低碳需要 , 及 时 更 新 老 旧 设 备 、利 用 新 发 展 策 略 研 J 】 . 商业时代 , 2 O 1 3 ( 2 6 ) 2 ] 张莹. 吉林 省 旅 游 业 发 展 研 究 [ J 】 .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技术 、新能源 , 来 降 低 企 业 碳 排 放量 。 旅 游 景 区 也 应 鼓 励 游 客 采 [ 2 0 1 4 ( 2 ) 用低碳 的旅游方式 , 在 景 区 内尽 可 能 放 弃 大 巴车 而 选 用 景 区 电动 报 , 观光车 , 使 整 个 行 程尽 量 处 在 低 碳 体 验 的 环 境 当 中 。旅 游 企 业 通
栾川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因素及借鉴意义
栾川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因素及借鉴意义
栾川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
1.资源优势:栾川地处豫西山区,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
2.历史沉淀:栾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质的人文环境,有便于开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游的土地、建筑和人文遗产。
3.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动力因素:
1.大众健康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民众对休闲、旅游、聚会等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
2.产业转型需求: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受到限制,乡村经济发展需求愈发迫切,发展休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3.政策导向:政府积极扶持和引导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发展,为乡村投资提供了新方向。
借鉴意义:
1.发挥地域特色:根据当地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资源特点,寻找最为适合的休闲农业业态。
2.创新业态模式: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模式,使之与传统农业结合,形成多种形态,实现精准发展。
3.政府引导:政府定位清晰,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和投资氛围,全力推动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栾川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全域旅游视角下栾川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作者:王璐琪郭茜雅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7期一、全域旅游的内涵泛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者旅游兴趣的多样化和消费结构的独特化等特点促使传统景区改变发展模式,创新旅游活动,延长旅游时间,进行全方位全时空全行业全社会综合性全域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全国前几年就有提出,但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模式可以参考。
厉新建、张凌云、崔莉(2013)认为“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编制的《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四全”规划模式。
“四全”发展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中,全景是吸引游客,全时是留住游客,全业是提升产业,全民是构建和谐社会。
笔者认为全域旅游并非是一个区域内所有资源全部用于发展旅游,所有设施和人员全部为旅游业服务,而是要求在某一旅游世界内全方位整合旅游资源,全时空开发旅游项目,全行业协调促进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整体改造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从而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需求的新理念。
简言之,即是一条线路穿起多个景点,一个景点带动整片地区,从全方位入手发展旅游。
二、栾川全域旅游发展现存问题分析(一)栾川境内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1.硬件设施功能单一,不能达到“全域化,全方位,全人类”共同使用的目的。
在一个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地方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无疑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需要落实的一项任务。
在区域内的各种服务设施要达到“赏用”一体,全域旅游要达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旅游区域,那么区域内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不仅要有实用价值,还应该有一定的观赏、游览、休闲等功能。
目前对于栾川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来看,这些要求都还没有达到,一些硬件设施缺乏使用价值的多样性。
栾川模式
创新发展“栾川模式”致力建设“全景栾川”●核心提示:2004年10月29日《中国旅游报》刊发了一篇《“栾川模式”考》的文章,将“栾川模式”总结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2005年由中国旅游报社、河南省委政研室、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栾川模式”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栾川模式”作为县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典范正式向全国推广。
8 年前,地处伏牛山区腹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河南省栾川县,创造了“栾川模式”,成为全国贫困山区依靠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
8 年后,已成为全国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的栾川,14个乡镇中有13个开发了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形成了溶洞游、山水游、滑雪游等八大旅游品牌。
近日在京召开的“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将“栾川模式”的创新发展经验概括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
10月26日,“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
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万旭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高舜礼、洛阳市副市长张世敏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中国旅游报社、河南省委政研室、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旅游局和栾川县人民政府承办。
论坛上,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李省龙教授、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培华分别解读了《栾川县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从“栾川发展模式”到“栾川生活方式”》两大课题报告。
在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围绕“栾川模式”的创新发展、栾川建设国家山地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可行性、“栾川模式”对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等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省龙、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等专家展开了深度对话,并将经过八年持续创新发展的“栾川模式”提升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
以全景栾川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以建设全景栾川为抓手,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一、栾川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腹地,古都洛阳市西南部,是典型的深山区县、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全国首批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扶贫重点县。
全县共14个乡镇1个管委会213个村,包括7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有49%的面积海拔在1000米以上,耕地面积只有16万亩。
全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9万,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山多地贫、农业基础条件差。
贫困的另一面是全县生态旅游资源突出。
最突出表现在三项数据:第一项数据是森林覆盖率。
栾川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2.4%,居河南省第一位,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县。
高森林覆盖率导致栾川在周边火炉城市的包围下仍然能够保持凉爽,年平均气温12.5度,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1℃,年舒适期长达9个月,成为最适宜人类休闲、度假、养生、居住的地方之一。
第二项数据是PM2.5。
栾川的空气非常清新,2015年栾川的空气PM2.5年均值为35,(PM2.5值在0至75,空气质量为优良),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了320天,没有出现雾霾天气;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均值为10000个/立方厘米,最高可达3万个/ cm³,被誉为“中原肺叶”。
第三项数据是旅游资源丰度,即在一定地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
栾川旅游资源门类丰富、特色各异、互为补充,在全国旅游资源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分类中,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9%和54.2%。
融奇山、险峰、峡谷、飞瀑、翠竹、溶洞、温泉、滑雪为一体,并且是密集的分布在县城的周边。
立足栾川的实际,我们深刻认识到栾川要实现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出路在“旅游”。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栾川已成功打造老君山、鸡冠洞两个国家5A级景区,重渡沟、龙峪湾、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养子沟、抱犊寨5个国家4A级景区, 35个特色旅游村。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以栾川县大南沟村为例
撰文/陆 凝,马玙璠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随着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像大南沟村这样的民族村寨基于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民族特色走上了旅游发展的道路。
然而在发展旅游的实践中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寻求合适的路径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逐渐走出家门去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旅游业成为了新兴的朝阳产业。
因村寨远离城市、空气清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追捧,村寨旅游也成为了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风向标,极大地促进了村寨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最直接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还可以促进村寨的文化、交通等产业的发展,是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在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的引领下,民族村寨旅游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提升旅游竞争力,同时注重村寨的生态保护,实现村寨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大南沟村旅游业发展优势河南省栾川县城关镇大南沟村是个满族村,相传,是清末时期一些满族人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此地定居的,以谭姓为主。
目前,满族人口约占该村总人口的40%,是河南省7个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之一,河南省唯一的满族特色村寨。
大南沟村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距洛栾高速公路栾川出入口仅3公里,境内有3A 级景区——蝴蝶谷自然风景区。
过去,大南沟村没有特色主导产业,群众普遍靠外出务工谋生。
近年来,政府依托该村的满族文化,争取各方面的资金,将大南沟村打造为一个满族特色风情的村寨,通过房舍加坡、墙体粉绘、门窗改造、环境整治等,增加村寨满族文化符号,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满族文化长廊、满族风格寨门、文化广场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给村民带来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利益,该村也成为了栾川县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的新亮点。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依托其特有的文化发展高质量旅游业是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重要途径。
“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焦作模式”与“栾川模式”年之前焦作是一个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轻纺等为主导的中等工业城市。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焦作市委、市政府大胆提出了“旅游带动战略”确立了以“四大景区、十大景点”为核心的焦作山水旅游发展新格局使焦作走上了一条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整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于是“焦作模式”便应运而生。
栾川是豫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就有万之多。
该县地处伏牛山山区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南北植物兼生水源充沛景色雄浑…。
近年来该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拓进取创造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栾川模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焦作模式”产生的原因领导重视大胆投入首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做大、做强、做精”焦作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并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
其次近年来焦作市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高达亿元每年市财政都要拿出几百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同时焦作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还亲自带队到主要客源地征求意见及建议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及产品特色和比较优势是景区景点吸游客的关键。
近年来焦作市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重点开发建设了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等“五大景区”和陈家沟、嘉应关、韩园等“十大景点”初步形成了“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四季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整体品牌优势。
文化内涵是景区的灵魂。
焦作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每个景区都有一段载人史册的故事。
因而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资源对吸引游客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至关重要这些年来焦作正因如此才广泛吸引了中外游客成就了精品景区。
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游客是通过体验服务来欣赏、比较、评判、选择购买旅游产品的因而服务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发展的启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旅游产品的价值和生命。
洛阳栾川调研报告
洛阳栾川调研报告洛阳栾川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洛阳市栾川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旅游资源情况,为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栾川县的城市规划、交通设施以及重点产业区域。
2. 访谈调研: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农民以及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栾川县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栾川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导经济构成。
其中,农业以蔬菜、水果、花卉种植为主,工业则以建材、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
2. 产业结构栾川县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种植蔬菜和水果的收入在逐年增加。
同时,该县经济发展也在逐渐转型,工业产业规模日趋扩大,尤其是化工和机械制造行业。
3. 旅游资源情况栾川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如栾川溶洞、云台山等。
但是,当前该县的旅游产业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整合和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栾川县的经济以传统农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绿色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
2. 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栾川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中心。
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五、发展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绿色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发展旅游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提高栾川县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六、总结栾川县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地方,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以及加强宣传推广,栾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栾川模式焦作模式的对比分析
1.1“焦作现象”的成因短短的四五年时间,焦作市由一个资源枯竭的“煤城”摇身一变成为旅游胜地,究其原因,得益于国家大环境的改善,得益于焦作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得益于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全市各阶层、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一)一号工程,各级干部拚搏在创业最前列。
“旅游强市”是焦作市委、市政府几年来的头等大事,被列为“一号工程”。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焦作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
为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焦作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主任,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班子的其他成员担任副主任,各个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
2004年初,市委形成决议,要“巩固好基础,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
”市委书记铁代生明确要求:“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要坚决,不能动摇;抓旅游工作的力度要加大,不能放松;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要加强,不能削弱。
”市长毛超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放在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精。
”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多次召开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旅游工作。
每年年初,都要召开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及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工作大会,对上年度旅游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新年度旅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焦作旅游进行论证、规划,神农山、青龙峡景区的开发,焦作影视城、龙源湖乐园、森林动物园的破土动工,投资1亿多元的焦青旅游公路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都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拍板的。
两任市委书记、市长,更是逢会必讲坚定不移抓旅游,必讲坚定不移创一流。
(二)科学工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调整。
神奇的“焦作现象”,引起了旅游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前去考察取经,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
其中领导重视是最为关键的一条。
确实,如果领导不重视,焦作的旅游绝对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
然而,近年来旅游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普遍重视,但是为什么不能形成当地的“××现象”呢?可见,“焦作现象”的出现,除了领导重视之外,还有其他的奥秘,这就是焦作市各级党政领导能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旅游的开发和市场运作。
栾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简介(5篇)
栾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简介(5篇)第一篇:栾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简介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栾川地处洛阳豫西伏牛山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人口32万。
栾川是典型的深山区县,全县山坡面积330万亩,耕地24.4万亩,海拔千米以上面积占49.9%。
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育河4条较大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伏牛山、熊耳山、遏遇岭自西向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大沟川,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栾川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地处全国著名的豫西多金属成矿带中心。
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栾川四大资源优势:一是矿产资源。
主要有钼、钨、铅、锌、金、铁等50余种,其中,已探明钼金属储量220万吨,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被誉为“中国钼都”。
二是旅游资源。
境内景观众多、门类齐全,特色各异,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中,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融奇山、秀水、险峰、峡谷、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滑雪为一体,拥有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养子沟、滑雪场等6个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原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热线和“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
三是森林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达3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居河南省第—1—一位,空气清新宜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0个,有“中原肺叶”之称。
四是中药材、土特产资源。
已查明中药材1400余种,主要有连翘、山茱萸、天麻、猪苓等,年收购量500万公斤以上,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土特产品主要有木耳、香菇、猴头、无核柿子、百合等,品种丰富,质优量大。
近年来,栾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战略,全县上下呈现出班子干事创业、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栾川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的文化视角研究
3 栾川旅游 文化潜移分 析
栾川 县位于河 南省洛 阳市 西南 部 , 地处 洛 阳、 阳 、 顶 南 平 山 、 r峡 4市交界地 区 , - 3 深居八 百里伏 牛 山腹地 , 通 制 受交
文资源是 其发展旅 游业 的基 础 。该 县 主要旅游 资源 有 3 。 类
约 , 可进入性 差 , 其 属于典 型 的内陆深 山县 , 留着 大片原 始 保 生态林 和落后 山村 。该 区地跨 长江 、 河 、 黄 淮河 三大水 系 , 总 面积约 2 . 4 8万 hn , I 山林 面积约 2 . 2 0 7万 h 森 林覆 盖率 达 m, 8 .% 。 由于地处 亚 热 带 向暖 温 带 过 渡 地 区 , 区 冬 无 严 33 该 寒, 夏无 酷暑 。栾 川特 殊 的地 理位 置 , 良好 的生 态 环境 和 人
摘要 从文化视 角 出发 , 对文化 对旅 游地的影响进 行 了深入分析 , 出栾 川旅 游发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 针 指 通过 对 栾川县 域旅 游文化 的动 态 分析 , 结合 栾川旅游发 展的阶段 性特征 , 构建 了栾J 旅游 发展 的模 式。 1 1 关键 词 县 域旅 游 ; 式构建 ; 模 文化视 角; 栾川 中图分类号 F 9 . 文献标识 码 A 50 6 文章 编号 0 1 — 6 1 2 0 )9— 2 4 0 5 7 6 1 (0 8 2 18 7— 3
安徽农业科学 。ora o Anu gi c.0 8 3 (9) 187—18 9 Junl f h i r A .S i 0 ,6 2 :2 4 2 2 4
责任编辑
金 琼琼
责任校对
100321栾川旅游发展战略
100321栾川旅游发展战略(本文是2017年3月21日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这两天考察了一番,很为栾川发展旅游的热情所感动,也很为栾川的干劲所鼓舞,这是我的总体感觉。
但是也有一个感觉,好多事情没有完全想明白,而且现在最忌讳的就是没想明白就做。
一、城市目标你们有一个材料谈对标,要对重庆的武隆、江西的婺源、云南的腾冲,我觉得这不是你们的标,没的可对,栾川自己就是个标杆。
实际上现在很多人在对你们的标。
武隆两个特点,第一,有资源垄断性,有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
第二个特点,做大项目,武隆仙女山的度假区投资100亿,规模已经形成了。
婺源的特点叫敢吹、会吹、经得起吹,多年以前我到婺源去,他们就有一个口号,“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我就问谁给你封的这个?说自己封的,我们觉得就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所以自己做一顶帽子自己戴上,不行吗?很对。
婺源的资源没有很突出的东西,不震撼,但是很温柔,这么十几年下来了,大家也就认同了,一说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这一条我觉得你们倒是可以学一学,叫敢吹、会吹、经得起吹。
腾冲是资源有它的特色,腾冲那个地方确实有吸引力,古城是其一,二次大战是其二,其三火山、热海、温泉、高黎贡山这一套东西,确有它特殊的吸引力。
但是这些东西你跟它比,比什么呢?比它资源的垄断性还是比什么?所以我觉得栾川需要研究的是自己的标杆怎么立起来。
客观地说,从县域旅游发展而言,栾川的标杆十几年以前就立起来了。
但是现在需要转型,这个转型无非就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创造自己的特色,无非就是这么两个问题。
1、效益型发展就现在来看,我觉得第一个问题研究效益型的发展,栾川现在的规模,尤其是人数的规模不小了,但是效益不行,现在大家一说景区赚钱,栾川的景区都不赚钱,这就是个大问题。
2、发展理念从理念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里面确实应该想一想,我这么多年做旅游,尤其是参与旅游项目的规划、策划这些事情,有四句话:第一句话,将心比心。
比如说想一想,我作为一个旅游者有什么需求,然后我的孩子有什么需求,各类不同的人有什么需求,这是将心比心。
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
艾 媒 网 发 布 的《2020年 中 国 消 费 者 疫 情 后 首 次 计划旅游形式的调查》显示,计划近郊游的消费者占 43.5%、计划远途过夜游的占 20.1%、计划出国游的占
1.乡村旅游资源契合疫情后健康消费需求
6.9%、无旅游计划的占 29.5%。疫情后首次计划出游的
栾川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康体疗养 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近郊游的数量多,占比最高。
在短视频平台进行营销,多次登上央视新闻,打造了 险,靠外出打工支撑生活消费的乡村贫困人口失去收
[8]
栾川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游玩。自 2020 入来源,面临返贫风险 。另外,栾川县 2019年才达到
年 12月起,老君山每天客流量保持在 1万人左右,于 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部分乡村旅游
镇居民(见表 2)。2020年,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双
2.疫情防控保障
重影响下,栾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4021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各旅游景区实行
元,增长 6.9%,高于城镇居民 4.8个百分点。我国 2020 一人一码政策,将“洛康码”作为防范疫情传播的工
年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标准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 具。建立健全栾川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展开紧
元,下降 61.1%。
村旅游发展模式息息相关。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促进了
在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的振兴策略研究中,张来
乡村地区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同时改变着乡村地区的社会风貌、经济发展方式
[1]
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栾川县充分依托本地文化旅游
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营销管理方式、产业模式
12月 28日收入突 破 3亿元, 较 2019年 同 期 上 涨 扶贫产业还不够成熟,疫情期间不能为从事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背景下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测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YB2020054)。 作者简介:李梦柯(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经济与农村发展。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0-12-29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栾川县7-7731(2021)04-0135-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Tourism in Luanchuan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于乡村旅游的研究都建立在国外的研究基础上,起初是 研究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及乡村旅游的开发等。近些年 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 展,研究重点开始转向乡村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以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1 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关联性强、辐射面广、性价比高,是旅行者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双向流动,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乡村 振兴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地区发 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动力[5]。 1.1 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 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 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集观光、游览、娱乐、 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6]。我国目前 的乡村旅游类型分为以下7类: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04)
135
乡村振兴背景下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李梦柯 付 伟* 李仲铭 王福利 施辉爽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9-08-03 作者简介: 郭晓华(1966—),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省外事侨务服务中心会计师。
第25卷第5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 .25No .52009年10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 n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 oelectric Power (Social Science ) Oct 12009栾川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析郭晓华(河南省外事侨务服务中心,河南郑州450014)摘 要: 栾川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被业界称之为“栾川模式”。
关键词: 栾川旅游业;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 DF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44(2009)05—0060—03 近年来,“栾川模式”成为继“焦作现象”之后,河南旅游在全国叫得响的第二张名片。
笔者试从栾川旅游业取得的成果和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有助于我省“旅游立省”目标的实现。
一、栾川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果一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自2000年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以来,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游客数量连年翻番,旅游收入成倍增长。
2004年,全县接待游客249万人次,比2000年翻了3番,旅游总收入6.45亿元,是2000年的13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提高到23.9%。
二是叫响了“休闲栾川”品牌。
栾川旅游已打造出一个包括山水游、农家游、温泉游、滑雪游在内的响当当的休闲旅游品牌。
过去“养在深闺人未知”的栾川,如今声名鹊起,“休闲栾川”已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三是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栾川旅游坚持市场运作,建立了一套与市场经济接轨,包括开发建设、市场开拓、管理服务、生态环境等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在此基础上,以资本运作为突破口,先后吸引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开发了13项旅游重点项目,实际利用资金4.6亿元,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旅游业做大做强。
四是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栾川新的支柱产业,优化了经济结构,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17.5:50.1:32.4优化为2004年的17.8:40.3:41.9;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达到1.48亿元,年均增长27%,其中旅游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0元,年均增长6.5%,全县20%以上农民依靠旅游脱贫致富。
五是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以旅游业为纽带,栾川由一个交通闭塞的山区县,迅速走向全国,一个个封闭的小山村,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潮流,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栾川人民既保持了勤劳纯朴的民风,又增强了致富创业的本领,遵纪守法,安居乐业,社会融洽祥和。
二、栾川旅游业发展模式探析一是政府主导,旅游兴县,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化、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
栾川县委、县政府围绕旅游兴县,发挥主导作用,部门联动齐抓旅游,共同奏响旅游发展协奏曲。
2000年初,立足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面对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机遇,栾川明确提出“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拉动县域经济的增长。
为了充分发挥党和政府驾驭经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从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入手,强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其一,确定旅游业为“一号工程”。
其二;理顺旅游业发展体制。
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处理具体问题。
同时,撤销县旅游局,设立县旅游工作委员会,既是旅游发展重大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又对具体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强化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服务。
通过体制创新,着力解决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和推诿扯皮等弊端。
其三,建立工作奖惩机制。
把旅游工作纳入全县各单位、各乡镇目标考核体系,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过硬,奖罚分明。
其四,形成工作合力。
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了“我为旅游做贡献”等活动,汇聚成发展旅游的强大动力。
二是突出特色,深度开发,打造理想旅游目的地。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
栾川顺应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生活潮流,合理利用、深度开发生态资源,着力打造休闲之旅。
首先,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有序发展。
围绕打造休闲度假目的地,栾川聘请北京大学编制出《栾川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经人大通过付诸实施,大力整合“山、水、林、洞、泉”等旅游资源,全力推动旅游业由游览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其次,坚持高品位开发,打造旅游精品。
从2001年开始,栾川开展了以“树立精品意识、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景区品位”为主要内容的创A活动。
鸡冠洞、龙峪湾两景区2002年8月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使栾川成为同时拥有两个国家4A级旅游区的县份。
同时,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寻找卖点,不断培育新的旅游热点和亮点。
目前,已形成了老君山山水游、龙峪湾森林游、鸡冠洞溶洞游、重渡沟农家游、伏牛山滑雪游等组成的休闲旅游精品集群。
再次,坚持高水平建设,强化旅游功能。
按照大旅游的理念,将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为“休闲旅游城市”,确定了“城即景,景即城”的发展思路,在已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先后投资3.17亿元,兴建了伊河七级水面工程,形成了伊滨休闲区,建成了君山广场、龙泉山公园。
同时,不断改善通讯、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洛栾旅游快速通道及一批干线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景区道路得到全面改善,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最后,坚持高标准保护,确保持续发展。
栾川人时刻告诫自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自然生态破坏之日,就是旅游业衰败之时。
”在开发倒回沟景区过程中,坚持不伐一棵树,道路为树让路。
今日之栾川,碧水蓝天依旧在,休闲旅游更诱人。
三是精心策划,全员参与,强力开拓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游客需求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
在旅游市场开发中,栾川善于谋势、巧于借势、精于造势,整合资源,匠心独运,做到了“四两拨千斤”。
第一,部门联动,全员推介。
从200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与全县47个县直单位签订责任状,以县城为中心,600公里为半径,将涉及到的9省40多个市一一分解,由部门包干,分头促销,并坚持“经费自行解决,人员统一培训,考核方法具体,奖惩严格分明”。
第二,整合促销,做大品牌。
栾川旅游宣传促销统一实行五个整合,即品牌整合、景区整合、资金整合、人员整合、手段整合。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统一邀请旅行社踩线,统一对旅行社进行让利折扣,对组织的每个旅游专列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奖励,激发了旅行社组团的积极性。
整合宣传、整合营销,改变了以往“零、散、弱、小”的状况,迅速树立了“休闲栾川”的整体形象和品牌。
第三,奇招迭出,吸引客流。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应,是栾川旅游宣传促销的突出亮点。
以河南电视台在栾川驻村扶贫为契机,促成在其8个频道同时播出为期8个月,价值逾千万元的旅游扶贫宣传广告。
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形势,栾川宣传促销不断推陈出新、上档升级,先后成功策划和举办了中原滑雪旅游节、伏牛山金秋红叶节、“一吻千年”热吻大赛等活动,影响大、轰动性强,促进了客源的快速增长。
四是市场运作,激活要素,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
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栾川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资本运作,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出效益、上台阶。
首先,制定优惠政策,营造投资环境。
在专家指导下,建立了“旅游发展项目库”,在互联网上发布,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发布招商信息。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投资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鼓励个人、扶持农户。
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把触角从本地延伸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方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栾川投资发展旅游业。
其次,聚拢社会资金,拉长产业链条。
在宾馆建设和扩容改造上,靠社会投资先后建成了准二星级宾馆13家,增加标准接待床位2000张。
在旅游商品开发上,先后开发出了食用菌、奇石、根雕、果汁饮料、中药保健茶等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80余种。
集资建成了融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河南首家旅游特产博览中心,2004年实现营业额3250万元,满足了游客需求,增加了旅游收入。
在旅行社的发展上,先后组建了独资或合资旅行社7家,总资产达470万元,实现了旅行社从无到有的突破。
再次,加大开放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
为破解冬季旅游淡季难题,他们派专人赴东北、北京等地取经,邀请全国知名的滑雪场老总实地考察。
在诚意感召下,2003年,北京一家公司决定投16 第25卷第5期郭晓华: 栾川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资1.5亿元开发建设伏牛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当年签约、当年投资兴建、当年产生效益,开业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5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6500万元,成为河南冬季旅游的最大热点。
为增强旅游发展后劲,他们对重渡沟景区经营权进行整体转让,并实现了政府、周边居民和投资商三方满意,原本复杂而敏感的“两权分离”问题在栾川进展得十分顺利。
五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营造休闲栾川的恒久魅力。
旅游经济是体验经济,旅游业的竞争终将是服务的竞争。
栾川以宽松的旅游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淳朴的民风社风,构建了一道靓丽的人文旅游风景线。
首先,建设宽松的旅游环境。
每年年初,栾川几大班子领导都向社会公布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并公开承诺,旅行社或游客遇到困难,可以直接找他们解决。
2004年“十一”黄金周,100余名游客因宾馆爆满无法入住,县领导发动40余名科级干部将游客接回家中住宿,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设宴向这些游客表示歉意。
每逢黄金周和双休日,公安、交通、卫生、工商、物价等涉旅部门都牺牲休息时间,按假日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分赴要害部位、重点地段,为游客排忧解难。
今年春节期间,由于突降大雪,伏牛山滑雪度假区600余名游客无法下山,他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妥善处理,受到了游客的肯定和赞扬。
其次,提供一流的旅游服务。
栾川成立了旅游市场联合整顿领导小组,开通了24小时游客投诉电话,组建了联合执法队伍,常年坚持旅游市场检查,及时处理游客投诉。
各景区及接待服务单位相继成立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
他们先后制定出台了20余项规范服务的规章制度,着力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保证了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开心”,投诉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