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和赋税制度的演变(PPT 41张)
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34张PPT)
田赋的废除
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告别田赋鼎铭文 乾坤转,天地变,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九 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 农民宣布,从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 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 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改革开放和"三 个代表"的结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 证!这是党中央和胡锦涛主席治国的伟大举措!这真 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 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要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明朝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 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它的征收方式是一实行 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 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 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 统一雇人。
一条鞭法的颁布会带来哪些变化? 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其影响有: ①简化了征收手续,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赋役征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③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 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边鄙……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国家) 用度不 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边费。县官(政府)鼓铸铁器…… 民用纯 弊,割草不痛,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除草)、土耰(碎土农具)、淡食, 百姓疾苦之。 ——《盐铁论》
因为匈奴的入侵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汉武帝开始,汉朝的人头税发生了哪些变化?
减轻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赋役内容
秦朝
汉朝
特点
田赋 丁赋
税率极高
与民休息,税率降低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实物税制度
这一时期实行实物税制度,农民需上交一 定数量的农产品或其他实物作为赋税。
VS
徭役制度
国家对农民实行徭役制度,要求农民为国 家或地方政府提供无偿劳动和服务。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隋朝实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按丁征收农作物税、户调 制和庸调制。
两税法
唐朝实行两税法,将所有赋税统一为农业税和商业税两大类 ,按土地和财产征税。
促进土地流转
赋税制度的变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资 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3
推动农业发展
合理的赋税制度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 动农业的发展。
土地制度对赋税制度的影响
土地制度决定税源
土地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赋税的来源和征收方式,进而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土地制度影响税收水平
不同的土地制度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同,进而影响税收水平。
二者相互关系的演变
先秦时期
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逐渐兴起,国家通过 授予耕种官田的特权来获取赋税。
隋唐时期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国家通过按田亩数量征 收实物或货币地租,以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 租。
秦汉时期
实行田赋和劳役相结合的赋税制度,国家通过强 制征收田赋,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逐渐兴 起。
3
认识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利用方式。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当今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通过对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研 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土地制度和 税收制度的本质。
可以深入探讨当今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中 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
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为当今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第16课_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课件(40张PPT)
学习目标: 1—2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历程,认识中国 赋役制度演变趋势,能够运用史实,阐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 起源,描述近代中国关税主权从丧失到收回的历程;描述我国 个人所得税的建立过程。 3—4能够组织运用史料,论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产生的背景, 认识赋役制度对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意义。能够搜集相关资料, 运用基本史实,阐述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能够认识关税自主 的重要性,能够辩证的认识新中国实施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作用。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劳役地租 役重于赋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 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D、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卒:素在;本统郡治或者本减县免,租修税筑以城缓垣和、社道会路矛、盾河,渠进、宫室以
徭
及运输而粮出食现等治;世一。个月。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41张)
C 肯定的变法是( )
A.齐国“相地而衰征”
B.鲁国“初税亩”
C.秦国商鞅变法
D.魏国李悝变法
6、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D)
A.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
B.地主力量过大影响中央集权
C.农民失去土地,影响社会稳定
D.田庄经济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营方式
7、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
问题 2:什么是井田制?
动动 脑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探究学习 一、奴一隶社会——井田制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诗经》 材料三:……将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这些亲族除获得 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岳 麓·历史Ⅰ》 材料四:田里不鬻(yǜ)。——《礼记·王制》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瓦解?为什么?
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 —问铁题农:具春与秋牛时耕期的的使政用治(状生况产如力何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管仲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
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
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
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
2024年统编版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2024年统编版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1. 从古代到近代的赋税制度演变:夏商西周的贡赋、秦汉的土地税与人头税、唐代的租庸调制、宋代的募役法与科差法、明清的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
2. 现代税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民国时期的税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税制完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至现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税种和税制特点。
2. 分析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革之间的关系,提高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纳税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税收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至现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税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各个时期的赋税制度、历史背景及相关图片。
2. 学具:历史地图、时间轴、税种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地图,让学生回顾我国古代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引出本课主题。
(1)古代赋税制度:夏商西周的贡赋、秦汉的土地税与人头税、唐代的租庸调制、宋代的募役法与科差法、明清的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
(2)现代税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民国时期的税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税制完善。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模拟纳税过程,体验赋税制度的变化。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古代赋税制度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现代税收制度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中国古代至现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见板书设计。
2. 拓展延伸:请查阅资料,了解当前我国税收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简化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赋税制度演变的过程。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美课件1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课件《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统编版历史1
田赋 人头税 财产税 徭役
秦汉时期
秦朝 口赋
人民口赋极重。
汉朝
口赋
不分男女,7—14岁 每人每年缴口赋20 钱。
算赋
• 15岁以上每人每年 出算赋120钱; • 商人和奴婢的算赋 钱加倍。
秦汉时期
元朝在北方课取具有人头税性质的丁税,致使已推行了500年之久的两税法在北方中断了一个世纪之久,这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大曲折反复,具有落后性。
田租
户调
徭役
允许“以庸代役”, 即缴纳一定的绢布 来替代徭役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原因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唐时期
内容
国
家 财
确定
政
支
出
赋税总额
各地 各地 各地 ……
学霸笔记
唐朝的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转 变为两税法,这种变化反映了均田 制的彻底崩溃与封建庄园制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制度
明 朝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个(人5)所每得一税次的赋起税源改与革演都变对历史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明改初革赋税制税是分历史夏发税展的、必秋然要粮求两。 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 的现象。
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废止国内关税,单一 征收国境关税成为主流,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 一的国境关税。
学霸笔记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内关税长期存在的原因: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土地和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和赋税制度
一、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
生产力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原始社会: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 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二)、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 1、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主要表现 、 2、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兼并的根源:
请思考: 请思考: 简述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及归纳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 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租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 (2)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特点: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过渡, 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3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一元化发展) 5税种逐渐减少(一元化发展 税种逐渐减少 一元化发展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征税内容 (3)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 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 制松弛; 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 反映。 反映 征税形式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标准: 人丁为主 、标准: 土地为主 2、地租式: 实物为主 、地租式: 货币为主 3、征收类: 3、征收类: 繁杂 简单 4、征税间: 不定时 、征税间: 定时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必须服徭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3张PPT)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晚清关税制度 史料 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 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除了 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 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图解历史
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历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材隐性知识 1.阅读教材P96“历史纵横”,思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作用。 提示 调节政府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社会公平;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阅读教材P97“史料阅读”,思考:我国为什么直到1980年才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提示 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的个人收入受到种种限制;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现代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法制化建设
③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关税的基本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个人所得税 (1)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演变 ①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②1914年,_北__洋__政__府__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 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③1936年,_国__民__政__府__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原因 ①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转向以田亩为主,既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②赋役合并,赋税品种由繁到简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③商业税的不断增加,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①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②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代役税)很重.③租调制:西晋的占田法容包括"户调制",规定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北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④租庸调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⑤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凋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一,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三,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⑦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阁首辅居正,鉴于赋役沉重,农民铤而走险的历史教训,改革赋役制度,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这就大大增加了赋税中的货币比重.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⑧摊丁入亩:171 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人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发展过程】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容和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作用】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瓦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奴隶主破坏井田制,井田制开始瓦解.2.屯田制:【形成与发展】汉末饥荒之际,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后大围推广.【方法】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屯田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性质与作用】屯田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后来蜀,吴两国也在边境,军镇和其他一些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实行过不同规模的屯田.3.均田制:【形成与发展】485年,北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②土地不得买卖.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性质与作用】①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度.②确认了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民族融合.【瓦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无限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4.更名田:【概念】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更种人所有,叫作"更名田".【作用】一定程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对清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重点提示】(1)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关于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式:曾出现过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屯田制在西汉,,金朝,元朝,明清初年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始于北,流行隋唐.这两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实行.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演变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无主荒野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和赋役制度的确立,具有较大的变化特点。
以下将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探究。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下,土地属于无主状态,不存在私有制。
这时期的人们主要以采集、狩猎为生,没有稳定的农业生产。
土地是人们共有的资源,没有专门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开始从采集狩猎转向农耕生产。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疏通水渠,进行水利灌溉,开始形成了最早的土地制度。
土地被划分为部落的公共资源,个人和家庭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进行耕种,但土地的分配与使用仍受部落的约束和管理。
此时的土地制度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私有性特征,但还未完全建立起个人私有制。
夏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逐渐确立。
在周朝,国家制定了土地制度的相关法律,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被分为封地、公田和私田三种,封地归封建贵族所有,是他们居住并统治的基地;公田属于国家,用于赋税和国家用途,同时也用于员民的部分分配;私田则是属于农民个人的耕地。
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已经较为完善,私田属于个人私有财产,并通过耕种获得收益,在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赋役制度在这一时期也逐渐确立。
国家依据土地面积和收益多少对土地进行赋税。
当时的赋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土地以租金形式缴纳给国家,另一种是以劳役的方式进行赋税。
劳役赋税即由农民向国家提供劳动力,参与国家建设、修筑工程等。
此外,还有农民向贵族和地主进行缴纳费用和劳役的形式。
到了秦汉时期,封建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更加完善。
在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下,国家对土地进行重新划分,推行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均分。
土地私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民个人拥有稳定的土地产权,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耕作和流转。
同时,赋役制度也得到加强,农民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赋税和劳役。
这一制度形成了一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为当时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支撑。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新教材1
论九税之利。
—《周礼·掌交》
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梁惠王上》
初税亩。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税十取一。
—《大戴礼记·主言》
有税有赋。
—《汉书·食货志》。
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
—《汉书·刑法志》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
—《汉书·食货志》
秘书监杨万里。奏输帛于官,谓之税。
—《宋史·食货志》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14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一发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公食之费,量为增减;银
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发需与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14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1.演变趋势 ①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以土地为主;服徭役和兵役→纳 绢代役。②交纳形式:以实物为主→以货币为主。③交纳时 间:不定时→基本定时。④征收种类:繁杂→简单;商品税 逐渐加重。
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翻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
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
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
食货志・赋役》
材料二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
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诸省已有
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均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统编 版(20 19)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14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赋
赋税
丁税: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户 税 ( 调 ) :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其它杂税
役
制 度
徭役
兵役 力役
杂役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汉 初 统 治 者 采 取 “ 1 与 民 休 息 ”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 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 一 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
2.隋唐时期
隋朝 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
继承隋朝的制度,变成3租庸调制
唐初
男子授田的4
均田制
,其基础是国家向成年
唐朝 中期
两税 法
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780年,唐朝政府 背景 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
内容 到各地,按田亩5征收地税 ,按人丁、资产
乾降五十六年(1791) 4.359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 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材料:我国早期关卡属于“国家”之间的防御体系,政治军事功能第一。设 关目的只是稽查过往货物有无违禁品,过境而不征税。其后,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关卡开始延伸出财政功能。因此,我国早期的关税实际上是一种通 关税。关卡是公共权力的施政部门,同时也是国家课征关税的权力机关。
征收管理合并
缴纳征银 官收官解 粮户
材料: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和财政 危机,以及赋役制度败坏而带来的各 种问题,明中期各地官员对赋税改革 先后作了多次的尝试, ……其改革趋 势多为删繁就简,而一条鞭法正是这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五)宋元时期 1.宋:
一、赋役与王朝更迭: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税: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役: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可谓役上加役、 役外加役。 (3)募役法: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 钱,官府募人代役。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增加国家田赋收入。
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鼻环的牛尊
(3)实质: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4)影响: ②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③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鲁国 初税亩
一、赋役与王朝更迭: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秦汉时期
编户齐民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
一、赋役与王朝更迭: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四)隋唐时期
2.唐朝:
(2)唐中后期: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①背景: 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
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
材料:安史之乱后,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加剧,失地农民的逃亡日益严重,均田制难 以维系,租庸调所入几无。于是,唐朝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户税和地税的征收。
——曾国祥《赋税与国运兴衰》
名词解释
税:从禾,兑(duì)声,有送达的意思。本义指征收的农产品。 “税”的英文:“tax”,意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
赋:从贝,从武。“贝”指钱财,“武”指“用兵”、“国防”、“军事”。 “贝”与“武”联合起来表示“与用兵有关的钱财”。
赋税: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付给政 府的费用。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地税:属于义仓性质,垦田者亩纳二升。
-
8
隋唐时期(二)
郑樵在《通志·货一》中评价租庸 调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 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 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 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 税),以 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 的土地税(租),以及其它杂税.役主要是 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
2
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主要趋势: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
币地租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
3
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
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财物 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衰
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 赋税。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开始 按亩收税
-
4
秦朝时期的赋税
(1)土地税:主要是征收粮 食等。
(2)人头税:“头会箕敛” (3)徭役 (4)兵役
-
5
汉朝时期的赋税
(1)土地税:即田租,十五税一、三 十税一等
(2)人头税:口赋:7-14岁年纳20钱; 算赋:15-56岁年纳120钱。
(3)徭役和兵役
(4)更赋:代役税,23至56岁丁男为 中央服兵役1年,为郡县服兵役1月(2 千),戍边3天(3百)。
-
6
魏晋时期
曹魏:租调制,租是“亩税四升”。 调是按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这是我国首次按户征收赋税。
-
15
明朝时期(五)
弊病: 1.力役折成丁银,仍然属于人头税性
质,丁银数字不固定,给国家和农民 带来繁重的负担. 2.把原来正赋以外的加征和摊派都 变成正税. 3.纳银代役,变相加重农民的负担.
第16课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志·食货志上》
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
半。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材料:《后汉书》曰:建武中,田租三十税一。有产子者,复以三年之算。明帝即位,
人无横徭,天下安宁,时谷尚贵。
——《中国古代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繁重,更卒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 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役期一个月。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两年, 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年。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三)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中国古代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人头税(口赋)
(1)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2)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7-14岁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 3钱,15—56岁以上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
财产税,例如,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
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三)隋唐时期
材料:唐中期客观上允许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严重,被集中于王公、贵族、豪强、官僚、 地主之手,国家动乱,农民逃亡,成为地主豪强的"私属",政府所控人口迅速减少。以丁 身为本的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和户籍制度上的人口数量为基础的,唐中期均田制失败, 在籍人数减少,租庸调制已经满足不了唐朝的赋税开支了。再按过去以人丁为本的赋役制 度征税,国库只能日益空虚。这样把过去租庸调制的重税人税户转变为重税产税地便成为 当务之急,两税法此时应运而生。 ——《两税法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影响》
统编版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地 按田亩 税 征收
分 夏 、
秋
户 按人丁、
两 次
税 资产征收
征 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宋元时期
宋朝
元朝
赋税 宋承唐制
征收两税
征收附加税 繁杂多变
徭役 征收代役金 派发各种徭役
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 募役法,百姓缴纳免 役钱、助役钱,官府 募人代役。
两税法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唐时期
内容
国
家 财
确定
政
支
出
赋税总额
各地 各地 各地 ……
学霸笔记
唐朝的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转 变为两税法,这种变化反映了均田 制的彻底崩溃与封建庄园制的发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隋唐时期
内容
征收对象: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
田租
户调
徭役
允许“以庸代役”, 即缴纳一定的绢布 来替代徭役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原因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 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 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得分宝典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田赋
秦
人头税 财产税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附加税
募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屯田制(三国): 起源:屯田古已有之,主要是为了戍边和保证军需。 推行情况:西汉、东汉、曹魏、蜀、金、元、明、清初都实 行过。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农民背井离乡,土地荒芜,在 这种情况下,曹操推行屯田。后来,魏、蜀、吴也都实行屯 田。 基本特点和具体做法: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 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含有兵农合一成分 方式:政府或统治者组织农民或军队开荒种地。屯田有军屯 、民屯。军屯:由士兵屯垦;民屯则招募流亡农民进行屯垦 ;屯田农民要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政府设官管理;屯田民 要分别不同情况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但他们不再负担 兵役。 作用: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有利于稳定社 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 操推行屯田,保证了军粮供应,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条件 。
一、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1、性质: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表现。
它是
2、兴衰:它始于商朝,完备推广于西周,春秋后 期逐渐瓦解。
3、内容(权利与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 诸侯臣下能世代享用,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 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
4 、瓦解原因:春秋后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
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对于中国 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 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阻碍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有王田制(新)、屯 田制(三国)、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三种形 式 随着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地主 阶级的势力也会日渐恶性膨胀,土地兼并就随之 加剧。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农民阶级与地 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农民揭竿起义,以求生存。 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增加财政收入,采取 某些措施遏制土地兼并,保证农民获得少量土地 ,如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和清前期的“更名田” 等,这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在封建 制度下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二、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战国确立 , 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 私有制的确立。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用地租剥削农民。 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有 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 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三者的地位:
1、地主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中,地主土地所有 制占支配地位,它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 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 农民不得不依附于他们。
(4)清前期的“更名田” 起源: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 压后,这些被霸占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 称“更名田”。“更名田”的实施,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 地,不再成为“流民”,不再滋生事端,赢得了民心,促 进了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农民种田取得收益后,积极缴 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起来。 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农民战争的结果。 结 果 : 清朝政府通过更名田形式把一部分藩产无偿地交与 原耕佃农承种,使其成为拥有合法土地所有权、只缴纳封 建国家赋税的自耕农民。但是,由于在实行更名田以前, 很多地主豪强侵占了不少藩产,以后又借认垦荒田名义, 广为搜索,所以,更名田的好处实际上多为地主豪强所取 得。
内容: A、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 、耕牛也相应受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地 主利益也都得到了保障。 B、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 C、官吏得给公田;——其利益得到了保障 D、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贵族地主无此负担。 ) 作用: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 地,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比较完备) 瓦 解 : 唐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没有 可分(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占主要地位,但人数众多,春 秋时期,一部分奴隶和平民以及没落贵族自己垦种的 这部分土地,使他们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成为一家 一户的自耕农。 封建社会各个朝代都存在这种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这 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对封建生产关 系内容的重要补充,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共同构成 封建经济基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 存在的重要基础。 在封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主不断兼并农民的土地, 使这种土地所有制不断破产。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均田制: 实行情况: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影响很大的土地制 度。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且被 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 背景:这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 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 实行。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前提条件: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 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 给农民,实行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农 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贵族地主无此负担。
(1)王田制(王莽时实行): 性质:形式上表面上似乎是奴隶制阶段井田制的 恢复,但性质仍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目的:托古改制、限制兼并,缓和阶级矛盾。 内容: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规定一 家不满8个男子,占田不准超过900亩,多占的要 分给族人或乡里;没有土地的农民按一夫一妇100 亩的标准分给。 结果:王莽企图以此抑制地主官僚的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遭到贵族官僚的反对而废 除了。
中国古代土地和赋税制度的演 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我国古 代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构成封建生产关系和 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 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封建社会 : 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 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重形式)。 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本质上讲,都是私 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