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及冷源

合集下载

冷源与热源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冷源与热源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冷源与热源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4.2冷源与热源4.2.1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的比例已达27.6%,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耗能比例接近60%。

公共建筑中,冷热源的能耗占空调系统能耗40%以上。

当前各种机组、设备类型繁多,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蓄冷蓄热设备等各具特色,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等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天然冷源的技术应用广泛。

由于使用这些机组和设备时会受到能源、环境、工程状况、使用时间及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客观全面地对冷热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定合理的冷热源方案。

1热源应优先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和能耗。

当废热或工业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可以利用热源制冷。

2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室外环境密切相关,从全年使用角度考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满足应用需求的,因此当不能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来满足建筑的需求。

3北方地区,发展城镇集中热源是我国北方供暖的基本政策,发展较快,较为普遍。

具有城镇或区域集中热源时,集中式空调系统应优先采用。

4电动压缩式机组具有能效高、技术成熟、系统简单灵活、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因此在城市电网夏季供电充足的区域,冷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

5对于既无城市热网,也没有较充足供电的地区,采用电能制冷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如果其地区燃气供应充足的话,采用燃气锅炉、燃气热水机作为空调供热的热源和燃气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是比较合适的。

6从节能角度来说,应充分考虑能源梯级利用,例如采用热、电、冷联产的方式。

大型热电冷联产是利用热电系统发展供热、供电和供冷为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冬季用热电厂的热源供热,夏季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供冷,使热电厂冬夏负荷平衡,高效经济运行。

4.2.2强制性条文。

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基础知识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 源
Q1
热 机
Q2
W0
冷 源
5
二、热力系
1.热力系定义:
热力系:人为划分的热力学研究对象。
(简称系统)
外界:系统外与之相关的一切其他物质。
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6
2.热力系分类:
根据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质量和能量交换情况分
按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情况分:
1)闭口系:与外界无质量交换(控制质量) 2)开口系:与外界有质量交换(控制容积)
32
2.热量的符号与单位 热量:用Q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热量 的单位是焦(耳),用J表示。工程上常 用千焦(kJ)表示, 1kJ=1000J 比热量:1kg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用 q表示,单位为J/kg。(q=Q/m)

33
3. 热量的计算 既然可逆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是作功的标志, 那么在可逆传热过程中也应该存在某一状态 参数可用来作为热量传递的标志。我们就定 义这个新的状态参数为“熵”,以符号S表示, 而且这个参数具有下列性质: 熵的定义式:微元可逆过程中,dS=Q/T,单 位:kJ/k或J/k 比熵:s=S/m, 则ds=q/T,单位:kJ/(kg.k) 或J/(kg.k)
对于简单可压缩系统(指由气态工质组成,与外界 只有热和功交换的热力系),只需两个独立的状态 参数,便可确定它的平衡状态(由状态定理)。 例如:在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p、v、T中,只要其 中任意两个确定,另一个也随之确定,如p=f(v,T), 表示成隐函数形式为:f(p,v,T)=0。
20
3、参数坐标图
火电厂为什么采用水蒸气作为工质?
3
3.高温热源:不断向工质提供热能的物体(热
源)。如电厂锅炉中的高温烟气。

换热站工作原理

换热站工作原理

换热站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换热站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供热、供冷系统中。

它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包括供热侧和供冷侧的工作流程,换热站的组成结构以及其工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一、供热侧工作原理:1.1 热源供热:换热站的供热侧通常由锅炉或者热力站提供热源。

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的工质,如热水或者蒸汽。

1.2 热力传递:供热系统的工质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端,通过热交换器与用户端的热负荷进行热力传递。

在传递过程中,工质的温度逐渐降低,完成热能的传递。

1.3 回水回收:用户端的冷工质经过热交换器后,温度升高,返回换热站的回水管道。

回水通过热交换器与热源进行热交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供冷侧工作原理:2.1 冷源供冷:换热站的供冷侧通常由冷水机组或者制冷机组提供冷源。

冷源通过热交换器将冷能传递给供冷系统的工质,如冷水或者制冷剂。

2.2 冷力传递:供冷系统的工质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端,通过热交换器与用户端的冷负荷进行冷力传递。

在传递过程中,工质的温度逐渐升高,完成冷能的传递。

2.3 回水回收:用户端的热工质经过热交换器后,温度降低,返回换热站的回水管道。

回水通过热交换器与冷源进行冷交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换热站的组成结构:3.1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换热站的核心组件,用于实现热能或者冷能的传递。

常见的热交换器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等,其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化。

3.2 泵组系统:泵组系统用于输送工质,包括供热侧和供冷侧的泵组。

泵组的选择需考虑流量、扬程等参数,以确保工质能够顺利地在系统中循环。

3.3 控制系统:换热站的控制系统负责监测和控制换热站的运行状态。

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调节泵组的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的热力或者冷力需求。

四、换热站的工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4.1 温控技术:换热站的温控技术是保证供热或者供冷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完整版)空调系统冷热源

(完整版)空调系统冷热源
高温下不分解,对人体无害; i.价格便宜,便于获得; j.对人类生态环境无破坏作用
1.制冷剂
(3)制冷剂的种类及表示方法 单一制冷工质
➢ 氟利昂和烷烃类 ➢ 无机物
混合物制冷工质
➢ 共沸混合物制冷工质 ➢ 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工质
1.制冷剂
•单一制冷工质的表达方法
➢烷烃类表达通式:CmH2m+2
制冷装置:将物体温降至环境温度之下,并维 持此温度的装置,成为制冷装置。
制冷循环:制冷装置中的工质循环。
分类:压缩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 蒸汽喷射制冷循环以及半导体制冷等。
1. 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成为功而不留下其他 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例如:大型建筑中 冷源指:冷水机组供冷 热源指:锅炉供热
空调冷热源工程
提纲
一、冷源设备 二、热源设备 三、冷热水机组 四、冷热源辅助设备 五、空调冷热源的选择与评价
一、冷源设备
1.制冷剂:
(1)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工质,在 制冷系统中,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在高 温下经过冷凝放出热量,将热量不断地从被 冷却物体中取出并转移到周围环境中去,制 冷剂是在一个封闭的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流 动。
1.制冷剂
混合物制冷工质
➢ 共沸混合制冷工质(呈现单一制冷工质的特性,起单一 制冷工质的性质的作用)
表达方法:以5开头的三位数 如R500,R502 ➢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混合制冷工质还保持组分物质的
某些特性) 表达方法:以4开头的三位数 如:R410A R407C
1.制冷剂

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总结篇】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2015-03-17 10:25 专业分类:暖通空调浏览数:567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目录: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二、冰蓄冷空调系统三、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四、电蓄热空调系统五、风冷热泵空调系统六、溴化锂空调系统七、VRV空调系统八、热泵空调系统九、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十、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十一、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十二、冰蓄冷与水源热泵的结合十三、水蓄冷系统十四、温湿独控空调系统系统正文: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优点: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他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不足之处: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他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2003、2004年夏季空调主机减半运行,造成大部分中央空调达不到效果。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6)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70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地理原理】青藏高原为什么称为夏季热源冬季冷源

【地理原理】青藏高原为什么称为夏季热源冬季冷源

【地理原理】青藏⾼原为什么称为夏季热源冬季冷源
【三点前提知识】
1、⼤⽓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辐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2、地⾯(岩⽯)的⽐热容⼩于空⽓的⽐热容,故吸收(放出)相同热量,地⾯升温(降温)幅度要⼤于空⽓。

3、该结论是在同⼀海拔⾼度上的⽐较(空⽓密度差异不⼤)。

由于青藏⾼原平均海拔⾼度已经达到4000⽶以上,所以该结论是青藏⾼原近地⾯⼤⽓温度与周围平原上空4000⽶⾼度⼤⽓温度的对⽐。

【解释】
夏季时,太阳辐射加热地⾯,地⾯放出⼤量地⾯辐射,然后地⾯辐射加热空⽓。

由于青藏⾼原⾼原⾯⾯积⼴⼤(且地⾯增温较快),近地⾯⼤⽓吸收的地⾯辐射(热量)多。

⽽与之对⽐的平原上空4000⽶⾼度⼤⽓因为距离平原地⾯遥远,所能获得的地⾯辐射就少,所以青藏⾼原近地⾯的⼤⽓温度>周围平原上空4000⽶⾼度的⼤⽓温度。

所以称夏季青藏⾼原为热源。

进⽽导致,夏季青藏⾼原⽓流上升,易形成低压中⼼,吸引周围空⽓吹向⾼原,加强东亚、南亚夏季风。

冬季时,由于夜长昼短,地⾯和⼤⽓的热量收⽀均为⼊不敷出状态,故表现为降温。

由于地⾯(岩⽯)⽐热容⼩,故降温也更快,进⽽导致近地⾯⼤⽓降温也较快。

与平原上空同海拔4000⽶⾼空的⼤⽓做⽐较,由于其距离地⾯遥远,故受地⾯降温的影响⼩。

所以相对⽽⾔,青藏⾼原近地⾯的⼤⽓温度<周围平原上空4000⽶⾼度的⼤⽓温度。

所以称冬季青藏⾼原为冷源。

进⽽导致,冬季青藏⾼原⽓流下沉,易形成⾼压中⼼,导致空⽓由⾼原向四周下降运动,从⽽加强东亚冬季风。

(不正之处,欢迎讨论)。

大温差机组术语

大温差机组术语

大温差机组术语
大温差机组术语是指一种能够利用温度差异产生能量的设备。

它通过有效地利用高温和低温之间的温差,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温差机组的工作原理。

大温差机组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热源和冷源。

热源是一个高温区域,而冷源则是一个低温区域。

两者之间的温差越大,机组产生的能量就越高。

大温差机组的核心是热机,它利用温差来驱动工作物质(例如气体或液体)的循环。

工作物质在高温区域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冷却系统将热量释放到低温区域。

这个过程中,工作物质会发生相变,从而驱动涡轮、发电机或其他设备,产生机械能或电能。

大温差机组有很多应用领域,其中之一是地热能利用。

地热能是指地壳深处蕴藏的热能资源,通过大温差机组可以将其转化为可用能源。

另一个应用领域是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无限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大温差机组可以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大温差机组还可以用于废热利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

通过大温差机组,可以将这些废热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大温差机组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温差产生能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温差机组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
通过持续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大温差机组将会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热源及冷源

热源及冷源

4
锅炉
基本 组成 及用 途
锅炉是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的。 锅是容纳水和蒸汽的受压部件,包括锅筒、受热面、集箱( 也叫联箱)和管道等。其中进行着水的加热,汽化及汽水分 离等过程。
5
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1.锅炉本体:是产生蒸汽的核心部分。 炉膛和锅筒是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 部件 2.锅炉辅助设备:燃料供应系统、除灰 系统、锅炉房送风排烟系统、汽和水系 统、热工监测不控制系统。 3.锅炉的运行 4.锅炉的总体布置:1.总平面图上的布置 2.区域布置3.工艺布置4.设计对土建与 业的技术要求
4.热力管道支架的形式
5.采暖系统不管网的连接
第四节制冷循环原理
一、制冷基本参数 1.温度 2.湿度 3.露点 4.热量和传热 5.比热、显热和潜热 6.焓和熵 二、常用制冷剂及其性质 三、制冷原理及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的组成 压缩 冷凝 膨胀 蒸发 2.制冷原理和过程
7
第五节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
技术。
3
冷源是空调系统冷量的来源。冷源主要为天然资源和人工冷源。(目前空调工 程中主要是人工冷源) 天然冷源:指低于环境温度的天然物质,例如地刀锋、深井水等。热蓄水和冰 蓄热地最常见的两种天然冷源利用形式。 人工冷源: 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 空调系统冷热源的组合方式: (1).电动冷水机组供冷、锅炉供热
(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锅炉加热
(3).电动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4).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5).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6).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作中央空调冷热源 (7)天然冷热源
第二节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水或其他工质, 以生产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 工质的设备。

冷热源概述

冷热源概述

四、烟尘、废渣及噪音污染
矿物燃料----机械设备(如水泵、风机等) ----噪音----二氧化碳、烟尘、硫化物及产 生废水----大气污染,威胁人类。 伦敦烟雾事件,死亡1800名。1952死亡 4000人 美国光化学烟雾,使数千人患病。 北京飘尘比东京、伦敦60年代还高。 雾都---重庆

热电冷联供系统原理图
ò û Õ Æ Ã Ó
ü Õ ¼ Î Ê Ê ú º ä À Æ Ö È ¼ º Æ º ÷
ä ® À Ë
È Ë ®
§ º
© ç ¸ µ ø ¯ ¸ Â
» ñ Í ¢ -3 È µ À Á ¸ Ï Í Ô À Í ç ä ª © µ ³ ­ í »
科技部“十五”攻关
“小城镇节能与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设 备开发”课题 农产品生产加工流程中的节能技术研究
10 W 1.414kw h 7.07
第二方案消耗1/7电能。这似乎不符能量守恒定律。事实上此方案中约6/7的供热量 利用了温度低于室温的低温热源的热量,因此,节省了高位能源(电能)的消耗量。
Qh
热泵
地源/土壤源 水源 空气源

能源的品位重要性

1.评价能源的价值时,既要看其数量,又要 看其质量。热源也同样分为高位热源和低位热 源。 2.按质用能:合理地使用高位能的问题是十 分重要的。量的守恒性和质的贬值性 3.能量贬值: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 只能由高位能变为低位能。一切能量使用到最 后,都成废热传递给大气环境了,虽然它在数 量上看是守恒的,但质量上已经越来越不中用, 最后降级到无用了。
冷热源与安全
设计/管理人员的意识: 綦江彩虹桥跨踏 宜宾长江答桥跨踏 99宁夏银川锅炉爆炸事件 2003上海虹口区桑拿中心锅炉爆 炸事件

热力学中的热机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

热力学中的热机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

热力学中的热机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热力学中的热机: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而热机是利用热能来转化工作的装置。

本文将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并探讨热机在能源转化中的重要性。

一、热机的基本原理热机是利用热能进行能量转化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热能的吸收和释放,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通常由工作物质、热源和冷源组成。

工作物质是热机中发挥作用的实质性物质,常见的工作物质有蒸汽、汽油、氢气等。

热源是提供热量的地方,冷源则是吸收废热的地方。

热机工作的基本过程是循环过程,通常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吸热过程、绝热膨胀过程、放热过程和绝热压缩过程。

这些过程中,热机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进行能量转化。

二、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评价其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

热机效率定义为输出功与输入热量之比,也即:η = (W/Qin) × 100%其中,η表示热机的效率,W表示机械功,Qin表示输入热量。

根据第一定律热力学原理,能量守恒,即机械功等于输入热量减去输出热量:W = Qin - Qout代入热机效率公式,可以得到:η = [(Qin - Qout) / Qin] × 100%由此可见,热机的效率取决于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之间的差异。

要提高热机的效率,需要减少输出热量,增加输入热量。

三、热机效率的限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存在一定的限制,即卡诺定理。

卡诺定理指出,在工作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热机效率达到最大时,称之为卡诺效率。

卡诺效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ηc = 1 - (Tc/Th)其中,ηc表示卡诺效率,Tc表示冷源温度,Th表示热源温度。

由此可见,热机的效率受到热源和冷源温度之间的差异限制。

要提高热机效率,可以通过降低冷源温度或提高热源温度来实现。

四、热机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热机在能源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常见的能源转化方式包括化石能源的燃烧、核能的裂变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热源及冷源概述

热源及冷源概述
– 干式除渣系统:灰渣场、渣斗、除渣机 – 水力除灰渣系统:灰沟、渣沟、沉灰池、过滤池、清
水池、灰渣泵、喷嘴及循环水管路等
–烟风系统
• 送风系统:鼓风机、冷风道、热风道、消声器

• 引风系统:烟道、引风机、除尘器、脱硫(脱
氮)装置、烟囱
• 净化系统: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离心力
除尘器、水膜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 脱硫塔
第八章 热源及冷源
第一节 热源及冷源概述
一.热源概述 1.锅炉
局部锅炉房(分散供热锅炉房):多为小型锅炉, 热效率低,排放的烟尘和有害物质多
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锅炉房):热效率高, 燃烧排放物较少,节能环保
热电厂:锅炉容量大,热效率在90%以上, 节省燃料,排放有害物质较少
区域锅炉房热
局 部


–汽水系统
–蒸汽、热水地供给、排放,凝结水系统和锅 炉出水处理
• 给水系统:给水泵、补给水泵、给水箱、补给水箱、给水 管路、阀门附件等
• 水处理系统:软化设备、除碱设备、除氧设备、中间水箱、
中间水泵、再生系统
• 蒸汽系统:蒸汽母管、支管、分汽缸 • 凝水系统:凝结水箱、凝结水泵及其管路 • 排污系统: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管路附件、排污扩容器、
有机热载体锅炉
(5)按燃料: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余 热锅炉、电加热锅炉、生物质锅炉
(6)按水循环:自然循环、强制循环、混合循环 (7)按燃料在锅炉内部或外部:内燃式锅炉、外燃
式锅炉
(8)按安装方式:快装锅炉、组装锅炉、散装锅炉 (9)按工质在蒸发系统的流动方式:自然循环锅炉、
强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




GB50736-2012冷热源一般规定

GB50736-2012冷热源一般规定

8.1 一般规定8.1.1 供暖空调冷源与热源应根据建筑物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等,通过综合论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可供利用的废热或工业余热的区域,热源宜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

当废热或工业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2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冷、热源宜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原因的限制无法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3不具备本条第1、2款的条件,但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供热热源宜优先采用城市或区域热网;4不具备本条第1、2款的条件,但城市电网夏季供电充足的地区,空调系统的冷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5不具备本条第1款~4款的条件,但城市燃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宜采用燃气锅炉、燃气热水机供热或燃气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供冷、供热;6不具备本条第1款~5款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燃煤锅炉、燃油锅炉供热,蒸汽吸收式冷水机组或燃油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供冷、供热;7夏季室外空气设计露点温度较低的地区,宜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的冷源;8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当建筑的电力负荷、热负荷和冷负荷能较好的匹配、能充分发挥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并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9全年进行空气调节,且各房间或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需要长时间地向建筑物同时供冷和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供冷、供热;10在执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低谷电价能够明显起到对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行费用时,宜采用蓄能系统供冷供热;11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干旱缺水地区中中、小型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12有天然地表水等资源可供利用、或者有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且保证100%回灌时,可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13具有多种能源的地区,可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斯特林热机原理

斯特林热机原理

斯特林热机原理斯特林热机原理是热力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基于温差产生功的热机原理。

该原理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斯特林于1816年提出,至今仍在工程、科学和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斯特林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量的传递和热力学循环的概念。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热源,一个是冷源。

热源提供热量,而冷源则用来吸收热量。

斯特林热机利用这种温差,将热量转化为功。

斯特林热机的基本构造包括一个气缸、一个活塞和两个热交换器。

气缸内充满了一定量的工作气体,如氢气、氦气、空气等。

活塞可以在气缸内自由移动,从而改变气缸内的体积。

在斯特林热机的工作过程中,活塞会受到外力推动,从而使气体在气缸内发生压缩和膨胀。

当斯特林热机的工作气体被加热时,气体分子开始活跃,体积膨胀,从而推动活塞向外移动。

这时,气体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增加。

当气体被冷却时,气体分子开始减缓运动,体积缩小,从而使活塞向内移动。

这时,气体的温度和压力都会降低。

通过这种方式,斯特林热机将热量转化为功。

斯特林热机的效率取决于它的工作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效率越高。

因此,在设计斯特林热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热源和冷源,以及合适的工作气体。

此外,斯特林热机还需要考虑气体的循环方式和热交换器的设计,以确保其稳定、高效地工作。

斯特林热机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使用多种燃料,不会产生污染物,噪音低,维护成本低等。

因此,它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太阳能发电、高海拔地区的发电等。

总之,斯特林热机原理是一种基于温差产生功的热机原理,它利用温差将热量转化为功。

它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热机技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发展,相信斯特林热机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识点

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识点

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知识点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热量的传递方式以及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方向性。

本文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表述方式以及其应用领域。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的一个重要定律。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例如汽车发动机和蒸汽机等。

热机的工作过程既有可逆过程,也有不可逆过程。

2. 热源和冷源热源是指能够提供热量的物体或系统,通常温度较高;而冷源是指能够吸收热量的物体或系统,通常温度较低。

3. 热量的传递热量的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

无论哪种方式,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方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述,其中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克劳修斯表述克劳修斯表述(Clausius statement)认为,不可能自发地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效应。

2. 开尔文表述开尔文表述(Kelvin statement)认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完全转化为功而无余热放出。

3. 普朗克表述普朗克表述(Planck statement)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熵的不减原理,即任何孤立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少。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领域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热机效率的理论上限进行了限制。

热机效率是指工作输出与热量输入之比,根据卡诺热机的理论,最高效率可达到1-T2/T1,其中T1和T2分别为热机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

2. 熵增定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内的熵总是增加的。

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生物学和工程领域等。

3. 热泵和制冷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为热泵和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热泵是将热量从低温区域传递到高温区域的装置,而制冷系统则是将热量从低温区域排出以降低温度。

第八章热源及冷源

第八章热源及冷源

• 2.除灰系统--灰渣运输系统
• 包括:灰渣浇湿、运输、堆放等过程。
• 3.锅炉房送风排烟系统
• 送、引风系统--给锅炉送入空气,从炉内引出燃烧后的烟气 • 烟气净化系统--去除锅炉烟气中的尘粒和有害物质(二氧化硫等)。
• 4.锅炉房汽水系统
• 5.锅炉房热工监测与控制系统
1 燃料供应设备

其作用是保证供应锅炉连续运行所需要的符 合质量要求的燃料,包括: • (1)燃料的储存设备,如煤场、煤仓、储 油罐、工作油箱等。 • (2)燃料的运输设备,如皮带输送机、埋 刮板输送机、多斗提升机、油泵、输油管道、输 气管道、过滤器、调压器等。 • (3)燃料的加工设备,如破碎机、分离器、 型煤机等
热力管网分类管网布置原则1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在车道以外铺设?2易于检修和维护?3穿过非建筑区的管网沿公路铺设?4线路避开滑坡地震断裂地下水位高等危险区域?5可以和给水管道通信电缆等一起铺设在综合管沟里?6不可在腐蚀性介质下方管道铺设方式热水采暖系统与管网的连接?1直接连接2混水连接a混水器连接
第八章
2 送、引风设备

送、引风设备的作用是给炉子送入燃烧所 需的空气,或给磨煤系统输送热空气干燥剂, 并从炉膛内引出燃烧产物——烟气,以保证锅 炉正常燃烧。送、引风设备包括送风机、引风 机、冷风道、热风道、烟道和烟囱等。
3 除灰渣设备

除灰渣设备的作用是将锅炉的燃烧产物— —灰渣连续不断地清除,并运送到灰渣场。除 灰渣设备包括马丁除渣机、螺旋除渣机、刮板 除渣机、沉灰池、渣场、渣汁、桥式抓斗起重 机、推灰渣机等。
二。热力管网
• 从锅炉房、直燃机房、供热中心等出发,从热源通往建
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道。多个供热管道形成管网。

冷热源系统对比表格

冷热源系统对比表格
- 可实现夜间低谷电价时段制冰储存冷量,降低运行费用;- 提供稳定的冷量供应。
直接膨胀式系统
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通过直接膨胀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用场景。
吸收式系统
利用吸收剂吸收热量,通过加热解吸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
- 无机械运动部件,可靠性高;- 适用于特定规模和特定需求的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份简化的冷热源系统对比表格,包括了主要的冷热源类型以及它们的特性和优点。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述,具体的系统配置和性能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冷热源类型
特性
优点
空气源热泵
利用空气作为热源和冷源,通过制冷循环实现热量转移。
- 可同时提供热水和空调制冷;- 安装灵活,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应用;- 运行费用相对较低。
地源热泵
利用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作为热源和冷源,通过换热器实现热量转移。
- 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 对环境影响小;- 提供稳定的冷热供应。
水源热泵
利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通过制冷循环实现热量转移。
- 可同时提供热水和空调制冷;- 适用于大规模的应用;- 运行费用相对较低。
冰蓄冷系统
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储存,通过融冰或制冰实现冷量供应。
请注意,以上表格中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选择应基于实际的应用需求、场地条件、预算和运行要求进行评估。在选择冷热源系统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能效、环境影响、安装和维护成本等多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 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锅炉:
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水或其他工质,以生产规定参数(温度、 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设备。
锅炉的组成与作用:
锅炉是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的。
锅是容纳水和蒸汽的受压部件,包括锅筒、受热面、集箱(也叫联箱)和管道等。其 中进行着水的加热,汽化及汽水分离等过程。
第 10 / 26 页
热端放热
图 温差电制冷
3、温差电制冷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四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技术的分类
1、普通制冷(普冷):低于环境温度至-100℃(173K)。冷库制冷技术和空调
用制冷技术属于这一类。
2、深度制冷(深冷):-100℃(173K)至-200℃(73K)。空气分离的工艺用
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1.锅炉本体:是产生蒸汽的核心部分。 炉膛和锅筒是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
部件
2.锅炉辅助设备:燃料供应系统、除灰
系统、锅炉房送风排烟系统、汽和水系 统、热工监测与控制系统。
3.锅炉的运行 4.锅炉的总体布置:1.总平面图上的布置
2.区域布置3.工艺布置4.设计对土建专 业的技术要求
第 8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换热站及热力管网
(一)换热站 1.换热站的类型直供站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间供站: (换热站的核心设备) a、换热器工作原理;b、换热器的类型和特点 (二)、热力管网 a、热水管网:闭式、开式 b、蒸汽管网
空调系统冷热源的组合方式:
(1).电动冷水机组供冷、锅炉供热
(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锅炉加热 (3).电动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4).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5).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6).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作中央空调冷热源
(7)天然冷热源
电厂为一次线,小区为二次线,热源(电厂)热网(一二次线管网)热用户(居 民楼和单位)连接处为热力站。
2.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
3.管道敷设方式 4.热力管道支架的形式
5.采暖系统与管网的连接
第 9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四节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的方法及分类 1、相变制冷
的温度,Th是高温物体的温度。
第 13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五节 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
制冷机房布置
第 14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通常靠近空调机房; 规模小的制冷机房一般附设在其
他建筑内;
规模较大的制冷机房(特别是氨
制冷机房)宜单独修建。
第 6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 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锅炉的分类 1.按锅筒放置方式:立式锅炉、卧式锅炉
2.按用途分:生活锅炉、工业锅炉、卧式锅炉
3.按介质分: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汽水两用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4.热燃料分: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余热锅炉、电加热锅炉、生物质锅
制冷技术属于这一类。
3、低温制冷(低温):-200℃(73K)至-268.95℃(4.2K)。4.2K是液氦的沸
点。
4、极低温制冷(极低温):低于4.2K。
第 11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五节 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
制冷机组
1.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
a、活塞式制冷机组的优缺点 b、离心式制冷机组的优缺点
冷源:冷源是空调系统冷量的来源。
冷源主要为天然资源和人工冷源。(目前空调工程中主要是人工冷源)
天然冷源:指低于环境温度的天然物质,例如地刀锋、深井水等。热蓄水和冰蓄热
地最常见的两种天然冷源利用形式。
人工冷源: 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
第 4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节 热源及冷源概述
2.制冷机组的优缺点
c、螺杆式制冷机组的优缺点 d、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优缺点
第 12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五节 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
热泵
1.热泵分类: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

2.热泵原理 热泵的工作原理与制冷的原理相同
,但它们工作的温度范围不同。
图中TA是环境温度,Te是低温物体
建筑设备
热源及冷源概述 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换热站及热力管网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
第一节 热源及冷源概述
热源:热源是暖通空调系统热量的来源。
1.锅炉
2.自然资源以及余热利用然热源主要指太阳能、地热能量的利用,而余热利用是指
对废气废水中的剩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这一类型热源主要为热泵。热泵技术是进来在 全世界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

5。按水循环分:自然循环、强制循环、混合循环 6.按燃烧在锅炉内部或外部分:内燃式锅炉、外燃式锅炉。
7.按安装方式:快装锅炉、组装锅炉、散装锅炉。
8.按工质在蒸发系统的流动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等

第 7 / 26 页 广州市遨为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 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液体转变为气体、固体转变为液体、固体转 变为气体都要吸收潜热,可以利用这个现象 来实现制冷。
冷端吸热
P
N
铜导体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
一定状态的气体通过节流阀或膨胀机绝热膨 胀时,它的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气体绝热节流是通过节流阀来实现的。气体 经过阀门时,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 界进行热交换,可以近似地看成绝热过程。 根据稳定流动能量方程,气体绝热节流后焓 值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