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和答案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文学常识】《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 "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诗文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 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开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 一起。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一、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通“取”)(2)悟言一室之内(通“晤”)(二)古今异义1.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2.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胸怀;(三)词类活用1.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2.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环绕)3.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贤士)4.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少者、年轻的人,长者、年长的人)5.无丝竹管弦之盛(形容词作名词,热闹的场面)6.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7.齐彭殇为妄作(意动,把……看作相等)8.当其欣于所遇(意动,对……感到高兴)9.引以为流觞曲水(使动,使……流)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动,使……产生)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把……看作一样)(四)一词多义1.修(1)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3)乃重修岳阳楼(修建)(4)修守战之具(整治)(5)怠者不能修 (学习)(6)是故事修而谤兴 (办好)2.一(1)若合一契(一起)(2)其致一也(一样)(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4)一觞一咏(一边……一边……)(5)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3.期(1)终期于尽 (至、及)(2)不期修古 (期望)(3)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4)期年之后 (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2)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省略句(1)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5)映带(于)左右3.倒装句(1)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二、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形作名,贤明的人)毕(全)至,少(形作名,年少的人)长(形作名,年长的人)咸(都)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和答案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和答案

兰亭集序【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2、亦将有感于斯文..3、或取诸怀抱..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5、所以..游目骋怀6、俯仰..一世7、俯察品类..之盛【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况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②一觞.一咏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二)一(1)若合一契(2)其致一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4、余船以次俱进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6、陈胜、吴广次当行:(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修守战之具(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4、期(jī)年之后5、、君与家君期日中【虚词运用】1、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2、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以之兴怀暮春之初【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⑴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⑵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三)省略句:1、省略句:⑴省主语: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⑵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⑶省介词“于”: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参考答案】【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句式】古汉语句式: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宾语前置)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量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少长咸集。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人。

【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例:暮春之初。

(一)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

或通“趋”,趋向。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345、所以..6、俯仰..一世7、俯察品类1况修短..23456【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23456(六)期1234、期(j5、1、所以2、之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⑴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⑵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三)省略句:1、省略句:⑴省主语: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⑵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⑶省介词“于”: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1.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民,人称“王逸民”,晋代文学家、书法家,东晋初期的名士。

2.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非凡,被誉为“书圣”,对后世书法、绘画影响深远。

二、作品背景:1.《兰亭集序》写于东晋元宝三年(353年)。

2.王羲之当时担任大司徒,曾被任命为帝国的左将军。

三、作品内容:1.《兰亭集序》以云游兰亭为背景,记述了一次意外相聚的宴会事情。

2.作品在开头写了王羲之与朋友在兰亭相见的经过,表现了兰亭悦游的愉快和充满诗意的情景。

3.作品主要描写了宴会上的场景和氛围,以及宴会结束后的情感流露。

4.文中还夹叙了王羲之的自述以及对于宴会不可避免的离别的思考。

四、文学特点:1.形象描写生动:王羲之通过详细描写宴会上的场景、宾客的仪态举止以及景致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宴会的愉快与兴奋。

3.寓意深远:作品中通过兰亭的典故以及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无常的思考,以及珍惜当下、珍惜友谊的深意。

五、艺术价值:1.文章结构严谨:《兰亭集序》结构严谨,内容层次分明,字句精练。

2.书法卓越:《兰亭集序》中融入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以行、草、篆等不同字体展示了他的书法造诣。

3.形成体裁:《兰亭集序》被视为骈文演进的重要作品,通过王羲之的实践,形成了多种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和完善。

六、文化影响:1.文学影响:《兰亭集序》被后世广泛传诵,对于唐宋以后文学影响深远,引起了一系列的赋、诗的模仿和续作。

2.书法影响:作为书法家的王羲之,通过《兰亭集序》的创作,达到了书法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以其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对中国文化和后世的文学与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1、重要实词(1)修禊事也禊:古代祭祀礼节。

三月三人们到河边去邪修:做(2)茂林修竹修:高(3)清流激湍:激湍:流得很急的水(4)映带左右:映:映衬带:围绕(5)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把…作为(6)列坐其次:列:排列其次:曲水旁边(7)畅叙幽情: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自然界的万物(9)所以游目骋怀:所以:所用来,表目的游:放纵骋:放开,敞开(10)足以极视听之娱:足以:能拿来极:穷尽(11)信可乐也:信:确实(12)夫人之相与:相与:相处交往(13)俯仰一世:俯仰:时间短暂(14)或取诸怀抱:或:有的人诸:之于怀抱:志向(15)或因寄所托:因:依,随着所托:爱好的事物(16)及其所之既倦:及:等到之:去、往(17)感慨系之矣:系:附着(18)向之所欣:向:过去,以前(19)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迹:旧迹(2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发生、引起(21)况修短随化:短:长寿,短命。

化:自然(22)终期於尽:期:到(2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原因(24)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彭:长寿殇:短命(25)故列叙时人:列:一个个(26)录其所述:录:记下所述:作的诗歌(27)其致一也:致:兴致,情致(28)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2、重要虚词①之(1)代词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件事2.感慨系之矣这种情况3.不能喻之于怀古人的文章(2)动词,到。

1.及其所之既倦(3)主谓取独1.夫人之相与2.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3.不知老之将至(4)结构助词的,或音节助词无意义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2.仰观宇宙之大的3.后之览者的4.悟言一室之内的5.暮春之初音节助词无实意(5)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以1.介词,表示方式,原因,工具等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表因为2.连词,而,表顺承、修饰3.连词,因为。

4.连词,来所以游目骋怀连词,来③而1.连词而,表顺承2.连词而,表修饰3.连词来,因而。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文人墨客的楷模。

在这篇文言文中,王羲之通过描绘一个庄重而美丽的景象,来表达他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以下是《兰亭集序》的文言知识点的归纳:1.修辞手法:《兰亭集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文辞的华丽度,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

2.辞章格调:《兰亭集序》以辞章格调为主,通过字句的安排和句式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感。

辞章格调是文言文中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优美流畅。

3.寓言与象征:《兰亭集序》利用了一些寓言和象征手法,如兰亭和鹊桥的描绘,寓意着友谊和交往的重要性。

王羲之通过描绘这些图景,告诉读者友谊的可贵以及交往的必要。

4.文化典故:《兰亭集序》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文化典故,如《列仙传》中的故事、古代文人墨客的事迹等。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的意境,还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致敬。

5.社会风气:《兰亭集序》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情世故的描绘,反映了文人墨客的状况。

文章中对宴会、饮酒和游戏等方面的描写,体现了当时社交活动的一种风尚。

6.思想文化:《兰亭集序》中的文言文还体现了王羲之的思想文化观点。

他强调自然和人文的结合,认为只有通过艺术的创作和追求,才能体现人的精神境界。

7.诗词鉴赏:《兰亭集序》中插入了一首《行路难》的诗词,这首诗词是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诗词的点评和解读,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和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兰亭集序》是一篇具有丰富文言知识点的经典文章。

通过对修辞手法、辞章格调、寓言与象征、文化典故、社会风气、思想文化和诗词鉴赏等方面的归纳,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言文的魅力。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文学传统的继承
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中通过赞扬兰亭饮宴的传统和文人雅士的风采,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文学传统的继承:文中对前辈文人的称颂、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等方式,展示了王羲之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二、自我要求与进取精神
1.自我要求的意义:文中通过比较自己与前辈文人的优劣,以及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展示了王羲之对自我要求的追求和坚持。

2.进取精神的重要性:文中通过对学识、才情、品德的要求,强调了进取精神的重要性,并以自己为榜样,鼓励后人追求自我进取。

三、自然景色的描写与神韵追求
1.自然景色的描写:文中通过对兰亭美景的描写,展示了王羲之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独特的观察力。

2.神韵追求的表达: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神韵和心境追求,体现了王羲之对艺术表达的追求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四、行文志趣与艺术追求
1.行文志趣的描写:文中通过描述宴会飨宴的场景,展示了王羲之对良好行文志趣的追求和表现。

2.艺术追求的追求:文中通过对文学创作追求的叙述和比较,展示了王羲之对艺术追求的坚持和对作品完美的追求。

五、经典引用与文学修养
1.经典引用的运用:文中通过对《诗经》、儒家经典的引用,展示了王羲之对经典文学的熟悉和理解。

2.文学修养的要求:通过对文化典籍的引用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强调了文学修养对文人的重要性。

六、文艺规范与审美标准
1.文艺规范的重要性:文中通过对作品定位、对才情人品的要求,强调了文艺规范对于文人的重要性。

2.审美标准的追求:文中通过对作品审美标准的叙述,展示了王羲之对审美追求的坚持和对作品完美的追求。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兰亭集序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杂文砍一常ㄋ?裕汗乓澹褐赣美矗唤褚澹罕硪蚬?叵盗?剩�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兰亭集序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兰亭集序四、一词多义1 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 若合一契(一起)� 其致一也(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兰亭集序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②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③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换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打算④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如今义:认为⑤a所以..兴怀..游目骋//b所以古义:a所用来//b……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一、文学常识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书法博采众长,诸体精备,尤精于楷、行书,有"书圣"之称。

二、实词通假字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取)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尤”通“犹”,犹如)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一词多义修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一其致一也(统一,一致)悟言一室之内(数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三、虚词运用为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已为陈迹(动词,成为)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结构助词,的)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夫人之相与(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所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表方法,以此用来……的)四、特殊句式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文学常识】《兰亭集序》选自《 __________ 》,王羲之,字 _______ ________ (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家,有" " 之称,世称" __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悟" 通"晤" ,会面2、趣舍万殊" 趣" 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诗文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 ... 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 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 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 死生亦大矣 大事 齐彭殇为妄作把 看作相等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 开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 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2、形容词作动词 3、名词作动词 酒 4、数词作动词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 一起。

例:若合一契(2) 一样。

例:其致一也(3) 看作一样。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羲之所撰写的一篇书法序文,以行书书法体裁为表达方式。

这篇序文旨在表达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兰亭集序》的知识点完整归纳:1.背景介绍《兰亭集序》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当时王羲之随父王褒临终前劝学,由子王献之纵酒欢游,但当王羲之看到兰亭风景时,受到启发,振臂高呼:“請且听我誦書以解宵虚(请聆听我吟诵诗书,以消除夜半的寂寞)。

”之后,王羲之挥毫泼墨,借此寓意呼唤与昙花结缘,引领学者品读典籍,在法度纪律中寻觅艺术上神奇的发现。

2.内容概述-序:起笔处,传承经典写意病疾日多,道心写景,引当下弦欢当游,以兰亭素地墨以决勾勤恐悲。

-箓:概释作品骈文交錯,形成三归题目光华,神采自然。

-跋:结尾处,详述之十九年。

3.作品特色《兰亭集序》以其雄浩淳厚的墨迹、执当奥细腻的线条,表现出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造诣。

其章法严谨,用笔苍勁有力,写意上卓绝超群,展现出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同时,王羲之在文字间提倡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表现出其对书法艺术及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自觉。

4.艺术价值《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文学巨著,被誉为“行书之始祖”和“千古传世”。

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人学习和推崇的楷模。

同时,作品中的书法精神、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养料。

5.影响力《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书法艺术领域,还通过后人的传颂和研究,对中国文化、哲学以及审美意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中提倡的“诗书自今客须比,我意新般各遂知。

”这一文化理念,引领着后世人们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不断创新和突破。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书法序文,展现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底,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的情感】
第一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二)一
(1)若合一契(2)其致一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期(jī)年之后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虚词运用】
1、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2、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兰亭集序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2、亦将有感于斯文
3、或取诸怀抱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5、所以游目骋怀
6、俯仰一世
7、俯察品类之盛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况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
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②一觞一咏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三)省略句:
1、省略句:
⑴ 省主语:
①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 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 省介词“于”:
① 映带(于)左右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参考答案】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⑴ 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 不能喻之─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 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三)省略句:
1、省略句:
⑴ 省主语:
①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 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 省介词“于”:
① 映带(于)左右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修守战之具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4、期(jī)年之后
5、、君与家君期日中
【虚词运用】
1、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
2、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以之兴怀暮春之初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⑴ 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 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环绕 ②一觞一咏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4、余船以次俱进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6、陈胜、吴广次当行: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