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随想录》再想巴金

邓带好 2010101121 巴金是如何写作起《随想录》来的?他在开篇短序中表示:我年过七十,工作的时间不

会多了。??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爱事情,留点痕迹。我先从容易办到的做起。我准备写一

本小书:《随想录》。我一篇一篇地写,一篇一篇地发表。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

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

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那么就让它们留下来,作为一声无力的叫喊,参加伟大的百

家争鸣吧。

《随想录》中一以贯之的“真诚”——说真话的真诚,反思的真诚,自我解剖的真诚,

自我忏悔的真诚。很多人将此书认为是对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回忆,可像我这样的人对这段历

史能有多少了解呢?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完全读懂它,没有读完它。

读《随想录》,会发现巴金的思想越来越敏锐,文字越来越犀利。其中《怀念萧珊》这篇

文章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的。

《怀念萧珊》开始登载在1979年2月2日至5日的香港《大公报》上,后来才收入文集

《随想录》这是巴金怀念在“文革”中因耽误治疗而去世的妻子的文章。在写这篇文章时,

巴金已经步入老年,他的文章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充满诗意和喷薄的激情。巴金冷静了,但

也因为这个冷静,爱的力量和控诉的力量都显得浓郁,显得充满力度。

巴金散文多感怀之作。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所说:“五十多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

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作者的这篇悼念亡妻的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

革”中因受自己的牵连而遭罪,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

默默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

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

“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

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骨灰搀和在一起。”散文结尾的这段叙述把作者对妻子的至爱这情

以及散文特有的如泣如诉的情调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不禁会让我想到现今娱乐圈频繁上演的离婚戏,他们的爱情都似乎没有巴金和萧珊的

牢固和坚定。随随便便就结婚,然后随随便便就离婚,我觉得把结婚和离婚当儿戏的人都不

配拥有爱情。这个社会毕竟越来越浮躁了,真情与真爱也似乎越来越难找了,取代的更多的

是现实的问题,钱的问题。。。。。。

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对林彪、“四人帮”迫害无辜的愤恨之情,对夫妻受难中善良的

人们给予帮助的感情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这正是这一作品充满感情色彩,从而“打动读

者的心”的重要艺术因素。

秦牧曾说过:“如果一个散文作者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不敢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来讲话,

这样的散文,艺术感染力就会降低,因为那作为文学作品的特性被削弱了。”巴金散文感情色

彩浓烈,语言个性鲜明。它没有雕琢的文字,不采用华丽的词藻,追求自然的美,朴素的美。

《怀念萧珊》那么自然、那么朴素地记录作者的一段生活,说他“要说”的话,“求助于纸笔”

吐露没有伪饰的情感。篇二:《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是老舍先生的暮年之作。在这本书里,积蓄了他一生的感悟,在字里行间流

露出绵延的感染力,使自己的心境渐渐升华。以下是我读完《随想录》第一集的所感所想。

我认为,巴金之所以被誉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良心?,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另一

方面是对他自身而言。

经过十年浩劫,他开始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开始对自己进行剖

析,进行反省。他发觉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自己的理想,一味地想自保,一味地依顺,

他曾无实在根据地批判过人,而在心灵上倍受煎熬。所有的一切,他把所有的一切看做体内的脓血,势必除之而后快,以免毒害全身,病入膏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在呼唤着自己的良心,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视笔如刀,一下一下割自己的心,他感到了剧痛,但他没有放弃,于是每片每页满是血迹,但更多的却是十年创伤的脓血。

我不禁惊叹,一位文字老人,在服用是非颠倒的一剂毒药之后,是怎样的挣扎过来的?面对自己的虚伪,他没有选择继续,而是选择了自己的良心,真诚地忏悔着,仿佛在将自己的灵魂示众,耐心地听取世人的指点。因此,对他自身而言,他是对得起

良心的。

至于我说:?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是我在读《随想录》时自始至终最强烈的感受。

在我的印象中,我所读的前30篇没有一篇是不提?读者?二字的。这也使我有理由相信,我是理解巴老的。这并不是说我狂妄自大,而是在说明,巴老把一切献给了读者,难到我会选择不理不睬?!

巴金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表示对读者的歉意。《随想录》后记中有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我在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们讲真话。??虽然收在这里面的是‘随想’,它们却都是自己‘想过’之后写出来的,我愿意为它们负责。?多么可爱的世纪老人,他在为自己的过去还债,多么慈祥的世纪老人,他在病魔的折磨下,用颤抖的笔尖书写了什么是真正的?良心?,又是多么令人心疼的世纪老人啊!

无论是对读者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巴老无疑是每个人的榜样,敢于正对历史敢于正对自己,正是我们要不懈努力追求的方向。篇三: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陆续读完了巴老664页的《随想录》,感触良多,巴老他以病弱之躯写得如此艰难,而我却懒散地读得拖沓。心里不禁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主与法制”优势。”集中批判“长官意志”。

《随想录》大的人,他反思的是受到了极大的煎熬。但他跟别人不一样,但他又没有办法煎熬中走了出来。剂毒药后,我能知道他是我认为这不是他

《一位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文学生涯“真”字。只有真,才有善,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所以他要反复告诫人们,就是因为过去的假的教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吸取,假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他担忧假的东西会为害人们的生活,会损害我们的民族国家。事实证明了老人的担心不是多余。当我们看到今天处处呈现的由非真实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假冒伪劣事例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不断整治不断出现变着花样的虚假问题的局面的时候,不能不对老人近二十年前的担忧感到钦佩。只是这种钦佩也是苦涩的。

《随想录》让我最最佩服的,是巴老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三番五次地住院。但他要“弥补”社会的愿望十分的强烈,向读者说出

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摇。甚至有的1000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还有的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每每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感到佩服。巴老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社会,告诉国家,告诉未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望着书页最后老人坐在轮椅上极目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