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古诗背景及鉴赏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的六首古诗

一年级上册的六首古诗

一年级上册的六首古诗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小朋友们呀,你们看这首诗就像一幅画呢。

诗人骆宾王写他看到的鹅,鹅伸着弯弯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鹅,鹅,鹅”就像鹅在叫着打招呼呢。

那鹅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红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是不是特别美呀?感觉就像我们看到一群鹅在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又可爱又有趣。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诗讲的是江南采莲的事儿呢。

江南这个地方呀,可以采莲啦,那莲叶长得特别茂盛,“田田”就是说莲叶一片连着一片,可密集啦。

然后小鱼在莲叶中间玩耍呢,一会儿游到东边,一会儿游到西边,南边、北边也游来游去的。

就像小朋友们在游乐场里跑来跑去一样,小鱼在莲叶间可自在啦,读着这首诗,感觉就像看到了一幅很热闹的江南水乡画面呢。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解析:小朋友们,这诗可有意思啦。

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可是走近了听,水却没有声音哦。

正常的水是会有声音的呀,像小溪流哗啦啦的。

还有呢,春天过去了,花却还在开着,人走过来了,鸟儿也不害怕飞走。

这是为啥呢?因为这是一幅画呀,画里的东西都是静止的,不会像真的东西那样有声音、会变化,是不是很神奇呢?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小朋友们,农民伯伯在中午太阳很大的时候还在田里锄草呢,那汗水一滴一滴地掉到禾苗下的土里。

你们看,种粮食多不容易呀。

可是我们吃饭的时候,有谁知道盘子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呢?所以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哦,要把碗里的饭都吃光光,这才是乖孩子呢。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解析: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可有趣啦。

他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做白玉盘呢,你看月亮白白的、圆圆的,像不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呀?然后他又怀疑月亮是瑶台仙境里的镜子,飞到了高高的青云上面。

一年级上册古诗50首

一年级上册古诗50首

一年级上册古诗50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场景呢。

你看,江南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莲叶长得特别茂盛,像一片片绿色的小伞挨挨挤挤的。

然后呀,小鱼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边,一会儿游到西边,一会儿游到南边,一会儿游到北边,就像小朋友在做游戏一样调皮又可爱。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这是骆宾王小时候写的诗哦。

诗一开头,连续三个“鹅”字,就像小鹅在嘎嘎叫着跟我们打招呼呢。

小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唱歌,那模样可有趣了。

再看它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就像船桨一样,拨弄出一道道清波,画面感超强,感觉小鹅就像个优雅的小舞者。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解析:这首诗特别神奇呢。

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可是走近了听,流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了,可是花还在盛开,人走过来了,鸟儿却不飞走。

这其实是在说这是一幅画呀,画里的东西都是静止不动的,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大中午的,农民伯伯还在田地里拿着锄头干活呢,太阳火辣辣的,汗水不停地滴到土地里。

你看我们吃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要像珍惜宝贝一样珍惜每一粒米饭哦。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解析:小时候呀,不认识月亮,以为它是白玉做的盘子呢,又怀疑它是瑶台仙境里的镜子,飞到高高的青云上面去了。

诗人回忆自己小时候对月亮的天真想法,就像小朋友看到新奇的东西,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又超级可爱的想法。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赏析:风可厉害了呢。

它能吹落秋天的树叶,就像一个大力士把树叶从树上拽下来。

又能吹开二月的花朵,就像一个温柔的小使者唤醒花朵。

它经过江面能掀起千尺高的浪,冲进竹林能让万竿竹子倾斜,风就像一个有魔法的小精灵,到处施展它的威力。

一年级古诗鉴赏

一年级古诗鉴赏

一年级古诗鉴赏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床:指井台。

②疑:怀疑,以为。

③举头:抬头。

④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小池南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分析】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题解:杨万里(1127—1206),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悯农》诗意及鉴赏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悯农》诗意及鉴赏
悯农 李绅〔唐代〕
目录
01 古诗:悯农二首
·其二
02 译文及注释
03
赏析
04 创作背景及简析
05
作者简介
01
古诗:悯农二首·其二
古诗:悯农二首·其二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0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2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01
译文: 盛夏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农民还在田地里 劳作,脸上的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悯农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3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 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 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 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 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 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 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 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 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 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 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 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赏析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赏析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赏析一年级上册的古诗词赏析,通常会包括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这些古诗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舒适,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无常。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视野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画面。

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现了雪后世界的空旷与寂静,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示了诗人对孤独和超脱的向往。

5.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这首诗以鹅为描写对象,生动地表现了鹅在水中的优雅姿态。

诗中的“曲项向天歌”和“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的外形和动作,而“红掌拨清波”则增添了动态美。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赏析。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部编小学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小学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一年级课本古诗词赏析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咏鹅》——唐·骆宾王1. 原文及翻译-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2. 赏析-生动的描写:这首诗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形象地模拟出鹅的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接着“曲项向天歌”,描绘出鹅伸长脖子朝天鸣叫的姿态,一个“曲”字,把鹅的形态之美生动展现出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细致地刻画了鹅在水中的样子,白色的羽毛与绿水相映衬,红色的脚掌在清波中划动,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画面极具美感。

-童真童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童真。

诗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和描写鹅,将鹅的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江南》——汉乐府1. 原文及翻译-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地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 赏析-重章叠句的形式美:诗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反复咏唱,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而且生动地描绘出鱼儿在莲叶间穿梭嬉戏的热闹场景,让读者仿佛看到鱼儿在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游动的画面,使诗歌充满了动感。

-意境的营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绘出江南水乡莲叶茂盛、莲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展现出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水乡气息。

这种优美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江南的富饶和美丽,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画》——唐·王维1. 原文及翻译-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解析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解析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解析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国家文学的瑰宝。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们开始接触简单的古诗词,并初步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妙之处。

本文将对一年级上册的古诗词进行解析,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第一首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在床前,使得人们产生了一种地上有霜的错觉。

这样的描写营造出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夜景画面。

其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简洁明了,深情动人。

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眼神向远方,此时他心中所浮现的直是对故乡的思念。

通过表现诗人情感的转移,使整首诗更富有情韵。

【第二首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透过描绘春天的早晨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一提到春天,人们不仅在睡梦中渡过了整夜,也感受到在春天里现处处鸟儿的叫声。

诗人以此生动的描写,象征了春天的来临。

其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句诗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了春天的风雨,以及风雨对于花朵的摧残。

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也表现了未曾显露出来的东西。

【第三首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绘壮美的景色与伟力的建筑,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和向上的精神。

首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描绘了日出时太阳升起和黄河水流入大海。

诗人用壮丽的辞藻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辽阔,使读者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生机。

其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诗人通过想要看尽千里风光的目光,表达了人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追求和向上的动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6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6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6首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一年级上古诗与注解

一年级上古诗与注解

一年级上册课外古诗积累咏物诗1.《咏鹅》 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意:鹅啊鹅,你弯着脖子对着天空唱歌。

白色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开清澈的水波。

2.《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那细长的柳叶是谁裁剪而成的,是二月的春风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思乡诗1.《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家乡的口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描写山水的诗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描写风景的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望庐山瀑布意思: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及解析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及解析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词目录 1.一去二三里2.画3.静夜思yī qù âr sān lǐ一去二三里【sîng 】shào yōng 【宋】·邵雍·yī qù âr sān lǐ一去二三里,yān cūn sì wǔ jiā烟村四五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î亭台六七座,bā jiǔ shí zhī huā八九十枝花。

【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huà画【táng 】wáng wãi 【唐】·王维·yuǎn kàn shān yǒu sâ远看山有色,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听水无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春去花还在,rãn lái niǎo bú jīng人来鸟不惊【注词释义】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一年级课外古诗词必背及讲解

一年级课外古诗词必背及讲解

一年级课外古诗词必背及讲解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学习古诗词是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适合你们背诵的古诗词,以及对它们的简单讲解,希望你们能喜欢。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释: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想起了远方的家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儿的叫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解释: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落山,黄河流入大海,表达了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天江面上的寂静景象,一位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6.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解释:诗人描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瀑布从高处飞泻而下,如同天上的银河。

7.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解释:这是一首描写鹅的诗,通过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鹅在水中嬉戏的活泼场景。

8.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解释: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

背诵这些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你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你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希望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并且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超级有趣呢。

你看诗人骆宾王写鹅叫的时候,连着说了三个“鹅”,就像鹅的叫声一样,一下子把鹅那种欢快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曲项向天歌”,鹅弯弯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多有画面感呀。

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白毛”“绿水”“红掌”“清波”,颜色对比特别鲜明,就像一幅漂亮的画,让人一下就能想象出鹅在水里自在游水的模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诗写江南采莲的景象可生动啦。

“江南可采莲”,就告诉我们江南是个能采莲的好地方。

“莲叶何田田”,这个“田田”形容莲叶长得茂密的样子,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然后好多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呢,一会儿在东边玩,一会儿在西边、南边、北边玩,感觉这些鱼可调皮了,到处嬉戏,把江南水乡那种热闹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解析:这首诗很奇妙哦。

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可是走近了听水却没有声音,这就很奇怪啦,因为正常的水是会有声音的。

春天过去了花却还在开着,人走过来鸟儿也不飞走,这都是因为这是一幅画呀。

诗人通过描写画里这些违反常理的现象,让我们一下就明白了这是在写画,很巧妙地告诉我们画就像真的一样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这首诗特别有意义。

大中午的农民伯伯还在田地里锄禾,太阳火辣辣的,汗水不停地滴到禾苗下的土里。

这两句把农民劳作的辛苦写得很真实。

然后诗人就问啦,谁知道盘子里的饭,每一粒都是这么辛苦得来的呢?这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呀,不要浪费,因为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是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的诗词鉴赏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的诗词鉴赏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的诗词鉴赏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除了学习基础的字词、文章阅读和写作技巧外,也在逐渐接触和学习一些优美的古代诗词。

通过诗词的欣赏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经典古诗词,并探讨如何进行诗词鉴赏。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简短朴实,抒发了诗人在寂静夜晚思乡的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欣赏这首诗,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和抱负。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诗中的意境,感悟到追求进步和挑战自我的重要性。

3.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是唐代文学家李绅的作品,用简练的词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和社会不公的关注。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首诗,了解农民的辛苦和社会的不平等,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心。

4.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是唐代文学家曹松的作品,以寓言的形式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矛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这首诗,思考与同学或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并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

诗词鉴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以下是几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 了解背景知识: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作品内涵。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2. 朗读和模仿: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古诗,感受韵律和节奏。

同时,可以模仿诗人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绘画和创作: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将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唱歌和舞蹈: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有韵律的诗词,通过唱歌或舞蹈的形式进行表演。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画(王维)
 【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幺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春晓(孟浩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加文化素养。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包括原文翻译和赏析。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词,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

诗歌通过床前明月的描绘,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原文简洁明了,所表达的情感却深婉凄美。

这首诗词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与感受远离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诗歌之美。

《静夜思》的翻译如下:The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the bed,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I lift my head to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and lower it to think of my hometown.《咏鹅》--骆宾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古代儿童诗歌,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

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形式,寓意鼓励小学生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目标。

诗意优美,简洁明了。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词,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咏鹅》的翻译如下: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you want to see a thousand miles ahead, you must climb to a higher floor.《竹里馆》--王之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一个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的情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坐的心境,表达了独立自主、追求内心自由的意境。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导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始终都是中国人心中的经典。

在小学一年级中,古诗词已经列入了必背的内容之中。

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进行汇总、翻译及赏析,以期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古诗词。

【第一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它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其中的“春眠不觉晓”是表示春天的阳光明媚,让人感到沉睡不醒。

而“处处闻啼鸟”则是在告诉我们,春天里,无论在哪里,也总能听到小鸟的啼叫声。

至于“夜来风雨声”,则是在暗示春天里依然有着一些逆境,如风雨等。

最后,孟浩然用“花落知多少”来结束诗篇,表达了对于春天的美好向往。

【第二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它以床前明月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于如月般明亮的未来的向往。

其中“疑是地上霜”则暗示着秋天即将到来,且夜中的天气已经非常寒冷,让人愈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展示了诗人的刻骨思念心情,他不禁抬头观赏寂静的明月,感叹万物皆有灵,人生感悟,在思念故乡之际,发出了一份深切思考与对未来的向往。

【第三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它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情,又通过对草木的生死变化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大力描绘了草木经历四季变换的生命轨迹。

其中“离离”则暗示了离人之痛,而“一岁一枯荣”则传递了寂寞芳心的无奈,犹如人生的枯荣有时会无法掌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体现了生命的延续延续,即使经历烧痕依然坚强,孕育着新颖和希望,格外鼓励人们坚强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境。

【结语】以上三篇古诗词,囊括了古诗词的文学及精神内涵,可以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必备的素材,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启示和思考,让他们在欣赏东方文化的同时,也学会更好地珍视生命,立志创造自己的更多的价值。

一年级上必背古诗词加解释

一年级上必背古诗词加解释

一年级上必背古诗词加解释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通常需要背诵一些简短而经典的诗词。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通过月光联想到地上的霜,然后抬头仰望月亮,低头时则陷入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在春日里睡得很香,直到被鸟儿的啼叫声唤醒。

夜晚的风雨让诗人好奇,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依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上一层楼。

这首诗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视野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4.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解释:这首诗以鹅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鹅的曲颈高歌,白色的羽毛在绿水中显得格外醒目,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5.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尊敬。

诗人描述了农民在炎热的太阳下辛勤耕作,汗水滴落在土地上。

同时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6.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色的带子悬挂在前方的河流上。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给人一种仿佛是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的感觉。

这些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诗词,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创作背景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

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

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江南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鉴赏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梅花 / 梅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

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创作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赏析‚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及注释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风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及注释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⑴解落:吹落,散落。

《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⑵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倾斜。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

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

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注释⑴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创作背景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鉴赏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

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及注释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