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的兴衰

合集下载

论唐朝盐专卖制度的影响与启示

论唐朝盐专卖制度的影响与启示
b s e s n i f l n e rt d it e g v r me t S o y tm d g v r me t r n u i e s w ih h s b e mo o o i d e d u i s ma s u l it ga e n o t o e n n ’ wn s s n y h e a o en n - b sn s h c a e n n n n p l e n a y z
入 而不是 以有利 于社会经济发展 为指导 思想 来制定和 实施 的。这种 盐业政策对唐 王朝 的中兴和 衰亡都 产生 了很 大的影 响, 对今天
的 盐业 政 策 也 产 生 了重要 启 示 。
【 词】 盐专卖 ;直接 专卖;间接专卖 ;刘晏盐法 关键 【 中图分类 号】 K 4 2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7 — 6 6 20 )8 0 1 —4 6 3 8 1 (0 9 0 — 0 0 0
a e p o t .A tr t e An S i R b lo U t r f s fe - hh e e in. L u Ya e om t o at h oe i t n p r d t f ca r s o tt n fr o ii h i h l i n R fr Ac f s .T e c r s r s o t o o i i ta p r i o f c a l a e l n ao l b s e s ma k t g s e .T e o tn a d au e f c a g n t e p s a :F o t e c n e t p i t f ve u i s r ei a s h c n e t n n t r o h n n l n e i h at d h r m o tn o n o iw, p o u t n y t e h rd ci b o h p o l , t e o en n c u r , t n p r n s e c a g s n o p d cin y p o l , a q ii o b t e o e me t t s o t e p e h g v r me t a q i e r s o t d a s h n e i t r u t b e p e a a l o o c u st n y h g v r i n n , r p r n a

唐朝的盐铁管制与经济升级

唐朝的盐铁管制与经济升级

唐朝的盐铁管制与经济升级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朝代,其特别之处在于它在历史上得以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

唐朝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与艺术成果,还对中国的经济尤为重视,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其中,盐铁管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策之一,它在唐朝经济的升级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唐朝盐铁管制的意义在唐朝时期,盐和铁是两种最为重要的商品。

盐是人民日常所需的调料,而铁则是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至关重要。

由于唐朝时期国内大型盐铁矿山极其有限,因此盐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国内产量。

为了满足需求,唐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盐铁的管制政策。

盐铁管制的政策包括:首先是唐朝时期的盐政。

唐朝时期实行了“四禁六铁”的盐政制度。

其具体内容是:限制私人制作盐水,只有官方批准制作的盐水经过审核才能出售;对盐商的数量和营业场所等均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

其次约定政府底价,保证了百姓的利益。

其次是唐朝时期对于铁的管制措施。

唐朝时期实行了许多铸铁的规定。

有关官员必须要出示文种批示证明项目的必要性与执行结果,方能得到铸造铁冶的配额和必要支援。

这样既规范了铁冶生产,又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盐铁管制的政策不仅保障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还有利于唐朝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也为国家的税收收入提供了很多保障。

其政策的实行对唐朝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进行了有力的控制。

二、唐朝盐铁管制的影响唐朝盐铁管制的政策,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唐朝时期的盐铁政策有效地沉淀了唐代的政治和经济文化。

它们的实施提高了唐朝经济和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盐铁政策的实施在唐朝时期起到了稳定物价和市场价格的作用。

唐朝时期经济和贸易发展,对于正常的商贸市场来说,物价和市场价格的波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盐铁政策的实施下,唐朝经济得到了保障,保持了稳定。

其次,在唐朝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盐铁政策扮演的是促进国家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的变迁

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的变迁

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的变迁概述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是指在封建社会中,政府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通过设立盐务机构,对盐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调整。

盐的重要性盐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不仅用于调味,同时还用于食品加工、腌制、防腐以及医疗等方面。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交通不便和生产技术的限制,盐的产量相对较少,因此导致盐的价格较高,对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盐专卖制度的实施,试图平抑盐价、稳定社会秩序。

初期的盐专卖制度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成立了秦盐铁官,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产业。

此后,秦朝的盐铁专卖制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发展的开端。

秦汉之后的变迁在秦朝灭亡后,盐铁专卖制度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汉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汉代政府设立了盐官,负责盐的生产与流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盐的负担逐渐加重,人民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盐的价格不断上涨,广大民众生活困苦。

这一时期的盐业管理失去了原有的积极作用,政府开始倾向于放松对盐业的控制。

盐专卖制度的复兴随着东汉的衰落,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

在此期间,董卓等军阀政权逐渐崛起,国家政权的分裂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盐业生产流通受到严重破坏。

随着统一的曹魏政权的建立,政府为了恢复社会秩序,重新将盐业纳入国家控制之下。

盐专卖制度再度恢复,盐务机构被重新建立,对盐的生产与流通进行严格管理。

自晋代起,盐业逐渐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政府对盐业的控制更加加强。

唐代以后,盐专卖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王朝通过推行盐业专卖制度来平衡财政收入与民生需求。

盐业改革的尝试和失败随着时代的变迁,封建社会的盐专卖制度逐渐显露出许多问题。

盐价的高涨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盐业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政府对盐业的控制变得笨重、低效。

在清朝晚期,影响盐业的因素逐渐增多,如西方列强的入侵、社会秩序的动荡,以及新兴工商业的崛起等。

唐末五代的河东盐池与政权移替

唐末五代的河东盐池与政权移替

此外,榷盐使虽与度支使同有使名,但地位则介乎度支使与巡院之间,实相当於东南地区的扬子、江陵等大盐铁转运留后。从前揭学者所列表得知,他们的官职远远低於度支使。如史牟职为金部郎中,而司空舆仅为“检校司封郎中兼侍御史”。晚期官职虽有提高,如大中十年前后的榷盐使钱义方是“右庶子”、咸通中的李从质是“守太子右庶子、兼御史中丞”[5],但是仍然低於以尚书、侍郎甚至是宰相兼任的度支使,其与度支的关系是明显的。
贞元十六年(800)史牟设榷盐使是两池设使之始。这以后虽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至元和三年(808)有一度停设(改称留后),但旋即恢复。对此,高桥继男《唐代后期の两池榷盐使にフいての一考察》[2]和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下卷)均有具体考证,说明榷盐使的派设一直沿至唐末,已形成了固定的体制。
榷盐使的派设事实上提高了盐池机构的级别。两池生产、运销一向自成体系,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地域特殊性,这使之管理也必然自成系统。特别是,盐池周边所在旁及数县,而营销范围更远,其所管理的业务自较一般巡院为广。《文苑英华》卷八○五沈亚之长庆二年(822)作《解县令厅壁记》曾道出“蒲盐田居解邑,下岁出利流给雍洛二都三十郡,其所会贸,皆天下豪商滑贾,而奸吏踵起,则解之为县益不能等於他县矣”的复杂情状。而《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在说明元和中盐铁使李巽对东南进行盐法改革后,也指出其时“ 两池盐利,岁收百五十余万缗”和“四方豪商猾贾,杂处解县”的事实。可见无论是从扩大营销业务和利润,还是从加强缉私出发,榷盐使的设置都是必要的,这也是裴均所谓“职转繁剧”的本意。
时军旅既众,南衙北司官属万余,三司转运无调发之所,度支唯以关畿税赋,支给不充,赏劳不时,军情咨怨。旧日安邑、解县两池榷盐税课,盐铁使特置盐官以总其事。自黄巢乱离,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兼领榷务,岁出课盐三千车以献朝廷。至是令孜以亲军阙供,计无从出,乃举广明前旧事(《唐会要》作“广明故事”),请以两池榷务归盐铁使,收利以赡禁军。诏下,重荣上章论诉,言河中地窘,悉籍盐课供军。

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盐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物资,并且也是一种政治和经济手段。

唐朝时期,盐的生产和销售由政府垄断,盐业也成为唐朝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盐的价格也逐渐上涨,成为了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经济的一个问题。

盐价问题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与国家的财政、人民的生活质量、政治稳定等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

通过对盐价的调控,政府可以控制市场,维护社会的稳定,并保障人民的生计。

然而,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的涨幅波动很大,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这给研究盐价问题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提供了研究的价值。

本次研究将探讨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的变化、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盐价问题,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盐产业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政府盐业垄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揭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为了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财政和治理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问题和方法研究问题:1. 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2. 导致盐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 盐价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历史文献,深入研究当时政府盐业垄断政策和盐价的变动情况。

2. 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文献中的相关数据,分析盐价的变动趋势和原因。

3. 案例对比法:通过对比及分析中晚唐至五代时期和其他历史时期的盐价数据,揭示盐价变动的特点和原因。

三、研究步骤1. 收集和整理历史文献,包括史书、地方志、方志、档案等。

2. 根据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盐价数据,进行图表展示和统计分析。

3. 细致阅读、分析文献,了解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的变动趋势、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情况,以及盐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同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方面因素,分析影响盐价变动的原因,包括政府管理、市场供需、天气气候、地理因素等。

论唐代后期盐政对唐王朝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论唐代后期盐政对唐王朝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论唐代后期盐政对唐王朝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吉成名
【期刊名称】《盐业史研究》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国家对盐业的干预,是通过盐业政策的实行,政府制订有关生产和销售的政策并且付诸实践,就形成了干预。

唐代后期对盐业的主要干预方式是榷盐制,即:政府低价收购盐户所生产的盐,再高价出售,从中牟利。

盐政是为政治服务,它的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政治提供经济实力而实现的。

因此,政府从盐业方面取得收入就是盐政的实质所在。

具体说到唐代后期的盐政,榷盐以增加
【总页数】6页(P3-8)
【作者】吉成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3-09
【相关文献】
1.唐代后期盐政机构述论 [J], 马洪远
2.再论唐后期节度使存在的积极作用 [J], 梅玉凤
3.唐代后期盐政对政治的影响续论 [J], 吉成名
4.唐后期盐政的演变与盐商势力的消长 [J], 郑海峰;王力平
5.《唐郑锴墓志》所见唐后期三川盐政 [J], 牛来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历史知识点详解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中考历史知识点详解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中考历史知识点详解唐朝的繁荣与衰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朝代,它的繁荣和衰落是许多历史学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详解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一、政治唐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实行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治者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了政府的管理效能。

在初唐时期,李世民的政治手腕和废除土地私有制的政策使唐朝迅速发展繁荣。

然而,唐朝后期,政府内部腐败加剧,亲信权臣干政,权力高度集中,导致政局不稳,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二、经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时期之一。

在初唐时期,唐太宗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实施均田制、扩大农田和推进水利工程等,使得农业生产迅速增长。

同时,唐朝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到了唐朝后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原因,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生活恶化,造成社会经济危机,唐朝的经济繁荣逐渐衰退。

三、文化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艺术、文学和科技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唐朝文化以诗词和绘画最为突出,被誉为“诗的盛世”和“画的黄金时代”。

唐朝的文化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推行,大量的文人士大夫涌现出来,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唐朝后期,政治的动荡和经济的滑坡使得文化艺术逐渐走向衰落,许多优秀的文人被迫流亡,文化氛围逐渐消失,唐朝文化辉煌的鼎盛时期终结了。

四、军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

初唐时期,唐太宗推行了废兵法、设立禁卫军等一系列军事改革,使得唐军实力大幅度增强。

在贞观之治时期,唐朝通过战争最终统一了中国大陆,实现了长期分裂的目标。

然而,唐朝后期,随着藩镇割据的加剧,军事力量逐渐分散,导致唐朝的军事力量衰落,无法有效抵御外敌的入侵。

综上所述,唐朝的繁荣与衰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初唐时期,唐朝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繁荣发展;而唐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原因,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晚唐及五代的盐业政策研究

晚唐及五代的盐业政策研究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食盐由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古代中国政府就对盐专卖,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

李唐王朝的盐业政策是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五代的盐业政策上承李唐下启宋代也是具有特色。

晚唐李巽担任盐铁使开始对盐政的改革,面对腐败冗杂的政府开始对盐政进行改革,经济有了恢复,但随着他被构陷离世改革的效果便大不如前。

五代时期盐政多随李唐,但在监管和处罚条例上比起晚唐更加细致,其次增设蚕盐税与屋盐税等税目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加剧了百姓的负担。

通过以上的分析,最终得出相关的政策启示即政府采取低税率、精简机构降低成本和完善法律法规措施,减少税收的流失。

本文在此前文献研究基础上,整理晚期唐代的盐政与五代的盐政政策,主要集中于晚唐时期李巽的改革措施及五代时期的相关盐业政策,得出财政与税收方面的相关启示。

一、晚唐时期的盐业政策李唐一代,各个时期的盐业政策是不同的。

盐业政策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形势直接相关,李唐王朝的兴衰与盐业政策的制订和推行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李唐王朝经历过开元之治的巅峰后,随着安史之乱,繁华落幕,国家财力拮据,无法支持大量的军费开支以平复各节度使的叛乱,此时第五琦在盐业中看见财政收入的来源。

第五琦与刘晏两位盐铁使的盐法改革,使得唐朝平复叛乱,“晏之始至也,盆利岁纔四十万踏,至大历末,六百余万潘。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摘、百官禄体皆仰给焉”。

但后期由于刘晏被构陷致死,中期经过两次改革建立的食盐专卖制顿时陷入混乱,之前的诸多弊端暴露无遗,晚唐的盐政不断被破坏[1]。

(一)晚唐时期的盐业挣扎唐德宗建中年间,唐中央政府与河北山东等地区开战,此时的德宗刚愎自用对藩镇采用强硬措施,引发“四镇之乱”,使得国家财力入不敷出,但德宗依旧横征暴敛,苛捐杂税,赋税名目数不胜数,书中记载“人不胜苦,有缢死者,长安嚣然,如被寇盗”。

德宗为缓解民怨,减少了一些税负,但却把更多的税收加之于盐专卖上,不断提高盐价,“即执天下利权,以贡献固主恩,以馈遗结权贵,恃此骄纵,无所忌惮”。

唐朝盐业垄断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唐朝盐业垄断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唐朝盐业垄断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唐朝一直被视为巅峰。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庞大王朝的掘墓人,竟然起自盐贩子。

这个埋葬唐王朝的盐贩子,就是黄巢。

早年的黄巢,是一个读书人,而且是一个颇有抱负的读书人,此君一生偏爱菊花,他曾在一次应试之前,题咏菊诗一首,诗云: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其豪情霸气,跃然纸上。

既为青帝,即可号令群芳了,颇类后世革命领袖毛泽东的歌咏蛙诗,春来我不先开头,哪个虫儿敢作声?可惜,这个志向远大的青年,却总是无缘科场,最后一次应试不第之后,黄巢又题诗一首,不过这首诗除了早年那种雄图霸气之外,更透露出冲天杀气,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屡次落第,已经让黄巢绝望中生出深沉的恨意,满长安都是黄金甲,好家伙,反心已决了。

不过,因为科举不第之狠,只是使黄巢在无意识之间,流露出其对于政府的怨恨,以及未来造反的“意识流”,真正使他最终走上造反之路的,却是因为贩盐的事情。

自封建时代已降,盐业就是由官方专卖。

盐业成为官府与民争利,获取利税的重要产业。

唐安史之乱后,朝廷为了筹钱敛财,把每斗盐的价格由10钱陡然提高到110钱。

国家财政十之八九都要仰仗盐利,而平民百姓因此只好淡食。

在此情况下,贩卖私盐,成为暴利行业。

于是私盐贩子队伍急剧扩大。

唐王朝严禁私人贩盐,私贩官盐,一旦被抓到,很难逃一死。

但是,险境之下,必有勇夫,铤而走险者仍然大批涌现。

官军的围剿、追捕,使私盐贩子的反抗力度也不断提高,所以,贩盐者多有组织,而且有武装。

而这种有组织,有武装,在某种偶然事情的激化下,就变为朝廷的反对势力。

黄巢最终的起事,就是如此。

黄巢出生于“私盐世家”,祖上好几代人,都是靠这种非法的生意维持着富裕的生活。

虽说富足,但是名望不好,这也是黄巢早期选择科举的原因。

屡次不第之后,黄巢就彻底死心了,回到故乡,准备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私盐贩子。

盐业的历史演进与变革

盐业的历史演进与变革

盐业的历史演进与变革盐作为重要食品的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化学原料。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盐业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

本文将从盐的历史演进出发,分别探讨盐业的变革与发展。

1.古代盐业的兴衰盐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物资之一,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盐业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盐业被认为是一项国家重要的产业,不仅是赋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代的盐业生产和销售大多采用的是贩运方式,盐路分布在各个省份之间,最著名的是江西盐井和井陉的盐业。

由于是手工生产,盐价高昂,仅是富裕阶层可负担得起。

随着火药和机械文明的发展,盐业生产开始进行技术升级,制盐和调味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良。

2.现代盐业的创新盐业的创新和变革大多是由机械化生产和化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

现代化设备的使用,使得盐的制作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另外,化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对盐的品质和口味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产方面,设备自动化生产和生物发酵技术在现代盐业中的应用不断推进。

生产方式的创新也让盐的制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与此同时,对盐的卫生与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3. 经济化的变革与社会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席卷,盐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盐业所面临的焦虑和困局日益增强。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尝试,盐业生产企业逐渐找到了通向经济化的途径。

盐业生产企业逐渐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各类新品种的盐制品开始涌现。

同时,企业也在包装、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度升级,逐渐打造出不同的品牌形象和风格。

由于更加人性化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盐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和富有人文关怀的行业。

4.未来盐业的展望目前来看,盐业在未来将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盐业将迎来一波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未来的盐行业将会是一个集数字、信息技术、物流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高度现代化产业。

盐业领域的数字化提升将会成为下一步标准,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开启盐业生产全面转型的新篇章。

唐朝盐业管理制度

唐朝盐业管理制度

唐朝盐业管理制度一、盐的重要性在唐朝时期,盐是极为重要的商品,被称为“百姓之需,政府之重”。

盐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能够提高食物的口感,丰富饮食的变化。

2. 盐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能够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3. 盐也被用于保存食物,尤其是鱼肉等易腐物品,能够延长其保存期限。

因此,盐在唐代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二、盐业管理制度的演变在唐朝初期,盐业主要由官办和官营两部分组成。

官办盐场主要由政府直接管理经营,而官营盐场则是由政府特许民间商人集资设立并控制经营。

这种盐业管理制度在唐朝初期比较混乱,盐价飞涨,盐商居奇,社会矛盾激化。

唐玄宗时期,盐业管理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实行了盐铁官营制度,即由政府垄断盐、铁业的生产和销售,以此来控制社会经济和税收。

唐玄宗在此后的统治中,继续加大对盐业的控制和管理,极大地增加了官府的收入。

到了唐德宗时期,又出台了“均输法”,由此废除了盐铁官营制度,改为按等级给官府供应盐铁。

这种盐铁等级供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官营盐业的弊端,但同时也给私营盐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唐朝晚期,唐朝灭亡前,盐业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向仍在继续。

唐敬宗时期,唐朝实行了“兼营法”,即私营盐场和官府合作开采盐卤,盐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

三、盐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在唐朝的盐业管理制度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1. 由官办到官营,再到兼营,唐朝盐业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的变革。

2. 政府对盐业的控制相对较严格,经济上起到了一定的垄断作用。

3. 盐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严格的监管,政府在盐业中的权力相对较大。

4. 盐业管理的变革主要是在于如何平衡政府对盐业的控制和管理,以及民间商人的利益。

四、盐业管理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唐朝盐业管理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盐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变革,使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

食盐专营:关系国家盛衰的变迁史

食盐专营:关系国家盛衰的变迁史

食盐专营:关系国家盛衰的变迁史作者:陈韶旭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7年第2期从2017年起,随着《食盐价格管理办法》的废止,在中国施行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迎来了重大变革。

那么,自古以来,盐政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没有盐万万不能苏轼《山村五绝》中有诗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按照老一代人的说法,不吃盐并不会死,但是不吃盐最大的问题是会没有力气。

科学证明,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它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

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

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

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据说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对犯人的惩罚,便是一段时间内不准吃盐。

人若无盐,只能从草木灰等替代品中获取,但这一代价是其他有毒的东西也会进入人体造成伤害。

同样,因为人如动物一般舔舐土地,更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无论是池盐、井盐还是海盐,对于人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品。

先民依盐池而兴盛谈到盐政,从来不能离开盐的历史,池盐、井盐、海盐是中国盐的三个最重要来源。

中华文明的兴盛和依托河东盐池分不开。

古代把自然盐称为卤(即盐水),把人力加工过的结晶称作盐。

《说文解字》说:“盐,卤也。

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中国先民最早享用的自然盐便是池盐,具有天然结晶而无需加工的特点。

最著名的池盐便是“河东盐”,亦称“解盐”,产自今山西省运城市南安邑镇。

《洛都赋》记载:“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泼,成之自然。

”所谓自然,是指夏季频仍的南风,使得解池沿岸的盐水迅速蒸发,凝结成盐颗粒,朝取暮生取之不竭。

金文中有“卤”字,显示周天子赐臣子的多为“卤”盐,或可说明,当时在渭水流域、黄河中游,经过人力加工过的盐还未盛行。

唐代盐业改革浅论

唐代盐业改革浅论

唐代盐业改革浅论作者:丁敏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01期【摘; 要】中国古代盐之禁榷,由来已久,然真其正发展为专卖制度却始自唐代的盐业改革。

立足于唐代这一盐业政策发生重大变革时期,选取唐代盐业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唐中期第五琦和刘晏的盐业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可从中找出两次盐业改革中的积极方面。

以古鉴今,由此深化对我国现行食盐政策的认识。

【关键词】唐代;盐业改革;第五琦盐法;刘晏盐法引言中国古代盐之禁榷制由来已久,据《周礼·天官》记载,西周初期已有盐之禁,然其真正发展为专卖制度却始自唐代的盐业改革。

“唐代盐法的沿革,可分为税盐和榷盐两大阶段:安史乱前为税盐时期,其中有从无税到有税的转变;安史乱后为榷盐时期,又有从全面禁榷到向‘官商分利’的发展。

”①因而,本文立足于唐代这一盐业政策发生重大变革时期,对唐中期第五琦和刘晏的两次重大盐业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并从中找出两次盐业改革中的积极方面。

以古鉴今,由此深化对我国现行食盐政策的认识。

1唐代盐业改革的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骤然爆发,给唐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为镇压叛乱,中央政府多次征调边防军队,造成边防空虚,外乱丛生。

长期的战乱使得全国户数锐减,由战前的890多万户减至190多万户②。

人口的锐减使国家赋税收入急剧下降,再加之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拒向中央缴纳赋税,唐王朝已不复以前的繁荣盛世,反而在财政上陷入拮据局面。

这就导致了政府不能控制这些地方的盐政,中央也不得不剥削其他地方来保证收支平衡。

叛乱平定后,如何恢复发展破败的国民经济、挽救危机中的王朝统治也就成为了当时唐王朝的迫切任务,第五琦和刘晏提出的盐业改革也正是基于此时的历史背景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2唐代盐业改革的内容2.1第五琦榷盐法安史之乱发生后,国家财政难以维持,第五琦③临危受命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就任盐铁使,在颜真卿地区专卖法的启示下,将刘彤在《论盐铁表》中所说的建议付诸实践,创立盐法。

唐代后期盐政对政治的影响续论

唐代后期盐政对政治的影响续论
结恩泽
, ,

李琦

多 以 宝 货 赂 李齐 运

,
由是 迁 润 川刘 吏兼盐 铁 转 运 使
,
持 积 财进 奉

,

德宗 从 宠 之
`
电称
:

李 齐运受 其赂数 十万 皆饵 以 厚 货

荐之于 上
,
,
故 用之
,

`

季铸领

使后
盛贡献
!叹固宠
,
,
朝 廷大 臣
,
;
盐 铁之 月
积 于私室
“ ”
而 国 用 耗屈
,
,
{ i J 二大 差兄 六
,、

自 从 唐朝 政 府 榷 盐 以 来
盐价完 全 由政
,
府 注制
政府
,
以 这 么高 灼 价 格 卖 给 商 人
,
再 以 厄 高 的 价 格 出售 给 一 般 消 费 者
得利 的 是
}商 人 政府 门
受 害的 是 老百 姓
,

( 2
, ,

)
吏治 败 坏
少( }
官吏 贪 污 严 重

建 ! 尔句

,
任 命 了 一 些 好 i贡

聚 敛 之 臣担 任 盐 次 使 和 度 支 使 ( 当 时 由 盐 铁 使 和 度 支
,
使 分 价 个 汗l] l 勺 ’ 故 各
,
盐 尖使 主 要 份 东 部的海 坎 生 产

度 支 使 主 要 管 西 邓的 池 盐 和 井 盐 生 产
,

唐代经济的发展与渐渐衰落

唐代经济的发展与渐渐衰落

唐代经济的发展与渐渐衰落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有着伟大的成就,同时在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是紧密相关的,唐代经济的发展为当时的文化、艺术、科技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支持,而唐代的文化繁荣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得唐代的经济和文化达到了顶峰。

唐代的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对外贸易的开展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最多的时期之一,在唐代,中国与中亚、波斯、东南亚、南亚等地建立了长期的商贸关系,形成了广泛的对外贸易网络。

唐代对外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等为主要的出口产品,同时从外部引入了很多珍稀的物品,例如香料、胡椒、象牙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农业生产唐代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唐代实行了均田制,取消了土地兼并制,使得土地集中、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另外,唐代加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兴修水利、修筑大量水利工程,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力和土地的收益能力,为唐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三、发展手工业生产唐代手工业生产水平极为高超,丝绸、瓷器、铜器、钢铁、书画、雕塑等各种手工艺品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唐代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当时也是世界领先的,远超其它国家。

唐代手工业的发展为唐代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唐代的手工艺品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文化、艺术、设计等领域仍有很大的影响。

四、加强货币、商业和税收的管理唐代政府加强了对货币、商业和税收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货币、商业和税收法规。

唐代的货币制度完善,统一铸造,信誉良好,唐代的商业和税收管理也相对完善,使得唐代的商品流通和税收收入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然而,尽管唐代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唐代后期逐渐进入了衰落期,唐代经济的衰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农业生产的减退唐代后期,由于天灾频繁、战乱不断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出现了严重的减退。

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的兴衰

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的兴衰

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的兴衰
吉成名
【期刊名称】《河北学刊》
【年(卷),期】1996()3
【摘要】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的兴衰吉成名有唐一代,各个时期的盐业政策是不同的。

盐业政策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形势直接相关,李唐王朝的兴衰与盐业政策的制订和推行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李渊于公元619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伊始,很多制度承袭隋代,盐业政策...
【总页数】5页(P85-89)
【关键词】唐代;盐业政策;王朝;兴衰
【作者】吉成名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9.42;D691.2
【相关文献】
1.唐代女俑发髻折射一代王朝兴衰 [J], 李国强
2.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联姻政策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兴衰 [J], 荣义仿
3.中国古代货币政策得失与王朝兴衰 [J], 韩雪
4.论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与其国力兴衰的关系 [J], 唐国军
5.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J], 朱宗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代盐政》评介

《唐代盐政》评介

《唐代盐政》评介
陈明光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卷),期】1991()3
【摘要】盐的专卖或税收制度及其影响,亦即所谓盐政,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和财政史中皆属不能忽略的研究课题。

可惜,自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官山海”始行盐的专卖政策以后,迄于隋代,其间一千多年的盐政兴度不时,史料极为阙略,后世论者不免有“文献不足征”之叹,难作详赡的论述。

因此,具备比较丰富史料的唐代盐政问题,自然要倍受研究者的瞩目。

学术界于此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仍较零散,尚待综合与深入。

【总页数】2页(P100-93)
【关键词】盐法变革;刘晏;税盐制;史料;专卖;财政史;商专;专史;地化;内涵与外延【作者】陈明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唐代宁波盐政机构——富都监之新考 [J], 孙峰
2.唐代后期盐政机构述论 [J], 马洪远
3.唐代后期盐政对政治的影响续论 [J], 吉成名
4.唐代的盐法和盐政 [J], 吴慧
5.论唐代后期盐政对唐王朝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J], 吉成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营田第二等;二千四百石以上,准第三等;二千石以上,准第四等。大同、
横野军盐屯,配兵五十人。每屯一年收率(满)千五百石以上,准第二等;千
二百石以上,准第三等;九百石以上,准第四等。又,成州长道县盐井一所,
并节级有赏罚。蜀道陵、绵等十州盐井总九十所,每年课盐都当钱八千五十八
贯。陵州盐井一所,课都当(钱)二千六十一贯;绵州井四所,都当钱二百九
地从事盐业生产,政府征税。这是官府与百姓分利的一种形式。其二,某些重
要盐池、盐井仍由官府控制,实行官营制;对其他盐池、盐井则实行无税制,
老百姓生产所得全部归其所有。这是官府与百姓分利的另一种形式。其三,无
税制、征税制和官营制都存在。这也同样可以视为官府与百姓分利的一种形式。
隋代对海盐生产的政策如何?史籍阙载。有关武德初年盐业政策的记载不明确、
这个转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天宝年间的政治、经济形势与开元初年的
相比已大不相同。玄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赋役宽平,注意发展
社会生产,开元盛世的局面由此形成。史称:“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
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左右藏库,财物山积,
不可胜较。” 〔4〕在这种形势之下,统治集团虽然认识到盐铁官营可以大大
有使用权,缴纳定额盐租。
对盐、灵、会三州盐池采取什么政策呢?张守节(唐开元时人)在《史记
正义》中记载:乌池“其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这种分配方式属于民屯
式的官营制,因为其收入的绝大部分要归官府,生产者老百姓只得五分之一。
乌池属盐州,对三州盐池的政策应该是一致的。本来可以将生产的盐上交朝廷,
由于这三州处于鄂尔多斯米谷产地,其米质量较好,朝廷为了得到这个地方的
米,要求当地主管部门将盐换成米,所以规定三州“皆输米以代盐”。
对胡落池采取什么政策?不清楚。安北都护府属边疆军政机构,从规定其
盐供给振武、天德二军来看,实行官营制的可能性较大。
大同、横野二军是边防军事机构,属池盐产地。据《屯田格》可知,对二
《新唐书?食货志》有关蒲州盐池政策的记载系根据《通典?食货?盐铁》
所载开元二十五年《仓部格》写成,这己是史学界同仁的共识。我们从“令州
司监当租分与有力之家营种之” 一语可以推测:开元二十五年以前,对蒲州盐
池实行官营制。有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唐律疏议》卷4谈到“估赃”时说:
“假有人蒲州盗盐,隽州事发,盐己费用,依令悬平,即取蒲州中估之盐,准
论纳银还是纳铜钱,都可以。《太平寰宇记》卷85载:剑南东道陵井,“唐
万岁通天二年,右补阙郭文简奏卖水一日一夜得四十五函半,百姓贪利失业。
长安二年,停卖水,依旧税盐。先天二年,加课利,岁税有三千六百二贯。”
卖水,即把卤水出售给老百姓,让他们去煮盐,出售卤水所得收入归官府。这
种经营方式的性质是官营,从这个记载来看,原来对陵井采取征税制,后来改
帝入新宫。……先是尚依周末之弊,官置酒坊收利,盐池盐井,皆禁百姓采用。
至是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可见,开皇三年(公元
583年)正月以后,隋代的盐业政策是“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不过,这
句话太含混,不好理解。如何“共之” ?不明确。笔者认为,“盐池盐井与百
姓共之”的形式有三种可能:其一,征税制。开放盐池、盐井,让老百姓自由
“天宝九载二月,敕:‘车轴长七尺二寸,面三斤四两,盐斗,量除陌钱每贯
二十文。’ ” 〔3 )其中规定对出售的盐按每贯二十文的税率征收除陌钱,这
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食盐贸易而言的。这就是说,开元二十五年的盐业政策继
续有效,此外,对食盐贸易还要按百分之二的税率征税。这是为了增加财政收
入而采取的一项措施。税率虽然不高,但说明唐朝政府制订盐业政策的指导思
为了论述方便起见,亦将有关部分录出:
(开元)二十五年《仓部格》:蒲州盐池,令州司监当租分与有力之家营
种之,课收盐每年上、中、下畦通融收一万石,仍差官人检校。若陂、渠穿穴
所须功力,先以营种之家人丁充:若破坏过多、量力不济者,听役随近人夫。
又,《屯田格》:幽州盐屯,每屯配丁五十人。一年收率满二千八百石以上,
红桃池、回乐池、弘静池,会州有河池,三州皆输米以代盐-
安北都护府有胡落池,岁得盐万四千斛,以给振武、天德。
幽州、大同(军)、横野军有盐屯,每屯有丁有兵,岁得盐二千八百斛,
下者千五百斛。
负海州岁免租为盐二万斛以输司农。青、楚、海、沧、棣、杭、苏等州,
以盐价市轻货,亦输司农。《通典?食货?盐铁》对前期盐业政策也有记载,
可以断定:当时蒲州盐池实行民屯式的官营制,劳动者是老百姓。因为如果是
军屯,收入就要全部归官府。在此之前,实何种形式的官营制尚不得而知,
但实行官营制则基本可以肯定。开元二十五年以后,州司监将盐池“分与有力
之家营种”,盐畦有上、中、下三等,对各等盐畦所征收的盐租数量不同,每
年总共征收一万石盐租,这是租佃制。盐池仍然属官府所有,“有力之家”只
敕:“诸州所造盐铁,每年合有官课,比令使人勾当,除此外更无别求。在外
不细委知,如闻稍有侵克,宜令本州刺史上佐一人检校,依令式收税。如有落
帐欺没,仍委按察(使)纠觉奏闻。其姜师度除蒲州盐池以外,自余处更不须
巡校。”《旧唐书?食货志》所载基本相同,同书《姜师度传》则云:“……
疏奏,令宰相议其可否,咸以为盐铁之利,甚裨国用。遂令师度与户部侍郎强
不益税而上用以饶。时为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第五琦创立榷盐制,
不具体。《旧唐书?职官志》载:“《武德令》有盐池盐井监、丞。”显然,
盐池盐井监、丞的职掌是负责有关池盐和井盐事务的。这是武德年间制订的制
度,至于到底是哪一年制订的,不清楚。不过,这里仅仅谈到盐池盐井,没有
涉及海盐,这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隋代的盐业政策:上文所引有关隋代盐业政
策的史料也只谈到盐池盐井。为什么武德年间设立盐池盐井监、丞?有两个原
想开始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由来己久。姜师度开发安邑盐池使公私大收其利,刘彤从中受到
启发,上疏建议唐朝政府对盐、铁、木等采取“官收兴利,贸迁于人”的政策,
意即全面推行官营制。《唐会要_盐铁》载:
上令宰臣议其可否,咸以盐铁之利,甚益国用。遂令将作大匠姜师度、户
部侍郎强循俱摄御史中丞,与诸道按察使检校海内盐铁之课。至十年八月十曰,
最高统治集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对盐业的态度逐步改变。
从刘彤的建议最后遭到否定可以看出:虽然人们一致认为盐铁官营可以增
加财政收入,但反对全面实行官营者居多,最高统治者不敢违背大多数人的意
愿,只好继续实行征税制。天宝九年,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想对盐业实行
新的政策,但仍然不敢全面实行官营,只是对销售食盐征收除陌钱。
军盐屯采取军屯式的官营制。
幽州属东北部沿海地区,是海盐产E。唐朝政府在这里置为盐屯,“每屯
配丁五十人”,显然是实行民屯式的官营制。
对沿海其他各州的基本政策是“岁免租为盐二万斛以输司农”,即以盐代
替租庸调中的租。青、楚、海、沧、棣、杭、苏等州将盐换成轻货,上交司农
寺。以盐代租的制度前代没有过。从“岁免租” 一语推测,这种政策的确立应
对车、面、盐征收除陌钱。这是唐初以来盐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变化,标志着统
治集团制订盐业政策的指导思想开始由以发展生产为主向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
转变。
肃宗时代完成了这个转变。《旧唐书?第五瑭传》载:
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
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
玄宗重申各地盐铁生产必须按规定纳税,并命令姜师度除蒲州盐池外其他地方
不再检査。唐初以来的盐业政策得以继续推行。“盐课”即盐税。由于对大部
分地区实行征税制,为了论述方便起见,有关文献便简称为“收税”。
刘彤盐铁官营的建议最后遭到否定,唐初以来的盐业政策照旧执行,说明
当时统治集团内部发展生产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刘彤的主张无疑给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由于财政情况好,府库充实,所以并不很看重盐业方面
的收入。本来想对盐铁生产全面推行官营制,由于有人反对,便放弃了这个打
算,继续征税。天宝年间的情况就不同了。玄宗早己对朝政不感兴趣了,已经
由明变昏,其主要精力转移到享乐和迷信道教神仙之术方面去了,把朝政大权
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衰败。为了搜括更多的财富供其享乐,便下令
该与租庸调制同时或者稍后,租庸调制最早颁布是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这种政策的制订不会早于这一年。
从《通典_食货?盐铁》所载来看,对井盐实行征税制。唐朝政府详细规
定了每口盐井所应缴纳的税额,逐月收取,并规定可以以银代钱;还规定了白
银与铜钱的比价:白银一两与铜钱二百文相当。可见,老百姓交纳盐税时,无
HI:其一,承袭隋代的制度。据《隋书?百官志》记载:隋代有盐池监、丞。
盐井监、丞究竟有没有,史籍阙载。据开皇三年以后的盐业政策推测,井盐也
应有类似池盐的管理机构。其二,唐朝政府在武德元年就占领了关中、陇右、
剑南、山南这些盐池盐井所在地,占领东部沿海地区则比较晚。这样,武德年
间设立盐池盐井监、丞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的兴衰
有唐一代,各个时期的盐业政策是不同的。盐业政策的变化与政治、经济
形势直接相关,李唐王朝的兴衰与盐业政策的制订和推行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
在联系。
李渊于公元619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朝伊始,很多制度承袭隋代,
盐业政策也不例外。隋代盐业政策,《隋书?食货志》载:“开皇三年正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