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小实验与创新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创新案例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创新案例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创新案例分享一、案例背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即化学实验创新。

二、案例描述本案例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型化学实验的改进方案。

微型化学实验是一种将化学实验规模降至最小限度,从而降低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减少污染,提高实验安全性的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创新点。

三、案例实施1.实验原理:我们将利用微型化学实验的方法,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改进。

通过使用更少的药品,降低污染,提高安全性。

同时,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

2.实验用品:所需药品为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器材包括微型实验装置、滴管等。

3.实验步骤:首先,将大理石放入微型实验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接着,将澄清石灰水滴入微型实验装置中,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

最后,使用滴管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微型实验装置中,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4.注意事项: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避免浪费。

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上述实验步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进。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如利用微型装置制作小型的火山爆发模型等。

这些创新性的元素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这样的创新和改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微型化学实验的创新方案,提高了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降低了药品的使用量,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索化学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子一:利用酸碱指示剂演示酸碱反应教师可以将酸碱指示剂放入不同酸碱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探究出不同酸碱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并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和性质。

例子二:制作一氧化碳探测器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种简易的一氧化碳探测器,通过观察它的变化来判断空气中是否有一氧化碳。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危害,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子一:化学与环境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净化水污染?”或“如何避免大气污染?”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展开实践活动。

例子二:化学与生活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通过介绍化学原理来解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如何正确防腐保存食物,或者解释为什么有些食物会产生异味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子一:使用化学模拟软件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模拟软件来模拟化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可以提供一个更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例子二:使用教学动画和视频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动画和视频来呈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分子结构的变化。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所提到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只是一些例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一、实验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食物的保存方法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传统的食物保存方法有冷藏、冷冻、腌制等,但这些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食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酸碱度对食物的保存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酸碱度与食物保存的关系,为食物保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酸碱度对食物保存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植物酸碱度对食物保存效果的影响。

3. 寻求一种简单、环保、有效的食物保存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

(2)西红柿、黄瓜、土豆等蔬菜。

(3)食醋、柠檬酸、碳酸氢钠等化学试剂。

(4)保鲜膜、密封袋、玻璃瓶等容器。

2. 实验仪器(1)电子天平。

(2)PH计。

(3)冰箱。

(4)烘箱。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设计(1)将水果、蔬菜分别洗净、晾干。

(2)将水果、蔬菜分为A、B、C三组,每组重量相等。

(3)A组:用食醋处理,调整酸碱度至pH 3.0。

B组:用柠檬酸处理,调整酸碱度至pH 2.5。

C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

2. 实验步骤(1)将处理后的水果、蔬菜分别放入保鲜膜、密封袋、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2)将A、B、C三组样品分别放入冰箱冷藏、冷冻、室温环境中保存。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样品进行观察、称重、测定酸碱度。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植物酸碱度对食物保存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冷藏条件下,A、B、C三组水果、蔬菜的保存时间分别为:苹果(10天、8天、6天)、香蕉(8天、6天、4天)、橙子(12天、10天、8天)。

(2)冷冻条件下,A、B、C三组水果、蔬菜的保存时间分别为:苹果(20天、18天、15天)、香蕉(15天、12天、10天)、橙子(20天、18天、15天)。

(3)室温条件下,A、B、C三组水果、蔬菜的保存时间分别为:苹果(5天、4天、3天)、香蕉(4天、3天、2天)、橙子(6天、5天、4天)。

化学创新实验金点子

化学创新实验金点子

创新实验名称:燃气灯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酒精灯改为燃气灯,用于物质的加热等。

二、实验装置图及其说明:
三、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本创新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打火机,其主要优点有:1、燃
气灯用的燃料是常见的天然气或者是液化石油气,不再是酒精。

这样节约了酒精资
源。

2、灯体主要是优质塑料,不是玻璃,降低了危险性并且灯体损坏后易循环回
收利用,3、灯体是密闭的容器,不是非密闭容器了,减少了燃料的挥发,节约了
燃料,4、使用电子打火设置,不再使用火柴等引燃。

节约了资源并且使用方便。

根据打火机改装为 塑料透明灯体并带刻度线。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三 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三 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

3.(2022·玉林)下列创新小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A
B
C
D
A.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B.利用杠杆原理说明铁粉生锈增重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测定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含量
4.(2021·宁夏)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HCOOH(甲
酸)热的==浓==硫= 酸H2O+CO↑。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
题型突破三 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
【题型解读】 创新实验是通过对教材中的一些小实验进行装置改进、原理改进、 方法改进达到与教材实验相同的实验目的,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学 活用。数字化实验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是将传感器与电脑连接,通 过软件对化学变化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对化学 反应中的一些变化进行研究的目的。
类型 2:数字化实验
7.(2021·眉山东坡中学一模)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
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 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
白磷 。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 导热性。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C (填字母序号)。 A.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 O2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 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 O2的最低浓度
10.(2022·毕节)一种“贴身暖宝宝”的使用说明书如下,某化学 兴趣小组围绕袋内物质展开探究。
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微型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附详细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微型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附详细解析)

微型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一、单选题1.(2020·河北期末)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解析】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2.(2019·山东)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2迅速消耗造成的C.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D.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答案】D【解析】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过量,故A错误;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故B错误;C、a点温度最高,由此可知,在a点时反应刚好停止,故C错误;D、在a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3.(2019·广东)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O质量多A.碳酸钙粉末产生的2CO质量多B.块状碳酸钙产生的2C.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D.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块状碳酸钙需要时间短【答案】CCO质量相等,故A、B均错误;【解析】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2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或改进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或改进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或改进实验标题: 酒精和水溶液的组成比率影响蒸发速率的创新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改变酒精和水溶液的不同组成比率,探究其对溶液蒸发速率的影响。

为了验证假设,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使用精确的量杯和计时器来记录不同组成比率的溶液蒸发的时间。

材料:- 酒精- 水- 量杯- 计时器- 温度计- 实验记录表步骤:1. 准备四组不同组成比率的溶液,分别为100%酒精、75%酒精和25%水、50%酒精和50%水、25%酒精和75%水。

2. 使用量杯分别量取所需量的酒精和水,将其混合均匀。

3. 将每种溶液倒入不同的容器中,并使用实验记录表标记每组溶液。

4. 在恒定的温度下(例如室温),开始计时器并记录每组溶液开始蒸发的时间。

5. 每隔一段时间(例如5分钟),检查并记录每组溶液的容器中剩余溶液的比率。

6. 持续观察和记录溶液蒸发的时间,直到每组溶液完全蒸发为止。

7. 分析结果,并绘制溶液组成比率和蒸发速率之间的关系图表。

预期结果:预计纯酒精的蒸发速率最高,因其分子间作用较小;而纯水的蒸发速率最低,因其分子间结合较强。

其他组成比率的溶液将介于这两者之间。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假设,即溶液的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有直接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到,酒精的含量越高,溶液的蒸发速率越快;而水的含量越高,溶液的蒸发速率越慢。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溶液蒸发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以加深对液体蒸发过程的理解。

限制:本实验中,我们仅探究了酒精和水溶液的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操作,并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

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东坝初中的选手,今天我们要展现的创新实验的名称是“碳酸氢铵分解产物的探究”。

查阅资料可得: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可得到水、二氧化碳和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实验用品:碳酸氢铵、酚酞、澄清的石灰水、酒精灯、小烧杯、漏斗、燃烧匙、棉花、镊子、药匙、火柴下面请各位评委老师观看实验过程:将少量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用镊子夹取棉花蘸取澄清石灰水,涂抹在漏斗内壁(靠漏斗边缘涂抹)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镊子夹取棉花,并用酚酞试液将棉花润湿,放在铁圈上向燃烧匙中加入药品碳酸氢铵,并将燃烧匙初固定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再次固定燃烧匙点燃酒精灯,加热碳酸氢铵,观察现象在实验中我们能看到漏斗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碳酸氢铵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能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并且看到棉花变红,证明碳酸氢铵分解产物中有氨气。

我们这个创新实验的优点有:装置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易判定产物漏斗倒扣形成半封闭环境,有利于气体聚集,使现象更明显。

实验缺点:无法验证碳酸氢铵分解产物有水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们的实验展示完毕!创新实验名称:碳酸氢铵分解产物的探究实验用品:碳酸氢铵、酚酞、澄清的石灰水、酒精灯、小烧杯、漏斗、燃烧匙、棉花、镊子、药匙、火柴实验原理: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可得到水、二氧化碳和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实验过程:将少量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用镊子夹取棉花蘸取澄清石灰水,涂抹在漏斗内壁(靠漏斗边缘涂抹)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镊子夹取棉花,并用酚酞试液将棉花润湿,放在铁圈上向燃烧匙中加入药品碳酸氢铵,并将燃烧匙初固定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再次固定燃烧匙点燃酒精灯,加热碳酸氢铵,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及结论:漏斗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碳酸氢铵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能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并且看到棉花变红,证明碳酸氢铵分解产物中有氨气。

实验的优点:(1)装置简单,易操作(2)现象明显,易判定产物(3)漏斗倒扣形成半封闭环境,有利于气体聚集实验缺点:无法验证碳酸氢铵分解产物有水东坝初级中学创新实验化学。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燃烧过程,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糖
2. 火柴或打火机
3. 火焰灭火器
4. 火焰实验架
实验步骤:
1. 在火焰实验架上悬挂一颗糖块。

2.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糖块,观察燃烧过程。

3. 在观察完燃烧过程后,用火焰灭火器将火灭掉。

实验记录:
1. 点燃糖块后,观察燃烧过程的颜色、气味、声音等。

2. 记录燃烧时间。

3. 观察燃烧结束后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燃烧糖块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发出熟悉的糖糖香味。

2.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3. 燃烧结束后糖变成黑色炭状物质,产生气味。

实验拓展:
1. 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糖的燃烧特性,如葡萄糖、果糖等。

2. 可以尝试在糖块上涂抹一层石灰粉,观察燃烧后的变化。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的安全,避免烧伤。

2. 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安全距离。

3. 燃烧结束后及时用火焰灭火器灭火。

教师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燃烧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疑问。

期望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中考化学题型二 微型、创新实验题

中考化学题型二 微型、创新实验题

题型二微型、创新实验题编者按:根据国家考改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北京、河北、河南、安徽、云南、辽宁、江苏、牡丹江等试卷中出现了一些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创新型试题,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新趋势,考生应多加关注。

1. (2020安徽)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

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第1题图2. (2020河南)如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

则A处V形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色逐渐变黑;B处V形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尾气点燃,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图3. 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第3题图(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4.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第4题图(1)上述实验说明铜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研究CO2的性质。

第5题图(1)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要检验CO2,活塞K应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3)加入药品充分反应后,若向②中加入足量稀H2SO4,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6. (2020云南节选)(2)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趣味实验。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2 课本基础实验及其创新-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2 课本基础实验及其创新-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2 课本基础实验及其创新1.下图表示的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C.配制10%的氢氧化钙溶液D.区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答案】C【解析】A、过程中,食盐在水中完全溶解,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说明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有影响,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充分振荡后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加热后硝酸钾完全溶解,说明温度对物质溶解性有影响,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10g氢氧化钙不能完全溶解,因此不能配制10%的氢氧化钙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过程中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水反应B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答案】B【解析】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CO2能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B、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也可能是甲烷等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不能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也可能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等,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燃烧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探究甲烷组成含有氢、氧元素D.收集干燥的氢气【答案】B【解析】A、稀硫酸和氯化钠不能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过程中木屑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进一步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可以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但是不能用该装置收集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学生版)

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学生版)

专练04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1.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校师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创新实验。

(已知白磷在40℃时即燃烧,其燃烧现象与产物与红磷燃烧相同)【实验步骤】(1)测量试管的容积。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4)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5)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交流】(1)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是。

(2)若试管的容积为60mL,加热前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整到mL以上(填整数)。

(3)该实验中利用铜丝加热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你的看法是。

2.小科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两个实验。

在如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

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

(一)燃烧条件的探究(1)通过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2)上述实验利用长柄玻璃管的优点是(写出一条)(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将刚才关闭的活塞打开,烧杯中的水进入封闭的长柄W形玻璃管。

(3)若烧杯中原有水a毫升,最终剩余的水为b毫升,长柄W形玻璃管的容积为c毫升,则测定的空气中氧气体积比例为(用字母表示)(4)若本实验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3.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答一条)。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21实验改进与创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21实验改进与创新

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
火点为40 ℃)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
③在e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
2.(2020·山东省)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B )
A.对比两个试管中的实验,可探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
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
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1
实验改进与创新
7.(2021·四川省)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如图所示是对二氧化碳部分性质的探究实验:
(1)甲:两个大量筒中,一个充满CO2,一个充满空气。充满CO2的量筒
考点21
实验改进与创新
考点21
实验改进与创新
1.(2020·安徽省)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表中
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B )
选项
A
B
C
D

浓氨水
石灰水
稀盐酸
浓盐酸


碳酸钠
石灰石
锌粒

无色酚酞溶液

化学小创意发挥创造力设计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

化学小创意发挥创造力设计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

化学小创意发挥创造力设计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探索科学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发挥创造力,设计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创意,帮助你开拓思路,激发灵感,创造出独特的实验。

一、低温火焰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火焰进行加热,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制造低温火焰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创意实验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所需材料:1. 高锰酸钾(KMnO4)2. 白糖实验步骤:1. 取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一个玻璃容器中。

2. 加入一小撮白糖。

3. 用火机或火柴点燃白糖。

4. 观察火焰的颜色和温度变化。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和白糖反应产生的火焰温度较低,呈现出独特的紫色火焰。

这是因为高锰酸钾的还原剂性质使得白糖燃烧时温度降低。

二、魔法变色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质的颜色给人们带来神奇的感觉。

下面这个实验可以让你设计出具有变色效果的化学实验。

所需材料:1. 红色、蓝色食用色素2. 十氧化三磷(P4O10)3. 水、酒精实验步骤:1. 分别将红色和蓝色食用色素溶解在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2. 将红色食用色素与水混合均匀,蓝色食用色素与酒精混合均匀。

3. 用滴管向混合液中滴加少量十氧化三磷。

4. 观察混合液的颜色变化和变色效果。

实验原理:十氧化三磷在酒精中溶解时呈现出红色,而在水中溶解时呈现出蓝色。

通过滴加十氧化三磷,可以引起混合液颜色的变化。

三、漂浮冰块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物体下沉或浮起的现象。

下面这个实验可以让你设计出漂浮的冰块,给人们带来小小的惊喜。

所需材料:1. 食盐2. 冰块3. 玻璃杯实验步骤:1. 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块。

2. 向水中逐渐加入食盐,观察冰块的浮力变化。

实验原理:食盐的添加会降低水的冰点,使冰块部分融化,并在水中形成高密度的溶液。

这个溶液的密度比冰块小,所以冰块会浮起。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平凡的化学实验中,加入一些小创意可以让实验更有趣味和创造性。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案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此实验是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分组实验,主要证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加上经验不足,很难取得预期实验效果。

现将教材中的作法及创新改进做如下阐述:一、教材做法与不足:1、教材做法:a、把细铁丝打磨光亮。

b、把细铁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另一端用坩埚钳夹住。

c、点燃火柴,待火柴燃尽时迅速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有水或细沙)2、问题原因:在教学与分组试验中发现,这个实验学生做起来经常会失败,我究其原因,是由于火柴燃烧的不同程度、伸入的快慢,都对铁丝燃烧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本实验做了改进。

二、实验创新方法:在本试验中,我用无水乙醇取代火柴,取得良好效果。

1、把细铁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另一端用坩埚钳夹住。

2、用小烧杯盛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待用。

(如果实验室没有无水乙醇,可以用普通的酒精和少量脱脂棉)3、把酒精灯和充满氧气且瓶底有少量的水的集气瓶放在较近的位置,并点燃酒精灯。

4、用坩埚钳夹住细铁丝的一端并将有螺旋状的一端伸入到无水乙醇中,利用无水酒精的表面张力,使细铁丝有螺旋状的一端蘸满无水乙醇。

(把少量的脱脂棉塞在螺旋状铁丝的下端)取出后,马上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迅速伸入到充满氧气且瓶底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具体现象见图) 三、实验创新的优点:本实验操作简单,容易成功,实验效果明显。

即可以避免火柴梗燃烧程度对铁丝燃烧的影响,适合开展学生实验,又做到无污染,并节约了资源。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阀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

五、实验步骤:
1、将盐酸溶液倒入玻璃瓶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搅拌均匀。

2、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一只玻璃小瓶中,加入少量石蕊指示剂,搅拌均匀。

3、将锌粒放入另一只玻璃小瓶中。

4、将硝酸银溶液倒入第三只玻璃小瓶中。

5、将氧化铁放入第四只玻璃小瓶中。

6、将五只玻璃小瓶放置在铁架台上。

7、打开控制阀门,让盐酸溶液流入第一只玻璃小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8、打开控制阀门,让氢氧化钠溶液流入第二只玻璃小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9、打开控制阀门,让锌粒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气体的产生和颜色变化。

10、打开控制阀门,让硝酸银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11、打开控制阀门,让氧化铁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六、实验效果及分析: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步骤清晰,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酸的化学性质。

同时,实验中的改进措施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让实验过程更加顺畅。

(完整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完整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完整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实验项目。

通过参与这些实验,学生将能够探索化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研究创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pH测试纸的制作实验目的制作pH测试纸,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材料* 红茶叶* 火酒精灯* 水* 滤纸实验步骤1. 将红茶叶放入水中,用火酒精灯加热,使其浸泡10分钟。

2. 将浸泡后的红茶液倒入中,待其自然冷却。

3. 将滤纸浸泡在红茶液中,使其充分吸收。

4. 将滤纸晾干,切割成相等大小的小片。

5. 用测试液滴在pH测试纸上,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注意事项* 火酒精灯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 实验室操作时要佩戴好实验手套。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时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材料* 锌片、铁片、铝片*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皿实验步骤1. 将锌片、铁片、铝片分别放入三个实验皿中。

2. 向每个实验皿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3. 观察并记录每个实验皿内产生的气体情况。

4. 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每个实验皿内的产物进行中和反应。

结论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时所产生气体的差异。

实验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实验目的比较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验材料*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催化剂:甲酸、铁粉* 水槽* 试管实验步骤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2. 加入甲酸催化剂的试管放入水槽中,观察反应进行的速率。

3. 加入铁粉催化剂的试管放入水槽中,观察反应进行的速率。

结论通过比较实验,可以得出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化学创新实验的部分内容,通过这些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掌握创新思维,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名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作者单位城市:山东省邮编:
创新实验目的:探究空气中的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实验仪器及用品: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单孔橡胶塞、短玻璃导管、酒精灯、乳胶管、弹簧夹、烧杯、硫酸铜溶液、足量的白磷
实验操作:1.取一个锥形瓶,将锥形瓶容积划分成五等分,并做好标记。

2.将足量的白磷放入锥形瓶中。

3.在瓶口加单孔橡胶塞,孔中插一根玻璃导管,玻璃导管上加一段乳胶管,将乳
胶管折回,用弹簧夹夹住,锥形瓶密闭。

4.用烧杯备一些的硫酸铜溶液,将乳胶管的另一端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5.将锥形瓶安放在铁架台上,下面放上酒精灯,中间垫一张石棉网。

6.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磷。

7.加热数分钟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硫酸铜溶液被吸入锥形瓶中,进入锥形瓶中的硫酸铜溶液的体积约为锥形瓶总
容积的五分之一。

实验结论: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1.改变原来在锥形瓶中的燃烧,换作用酒精灯加热,防止热空气外溢,减小了误差。

2.硫酸铜溶液代替了水,是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用燃点较低的白磷代替了燃点较高的红磷,减少了实验时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图(3)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条件的部分实验。 已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将铜片装入①和②两 支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 ① (填“①” 或“②”,下同)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 ② 中铜片 出现绿色锈渍。对比两支试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020



2
0
2
0




凡 的 自

己 不




中考化学
第一部分 中考题型分项练
特色题型集中练 教材小实验与创新
1. 图T6-1是实验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 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 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燃烧 B. 生石灰溶解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 实验中涉及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D. 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冒出大量白烟,放热
6. 根据图T6-6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装置在空气在点燃氢气。实验的现
象是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验纯 。
(2)图(2)所示装置是探究哪种粒子使硫酸铜溶液
显色。硫酸铜溶液为

色,实验中可选择
稀硫酸(或硫酸钠或氯化铜,合理即可) (填溶质 名称)溶液作为对比试剂。
名称)里加热,实验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原因是
防止局部受热不均,引起液滴飞溅 ;
当观察到 有较多固体析出 时,停止加热。
(3)图丙所示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aOH,
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低于 (填“低于” 或“高于”)右侧液面,加入固体 CaO (填化学 式)也能产生同样现象。
5. 请根据图T6-5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 请根据如图T6-3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烧杯 B (填“A”或“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
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总是不停地运动 。
(2)乙图为过滤的实验。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漏斗下端关口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是 防止滤液飞溅 ;若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 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合理即可)(写出一点即可)。 (3)丙图中的实验是探究H2O2溶液浓度 对实验速率 的影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MnO2 2H2O + O2↑ , 该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入水中)。
9.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T6-9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 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 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 液也显红色;
步骤2: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 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2. 如图T6-2所示,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实验时,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的止水夹打开,移 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实验过程中不移开玻璃片, 实验现象更明显 B. 实验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 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C.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推断出CO2的化学性质 D.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 点
(2)B图装置借助U形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打
开玻璃旋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从左往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
在不停地运动
,湿棉花的作用是
吸收氨气,防止氨气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3)C图装置借助U形玻璃管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 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说明铁发生锈蚀需要的条 件是 水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 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 水中溶有氧气 , 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 + O2 ═点═燃 SO2 ,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
(2)B中为什么滴加酚酞作指示剂而不滴加紫色石蕊
作指示剂? 酚酞的变色比较明显,容易观察反应 _
是否完全 ,当溶液为无色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最多

2
种,是 H+、Na+ (填离子符号)。
(3)某同学进行C图实验,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
铜生锈需要氧气 。
(4)图(4)所示装置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 对比实验。同学们做了试管A、B的对比实验,发现试 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 为棕褐色,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剂的种类 ;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C所示实验,试管 C和试管 A (填“A”或“B”)进行对比,可以探究 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另一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 。
在盛有凉开水的U形玻璃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 。
8. 图T6-8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制取氧气和探究物质 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1)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W形管,发生的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 MnO2 2H2O + O2↑ ,反应过 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能控制反应速率 。
7. U形玻7所示)
(1)A图装置借助U形玻璃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该实验能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的实验现象是 U形玻璃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4处 ,对 比课本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 装置的优点是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更准确(合理即可_ ) (写出一点即可)。
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塑料瓶变瘪 ,
故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有同
学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原因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 ;若在本实验的基 础上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上述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 液换成 等体积的水 ,实验步骤完全相同,对比两 个实验的现象,进而得出同一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 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 。
4. 请根据图T6-4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实验点燃红磷前弹簧夹处于 关闭 (填 “打开”或“关闭”)状态,实验结束后可得出空气 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_
分之一 ;该实验能否用铁丝代替红磷? 否 (填 “能”或“否”),原因是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
(2)图乙所示实验食盐水放在 蒸发皿 (填仪器
(2)用80 ℃的热水同时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 管时,发现 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由此说明物质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除了该条件,可燃物燃烧 还需要的条件是 空气(或氧气) 。 (3)该实验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 防止白磷燃_ 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泄漏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处理 方法是 在导管末端套上一个气球(或将导管末端通 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 D中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的原因是 A中的氢氧化钠 _
溶液与B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B中的气压减小, _
D中部分溶液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入试管B中

(2)步骤2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是 试管B中CO2 _ 与NaOH反应,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 _ 压,空气进入C中 ,B中溶液有气体产生的反应化学 方程式为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 (3)实验进行前加入C、D中的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为:a% > (填“>”“<”或“=”)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