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前言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教育的智慧》一书,这本书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深受启发,也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文将就我对《教育的智慧》的看法和读后感做一些总结和分享。
书中的主要观点《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主要围绕着教育的智慧展开,作者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其中,我觉得最具有启发性和影响力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者在书中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只有真正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才华的学生。
2.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能力,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思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
作者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只有培养了创新思维,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我的思考在阅读《教育的智慧》的过程中,我对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起应有的责任。
其次,我认识到教育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作者是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的主任,世界著名的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
马克斯·范梅南关于现象学教育学的著作主要有三本——《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以及与巴斯·莱维林合著的《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
范梅南正是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出了建立一门新型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其享誉全世界。
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
这一点,与我们日常接触的教育学,那些以成套的理论知识系统所呈现是明显不同的。
书中有很多有趣的案例:1、大卫的父母注意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卫学到了一种很好的讲话方式,在讨论问题时更富于思考了。
驱车回家的路上都在微笑,而且在琢磨同一个问题:简直不可思议,过去的一年,大卫从他最喜爱的老师那儿模仿到那么多。
2、老师对露茜说:这是你自己的读过的第一本书,好吧,让我们来找找,看能不能再找到一本你喜欢读的书。
3、一位十岁的孩子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打电话叫我的朋友过来玩玩?”“当然可以”妈妈说,“但你得先把床整理好了,这样别人在你的房间里才会感到舒服。
好吗?”大卫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了良好的个人习惯。
老师引导露茜读书的兴趣。
母亲给孩子灌输整洁美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将类似这样的情境叫做“教育”、“抚养孩子”、“教学”、“帮助孩子发展和成长”。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成长中真的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2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个性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必须会进步、会成才。
”这是我们作教师务必坚持的一种信念。
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
”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下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
因为这种决定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
因此,我们就应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就应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务必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资料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潜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摘记马克斯.梅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pedagogy+phenomenology)杂志的主编。
同时他也是北美和欧洲六种教育和人文科学研究国际学术杂志的顾问或国际编委。
第一章迈向智慧教育学引言一门新型教育学的可能性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的关系在教师身上我们寻找什么?对作为生活实践的教育学进行反思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教育者的替代父母关系--教师的含义就是他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
专业教育者必须尽可能协助儿童的父母完成其主要的育人责任。
换言之,在父母的这一主要责任之外就是教师被赋予的"替代父母"。
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自私与贪婪不断滋长。
因此,需要专业教育工作者培养一种充满关爱的学校环境,这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们,最终也是为了我们的社会。
同样的,学校努力奋争的任务,不仅是使我们的孩子作好充分准备以迎接外面的大世界的各种挑战和危险,而且也是培养我们的孩子对亲密无间的道德责任的需求。
这两点是成功的家庭生活的先决条件;而许多家庭却发现越来越难以将这两点给予孩子。
学校这样的教育机构更需要指向为人父母的规,这些规可以说父母们自己都似乎已经忘记了。
父母们受到社会的原谅;而学校却常受到打击,认为没有恰当地培养儿童他们自己将来为人父母所要具备的那些责任感。
抚养孩子和教学均来自同样的教育学最基本的经验:保护和教导年轻一代如何生活、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的延续和幸福承担责任的这一神圣的人类职责。
儿童不是空空的容器,他们来到学校不只是让教师通过特别的方法给他们灌输课程容。
《教育的智慧》笔记和心得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笔记与心得杨玲双二〇一四年下期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笔记(一)1、“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2、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3、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阳光。
4、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之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5、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
6、民主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
7、具有民主精神的老师,会对“困难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8、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作家的情怀。
9、老师使用的管理手段最后竟成了伤害学生的工具。
10、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笔记(二)1、个别谈心更能够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2、民主教育的真义是尊重每一个人。
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3、剪纸礼物;广播体操比赛4、野外的油菜花地里饕餮那无边的醉人的春色。
5、班主任:童心爱心责任心6、倾听的倾,不仅含有“真诚”,还有“细心”、“专注”。
7、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8、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
——卢梭9、当你和傻子吵架时,旁边的人往往分不清究竟谁是傻子。
——外国谚语10、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笔记(三)1、不能让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2、即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3、锻造卓越人格4、感谢折磨你的人5、只有大胸襟,才能做大事业6、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7、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8、道德教育三个层次:损人利己、先公后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9、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人利己、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10、每到学生生日,小书、笔记本、小礼物11、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2)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是一本由李泽厚撰写的教育理论著作,该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智慧。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成绩。
这一点在现实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学生过度关注分数,而忽略了自身的兴趣和潜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的事物。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因此,教育者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者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
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最后,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教育不仅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育者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教育的智慧》这本书给予了我深刻的教育启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篇1翻开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作者从他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开始,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心得,娓娓道来。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一生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和自己的认真思考,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正确认识处理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责任、上进、专业、智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朴实但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
第二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几年从教,漫漫求索,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他在帮你答疑解惑,教你办法和技巧;第三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
当我读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章时,激发了我深切的共鸣。
作为一名农民工学校的教师,很多教师都在抱怨学生生源差,学习习惯不好,工作压力大,我教过很多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
面对这些问题,我掩卷沉思:我们是否真正的静下心来思考教师自己本身的问题呢?我们是否清晰地了解了学生——“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我们是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将灵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目标”?当我们教师自己感到无奈的同时,是否也真正感受到了学生的无奈与不满呢?林崇德老师《教育的智慧》给出了我们清晰的答案:“教师教学要从三个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从教材实际出发,便于因“教材”制宜;教师还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
教师读书笔记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教师读书笔记《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召唤着教育走向关注学生自身及其发展的方向,这不仅对学生意义重大,对教师更是如此,有人曾经把教师的幸福分为三个层次:
幸福的第一层次是物质生活有保障。
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
幸福的第二层次是艺术生活。
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
幸福的第三层次是独立思想。
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诚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
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
生的心紧紧抓住。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教课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念书笔录《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课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部充满灵气和智慧的教育学著作全部教育都是极其规范性的(normative) ,正确地说正是由于这一伦理基础,我们的教育实践才是智慧性的(thoughtful) 和性的(reflective) 。
在我们与孩子们的互相交往中,无论愿不肯意,我们老是在划分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对他们不合适。
何谓?对待少儿其实就是对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信念,价值观,宗教崇奉,生活条件,理想以及生活方式体现出多变性,复杂性,多元性,支离破裂,充满矛盾和矛盾。
正是这样一个残忍的现实,使今日年青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偶发性的经历。
成长,成人和成为受教育的人,实质上就是将人的偶发性转换成责任感和义务感你得选择你的生活 .这就意味着教育学的使命,就是从教育的意义上投入到少儿的工作,给予孩子们权利,使他们踊跃塑造和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各样有时性。
着眼于少儿生活的新式教育学理论和实践一定掌握好对儿童和保持一种体谅和爽快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信念,过时的价值观,陈腐的规章,以及千篇一律的处罚 .着眼于少儿生活的教育学是一项面对一个在我们四周不停变化和不停地为我们改变着世界,不停更新的大工程。
教育的实质更主假如一项规范性活动,而不是一种技术或生产活动。
'规范的 '(normative) 意味着为人父亲母亲和从事教课老是与价值,爱好,道德等问题相关。
谈到我们与孩子的教育生活是规范性的,意味着我们接受这一点,即作为教育者和父亲母亲,我们必须得有必定的标准,我们自己应当老是指向 '好的 '(无论这类 '好'在详细状况下指什么 )。
[为您编写 ]教育学就是沉迷别人成长的学识成人和少儿间只有某一种影响是出于向善的,为少儿好的动机也就是说,这类动机拥有教育学意愿 (pedagogical intent). 并且,这类意愿是为了增强少儿 '生计和成长 '(being and becoming) 的各样偶发的可能性。
《教育智慧》读后感
《教育智慧》读后感引言概述:《教育智慧》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书籍,通过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起读者对教育的思量和反思。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智慧。
一、教育的本质1.1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
1.2 教育的方式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不应一刀切。
1.3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功的基石,对于培养未来的人材和领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的理念2.1 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2 教育的公平性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不应受到家庭背景、财富等因素的影响。
2.3 教育的创新性教育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材。
三、教育的方法3.1 启示式教学通过启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量能力。
3.2 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3 多元化评价评价不应只看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四、教育的挑战4.1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4.2 教育制度僵化教育制度的僵化导致了教育的僵化,需要改革和创新。
4.3 教育观念陈旧一些教育观念陈旧,需要更新和拓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五、教育的未来5.1 科技教育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
5.2 全球化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材。
5.3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重要方向,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
总结:《教育智慧》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教育的本质、理念、方法、挑战和未来进行探讨,启示了读者对教育的思量和反思。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通用9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篇1最近无意发现了一本跟教育教学有关的书《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从实际情境与现象中探讨教育学的问题,提出了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教授法”,为理性的教育学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范梅南明确地道出了著作此书的目的性:“新教师可以感到本书不仅引导他们更善于反思,并为其提供许多源于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使得对教育学的反思首先是有意义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
有经验的教育家从书中找到其个人经验的实例,从而希望以一种深思的方式再次回顾这些经验。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认真地对待年轻人,始终能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
这部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本书理论的东西比较深奥,并不能一下子读懂,但它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透过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了解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读完此书,促使我反复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该如何应用教学机智,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和瞬时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顺着教案走。
而新课程则强调课堂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这种开发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
学生的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应以及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得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
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学生的思维走。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是一本富有深度和洞察力的教育名著,作者通过对教育的探讨和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成为有智慧的教育者。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
他指出,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
这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作为一个教育者,我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思考。
其次,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专注于学术成绩。
他提出了教育的四个层面,分别是智慧、品德、心灵和身体。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智力。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来教育界对学科的侧重,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情感培养,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
另外,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实施教育。
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他提出了一些方法,如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此外,这本书还讨论了教育的伦理和责任。
作者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教育的四个原则,分别是真实、善良、美丽和快乐。
这些原则都是关于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应该具备真实的品质,对学生负责,不做作假;善良的品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美丽的品质,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快乐的品质,享受教育的过程,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专著读后感。
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
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
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最近也一直在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时感到有点吃力,总是抓不住书中的语句,但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所吸引。
我很容易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儿子、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并进而反思这些时刻自己的表现。
而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凡当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总是对宝宝睡房的声音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聆听,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即使我们的周围很喧闹,我们也总是能听到远处睡房里孩子在小床上的动静。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作为一名理科思维根深蒂固的人,初读书名,说实在的,这本书并不太吸引我,秉承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准则,对于纯理论的教育书籍,本人确实不太感冒。
不过在后面工作之余翻看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它的独特之处,也让我从中获益良多。
犹记得以前读到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
”诚然,教师是很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对品德要求较高的职业。
回想自己当初上学的时候,也曾一度讨厌某些师德欠缺的老师,甚至不愿听他的课,而如今自己走上讲台,角色转换之间,自己会不会也成为了“他”?让我在授业的同时,更加明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向其他人传递正能量。
但具备良好的师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积累成长的过程。
就像本书讲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做无愧于良知的教育,就是要做真教育,然而现实教育中“假”却屡见不鲜。
如在我们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往往敷衍了事。
通常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有阵子,由于实验器材的不足,为了节约时间,我将分组实验变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探索求证能力培养和关注,当课前学生期盼地问我是不是去实验室上课时,想起整理实验室的麻烦,我几次“狠心”地让他们回教室上课,让他们上科学课的兴趣受到了打压。
现在想想,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忽视学生们的感受,这何曾不是一种负能量。
而当我放开手让他们准备材料,同时自己从中协助指导,原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也并不是我想的那么难,他们一样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很好,这也让我从中反省了自己。
作为老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榜样和标杆。
像书中所讲“身教重于言教,心教重于身教”。
作为新教师,我们现在还处在“言教”的阶段,往往靠着自己的“大嗓门”,费时费力的摸索着。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引言概述:《教育的智慧》是一本探讨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书籍,通过作者的观点和实例,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有了新的启发。
一、教育的目的1.1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1.2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1.3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和成绩。
二、教育的方法2.1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未来趋势,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
2.3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育的价值观3.1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利益。
3.2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尊重。
3.3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他们的坚韧和逆境应对能力。
四、教育的实践4.1 教育者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4.2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4.3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全面发展而非片面追求。
五、教育的未来5.1 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终身学习。
5.2 技术的发展将为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如在线教育、智能教育等。
5.3 教育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探索,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通过阅读《教育的智慧》,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引领教育的未来。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智慧和品德的人才。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定稿) (1)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定稿) (1)引言概述:《教育的智慧》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书籍,通过对作者的深入研究和思量,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正文内容:1. 教育的目标1.1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1.2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1.3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育的方法2.1 个性化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2.2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4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3. 教育的环境3.1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3.2 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3.3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学生的教育起到重要作用4. 教育的价值观4.1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4.2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3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预能力5. 教育的挑战与前景5.1 教育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挑战5.2 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5.3 教育的未来应该是个性化、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总结:通过阅读《教育的智慧》,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环境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育的价值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面临着挑战,但也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惟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干使教育更加个性化、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智慧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和思量的书籍,它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新的认识和启示。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掩卷沉思,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以启发,能够让我们回味。
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阐述的教师的素质给我感触最深。
本章以认识自己:教师就应是什么样的人?一问展开阐述。
林先生喜欢赵朴初的诗,而我读了赵朴初的诗也十分感动和安慰,同时也更添几份职责。
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赵老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
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澡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
费尽了千方百计。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
光和热,无穷际。
赵老的这首诗饱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读本诗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所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应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我们是否具备了适应教育改革应具有的素质。
那么,教师务必具备哪些素质呢?林先生透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应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潜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下面将我的学习理解与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师德与诗魂教师的职业理想。
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即对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感和用心性;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因为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师爱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它不仅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
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诚意地爱他们,并努力使这种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二、立体交叉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建新小学李素平
读了马克斯.范梅南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其中的一段话使我有很大的感触,即“教育智能与机智指的是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
教育情景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学生在变,教师在变,气氛在变,时间在变。
换言之,教师不断地面临挑战,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表现出积极的状态。
”是的,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时候要有计划,有一定的目的,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教育,但有的时候又是随机的教育,遇事而诲,遇物而诲,灵活机动,并且后者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教育机智。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
此种情况的出现,就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那么要处理好这种突发情况,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应变能力。
每年我们教师都要参加一些听课活动,经常会遇到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由于其应变能力差,总想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不是因势利导,却常常是草草了事,迅速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来,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
其次,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而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考虑如何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中来,对学生提供的绝好的契机不能视而不见,失去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个良好机会。
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多方面因素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思维活跃,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会遇到教学计划被打破甚至颠覆的情况。
而且,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就更增强了课堂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教师要具备灵活应变能力。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应包括:临上课前,对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调动;导入学习时,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角色的有效诱导,指导听说阅读中,为学生指点迷津的实用技巧,参与学习讨论时,使师生坦诚相见的有力措施,作出结论时,让学生心悦诚
服的驾驭策略,面对师生认识的分歧,‘化干戈为玉帛”的必要智谋等各方面.下面对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应变的点滴作一整理,和大家一起探讨..
1. 把握机遇,自觉调整教学内容
新标准英语教材设置的内容,词汇量大,文章篇幅长,活动步骤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自己所在班的实际能力,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大胆删减或改变加血内容,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也就是把文章中的某些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来。
使教学有效进行,学生对知识掌握透。
二、适应需要,及时调换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它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环节有着指导和规范作用,还为学生英语能力的增长提供有效的诱导和启迪.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及时调换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情理之中的事.教学方法的调换得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因势利导,恰当修正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一般都设计有相对固定的程序,设计的根据是所教课文的特点和班内学生实际的接受水平,设计的形式是教案中经过深思熟虑拟定的教学步骤,设计的体现是执教者课堂上准备采用的教学思路.显然,教学程序是教师坐在办公桌旁的劳动结果,难免与课堂实践保持有一定距离,运用起来更难免磕磕碰碰.教学程序的修正带来了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张驰有度,灵活变换教学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具体指教学层次(或环节)推进中的快慢、急缓与张弛.其指挥者是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他预先拟定了各个教学层次在整堂课中占用时间的比例,同时,他又要针对学生在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时出现的不同障碍,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相机变换教学节奏,有时变快为慢,有时改缓为急,有时以张代驰.不论怎样变换,只有在平日磨炼中具备了一定课堂应变能力,才能做到变换灵活,张驰有度,衔接自然.
五、坦诚相见,巧补教学失误
智者千虑,难免有失.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某些失误不足为怪,关键在出现失误后能巧补,不致造成课堂损失。
巧补教学失误的应变能力不是巧舌如
簧掩盖自己的情误,更不是巧耍手腕“骗”学生;而是坦诚相见,拙中见巧,真错实补,以真实的手段和扎实的知识迅速弥补疏漏,匡正谬误.在学生的印象中,欲盖弥彰失去的是信任,而坦诚相见得到的是尊重.
总之,教师的应变能力是教师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和优化教学课程所表现出的一种教育机智,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激活和保持课堂活力的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