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欧洲的宗教改革,指的是16世纪时,基督教内部在经院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大规模的分裂。
当时的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稳定阶段,封建势力正在不断壮大,教会仍然是当时封建统治的基础。
但是,这种稳定的封建社会面临着新的威胁:新教的兴起。
一、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的原因主要是出在教会的天主教本身。
天主教本身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它的财力和权力都非常大,甚至大到了可以操控国家和政治。
在当时的教会历史中,出现过不少的腐败和堕落现象,例如卖赎罪券,教士的通奸和贪污等等。
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也加剧了人们对教会的质疑和不信任。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是16世纪德国一个牧师和神学家。
他认为教会不能脱离圣经的教义,否则它就会堕落和堕胎。
他提出了“唯独信心”和“独立圣经”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教会不再按照圣经的教义来管理和领导教会时,修道士才会离开教堂而成为异教徒。
约翰·加尔文是另一位重要的宗教改革先驱,他是16世纪法国一个牧师和神学家。
他认为教会必须按照圣经的教义来管理和领导教会,首先要制定一套理论框架,作为教会的政策依据。
他提出了“前定论”的理论,即上帝早就决定了谁能够被救赎,而谁不能。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在欧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为欧洲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它在基督教内部的分裂中产生,德国、英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基督教开始了分道扬镳的历程。
这种分裂是以肃清腐败和堕落的教会为基础而产生的。
其次,它促进了信仰自由、宗教多元化和教专制的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教会,开始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宗教改革还带来了社会和政治的变革。
例如,在英国,亨利八世推翻了罗马教皇的领导地位,成立了自己的英国教会,成为国家教会;在荷兰,新教徒开始了解教和政治的分离。
这些变化都是基于宗教改革的基础上产生的。
总之,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文明史——宗教改革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英 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发展以及文艺复 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 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思考2: 16世纪初的欧洲为何会发生宗教改革运动? 经济根源: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 VS 教会的轻商思想 资本原始积累 VS 教会的贪婪敲诈
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逐渐强化 VS 教会的独尊地位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 VS 教会的精神桎梏(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迫害“异端”、贪婪敲诈 贪婪腐朽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影响:
加尔文宗教改革;
3、主要影响;
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 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 人民的精神鸦片;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 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 播,并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新教伦理 欧洲宗教改革
本章结构:
一、宗教改革的缘由 二、各国宗教改革概况 三、改革的特色与影响
思考1:中世纪的天主教在西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阐述)
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地多,收取什一税 政治上:各国王权屈从于教权,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 的国际中心 思想文化上: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原罪”与“救赎” 说严密 控制人们的精神,教会还垄断教育 结论:天主教会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统治地位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宗教改革知识点梳理

13. 宗教改革1.背景:(一句话概括:罗马教会的压迫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①思想上:文艺复兴使欧洲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②经济上: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政治上:罗马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实力最大,对德国的压迫最多。
2.根本原因:罗马教会的压迫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核心:信仰得救)(1)内容:①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②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2)评价: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4.意义①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1.背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
2.著作:1536年,《基督教原理》3.主张: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②提出“先定论”a.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限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b.地位: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c.影响:对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有积极作用。
4.意义:①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1.影响①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主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实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基础知识构架]详细版[
![宗教改革基础知识构架]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18687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4.png)
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 2、坚持《圣经》是人们信仰的惟一神圣权威 3、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 都是平 等 的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 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 反封建 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 价 教会 ”的要求,进行资本原 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原因 目的 时间 经过
内容
基础知识(详细版,可见复习资料《黄金榜》)
马丁·路德的宗教 改革
1、根本原因: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 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清教运动。
1517 年开始
1、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 年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
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 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加尔文宗教改革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1536 年开始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 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 王权, 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欧洲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与影响

欧洲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与影响在欧洲的中世纪,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天主教教会是统治者的一部分,负责教育和指导民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兴起,并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欧洲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1. 世俗化由于文艺复兴和经济发展,人们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欲望。
这导致许多教会成员的世俗化,他们追求世俗权力和财富,而忽视了宗教的精神层面。
这种腐败使得一些人开始质疑教会的真实性,从而催生了宗教改革运动。
2. 宗教堕落许多天主教教职人员生活在放纵和不道德的方式中。
他们违背了作为基督徒的道德标准,滥用权力、贪污腐败。
这种堕落使人民对教会的信仰动摇,产生了对认真信仰宗教的需求。
3. 传道方式在中世纪,普通民众对于宗教教义了解有限。
教会的传道方式也过于繁复,信仰的教义和仪式使人疏远。
这种晦涩难懂的宗教传教方式导致大众对教会的疑虑增加,从而需要一种更加普及和贴近生活的宗教体验。
二、影响1. 宗教分裂宗教改革导致天主教会的分裂。
马丁·路德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他公开质疑教会的实践,并提出一系列改革倡议。
这引发了一场宗教革命,形成了新教。
新教的兴起使得天主教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宗教至上主义也从此失去了天衣无缝的合法性。
2. 宗教自由宗教改革运动为人们的宗教自由争取了空间。
新教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信仰选择的自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良心选择教派。
这种宗教自由的观念逐渐在欧洲扩散,为后来的宗教和思想自由奠定了基础。
3. 教育改革宗教改革也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改革。
马丁·路德提倡普及的宗教教育,鼓励个人直接阅读圣经。
这一改革使得知识和教育不再局限于贵族和教士,普通民众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
4. 政治影响宗教改革也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君主以及统治者看到了机会,并利用宗教改革来削弱教会的力量,增加自己的权力。
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渊源与影响力

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渊源与影响力宗教改革运动,是指在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硬生生的文化大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文化和政治两个方面对宗教改革运动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1.文化背景下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与欧洲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中世纪文化逐渐衰弱,人们渴望寻找新的文化方式,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维护文化价值。
而当时的欧洲宗教体制却由于某些原因逐渐失去信仰者的支持,因此,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迎来了历史的重大机遇。
2.政治因素下的宗教改革政治因素也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
16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宗教统一的趋势,例如西班牙的基督教动荡,法国的胡格诺教变等,这些都是由于政治上的动荡所导致的。
在这种背景下,致力于宗教改革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出现了,他们通过改革为自己吸收更多的人们,还反对已有的卫道会和教皇派。
二、影响力1.新的宗教观念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最重要的影响力是新的宗教观念。
在改革运动中,人们更加强调圣经和个人信仰的重要性,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宗教观念受到了欧洲人的广泛认同。
这种新的宗教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信仰者们获得了更多的民主自由,同时,个人信仰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2.对文化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文化影响也是深刻的。
在改革运动中,人们倡导彻底改良和新型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批判传统文化,并且寻求新的文化形式。
这种思想的发展,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从艺术、哲学、文化到文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文化高峰。
3.对政治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政治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改革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他们的思想对整个欧洲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的政治、文化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为现代欧洲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之,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在欧洲发生的重大文化和政治事件,在改革运动中,人们倡导新型思想,批判传统文化并寻求新的文化形态,改变了传统的政治文化格局,开启了欧洲文化和政治发展的新纪元。
马丁

(2)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3)马丁•路德最终与教廷公开决裂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 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马丁•路德?
1.封建王公需要政治上的主权,而路德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 在的正当性; 2.支持路德,意味着可以将税收留为己用,而不是交给意大利; 也意味着收回治下教士的任命权、削弱宗教法庭的审判权,没
名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二十岁﹑女孩子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
间就应该结婚,这是他们正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马丁•路德
反映了德意志各个阶层打破神权束缚的愿望,尤其是体现了新
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他们进行资本原始
积累的需要。
既然“信仰耶稣即可得救”,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这种信
仰呢?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
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 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 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 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
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
那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其改革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此次改革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收修道院的财产。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依据: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 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2、内容:
①“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理论基础)
---否定罗马教会的教皇的作用 ②《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宗教改革

第十三课宗教改革(1)背景: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思想: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人文主义思想活跃;③直接原因: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2)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①思想: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②影响: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加尔文及其宗教思想:①宗教主张:其著作为1536年《基督教原理》,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进一步解释为“先定论”,是其宗教观的核心。
②影响: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在实践中宗教改革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如建立了民主教会等,因此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4)宗教改革的意义: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
一:如何认识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性讲到宗教改革,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以中国为例,来比较一下东西方世界的差别。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差别?(有的同学说种族差别,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文化传统的差别,语言文字民族习惯等等。
)如果这个问题是问我们隔壁理科班的同学,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种族差别或者说是民族差别,好我们先来看看种族差别。
是不是东西方只存在两大种族呢,一个是东方种族一个是西方种族?当然不是,西方世界自身也有很多民族,也就是说在西方世界内部也存在着种族差别或者说民族差别,我们中国也一样,华夏民族自身也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可以说我们华夏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可见种族或民族或以血统而划定的差别是可以通过民族融合来消弭的,而且历史上的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同于生物学上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或划分依据,比如西方看重血统认同,而中国看重文化归属。
历史初三13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初三13课知识点总结本课程将讨论以下知识点: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维斯特伐利亚和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议会共和制的建立。
一、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基督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天主教会堕落腐败,让人们对教会产生了厌恶和反感;二是基督教教义僵化,导致了教会制度与社会需要脱节。
2.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宗教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反对教会的世俗化,认为教会应该回到基督时代的原始状态;主张信仰个人化,反对教会的崇拜圣人和偶像等。
3. 宗教战争的背景和结果宗教改革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十年战争和八十年战争。
这些战争导致了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破坏和动荡,最终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结束,确定了各国皇室家族信仰的自主权。
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背景和影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根据宗教和战争背景的,最终导致了欧洲各国政治体系的变革。
在签订合同时,欧洲国家的国土分割和领土争端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洲的动荡和混乱。
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欧洲的影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长达30年的战乱,使得欧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该和约也导致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终结,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得以发展,在政治体系上推动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和过程在17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等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反对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主要由以约翰·普雷斯顿等人为代表的立宪派领导。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国王的专制统治,从而确立了议会共和制。
这场革命也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势力得到了发展,国内政治体系发生了一系列改革。
四、议会共和制的建立1. 议会共和制的基本特征议会共和制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民族民主共和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议会来确定国家事务,通过选举产生行政和立法机关,确立了一个相对健全的政治组织体系。
欧洲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的原因与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的原因与影响欧洲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是16世纪至17世纪期间欧洲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它们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宗教格局,而且对社会、政治以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些事件的原因以及它们的重要影响。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当时天主教会的弊端和社会背景的变化。
当时的天主教会占据着极权主义的地位,通过宗教的控制手段获取高额的财富和权力。
不合理的教义以及形式主义的习俗也让人们对天主教产生了不满。
同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也促使了人们对教会的批判。
这一运动宣扬人的价值,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文精神,与天主教遥不相符。
因此,宗教改革成为了许多思想家和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与观点在宗教改革中,有几位主要的人物成为了领导者和倡导者。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之一。
他通过在1517年发布的《九十五条论纲》公开对天主教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其重要观点:信仰的个人化、宗教应以圣经为依据、信仰的唯一得救之路是基于信心而非功德。
这些观点对于改革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路德之外,约翰•加尔文也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创立了加尔文主义,强调神的主权以及择民论,并因此影响了欧洲北部国家的宗教信仰。
三、宗教战争的爆发宗教改革不仅引起了教会内部的分裂,也引发了宗教战争。
宗教战争的爆发与国家主权以及政治权力的争夺息息相关。
不同的国家和统治者借助宗教的力量来争夺国家独立和权力。
法国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就是宗教战争中的一个悲剧事件。
1562年,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冲突导致了战争的爆发,随后,在1572年,法国宗教战争达到了顶峰,数千名新教徒在巴黎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中遇害。
宗教战争还在其他国家蔓延开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四、宗教改革与欧洲社会的变革宗教改革不仅改变了宗教格局,也对欧洲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解放了信仰,弱化了教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为后来的科学与启蒙思想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欧洲宗教改革

四、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① (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促进了宗教宽容。 ② (政治) 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促进了欧 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 (经济) 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道路,为 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④ (文化) 使各国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 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现实因素:教育对德国的盘剥,德国成为“教 皇的奶牛”。 2)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 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3)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 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
改革 新教 影响 人物 派别 地域 马 路德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简化仪式\ 德国 丁· 教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神甫娶妻\ 北欧 路德 一根据是《圣经》 蔑视权威 加尔 文 亨利 八世 加尔 文教 英国 国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简化仪式\ 法国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选举神职\ 英国 即先定论 生活节俭 等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 王为教会首脑②神职人 员须效忠英王③信仰得 救,《圣经》为惟一标 准 ①基本保 留原教义 和仪式② 解散修道 院 英国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阅读与理解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 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 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教会精神独 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一、社会历史背景1.现实社会根源: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向近代过渡,社会变动表现: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
英、法两国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
意大利、德意志仍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
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2.思想渊源:思想源头是宗教“异端”思想。
这一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
二、宗教改革原因:①教会腐败②资产阶级的兴起③教权与王权斗争④平民怨恨⑤印刷术推广⑥封建制度的衰落三、宗教改革内容: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主张①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②否定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③主张建立一个廉洁的教会和民族的教会。
2.卡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1)内容①信奉“因信称义”,提出“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②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的教会。
(2)影响①在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②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
3.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内容议会宣布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英国民族教会出现。
(2)影响①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不彻底。
②随后英国出现了倾向卡尔文教的激进思潮,出现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4.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①工商业发展较快,较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卡尔文教盛行。
②西班牙统治者仇视新教,迫害清教徒。
(2)性质: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结果:尼德兰北部赢得了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但是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①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是历史上两个重要而紧密相关的主题,二者相互交织,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宗教战争。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宗教改革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这个时期的欧洲由于种种原因,如堕落的教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的传播等,使得许多人开始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和实践产生了怀疑。
即便在教会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世俗化问题,例如贩卖赎罪券和圣骨等不合理的行为,这引发了许多人对于教会的质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的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兴起。
这些改革运动以重建基督教信仰的纯正性和追求内心的个人信仰自由为目标。
诸如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信仰家的思想和行动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程。
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现象,并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和新的教义观点。
二、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使得教会的集权被削弱,各自由派的教派兴起,异端思想开始传播。
这对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而言是一种挑战,因为这些改革思潮催生了新的教派,使得宗教多元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权力。
其次,宗教改革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进步。
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信徒们开始重视个人信仰的培养,普及基督教教育并推广文字读写能力的发展。
这项举措在当时的欧洲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并有助于普及知识,对于后来的科学革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宗教改革对于西方社会的民主化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宗教改革运动中强调个体的信仰和权利,这与绝对君主制度下的中央权威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注重个体自由和权益的观念对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宗教改革引发的宗教战争随着宗教改革的推进,欧洲发生了许多宗教战争。
这些战争起因于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分歧,不同教派间存在着不同意见的冲突。
例如,在德国的三十年战争中,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残酷战斗,这场战争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宗教改革

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 ②采取的斗争形式: ③兴起和开展的范围: ④产生的作用: ⑤集中领域:
不同点:
5、宗教改革首先开始于德意志的原因 :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遭到了贪婪的教会最严重 的搜刮,要求改革的不满情绪最为强烈 6、导火线::1517年,教皇 派人兜售“赎罪券 ”最终成为导火线 7、开始标志: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
8、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 (结合教材P29页『资料回放』归纳)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威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 提高自身地位, 经》的权利 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言主持礼拜 追求平等。加强 资本原始积累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王权高于教权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 建诸侯支持
合作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2)性质: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4)影响:
合作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 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 对准了天主教会;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 一步传播和发展? (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 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 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 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 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 马丁· 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所以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和发展。
宗教改革

(2)作用: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否认教会的说教,拉开 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 路德的思想主张
•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 权威,倡导平等 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 要求 激发民族意识,得 到封建诸侯支持。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 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获得现世的幸福。
宗教改革: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人可以同上 帝直接对话。
★思考: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 相同点(从背景、性质、影响三方面考虑):
• (1)背景: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 (2)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 (3)影响:都波及到西欧的广大地区,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 对话。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 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巩固练习】 例题: 下列关于马丁· 路德的主要主张, 体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愿望的是 反映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要求的是 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的是 ( ) ( (( ) ) 最有利于得到封建诸侯的支持的是
• 不同点(从斗争方式、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作用三方面考虑):
• (1)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进行的,主要反对宗教 神学世界观;宗教改革借用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把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 (2)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开 展和进行;宗教改革首先从德意志开始,它是一场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 (3)产生的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 科学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思想武器。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 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1520年,路德与教皇的矛盾白热化 《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的公开信》 《教会被囚巴比伦》 《基督徒的自由》 沃尔姆斯帝国会议 萨克森选帝侯 瓦特堡隐居 把《圣经》翻译成德语 海涅: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
二 因信称义思想内涵 教会:善功称义 路德:因信称义
基督教简介
德国的敬虔主义传统,与英、法相比,德国人受 宗教的虔诚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 信义宗,也叫做福音派,强调 唯独信仰,唯独圣经 ,唯独恩典 思想上的巨人,行为上的侏儒
结果:天主教世界的分裂与基督新教的产生 16世纪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时,德国处于分裂状 态中,这种分裂状态由于路德的宗教改革变得更加 深重 大体上:北部信仰路德的宗教 南部坚持天主教信仰 宗教对立导致了宗教战争。
赎罪根据的变化 原罪和救赎两个概念 不列颠传教士贝拉基的观点 1 亚当夏娃犯罪是他们两个人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2 我们的罪是我们自己犯下的,因此罪的解除也要考 我们自己的道德努力
奥古斯丁提出反对意见,一张神秘主义预定论观点 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 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 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 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加尔文派
Calvinism
赎罪券
中世纪对死亡的恐惧
赎罪券 台彻尔
因信称义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罗马教会的善功称义:购买赎罪券、捐献财产给教 会 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马克思: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 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 僧侣 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变 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他把人的肉体从枷锁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 精神套上了枷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宗教改革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宗教改革原因很多,当时天主教会的统治异常地黑暗。
而且当时欧洲的政治、生产、文化有了长足地发展,当时天主教会独裁的统治和精神控制已经阻碍了各方势力的发展。
由于新势力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反对神学的束缚,而且印刷业的出现,人们发现很多教义是被天主教故意曲解。
宗教改革原因还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奢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甚至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卷。
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教会的手中,无论谁犯了错即使是王室都要接受教会的严厉惩罚。
很多贵族和新兴势力的民族自尊心开始发酵,希望统一德意志,而天主教落后的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也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异类”这个群体。
宗教改革原因最为直接的就是天主教那腐败的行径。
天主教会当时腐败至极,各种丑闻多不胜数,由于教会的极高地位,大多数的神职人员根本不是因为道德而加入教会,只是因为金钱。
甚至为了金钱做出许多败坏道德的事情,而且对王室的人同样给予残酷的刑罚。
教皇曾经惩罚一个尊贵的贵族在雪地里面跪了整整三天。
它的落后的教
义和政策阻碍了新兴势力的经济利益,阻碍了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希望摆脱它的强权,追求自由民主,打破天主教的垄断独裁地位,而获得自由平等的权力。
宗教改革的背景欧洲宗教改革最早发生在德国,当时的德国还没有真正建设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个势力派别镇守一方,各自为政。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皇帝只能寻求教会的帮助,企图依靠教会的力量来维护自己对于国家的统治。
教会趁机剥夺了皇帝的统治权,让皇帝成为了教会的傀儡。
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以此作为导火索展开的。
在十六世纪的德国,国家领土四分五裂,中央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方式,德国王室并没有实际拥有统治权。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在历史客观要求的背景之下需要德国统一中央集权来进行社会形态的变革。
此外,在封建割据的状况之下国内经济涣散,德国民众生活困苦,而在思想上还要受制于教会的统治。
从这一点上来说,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由德国的内忧和教会的外患这两方面构成。
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下,马丁・路德勇敢的站了出来,领导民众认清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贪婪,借助德国民众对于现状的愤怒来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德国各地教民纷纷走上街头,揭露神职人员和教会的虚伪,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要求政治民主,主张个人的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
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教会得以彻底整治,并在原始基督教义的指引下成立了新的派别,将神从统治的神坛上拉下来,恢复了民众的独立地位,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宗教改革的影响在欧洲的1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在教皇横行霸道的德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马丁;路德的,是神学教授,他要改革宗教。
这场宗教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让教会不再为所欲为的控制百姓。
罗马教皇要盖教堂,所以出售赎罪券,告诉人们出钱就可以免去罪孽。
马丁;路德揭露欺诈,提出人们可以绕过教皇直接跟上帝对话,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的影响波及到方方面面,它引起了德国的农民战争,促进了新教教派的形成。
反抗的力量极大地动摇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让教皇不再无所不能地控制着人们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壮大了君主的力量,为后来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反抗运动得到许多了土地和财产,那些财富原来都属于不可一视的教会,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后来德国新贵的兴起与这些也不无关联。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终于不再被当成傻瓜似地愚弄,找到以上帝为依托的自由,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教会的骗局,获得了真正的所谓人的思想,这也是人文主义的精神本色。
“因信称义”强调的就是人们内心的信仰至关重要。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宗教改革的影响贯穿始终。
它动员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是一场自下而上反抗欺压的斗争,被冠以“大决战”、“大革命”的名头。
从那以后,僧侣可以结婚和还俗,《圣经》有了德文版,人们逐渐有了成熟的工作观念和职业道德,连音乐也去糟粕、取精华,后来整个欧洲都像德国一样改革宗教,社会文明被推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