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欧洲经历的一场风暴,不仅影响了宗教界,也深刻影响了欧洲的社会和政治。
本文将会从三个方面探讨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对教义的改革宗教改革运动始于马丁·路德,他在1517年公开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中提出了对罗马天主教教会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的建议,并成功地挑起了与教会的对抗。
在这场运动中,宗教改革派对宗教教义进行了反思和重建,最终产生了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
新教教会的出现使宗教信仰出现了多元化,这也导致了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新兴的基督教社团和派别。
其中,卫理公会和清教徒运动等影响深远,提倡虔诚的个人信仰和道德生活,推动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
新教对圣经的解释方法强调通过个人内心与神的交流来解释圣经,因此也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读书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发展。
同时,天主教会也进行了改革,这被称作“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如意大利的圣卡洛·博罗梅奥运动和西班牙的耶稣会等。
这些改革旨在弘扬虔诚信仰和道德信条,强调重归教义本身,推动了天主教会的现代化和一体化进程,也促进了天主教会对欧洲社会的基督教信仰影响。
二、对政治的影响宗教改革使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各新教教派在欧洲各地的成功建立与发展,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对抗也进一步升级。
其中最著名的应当是法国的宗教战争。
在欧洲社会中,封建主义制度和一骑绝尘的神权政治一度占据重要地位,实现社会和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很小。
然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打破了天主教教会的独大地位,从而使得各派势力都有了自主权,这也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也激发了新的思想启蒙运动,强调人道主义与普世价值,这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三、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宗教改革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
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会对许多地方的经济都有着非常大的控制权。
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新教徒也逐渐独立并掌握了一定的经济权利。
欧洲宗教改革对宗教与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对宗教与的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对宗教与社会的影响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宗教革新运动,对欧洲宗教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欧洲宗教改革对宗教和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一、宗教改革对宗教的影响1. 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冲击宗教改革的核心人物马丁·路德等批评天主教教会的教义和腐败现象,导致天主教会的威信受到严重动摇。
宗教改革运动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宗教领域的垄断地位,使得宗教信仰更加多元化。
2. 新教派的兴起与传播宗教改革的思想迅速传播,新教派随之兴起。
路德宗、加尔文主义等新教派在欧洲大陆形成,并对人们的宗教信仰产生深远影响。
新教派主张个人对上帝的信仰直接联系,反对中介和仪式的繁琐,这种新的信仰方式彻底颠覆了天主教教义。
3. 宗教改革对信仰自由的开启宗教改革提出了信仰自由的概念,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
这种观念推动了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发展,为后来的宗教和思想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1. 社会结构的变革宗教改革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社会秩序,动摇了封建主义势力的统治。
特别是在英国和德国等地,宗教改革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
2. 促进科学与教育的发展宗教改革鼓励人们进行讨论和思考,不再盲目追随教权。
这种开放思想促进了科学与教育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3. 从封建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变宗教改革导致信仰的多样化和信仰自由的出现,使得商业活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得到促进。
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三、宗教改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宗教改革打破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统治和封建体制的束缚,为欧洲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它不仅对宗教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推动了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个人自由的兴起,为后来的宗教和思想启蒙运动提供了基础。
其次,宗教改革促进了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培养了更多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为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个相互对立但又紧密联系的潮流。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反宗教运动则是一种对改革者的抵制和反击。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反宗教运动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其背景与当时罗马天主教教会的腐败以及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教会成为社会的权力中心,教会的高级职位世袭化,教士的生活堕落,以及贩卖赎罪券等丑闻频发。
同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开始逐渐积聚。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主要领袖之一。
他公开反对教会的贩卖赎罪券的行为,并于1517年发布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理念,即信仰上帝可以使人得到救赎,而非通过教会的仪式和赎罪券。
这一观念对当时的教会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改革派教会(长老会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信仰观点。
加尔文主张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早已由上帝决定,人类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命运。
这一观念对于当时的信徒来说,具有强烈的安慰和鼓舞作用。
三、宗教改革的发展和影响宗教改革迅速在欧洲扩散,形成了多个派别,如路德宗、改革宗和长老会派等。
这些新兴宗教派别崇尚个人的宗教体验,强调对圣经的直接解读,并且推动普及在本国使用国语进行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削弱了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权威,打破了教会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改革派的信仰观点催生了后来的启蒙思想运动,为知识解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外,宗教改革还为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国家机构和宗教自由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欧洲的宗教改革,指的是16世纪时,基督教内部在经院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大规模的分裂。
当时的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稳定阶段,封建势力正在不断壮大,教会仍然是当时封建统治的基础。
但是,这种稳定的封建社会面临着新的威胁:新教的兴起。
一、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的原因主要是出在教会的天主教本身。
天主教本身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它的财力和权力都非常大,甚至大到了可以操控国家和政治。
在当时的教会历史中,出现过不少的腐败和堕落现象,例如卖赎罪券,教士的通奸和贪污等等。
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也加剧了人们对教会的质疑和不信任。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是16世纪德国一个牧师和神学家。
他认为教会不能脱离圣经的教义,否则它就会堕落和堕胎。
他提出了“唯独信心”和“独立圣经”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教会不再按照圣经的教义来管理和领导教会时,修道士才会离开教堂而成为异教徒。
约翰·加尔文是另一位重要的宗教改革先驱,他是16世纪法国一个牧师和神学家。
他认为教会必须按照圣经的教义来管理和领导教会,首先要制定一套理论框架,作为教会的政策依据。
他提出了“前定论”的理论,即上帝早就决定了谁能够被救赎,而谁不能。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在欧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为欧洲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它在基督教内部的分裂中产生,德国、英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基督教开始了分道扬镳的历程。
这种分裂是以肃清腐败和堕落的教会为基础而产生的。
其次,它促进了信仰自由、宗教多元化和教专制的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教会,开始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宗教改革还带来了社会和政治的变革。
例如,在英国,亨利八世推翻了罗马教皇的领导地位,成立了自己的英国教会,成为国家教会;在荷兰,新教徒开始了解教和政治的分离。
这些变化都是基于宗教改革的基础上产生的。
总之,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宗教运动,它引起了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起因、主要人物及其思想、改革的结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宗教改革的起因宗教改革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各国拥有极大权力,但在宗教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皇的统治腐败、教士不守道德等。
同时,基督教教义在普通民众中传播不广,造成了普通人对教义的迷茫和不满。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他们对宗教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517年发表了著名的《论宝贝与赎罪》。
他批判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反对教皇权威,并主张信仰的个人自由。
他的思想对欧洲宗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他建立了加尔文派。
加尔文主张宗教改革要从个人信仰开始,强调上帝的预知和人的罪恶本性。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亨利八世(Henry VIII)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国王,他在宗教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教皇不同意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他决定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建立英国国教,这一事件使得英国宗教改革进一步深化。
三、宗教改革的结果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果:1. 宗教多元化宗教改革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多元化,不同的改革派别兴起并分布于各个国家。
除了天主教,新教派别如路德教、加尔文教派等开始在欧洲扎根。
2. 庶民信仰的兴起宗教改革使得普通民众对宗教教义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庶民开始倾听和阅读圣经,信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也为后来的宗教自由提供了基础。
3. 对教育的推动宗教改革倡导个人阅读圣经,这使得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人与思想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人与思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指在16世纪的欧洲,一系列对天主教教会的改革和重建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今天的世界带来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在这场运动中,有许多杰出的领导人和思想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了宗教改革,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重要的领导人和他们的思想。
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最重要和最著名的领导人之一。
他是一位德国牧师和神学家,被誉为新教改革的奠基人。
路德在1517年发布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批评了天主教教会的腐败和不当行为。
他反对教会的贩卖赎罪券和教宗的权威,主张人们应该通过信仰和信仰实践与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他还主张将圣经翻译成普通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以便普及教育和信仰。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宗教改革家和神学家,他的思想对新教教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加尔文在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信仰观点,强调上帝的主权和人类的腐败。
他提出了“预定论”的概念,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就预定了每个人的命运。
加尔文还强调个人的责任和对上帝的敬畏,其思想影响了欧洲和美洲的宗教和政治。
3. 威廉·提勒(William Tyndale)威廉·提勒是英国的一位重要的宗教改革家和圣经翻译家。
他致力于将圣经翻译成英语,以使普通百姓能够阅读和理解。
提勒的翻译工作对于普及宗教知识和信仰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他的行为被天主教教会视为异端,他最终被捕并被定罪处死。
尽管如此,他的翻译成果为后来的英语圣经版本奠定了基础,并对英国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喀尔文派神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加尔文的思想对于新教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喀尔文派神学是基于加尔文的思想体系所形成的一系列信仰和教义。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期间,基督宗教内部出现的一系列变革运动。
这些运动对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不仅是对天主教的质疑和批判,同时也酝酿了宗教战争的爆发。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运动和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一、历史背景16世纪初,欧洲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危机。
当时的天主教教会的权势日益膨胀,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和道德败坏的现象,引起了民众对教会体制的不满。
同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也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和文化的基础。
人们对现有的信仰方式开始产生怀疑,并渴望进行改革。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和运动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于1517年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他提出了“唯独信仰”的思想,主张信仰的个人化,反对教会的媒介作用,要求每个人都能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
2. 加尔文(John Calvin)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他的思想被称为“加尔文主义”。
他主张预定论,即上帝早已注定每个人的得救与否。
他在日内瓦建立了一种新的宗教制度,控制着整个城市的生活和文化,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典范。
3. 安布罗烈·德·索宾(Andreas Bodenstein)索宾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信仰的自由和人民的抗议权,反对教会的世俗化,要求教会回归到早期基督教的原教旨。
三、宗教战争的爆发宗教改革引起了天主教教会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导致了一系列宗教战争的爆发。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的宗教战争、法国的宗教战争和英国的宗教战争。
1. 德国的宗教战争德国的宗教战争主要发生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时期,其中以1534年至1555年之间的斯韦比亚战争和1555年至1648年之间的三十年战争最为激烈。
这些战争既有宗教信仰的冲突,也有神圣罗马帝国领土和统治权的争夺。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以及17世纪初期发生在欧洲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宗教背景、改革家、改革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
一、宗教背景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宗教生活主要集中在天主教教会的领导下。
天主教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威,控制着信仰、教育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教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会内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以及信徒对教会领导层的疑虑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改革的需求。
二、改革家欧洲宗教改革的推动者被称为改革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和乌尔里希·兹温利等。
这些改革家以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天主教教义和教会体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主张。
首先,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教会的不正当行为,特别是贩卖赎罪券。
他质疑教会的权威,并提出了“唯信仰论”(Sola Fide)的观点,认为信仰是救赎的唯一依据,而不是通过教会的仪式和奉献来换取救赎。
其次,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改革家。
他提出了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已经决定了人的得救与否。
他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制度,主张实行宗教改革,并在瑞士建立了加尔文教派。
再次,乌尔里希·兹温利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对天主教教会的改革要求更为激进,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尼姑修女的婚姻禁令,并提出了禁止偶像崇拜和教堂艺术的主张。
他的思想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国教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改革思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对天主教教会的质疑和反思。
改革家们试图恢复基督教最初的原则和信仰。
他们提倡“圣经权威”(Sola Scriptura)的原则,即只相信圣经作为信仰的准则,而不接受教会传统和教义的权威。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时,基督教教会内部发生的一场旨在改革基督教教会的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主要由基督教教士和思想家们引导,旨在改变基督教教会当时存在的一系列不合理现象,如教会腐败、教会贿赂、宗教迷信等等。
那么,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影响都有哪些呢?一、改革运动的先驱:瑞士的若望·胡斯在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中,最早提出反对教会腐败、堕落的思想家是瑞士的若望·胡斯。
若望·胡斯是一位牧师、哲学家,他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经文主义。
他认为教会应该是服从圣经的,信仰者应该是根据圣经去求真理。
胡斯的思想受到众多人的赞赏和支持,但是教皇却将其定性为异端邪说,指责他公开批评教会,引导人民同意教会作斗争。
1415年,胡斯被处以火刑,他反对教会腐败、堕落的思想引起了欧洲其他地区信徒的共鸣。
二、路德教派的诞生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发展和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德国的马丁·路德。
路德于1517年在经门上貼上《九十五条论纲》,这是他对于教会的谴责,并表达了他对于教义、宗教实践和道德的看法。
路德的核心主张是:“唯独恩典:来自信仰而不是行为的救赎”。
这个理论打破了当时教会的体系并引发了一场分裂。
在路德的思想影响下,成立了路德教派,他们反对教皇、神职人员的世俗化和大量财产的囤积。
同时路德教派还主张唯独信仰,依据圣经去判断教义。
三、法国胡格诺派的兴起法国人约翰·卡尔文被认为是在欧洲宗教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他兴起的胡格诺派于16世纪在法国国内迅速壮大。
法国胡格诺派也被称为“加尔文主义”,其中的核心信仰就是信仰预定论(人的生命、财产、权力已经被神决定)。
法国国王和天主教会积极反对法国胡格诺派的兴起,引发了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
四、欧洲宗教改革对世界的影响欧洲宗教改革不仅改变了当时欧洲宗教的面貌,也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促进了民主、尊重个人权利和自我决定等现代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是指16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内部发生的一次宗教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发生在当时欧洲各国,开始于德国,终于影响整个欧洲。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上,马丁·路德等众多人才涌现,推动着欧洲宗教的变化。
不仅如此,它还对欧洲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欧洲文艺复兴被认为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因为它推进了文艺的创作、复制、批评和集成,并逐渐从欧洲传播到世界各地。
然而,欧洲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文化发展遇到了危机,特别是文艺品味普通、创意萎缩之时,欧洲文化受到了重创。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恰好为欧洲文化的复苏提供了机会。
宗教改革运动中,拥有庞大的圣经经文和历史文献翻译技术的程序员和传教士,在文化上为欧洲和反对宗教团体,提供了强大的维护文化创造活力、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力量。
二、倡导个人意识形态的自由在宗教改革的理念中,个人意识形态的自由第一次成为了欧洲人的重要思想。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反对宗教体制和制度的人开始在欧洲大陆上宣传自由信仰这一理念。
这一运动的推进,正是为了保护个人的宗教权利和自由意愿。
这些自由信徒的行动开创了欧洲自由信仰的新时代,并且进一步进展到其他方面,如政治、经济和社会等。
这一点对于欧洲文化的影响持续至今。
三、推动了国家和政治社会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国家和政治社会的改革有着长期的意义。
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欧洲被一系列君主国家所左右。
随着宗教改革家们的开创性思想,关注于个人认知和自由意愿的概念迅速传播。
这些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自治社团和自由信徒,最终掀起了欧洲民族运动的闸门,并推动了欧洲政治发展的历程。
在许多欧洲国家中,一定程度的民主和人权理念的实现,正是对这一运动的最好回应。
在总结这一文化运动的影响时,我们发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有利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也为欧洲社会提供了自由信仰的选择。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3、内容及作用
信徒皆为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 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 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 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 想 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 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 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 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 核心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 得到拯救,个人信仰 建立在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
何为“善功”?
天主教:
马丁· 路德:
“善功”是信仰上帝, 生活中的一切正当 鄙视尘世生活,遵守 手艺和职业都是 宗教戒律,履行宗教 “善功”。 义务。
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
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 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 “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 注定贫穷困苦。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 祷没有意义。
影响: 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1、背景: 2、过程: 3、性质和特点:
是一场由尼德兰爱国主义者领导的具有资 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4、结果: 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
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1、天主教会的改革
①目的: 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②措施: A、整顿组织内部: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 加强对神职人员监督。 B、坚持教皇至上:对新教寸步不让,教皇是宗教 事务的最高权威,没有教会解释《圣经》普通教徒 不可能得救。 C、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 D、创立耶稣会,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揭开欧宗洲教改宗革教序幕改革的主要内容
人 新教 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路
德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信
最激进
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经》
加
尔
加尔 文教
文
不彻底
亨
利 英国
八 国教
世
①《圣经》权威至高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 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 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 拜用语
西班牙人罗耀拉于1534年在 巴黎创立耶稣会,1540年得到教 皇的正式批准。这是天主教中反 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 其宗旨是绝 对服从教皇, 为了天主教 会利益不惜 伊纳爵·罗耀拉 运用一切卑 劣手段来达到目的。为此, 其成员远赴世界各地传教。
向教皇呈递请愿书
耶稣会是个什么组 织?它为什么不择手 段进行传教?
课堂设问
请看书思考:加尔文的宗 教改革主张都有哪些?产 生什么影响?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2、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
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 的工具,是为了捍卫罗马教皇和天主教的权利.
③ 作用:
A、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 的部分势力。
B、耶稣会员在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 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
1)时间:16世纪 2)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3)领域:宗教和政治。 4)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 运动。 6)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 的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知识清单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因素欧洲中世纪晚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追求财富和个人自由。
2、政治因素民族意识兴起,各国君主希望加强中央集权,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开始对宗教教义和教会的权威产生质疑。
4、教会腐败天主教会内部腐败严重,教士生活奢靡,出售赎罪券等行为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二、德国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的改革(1)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到拯救,无需依赖教会和繁琐的宗教仪式。
(2)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腐败和赎罪券制度。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2、影响(1)引发了德国农民战争,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变革。
(2)新教路德宗在德国确立,并传播到北欧等地。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1、加尔文的改革(1)主张“先定论”,认为人的命运在出生前已由上帝预定,但人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道德生活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2)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实行严格的纪律和管理。
2、影响(1)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瑞士及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1、亨利八世的改革(1)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英国国教会。
(2)保留了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仪式,但加强了国王对教会的控制。
2、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1)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国教会的地位,使其成为英国的主流宗教。
(2)通过《三十九条信纲》,确立了英国国教的教义和组织形式。
五、法国的宗教改革1、胡格诺派的兴起法国新教胡格诺派与天主教势力之间发生了长期的宗教战争。
2、《南特敕令》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给予胡格诺派一定的宗教自由。
六、宗教改革的影响1、思想解放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

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初欧洲的一场重要的宗教运动,它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运动起源于16世纪早期的德国,由一个名为马丁·路德的神父提出,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教义的错误。
这场运动最终导致了教会的分裂和新教教派的产生,对欧洲主要国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导致了欧洲长期以来的宗教一体化的终结。
在16世纪之前,欧洲大陆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天主教国家,教皇是天主教最高领袖。
然而,宗教改革的发生使得欧洲的宗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教派的出现使得教会中出现了多个势力的竞争,进一步削弱了教皇的权威。
同时,在一些国家,如英格兰、瑞士和荷兰等,新教教派的产生成功地挤压了天主教的势力,成为国家的主流宗教。
这种宗教多元化的出现,使得欧洲各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其次,宗教改革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发展。
宗教改革分裂了教会,使国王有了机会通过支持一种新教派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一些国家的君主,如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利用这种机会将国家的宗教转变为他们个人的宗教,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威。
而其他国家,如法国和西班牙,尽管王室仍然坚持天主教,但依然借助这一机会加强了君主专制的力量,通过迫害新教派来巩固国家的统一性。
此外,宗教改革也导致了欧洲政治格局的不稳定。
随着不同的新教教派的出现和各国政府对宗教事务的控制权的争夺,宗教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例如,在德国,新教和天主教之间不断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
这场战争造成了欧洲大陆上的巨大破坏,死亡和流离失所的人数也非常庞大。
这场战争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让各国统治者意识到通过外交和平共处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宗教改革给欧洲的政治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结束了欧洲长时间的宗教一体化,并导致了宗教多元化的出现。
君主专制也因宗教改革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然而,宗教改革也带来了不稳定和冲突,使得欧洲长时间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近代欧洲历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近代欧洲历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近代欧洲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其中两个重要的运动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与原因文艺复兴是指自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关于艺术、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变革和创新。
这场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中世纪的结束,欧洲社会开始渐渐摆脱农业经济,进入城市化时代。
城市的崛起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繁荣,人们开始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实力来追求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其次,文艺复兴背后的重要因素是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
在中世纪,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几乎被遗忘,被教会的思想统治所取代。
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和哲学。
这种古典文化的复兴激发了欧洲人们对美的追求,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
最后,文艺复兴还与贸易和探险的发展密切相关。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启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艺术和文化的多元化,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方面。
首先,文艺复兴重新塑造了欧洲的艺术风格。
从建筑到绘画、雕塑等各个艺术领域,都呈现出古典风格的复兴。
例如,画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注重逼真的人体绘画和透视法的运用,标志着艺术的进步与创新。
其次,文艺复兴对科学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借鉴,欧洲的学者们重新探索了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的价值。
克卜勒、伽利略等科学家的成就,奠定了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
最后,文艺复兴还对社会结构和观念带来了深远的改变。
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的自由和人权,尊重个体的创造力和才能。
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三、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基督教宗教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
欧洲的宗教改革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
景
向
近
代
过
渡
的
西
欧
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
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时间:16世纪
事件: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
响
政
治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
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
济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
宗教改革与欧洲的宗教分裂

宗教改革与欧洲的宗教分裂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宗教改革运动,这些改革运动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分裂。
在这个时期,一些崇尚宗教改革的人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条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并试图通过重新解读圣经和提倡个人信仰的自由来改革基督教教会。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信仰体系主要由罗马天主教会主导。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和新知识的涌现,人们开始对宗教教义和实践提出质疑。
尤其是当时的天主教教会普遍存在腐败、官僚主义和世俗化现象,引起了一些人对教会的不满和批评。
二、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先驱者,他于1517年发布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批评了天主教教会的宽恕和赎罪券贩卖行为。
路德主张只有通过信仰和恩典才能获得上帝的救赎,反对天主教教会的中介地位和教宣的滥权行为。
他的这些观点引起了德国民众的共鸣,并在德国和其他地区引发了宗教改革浪潮。
三、约翰·加尔文的改革思想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神学家,他的改革思想对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尔文主张上帝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某种预定,并将人的救赎和造物主的主权相联系。
他的这些观点构成了加尔文派的核心教义,影响了荷兰、苏格兰和法国等地的宗教改革。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在英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王亨利八世在与罗马教廷的争执中,为了争取离婚和重新婚姻的自由,于1534年断绝了英国国教与罗马天主教会的联系,成立了英国国教会。
这一行动导致了英国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并奠定了英国国教会的地位。
五、宗教分裂与欧洲战乱宗教改革的实施引发了欧洲各地的宗教冲突和战乱。
各国的信仰差异导致了政治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对立,如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与信仰新教的国家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不仅在宗教领域,还造成了许多战争和社会动荡,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六、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改革促进了科学和理性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目录
01 背景和原因
03 影响
02 兴起和发展
宗教改革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通常指1517年马丁·路德 提出《九十五条论 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 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 础。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 、约翰·卫斯理等。
1529年查理五世在斯拜尔召开帝国议会,重申《沃尔姆斯敕令》,企图根绝宗教改革运动,恢复天主教势力。 支持路德派的请侯群起抗议,此即新教徒被称为“抗议者”的由来。由路德和梅兰希顿等人共同起草的《奥格斯 堡信纲》被议会拒绝。查理五世还限令路德派在一年内放弃其信条,否则将以武力讨伐。为抵抗教皇和德皇的镇 压,德国北部,中部、南部的新教诸侯组成施马加登联盟(League of Schmalkalden),天主教诸侯也结成纽 伦堡联盟(Leagueof Nuremberg)与之相抗衡。1552年路德派诸侯在法国支持下,打败查理五世,1555年双方 缔结《奥格斯堡和约》。这一合约的签署标志着路德宗的正式确立。它基本上依照领地教会的原则,即“教随王 定”。
感谢观看
背景和原因
15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主义走向崩溃,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 教廷亦开始衰落。在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中央政府权力上升。君主们试图通过控制教会神职的任命来削弱教会 的竞争力,以及限制钱财流入罗马。欧洲各主权国家开始摆脱教皇控制。西班牙自斐迪南与伊沙贝拉的联姻而统 一后,逐步实现教会国家化,使西班牙教会成为当时欧洲最富独立性的天主教会。法国也成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国 家,将教会置于君权控制之下,英国自亨利七世到亨利八世时 (1485-1547),以基督教国教化为开端,开始步入 脱离罗马教廷的进程。自神圣罗马帝国以来,德国从未形成统一的中央政权。宗教改革前夕,所谓帝国不过是个 松散的联邦,政治上的不统一,致使它仍被教皇所控制,受教廷的经济剥削和压迫尤深。
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与意义

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与意义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发生在16世纪初期,是指对基督宗教传统教义的一系列改革和变革。
这一事件不仅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宗教改革的起因通过对欧洲历史的回顾,我们发现宗教改革并非突然出现的,而是源于中世纪时期基督宗教教会日益腐败和世俗化的现象。
中世纪时期,基督宗教教会权势巨大,教皇领导下的罗马天主教会称霸了欧洲,并且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土地。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道德与精神生活却渐次衰败,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反对声音。
这种腐败和反对声音最终催生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基督宗教传统教义的改革和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教皇权威的否定和对信仰自由的追求。
宗教改革者认为,基督宗教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是由教皇的专制统治和教义的扭曲导致的,因此要推翻教皇的威权统治,恢复基督教原始的真理和正义。
同时,宗教改革者还强调个人信仰自由的重要性,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和教义。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不仅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1.深刻改变了欧洲社会和文化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它颠覆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使新的教会得以诞生和发展。
宗教改革对艺术、科学、哲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2.促进了宗教多元化和信仰自由宗教改革的发生推动了宗教多元化和信仰自由的出现。
它让人们开始意识到教义的个人选择权和信仰的自由。
这也为后来现代社会中的宗教多元化和信仰自由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3.推动了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宗教改革的发生,也推动了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发展。
它打破了中世纪时期基督宗教神权主义的统治,使国家权力得以强化,同时催生了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
四、结语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和意义,不仅是在欧洲本身的影响,还涉及到更加广阔的范畴,例如宗教、政治、文化、社会等。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思考: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根本原因:由于德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罗马教廷对德意 志的剥削搜刮更为严重 .导致罗马教廷与德意志的矛盾 尖锐。 思想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淋漓尽致地揭露天主教会 的腐败
第二节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二)日内瓦的“教皇”-瑞士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 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 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 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 (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 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物 派别 路 路 德 德 教 卡 卡尔 尔 文教 文 亨 英国 利 国教 八 世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英国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廉俭教会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民族教会 一根据是《圣经》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民主教会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廉俭教会 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 王为教会首脑②信仰得 救,《圣经》为惟一标 准 民族教会 保留天主 教教义和 仪式
二 日内瓦的“教皇”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 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 英国等国家)
3 特点
5.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 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 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 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 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⒈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⒉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⒊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⒈由于本专题是从社会的综合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分析问题较为复杂。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⒉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
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评价,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知道只有进行改革,破除封建枷锁,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过程】问: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吗?答:……佛教(公元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基督教(公元1世纪)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
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
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
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
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
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
答:……: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板书)一、背景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概念阐释】中世纪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
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
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
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十字军东征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刑柱插图画中世纪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
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问:为什么会设立宗教裁判所?答:对传播“异端”的人予以野蛮残暴的迫害。
问:什么是“异端”?答: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被斥之为“异端”。
问:同学们知道天主教的主要教义有哪些吗?答:……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
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同学们归纳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的特权地位。
答:……(板书)一、背景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主教的俱乐部油画19世纪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
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
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愚人船布罗尼穆斯·博斯油画荷兰1470年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教皇出巡;华丽的祭坛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问: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答:……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正当教会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他们却没有发现,历史已经悄悄地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答:……:(板书)一、背景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板书)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⒊英国宗教改革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
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
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的情况下,《九十五条论纲》立刻燃起了燎原大火。
出乎路德的意料,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好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
(板书)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⑶内容(板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____________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意义:___________③“信徒皆为祭司”意义:______④建立廉俭教会意义:_______________⑤建立民族教会意义: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
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路德《致日耳曼贵族书》答:……(板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③“信徒皆为祭司”意义:追求地位平等④建立廉俭教会意义: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⑤建立民族教会意义: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板书)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教义⑶内容“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
12月20日,路德焚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
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动的迅猛发展。
经过长期的斗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1555年,德国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
(板书)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教义⑶内容“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⑷意义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问: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来看,代表了谁的利益?答:新型的资产阶级。
(板书)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教义⑶内容“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⑷意义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⑸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请同学们阅读“日内瓦的‘教皇’”一目,归纳卡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