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合集下载

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的症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的症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的症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脏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伴腹泻或排脓血便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日本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省、市、自治区的381个县。

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系统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近几年,不少地区疫情有所回升。

目前尚处于流行状态的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的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云南环境复杂的大山区。

每当汛期,常有急性血吸虫病的小规模暴发流行。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异体,雄虫较短,雌虫较细长,在生活时,雌雄虫体呈合抱状态,雌虫常处在雄虫的“抱雌沟”内。

雄虫乳白色,大小为10~22mm *0.5~0.55mm,雌虫灰褐色,大小为12~28mm*0.1~0.3mm。

虫卵圆形,大小为70~100*50~60μm,淡黄色,卵壳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

虫卵随人和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出长椭圆形毛蚴,毛蚴侵入钉螺,在其体内经母胞蚴、于胞蚴、尾蚴三个阶段的发育和繁殖,尾蚴从螺体逸出至水中。

尾蚴吸附于宿主的皮肤,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脱去尾部进入表皮变为童虫。

童虫最终移行在肠系膜静脉定居并发育成熟。

成熟的雌雄虫合抱产卵于肠壁血管末梢。

成熟的虫卵进入肠腔后随粪排出体外,完成其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惟一中间宿主。

牛、猪、羊、狗、猫、鼠等大多数动物均可成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日本血吸虫尾蚴引起的皮肤症状主要是由于尾蚴的移行造成机械性损害以及代谢产物或死后的崩解产物引起炎症反应。

血吸虫病病理生理

血吸虫病病理生理

血吸虫病病理生理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寄生在人体内的血吸虫寄生虫引起。

血吸虫生活在淡水中,通过感染宿主的皮肤进入体内,然后移行到肝脏和肠道,并在那里寄生、繁殖。

血吸虫的寄生会引起病理生理的变化。

病理生理方面,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源于寄生虫的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寄生过程中,会对宿主组织和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

尤其是寄生在肝脏和肠道内的血吸虫,会刺激和破坏宿主组织,导致组织炎症和溃疡形成。

2. 寄生虫引起的免疫反应:血吸虫寄生虫从宿主血液中吸取养分,并释放出一些分泌物和抗原物质。

这些物质会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长期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紊乱和组织损伤。

3. 寄生虫对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血吸虫寄生虫能够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种调节机制可能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的失调和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

4.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治疗血吸虫病时使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例如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这些副作用也是病理生理学上需要考虑的因素。

病理生理的变化会导致血吸虫病的各种临床症状,包括肝脏和
脾脏的增大、肝硬化、胆管炎、肠道炎症和溃疡、胸水等。

严重的血吸虫病还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和系统,如心脏、肺、肾脏等。

因此,了解血吸虫病的病理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种寄生虫疾病。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

(4)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
2.检疫方法
(1)皮内试验:一般皮内试验与粪检虫卵阳性的符合率
为90%左右,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与其他吸虫 病可产生较高的交叉反应;并且病人治愈后多年仍可为阳 性反应。 igm、igg、ige等,可采用环卵沉淀试验、间接红细胞凝 集试验等方法检测。 等。
1.急性吸血虫病症状: 大多见于初次感染者,以夏秋季为多起病较急,以发 热等全身症状为主。 (1)发热:患者均有发热,在38~40℃之间热型以 间歇热、弛张热为多见,其次为不规则热。热度下午或晚 上较高,可达40℃,伴畏寒,清晨汗出热退,发热可持续 数日至3 ~4个月不等。重者常有神志淡漠,听力减退, 甚至谵妄、昏迷。较久者常有消瘦、贫血及营养不良性水 肿等。 (2)过敏反应:以荨麻疹为常见,多见于发热期, 广泛分布或仅局限于四肢, 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2.流行病学 (1)人群易感性 以农民为多,种植水稻地区人群比种植 干旱性农作物人群易感,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人群比高纬度 高海拔地区人群易感;男女无差别,妇女在河中洗衣,儿 童在水中游泳均易感染。 (2)传染源 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狒狒与猩猩虽有自 然感染,但对本病传染不起作用。 (3)传播途径 患者尿液与粪便中虫卵污染合流、池塘 等水源,螺蛳感染后释出尾蚴,后者大多由皮肤或(与) 粘膜侵入。
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部 分地区呈现出血吸虫病疫情蔓延扩散,表现为:
(1)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 (2)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 螺分布范围扩大 (3)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 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 加
四、临床症状
根据初病期,感染度,虫卵沉积部位以及人体免疫应答 的不同,临床上分为: 1.急性(Acute) 2.慢性(Chronic) 3.晚期(Advanced Stage) 4.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主要脏器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主要脏器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主要脏器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肝脏虫卵随门静脉血流抵达肝内汇管区门静脉末梢分支内,以肝左叶较为明显。

肝脏的病变发生最早,也最严重。

急性期,肉眼观,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及切面见许多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灰白或灰黄色结节。

镜下见汇管区附近有较多急性虫卵肉芽肿,肝窦扩张充血,Disse间隙扩大并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肝细胞水样变性、小灶坏死或受压萎缩。

Kupffer细胞增生,胞浆内常见吞噬的血吸虫色素。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

肉眼观,肝脏体积变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散在的浅沟纹将肝脏表面划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微隆起的分区。

严重者可形成粗大隆起结节。

切面上见汇管区增宽,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又称为干线型肝硬化(左图)。

镜下,汇管区内可见较多的慢性虫卵肉芽肿,伴有多量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结构完整,没有小叶结构的改建,不形成假小叶,这与结节性肝硬化病变不同。

所以,血吸虫性肝硬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肝硬化,而仅仅是肝纤维化。

由于虫卵肉芽肿主要位于汇管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虫卵本身可压迫、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并可伴静脉内膜炎、血栓形成和机化,为窦前性阻塞。

由此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出现早且严重,在临床上较早出现腹水、巨脾和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等体征。

左图:血吸虫病肝硬化。

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沿门静脉主干分支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右图:结肠慢性血吸虫病。

结肠粘膜粗糙不平,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的息肉。

2.肠道病变主要累及结肠,因成虫多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及痔上静脉,所以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病变尤为明显,也常波及右侧结肠与阑尾。

急性期,肠粘膜充血、水肿,形成褐色稍隆起的斑片状病灶。

以后部分粘膜溃破形成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大量虫卵由此排入肠腔,因此在大便中可查见虫卵。

镜下肠壁各层均有急性虫卵肉芽肿,以粘膜下层为明显。

日本血吸虫病,谌辉

日本血吸虫病,谌辉
2、慢性:①肝肿大及消化道刺激症状;②粪检(+) 是 诊断主要依据,常需反复多次检查。可疑对象作直肠粘 膜活检,检出率可达90%以上,血清免疫反应有主要辅 助诊断价值。
3、晚期:①流行区长期疫水接触史;②门脉高压症状, 体征或生长发育障碍;③粪检,直肠粘膜活检或血清免 疫反应有血吸虫感染的症据。
九、鉴别诊断
日本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一、前言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 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 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 的肉芽肿。
急性期: 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或 排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期: 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为主。
光照和温度
虫卵 入水
毛蚴
侵入钉螺 母胞蚴 子孢蚴
7-8w
尾蚴 进入宿主的皮肤
或黏膜
进入人体
静脉或淋巴系统
尾蚴
幼虫
右心
15-16日
肺循环 肝脏门静脉
成虫(雌
雄合抱一个月) 逆血流肠系膜下静脉
产卵


——


毛 蚴

血 虫
母 胞 蚴







尾 蚴
Morphology 形态学
成虫:似线虫,雌雄 异体。
五、临床表现
(一)急性血吸虫病
1、潜伏期:30-60天,平均40天。
2、发热:间歇型、 弛张型、少寒颤, 中毒症状轻。 3、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消化道症状:腹痛(50%)、腹泻(10%)。

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它的基本病理变化如下:
(一)尾蚴引起的损害:尾蚴性皮炎。

初期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后期以单核细胞为主。

(二)童虫引起的损害:童虫在体内移行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以肺组织受损最明显。

(三)成虫引起的病变:大量吞噬有黑褐色血吸虫色素的巨噬细胞出现。

死亡虫体周围可见组织坏死,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

(四)虫卵引起的病变:是血吸虫病最主要的病变。

主要发生在大肠壁和肝脏,其病变表现为(急、慢性虫卵结节):
1.急性虫卵结节:急性坏死、渗出性病灶。

结节中央有一个或几个成熟虫卵,周围为医学教育网原创颗粒状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变似脓肿,又称嗜酸性脓肿。

继而虫卵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后期,虫卵周围出现上皮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少,形成晚期急性虫卵结节。

2.慢性虫卵结节:肉芽肿性炎。

急性虫卵结节内的毛蚴死亡后,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虫卵周围被类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包围,病变似结核,但无干酪样坏死,又称假结核结节。

最后结节纤维化。

传染病学习题库(含答案)

传染病学习题库(含答案)

传染病学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A、积极扩容治疗B、纠正酸中毒C、及时治疗DICD、大剂量青毒素、氯霉素控制感染E、积极用脱水剂预防脑疝正确答案:E2.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气温、雨量B、生活习惯、文化传统C、社会因素、自然因素D、社会制度、经济状况E、地理位置、气候变化正确答案:C3.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A、潜伏性感染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带菌者E、病原体被消灭正确答案:B4.中毒性痢疾用山莨菪碱治疗的作用是:A、抑制抽搐B、解除微循环痉挛C、兴奋呼吸中枢D、抑制频繁腹E、解除肠痉挛正确答案:B5.关于日本血吸虫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分布于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B、钉螺为中间宿主C、成虫及分泌物致病,虫卵不致病D、雌雄异体,合抱寄生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正确答案:C6.重型霍乱患者的补液量A、3000-4000 mlB、4000-5000 mlC、5000-6000 mlD、8000-12000 mlE、6000-8000 ml正确答案:D7.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为:A、经接触传播B、经粪-口途径C、经蚊虫叮咬传播D、既可经粪-口途径又可经空气-飞沫E、经空气-飞沫正确答案:B8.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A、Ⅰ型B、Ⅲ型C、Ⅱ型D、Ⅴ型E、Ⅳ型正确答案:B9.病原体侵入人体,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属于:A、重复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正确答案:D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A、,骨髓涂片B、,血涂片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骨髓培养E、,血培养正确答案:B11.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A、肝脏对血管活性物质和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B、门静脉高压C、肝脏对从肠道吸收的有毒物质解毒功能降低D、肝脏合成激素能力降低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正确答案:A12.肝昏迷病人灌肠或导泻时应禁用A、生理盐水加食醋B、肥皂水C、生理盐水D、乳果糖加水E、25%硫酸镁正确答案:B13.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A、淤胆型肝炎B、急性肝炎C、药物性肝损害D、慢性肝炎E、重型肝炎正确答案:C14.掌握传染并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判断病情的轻重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D、预测疾病的预后E、协助诊断正确答案:C15.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A、老年人B、学龄前儿童C、吸烟者D、成年人E、妇女正确答案:B16.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表现为:A、Stimson线B、发热C、结膜炎D、Koplik斑E、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正确答案:D17.在流行地区,发现有下列表现者可诊断为出血热:A、有发热、腰痛,小便发黄B、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和肾脏损害C、腰痛、尿蛋白阳性,伴有下肢浮肿,贫血D、发热、头痛、腰痛和尿蛋白阴性E、病毒感染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正确答案:B18.男,35岁,外院诊断“血吸虫病”患者,曾用锑剂治疗1次,1年前用吡喹酮治疗1次。

血吸虫病例

血吸虫病例

案例三

男,51岁,农民,荆州市人;因发热2月于 2008.07.27入院;近2月来无诱因出现发热, T39~C-40~C,无明显规律性,发热前感畏 寒,偶有寒战,十余分钟后体温升高,同时 伴头昏、乏力,持续2-3 h,出汗后热退, 不伴咽痛、咳嗽,无腹痛、腹泻,无尿频、 尿急、尿痛,无盗汗,热退后自觉一切如常。 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患者居住血吸虫病 重疫区,l0年前曾先后2次感染急性血吸虫 病,均正规抗血吸虫病治疗。否认其他慢性 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 38.5。C, 肝右锁骨中线肋下2.0 cm,剑下4.0 cm,质 中,光滑,边整,有触痛及叩击痛 脾左锁 骨中线肋下8.0 cm,质中,光滑,有切迹。
案例二

患者,男,22岁,学生。于2年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为黄色稀便,未见黏 液脓便,平均每天5—6次,伴有反酸。近2 月来患者排便次数再次增多,并有纳差、消 瘦、乏力、腹痛、腹胀等症状,偶有呕吐, 无发热。2010年8月27日至松江区中心医院 行肠镜检查,提示:结肠黏膜增生性病变性 质待查。8月30日粪常规检查未查到血吸虫 卵,9月3日肠镜病理切片提示“回盲部、升 结肠、结肠脾区”血吸虫卵,部分急性期, “直肠”炎性息肉伴糜烂。实验室诊断:血 吸虫抗体阳性,粪便集卵法查见血吸虫卵, 毛蚴孵化阳性。经询问,患者出生于安徽省 芜湖市南陵县戈江南村。
晚期更有肝萎缩肝裂增宽肝缘不光整凹凸不平及结节状突起肝缘不光整凹凸不平及结节状突起左右肝叶比例失调肝脾密度的改变左右肝叶比例失调肝脾密度的改变亦可视脾肿大及腹水但亦可视脾肿大及腹水但最具特征性最具特征性的是存在线条高密度影肝实质内有数的是存在线条高密度影肝实质内有数量不等的线条状高密度影有呈弧线量不等的线条状高密度影有呈弧线状有呈密集连接成网格状或环状状有呈密集连接成网格状或环状这与其病理特点干线型肝硬化沿门这与其病理特点干线型肝硬化沿门脉分支增生的纤维呈树枝形分布有关

血吸虫

血吸虫

成虫 寄生的血管有轻度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无明显临床症状 1)成虫表膜具有抗原性,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直接作用于新入侵的童虫, 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2) 成虫肠道及器官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作为循环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 合物沉积于器官,引起免疫复合物病变
虫卵 虫卵是引起诉诸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 即使一对成虫,由于不断产卵,可以造成典型血吸虫的病理改变 毛蚴通过虫卵卵壳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而释放细胞因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送瘟神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建国后:
我国12个流行省份中有5个先后消灭了血吸虫病 433个流行县(市、区)中有260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幼虫 在移行过程中引起机械损伤和过敏反应 肺部:穿破血管,引起点状出血,有干咳,胸闷,咯血等症状 过敏:代谢产物或死亡虫体使宿主致敏,出现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1)幼虫能激活补体旁路,引起局部炎症——速发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2)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其体表抗原决定簇逐渐向宿主抗原转化,以逃避宿主 的免疫攻击,因此不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或炎症
下腹部常可能及大小不等、质硬、固定包块
系增厚的肠系膜、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因虫卵沉积引起的纤维化,粘连缠结所致
可有少量腹水 重症者可出现内分泌紊乱、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
Schistosomiasi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Era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10

关于血吸虫病发病机制的描述

关于血吸虫病发病机制的描述

关于血吸虫病发病机制的描述血吸虫病,这一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长期困扰着人类健康。

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治疗及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描述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以增进大家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一、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血吸虫病,又称裂体血吸虫病,是由裂体血吸虫属的寄生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受污染的水源,如河流、池塘等。

寄生虫侵入人体后,主要寄生于肝脏和肠道,导致相应病变。

二、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1.寄生虫侵入人体当人们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时,血吸虫的尾蚴通过皮肤侵入人体。

尾蚴在人体内发育成童虫,随后迁移至肝脏和肠道。

2.童虫在肝脏和肠道发育童虫在肝脏和肠道发育成为成虫,并开始产卵。

血吸虫成虫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6年,在此期间,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00-3000个。

3.卵的排出与沉积产出的血吸虫卵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部分则沉积在肝脏和肠道组织中。

沉积的虫卵可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4.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虫卵周围的组织对虫卵产生炎症反应,形成肉芽肿。

肉芽肿逐渐纤维化,导致肝脏和肠道组织损伤。

同时,肉芽肿破裂可释放虫卵,使炎症反应扩散,加重组织损伤。

5.病理生理变化血吸虫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肝脏功能减退、肠道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等。

长期病变还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

三、结论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寄生虫侵入、发育、产卵、卵的排出与沉积、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等多个环节。

了解这些环节对于防治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规范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

血吸虫病是什么病?有哪些危害?

血吸虫病是什么病?有哪些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吸虫病是什么病?有哪些危害?
导语:什么是血吸虫病,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因为都没看过血吸虫,更不要说血吸虫进入人体引起各种病变了。

血吸虫病其实是指人体感染血吸虫后
什么是血吸虫病,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因为都没看过血吸虫,更不要说血吸虫进入人体引起各种病变了。

血吸虫病其实是指人体感染血吸虫后,血吸虫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一系列损害。

人们主要是接触了被血吸虫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血吸虫的,钉螺是血吸虫的一个常见宿主。

现在人们十分爱吃螺类的食物,而且有的时候没有煮透,所以有可能吃到含有血吸虫的钉螺,这样血吸虫就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各种的危害,那什么是血吸虫病呢?我们就来了解下。

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是日本血吸虫病4个流行国中最严重的国家,也是全球血吸虫病危害最严重的4个国家之一。

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南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受威胁的人群达1亿。

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等阶段均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

一般来说,尾蚴、成虫、童虫所致的损伤,多为一过性或较轻微,而虫卵沉积于肝、肠等组织内诱发的虫卵肉芽肿及随之发生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临床上出现以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因侧支循环形成而导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虫卵肉芽肿的免疫性疾病。

以沉积于肝微血管内的大量虫卵以及宿主对虫卵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为病理基础。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也是血吸虫病发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吸虫

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病 Schistosomasis japonicum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No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一、概 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 所引起的疾病。 人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肝与肠的肉芽肿。 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和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发生。
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分为巨脾型、 腹水型和侏儒型。
临床表现
1.巨脾型:最为常见,均伴有脾功 能亢进。
2.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失 代偿的表现。腹水形成与门 静脉阻塞,低白蛋白血症及 继发性醛固醇增多引起水、 钠潴留有关。腹胀、浮肿和 尿少。
临床表现
3.侏儒型:现已少见。
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
晚期以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为主,可发展为门 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巨脾与腹水)。
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 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三、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接触疫水。 流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粪便入水-病人粪便、河边厕所、 粪船、施肥、牛粪 2.钉螺孳生-唯一中间宿主 3.接触疫水-河水、饮用水、露水
三、流行病学
(三)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 患者以农民、渔民为多。 男比女多。 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低。感染率随年龄增 加而升高,10—20岁组为最高。 夏秋季为感染高峰。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

(2)急性血吸虫病——成人砒喹酮总剂量 120mg/Kg (儿童140mg/Kg ),4~6天疗法, 每日剂量2~3次服用。一般病例可采用每次 10mg/Kg,每日3次,连续4天。 (2)晚期血吸虫病——由于药物在肝内首次通 过效应差,而且药物由门静脉侧支直接进入体 循环,故血浓度较高,药物半衰期明显延长, 故以适当减少总剂量或延长疗程为宜,否则有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
危害性——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
危害严重。国内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以南地 区12个省、市和自治区。
简史

1977年7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 的肝、肠组织中查到血吸虫卵,证明早在2200 多年前我国就有血吸虫病。
病原学



成虫:雌雄异体,合抱在一起,与其他血吸虫雌雄同体不同; 均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中,存活时间平均4~5年,长者达10~20年 或更长。 虫卵:随粪便入水,在适宜温度(25~30℃)下孵出毛蚴。 毛蚴:在水面下作直线活动,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 体内发育成胞蚴。 胞蚴:经过母胞蚴和子胞蚴二代发育繁殖,约7~8周后即变成 尾蚴。 尾蚴:尾蚴从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变成童虫随血流经心肺达肝 脏门静脉内,发育15~16天后,开始雌雄合抱,约一个月左右 发育为成虫,再从肝脏门静脉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静脉或直肠 静脉内寄生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肠道并发症: (1)阑尾炎、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 (2)不完全性肠梗阻 (3)结肠癌
血吸虫病的临床分型及其并发症
接触疫水(尾蚴侵入体内) 肺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 异位损害
脑血吸虫病
不完全性肠梗阻 结肠肉芽肿 慢性血吸虫病 无症状型 肝脾型 胃十二指肠型 巨脾型
完全性肠梗阻
晚期血吸虫病

传染病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学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关于华支睾吸虫, 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虫卵略似电灯泡形B、虫卵最大C、虫卵内有一成熟毛蚴第六节蛔虫病D、虫体状似葵花子仁E、雌雄同体正确答案:B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B、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E、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正确答案:B3、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A、100%B、40%C、60 %D、80%正确答案:A4、抑制各种疟原虫配子体在蚊体内生长传播的首选药物为;A、青蒿素B、乙胺嘧啶C、氯喹D、伯氨喹E、磺胺类正确答案:B5、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A、早发现B、早治疗C、就近治疗D、早诊断E、早休息正确答案:D6、抗病毒治疗用利巴韦林,应在流行性出血热哪一期使用最有效:A、多尿期B、少尿期C、发热后期D、休克期E、发热早期正确答案:E7、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HIV侵犯了人体的A、B-淋巴细胞B、辅助性T-淋巴细胞C、单核-巨嗜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A、蚊B、成年猫C、乙型脑炎带毒者D、幼猪E、虱正确答案:A9、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A、,疱疹性直肠炎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D、,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E、,口腔念珠菌病正确答案:B10、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A、12小时B、24小时C、6小时D、48小时正确答案:B11、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C、,与奎宁无关D、,与疟原虫释出的毒素有关E、,与人体过敏反应有关正确答案:C12、下列对肝肾综合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发生在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晚期B、有效肾血流量下降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C、是一种功能性肾衰D、肝功能改善后肾功能恢复常比较困难E、是肝病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正确答案:D13、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心肌炎B、喉炎C、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脑炎D、结核病恶化E、支气管肺炎正确答案:E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有毒血症症状B、是否有感染后免疫C、是否有传染性D、是否有发热E、是否有病原体正确答案:C15、下列哪项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A、上腹钻顶样痛及反跳痛B、上腹钻顶样痛但体征轻微C、起病后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D、起病缓慢,多在进油腻食物后发作E、疼痛,高热,黄疸是其重要表现第九节棘球蚴病正确答案:B16、急性中毒性菌痢A、只有痢疾志贺菌能引起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以成人多见,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C、以成人多见,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D、以小儿多见,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E、以小儿多见,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正确答案:D17、医院获得性肺炎中,以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的肺炎多见;A、铜绿假单胞菌B、肺炎链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D、肺炎支原体E、军团菌正确答案:A18、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经水、食物、苍蝇传播B、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E、土壤传播正确答案:C1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C、,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D、,继发感染E、,迟发型变态反应正确答案:C20、关于潜伏性感染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B、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C、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D、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现感染E、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正确答案:E21、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A、7、8、g三个月B、夏秋季节C、夏季D、9、10、11三个月E、冬春季节正确答案:A22、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B、母婴垂直传播C、性接触D、蚊虫叮咬正确答案:D23、关于预防接种的初种时间,哪项是正确的:A、6~8月时接种乙型脑炎疫苗B、2月后接种卡介苗C、4~5月时接种麻疹疫苗D、2月时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E、1岁后开始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正确答案:D24、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B、黄疸较深,消化道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C、常有皮肤瘙痒、明显肝肿大,大便颜色变浅D、肝功:T-Bil明显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E、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正确答案:D25、异形淋巴细胞的常见病因是A、淋巴瘤B、EB病毒感染C、淋巴细胞白血病D、结核病E、其他恶性肿瘤正确答案:B26、肠道杆菌中,重要的荚膜或包膜抗原是A、O抗原B、H抗原C、伤寒的Vi抗原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27、下列不属于病原治疗药物的是:A、利巴韦林B、抗生素C、糖皮质激素D、干扰素E、血清免疫制剂正确答案:C28、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B、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E、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正确答案:B29、霍乱病人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内脏广泛性出血B、肠黏膜有弥漫性炎症,表浅溃疡C、微循环痉挛,广泛血管内凝血D、严重脱水现象,皮下组织及肌肉干瘪E、心脏和肝脏呈脂肪变性正确答案:D30、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A、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B、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影响病毒装配E、抑制病毒的释放正确答案:C31、下列描述流行性出血热哪项不正确:A、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B、人-人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C、由汉坦病毒引起D、鼠为主要传染源E、肾脏损害为本病的特征正确答案:B32、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A、虫卵肉芽肿B、嗜酸粒细胞增多C、肝脾肿大D、静脉炎和静脉周围炎E、尾蚴性皮炎正确答案:A3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治疗,首选药物为:A、四环素B、青霉素C、头孢菌素类D、环丙沙星E、氯霉素正确答案:A3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气温、雨量B、社会制度、经济状况C、生活习惯、文化传统D、地理位置、气候变化E、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正确答案:E35、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血容量下降B、高热、出汗导致体内液体相对不足C、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D、出血导致的血容量下降E、心肌炎引起的心功能衰竭正确答案:A36、感染的含义是:A、亦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的过程B、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D、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E、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正确答案:A37、病原体侵入人体,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属于: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机会性感染E、重复感染正确答案:A38、病原体的侵袭力是指:A、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B、病原体的繁殖力C、病原体侵入机体的能力D、病原体的毒力E、病原体产生毒素的能力正确答案:A39、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后按临床表现,美国CDC将HIV感染分为:A、Ⅱ期B、Ⅲ期C、Ⅳ期D、Ⅴ期E、不分期正确答案:C40、肝炎肝硬化主要阻塞部位A、门静脉B、窦前C、肝静脉D、窦后E、上腔静脉正确答案:B4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不包括:A、家兔B、褐家鼠C、鸡D、黑线姬鼠E、狗或猫正确答案:C42、下列哪种疾病罕见病原携带状态:A、白喉B、霍乱C、流感D、流脑E、痢疾正确答案:C43、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或仅表现轻微症状但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入侵者的抗体称为:A、健康携带者B、恢复期病人C、潜在性感染D、轻型病例E、隐性感染正确答案:E44、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关于HIV感染分类的Ⅳ期表现:A、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B、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C、进行性痴呆D、卡氏肺孢子虫E、体质性疾病正确答案:B45、流行性出血热导泻疗法应用于:A、预防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B、多尿期C、少尿第2天D、消化道出血患者排除积血E、利尿效果不好时正确答案:A46、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分型不包括:A、晚期血吸虫病B、异位损害C、急性血吸虫病D、无症状带虫者E、慢性血吸虫病正确答案:D47、有关HBV血清标志,唯一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HBsAgB、HBEAgC、抗-HBsD、抗-HBEE、抗-HBC正确答案:C48、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出现最多的是:A、显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潜伏性感染D、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E、隐性感染正确答案:E49、40岁农民,以“发热,周身不适,肌肉痛3天”为主诉入院。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 流行区居民有原因不明的脑炎、癫痫、肺炎 表现者,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应考虑脑型 或肺型血吸虫病的可能。
• 流行区居民有腹水、巨脾或侏儒症者,也应 考虑有晚期血吸虫的可能。
鉴别诊断
急性血吸虫病 败血症、伤寒、 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急性 粟粒性肺结核等鉴别。
慢性血吸虫病 慢性菌痢、阿米 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 直肠癌等鉴别。
发病机理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纤维化
病理(肠)
• 肠道病变 自盲肠至直肠均受累,但以 乙状结肠及直肠最重。
临床表现
分四期: • 侵袭期 • 急性期 • 慢性期 • 晚期
侵袭期
• 尾蚴性皮炎:尾蚴侵入处出现粟粒 大的红色丘疹,发痒,数目多少不 定,经3~5天自行消失。
• 幼虫通过肺部,重者出现出血性炎 症变化,引起咳嗽及血丝痰。
晚期血吸虫病 门脉性肝硬变及 其他所致的肝硬变鉴别。
治疗
(一)杀虫疗法
吡喹酮(praziquantel,embay 8440)本药为 目前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疗程1 ~ 9天。 吡喹酮的副作用一般轻微而短暂,停药可自 行消失。常见的副反应有头昏、头痛、乏力、 恶心、腹痛、腹胀、腹泻、多汗、关节酸痛、 皮疹、发热、胸闷、心悸、早搏、心电图T波 改变、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精神异常等。 多数病人可有一种或数种反应;有严重副反 应者应及时给予处理。
• 成虫引起急性血吸虫病如发热、荨麻 疹、肝脾肿大、腹泻、腹痛、恶心、 呕吐、全身不适、体重减轻等毒血症 表现。
•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与直肠上静 脉中产卵。虫卵沉着于肝、肠及门 脉系统所属其他脏器的组织,其周 围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形成虫卵 肉芽肿(虫卵结节)。
• 肉芽肿有助于破坏与清除虫卵,也 可破坏宿主正常的肝肠组织,造成 肝硬化切除等。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这期的过程可保持半年至1年时间。病人可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然而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以及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在部分慢性血吸虫病例仍可导致虫卵沉积组织的慢性增生性变化,甚至门脉血流障碍而致包括肝、脾肿大在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虫卵沉积组织纤维化是血吸虫感染最严重的转归。在日本血吸虫,门脉周围纤维化导致门脉血流障碍及连锁的病理生理变化,构成了晚期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结肠肠壁的明显增厚以及肝脏干线型纤维化的形成。
干线型纤维化的后果是窦前门脉高压伴肝动脉血流代㑽性增加,以维持总的肝血流量和供给肝实质细胞营养。在肝功能代偿期,肝功能试验仅显轻微异常,而门脉高压却导致脾肿大,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和体征,这期一般在5—15年或更长。
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对机体皆有致病作用。鉴于尾蚴入侵至虫体成熟之间的过程较为短暂,因而所致的反应与组织损害较轻,且均属一过性病变。但虫卵导致的肉芽肿,则为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它能造成组织持久性的结构与功能破坏,因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宿主免疫应答的结果,故通常可将血吸虫病列入免疫性疾病的范畴。
2、肝脏病变:萎缩,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硬性结节出现,切面见门脉分支周围有宽窄不一的纤维分隔形成,门脉区主要为纤维性虫卵肉芽肿,纤维组织可沿小叶周围伸展顼形成干线型结构,肝细胞萎缩,但小时完整。由于门脉窦前通道受阴,故有门脉高压症状出现,临床主要表现有①脾肿大;②侧支循环的开放;③腹水;
3、其他病变:血吸虫病侏儒症
3、其化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肺、胸膜、胰腺、软脑膜及大脑皮质亦可发现嗜酸性虫卵脓肿,但为数较少。
兼有炎性渗出与炎性增殖的病理特点,脏器的充血、水肿较轻,炎性渗出物明显减少。
1、结肠病变:黏膜的充血、水肿有所减轻,但仍见黄白色粟粒样结节及黏膜溃疡,黏膜及黏膜下层除嗜酸性虫卵脓肿及嗜酸性虫卵肉芽肿外,还有假结核性虫卵肉芽肿的出现,以黏膜下层较为普遍。

血吸虫病的尾蚴性皮炎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的尾蚴性皮炎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的尾蚴性皮炎病理变化
1引言
血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受害者多为处于发育期的婴幼儿,血吸虫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都会带来损害,其尾蚴性皮炎的病理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防控手段。

2尾蚴性皮炎的形成
尾蚴性皮炎是血吸虫病的一种病理变化,其发病机制是血液中I 和II期血吸虫在皮肤处形成的带状尾蚴;当蚴增多后会带来病理变化,如组织的坏死、脓液的滤液和血液循环障碍等。

而血吸虫痰毒、毒素和溶血毒素也可以进一步损害肌肉和表皮,这些毒素会使血管内壁萎缩,从而刺激脂肪细胞,导致血管变窄、血流受阻,使得周围的组织缺血,从而形成尾蚴性皮炎。

3病理变化特征
尾蚴性皮炎的特征是出现一圈皮肤炎症病变,病灶处皮肤凹陷,周围出现结节及疤痕,渗出物有脓液。

触摸时病灶有肿胀的压痛感,病变的色泽介于红色和褐色之间,结节随血管痉挛而收缩。

尾蚴局部皮肤可见桡侧皮肤溃疡,病变凹陷较深,表现为圆形、半圆形深凹病变或环状实变,周围出现结节以及皮肤纹理被破坏等。

4治疗方式
一般情况下,尾蚴性皮炎的治疗往往是应用抗寄生虫药物,以对抗血吸虫的复发或新发,同时以预防感染为目标,采取支持性疗法,使当地炎症得到缓解,逐步消除血管痉挛症状,同时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来防止感染扩大。

5结语
总而言之,尾蚴性皮炎是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由于攻击皮肤血管,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响,采取抗寄生虫技术和支持性疗法治疗,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及时发现并防控,可明显减轻血吸虫病病情,保证患者的健康。

日本血吸虫致病机制

日本血吸虫致病机制
晚期血吸虫病人
-
日本血吸虫致病 机制
-
致病阶段:尾蚴、童虫、成虫、虫卵 原因: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诱发宿主 的免疫应答而出现的一系列免疫病理 变化。 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
1、尾蚴所致的损害
• 尾蚴钻入人体皮肤后可引起尾蚴性皮炎。 • 表现:入侵部位出现的小丘疹。
• 病理变化: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 出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等在宿主 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复合物 型(III型)超敏反应。
-
4、虫卵所致的损害
• 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 沉着在宿主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发育成熟后, 卵内毛蚴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渗透到宿主组织 中,刺激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淋巴系统、 巨噬细胞等趋向集中于虫卵周围,形成虫卵肉 芽肿(IV型超敏反应)。
• 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有利于避免局部或全身免疫 性疾病的发生和加剧,但又可不断破坏肝、肠 组织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
-
肉芽肿的急性期 易液化而形成嗜 酸性脓肿,在虫 卵周围出现许多 浆细胞并拌有抗 原抗体复合物沉 着,称为何博礼 现象(Hoeppli现 象)。
-
晚期损害:肝脏、结肠
虫卵肉芽肿形成的结局: ①肝、肠纤维化 肠梗阻 肝硬化 ②门脉高2、童虫所致的损害
• 童虫所经过的器官可因机械性损伤而出现 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和点状出血。
• 表现:潮热、背痛、咳嗽、食欲减退甚至 腹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机械性损伤和变态反应。
-
3、成虫所致的损害
•虫在血管内寄生,利用口、腹吸盘交替吸 附血管壁作短距离运动可引起静脉内膜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它的基本病理变化如下:(一)尾蚴引起的损害:尾蚴性皮炎。

初期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后期以单核细胞为主。

(二)童虫引起的损害:童虫在体内移行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以肺组织受损最明显。

(三)成虫引起的病变:大量吞噬有黑褐色血吸虫色素的巨噬细胞出现。

死亡虫体周围可见组织坏死,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

(四)虫卵引起的病变:是血吸虫病最主要的病变。

主要发生在大肠壁和肝脏,其病变表现为(急、慢性虫卵结节): 1.急性虫卵结节:急性坏死、渗出性病灶。

结节中央有一个或几个成熟虫卵,周围为颗粒状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变似脓肿,又称嗜酸性脓肿。

继而虫卵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后期,虫卵周围出现上皮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少,形成晚期急性虫卵结节。

2.慢性虫卵结节:肉芽肿性炎。

急性虫卵结节内的毛蚴死亡后,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虫卵周围被类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包围,病变似结核,但无干酪样坏死,又称假结核结节。

最后结节纤维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