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爱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比较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与当代言情小说的对比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与当代网络言情小说的对比民初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上承清末小说界革命,下启五四小说新潮。
而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类型就是言情小说,这也是它在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遭人诟病的原因。
而近几年来,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首发网站的言情小说数量迅猛增加,小说网站迅速崛起,其点击量与知名度不断提升,本土言情小说作者正在成长并渐成气候,部分作者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有较高文字审美水平的作品。
当下的通俗文学中的言情小说和清末明初的鸳鸯蝴蝶派文学都是传播媒介发展之后追求相应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它们都是作家成为市场的一个输出单位后的产物,二者所处时代所给与的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鸳鸯蝴蝶派虽然已经消亡,但是当代的网络言情小说仍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的延续,但它们基于的相同文化现象,都不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文化。
他们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
一、商业运作方式。
作为文学史上“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刊物,《礼拜六》在当时十分畅销,编者之一周瘦鹃曾回忆说:“民初刊物不多,《礼拜六》曾经风行一时,每逢星期六清早,发行《礼拜六》的中华图书馆门前,就有许多读者在等候着。
门一开,就争先恐后地涌进去购买,这情祝倒像清早争一争买大饼油条一样。
”《礼拜六》第1期的销量曾达两万份,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客观上看,清末民初出版业的发达和小说期刊的繁荣,使小说能够广泛、迅速地在大众读者群中流播。
传播范围的扩大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拉近了文学与接受群体的距离。
《礼拜六》拥有强大的编辑队伍和作家群,这是一个刊物的生命之源,《礼拜六》聚集了当时文坛上几乎全部的通俗文学作家,既有专业作家,又有大量的机关、商行、企事业职员和大中学校学生及社会青年。
《礼拜六》所包含的小说类型也十分多,特别是到后期,但是仍以言情小说为主体。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重要流派,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杨慎、冯梦龙等人为代表。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描写妇女命运为主题,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深情而动人的情感,展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与悲剧。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评价有好有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对妇女命运的真实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受压迫的境遇。
例如,《鸳鸯蝴蝶梦》中的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展现了妇女在家族和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力,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因此,鸳鸯蝴蝶派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艺术魅力使得鸳鸯蝴蝶派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然而,鸳鸯蝴蝶派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作品的情节较为复杂,人物众多,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感到疲惫和困惑。
其次,一些作品中对妇女的描写过于悲观和消极,缺乏对妇女力量和智慧的正面呈现,这种片面的描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2023年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2023年倾城之恋读书笔记2023年倾城之恋读书笔记1《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在1943年写好的一本小说。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特点,她客观冷静分析,熟谙世情冷暖,用简单直接的'话语点明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张爱玲生于一个没落官宦之家,语言才能萌芽得快,早在7岁的时候就写出了第一本小说。
写《倾城之恋》的时候,张爱玲也才23岁。
张爱玲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天才,不迟也不早地在20世纪的文坛闪闪发光。
张爱玲自己说过自己也爱看张恨水的小说。
张爱玲认为张恨水心目中最爱的是既爱穿素色长衫裙,又爱把红色蕾丝裙穿在底下的女子。
张爱玲说自己模仿不来这样的鸳鸯蝴蝶派的写作。
张爱玲直接说《倾城之恋》的男女主角虽然在香港被战争黑色乌云笼罩时勇敢选择在一起,但男女主角范柳原和白流苏从骨子里仍然是被改变得不彻底的人。
范柳原母亲是小妾、从小就被父亲的正妻放逐在英国。
在英国孤孤单单长大的范柳原在得到自己父亲的全部遗产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财产。
范柳原开始纵情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范柳原在用自己的放纵来报复曾经的被放逐。
在范柳原心中女人不过就是用钱来搞定。
白流苏这么一个成长于生活环境狭窄的上海里弄里的深闺小姐。
白流苏在婚后经过家庭暴力之后就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
这一离婚就是六年的蹉跎。
从21岁变成27岁。
这种变化经过隔壁小两口某天买了一斤五花肉都能被八卦成重大新闻的嚼舌邻居的口,转化成了白流苏娘家人眼里的一根刺。
白流苏的娘家人认为白流苏留在家里就是家里的耻辱和拖累。
白流苏在两个大嫂的闲言碎语、冷言冷语中默默留下眼泪。
白流苏自己的两个兄长也不待见这么一个吃白食的妹妹。
白流苏的母亲也只是对她表示失望和不能再提供任何帮助。
白流苏无助,白流苏流泪,白流苏在抗争。
白流苏能想到的是再找一户人家,重新组合成一个家庭。
离异在家多年的白流苏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虽然流年带走了岁月,可是并没有完全带走自己的美貌。
当范柳原没有看上自己的妹妹,而是看上了自己却并不想和自己结婚时,这时候即使范柳原提出了带白流苏去香港旅行常住,也就是做情人,白流苏的虚荣心也在驱使自己赌一把。
海派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海派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海派文学百科名片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
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未必是上海人)。
广义上的海派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派。
简介30年代中国沿海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产物。
上海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得风气之先,但也是西方思潮与中国封建余毒交杂,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对立严重的地方。
清末才子佳人小说、“五四”后的新才子佳人小说、上海滩的腐朽社会风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对海派小说的形成都有影响。
鲁迅曾说,海派文学为“商”“帮忙”,从中不难看出它的格调。
这是一种商业味很浓的文学。
海派没有成立过正式的组织,也未发表过宣言,之所以人们将其视作一派,是由于海派作家在思想倾向、艺术趣味和创作方法上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对都市文明既有幻灭,又有欣赏的挖掘。
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周围的作家,代表人物有张资平、叶灵凤、穆时英、曾虚白等。
他们都以都市青年男女的种种爱情纠葛。
有人统计1928年前张资平70多万字的小说中,写恋爱的就有55万字。
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各路作家。
其中包括已成流派的“现代派”诗歌,“新感觉派”小说,以及无法归入任何流派的上海作家如张爱玲,苏青,林徽音广义上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派海派小说主要是以描写都市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初期海派的叶灵凤的《紫丁香》、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的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和茅盾的《子夜》、张爱玲《金琐记》《倾城之恋》。
海派文学大体一致的特点:?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
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轻文学”;?过渡性地描写都市。
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张爱玲与杜拉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目录引言 (1)第一部分相似经历,形成了相近的创作风格 (3)1.1张爱玲与杜拉斯的相似童年 (3)1.2张爱玲与杜拉斯的创作内容 (4)1.3张爱玲和杜拉斯创作风格比较 (8)1.4张爱玲的政治叙事 (11)第二部分张爱玲与杜拉斯小说中的女性异化 (16)2.1相似的母亲形象之“异化” (16)2.1.1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 (16)2.1.2杜拉斯笔下的女性 (18)2.1.3张爱玲与杜拉斯笔下的母亲形形象之比较 (20)2.2命定式“荒诞”造成的原因 (21)2.3张爱玲从抗争到放弃抗争 (25)2.4张爱玲的处事原则 (29)结论 (32)参考文献 (33)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5)致谢 (36)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37)引言张爱玲与杜拉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引言1995年张爱玲去世,文坛又掀起了一股“张爱玲热”,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研究也日渐丰厚。
张爱玲研究既经历了非凡的寂寞,又曾有过非凡的热闹,这一切都与张爱玲自己所追求的“现世安稳”形成巨大的反差。
但是这些研究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张爱玲长期被漠视,也由于张爱玲作品中的确有值得称道之处,有些文章对张爱玲的评价过高,往往忽视其作品中的局限性和缺失,与此相反的,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重视的不够。
杜拉斯自1984年《情人》获奖后被介绍到中国,出版对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情人》中译本多达6种,但是文学界对她不可谓不冷淡,目前笔者还未发现国内有研究杜拉斯的专著和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也是寥寥。
相比于中国学术界对杜拉斯的“冷”,西方对杜拉斯的研究可谓是“热”极,从1950年《抵抗太平洋的堤坝》开始,法国各大报刊、杂志始终都有批评她的文章,后来更有专刊、专号特别奉献给这位卓越的作家。
我认为,中国文学界对杜拉斯的“冷”完全是一种误解与偏见,媒体对杜拉斯个人生活的炒作和电影《情人》对文本庸俗化的处理使得中国读者将杜拉斯定义成了擅长写情色故事、有着传奇感情经历的的通俗女作家,这对杜拉斯是及其不公平的。
鸳鸯蝴蝶派概述
鸳鸯蝴蝶派概述在五四新文学的诞生过程中,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雅俗互动”的态势。
由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发动和领导的新文学,始终保持着“先锋文学”的性质和“纯文学”的特征,代表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派通俗文学,虽然始终被排斥在文学主流之外,但仍然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并随着新文学读者群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地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所谓“鸳鸯蝴蝶派”,简称“鸳蝴派”,原指清末民初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旨,以才子佳人为题材,以言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流派。
因其作品中常有“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对蝴蝶可怜虫”的词语而得名。
其先导可追溯到1903年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1908年吴研人的《恨海》常常被看作是这派小说开始流行的滥觞,而1912年出版的徐枕亚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他们先在《小说时报》(1909)和《小说月报》(1910)上发表作品,1914年《礼拜六》创刊后,成为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的刊物,故又称“礼拜六派”或“鸳鸯蝴蝶-礼拜六派”。
又由于其文学生命与“民国历史”相始终,故又有“民国旧派文学”的称谓。
鸳鸯蝴蝶派文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
一方面,它本身是中国传统通俗文学发展的结果,直接继承了明清以来笔记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衣钵,同时又遵循着“门当户对”、“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
另一方面,它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废除、稿费制度的建立、现代传媒的发达、商业都市的出现、市民读者群的形成,以及西方文化的引进,并表现出倾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
因此,在1917年新文学出现之前,鸳鸯蝴蝶派一技独秀,是传统旧文学最大的克星。
新文学崛起后,鸳鸯蝴蝶派失去了大量青年学生读者,但仍然在市民读者中占有绝对市场。
1921年,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特别是该会对《小说月报》的改革,对鸳鸯蝴蝶派来说,不仅是一个刊物的丢失,更是对整个通俗文学作家士气的打击。
张爱玲恋爱前后作品风格之比较
张爱玲恋爱前后作品风格之比较作者:马敬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7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77-021943年下半年,张爱玲和胡兰成相识相恋,1944年结婚。
张爱玲恋爱前期的作品,爱情更多是以畸形面貌呈现的,她笔下浮华世界的底层有着无法掩盖的扭曲与虚假。
张爱玲恋爱后期的作品则成熟、精致,趣味性增强。
一、张爱玲恋爱前期的作品风格(一)畸形晦涩1943年以前,张爱玲还未和胡兰成相识,那时她的作品自然不如后来作品的成熟趣味与精致,她笔下的爱情更多是以畸形面貌呈现的,如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高级妓女”葛薇龙,葛薇龙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曾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并把上学当作实现理想的桥梁。
但是经济的穷困导致她走进了姑妈险恶的圈套。
姑妈家汇聚着东西方社会最丑恶的生活方式,到处是物质的诱惑和堕落。
在姑妈的精心栽培下,葛薇龙为了金钱和享乐而背弃了传统道德,也丢掉了自己的理想,最后成为一个“养家的妓女”。
她曾想过要逃离这种生活,但正是由于对欲望的无法满足和无尽追求,才使她人性扭曲。
最后作品中写到:“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沉香屑第二炉香》中也讲述了教师罗杰少女愫细的畸形爱情悲剧。
《茉莉香片》中最终阴郁消极的聂传庆因不能爱活泼阳光的言丹珠而痛打她一场的结局。
《心经》则是写畸形父女恋,这个故事看来很浅显,主题却是晦涩的。
可能,许小寒这种畸形的感情从某种程度上是张爱玲的折射。
不过,似乎段绫卿那种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的畸形感情更是贴近于张爱玲。
(二)女性不独立,男人皆纨绔前期作品中的女性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她们都具有一种共性,那就是缺乏独立意识。
女性生来就是“女结婚员”,她们都把自己寄托给婚姻,不想自食其力,这是造成女性悲剧的主观因素,也是她们悲剧的根本因素。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鸳鸯蝴蝶派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鸳鸯蝴蝶派一与世界上不少国家一样,中国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涌动起通俗文学的滚滚洪流,真有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之观,然亦有支流蜿蜒,亦有水势大小,及至四十年代末,内地终因政体变革而逐渐枯竭,前后持续半个多世纪。
它发萌期的代表作品,有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张春帆的《九尾龟》等;它终结期的代表作家有张恨水、张爱玲、徐讦、无名氏等。
作者之众,作品的种数和印数之多,都远远超过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在社会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为建立新文学作家的“主体性”,并以此启蒙社会大众,开始对当时这一主流文学现象进行发难。
清末民初的绝大部分通俗文学作者都成为牺牲品,被斥之为鸳鸯蝴蝶派。
如果说,现代史上确实存在这一文学流派,那真是群体庞大、情形复杂的阵营。
可惜他们并没有共同的宣言或宗旨,只是被认为有相同的“趣向”而被归纳在一起。
鸳鸯蝴蝶派这个名称,不但是批判者所起,并且它的范畴和概念也在批判过程中不断修正。
据目前所知,最早提出鸳鸯蝴蝶派概念的是周作人,1918年4月19日,他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作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时,批判当时旧形式、旧思想的中国小说,特别提到“此外还有《玉梨魂》派的鸳鸯蝴蝶体,《聊斋》派的某生者体,那可更古旧得厉害,好像跳出在现代空气之外的,且可不必论他”。
1919年2月2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七期上,他又发表《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称“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
周作人说的鸳鸯蝴蝶派,乃专指才子佳人的哀情小说。
鲁迅对鸳鸯蝴蝶派的理解,也是这样,直到1931年,他在《上海文坛之一瞥》中提及民初的情形,说道:“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但有时因为严亲,或是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不再都成神仙了——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
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名词解释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是一种流派,起源于中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涉及鸳鸯蝴蝶派的起源、特点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这一流派的名字来源于传统民间戏曲的角色,将文艺作品的两种类型进行区分,以突显不同风格与表达方式的异同。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解析,探讨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首先,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起源与发展值得关注。
鸳鸯和蝴蝶这两个角色来源于中国传统戏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形象与性格特点。
鸳鸯一对情侣,代表着亲密关系与稳定性;而蝴蝶则是一个个体,代表着自由与飘忽。
在文学批评理论中,鸳鸯蝴蝶派被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其次,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鸳鸯蝴蝶派尤其强调作品中的反差和对立。
鸳鸯一方通常代表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等现实类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蝴蝶一方则更注重个人主义、抒情主义等自发类文学,强调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鸳鸯蝴蝶派通过将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合理组合,旨在创造出更具有冲突、张力和艺术感的文艺作品。
然而,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和对照,在实践中常常呈现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鸳鸯和蝴蝶两个主题在作品中互为补充与共生。
鸳鸯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主题提供了作品的基础和情节发展,而蝴蝶则为作品增添了情感色彩和思想启示。
正是这种因果和共生的关系,使得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元的表现方式。
对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一定影响力。
诗人艾略特跨越了国界,将鸳鸯蝴蝶派的思想应用于西方诗歌创作。
他在《荒地》中巧妙地将鸳鸯和蝴蝶的形象融入到分裂的个人和现实主题中,用以表达对现代社会状态的悲观和疑问。
这种对比和对照的运用使得诗歌作品更具有张力和独特性。
最后,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对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限制,创造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文学风格。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1 基本介绍所谓鸳鸯蝴蝶派,是由清末民初言情小说发展而来,20世纪初叶在上海“十里洋场”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曾广受大众读者欢迎,也曾广受新文学界的批判,其影响非常广远,甚至于到了今天,还有人在批评所谓“媚俗、低级文化”时仍将他拿出来作为代名词。
2 人物作品这一流派的作者群先后多达两百余人,分散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后来集中到上海、天津、北京几个大城市。
开始没有固定的组织,后来成立了青社与星社。
包天笑为这一派的主持者,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
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铁马金戈的武侠小说,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揭秘猎奇的社会小说……都是他们的拿手的题材。
“鸳鸯蝴蝶”是以形象化的名称来指谓民初的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派别,但是由于这一流派的作家不仅仅是写才子佳人的恋情小说,因此用鸳鸯蝴蝶派命名已无法概括众多题材的特色,于是,有人取该派最有代表性的刊物《礼拜六》名之,取其休娱、消闲功能而称为《礼拜六》派。
2.1 代表人物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
2.2 代表作品《断鸿零雁记》《玉梨魂》《情茧》《恋之梦》《爱途历程》《言情小说家之奇遇》《火车中》《沧州道中》《东方神侠传》《雪鸿泪史》《舞宫春艳》《民国艳史》《唐代宫廷演义》《杨乃武和小白菜》《海外缤纷录》《霍桑探案集》《脂粉》《一个猎艳者的精密思想》《金粉世家》《秋海棠》3 发展历程3.1 背景1906年,当时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出版的报刊达到66家之多,此时全国出版的报刊总数达到239种。
这些报刊在发表政论新闻的同时,也发表诗歌和娱乐性质的文章,后来这些内容演变成了“副刊”,副刊的发展导致文学刊物的出现和单独出版。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独特的文学流派,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它以鸳鸯蝴蝶为象征,以表现爱情与悲剧为主题,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这些作品中,爱情常常被描绘成一种痛苦的经历,而悲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力量。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敢于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文学流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深深地影响了一代文学爱好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鸳鸯蝴蝶派的作品过于悲观和消极,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
他们认为,文学应该是人们寻求希望和追求美好的精神寄托,而不是沉浸在痛苦和绝望中。
此外,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在一些人看来也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过于个人主义和情感化。
然而,无论如何评价,鸳鸯蝴蝶派的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人性和社会。
它让我们思考爱情的真谛和人性的复杂,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鸳鸯蝴蝶派的作品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阅读和思考。
正是这种多样性和深度,使得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程兰兰[摘要]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
张爱玲的成功,不止在她传奇的一生,也不止在她笔下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
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展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Analys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ZhangAiLing novelChengLanLanAbstract:ZhangAiLing's life is a legend, and the novel she wrote is a unique style of "legend" story. Zhang AiLing's success, not only in her legendary life, also more than in the "legend" of the author's story, more lies in her unique novel art. She describes a series of women's survival tragedy,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ation, and able to skillfully use imag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o the world fail in that era, and unique to sad and deep sense of desolation.Keywords: ZhangAiling Novel Artistic Features一、鲜明夺目的意象(一)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在《张爱玲传》中,就记载着年轻的张爱玲曾说的:“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都不能克服这种齿咬性的烦恼。
近代著名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
近代著名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20世纪之初,文坛上出现了一个著名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
这个流派的起源与上海有关。
十里洋场繁华之地,出现了一批把小说当作消遣娱乐的有钱有闲阶级,于是言情小说和世情小说有了市场。
鸳鸯蝴蝶派延续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受到了这部分人群的追捧。
但是其在传递价值取向方面偏向于保守,所以评价不高。
清末,上海出现了很多刊载小说的杂志,这些休闲刊物为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1911年前后,言情小说逐渐在各种题材小说中成为主流,这时候出现了一部引起轰动的“现象级”小说《玉梨魂》。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小说描写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悲剧。
这部小说出版后供不应求,累计再版达到32次,印量接近百万本。
如果当年有畅销书排行榜,《玉梨魂》应该可以连续几年上榜。
言情小说异军突起,很多有才华的作家纷纷试水写了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是苏曼殊,他一口气写了六本言情小说,本本畅销。
由此鸳鸯蝴蝶派在文坛上正式站稳了脚跟。
鸳鸯蝴蝶派发展壮大之后,这个派别的作家开始尝试创作其他题材的小说,包括武侠、侦探、写实等类别。
后人统计过,这个流派的小说家仅长篇小说就创作了两千余部,中短篇小说更是不计其数。
鸳鸯蝴蝶派虽然风靡一时,但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有限。
首先,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自我定位为“消遣小说”,作家在创作时不太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他们的创作目的就是游戏消遣。
其次,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在创作中过于媚俗,什么小说畅销,什么话题受关注,作者就创作什么。
这样充满套路的作品,显得有些粗糙。
第三,少部分这部流派的作者,为了吸引读者不惜描写一些情色内容,缺乏作家的操守。
经过多年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鸳鸯蝴蝶派中出现了一部可以“封神”的作品,这部小说叫《啼笑因缘》。
著名小说家张恨水描写了一段爱情悲剧,让读者全情投入、欲罢不能。
小说以进步青年樊家树和卖唱姑娘沈凤喜为主人公,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期间的种种黑暗丑恶。
爱情悲歌的不同演绎——庐隐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
爱情悲歌的不同演绎——庐隐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胡丹【摘要】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7【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庐隐;张爱玲;女性意识;悲哀;苍凉【作者】胡丹【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46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思潮的涌入,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日渐兴荣,更有一批思想进步的文坛名人为女性解放而呐喊,鼓励女性走向社会。
这一场由胡适、鲁迅、林语堂等文学大家所倡导的妇女解放运动,为女性“低沉的天空”开辟了一片阔土。
由此,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逐渐觉醒,并走上反抗男权专制的道路。
女性作家以文字为武器,有力地控诉着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
她们用真挚的心灵倾诉着女性的精神世界,书写女性独特的细腻情感。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小说是最能引起普通民众共鸣的一种。
在女作家中,庐隐与张爱玲的小说独具个性,她们小说中所编织的爱情故事也多是悲剧结局,令人黯然。
庐隐,作为“五四”的产儿,她与新文学发生关系是较早的。
受“五四”运动的感召,庐隐坚决地拿起笔,直率地吐露女性向往自由的心声。
张爱玲,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那骨子里透出的冰凉,一直渗透到小说中,浸染着一个又一个女性的悲哀命运。
二者小说中身陷爱情漩涡里的女性,虽然都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但是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心理基调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说庐隐小说中的女性是悲哀的,那么相较之,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则是苍凉的。
(一)悲哀的叹美者自1920年庐隐的第一个短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发表,作家在小说创作领域逐渐崭露头脚。
鸳鸯蝴蝶派概述
鸳鸯蝴蝶派概述在五四新文学的诞生过程中,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雅俗互动”的态势。
由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发动和领导的新文学,始终保持着“先锋文学”的性质和“纯文学”的特征,代表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派通俗文学,虽然始终被排斥在文学主流之外,但仍然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并随着新文学读者群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地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所谓“鸳鸯蝴蝶派”,简称“鸳蝴派”,原指清末民初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旨,以才子佳人为题材,以言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流派。
因其作品中常有“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对蝴蝶可怜虫”的词语而得名。
其先导可追溯到1903年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1908年吴研人的《恨海》常常被看作是这派小说开始流行的滥觞,而1912年出版的徐枕亚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他们先在《小说时报》(1909)和《小说月报》(1910)上发表作品,1914年《礼拜六》创刊后,成为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的刊物,故又称“礼拜六派”或“鸳鸯蝴蝶-礼拜六派”。
又由于其文学生命与“民国历史”相始终,故又有“民国旧派文学”的称谓。
鸳鸯蝴蝶派文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
一方面,它本身是中国传统通俗文学发展的结果,直接继承了明清以来笔记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衣钵,同时又遵循着“门当户对”、“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
另一方面,它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废除、稿费制度的建立、现代传媒的发达、商业都市的出现、市民读者群的形成,以及西方文化的引进,并表现出倾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
因此,在1917年新文学出现之前,鸳鸯蝴蝶派一技独秀,是传统旧文学最大的克星。
新文学崛起后,鸳鸯蝴蝶派失去了大量青年学生读者,但仍然在市民读者中占有绝对市场。
1921年,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特别是该会对《小说月报》的改革,对鸳鸯蝴蝶派来说,不仅是一个刊物的丢失,更是对整个通俗文学作家士气的打击。
张爱玲小说的独特性兼谈白流苏与林黛玉
张爱玲小说的独特性兼谈白流苏与林黛玉内容提要:张爱玲自幼被中国古典文学和近代通俗小说包围,以后在圣玛利亚女校,尤其是在香港大学接受的又是纯西方式的教育,双重的影响,使得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不论是情调趣味还是手法技巧,都将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有效地调和起来,形成崭新的艺术境界。
小说着力表现恋爱的人间性,她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观察世俗人生,以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去平静地展示人性的张爱玲,使其在小说在文字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
我们以白流苏和林黛玉为例,谈一下诗化的林黛玉和世俗的白流苏,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张爱玲小说特殊性。
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参差对照的写作手法、营造气氛的高手、中西合璧—传统小说语言和意境同现代小说技法的融合、末落时代的末落人物群像、永恒的情感围城困境、美丽而苍凉的艺术风格、东方式的意境与东方式的趣味、真诚面对忠实宽厚的人生襟怀,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这些艺术特色的又形成了张爱玲小说的独特性。
自幼被中国古典文学和近代通俗小说包围,以后在圣玛利亚女校,尤其是在香港大学接受的又是纯西方式的教育,这双重的影响,使得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不论是情调趣味还是手法技巧,都将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有效地调和起来,形成崭新的艺术境界。
模仿《红楼梦》或是《金瓶梅》的笔法,引入西方现代文学中繁复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生动的意象,旧与新、中与西的统一。
受这些“人情小说”的影响,小说着力表现恋爱的人间性。
她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观察世俗人生,以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去平静地展示人性的张爱玲,在小说在文字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
张爱玲令人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她的贵族出身,并不是破落的大家子弟就应该注定成为曹雪芹。
张爱玲之所以屹立文坛至今,还是因为她的作品与众不同。
但张爱玲和曹雪芹确实有缘,正如《红楼梦》横空出世一般,张爱玲和她的小说也是横空出世。
张爱玲,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
民国第一畅销作家:鲁迅排队买他的小说,张爱玲琼瑶是他的门徒
民国第一畅销作家:鲁迅排队买他的小说,张爱玲琼瑶是他的门徒你也许没了解过张恨水这个名字,但一定听过鸳鸯蝴蝶派,一定看过《金粉世家》,张恨水就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代表,《金粉世家》则是他众多作品中平凡的一部。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张恨水这个笔名源自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
所谓的“鸳鸯蝴蝶派”,主要写的是才子佳人爱情故事,张恨水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做到了雅俗共赏,是民国时期凌驾于所有文学巨匠之上的“第一写手”、“第一畅销作家”。
张恨水才思泉涌,笔耕不辍,他每天9点开始写作,一直到夜里12点才停笔,其作品的高产程度令人吃惊。
张恨水有很多名噪一时的作品,《金粉世家》并非他影响最大的小说,《啼笑姻缘》的横空出世那才叫万人空巷,这本小说连载期间,每天报纸还没印出来,门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长队之中,经常还会有鲁迅的身影,因为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的忠实粉丝。
张恨水有“三绝”:第一是左右开弓同时撰写多部小说,思路不乱,速度不减,最高纪录是同时写7部,张恨水还曾左手打麻将,右手写稿,竟也挥洒自如;第二是张恨水写作从不打草稿,每每一蹴而就,无需修改,即是完美佳作;第三是张恨水有与曹雪芹一样的才能,擅长诗词歌赋,小说中屡有佳作诞生。
如此畅销,如此高产,如此通俗,张恨水的作品会不会不登大雅之堂呢?其实不然,张恨水的厉害之处就是做到了雅俗共赏,他把最美妙的文字、最深刻的思想加注在最世俗的男女爱情故事里,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拿最高的稿费。
我们知道,民国时期鲁迅的稿费已经是高到离谱,但相比于张恨水也只能是望尘莫及。
张恨水不但每月有500元的收入,还有额外的巨额稿费,最多的一次拿到了8000元之巨,他一部作品赚的钱就足以在北京买一座王府。
如果当时也有作家财富排行榜,张恨水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张恨水对后世影响极大,张爱玲与琼瑶都是他的“门徒”,张爱玲对张恨水推崇备至,甚至有“张爱玲对张根水嗜之如命”之说,琼瑶的作品里更是有浓重的“张恨水影子”,只是,她学到了皮毛,却没学到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爱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比较
——人性观上对鸳鸯蝴蝶派的超越
2012300000041汪汝文张爱玲对人性悲剧的深刻体验赋予她的文章不同寻常的人性观点。
她的人性观抛开了政治、道德的外衣,向读者展现她所直面的人性本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张爱玲相对于鸳鸯蝴蝶派对人性描写的突破来表现她作品中的人性观。
张爱玲和鸳鸯蝴蝶派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
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
以后的张爱玲在言情的题材取向、女性主题、传统笔法上对其有所传承,但在对人性的描写上,张爱玲以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人物在情感矛盾中人性的复杂变化,展示出人性的本真。
鸳蝴小说以言情为主,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
代表人物徐枕亚就曾说“有口不谈家国,任它鹦鹉前头;寄情只在风花,寻我蠹鱼生活”。
其背后深藏着的是一个遣愁、排闷的动机, 这类小说没怀多少“济世”抱负, 其叙事的目的在于泄情和消闲。
到了《礼拜六》时代,周瘦鹃更是声称, 他叙述的故事“是给看官们时时把玩,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
”
鸳蝴作品中很少有关于具体人性的描写,往往只是从大的方面展示其想要表现的“男女恋爱自由”观念,加之普遍的“缘情顽艳,
触绪缠绵”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忽视了在西方思想和传统礼教冲突下感情中具体的人性变化。
如鸳蝴作家徐枕亚的代表作《玉梨魂》描写了青年何梦霞与寡妇梨娘的凄美哀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最终梨娘殉情而死。
这一悲剧性的爱情的描写引触了读者的眼泪,却没有从更深的角度引起读者对人性的进一步思考。
尤泣红的《碧梦痕》以《红楼梦》为蓝本,描写了公子文梦书与小姐蓝贞碧坎坷、悲剧性的爱情经历,最后蓝贞碧屈从家庭酿成悲剧。
这类故事多采取传统的文化视角来认识现实,局束于殉情或屈从的悲惋结局,使许多作品往往流于表象的揭露而缺少深刻的思想内容。
而这些缺点,突出了以后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描写的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