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
谈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
原 因. 主要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 ) 少年 生 理 、 理 特 性 的 不 成 熟 。 少 年具 有 极 强 的 一 青 心 青 好 奇 心 , 自制 力 较 弱 , 常 会 在 网络 媒 介 上 观 看 在 现 实 生 活 但 常 中很 难 看 到 的 暴 力 、 情 等 内 容 以满 足 自己 的 好 奇 心 , 会 沉 色 也 迷于惊险 、 刺激 的 网络 游 戏 中。 少 年 逆 反 心 理 较 强 , 庭 、 青 家 学 校讳 莫 如 深 的 信 息 常 常 会成 为 他 们 感 兴 趣 的 东 西 ,黄 、暴 、 “ 邪 ” 当今 网络 媒 介 亚 文 化 中对 青 少 年最 具 杀 伤 力 的“ 器 ” 是 武 。 ( ) 二 家庭 、 校 管 理教 育 方 式 的 滞后 性 。 在社 会 上 , 网 学 黑 吧 、 规 操 作 的 网 吧 不 同程 度 地 存 在 , 络 媒 介 内 容 不 健 康 , 违 网 导致 青 少 年 沉 迷 其 中 。现 行 教 育 无 论 在 内容 、 段 、 式 上 与 手 方 滚滚 而来 的 网络 浪 潮 相 比存 在 滞 后 性 或 不 足 。有 的教 师 强 行 制 止 学 生 上 网 反 而 会 激 起 他 们 强 烈 的逆 反 心 理 。部 分 家 长 片 面地 认 为 , 网是 学 知 识 , 上 而不 加 任 何 限 制 。 旦 出现 问 题 时 , 一 又强 行 将 孩 子 与 其 分 开 . 为那 样 可 以保 护 孩 子 免 受 影 响 . 以 结 果却 常常 事 与 愿 违 。 ( ) 三 网络 媒 介 控 制 手 段 不 健 全 。 络媒 介 的虚 拟 性 、 网 隐蔽 性 对 传 统 的道 德 规 范 提 出 了挑 战 。 网络 媒 介 所 产 生 的许 多 问 题 , 传 统 的 法律 制度 显得 无 能 为 力 。 随 着 网 络 的 发展 . 对 使 针 出现的问题 , 总体上讲 , 国网络立法还相对 滞后 . 们 的 从 我 人 网络 法 制 观 念 还 很 淡 薄 ④ 三 、 当 前 思 想 品德 课 程 加 强 网 络 素 养教 育 的设 想 对 ( ) 一 充分 利 用 教 材 , 掘 媒 体 素 养教 育 的教 材 资源 。 材 挖 教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要 载 体 , 是学 生 获 取 知识 、 高 能 力 的 主 要 也 提 来 源 ② 初 中思 想 品 德 教 材 中有 许 多 内容 是 对 学 生进 行 网络 素 。 养 教 育 很 好 的资 源 , 比如 人 教 版 教 材 中 的 《 边 的 诱 惑 》 《 身 、追 求 高 雅 生 活 》 《 边 的侵 害》 《 重 和 维 护 隐 私权 》 《 络 上 、身 、尊 、网
谈网络对学生道德影响加强德育工作措施
谈网络对学生道德的影响及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但同时也让一些有害细菌在春风中滋生。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让人们获得了自由发挥的更广阔的空间,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色情、暴力、欺诈等内容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道德德育一、网络对学生道德的影响1.不良的上网环境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家里或学校上网,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把网吧作为经常上网的场所,原因是在那里没有家长及老师的束缚,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而且,网吧里处处乌烟瘴气,充斥着污言秽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在网吧里,由于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及精力花费在了游戏、聊天等事情上,到头来一无所获,既浪费金钱又浪费生命。
2.网络黑色文化的泛滥容易造成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的混乱多年来,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在网络黑色文化的冲击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有的甚至出现了动摇。
目前,我国的网上信息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而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信息资源,他们利用其某些方面的优势,在网络上倾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霸权、政治强权、大搞和平演变。
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这种冲突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明显。
有少数学生受其影响没有正确的信仰、没有高尚的追求,仅仅满足于吃喝玩乐的享受,令教师和家长极为担心。
3.网络黄色、暴力文化的泛滥容易导致学生道德法律观念的淡漠和社会责任感的弱化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鉴别力弱,可塑性大,很容易误入歧途。
含有色情内容的图片、影像、文字充斥着网络,令不少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有的因此荒废了学业,断送了前程,有的离家出走,有的毫不负责的发生两性关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生命。
同时,网络中充斥着各种用暴力手段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内容,不少学生把暴力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崇尚暴力,渐渐的将网络与生活混为一潭,模仿游戏中的暴力镜头,暗杀、绑架、强奸、轮奸、贩毒等犯罪活动频频发生在青少年中,是网络暴力文化的泛滥使中学生变得凶残,丧失自控能力,危害家庭、学校和社会。
网络时代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解析
网络时代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解析(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信息交流平台,是现在互联网开发的主要方向。
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快速地上传或下载所需信息,在信息平台的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迫切地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与信息交流平台相适应。
首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网络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凸显,教师对思想理论知识的讲解,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现状有效联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用理论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道德素养。
其次,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民主氛围,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自主性更强,乐于去探索、挖掘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网络课堂教育手段不再单一,利用图片展示、视频观看、情景再现等多种手段,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育内容。
再次,教育者将网络教学与体验教学法相结合,通过视频观看,深入教学情景,“体验学习”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体验知识和情感,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三)丰富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衍生的文化,它是一种大众文化,其具有文化共享、开放、自由等特征,它能够链接全球的资讯信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国界的信息传播空间[1]。
传统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源狭隘,信息容量狭小,信息内容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缺乏时代活力,传播范围受到限制,仅限于校园内的教学活动,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群体较小。
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这种现状,使用者只需登录互联网,便可以领略到最新的知识体验。
第一,网络文化的发展,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实现信息数字化,教育资源不断增多,形式新颖,打破传统界限。
具体表现为:一是电子图书馆的应用,电子图书可以把不同载体,不同空间位置的资源信息,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存储,学生们可以便捷的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随时随地的学习知识,读书学习不在受时间限制;二是学校创建宣扬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文化的网站,扩大信息交流学习平台影响范围,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形势政策的新动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提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深化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网络探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提出问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借助网络环境的网络资源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结构序列上,主要体现在: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探究的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
下面就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做一具体分析。
(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
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例如在初三年级“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表现”一框的教学时,可以制作播放动画短片:成片的森林被砍伐了,飞来一只小鸟,落在光秃秃的树墩上,嘴巴中吐出一串跳动的音符――“我想有个家!”,定格画面。
学生仿佛听到了小鸟悲凉的祈求,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
这时,提出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探究式学习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
既然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那么教师就要借助网络环境,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
论信息时代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关 键 词 : 息 时 代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信
培 养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提 出 : 加 强 和 改 进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注 重 “ 人 文 关 怀 和 心 理 疏 导 , 正 确 方 式 处 理 人 际 关 系 。 员 社 会 各 用 动 方 面 共 同 做 好 青 少 年 思 想 道 德 教 一 育 工 作 , 为青 少 年 健 康 成 长 创 造 良好 社 会 环 境 。 ” 少 年 是 祖 国 的 未 来 , 我 们 建 设 有 青 是 中 国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接 班 人 .正 处 在 思 想 道 德 萌 芽 和 发 展 阶 段 , 易受 到各 种 不 良信 息 的影 响 , 强 青 少 年 学 生 的 容 加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 接关 系 到 中华 民族 的整 体 素 质 , 系 到 国家 直 关 前 途 和 民族 命 运 。 信 息 时代 学 生 思想 道德 教 育 面 临 的 新 挑 战 由于 信 息 时 代 社 会 意 识 的多 元化 ,中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面 临 着 一 些 新 的 问 题 和 挑 战 。 网 络极 大 地 提 高 了人 们 的 信 息 量 , 高 了生 活 的选 择 性 。 同 时 , 提 网络 包 罗 万 象 、 呈 复 杂 、 纷 难 以控 制 。网络 对 人 的 素 质 要 求 是 较 高 的 , 们要 有使 用计 算 机 人 和网络的能力 , 要有分析 、 理 、 收和创造 信息的能力 , 又 处 吸 能 用 最 少 的 时 间 , 大 量 信 息 中获 取 最 有 价 值 的有 用 信 息 。 络 从 网 使 人 直 接 交 { 减 少 . 也 面 临 着 情 感 的变 化 问题 。 络具 有 交 = _ E 人 网 互 作 用 , 同 于报 纸 、 台 和 电视 台 , 受 教 育 者 与 教 育 者 的 不 电 使 功 能 发 生 根 本 变 化 . 习方 式 发 生 根 本 变 化 . 个 网站 不 行换 学 这 个 网 站 , 师 不 行 从 网上 找 一 个 讨 论 。 以 网 络使 教 育 的 手 老 所 段 、 式 、 程 , 至 师 生 关 系 、 们 的 观 念 都 发 生 革 命 性 变 方 过 甚 人 革 , 对 青 少 年 德 育 提 出严 峻 挑 战 。 并 二、 网络 环 境 给 青 年 学 生 思 想 品德 教 学 带 来 的新 问题 2 0 年4 5 . 国互 联 网 络 信 息 中 心 ( N I ) 布 了 0 8 月2 日 中 C NC 发 《 国青 少 年 上 网行 为 研 究 报 告 》 数 据 表 明 , 止  ̄ 2 0 年 1 中 。 截 107 2 1 月 3 日 ,5 以 下 的 青 少 年 网 民 数 量 已 经 达 到 1 7 , 1 2岁 . 亿 占总 体 0 网 民规 模 的半 数 , 中 国网 民中 规 模 最 大 的一 个 年 龄 群 体 。 是 与 此 同 时 , 告 显示 :青 少 年 上 网行 为 娱 乐 性 倾 向 明 显 , 以交 报 “ 多 友 、 戏 为 主 。 少 年 网 民 网络 交 友 、 乐 行 为 倾 向明 显 。 大 游 青 娱 绝 多 数青 少年 网 民有 在 互 联 网 上 沟 通 交 友 的 欲 望 和行 为 ,59 5 .% 的 人声 称 在 网上 结 交 过 新 朋 友 . 同时 青 少 年 网 民的 即时 通 信 使 用率 已经 超 过 9 . 即 时 通 信 软 件 是青 少 年 交 友 的重 要 途 成 而 径 之一 。 ” ①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摘要】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成为必然选择,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塑造良好的学生思想品德。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学生防范网络风险的能力。
建立网络监督机制,严格管理网络使用,保障校园网络环境纯净。
强调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增强网络伦理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网络信息,提升网络素养。
总结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学、网络环境、德育教育、网络资源、网络安全、网络监督、网络道德、网络价值观、新形势、模式、总结1. 引言1.1 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平台之一。
在农村中学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可以为农村中学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及时解答疑惑,提供指导。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网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
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农村中学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水平。
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故事、优秀人物事迹、伦理道德知识等。
线上德育心理活动方案
线上德育心理活动方案1. 简介线上德育心理活动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的一种德育教育活动形式。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快速,线上德育心理活动的出现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德育课程开展方式。
本方案旨在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德育心理培养与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活动目标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情商和智商的综合素养。
2.2 增进学生德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2.3 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3. 活动内容3.1 德育知识学习:通过线上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关于德育的相关知识,包括品德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处理、道德规范的理解等。
3.2 心理素质培养:通过线上心理测试、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并掌握一些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和技巧。
3.3 个性发展辅导:通过线上互动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供发展建议和指导。
3.4 情感交流活动:通过线上社交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分享,增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5 德育项目实践:通过线上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活动方式4.1 线上课堂: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德育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资料的分享。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与课堂,并进行在线讨论和互动。
4.2 心理测试与辅导: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心理测试,并获取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方面的指导。
4.3 互动讨论与分享:学生可以在线上社交平台上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从中获取心灵的满足和成长。
4.4 德育项目实践:通过线上社区活动和线上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德育项目实践,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 活动管理5.1 活动组织:由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专业德育教师和心理专家,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网络时代与学校德育工作——网络环境下学校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2 Q M ! O 芏 T H 蔓 E R § L 塑 A £ N D 2
方 式 、方 法唤 起孩 子 们 的求知 欲 。有效 的 课堂 提 问既 能体 现教 师 的专 业知 识与 专业 技 能水 平 ,也直 接 决定 着教 师 的课堂 教 学成 效 ,同 时也是 一 项细 致 的教 学艺 术 。只要 我们 每一 位 科学 老师 都能 够 根据 具体 的 教学 内容 深入 地思 考 、细 致地 揣摩 ,精心 设计 自己的课 堂提 问,就 可 以锻炼 学 生 的思维
一
术方 面 ,可 以在 网络 服 务器和 学 生 电脑上 安装 防 护软 件 ;在管 理方 面 ,学 校 要制 定 网络 使用 管理 制度 ,进 一 步加强 对 网络 信 息的 监控 和管 理 ,发现 学 生进 入不 健 康 的网站 及 时教育 引 导 ,有不 良信 息及 时 清 除,有 问题 及 时 矫正。 ② 适应 性 对策 :学 校应 凭 借 网络优 势改 革德 育工 作 的方 式 、方 法 ,要 加 强 教育 网络 的建 设 ,要充 分 利用 网络 丰 富德育 教育 内容和 教学 形 式 ,使 学 生 在广泛 、宽松 的环 境下 接受 道德 教育 。 ③ 引 导性 对策 : 学校德 育 要主 动适 应形 势 发展 的需 要 ,重在 培 养学 生 在 信 息多 元和 个人 独 处时 的道 德选 择力 和 自控 力 ,提 高学 生的选 择 能力 和 免 疫 力 。利用 网络 进 行德 育工 作 ,用主 流社 会 的道 德规 范 占领 网络 的思 想 阵地 ,积 极引 导转 变学 生 的网络 观念 。 三 、开放 学校 德育 信息 网络 。实 现学 校德 育 的持续 、有 效发 展 学校 要会 同班 主任 认真 分析 研究 网络 的特 点 。 面 对 网络这 把“ 双刃 剑” , 班 主任要 能 够积 极探 索 ,深 入 了解本 班 学生和 德育 的 实 际,积 极 思考 、大 胆创 新 ,认 真研 究 应对 策略 。努 力做 到 既充 分利 用 网络这 一独 特 的教 育 资 网络 ,使 丰 富的 网络 信息 成为 培养 学 生的综 合 素质 和 良好 的道 德 品质 的有 源 ,又 能够 注重 防范 机制 的构 建 ,实现 学校 德育 的持 续 、有效 发展 。 效补 充 。网络 的传 播 和盛 行要 求教 师在 传统 的师德 规 范 中融入 现代 意识 , 1 、学校 要注 重对 网络 德育 的研 究 ,从做 人 的基本 道 德入 手 ,给予 学生 提高 自 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要注重对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 正 确处 世 的道德 评 判标 准 ,积 极帮助 和 引导 学生 树立 健 康的 上 网意识 , 培 问题 的研 究 。 制订 出一 套行 之有 效 的规章 制度 和道 德准 则 , 其 中可包 括 《 校 养 他们 高 尚、健 康 、完善 的人 格 。 园计 算机 网络管 理暂 行条 例 》 、《 学 生 使用 计算 机 网络违 纪 处分 规 定》 、《 校 2 、学校 要结 合本 校德 育实 际 ,抢 占思想 品德的 制高 点 ,营造 绿色 网络 园 网络 安全 管理 实施 细则 》之 类种 种 ,并 严格 贯 彻执 行之 。使 学 生网 上行 环 境 。学校 与班 主 任共 同努 力 ,创 设班 级 的网络 文化 ,共建 真善 美 的班 级 为 自觉化 ,使 网络 管 理 E t 趋 科 学化 、规 范化 。 网络氛 围 。 二 、因 势利导 。趋 利避 害 。开创 学 校德 育工 作新 局面 3 、 协 同社 会 各方共 同实施班 级 网络德 育 ,建设 一个 关注 未来 的社 会 网 1 、充 分发 挥 网络技 术 的育人优 势 要充 分 认识 网络 在学 校德 育工 作 中 络 氛 围 。学校 是德 育 的 园地 ,班级 是德 育 的重 要渠 道 ,但仅 靠班 主任 ,靠 的 重要 地位 与作 用 ,充 分看 到 网络 时代给 学校 德 育工 作 带来 的机 遇 ,不要 学校德 育 工作 者 的努 力是 不够 的 ,我们 还得 呼 吁家 庭 、社会 各方 面 来承 担 谈到 网络 就 只看 到西 文影 响 、黄 色信 息等 因素 ,而 应 在看 到消 极 因素 的 网络 德育 的 责任 ,把 法制 教育 与加 强 管理 的道 德教 育 相结 合 ,加强 对青 少 同时更 多 地看 到 网络给 我们 带 来的 积极 作用 和 大好机 遇 。同时 ,还要 注 意 年 的网络 技 术层 面和 道德 要 求 的宣传 教育 和培 训 ,进 而形 成协 调 一致 的 网 改变我 们 的 思维方 式 ,只有 在 思想 观念 得到 转变 的 基础 上 , 网络 技 术育 人 络德 育环 境 的氛 围 。 的优势 才 能得 以真 正 的发挥 。 4 、以科 学发 展观 为指 导 ,以生为 本 ,树 立正确 的网络 德育 观念 ,把 网 2 、积极做 好 上 网学生 的心 理疏 导工 作 。网上世 界 的精彩 丰 富和 网络 文 络 德育 摆在 学校 德 育工 作 的突 出位置 。引导 学生 开展 自我设计 德 育教 育主 化 的简 单 快捷 ,对 学 业重 负下 的 中小学 生具 有 极大 的 吸引力 ,因面 也极 易 题 活动 ,独 立或 参 与研 制开 发各 类别 的德 育 教育 的课 件 或软件 ,促进 学 生 使 之沉 迷 上“ 瘾” 。我 们不 能 因噎 废食 ,不能 因 为上 网会 对人 的心 理产 生 障 进行 自我教 育 ,从 而完 全改 变学 生在 德育 工 作 中的被 动 受教地 位 ,实 现德 碍 而 禁止 或阻 止学 生上 网 。 相 反 ,应积 极让 已掌 握计 算机 技 术的 学生 上 网。 育效果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学校还要 以重大节目或重要事件等为契机,及 但 对 因上 网而 导致 的心理 障碍 应积 极疏 导 。首 先是 防 患于未 然 ,应 在学 生 时 开展 富有 冲击 力 的 网上专 题宣 传教 育活 动 。如 五 四运 动、 抗 日战争 以及 上 网前 就 向学 生传 播 有关 上 网安全 知识 。其 次 ,对 可 能导致 心 理障碍 的学 国庆、长征等政治性强的主题和“ 八荣八耻” 、毒品教育 、消防安全、环境 生及 时进 行矫 治 。如 适
加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广东教育6年第期GDJ Y文/钟继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要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使广大师生在享受网络提供的丰富、便捷的信息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抑制错误思潮和不道德行为的能力。
这为抓好网络文明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认真分析信息网络的发展,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考如何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培育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心之一。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加强和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同时,也给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社会、学校、家长,包括许多学生,在对网络优势非常认同的同时,已经充分感受到信息网络发展带来的许多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复杂化。
互联网给社区、校园以大量、丰富、繁杂甚至混乱的信息和资源,这些信息良莠互现,泥沙俱下。
事实上,网络上除健康的内容外,还有很多不适合学生接触,甚至是不健康的东西。
学生在触及了大量不同观点和真假难辨的材料后,思想状况很容易发生波动,非常容易产生多种问题。
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沉溺(尤其是网络游戏)、网络孤独等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网络社会问题,大幅度导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复杂化。
加大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难度。
我们发现,80%以上的后进生都与迷恋网络有关,不是因为迷恋网络后进,就是成为后进以后迷恋网络。
网络给学生教育与转化带来极大困难。
从覆盖面和影响力看,互联网范围之广,扩展之快,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大大增加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覆盖面和提高实效性、影响力的困难。
在现在的网络社会中,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政府”式的权威机构来统筹网络信息。
信息传输快捷,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舆论失控式传播,就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面积的扩散,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大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难度。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永州市第四中学张四军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激剧增加,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网络大潮对传统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富有冲击力的挑战。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思想思想品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
因此互联网的发展正悄然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学校在网络时代应如何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新课题。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中学生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常常有不遵守社会公德与违法的行为,网络道德失范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都将成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新问题。
“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凸现:1、使学生形成不负责任的性格。
在网络交往中,由于各人可以自行编造个人资料,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造成网络中假名成风,假性别成风。
于是,学生中在网络发布假消息的有之,利用网络欺骗别人的有之,更有甚者则利用网络进行造谣中伤,败坏他人名誉,非法侵入别人的系统,传播淫秽信息、图片,攻击他人网络系统、破坏别人资料等。
而这些恶劣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受到惩罚的很少,这种状况助长了上网学生的不负责任行为。
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
2、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回避现实矛盾。
由于网络交往的间接性和隐蔽性,使上网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担心暴露身份,所以上网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中获得满足感,也比较容易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
有的学生不断地穿梭于变换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之间,扮演着“两面人”的角色,这往往会使之放纵自己,形成双重人格,引发人格裂变;还有的学生对网络形成依赖心理,在网上侃侃而谈,交友甚广,游刃有余,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表,人情淡薄,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网络孤独症”随之产生.因此,当他们从网络世界获得的快乐多于现实社会时,他们就有可能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去,而且现实中的每一次挫折都会使他们在网络中寻求更大的“成功”,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上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就如鱼得水,朋友满天下。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立德树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利用新媒体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定制化课程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立德树人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新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有道德情怀的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挑战, 资源利用, 网络平台, 定制化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 意义, 根本任务.1. 引言1.1 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中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和便捷化,新媒体的兴起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平台是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涉及思想政治的内容。
这种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资源,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极大地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express 主张、交流看法、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新媒体的时效性和即时性使中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热点、政治动态,增强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国家、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新媒体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为丰富的资源,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立德树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 摘
教学
陈 静(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校. 长寿 4 0 1 2 0 0 )
要】 现 代科技 的迅猛发展 , 电脑 、 网络 已逐步深入 到社会 的各个 层面 , 不懂得 网络 而想成 为未来人 才是 一件不 可想象
的事情 , 因此, 为 了思想 品德课 教学 的最 优化 , 我们 必须 在新环境下 有新 内容 、 新形 式, 网络 环境 自主学 习应 运而 生。当然 , 网络
吸收 和释放 , 结合整 治教 学的 内容 , 达 到师生 问相 互促进 、 相 四、 网络教 学有利于创设 新情景 , 提高学生创新 能力
得益彰 的效果 。 而 由于思想政治 课本身就 与事 实紧密相 连 , 而
随着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 , 打破 了“ 一 支粉笔 、 一 张嘴 ” 的
网络 明显 的时效 性恰好 能满足 思想政 治老 师对 时事 的把握 , 传统教学格局 , 将现 代化教学 手段 , 如 录音 、 投影 、 电视 、 录相 、 国内外正 在发生的政治 、 经济 、 社会生活 等各方面 的信 息都是 电子 网络等 引入 课堂 。 这些现 代化教学手 段 , 具 有直观 、 生动 、
教 学作 为现代教 学手段 之一 , 有其 突 出的特点 , 但传 统教学 手段也有 其 自身 的优 点 , 因此 , 在 教学过 程 中应将传 统教 学手段 的
优点 与现代教 学手段优 势有机 渗透 , 多种 教学手 段综合运 用 , 绝不 能用 网络取代老 师 , 用屏 幕取 代黑板 , 这 样 才能真 正提高 课
厶 、 、 口 /
情境性强等特 点 , 能将 形象思维和 抽象思维有机 结合起来 , 增
的教育 阵地扩 大到 网上 , 突破 课堂教 学 的单一 、 呆板 , 使 思想 学 生分析能 力 、综合能力 的提 高 。特别是 现代 网络 的高速发 政 治课也变得 丰富多彩 。 另一 方面 , 就教师而 言 , 通 过网络 , 各 展 , 开 拓了学生的视野 , 为 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 养创造 了更为有 个 地区 、 各个学校 的教师能够 迅速而便利 的流通教育信 息 、 教 利 的条件 。 教师 应熟练掌握 和应用网络信 息 , 教会 学生使 用网 育方 式 、 教学心得等 , 也有 利于教师 的专业成长 。 通 过课下 、 课 络远程 技术来收集 资料 、 整 理数据 、 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决 上 的 自主学 习 , 培养 了学生 的学习能力 。 问题 , 使学 生在学 习过程 的体验 中培 养创新的能 力。例如 : 在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因 为在 校 园的 天地 之 中 ,学生 难 以感 受创 新对 企 业 、对 合一 功 能与 计算 机 的交 互 功 能结 合在 一起 ,产 生 出一 种
经济 、对 国家发 展 的重 大 作用 。教师 可 以引 导学 生通 过 新 的图文 并 茂 、丰 富 多彩 的人 机 交互 方式 , 比单 一地 听 电视 ,或者 通过 网络 “ CV 闻 ”频 道 ,收 看 “ 新 中 CT新 创 老师 讲课 效 果显 著 。而 且 ,通 过 多媒 体教 学 ,把 抽象 的 国 ”节 目。节 目通 过 中科 院 院长 、北 京理 工 大学 校 长 、
泼 。例 如 ,教 学 “实施 科 教 兴 国 战 略 ”一 节 ,讲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族 的灵 魂 , 是 一个 国 家 兴 旺 发 达 的 不 竭 动 力 ” ,这些 理 论知 识讲 得 再重 要 ,学 生还 是 一知 半解 ,
想政 治 课 的 兴 趣 和积 极 性
人 机 交 互 是 计 算 机 的 显 著 特 点 , 是任 何 其 他 媒 体 所 没 有 的 。多媒 体 计算 机 进一 步 把 电视机 所 具有 的视 听
皮肤 、黑头 发 的 中国人 。要突 出技术 壁垒 的 重 围 ,必须 些 产 品 存 在 质 量 问题 等 知 识 。 通 过 多 媒 体 的播 放 ,使 下 决心 进行 技术 创 新 。通 过这 些 媒体 ,学生 既 能从 中 了 学 生 在 轻 松 愉 快 中学 到 比课 本 内容 更 丰 富 的 知 识 , 既
2 1年 5 0 0 月上 第 1 期 ( 3 总第 1 9 ) 9期
—
-
1 0- 7 —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 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可信度 的天 地 ,只 要 留心 ,多种 媒体 就 是思 想 品德 课 学 的大课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之思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学习的重要平台,而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加强育人工作。
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多种形式和工具来进行。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线上化,形成大学的“网络思政教育”,将思政课程内容通过网络视频等途径传播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利用社交平台,可以进行交流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学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互联网环境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资源,为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协同育人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协同育人是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互联网环境下,协同育人更是非常重要,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互联网化路径。
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形成个性化的育人方案,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思政教育服务。
要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库,整合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要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杜绝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因素分析作者:李强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4年第02期一、学生上网现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成人意识强烈。
这些学生渴望自由、独立,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及挫折却常常手足无措,在溺爱中成长,根本不能接受一点小小的挫折,情绪波动比较大,整天学习又缺少娱乐,使得这些孩子想要逃避现实及责任,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虚拟的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缓解成长压力的心灵驿站;其次,学生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
许多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过早地享受生活,却又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与父母对立而在网上寻求安慰;再次,某些学生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
二、上网学生行为脱轨的现象分析在我校,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看电影、下载音像资料等,上网内容与学习无关,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常常身不由己,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
由于上网时间过长,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下降,睡眠减少,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不集中,逃课行为发生率高,成绩下降。
通过对我校情况的调查分析,多数中学生都有网友,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联系的32.2%。
网上交友都是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极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应;与网友见面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与网友见面遭遇危险甚至被杀害的事件屡见诸报端;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并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有的网吧来往人员很多,鱼龙混杂,一些社会闲杂人员专门做一些欺诈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行为,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三、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应该成为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指导思想: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条约,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和内容:
1.养成良好的网络社交行为礼仪。
2.尊重和保护自我和他人的数据隐私。
3.在数字资源中使用保护知识产权。
4.合理合法的使用数字工具和资源。
5.理解信息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提升鉴别能力。
6.把学生信息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具体活动:
第一环节:学生交流讨论“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网络带来的利弊,并在班级中展开一次辩论会,辩论上网的利弊问题。
第二环节:展示网络真实案例,学生讨论感受
教师给同学们展示两个网络真实案例,学生代表发言,谈谈对案例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运用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会自律,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第三环节:学《青少年上网公约》
学生集体起立宣读青少年上网公约。
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维护网络公约的重要意义,倡导他们正确上网。
第四环节:画主题手抄报
学生就这次班会课画一次关于网络安全的手抄报,教师收集展示优秀作品。
活动总结:
网路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认识、使用网络,才能更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开展学生信息到德教育能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中学德育线上活动方案
中学德育线上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教育在德育方面也需要采用线上活动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档提供了中学德育线上活动方案,旨在帮助学校组织有意义、富有创意的线上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线上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德育知识竞赛通过线上德育知识竞赛,考察学生对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采用在线问答平台或者在线测验工具,组织有关道德、伦理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竞赛。
开展定期的德育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关注度。
2. 在线德育讲座邀请专业的德育教师、心理学家或社会工作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德育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如何面对挫折与困难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
3. 线上德育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德育实践,可以结合线上平台开展相关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公益项目宣传和组织工作;布置道德观察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记录身边的道德典型和不良行为等。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
4. 德育主题写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以德育为主题的写作比赛。
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交作品,参与评选。
此举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德育主题,进一步加深对德育的理解和思考。
5. 德育虚拟实境体验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德育虚拟实境体验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进入虚拟场景,体验具体的道德决策和行为,以此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共情能力的培养。
四、活动执行和评价1. 活动执行•学校德育部门或德育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活动,协调相关资源。
•各班级德育学科老师负责活动宣传、学生参与动员和评审工作。
谈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思品课德育实效性
谈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思品课德育实效性作者:莫文席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3年第07期作为现代信息传媒的主要手段,网络势必在农村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衍生的网络环境,也使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网络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德育功效呢?下面笔者根据长期在农村中学一线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发挥德育实效性面临的困难1.网络的便捷与开放使得黄色、暴力、邪教等垃圾文化能轻易地伴随学术、政治、经济等信息“体面”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网络游戏的内容形式多样,可玩性高,尤其是一些角色扮演类的网络游戏,很容易使人在其中获得在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崇拜感和成就感,从而让人痴迷,不能自拔。
这些东西俘虏了许多正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自控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农村中学生,使他们难以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怀有兴趣,成为没有价值取向的一代。
2.与形形色色的网络相比,教科书的内容、传统的伦理规范和教师、家长们的说教对中学生而言显得空洞和苍白,难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这更增加了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的难度。
二、对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的探索(一)思想品德课要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学校的集体效应,增强课堂德育功能的实效性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相对滞后甚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活动及其成果。
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对于突如其来的网络时代,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走出课堂,主动参与到健全和完善校园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导机制建设中,利用校园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作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墙上的警示语、文化长廊、学习园地、黑板报及校园集体活动等阵地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精神面貌。
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积极在学校中组织学生做个性鲜明、感情真挚、鲜活生动、贴近实际的警示语、文化长廊、学习园地、黑板报,让师生的精神面貌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发生改变,为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正能量培养
网络交往 具 有 虚 拟性 、 隐 蔽性 等特 点 , 所 以, 很 多人 喜欢 在 网上 漫游 , 因为 在 网络 空间 里 , 他 们可 以 随心 所欲 、 为所 欲为 。很 多 初 中生 喜 欢 在 网络 中寻 找 自我 价值 和满 足感 。有 的学生 不 断穿 梭 于 网络游 戏和 网 络空 间之 中 , 从 而对 网络 产生 了强烈 的依 赖 ,
任感 。 ( 二) 网络易造 成人 格缺 陷
( 一)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 利 用 网络 德育 , 加 强学 生对 网络 法律 法 规 的认 识, 教育他们上 网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 正确利用 网 络, 健康上 网, 不得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 二) 重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世 界 文 化 和科 技 的发展 千 变 万化 , 如果 不 思 进
衡量。
和规律 , 在思想 、 生 活 和学 习 等 方 面 为 学 生 排 忧 解
( 三) 思 想 品德建设 很重 要 网络 是 个大 杂 烩 , 里 面既 有健 康 有 用 的学 习 资 料 和 服 务 信息 , 也 有很 多 淫 秽 、 色情 、 暴 力 的东 西 。
难, 帮助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人生 日标 。
买 游戏 中的道具 物 品 , 千方 百计 地 找 借 口向父 母 要
钱, 有的人甚至为了网友铤而走险。《 羊城晚报》 曾 报道 , 广州 1 6岁 以下 的青 少 年 犯 罪 中 , 近 五成 都 与
网络游 戏有关 。而 虚拟 、 随 意 的 网络 交 往 容 易 助 长 青 少 年 养 成 随性 、 贪玩、 不 负 责 任 的心 态 。久 而 久 之, 还会 削 弱 他 们 的上 进 心 和 对 家 庭 与 社 会 的 责
浅谈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浅谈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Summary:虽然大多数家长坚决反对网络游戏,但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和他们自己的教育水平,主要采取了遏制孩子的方法。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反演更强烈,如果盲目的遏制,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严重对立,所以家长应该与孩子有效沟通,耐心照顾,避免在对抗的情况下产生严重的干扰。
Keys:青少年网络游戏影响对策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也慢慢地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原本青少年以户外娱乐为主的游戏方式也慢慢地被网络游戏所替代,乍一眼看来是人类科技的进步,但是深想之下,网络游戏实质上给青少年带来的恐怖、色情、暴力等不和谐因素更让人担心。
网络游戏在虚拟、隐秘的环境中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受限制的氛围,青少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虚拟人物制定一套培养计划,杀怪、学技能、打宝物,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尽管国家针对网络游戏出台了相关的“防沉迷系统”措施,但是成效还是不尽如人意,到底根源在哪里?如何让青少年摆正姿态、正确认识网络,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是每个社会人都应该反思和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潜在暴力文化的影响导致暴力的观点,青少年逐渐倾向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青少年更倾向于孤独、冷漠,淡化了对和错的价值判断标准,减少了青少年的同情心,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不受社会规范的限制,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常的社会意识和道德价值的概念。
网络游戏利用互联网构建虚拟世界、虚拟背景、场景、人物等。
玩家在网络游戏中扮演比社会角色更少的角色,实现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想法和愿望。
(二)易造成青少年的自我角色认知混乱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场景与现实生活高度相似,这是由于许多元素与现实世界相似。
网络游戏的出现让人们从自我意识的焦虑中解脱出来,更易于沉迷游戏。
在混乱的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中,青少年容易遭遇角色混乱,使用游戏模式来解决问题,而在游戏世界中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部分是不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
永州市第四中学张四军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激剧增加,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网络大潮对传统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富有冲击力的挑战。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思想思想品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
因此互联网的发展正悄然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学校在网络时代应如何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新课题。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
中学生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常常有不遵守社会公德与违法的行为,网络道德失范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都将成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新问题。
“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凸现:
、使学生形成不负责任的性格。
在网络交往中,由于各人可以自行编造个人资料,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造成网络中假名成风,假性别成风。
于是,学生中在网络发布假消息的有之,利用网络欺骗别人的有之,更有甚者则利用网络进行造谣中伤,败坏他人名誉,非法侵入别人的系统,传播淫秽信息、图片,攻击他人网络系统、破坏别人资料等。
而这些恶劣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受到惩罚的很少,这种状况助长了上网学生的不负责任行为。
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
、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回避现实矛盾。
由于网络交往的间接性和隐蔽性,使上网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担心暴露身份,所以上网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中获得满足感,也比较容易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
有的学生不断地穿梭于变换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之间,扮演着“两面人”的角色,这往往会使之放纵自己,形成双重人格,引发人格裂变;还有的学生对网络形成依赖心理,在网上侃侃而谈,交友甚广,游刃有余,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表,人情淡薄,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网络孤独症”随之产生.因此,当他们从网络世界获得的快乐多于现实社会时,他们就有可能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去,而且现实中的每一次挫折都会使他们在网络中寻求更大的“成功”,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上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就如鱼得水,朋友满天下。
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容易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经常沉浸在美好的虚拟社会中,对现实矛盾则视而不见,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使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习惯,是非不辨。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瀚海,良莠不齐,大量黄色的、黑色的不良信息充斥其中。
学生在网上浏览信息时往往是漫无目的的,总是兴之所至,点到哪算哪,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
根据《中国青年》杂志调查,网吧中的学生上网主要浏览色情网站,主要是聊天和玩游戏等,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在网络上从事学习性的活动。
而有关的调查发现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比例、网上猎奇约占左右。
可见,由于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小,阅历、知识的不足,还不能够很好地区分信息的正误、善恶,也不会对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对网上信息全盘接受,很容易把假丑恶的东西当成人生真理,是非不辨,黑白不分,最终陷入深渊。
、部分学生对上网成瘾,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
中学生上网者越来越多,但他们很难从网络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
网络中的网恋、黄色污染给学生带来的很大的精神危害,他们盼望从网上获得刺激,因此部分学生“泡网”、“泡吧“时间太长、花费大,已经成为家长与学校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难题。
由于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再加上家长对其用钱控制较严,一些沉溺“网”中不能自拔的学生,为支付上网费用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做到与时俱进。
国家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视,年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明确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这就是国家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规范,它对增强我国中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倡导全社会关注中学生网络环境,荡涤网络中的不文明现象,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如何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的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制定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目标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要通过网络德育,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育学生上网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做出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
同时我们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健康教育,要求全体学生上网时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学校还要加强对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引导正确上网,健康上网。
、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学校要使学生更详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化及发展现状,让中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让他们主动参与,或创造机会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从而促进中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加速中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增强他们的现代意识。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网络是一个“万花筒”,各种健康的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等都能在网上找到,同时,形形色色的淫秽色情信息、反动暴力等信息也混杂其中。
自制力较弱的中学生往往出于好奇和心理冲动,刻意去寻求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故而使其深受网络中的黄、赌、毒等“电子海洛因”的毒害;因此学校要正确引导所有中学生“学会主动选择”,加强对中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使他们能在复杂多变的文化背景中健康成长,从而提高他们思想品德素质。
(二)全面实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提高培养的实效性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的优势,设置校园网文化园地。
()在网上开设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平台。
学校德育处或学生工作部要及时下载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采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教育形式,精心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
()运用网络宣传媒体,强化先进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共建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
年级部(组)、班级体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要及时上网报道。
运用“十佳学生标兵”、“特长生风采”,“积极分子的理想”、“模范团员”等网络窗口,进行报道宣传,各个网络窗口要力争做到图文并茂,标新立异,达到传承网上文明,为学生缔造精彩的网络生活。
()建立电子刊物,年级组、班级体德育网页,建立学生德育论坛、风云人物、学子风彩、心理了望等栏目,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
如我校双舟文学社,设立《双舟苑》电子刊物,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学欣赏、理论讲座、民间采风、创作经验交流等活动。
学生自己撰稿,自己设计版面,创造自己的校园网络主流文化,增强了吸引力。
()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如中教育信息网等),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开设上网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指导。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大对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中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彰显其文明守纪的的良好习惯。
学校的上网指导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网络操作技术教育。
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发布、传送,获取信息的原理与技术。
并要求学生遵守网上公德,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预防中学生学生网上失范。
()安全上网教育。
教育中学生学生学会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网络黄毒毒害。
学校要要求各位学生千万不要与未见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同,见面地点一定要选在公共场所;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不要保存;不要轻易地把家人的地址、电话、学校、班级等情况告诉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