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绪 论
绪论
《吴太伯世家》 《吴越春秋》
《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三国演义》
四、文学小说的定义
1979年版《辞海》: ‚文学的一大类别,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之一。 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生活。 但小说不同于其他叙事性作品,它可以运用各种 描写、叙述方式和各种表现手法(如叙述事件的 前因后果,描绘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生活场景 以及人物外貌、心理、言谈、举动和各种纠葛、 关系等等),来生动地表现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4、文学小说
段成式《酉阳杂俎》:
‚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 市人小说。‛
耐得翁《都城纪盛》: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 儿’,如烟粉、灵怪、传奇。……最畏小说 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 破。‛
Ⅰ、外国小说的翻译介绍,提高了小说在知 Ⅲ、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的传播,改变了 Ⅱ、康有为、梁启超等政治界、思想界领袖 识界的地位,同时翻译者大多以‚小说‛命 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西方近代以来的 人物都有关于小说的专论,特别是梁启超, 学科分化逐渐的进入中国,并被普遍的接 名,促进了小说概念向文学小说方向发展。 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 受和运用,人们开始重新的审视文学。
3、杂纂小说 鱼豢《魏略》: ‚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 延入坐,不先与谈。 时天暑热,植因呼常 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 椎(chui)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 千讫。‛
《隋书· 经籍志》 : 《燕丹子》、《世说新语》 《(殷芸)小说》、《笑林》
《郭子》、《文对》
《俗说》、《笑苑》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 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 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 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1绪论
天文学史讲义讲授提纲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天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2.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过程3.天文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天文学史的分支学科1.按地域划分2.按时代划分3.按分支学科划分三、研究天文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地了解天文学2.研究天文学思想史3.研究中国天文学史4.探索天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提供借鉴5.挖掘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用于研究某些课题6.丰富科学文化史的内容,有助于历史学的研究四、天文学发展分期概述1.古代天文学(史前一一16世纪中叶)2.近代天文学(16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3.现代天文学(19世纪中叶——现代)第二讲宇宙概观一、宇宙万物的尺度1.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尺度2.天文学中的单位二、宇宙的层次结构三、太阳系概况1.太阳2.地球3.月球4.大行星5.小行星6.彗星和流星体7.卫星和行星环四、银河系概况1.恒星8.恒星集团9.星云10星际物质五、星系、星系集团和宇宙1.星系2.星系集团3.超星系团4.宇宙第三讲古代天文学一、天文学的起源二、史前时期的天文遗址和遗物三、古埃及天文学1.历法2.天体位置测量和天文定位3.宇宙观念四、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1.对天空的认识2.时间和历法3.宇宙观念五、古印度天文学1.历法2.月亮运动和二十八宿3.宇宙观念第四讲中国天文学史概述一、中国天文学的诞生(史前一西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分期1.体系形成时期(从春秋一秦汉,BC770-AD220)2.繁荣发展时期(从三国一五代,220-960)3.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从宋初一明末,960-1600)4.中西天文融介时期(从明末一鸦片战争,1600—1840)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和成就1.中国占代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的观测和记录4.观测仪器5.对天象的解释和天文学发现6.天文大地测量7.宇宙理论第五讲古希腊天文学一、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二、古希腊天文学1.古希腊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观测和记录4.天文测量5.测量仪器6.宇宙理论三、托勒玫体系四、公历的由来1.古罗马和古罗马的历法2.儒略历3.格里历第六讲阿拉伯天文学与欧洲中世纪天文学一、阿拉伯天文学二、蒙占统治时期的天文学三、欧洲天文学的停滞1.基督教教会的束缚2.占星学的发展四、欧洲天文学的复兴1.早期技术革命的推动3.地心体系濒临破产第七讲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一、哥白尼的生平和学说1.生平简介2.日心体系学说的形成3.《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二、关于《天体运行论》1.体例2.内容简介3.《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意义4.《天体运行论》的缺陷三、不屈的布鲁诺四、观测天文大师一一第谷•布拉赫五、天空的立法者一一开普勒1.探索宇宙奥秘2.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3.其他成就第八讲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一、天文望远镜问世1.望远镜的发明2.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二、伽利略的发现I.观测月亮3.观测恒星4.观测行星5.观测太阳三、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四、17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1.开普勒式望远镜2.早期望远镜的改进3.赫维留斯和里乔利的月面图4.惠更斯的发现5.卡西尼的发现6.罗默测定光速第九讲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证实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牛顿生平简介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3.牛顿的研究4.牛顿成就原因简析二、万有引力定律的证实1.哈雷彗星回归的预言2.孤立大山的引力使铅垂线偏转3.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4.海王星的发现5.对恒星喑伴星的预言和发现第十讲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一、早期的太阳系起源说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1.笛卡尔的太阳系起源的涡动说2.牛顿关于太阳系起源的考虑3.布封的太阳系形成学说4.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二、康德的太阳系星云假说三、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四、星云说的历史意义第十一讲奠基期的天体力学一、经典天体力学及其基础1.经典天体力学的对象和方法2.经典天体力学的力学和数学基础二、欧拉的工作1.月球运动理论2.创立摄动理论三、拉格朗日的工作1.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的研究2.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组,探讨三体问题的解四、拉普拉斯的工作1.关于行星轨道的周期变化2.《天体力学》的出版五、其他的重要工作1.达朗贝尔的工作2.克雷洛的工作3.高斯的工作4.亚当斯和勒威耶的工作第十二讲银河系概念的初步确立和恒星距离的测定一、关于恒星系统认识的演进1.从古希腊到伽利略2.恒星自行的发现和距离的估计3.关于银河系的假设二、赫歇尔家族的工作1.太阳系本动的发现2.银河系结构的研究3.威廉•赫歇尔成就的原因4.约翰•赫歇尔在南天的工作三、恒星距离的测定1.斯特鲁维的工作2.贝塞尔的工作3.亨德森的工作4.恒星距离测定的意义第十三讲天体物理学的诞生一、天体物理学诞生的背景1.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2.太阳光的分解二、光谱分析术的发明三、基尔霍夫定律的发现四、氢的发现五、恒星光谱的分光观测1.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初步分类2.恒星光谱的谱线位移六、天体测光术的发明和发展1.恒星亮度的目视测量2.普森公式3.目视光度计的发明七、天体照相术的应用1.照相术的发明和发展2.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3.照相术用于天体位置测量4.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光谱八、反射望远镜的改进第十四讲河外星系的发现一、测定旋涡星云距离的探索二、造父变星法求天体距离1.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2.绝对星等与视星等的关系3.周光关系零点的测定4.沙普利和科蒂斯的辩论三、哈勃的工作四、河外星系发现史中的教训第十五讲赫罗图与恒星演化一、赫罗图的建立1.哈佛的恒星光谱分类2.赫茨普龙的工作3.罗素的工作二、早期的恒星演化理论三、爱丁顿的质光关系四、恒星的能源问题1.早期的理论2.核聚变反应理论五、恒星演化的研究1.V-R定理2.恒星演化的现代理论第十六讲广义相时论的诞生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一、狭义相对论引起的时空观革命1.19世纪末物理学的危机2.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二、广义相对论的诞生三、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验证1.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3.光线的引力红移4.电磁波传播的引力延迟四、现代宇宙学的发展1.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学模型2.弗里德曼和勒梅特的膨胀宇宙模型3.宇宙膨胀的观测效应4.稳恒态宇宙模型5.大爆炸宇宙模型第十七讲近代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发展一、时间工作1.平太阳时的精确定义2.本初子午线和时区的确定3.无线电时号的发播二、地球自转变化的发现1.地极移动的发现2.地球自转不均匀性的发现三、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1.原子钟的发明和原子时系统的建立2.协调世界时的建立四、十九世纪后期天体力学的发展1.太阳系小天体运动的研究2.月球和大行星运动的研究3.数学和力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五、二十世纪天体力学的发展1.历史背景2.卫星动力学的建立3.电子计算机与天体力学4.广义相对论和天体力学六、近代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力学发展的特点第十八讲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一、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央斯基的发现2.雷伯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二、银河系结构的射电探测1.21厘米微波辐射的理论预言2.21厘米微波辐射的探测三、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天文发现1.类星体的发现2.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3.射电脉冲星的发现4.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四、射电天文学的新进展1.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3.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4.亳米波和亚亳米波天文学第十九讲空间天文学的进展一、空间探测时代的到来1.全波天文学2.空间探测手段的发展二、地球辐射带的发现三、对月球的探测1.苏联对月球的探测2.美国对月球的探测四.对水星和金星的探测1.对水星探测2.对金星探测五、对类木行星的探测1.对木星的探测2.对土星的探测3.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六、红外和紫外天文学的发展七、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的发展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天文学史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第1讲(绪论)
二、中考化学考什么
1.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2.近年化学中考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化学 计算)
近年化学中考的考查方向:
1、注重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身边的化 学物质; 2、注重考查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同 学们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 实际情景中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同学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我国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青铜 2、春秋战国时期懂得冶铁炼钢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 (火药、造纸术)
蜡 染 屏 风 酿 酒 拓 片 彩 陶 盆
青铜剑
(三)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 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在本世纪人们已 不满足于合成新分子,而是把分子扩展组装成分 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开关、 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三)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呈现顺序由浅 入深阶梯式上升,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教材 编写认真研究了同学们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 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以降解难 点,突出重点。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 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 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还有些插图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些抽象的 反应过程或微粒的运动,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 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钠与氯气反应 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第一讲:揭开初三化学
的神迷面纱
一、化学教材的特征 (一)人教版初三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2单 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 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 种学习情景,许多素材取自日常生活,通过学习 相信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 到化学是门应用学科。 比如:为什么火炉用扇子越扇会越旺,而蜡烛用 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晚上,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真的就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吗?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大学语文第1讲:绪论
音乐和物理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 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互相补充 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陀斯妥耶夫斯基所给我的要比任 何科学思想家有都多,比高斯还多。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理智的格调, 培养大众 的心智, 净化民族的情趣, 给大众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 使 大众热情达到固定的目的, 扩充和节制时代的观念, 促进 政治权力的行使, 以及改善私人生活的交往。
——[德] 纽曼
《(大学)语文》较之于《思想品德教育》一类的公共 课程,侧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智慧理性以及 审美能力,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思考与讨 论辨析,受到人文精神、文学素养潜移默化的感染与导 引,进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17讲
杨振宁院士:我的治学经历与体会
1934年我念完初一,暑假我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一 个人来教我数学,也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物理。他去找雷海宗教授。那 个时候雷是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是我父亲的好朋友。他跟雷先生说 ,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了他 的一位得意的学生,叫作丁则良。丁后来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
我的包丢在校园里,如果有人拣到一款玫红色的OBA包,或者身份证学生卡之类的 东西,请站内,可恶的贼,气死我了。
发信人: meilin (浩瀚梅林) 你的意思是钱包手机,身份证,银行卡都丢了?还是这些东西都在? 西二不是太平的地方,以后小心,bless~
发信人: BloodyMary (楗亾No.18||血腥玛丽也淘气~~) 明显的是说这些东西都在包里,要不挂失个啥 我真闲 bless楼主
政治复习:马哲理论框架及重点原理
从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地全部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章节体系安排看,由绪论和正文组成.其中,绪论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层面地问题.正文由七章组成,前三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地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地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地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地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地原理等七大理论.就其中每一部分重点原理总结如下:一、第一讲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地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讲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地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总括性地说明.它分为三部分:首先阐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并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依据,概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地对立.其次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地基本特征,尤其强调实践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地基本观点,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地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地锐利武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第二讲辩证唯物论(世界地物质性和人地实践活动)本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地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地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地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地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地物质地存在方式;()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意识地本质和能动性原理;()世界地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地原理,是唯物论,是党地思想路线地哲学基础.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地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历届真题看,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第一,在物质观上,主要考查对物质和运动地关系及对运动所持地相对主义观点认识,均为选择题.第二,在实践观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实践地主客体地关系特别是对主体地能动性地正确认识;二是正确处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地关系,即如何认识人类改造世界,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达到人和自然地和谐问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三,意识观是本学科地命题重点之一.其侧重考查意识地本质、能动作用及旧哲学对此所持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反地观点.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四,物质和意识地辩证关系原理,分别考查物质和意识地区别和联系.第五,世界地物质统一性原理.三、第三讲唯物辩证法(世界地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本讲回答了“世界怎么样”地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地联系和发展地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地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地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四对范畴”.本讲是命制主观题地关键章节,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普遍联系地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地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地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度地含义及其认识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地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地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地同一性和斗争性地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地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地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地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运用矛盾地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地实际问题;()矛盾地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地综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矛盾地普遍性和特殊性地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发展地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以上第、、、原理地综合..中国传统哲学中地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四、第四讲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地本质和过程)本讲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地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地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地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地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地问题.本讲是命制主观题地关键章节,并呈现出重要原理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地区别.认识地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实践和认识地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辩证过程地原理.认识运动地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地原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地作用原理.真理地具体性原理.真理和谬误地辩证关系原理.检验真理标准地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真理和价值地辩证关系原理五、第五讲历史唯物论本讲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地主要内容.首先,总括性地说明人类社会地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地特点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这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诸原理地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类社会地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地经济、政治、观念结构.纵观历年真题,本节是唯物史观部分命制主观题地关键章节之一,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地和谐发展原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地决定力量原理.社会地实践本质原理.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地有机体原理.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其次,着重讲述社会发展地基本规律和动力以及社会历史地主体,并从两方面加以具体阐述:第一,社会地发展规律和动力;第二,历史地创造者.纵观历年真题,本节是唯物史观部分命制主观题地主要章节之一,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地趋势.其重要原理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基本矛盾地运动规律.“生产力标准”地依据及意义.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地自觉活动辩证关系原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地动力原理.交往理论.科学技术地两重效应.历史观和党地群众观地统一。
辩论学讲义
《辩论学》讲义第一讲绪论第一节辩论一、什么是辩论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辩论常常是一个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
辩论有两个要素:一是论题。
论题是辩论的主题。
二是论者。
论者是参与辩论的人。
论者可分为立论者和驳论者。
立论者是提出论点的人,驳论者是对立论进行反驳的人。
二、辩论的分类1.从范围上分,有广义辩论和狭义辩论(1)广义辩论广义辩论是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与争鸣。
有些辩题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许多世纪,如人性的善恶、美的本质等。
(2)狭义辩论狭义辩论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争论,例如购物的讨价还价、学术讨论、商业谈判、外交谈判、辩论赛等。
2.从涉及的对象分,有自辩和他辩两种(1)自辩自辩是自己对自己的辩论,如思想斗争、思考一个问题等。
在决定去做某一件事情之前,总是要想想,该不该去做,该如何做,做了有什么后果。
这些都是一个自辩的过程。
(2)他辩他辩是在两个人或两部分人之间进行的辩论。
如说服别人去做某事,不去做某事,如何去做某事,说服的过程就是他辩的过程。
3.按照辩论的方式,分为书面辩论、口头辩论和在线辩论(1)书面辩论书面辩论是以文字为工具进行的辩论。
不同学派辩论观点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
他们利用报刊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进行辩论。
(2)口头辩论口头辩论是利用有声语言进行的辩论。
例如辩论赛即为口头辩论。
(3)在线辩论在线辩论是一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的辩论形式。
参与者通过键盘输入文字参与辩论。
辩论在网络管理员的组织下有序进行,可以由若干人分为多个松散的阵营,没有现场的压力,没有发言次数的限制,不用担心发言冷场,可以充分酝酿组织语言。
4.按照辩论的目的划分,有功利性辩论和非功利性辩论(1)功利性辩论如外交谈判、商业谈判、大学生在组织集体活动前和赞助单位的谈判等都是功利目的明确的辩论。
(2)非功利性辩论非功利性辩论又称竞技性辩论。
辩论赛就是典型的竞技性辩论。
三、辩论的历史辩论的历史同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久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讲基本原理-之绪论
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
法国哲学家萨特认为
❖ 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 几乎是处于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开始发展。 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 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不管怎样,都只能在这种土壤上 形成;它们必然处于这种土壤为它们提供的 范围之内,或是在空虚中消失或衰退。
❖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的普遍规律。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由一 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
❖ 马克思主义一旦和实践相结合,就会变成改造世 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 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实践为 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基础。
❖ 能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把它运 用于实际工作,是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和 修正主义的试金石。
❖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和
学说体系。这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 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即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
❖ 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 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 学尤其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 础。
❖ 它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 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体
中医基础第一讲:绪论(正式)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又称“方书之祖”。
它确立了六经辨证的纲领及包括理法 方药在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 战国时期齐国卢邑(今 山东长清县)人,也有 记载为勃海郡鄚(今河 北任丘鄚州镇)人。被 誉为能“起死回生”的 医家,他的医术被认为 是当时的最高水平。尊 称为“中国医学之祖”。
中医学发展简史
1、基础医学 隋代: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金元四大家: 两晋: 王叔和《脉经》 刘河涧: “寒凉学派” 宋代: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张子和: “攻下学派” 金元: 金元四大家 李东垣: “补土学派” 明代: 赵献可、张介宾提出命门学说 朱丹溪: “养阴学派” 清代: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
他曾通过诊脉, 断定昏迷五日的赵简子“非死症”, 两天后赵”
华佗
华佗,字元 化,沛国谯(今安 徽亳县)人,大约 生于公元2世纪初 叶,卒于建安十三 年(公元208年) 以前。东汉杰出的 医学家。精通内、 外、妇、儿、五官、 针灸各科。
华佗医术精湛,技艺高超, 尤其是在外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他发明的“麻沸散” 。
该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药 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
无毒,多属补养类药物,多服久服不伤人。 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 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 无毒有毒,多属补养而兼有攻治疾病的作用的药物, 斟酌其宜。欲过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 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多毒,属除寒热、破积聚等攻治疾病的药物居多, 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与西方麻醉剂相比(美国人莫尔顿用乙醚进行麻醉是 在1848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领先了一千六、七百年。
第一讲 绪论、马恩刑诉观(2022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三节 刑事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一、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
马克思、恩格斯赞成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赞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马克 思对法官和书报检查官所作的比较,清楚地阐释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不同。书报 检查官行使的是行政权力,而法官行使的是司法权力,这两种权力在行使的方式 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方面完全不同。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五节 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要求
三、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诉讼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既然程序已经法定, 就应当严格遵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刑事诉讼应 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们 对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宪兵、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在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和谴责上。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关系
一、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对此正确地作了回答,深刻 地揭示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本质 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体法是内容,而程序法则是表达内容的形式。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狭义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
广义
一切与刑事诉讼有关的法律规范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正式)
刑事诉讼法典 宪法性法律渊源及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刑事诉讼法与关联法律法规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解释 国际公约、条约与准则
1
清末改制、 立法
2
北洋政府 时期
二、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
(一)清末的刑事诉讼立法活动 (二)北洋政府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三)国民党政府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史学概论
历史的本体
• • 引言 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史学理论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反思和西方史学理论 的大量传入,历史认识论研究成为史学理论领域研究的“新宠”;史学研究由本体论转 向人认识论、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为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其结果是,人们不再追 问历史本身是如何演变的,历史发展是否有规律,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最终动力是什么, 如同“演丹麦王子而没有哈姆雷特”,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毕竟对历史客体本身的 认识和重建,是史学工作者最起码的职责。 二概念辨析 (1)结构决定与自由选择。结构决定论者描述的世界“好像是一个卷着的巨大毛毯, 图案花纹早已织好,只是在随着世界的推移在逐渐展开而已。宇宙又好像是一本早已 写好了的书,时间老人在一页一页地翻着,但每一页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 都是早已确定了的。”自由选择论者认为,人是历史活动中的能动因素,社会是人的 活动场所,历史是人主观选择的产物。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运用结构、局势和 事件三个时间概念将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理解决定论与选择论之关系提供 一个很好的思路。 (2)偶然性与必然性。中国历史上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欧洲历史上的“可娄巴特 拉的鼻子”,以及大家熟悉的”蝴蝶效应“都是对偶然性的描述。另有关于一个钉子 导致帝国覆亡的事故更具传奇性。总之,单一的偶然性是历史变得神秘而不可琢磨。 单一的必然性,则是一种宿命,鲜活的历史变得干瘪无味。
第一讲 绪论 由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是大学一年级或者说是 进入大学之前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绪论”部分主要讲授“为什么要学习《史 学概论》”以及“《史学概论》将要讲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功能。一切基础学科的研究都可以归纳为“确定事实”和“解释 一 基本功能 事实”。两个层次,我们此前已经学习的而且还将要继续学习的“通史”或 “专门史”,其相同的功能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以及历 史进程的描述,达到“确定事实”(或史实重建)之目的;史学概论则是为我 们提供一种解释事实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设计。 二 内容设计。如上所言,“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属历史哲学,乃行而上之学。作为一种哲学,它包含一般哲学具有的本体论、 方法论和认识论三部分;也就是说,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 成了“史学概论”这门课的主题内容,即关于“史学的理论”。 特点与方法。 三 特点与方法。本课程之学习,可能为你日后的研究与思考提供一种朦胧 的底色,但这种底色极有可能随着你的知识增长或判断能力的提高而改变,甚 至走向反面;当然也不排除你会沿着这种习惯性思考走下去。 本学科的另一特点是,从头到尾充满了冷静的思考、缜密的判断和逻辑推 理,以及无止境的说教与教化,因此对受教者而言可能是枯燥的;若希望在本 们课程中听到喧闹语言,以此振奋精神,将会非常失望。然而,作为老师确无 能为力,这一点万望同学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古代汉语绪论
第一讲绪论任务设置:(语-汉语-古代汉语)1.从幼儿学说话或你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说一下,什么事语言或者语言的要素?2.说一下什么是汉语?3.古代汉语的“古代”指什么时候?4.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角度说一下“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引申问题“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是指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确切地说是古代文献语言)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一是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如《世说新语》、唐代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直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
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前一种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
高等学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而不包括古白话。
二、汉语的历史发展阶段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汉语的发展变化,汉语的历史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时期。
但对于汉语史的分期,各个学者不尽相同。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提出的分期。
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吕叔湘什么是近代汉语?这涉及汉语史的分期问题。
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时期。
可是语言的演变只有通过书面记录才得以观察,而这又必然要受到用以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影响。
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难以如实的反映口语。
自然辩证法第1讲绪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案第1讲绪论内容提要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学科性质:哲学门类,交叉科学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背景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来自恩格斯的一本著作(手稿)——《自然辩证法》(Dialectik der Natur),其本意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即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辩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两观一论”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也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以一定的经验、知识为依据,经哲学抽象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必须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中加以阐发。
自然观的发展,既受到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自然观的丰富和深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材料,为自然观的新范畴、新观点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
文献学 绪 论
第一讲 绪 论
By:Rhea
一、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
• 一、文献学的含 义和范围 • 1、何谓文献? • 子曰:“夏礼吾能
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 足徵也。文献不足故 也。足,则吾能徵之 矣。”(《八佾》)
•
• 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说文解字》
•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 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 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 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 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 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 献通考》
二、学习古代文献学的意义
• 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 功倍。——张之洞《輶轩语· 语学· 论读书宜 有门径》 • 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 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 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 不竭,学者任研治一部分,皆可以名家, 而其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伟大。——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序》
• 文献的分类 • 就时代而言,有古代文献、近代文献、 现代文献、当代文献; 就学科的角度而言, 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 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 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 就文献组群看, 可分为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
• 2、文献学的含义和内容 •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INFRA MU
• Sales 1 team • Sales 2 team • Automation team • Network team
Consulting MU
• Consulting 1 team • Consulting 2 team • Consulting 3 team
美学概论第一讲 绪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2021/6/24
10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宗白华:
“将来世界新文化,一定是融合两种文化的优 点而加之以新创造的。这融合东西文化的事业, 以中国人最相宜,因为中国人吸收西方新文化, 以融合西方,比欧洲人采撷东方旧文化,以融 合东方,较为容易,以中国文字语言艰难的缘 故。中国人天资本极聪颖,中国学者,心胸思 想,本极宏大,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不 流入消极悲观,一定有伟大的将来,于世界文 化上一定有极大的贡献。”
齐的“直觉说”、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 的“距离说”。
《谈美》、《文艺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诗论》
2021/6/247Fra bibliotek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朱光潜也是成就斐然的翻译家,译作: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黑格尔《美学》(三卷共四册) 维柯《新科学》 克罗齐《美学原理》
先秦 魏晋南北朝 唐、五代、宋元时
期 清代前期 近现代
2021/6/24
3
一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
先秦
魏晋南北朝
唐、五代、 宋元时期 清代前期
第一个黄金时 代
第二个黄金时 代
继续发展
总结时期
老子、孔子、《易传》、 庄子的美学奠定发展方向 魏晋玄学的美学范畴和美 学命题
儒家、道家、禅宗美学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三 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 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 怎样学习美学
第一讲 心理学绪论
剧院前的争吵
原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娃曾用一个故事形象的描述了四种 基本气质类型的人在同一情景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四个不同 气质类型的人上剧院看戏,但是都同时迟到了。 胆汁质的人和检票员争吵,企图闯入剧院。他辩解道,剧 院的钟快了,他进去看戏不会影响别人,并且企图推开检票 员闯入剧场; 多血质的人立刻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入剧场的,但是 通过楼厅进场容易,就跑到楼上去了; 粘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剧场,就想:第一场不 太精彩。我到小卖部等一会,幕间休息时在进去; 抑郁质的人会说:我运气不好,偶尔看一场戏,就这样倒 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14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心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 :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等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
气质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 能力
(人格)
1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些过 程中的事实、规律、机制,让 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控制、预 测自己和他人的心理 3 2
28
动机过程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忍不拔呢?
29
现象分析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一系列的心理操作加工程序, 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同时,我们在人身上,还会发现一种稳定存在的 心理现象。比如,你认为这个女孩“活泼、开朗、 聪明,有主见”
思维
想象
17
感觉: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
18
视觉游戏--“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来是 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笔直 而平行的。这种经典错觉 由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 沃德· 黑林首先发现。
第一讲 绪论、第一章
中国最早的茶马互市
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会盟是指民族政权双方通过缔结合约的 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处理民族关系。 会盟——对盟约双方的经济都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社会成员的身份相互交往,发生各 种关系,这些都不属于民族关系。只有为我们以民族成员 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交往和联系的关系才属 于民族关系。 在私有制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实质上都是实行民族剥削和 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间均无真正的平等可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各民族内部原 有的私有制度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从根本上消灭 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胡锦涛同志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 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指 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思想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表现。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见在经济上是依存和 互补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可以概括为战争与和 平的两种形态。 战争是私有制下结局民族矛盾的重要方式之 一,但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利于民族的发展, 最终遭受灾难的还是各民族人民,因此,通过和 平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就成为 历史上各族人民经过选择而经常采取的处理民族 关系的一种主要方式。
绪论
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 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
从内容上看
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 的某一方面而作出的具体的规定。
中国古代文论(提纲)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提纲)第一讲绪论:中国文论概况文论的作用、功能:一面,文学和非文学的不同(文学的本质);另一面,文学本身的“本同而末异”。
对具体文本的批评(批评的实践)。
批评的理论与标准(原则与方法)。
二、文论的演变中国古代文论的发生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文学观念演进期(从先秦到南北朝,上古期,约2600年);文学观念复古期(从隋唐到宋,中古期,约700年);文学观念完成期(从元到清,近古期,约700年)。
1、文学观念演进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先秦为一期,两汉为一期,魏晋南北朝为一期。
先秦时所谓“文”,是广义的文学观念,文学兼有“文章”、“文献”、“博学”多重含义。
到了两汉,“文”和“学”分开来讲了。
到魏晋南北朝,人们对“文学”认识与今人基本相同。
他们把学术分为“经学”、“史学”、“玄学”和“文学”数种。
文学的含义与今相同。
更进一步,他们把文学再细分为“文”与“笔”两类;2、文学观念复古期也分为两个阶段:隋唐五代为第一期,宋(主要是北宋)为第二期。
第一期尤其是唐人,批评六朝的“浮靡”文风,取消“文”、“笔”之分,反对骈俪,看轻讲藻饰、音节而言之无物的文章,以“笔”为“文”,重在内容,主张文以明道,标榜他们所作是以古圣贤为法的“古文”。
所以态度是复古的。
唐人主张明道,其实还是偏于文;到了北宋道学家那里,才完全重道轻文,主张文以载道,为道而作文,不是以“笔”为“文”,简直是以“学”为“文”。
所以到第二期又取消了汉代“学(文学)”与“文(文章)”的分别,“文章”和“博学”又合而为一了。
这两个时期为文学观念复古期。
3、完成期分三个时期:第一期,南宋元金,是“明而未融”的时期。
第二期,明代,学风偏于文,批评偏于纯艺术,被指斥为“空疏不学”。
第三期,清代,学风与明代相反,不是偏胜,而是集大成。
清代学术的特殊在于,没有自己一代的特点,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
如文学上,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称,清人没有此外的特殊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八、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 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 的比重来表示。
2011-122011-12-28
13
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为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 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个国 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一般是以这些国家或地区 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2011-122011-12-28
8
解:2000年为基期,则 2006 年 的 出 口 贸 易 量 = ( 51607/108 ) ×100=47784 2006年的出口贸易额指数=51607/34235=151% 2006年的出口贸易量指数=47784/34235=139% 即与2000年相比,国际贸易名义上增长了51%, 实际上增长了39%。
2011-122011-12-28
9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 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 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2011-122011-12-28
10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表1-2 1991-200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与外贸依存度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5096.51 6207.66 8509.88 11545.54 14219.06 17604.39 21765.72 25632.60 22075.35 21486.74
2435.53 2951.70 4127.60 5612.29 6599.53 7914.61 9561.16 11325.67 10059.23 10140.39
2011-12-28
23
2011-122011-12-28
11
七、 对外贸易条件
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 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如果该系数大于100,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 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00,则说明该国的当年度贸 易条件恶化了。
2011-122011-12-28
出 口 总额 2660.98 3255.96 4382.28 5933.26 7619.53 9689.78 12204.56 14306.93 12016.12 11346.35
6
增速(%) 7.5 21.8 37.1 35.7 23.2 23.8 23.6 17.8 -13.9 37.9
增速(%) 6.8 22.4 34.6 35.4 28.4 27.2 26.0 17.3 -16.0 34.0
年份 进出口 总额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9
2011-122011-12-28
单位: 单位:亿美元
进 口 总额 增速 (%) 8.2 21.2 39.8 36.0 17.6 19.9 20.8 18.5 -11.2 42.4 差额 225.45 304.26 254.68 320.97 1020.01 1775.08 2643.40 2981.26 1956.89 1205.96
2011-122011-12-28
14
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为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 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 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2011-122011-12-28
15
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 按商品(含各种劳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第一讲 绪 论
2011-12-28 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仅限单独关税地区) 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 着有形商品(实物商品)的交换,也包含着无形商品 (劳务、技术、货币、咨询等)的交换。
亦称为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 间内从境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或地区)同一 时期向境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依国际 惯例,出口额要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要以CIF价格 计算。
2011-122011-12-28
5
表1-1 2001-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 年中国对外贸易额
2011-122011-12-28
20
五、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多少划分
★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 双边贸易( ) ★三角贸易(Triangular Trade) 三角贸易( ) 多边贸易( ★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 )
2011-122011-12-28
21
2011-122011-12-28
2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 )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 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及技术等的交换 活动。 广义对外贸易: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广义对外贸易: 狭义对外贸易:货物贸易。 狭义对外贸易: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出口贸易( ) 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 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Interpret Trade) ) 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 复出口贸易( ★复出口贸易(Re-export Trade) ) 复进口贸易( ★复进口贸易(Re-import Trade) )
五、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 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 数量指标。
2011-122011-12-28
7
对外贸易量的计算实例 2000 年 世 界 出 口 总 额 为 34235 亿 美 元 , 2006年世界出口总额51607亿美元,若以 2000年为基期,2006年的出口价格指数是 108,试计算2006年的出口贸易量。
2011-122011-12-28
16
进口、出口、转口贸易的图示: 进口、出口、转口贸易的图示:
Re-export Producing Area (China) ) Interpret Trade Indirect Export Trade Hong Kong Re-import Consumer Area USA) (USA) Indirect Import Trade
2011-122011-12-28
3
三、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 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即按 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 得出的数额;而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 额与进口额相加。
2011-122011-12-28
4
四、对外贸易额
18
三、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
★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 有形商品贸易( ) ★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 无形商品贸易( )
2011-122011-12-28
19
四、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 ) 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
2011-122011-12-28
17
二、贸易政策划分
★自由贸易(Free Trade) 自由贸易( ) 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Protect Trade) ) 统制贸易( ★统制贸易(Control Trade) ) 管理贸易( ★管理贸易(Management Trade) )
2011-122011-12-28
六、按清偿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 Trade) 现汇贸易( ) 协定贸易( ★协定贸易(Agreement Trade)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
2011-122011-12-28
22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