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文化遗产—民族的魂

高考满分作文:文化遗产—民族的魂

小编导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灵魂,如果灵魂丢了,这个民族也就没有希望了。更多高考优秀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蟪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君不见,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回来拜祭妈祖。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惟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2001年的一篇高考一类卷:《文化遗产———民族的魂》,作者在结构上并没有非常奇巧的构思,而是采用了在高一时大家就都会写的“五段体”,开头结尾加上中间并列式的三段;但他在立意与表达上下的工夫却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那有说服力的观点和酣畅淋漓的语言成为了关键。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简析:宿命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简析 201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立意: 材料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个寓言故事,一部分是个生活小片段。分开看,寓言故事说的是挑战生命极限,生活片段说的是享受亲情温暖。拟乎不搭边,但命题人通过强调前一故事中鸟的选择和后一故事中儿子的选择,把两则材料联系起来,给它们一个共同点:我愿意。这个是材料的核心,也就是写作的核心,作文要围绕这个去写。 再读读材料。鸟被彩云吸引,它要追求彩云,所以不顾饥寒风雨,即使伤痕累累,也要不断高飞。什么?因为它愿意,因为它感到充实,满足。至于值不值得,恐怕愿意就值,不愿意就不值。儿子追求宁静的幸福感,所以愿意陪伴父亲。这个是爱的回馈。这样坐着,值不值得?干脆没考虑。值不值是个干扰项。因为值不值仍然出于功利心,是一种客观的衡量。而愿不愿意,是一种情感趋向,不计较得失,是主观的,完全发自内心。但即然有这样一个区别,也可以说又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角度。 这样我们大致得到三种立意: 1、什么什么,因为我愿意 2、我愿意什么什么(当然也可以把上面的我换成谁谁) 3、值不值与愿不愿意(不能单纯写值不值) 这几个立意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不需要想太复杂,关键在怎么写,怎么写好。你不能只想着找到一个最刁的角度。跑题怎么办? 满分作文: 宿命(这个题目,单纯看并不很吸引人,只有读下去,读完整个故事,明白故事说什么,才能觉着它的好,才能理解它指什么。亮度:★★)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反复,强调。什么是宿命?生来就被注定的命运,注意这个“被”字,不是自己的选择,是强加到自己身上的一种东西。一般情况下无法摆脱。所以才有后面猪对命运的抗争。这个词逐渐亮起来了。)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

2020年最新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20年最新整理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2018年江苏省各地市中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汇总

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 那一刻,我没有回头 真题再现 请以“那一刻,我没有回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今年,中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没有回头》。对于这样一道作文题目,不少考生都表示,“有点煽情”,但难度相对适中。一位考生说,他写的是和朋友出去玩,遇到一个小朋友找不到家了,他便抛弃了朋友,不顾朋友不开心,而去帮助小朋友找父母。另一位考生说,她是自己瞎编了一个故事,“力争感人就行”。 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目,学生应该先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也就是考生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我没有回头”是一种遗憾、失落,又或者是一种庆幸。 “写这个文章重点要抓住两点,第一个点是那一刻,一定要抓住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时间点,第二个点是要把语境详细化,越详细越好写,比如说因为什么原因我没有回头,因为这个原因我没

有回头我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再去选材。”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与学生平时训练的作文题类型较为一致,难度不算大,学生只要将作文题与生活相联系,就很容易有话说,但想要得高分也并不容易。要写出新意和深度,取材与众不同,且立意深刻,细节描写多,这样才容易得高分。 范文文01那一刻,我没有回头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绝对不选择放弃。 ——题记 “74分。”听到“大喇叭”们播报我的成绩时,我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手里接过试卷的那一刻,顿时觉得这张试卷好重,压得我的心好痛。那一道道叉又像一把把刀子割着我的心。为什么日日的勤奋苦读,夜夜的挑灯夜战,换来的是这种成果?窗外的雨伴随着狂风怒吼着。雨滴溅落在窗帘上,又滑落下来,像是在为我哭泣,课堂上老师的话我早已没有心思听下去,真恨不得把这张试卷揉成一团,扔进垃圾筒,把这些痛全部扔掉。 放学了,我漫不经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如何向父母交待。不知不觉已走到家门口,没有勇气进去。这时,门旁一隅的蜗牛引起了我的注意。看着它缓慢地前进我突然觉得我们好像。它缓慢地挪动着它的身体,似乎是为了躲雨爬向那雨淋不着的门顶上。我突然觉得好笑。就凭它还想爬向那高高在上的门顶,死了这条心吧。但是它还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进。此时,我突然想到我的努力只得到那少得可怜的分数,就觉得眼前的蜗牛一切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背景及意义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而现如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撞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够在一定程度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调查研究

关于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调查研究 ——以浙江省萧山区坎山镇为例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实践的地点及其背景 (3) 二坎山镇的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列 (3) (一)萧山花边 (3) (二)坎山“祭星乞巧”文化节 (3) (三)民间物质遗产 (4) 1.千年地藏寺 (4) 2.接龙禅寺 (4) 三.坎山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问题指出) (4) (一)在住居民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4) (二)政府的保护力度 (6)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难 (6) (四)民间基层的保护意识匮乏 (6) 四探讨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6) 结束语 (7)

【摘要】中国的民间文化遗产遍布在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而散落于各个角落灿烂的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悠悠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见证。本文以浙江省坎山镇的民间文化遗产为例,从新时代的背景环境下,新时代的民生现状层面上,展开调查,汇集民意和数据的整理分析,着重探讨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前景,为中华民族其他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给予适当的借鉴和参考并且希望民间文化遗产能够长存而非淹没于新时代的文化潮流中。 【关键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观念;措施 前言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舞蹈、民间杂技、民间戏曲、民间美术和民间书法等。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对了解文化国情、民情,促进文化创造,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建设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引起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诚然,在中国工业化产业迅速发展,经济迅速飞涨的时代,相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却频遭冷落。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新一代年轻人大多只“食用”快餐文化,因此,本文将广泛调查民意,收集民众心中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深入分析数据。 如何唤起民众对祖先创造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重新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创新文化,使之与现代化社会产业接轨,与当代人的生活接洽,正是本文探索的目的。

2018年高考各地满分作文集锦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 1、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范文 写给2035年的你 亲爱的小弟: 你好! 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应当是2035年6月7日。这一天是你18岁的生日。 我长你18岁,你出生的时候,我正处追梦的年纪,同现在的你一样。因而,我无法陪伴你的成长。但这一天,是我高考的日子,因而总记得。高考那天早上,我起床后听到你诞生的消息时,有过几秒钟的失落。但走在去考场的路上,便兴奋起来:从此,这个世界上我有一个亲弟弟,我不再是孤单的一个。18年来,你在父亲母亲精心的养育下,已经长大,开始远航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与梦想。此时,父亲年过花甲,母亲弯了脊梁,教育引导你早已力不从心。作为大哥,我有责任对你说几句话,就算做你成人礼上的薄礼,也是对我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回望。 亲爱的小弟,你要心怀感恩。我们都赶上了好时代,我出生的时候刚跨入新千年。18年来,我已经亲身感受到这个伟大的时代给每一个人带来的改变。从温饱到小康、从讲究吃住到注重保健、从在村庄出生到去大城市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可以说,新世纪这18年中国真的是旧貌换新颜,你经历的18年变化更大。日行一万里不再是神话,高峡出平湖早已成美丽画卷。跨过小康迈进现代化的中国人,打个背包便可去周游世界,讲普通话的外国人主动当翻译,异域风情温暖着你的青少年时代。但是亲爱的小弟,请你不要忘了辉煌背后的苦难。就像我们生活的这18年,见证了全世界为北京奥运喝彩的壮观,也听见过汶川地震时人们悲伤的哭泣。每一个辉煌时代的背后,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合力奋斗、奉献牺牲。哥哥希望你在享受现代化幸福生活与世界尊敬的目光的时候,不要忘了那些为此默默奋斗的前辈们,是他们支撑起了现代化的中国。请你,牢记他们的功勋,并为此心怀感恩。 亲爱的小弟,你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一个时代最幸福的人是奋斗者。奋斗可以改变自身处境。虽然你身处中国现代化的美好新时代,但如果不奋斗,你便无法优化自己的环境,也无法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发展成果;当然,更无法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相信这样的常识,你要懂得。你还要知道,奋斗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的美好,让他人变得更加的快乐,从而提升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人人奋斗便可造福全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又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每一个个体在奋斗奉献的同时,也会获得积极而正面的评价,从而收获快乐、提升价值与境界。大哥真诚地期待你用奋斗点亮青春与梦想。 亲爱的小弟,在你一路前行享受繁荣的时候,你也不要忘了责任与担当。这些年,我知道你见到的中国比哥哥现在18年来看见的中国发展得更快、更好。但是你也要记得,穿行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的时候,高铁沿线还有大量的村庄,以及成片的青山绿水、青青的麦苗和金黄的稻谷。你坐着卫星飞机周游世界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南部那片汪洋大海,那里也属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

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议论:点击穴位,讲活道理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特约 点评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滑”。“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尽管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答卷依然以“议论性文体”为主,超过了三分之二。这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惯性的飞舟是很难阻遏的。 所以,本专家组正视这一“作文现实”,通过今日扬子晚报优秀作文专版,议论一下“议论”。

何谓“议论”?概而言之,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所拟中心论点包容的种种人情、种种事理、种种内部构造、种种外部联系。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理自现。这一观点,我们已在有关报刊阐述过了,此刻再强调一次。 然而,很遗憾,如今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仿佛“中心论点”一旦确立,就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譬如今年谈“智慧”,许多作文开宗明义:智慧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人生佳境。按照“议论”的基本要求,接下来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剖示,直抵问题的核心。但相当多的考生全无这种意识,他们将“智慧好”视为一种公理,毋庸论证,结果是“颂歌”一唱到底:智慧好,智慧好,智慧就是好,好得不得了…… 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一是拼命举例:周国平如何,汪国真如何,王国维如何,连本“三国志”;另一手是大量引用名人警句:林徽因如是说,林清玄如是说,林语堂如是说,林林总总,就是没有“我”如是说。 其实,800余字的临场议论文只须精选一个“事例”,作者的精力应当集中于剖析这一事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从不同的层面敲打它。若用多个事例,则必须处于不同层次,不能骑着马儿在平坦的草原上溜达,要么跃上山巅,要么跳下大海。至于引述名言,绝对不能多,更不能滥;多了就自己剥夺了自己的发言权,滥了就等于说废话。今年,不少考生开篇就是“周国平说”,说什么?说“智慧引领生活”。这句话,几乎每一位高三学子都说得出来,何必恭请周先生来帮忙呢?阅卷者只能一声长叹。 据我们所闻,当今有一些中学让学生在考前大背“名人事迹”,大诵“名人警句”。这种做法有害而无益,应当更除。 本版着力推介的八篇“议论性”作文,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不浮光掠影,面是稳准狠地点击“穴位”;不铺陈死板板的套话,而是生气灌注,努力将道理讲活。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以“一只晶莹剔透的蝉蜕”为由头,盘活了生命和智慧的“大气度”,相当机智。 《庄子的智慧》,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以叙带议,精选了三个小生命:鱼、蝶、龟,皆与庄老先生休戚相关、灵犀互启,而且视点有异,富于变化,同样将哲理说活了。 《“倔”与“笨”的力量》,用了两个事例,但不是平面铺陈,朱东润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倔”字,江衍振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笨”字,最后收拾到“智慧”上,颇现逻辑张力。

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智慧:知识我,德行我,宇宙我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的材料: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袁清(江苏东台八十年代考生,现供职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智慧是什么?仁者见仁更仁,智者见智更智。 它是知识、记忆、能力、经验,它也有情感、逻辑、文化、操守、德行、境界。刚健笃实,辉光乃新,一个人的智慧就是培育气象和境界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人也必然是有着无限阔大的生命境界。智慧之人是由知识我、德行我再到宇宙我。 孔子在河川上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尽夜;庄子品秋水而明悟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牛顿上帝的苹果而闻名遐迩;贝多芬一生磨难,而在他的葬礼上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的题词写道,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馁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近期一位老人褚时健的褚橙大卖,而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的智慧之悟。近几日的东方之星游轮倾覆,来自人民解放军的海军蛙人部队成了众多搜救力量中的尖兵,而蛙人中我的江苏东台乡友东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一级军士长、潜水员丁春东,隐忍着丧父之痛,不顾儿子的高考,奔赴长江沉船救援现场,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操守使然、道德使然。古今中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人蔚起,智慧辈出。哲人的智慧牵动着芸芸众生之心弦,文人骚客的音符,捕捉着天地之万物,商人的故事又描述出人生之万象。 智慧之人,当然需要知识。人的生命是不断超越的过程,知识是智慧不可或缺的基础。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立的过程在茫茫天涯路上铸造知识我的智慧形象。当下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人需要靠知识来自立。一个独立意义的生命,它不能脱离这个世界秩序的洪流,它在与秩序的协调中,创造新的生命。知识的获得是生命积淀的一种过程,必然同时也附有重要的行。知行合一,即知识实践的过程,知识和实践两者不可偏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 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 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价 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它标示 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 向。在价值文化和文化价值研究中,德国哲学人类学家马克斯·舍勒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关于人类学的 两项成果值得特别关注。马克斯·舍勒确立了文化价值由低到高的五种标准,即:感性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 神价值、宗教价值;鲁思·本尼迪在文化构形研究中深入探 索了什么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兴趣和情操,并具体化 为文化模式的机制。她认为,人类文化由各自相当不同的价 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出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 以规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 定的模式,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我认为,人类学学科的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理基础。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与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学术关联。人类学的核心价 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 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随着民族的 文化自觉向着一个文明的、自为的方向演进,并不断内化为 民族精神的有机构成。如果说传统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那 二者就是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的关系。自在的文化是以传 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感情等自在的因素构成的人们 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在的文化是传统的文化。自 觉的文化则是以自觉的知识或自觉的思维方式为背景的人 的自觉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觉的文化是在自在文化中 生长出来的,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之间存在选择、批判、继 承、创新的复杂关系和有机联系,人类文化也必然经由从自 在自发向自为自觉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明确的指 导思想、壮美的共同理想、昂扬的精神和宽广的胸襟、和美 的社会风尚为内容,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自觉文化的核心构 成。 在民间文化遗产中,有全套的人民的知识、智慧、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情操、爱憎、美善,其内容源远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以堪舆文化为例 摘要:谈论民间文化遗产的文章汗牛充栋,不过多是以呼吁保护,取精弃粕为主。笔者另辟蹊径,从民间文化遗产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来谈论一下对待其的态度。又选取较为神秘的堪舆文化为例,简析其中透露出来的自然与和谐,并立足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结合堪舆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出对一部分社会问题的看法。 关键字:民间文化遗产、堪舆文化、自然和谐、社会问题 How should we do with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 Take example by geomancer culture Abstracts: There are lots of passages talking about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however, they just primarily 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heritages and accept the good and reject the bad. I try another way to talk about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m, which was reflected by the spirit of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And I choose to take the mysterious geomancer 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nature and harmony in them simply. Moreover, I will put forward my opinions about some of the social problem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current and integrated by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geomancer culture. Keywords: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geomancer culture, natural harmony, social problem

全国各省市2018高考满分作文

随着2018年各省市高考分数的公布,各地高考满分作文也开始对外流出。近日各地满分作 文更是刷爆朋友圈,看后让人不禁直呼“后生可畏”。现将2018年全国共8套语文试卷中关注度极高的满分作文汇总,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1 全国 Ⅰ卷 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真题: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写给2035年的弟弟 河南考生 亲爱的弟弟: 此刻,一岁的你也许正在酣睡。而我,正在2018年的高考考场上。 这是18岁给予我的礼物,我必须伸开双手笑脸相迎,就像去年全家人迎接你的到来一样,也像18年前年轻的父母迎接我的降生一样。不同的是,2000年初生的我被称为“世纪宝宝”,而你则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的“改革宝宝”。 等你从“时光胶囊”中取出这封信时,已是2035年,你也到了和我今天一样的年龄。18岁的天空没有阴霾,而你的18岁,注定艳阳高照。 因为,按照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2035年正好是中间的“加油站”和关键点,你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大幅跃升,是平等、法治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社会文明的新高度,是青山绿水中的富裕生活,那是咱们的“美丽中国”。 那时,你也许不会再像现在的我一样为明天的高考焦虑,也许“高考”已经成为一种测试而不再是进入高等学府的门槛——真羡慕你们这一代享受均等教育的阳光普

照的年轻人。 请你记住,历史是层叠的过程,当我们注视当下时,必须给予过往的时代以应有的尊重。因为,你们所拥有的一切,是时代巨变的结果,更是前一代人拼搏打下的基础。 如果没有2006年取消延续了两千年的农业税,如果没有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遨游天际,如果没有令世界为之侧目的精准脱贫工程,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狂飙突进,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和“一路一带”的战略实施…… 2035年不过是时序中一个普通的标记,怎么会有你我看到的辉煌? 咱们的老家,曾经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山村,父亲当年要翻过一座山头,花一个小时时间步行到学校。他考上了大学,背井离乡到了城市定居,却与贫瘠的故乡挥手告别,留下了守着大山里的特产卖不出去的乡亲。 那是父亲心中的痛,是一代人无奈的叹息。 现在,乡村公路修通了,产业扶贫进山了,土特产成了市场的热销品,几百年没有变样的山村几年之间成了旅游的热点,欢笑合着枝头果实的碰撞让曾经沉寂的山村充满了生机。 如果有一天你去那里旅游,别忘了,那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根系深埋的土壤。 你看到的现实,曾是我们奋斗的梦想。 2008年,那一年,我8岁,却记住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汶川,也从此懂得了“国难兴邦”内涵:近7万人的生命死于灾难,8000亿元的经济损失…… 但是,在巨大的哀痛之后,就在你看到的地震废墟的旁边,一座座新的城市和村庄拔地而起,谁都拒绝不了万物的生长,谁也无法遏制一个民族崛起的力量。 所有的辉煌都伴随着苦难,所有的梦想都倾注着希望。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一、审题 今年作文材料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以哲理性材料命题。 这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材料的第一句“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点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或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最后的省略号提示考生:还应做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 材料的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 智慧,是心理对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等相对立。“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的连结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要之,“智慧”是独特的,是自由精神、独立意志的产物,它有别于一般的智力,是由能力、经验、推理、记忆等升华而成的“智”“情”“意”等精神素养的综合体。 此次阅卷,要抓住三个字:善,活,妙。这是“智慧”的特质。作文,不可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景象”上,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智慧”。因为,“智慧”是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 二、判分 1. 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 2. 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 特别说明 鉴于许多考生习惯于熟点写作,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①看对“智慧”的界定是否恰当。“智慧”是个宽泛的概念,对“智慧”的判断,应建立在精神层面。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智慧”的特质,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如果全文没有关于“智

2018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仓颉的好意我心领了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老天落粟是庆贺人有了智慧,而鬼之所以哭,是再也不能玩弄人类。 我们的先人以仓颉造字的神话来开篇,可见对文字的郑重,而老一辈的人更是敬惜字纸,有字的纸不能扔,亵渎了字纸会遭天谴。阿城《闲话闲说》里引用一观点,中国文字的发生是为了通人神,是纵向的,而西方文字是为了传播,是横向的。难怪我们如此重视汉字,原来藏有最初的虔诚。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的交流不会限于文字一种形式。禅宗不立文字,拈花一笑,彼此心知肚明,说出来就不是禅。《易经》以阴爻阳爻两个符号来演绎世界。而如今的网络电脑,追根究底,不过是两个数字1和0的游戏。《庄子》里以无用之树枝繁叶茂来告诉你生存的智慧,《老子》里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现象提示你繁苛之政难以持久,嵇康弹一曲广陵散来应对波荡众生的罪名,《西厢记》里的张生为莺莺临去时秋波一转的眼神而饱受相思煎熬,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相望又何必互诉衷肠?有时,说出来的话不及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来得有效。 儒家厌烦滔滔不绝之人,觉得“巧言令色,鲜矣仁”,道家喜欢“希言自然”,佛家的禅宗更是不立文字,俗谚里则有“祸从口出”“沉默是金”的处世良言。而如今网络时代,各种输入法解放了打字的速度,走键如飞,满屏废话,少了慎重,多了放肆,仓颉造字的虔诚被废话连篇的啰嗦淹没,这是文字诞生之初不曾预料的尴尬。 而连篇累牍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动辄以几块砖头的厚度消耗虔诚的汉字时,

语言仿佛成了累赘和负担,语言的美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辜负了仓颉的美意。 知堂老人在他小品文里,引李日华著《紫桃轩杂缀》卷一白石生旧事,白石生辟谷养生,默然独坐,有人问他不答话,一问再问,他回说,“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这种不想说话,不想诉诸语言的慵懒和无奈,你我也许都曾有过,在“我想静静”的歧义里,在《庄子·齐物论》开篇嗒然若丧形如槁木的呆坐里,在冬天墙头根晒太阳眯缝着眼的沉默里,在朋友微信问你最近如何,你却百无聊赖的不想回话的空白里。此刻没有语言的语言,或许是另一种语言,也是我们更真实的人生。 粉墙黛瓦——时间轴里的浅吟低唱 鸟鸣花语,虎啸猿啼,世上万物皆有语言,我独钟情中国古建粉墙黛瓦传递的浅吟低唱。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认识你,始于汤显祖。 流水线上生产的城市,复制的威尼斯小镇,克隆的霓虹灯璀璨夺目,我迷失在钢筋水泥构筑的樊笼里。 于是一个落花时节的暮春,我逃也似地离开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城市,踏上一段青青石板路,穿过座座古牌坊,开启我的徽派建筑之旅。 建筑是世界的编年史。当风靡一时的徽剧俨然明日黄花,传说也已沉寂,只有屹立在皖南大地上的粉墙黛瓦,宛如一位多情的女子在时间轴里辗转流徙,浅吟低唱着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前世今生。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精)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价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它标示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向。在价值文化和文化价值研究中,德国哲学人类学家马克斯·舍勒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关于人类学的 两项成果值得特别关注。马克斯·舍勒确立了文化价值由低到高的五种标准,即:感性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宗教价值;鲁思·本尼迪在文化构形研究中深入探索了什么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兴趣和情操,并具体化为文化模式的机制。她认为,人类文化由各自相当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出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以规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我认为,人类学学科的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理基础。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学术关联。人类学的核心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随着民族的文化自觉向着一个文明的、自为的方向演进,并不断内化为民族精神的有机构成。如果说传统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那二者就是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的关系。自在的文化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感情等自在的因素构成的人们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在的文化是传统的文化。自觉的文化则是以自觉的知识或自觉的思维方式为背景的人的自觉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觉的文化是在自在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之间存在选择、批判、继承、创新的复杂关系和有机联系,人类文化也必然经由从自在自发向自为自觉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明确的指导思想、壮美的共同理想、昂扬的精神和宽广的胸襟、和美的社会风尚为内容,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自觉文化的核心构成。

【精编版】201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满分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今年江苏卷的作文试题采用的仍是材料作文形式。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缤纷斑斓。“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作文要求以“语言”为关键词,引发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围绕“语言”这个核心概念,材料的三行文字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首先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想象,“处处”强调“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接着,从语言的基本功用出发,阐述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最后,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从材料的关键词看,“语言”主体有大自然语言、人类的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意义和价值可写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自由度大,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施展才华。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立意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比如,选择写花鸟如何丰富这个世界或日常生活,要扣合其“语”和“鸣”来写;写音乐和雕塑如何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也要扣紧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写,这样才符合作文的命意。 2018年的作文试题与去年一样,作文仍然给出了核心概念,即“语言”,2017年材料作文给出的核心概念是“车”。2015年给出的核心概念是“智慧”,2014年给出的核心概念是“青春”。有了核心概念就可以降低审题的难度,但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 袁文龙 地之有名犹如人之有名。地名是城市的名片,是了解地域风貌的窗口和特殊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原生态状保存下来的老地名,则更具极高的史料价值。有人说它是城市的活化石,此话并不为过。作为城市历史文化载体之一的老地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朴实情感,又往往寄托着城市居民的美好愿望。蕴涵着神话或传说、轶闻、民俗的老地名,在民众的口传耳濡中,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生存形式,代代传承,不失为是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延续和发展的纽带。因此,地名不单是为人们指向认路的文字符号,而是汇聚着人类智慧,并浓缩着一段人文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难想象,如果常熟城内的老县场、新县前、坛上、塔前、教场湾、阁老坊、总马桥、小庙场、青果巷、义庄弄、六房湾、琴川河、洗砚池、醉慰街、含辉阁、会元仿、儒英坊、百忍堂、言子桥、翁府前、朱雀弄、九万圩、书院弄、忠胜巷等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老地名,一旦全部消失,那么常熟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历史内涵就将“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显得大为逊色。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遗憾的是不少老地名,已经在前几年人们的不经意见被悄悄地逐出了城市“名片”,正在逐渐消亡。 联合国第五、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都明确指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便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保护和规范地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民政部鉴于前一时期由于缺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有些地方出现的乱更名、乱起名现象,也在去年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而我省有关部门在详细调研基础上制订的《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亦将在年内正式出台,并首先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实施对老地名的保护。其实,保护老地名也是与世界接轨的体现。 诚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老地名的内涵显得与当今时代脱节,不再适应当代民众的审美情趣。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自然界开发的扩大,一批新地名急需新的命名。这就给地名管理工作增添了对老地名改造、移植和对新地名的规划、标准等新内容。而如何在地名命名时做到既反映当地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特征,又体现当地地名命名的整体性、系统性,并使地名更具先进文化的科学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