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9 访兰》教案_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访兰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根据提示划分段落,根据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3、学习在人物的对话交流中不要提示语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划分段落,根据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教学难点:

学习在人物的对话交流中不要提示语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图片引入

二、1、板书课题:19 访兰

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没有?

2、介绍贾平凹。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4、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5、听写本课生词,同桌批改后全班读生词。

6、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

文章按照访兰前的缘由、访兰时的交流、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

出示:第一部分():“我”和父亲访兰的缘由。

第二部分():写我们访兰的经过,我了解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写“我”访兰后的感想。

5、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先交待了(“我”和父亲访兰的缘由),然后具体写了(我们访兰的经过,了解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最后写了(“我”访兰后的感想)。

6、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在这篇文章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文章意思?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学生齐读这句话后,这句话里的“它”指的是(野兰),板书:野兰写出了野兰(不俗、纯、有灵性)的特点,板书:不俗、纯、有灵性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就具有不俗、高雅、纯真、淳朴的品格。他们和野兰有相似之处,作者赞美野兰,其实也赞美了像野兰一样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借物喻人的课文?(烂漫的点地梅)

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那么平凡而伟大,所以作者借点地梅来来赞美高原筑路兵。

7、这篇课文花了很多的笔墨来写我和父亲的对话,关注4到13自然段,分角色读课文4到13自然段,注意我和父亲说话的内容以及对话的格式。

出示对话:父亲却把我制止了。他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有三种情况可以使用无提示语:

第一种情况是: 读者知道是谁在说话。例:老师手拿一份点名册。“马小良!”“到!”注意:“到”是马小良答的,但写作时,没有使用提示语,这是因为我们从前面已经知道老师在点“马小良”的名,“到”肯定就是马小良说的。

第二种情况是: 对话的双方,话接得较快。例:妈妈在服装专卖店买衣服,与营业员讨价还价。“580块!”“这么贵啊,能够便宜一点吗?”“这一款是我们这儿卖得最

好的,这样吧,最后一件500块钱。”“400块!”……注意:妈妈与营业员讨价还价时,两人的话你来我往,一句接一句,人们也知道是谁在说。所以,也可以不用提示语。

第三种情况是:人多时,议论纷纷。例:老师走进教室,问同学们想到哪儿春游,结果同学们议论纷纷。“到三峡!”“我看不如到乡下去!”“去远一点的地方吧!”……注意:人多时,议论纷纷,可以选取两到三句有代表性的话。

写作无提示语的对话要注意:

(1)、一句话为一段。

(2)、最多连续使用四、五次,不要一直写这样的对话。

8、学生独立写人物对话,人物对话运用无提示语的形式。

9、展示评讲

10、《题半盆兰蕊图》

清•郑燮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咏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1921年春,友人赠著名文学家胡适兰花草一盆,悉心照料,至秋而不开,于是有此诗曰《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11、播放歌曲:《兰花草》

12、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作业超市:

四、1、找出课文中的美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

2、搜集关于兰花的诗词或文章,读一读。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疑问: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访兰而不是赏兰呢?一样的兰草,为什么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19 访兰 (借物喻人)

访兰前的缘由

访兰时的交流野兰:不俗纯有灵性

访兰后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