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9 访兰》教案_12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
问题1合探: 父亲邀作者一起去深山访兰,父子就野生兰草与家养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带儿子访兰的目的: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
庭院 花盆
献媚处事,随 波逐流,会降 低自己的品格。
小结:
• 完成了表格,谁能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1.我与父亲的对话,具体写出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 寓褒贬于对话之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发人深思。
2.借物喻人(先写野兰的特点,再赞扬它的品格及具有这种品格的人。)
回顾课前大家提出的问题,看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幽谷流瀑,日光映照,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衬托 出了野兰的高雅不俗,正是这充满灵动之气的山野水畔滋 养了兰草这儿的兰草长得怎么样呢?
品读描写“野兰”的句子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 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野兰的特点:
生长茂盛,花色淡但香气浓。
自学提示2: 1.找出写“我”和父亲对话的段落,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长点评。 2.思考:我和父亲的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3. 结合“深山访兰”和“访兰后的感想”完成下表:
兰草 生长 环境
野兰
空谷 僻野
外形 •
两个味 品味
•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 都闻到了。
• 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访兰,改变了作者对兰草的看法,此刻的野兰
2018-2019年度新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9访兰 教案教学设计
19.访兰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重点理解中心句“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并由此想象自己要做怎样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整体阅读,体味文本所表达的人生启迪。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出示兰花图片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因为它的高雅,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师出示关于兰花的一首诗,生自读感悟。
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板书课题:访兰)【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3.小组内交流。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访兰∣西师大版
《访兰》教学设计《访兰》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开篇写父亲爱兰、养兰,但当乡亲邻人去观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得意反而“愠怒”,这使“我”不理解。
以后和父亲一起访兰,通过和父亲讨论野生、家养的兰花品质,“我”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兰草,但作者并没有花大量笔墨来描绘兰草的外形,而是重点写了野生兰草的生存环境和父子间的对话,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兰草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的,更重要的是本质的美、内在的美。
【知识与能力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重点理解中心句“它不为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并由此想象自己要做怎样的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中心句“它不为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并由此想象自己要做怎样的人。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搜集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兰花图片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因为它的高雅,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师出示关于兰花的一首诗,生自读感悟。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访兰》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关键词汇及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涵。
3.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课文《访兰》、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讨论画中的景物。
通过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访兰”,并引导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Step 2 练习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进行矫正,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通过多次的朗读练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Step 3 学习重点词汇和词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组,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并完成相关练习。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词组。
Step 4 阅读理解练习将课文分段展示,通过问答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情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兰开着门的房子里什么都没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Step 6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课文中的提示,写一篇关于访兰的文章。
要求文章要连贯、有逻辑,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
Step 7 课堂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Step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一份关于《访兰》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帮助。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优秀教学设计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本文讲述了父亲养兰、XXX,以及“我”随父亲放XXX的一段亲身经历,让人产生真切感受。
文章或写景,或抒情,或问答,丝丝入扣,娓娓叙来。
作者将“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的空谷之兰的底蕴和神采,详细地描绘出来。
这些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XXX,开的花纯,有灵性”,这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被人欣赏而生长,而是为了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作者借父亲之口,赞美了兰花的不俗,直接表达了人生的真谛,深入生活的本质,让人读来可思,思之有悟。
本文以兰喻人,探寻做人处事之道,行文自然流畅。
全文以“访兰”为线索,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重点写了“我”和父亲访兰过程中的对话,具体描述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进行了比较,揭示了父亲约“我”XXX的目的,写出了“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尤其是通过“家兰”和“野兰”的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旨。
文章中对XXX的生存环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现了作者的功力,让人感受到别有洞天、风光旖旎的美景,为下文的议论铺垫了有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家兰”和“野兰”的“甜、媚、俗”与“清爽、纯朴、有灵性”的比较,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研究。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XXX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XXX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6年级语文下册西师大版2.访兰-----教学设计
19.访兰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质疑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
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
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二、初读知意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
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
”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
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参考资料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访兰三疑三探合并本配套教案、说课稿西师大版
品味
两个味
香味
得的是天地自然的 原气,长的是山野 水畔的趣姿。
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 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 的有着它的灵性。
香气浓烈极 了。
访兰感悟
做人应像野兰保持 本真有个性,有风 骨,不媚俗。
叶更嫩、花更繁更 成了玩赏的盆景,格调也就 大,美,但美得太 俗了,失去了纯朴、自然的
解疑合探一:
自探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刚才梳理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圈点批
注。 3.在小组内讨论,小组长总结,做好发言的准备。
问题再现: 1.文章写谁去访兰?到哪里访兰?为什么要去访兰? 2.访兰的经过如何?兰草有什么特色? 3.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 “赏”?
?
家
甜、太媚。
本性。
兰
庭院 花盆
献媚处事,随 波逐流,会降 低自己的品格。
小结:
• 完成了表格,谁能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1.我与父亲的对话,具体写出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 寓褒贬于对话之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发人深思。
2.借物喻人(先写野兰的特点,再赞扬它的品格及具有这种品格的人。)
回顾课前大家提出的问题,看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已解决: 1.文章写谁去访兰?到哪里访兰? 2.访兰的经过如何?兰草(家兰、野兰)有什么特色? 未解决: 1.为什么要去访兰? 2.课题为什么要用“访”字,“访”字能否改成“赏”?
问题1合探: 父亲邀作者一起去深山访兰,父子就野生兰草与家养兰草的区别发生对
话,自然引出父亲带儿子访兰的目的: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做 人当如野兰,保持本真,有个性,不媚俗,做个让人敬重的人,才更有益于 社会。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访兰美丽的风景和访兰人的生活特点;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责任感;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细节;2. 学习通过观察和描写,表达对自然风景的喜爱。
教学难点:1. 学习通过文本中的描写,感受美丽的自然风景;2.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和行为,理解访兰人的生活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本《访兰》;2. 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的兰州市,并引导学生回忆兰州市的特点。
2. 引出新课《访兰》,询问学生对“访兰”一词的理解。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访兰》,并回答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黄土高原上的兰州”是什么意思?c. 访兰人为什么对兰州感到自豪?d. 通过描写访兰人的生活细节,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2.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Step 3:词语理解(10分钟)1. 教师解释生词和词组,并引导学生理解:a. “滔滔”:形容山间的水流声;b. “脱缰野马”:比喻势不可当的力量;c. “密密麻麻”:形容非常密集;d. “杂乱无序”:指事物无条理、没有秩序。
2. 学生跟读并理解生词和词组的意思。
Step 4:品味语言(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描写,感受美丽的自然风景:a. 访兰人对着远山,闲看着远山渺渺的火红。
b. 这些树和花不懂人话,也不招摇,默默地扎根在了这里。
c. 访兰人有的耕田,有的养羊,有的炒菜,也有的拉牛车。
2.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描写有哪些美丽的意象,体会访兰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Step 5:写作训练(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感受,自由写一段对自然风景的描写。
2.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理解并掌握《访兰》这篇文章中的原意。
•能够熟练运用读懂这篇文章中的汉字和词语。
2.能力•熟练理解并掌握《访兰》这篇语文文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能够和同学合作进行本篇文章中的语文学习,提高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
3.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到诗意和人情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领悟兰儿姑娘纯真美好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用意,学习诗意的表达方式。
•多人互动,合作进步。
2.难点•了解兰儿姑娘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理解文意的高端词汇。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1.知识传授•课堂语文短期训练-汉语老师光盘。
•《访兰》历史故事的讲述(包括文化背景)。
2.思维启发•运用泛读式的思维启示,提高读懂汉字和词语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访兰》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含义,领悟兰儿姑娘纯真美好的品格,体现诗意和人情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观看视频/讲解•观看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访兰》相关视频并听取老师讲解,加深对访兰一文的理解和解读。
•调研古代文化、人文思想和诗歌艺术,对兰儿姑娘的文化背景进行剖析。
4.合作学习•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访兰》这篇语文文章中的内容分工,一起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中进行互动,相互提供帮助,不断进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5.练字练习•练习访兰一文中字的写法,熟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范,提高人的错误率。
四、教学工具与材料•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学生作业本。
•活页笔记或说故事卡片。
五、教学评价•课后布置在家演练访兰文章,关键是熟记住文章的一切内容。
六、教学反思•对领悟兰儿姑娘纯真美好的品格和体现诗意和人情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提醒;强调注重学生思维启发与互动式合作学习。
《访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访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访兰姜堰市二附中严彬一、学习活动目标1.通过整体阅读,体味文本所表达的人生启迪;2.赏析美词佳句,了解人生的真谛,;二、学习活动重点:赏析美词佳句,了解人生的真谛,;三、学习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活动流程设计课前屏显兰草花图片。
(一)导入语:同学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的名句,它告诉我们不施雕饰、自然纯洁是最动人的美。
“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的名句,它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要有一颗纯洁的心。
是啊,生活在滚滚红尘中,人们都习惯了用华丽而虚假的面具装扮自己,将可贵的真性情藏在心里最深处,虚假,媚俗,失却个性……因此,保持本真,诚实待人,应是我们长久的道德追求;自然随性,不媚尘俗,应是我们不懈的人格保健。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方面的佳作。
屏显课题:访兰——贾平凹(用时2—3分钟)(二)活动组织【活动1】与文本对话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两种兰草?父亲和我对这些兰草各是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发表意见后明确:文中写了这样两种兰草:(1)经父亲培育在自家院落里的兰草(2)自然状态下生长在山野的野兰草。
父亲对自己培育的兰草并没有特别的喜爱,倒是对自然状态下生长在山野的野兰草特别珍惜。
我起初对父亲培育的兰草很得意,虽也觉得野兰草好,但却以为父亲培育的才是仙品;后在父亲启发下对野兰草充满敬意。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我们俩对两种兰草的情感不同是因为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段。
学生发言,明确相关语段。
(3-15)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几段文字。
试着归纳这两种兰草本质上的不同。
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屏显归纳:培育的兰草:好看,太甜,太媚,太格调俗——不够好山野的兰草:清妙,清爽,不俗,有特色,有性灵——好学生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3.野兰草自有它的真“味”,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呢?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体味其中的含义。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整体读文的基础上,分部分读课文,概括段意,说出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读出“野兰”和“家兰”的不同特点;对比特点,说出“野兰”与“家兰”的不同格调。
3.紧扣“不敢”、“后悔”读出作者对“野兰”的敬仰,学习“以兰喻人”的写作方法,谈做人打算。
教学重点: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
教学难点:从重点句段中读出兰的品格,明白做人道理,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1.课前热身——“君子”与“小人”之辨。
(PPT出示词语):“正人君子”、“卑鄙小人”。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学生联系实际谈生活中所见的两类人。
(PPT出示两种人的特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PPT出示君子的人生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导入新课下面我向你们推荐四位君子。
(PPT出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图片。
)揭示课题(PPT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
引导学生从课题产生质疑为什么用“访”而不用“赏”?“我”是如何访兰的?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打开学生话匣,理解何谓“君子”,为后文学习蓄势;质疑课题,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质疑问难1.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读文。
教师巡视指导。
(ppt出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我”随父亲进山访兰所见,找出父亲说的话,找出我说的话。
不懂的地方多读多想,能够举手提问。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文章主要内容;所见;父亲的话;我的话。
3.分部分用不同方式读文,说出大概内容,理清线索,大胆质疑。
⑴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内容。
)(PPT出示内容小结。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访兰》教学设计教材背景本次教学设计的语文教材为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中的《访兰》是一篇介绍孔雀的文章,通过对孔雀外形和习性的描述,带领学生了解孔雀。
同时,文章中也融入了对孔雀的情感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孔雀的外形和习性•学会一些展示孔雀的方法•对孔雀产生情感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孔雀的形象,如颜色、大小、羽毛等特征。
然后展示一些孔雀的照片,引导学生描述孔雀的特征,培养学生对孔雀形象的感知。
2. 学习环节2.1 阅读课文《访兰》学生在课堂上逐句阅读课文,并跟随老师学习生词和重点词汇。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学生讲解生词的意思并提供例句。
2.2 学习展示孔雀的方法介绍展示孔雀的方法,如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孔雀,并可以加上解说文字或声音等多媒体形式来丰富展示。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孔雀的生活,如去动物园或者动物世界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孔雀。
2.3 课文内涵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理解作者在文中传递的感情和信息。
3. 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孔雀的外形和习性。
介绍孔雀的特征、生活环境、物种分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孔雀的基本情况。
4. 情感体验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孔雀的角度出发,感受世界和生活。
比如让学生描绘孔雀翱翔天空的场景,体现孔雀华丽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孔雀产生亲近感和情感共鸣。
5. 课堂练习通过进行课文的朗读、诗歌的创作、小组交流、PPT展示等多种方式,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结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访兰》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孔雀的生活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合作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19访兰西师大版(2014)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19访兰西师大版(201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出示兰花图片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它幽静韵高,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板书课题:访兰)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师作补充)贾平凹(wā),原名贾李平、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
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2018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访兰》教学设计
19.访兰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质疑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
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
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二、初读知意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
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
”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
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参考资料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访兰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根据提示划分段落,根据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3、学习在人物的对话交流中不要提示语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划分段落,根据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教学难点:
学习在人物的对话交流中不要提示语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图片引入
二、1、板书课题:19 访兰
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没有?
2、介绍贾平凹。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4、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5、听写本课生词,同桌批改后全班读生词。
6、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
文章按照访兰前的缘由、访兰时的交流、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
出示:第一部分():“我”和父亲访兰的缘由。
第二部分():写我们访兰的经过,我了解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写“我”访兰后的感想。
5、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先交待了(“我”和父亲访兰的缘由),然后具体写了(我们访兰的经过,了解了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最后写了(“我”访兰后的感想)。
6、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在这篇文章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文章意思?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学生齐读这句话后,这句话里的“它”指的是(野兰),板书:野兰写出了野兰(不俗、纯、有灵性)的特点,板书:不俗、纯、有灵性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就具有不俗、高雅、纯真、淳朴的品格。
他们和野兰有相似之处,作者赞美野兰,其实也赞美了像野兰一样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借物喻人的课文?(烂漫的点地梅)
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那么平凡而伟大,所以作者借点地梅来来赞美高原筑路兵。
7、这篇课文花了很多的笔墨来写我和父亲的对话,关注4到13自然段,分角色读课文4到13自然段,注意我和父亲说话的内容以及对话的格式。
出示对话:父亲却把我制止了。
他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
有三种情况可以使用无提示语:
第一种情况是: 读者知道是谁在说话。
例:老师手拿一份点名册。
“马小良!”“到!”注意:“到”是马小良答的,但写作时,没有使用提示语,这是因为我们从前面已经知道老师在点“马小良”的名,“到”肯定就是马小良说的。
第二种情况是: 对话的双方,话接得较快。
例:妈妈在服装专卖店买衣服,与营业员讨价还价。
“580块!”“这么贵啊,能够便宜一点吗?”“这一款是我们这儿卖得最
好的,这样吧,最后一件500块钱。
”“400块!”……注意:妈妈与营业员讨价还价时,两人的话你来我往,一句接一句,人们也知道是谁在说。
所以,也可以不用提示语。
第三种情况是:人多时,议论纷纷。
例:老师走进教室,问同学们想到哪儿春游,结果同学们议论纷纷。
“到三峡!”“我看不如到乡下去!”“去远一点的地方吧!”……注意:人多时,议论纷纷,可以选取两到三句有代表性的话。
写作无提示语的对话要注意:
(1)、一句话为一段。
(2)、最多连续使用四、五次,不要一直写这样的对话。
8、学生独立写人物对话,人物对话运用无提示语的形式。
9、展示评讲
10、《题半盆兰蕊图》
清•郑燮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咏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1921年春,友人赠著名文学家胡适兰花草一盆,悉心照料,至秋而不开,于是有此诗曰《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11、播放歌曲:《兰花草》
12、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作业超市:
四、1、找出课文中的美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
2、搜集关于兰花的诗词或文章,读一读。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疑问: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访兰而不是赏兰呢?一样的兰草,为什么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19 访兰 (借物喻人)
访兰前的缘由
访兰时的交流野兰:不俗纯有灵性
访兰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