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题乌江亭_诗词赏析_唐_杜牧
鉴赏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 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 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 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 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 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 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 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 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 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 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 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 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 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 “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 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 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 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鉴赏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 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 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 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鉴赏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
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 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 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 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 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 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 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解读杜牧《题乌江亭》:乌江一刎成千古,自有后人说短长
解读杜牧《题乌江亭》:乌江一刎成千古,自有后人说短长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今江苏宿迁市人。
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
一代神勇武将项羽,叱咤一生,被文弱书生刘邦所败,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此事距今已2222年,往事成斯,独留下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亭,供后人感叹。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胜败乃兵家常事,忍辱包容才是真男儿,项羽啊项羽,江东如此众多英雄才俊,如果重新招兵买马、卷土重来,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还不一定谁最终成功呢。
这首诗是杜牧于公元844年9月,四十二岁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作,一方面感慨项羽鲁莽,不总结教训,不懂得忍辱负重,为了面子而自刎身亡,丧失一片基业。
同时也是在感叹自身遭遇,杜牧因政见不合,受宰相李德裕排挤,数次下放外迁,内心也是一片郁闷,此时见到西楚霸王自刎地,产生共鸣,留下这首《题乌江亭》也是文人常事。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杜牧的七言绝句《题乌江亭》阅读
【导语】《题乌江亭》是唐代诗⼈杜牧创作的⼀⾸七⾔绝句。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这⾸诗词的赏析,欢迎阅读!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
江东⼦弟多才俊, 卷⼟重来未可知。
【赏析】 作者以兵家的眼光,论胜负由⼈之理,通过假想,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句“胜败兵家事不期”,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点出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男⼦汉,即“包羞忍耻”。
⼤丈夫应该能屈能伸,应该有容忍羞愧与耻辱的⽓量,⽽不是遇到挫折便灰⼼丧⽓,⼀蹶不振,甚⾄负⽓⾃杀。
“江东⼦弟多才俊,卷⼟重来未可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是说江东⼦弟⼈才济济,如果项⽻能够“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说不定就可以卷⼟重来。
然⽽,项⽻却刚愎⾃⽤,不纳忠⾔,在最后关头,看重的乃是个⼈的颜⾯,“⽆⾯见江东⽗兄”⽽⾃刎。
项⽻的⽓节固然值得⼈们欣赏,但他作为王者的这⼀做法,实在让⼈叹惋。
末句“卷⼟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的句⼦,它不仅为前两句提供了有⼒的依据,⽽且使得全诗急转直下,⼀⽓呵成,颇具⽓势。
“江东⼦弟多才俊,卷⼟重来未可知”⼆句,现⼀般⽤来⿎励⼈们“败不馁”,只要认识到⾃⼰的错误,重整旗⿎,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扩展阅读:杜牧的简介 杜牧出⽣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般的⽣活,但未受过半点穷。
祖⽗杜佑不仅官⾄宰相,⽽且是⼀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著有⼆百卷的《通典》。
这给了⾃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篇《阿房宫赋》传诵于⽂⼠之间。
太学博⼠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且政治才华出众。
他专门研究过孙⼦,写过⼗三篇《孙⼦》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
特别是有⼀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相器,⼜⽣不逢时在江河⽇下的晚唐,盛唐⽓息已⼀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溃堤,⼤唐之⾈外渗内漏。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导语】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散⽂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杜“。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牧《题乌江亭》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
江东⼦弟多才俊,卷⼟重来未可知。
译⽂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
西楚霸王啊,江东⼦弟⼈才济济,若能重整旗⿎卷⼟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刎之处。
《史记·项⽻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江东虽⼩,地⽅千⾥,众数⼗万⼈,亦⾜王也。
愿⼤王急渡。
今独⾂有船,汉军⾄,⽆以渡。
’项王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千⼈渡江⽽西,今⽆⼀⼈还,纵江东⽗兄怜⽽王我,我何⾯⽬见之?纵彼不⾔,籍独不愧于⼼乎?’······乃⾃刎⽽死。
” 兵家:⼀作“由来”。
事不期:⼀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度。
江东:⾃汉⾄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
才,⼀作“豪”。
卷⼟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诗作⾸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普通常识,并暗⽰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
项⽻遭到挫折便灰⼼丧⽓,含羞⾃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汉”呢?“男⼦汉”三字,令⼈联想到⾃诩为⼒超过⼭河,⽓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羞愤⾃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杜牧《题乌江亭》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牧《题乌江亭》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旧传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不期:难以预料。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大意】
胜败是兵家常事,难以预料,而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能屈能伸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江东子弟中人才济济,多有才能出众的人,如果项羽当年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说不定能卷土重来。
《题乌江亭·杜牧》原文与赏析
《题乌江亭·杜牧》原文与赏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在乌江亭的题诗。
“乌江”,今称乌江浦,在安徽和县东北。
乌江亭就在江边。
前面二句,诗人指出胜败是兵家常事,谁也不能预定;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能够包容羞愧、忍受耻辱。
对项羽在乌江自杀,不继续和刘邦争天下,深表遗憾。
刘邦为了以屈求伸,就曾口口声声称臣,在鸿门宴上委屈求全;在灵璧东面睢水边上,被项羽杀得一败涂地;在荥阳之围中,狼狈逃命,差一点被活捉。
但他能“包羞忍耻”,结果转弱为强,成为胜利者。
项羽则刚刚相反,他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反秦,秦亡后又与刘邦逐鹿中原,所向披靡,后来在垓下被围,已突围到乌江边上,却宁可自刎,不肯渡江,最后成为失败者。
后面二句,诗人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项羽能“包羞忍耻”,听乌江亭长劝说,渡江到江东,将会是另一种结局。
江东子弟多人才俊杰,重整旗鼓,结集兵力,有朝一日卷土重来,鹿死谁手就很难说。
项羽曾苦笑着对乌江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似乎成败是天定的。
杜牧不相信自欺欺人的天意,认为成败是人为的。
项羽拒绝渡江,自取灭亡,等于帮了刘邦的大忙。
本诗强调事物的相对性,能从新的角度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构思,体现独创精神。
杜樊川《题乌江项羽庙诗》云……,后王荆公诗云:“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荆公反樊川之意,似为正论,然终不若樊川之死中求活。
谢叠山谓柳子厚书《箕子庙碑阴》意亦类此。
(〔明〕都穆《南濠诗话》)。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是宰相杜佑之孙。
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
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
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
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
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
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
《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又如《河湟》一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
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
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
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
题乌江亭的诗意与解释
题乌江亭的诗意与解释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题乌江亭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原文:《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诗意: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鉴赏:“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人生失败的古诗词
人生失败的古诗词《题乌江亭》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衍生注释:1.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2. “事不期”:事情的发展难以预料。
3. “包羞忍耻”:忍受失败和耻辱。
二、赏析: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预期。
第二句强调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后两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诗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项羽不应因一时的失败就放弃希望,有惋惜之意,也暗寓着对人生不应轻易言败的思考。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他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四、运用片段:我有个朋友,他创业失败了,就整天唉声叹气,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我就跟他说:“你知道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你看那项羽,他要是能像杜牧说的那样,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你现在就放弃,多可惜啊。
这一次失败只是个小坎儿,只要你能重新振作,未来谁知道呢?”《将进酒》(部分体现人生失败的内容)原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一、衍生注释:1. “钟鼓馔玉”:指鸣钟鼓,食珍馐。
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2.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3. “恣欢谑”:尽情地欢乐戏谑。
二、赏析: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感慨。
诗人认为富贵生活并不值得珍惜,自己只愿长醉不醒。
他感慨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寂寞的,只有那些饮酒的人才能留下名声。
他以曹植为例,昔日曹植在平乐观宴饮,尽情欢乐。
诗人似乎在借酒消愁,在看似旷达的背后,隐藏着对自己人生不得志的愤懑。
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便想在酒中寻找解脱,觉得只有像那些饮酒者一样,才能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也是一种对人生失败境遇的宣泄。
杜牧题乌江亭原文及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杜牧题乌江亭原文及赏析杜牧题乌江亭原文及赏析杜牧题乌江亭原文及赏析1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翻译
题乌江亭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一首关于:励志的诗翻译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绝句鉴赏:乌江亭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又重来!据《史记·项羽本纪》所载,项羽在垓下兵败后率领从骑八百余人突围南奔,沿阴陵(今安徽定远县)经东城(临淮关)到达长江边的乌江亭(今和县乌江镇),这时只剩下二十八骑。
面对茫茫的大江,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听从乌江亭长的劝告:“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另一种是认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笈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笈独不愧于心乎?”于是心甘情愿自刎而死。
围绕着这段历史公案,一些咏史诗的作者从不同的创作动机、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安可知?杜牧认为乌江亭长的意见是对的,胜负乃兵家常事,能忍辱负重方是真正男儿。
如果项羽能有这样的心胸和眼光,凭借着聪明勇敢的江东子弟,未必不能卷土重来!南宋诗人李清照的观点则同杜牧相反,她赞同项羽的观点:“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史》)她认为项羽之一生:生得英伟,死得壮烈,不肯过江东正是他英雄性格的集中体现。
初唐进士、武则天时代员外郎于季子的观点与李清照近似:“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咏项羽》)。
也许李清照的《咏史》就是受此启发,以来抨击偏安江左,不敢渡江北伐的南宋小朝廷。
王安石的这首《乌江亭》既不同于杜牧的《题乌江亭》,也不同于李清照、于季子的《咏史》、《咏项羽》,而且同上述的观点都相反。
上述的观点尽管角度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站在同情项羽的这个传统立场上来分析问题。
王安石却一反传统,认为项羽在军事上败局已定,在政治上也失去了人心(包括失去了江东老根据地的人心),因此不论他是否渡江,都不可能卷土重来了。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鹤》阅读答案及全诗鉴赏
杜牧《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唐.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全诗翻译及视频解读 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 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全 杜牧《秋浦途中》“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淅溪风一岸蒲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 可知”全诗翻译赏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 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 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 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 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 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 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 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 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 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 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 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 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
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 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 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 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 绝句鉴赏:乌江亭 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又重来! 据 《史记·项羽本纪》 所载, 项羽在垓下兵败后率领从骑八百余人突围南奔, 沿阴陵(今安徽定远县)经东城(临淮关)到达长江边的乌江亭(今和县乌江镇), 这 时只剩下二十八骑。
面对茫茫的大江,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听从乌江亭长的 劝告:“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另一种是 认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笈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笈独不愧于心乎?”于是心甘情 愿自刎而死。
围绕着这段历史公案,一些咏史诗的作者从不同的创作动机、不同 的观察角度出发, 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 《题乌江亭》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安可知? 杜牧认为乌江亭长的意见是对的, 胜负乃兵家常事, 能忍辱负重方是真正男 儿。
如果项羽能有这样的心胸和眼光,凭借着聪明勇敢的江东子弟,未必不能卷 土重来!南宋诗人李清照 的观点则同杜牧相反,她赞同项羽的观点:“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
至 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史》)她认为项羽之一生:生得英伟,死得壮烈, 不肯过江东正是他英雄性格的集中体现。
初唐进士、 武则天时代员外郎于季子的 观点与李清照近似: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咏 项羽》)。
也许李清照的《咏史》就是受此启发,以来抨击偏安江左,不敢渡江 北伐的南宋小朝廷。
王安石的这首《乌江亭》既不同于杜牧的《题乌江亭》,也不同于李清照、 于季子的《咏史》、《咏项羽》,而且同上述的观点都相反。
上述的观点尽管角 度不同,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就是他们都站在同情项羽的这个传统立场上来分 析问题。
王安石却一反传统,认为项羽在军事上败局已定,在政治上也失去了人 心(包括失去了江东老根据地的人心), 因此不论他是否渡江, 都不可能卷土重来 了。
题乌江亭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表达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
全诗为: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
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
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
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
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
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
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这就又落脚到
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
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这
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已有
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
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
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
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
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
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诸如“东风不
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
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
首诗类似。
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