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和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在城乡社区建设的深入实践中,苏州市民政局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探索实践,为社区建设推进搭建了参与平台、凝聚了社会力量,积累了实践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实行备案登记,形成发展模式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单位和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而开展活动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探索适合城乡社区建设实际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及其形式,在全国来说,苏州市起步较早。2005年,就在张家港市进行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试点工作。在取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向全市。并总结、提炼和归纳出了“一级登记、两级备案、三级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一级登记”就是对于基本符合两个《条例》规定条件的,由区(市)民政局“放低门槛”(适当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统一登

记;“两级备案”就是对于尚不符合放低门槛登记条件的,实行由社区居委会初审、报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备案的制度;“三级管理”就是形成了以区(市)民政局为主导、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为主管、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三级管理模式。

随着城乡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社区社会组织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了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支新生力量。但由于“草根组织”源于民间,人员散杂、组织松弛、管理粗仿,难以很好地形成组织和团体的力量。2006年,为了规范管理、促进发展,苏州市民政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村)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就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分类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目标任务、组织领导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的基本要件、运作程序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几年来,全市各地放低门槛登记、积极扶持备案、逐步规范管理,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为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全市社会组织的“半壁江山”,至去年底,仅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已达4295

家,占全市社会组织总数7377家的58%;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也达128家。今年,为适应社区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针对个别地方思想认识模糊,备案操作欠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协调和服务、扶持等情况,苏州市民政局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认真的梳理,对条件相对成熟、基本符合登记条件的,要继续放低门槛及时进行登记;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应认真规范备案。力争使全市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发展更加有序、作用更加明显。目前,全市规范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总数已超过5000家。

启示一:社区社会组织具有草根性、松散性、自发性特点。因此,民政部门要结合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特点及表现形式,推进备案与登记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规范管理。我们应该看到,社区社会组织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共同属性外,“草根性”、松散型和纯粹民间、自发产生,是其最大特色。我们要根据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放低门槛登记,创新机

制备案,既要放开手脚积极培育发展,又要严格规范管理、扶持服务。

狠抓培育发展,打造品牌特色

进入本世纪以来,苏州市各地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提出了“一居一街一品”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各自的社区建设品牌。依托社区建设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不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有亮点有特色。

2003年,沧浪区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邻里情’社区服务服务中心”。2006年葑门街道的“邻里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平江区创办了全省首家慈善互助超市---“‘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实行社会化募集、自选式发放、人性化操作、市场化运作,形成了现代城市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的一种创新模式。沧浪区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全国首创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新理念、新模式,2009年被评为“民政部科技成果创新奖”,目前加盟的家庭近3000户,配备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

120多名,可提供50多项具体服务。太仓市于2008年举办“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全市有127支民间业余文艺团队、2500多名文艺爱好者参加了演出,演出区域覆盖全市90个行政村和68个社区,吸引了15万人次观看,有效地整合了社区的资源,培育和锻炼了社区社会组织。

各地通过登记和备案相结合的形式,培育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草根型”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除了具有共性的像社区爱心超市、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文体团队、社区调解站等慈善类、帮扶类、文体类和参与类组织外,还有一大批扎根于当地社区的具有独创性的组织,如金阊区“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张家港市李巷益民基金会、平江区观前街道“金乡邻”互助联盟、工业园区外籍人社区士志愿队、金阊区“苏妈妈”拥军服务队、帮助社区戒毒人员的志愿队---社区自强服务社、平江区残疾人创业基地——“寒香会社”、平江区美丽心灵心理咨询工作室、沧浪区龙西街道社区QQ群(社区信息港)、金阊区“老娘舅”社区调解组、沧浪区钟楼社区京剧研究会、太仓市璜泾镇

桥牌协会和璜泾民乐团、吴中区木渎镇枫江集体宿舍文化站,等等。

启示二:社区社会组织源于社区,其发展壮大也离不开社区。因此,民政部门应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注重规范和作用发挥,始终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社会组织的产生、壮大和发展,根植于当地社区的土壤,也服务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特点,必须适合于当地社区建设的发展程度及其模式。打造社区社会组织的品牌,实质就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帮助其树立社会形象的过程,也是促使社区社会组织不断自我完善、增强能力、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着力培育满足社区居民各类需求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社区社会组织。

实施规范管理,注重引导服务

随着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然而,这些散落在社区中的“草根组织”,大多没有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