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筠州也算是个州,可是在大江 之西,地理偏僻与世隔绝。 在庆历初年,天子下诏设立学 校,但是只有筠州不能呼应诏 令,筠州的读书人认为是个弊 端。
到治平三年,才有人上报掌管 州事的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
董君就和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 蒨察看州东南,发现一块地势 高旷之地,在上面建造了学舍。
两位贤君就带着报呈的文书去
• 不乱于百家,不 蔽于传疏。其所 知者若此,此汉
• (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
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
蔽。
之士所不能及。
然能尊而守之者,
• 他们像这样的博学,这是汉代的
读书人所不能比的。 • 但是现在能够遵从和恪守的人, 就不是很多了。 • 所以像《乐》、《易》那样淳朴
则未必众也。故
乐易敦朴之俗微,
南京市、盐城市 2015年高三年级 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
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 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 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 A.瞥见 引人注目
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
• 踏莎行
吕本中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 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 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1)上片中的“不似” 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 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 踏莎行
吕本中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 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 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的语言形式也许非 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
排山倒海
• B.洞察
• C.瞥见
备受瞩目
引人注目
铺天盖地
铺天盖地
• D.洞察
备受瞩目
排山倒海
•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 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 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 的语言形式也 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 地向我们袭来时, 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3分) •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 。但昆曲之 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 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括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 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 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 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 顶之灾 • 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 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 • A.⑤②③①④ B. ④①③⑤② • C. ⑤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⑤
•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4分) • 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 • 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 踏莎行
吕本中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 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 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 用?(4分) • 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
则士于学行,
岂有彼此之偏
乎?
• 筠为州,在大江之 • 西,其地僻绝。当 庆历之初,诏天下 • 立学,而筠独不能 应诏,州之士以为 病。至治平三年, 始告于知州事、尚 书都官郎中董君仪。 • 董君乃与通判州事 国子博士郑君蒨相 • 州之东南,得亢爽 之地,筑宫于其上。 二君乃以书走京师, • 请记于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 陶虎臣
汪曾褀
• 每到天气暗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 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 一一磅! ”大家就知 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 阴城是—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 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 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 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 么时候起叫做“阴 城”。 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 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 老 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 都会鼎力相助。 •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 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谦辞,过分的表扬或夸奖。
• 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 我会按时前往。
•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3分)
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 “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 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请大 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 安全!”
• Biblioteka Baidu • • •
瞥见:看到;一眼看见。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备受瞩目:完全受到人们的关注。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 声势浩大。 • 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 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 有幸叨陪末座。 谦辞。荣幸地陪侍。
• 予谓二君之于 政,可谓知所 务矣。故为之 著予之所闻者
• 我认为两位贤君对筠州的为 政,真的是有所追求的。 • 所以替他们写上我的见闻而 成了这篇记,让他们回来之
以为记,而使
归刻焉。
后刻石记录这件盛事吧。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 B.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 C.至于循习之深 • D.南州之士以为病 微:没有 笃:专注 习:学习 病:弊病
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 现今是用文章来选用的,所以不 能不专注于学习。 至于循习之深,则 得于心者,亦不自 • 至于那些学习深入的,理解到了 内心深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到 知其至也。 了哪种境界。
• 由是观之,则 上所好,下必 有甚者焉。岂 非信欤!令汉 与今有教化开 导之方,有庠 序养成之法,
• 从这个现象看,如果朝廷喜 欢的东西,朝野的人一定比 之更厉害啊。难道不是真的 吗? • 让汉代和当今都有学校那样 的教化开导的方法, • 那么读书人对于做求学与做 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 重于彼呢?
• C.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
周衰,先王之迹 • 熄。至汉,六艺 出于秦火之余, • 士学于百家之后。 当是时,能明先 王之道者,扬雄 • 而已。而雄之书, • 世未知好也。然 士之出于其时者, • 皆勇于自立。无 苟简之心,其取 • 予进退去就,必 度于礼义。
周王朝日渐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 消亡了。 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 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家 继续学习。 在那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 只有杨雄而已。 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 什么地方。 但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 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 (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 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 与参与,在礼义上一定要符合标准。
•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 其风俗之弊,人材 之乏久矣。以迄于 今,士乃特有起于 千载之外,明先王 之道,以寤后之学 者。世虽不能皆知 其意,而往往好之。 故习其说者,论道 德之旨,而知应务 之非近;议从政之 体,而知法古之非 迂。
• 从那时候到魏晋以来,社会风气 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 • 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 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 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 • 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他们的思 想,但是却常常喜欢它。 • 所以学习他们的精髓的人,论及 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 追求它; • 议论参与政事的规矩,知道效法 古人不是绕远的。
• 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 (4分)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 游》) • (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 《三峡》) •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昆 琶行》) • (7)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 賦》) • (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 子•密州出猎》)
分。“在礼仪上一定要符合标准”也可译为“一
定要符合礼仪的标准”。
• (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3分) • (2)(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 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 • 【评分建议】共3分,每个分句1分,被动句式1
分。
• (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3分) • (3)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 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 • 【评分建议】共3分,每个分句1分,反问句式
• 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 艳的花朵。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 娘的鬂上。 •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 的地。
• 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 • D.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 人。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 踏莎行 吕本中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 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 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1)上片中的“不似” 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4分) •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 用?(4分)
(语气)1分。
• 9.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 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
• 9.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与行不
一致) • 【评分建议】共3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 踏莎行 吕本中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 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 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这雪像梅花一样洁白,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莹,无论是 像,还是不像,都是一样的绝美。可这绝美的雪与梅, 却勾起我的愁思。这愁思,有谁能知道呢?只有南楼上 的明月是我的见证。 • 记得往年,也是这样时节,我却是和你一起踏雪寻梅, 那明月照着我们俩,时间流逝,人亦渐老,事也成了旧 事,没人再提了!我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却是为了谁? 唉,直到现在,我还在悔恨,悔恨当初那样轻易地离开 了你!
介词,向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介词,在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 义。(4分) • (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对于索取与 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礼仪上一定 要符合标准。
• 【评分建议】共4分,每个分句1分,语句通顺1
• (微:衰败)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部都相同的 一项是(3分) • A.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
副词,才
副词,竟然
• • •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B.以寤后之学者
连词,来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连词,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
• C.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连词,如果 • D.请记于予
而诡欺薄恶之习
胜。此俗化之美,
的风气已经衰微了,那种诡异欺
骗浅薄丑陋的风习占了优势。 比不上的原因啊。
所以未及于汉也。 • 汉代风习太美,这是我们这代人
• 夫所闻或浅,而其
• 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的道义 很高,和(那种)见闻很渊博, 义甚高,与所知有 余,而其守不足者, 却他的操守不够(一样),这是 什么缘故呢? 其故何哉?由汉之 士察举于乡闾,故 不能不笃于自修。 今之士选用于文章, • 自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考察 推举,所以不能不笃志于自我修 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