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艾青和他的诗歌《北方》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读《北方》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跟着艾青的笔触走进了那片北方的土地。
艾青眼中的北方,那是一片充满了苦难的地方。
他描写的那些景象,像那“沙漠风”,呼呼地吹着,就好像要把整个世界都给吹乱了似的。
这风啊,可不仅仅是自然的风,它更像是当时北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像一场怎么也躲不过去的灾难,一股脑地就朝人们扑了过来。
诗里描写的那些村庄啊,都是那么的荒凉。
你看他写的,到处都是“颓垣与荒冢”,哎呀,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像眼前就出现了那些破败的墙垣,还有那一座座荒坟,感觉特别的凄凉。
这就像是北方人民苦难生活的一个写照,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们该有多苦啊。
但是呢,艾青可没有光写苦难。
他在这苦难之中,还能看到北方人民的坚韧。
就像那在寒风中依然挺立着的树,北方的人民也是这样,尽管生活给了他们那么多的磨难,他们却还是坚强地活着。
艾青对这片土地是有着深深的爱的,虽然它破败、它苦难,可他就是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
这种爱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爱,而是一种深深扎根在心底的爱。
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老家一样,哪怕它穷,哪怕它破,可那是我们的根啊,我们就是爱它。
艾青在诗里的那种情感啊,是特别真实的。
他没有去美化北方的苦难,也没有故作深沉。
他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
你读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他那颗火热的心,他对这片土地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还有对未来的希望。
他就像是一个朋友,拉着你的手,带你去看他所看到的北方,跟你诉说着他内心的想法。
而且啊,艾青写诗的手法也很独特。
他的语言很直白,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但是却特别有力量。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钉子,直直地钉进你的心里。
你读完之后,就会久久地沉浸在他所描绘的那个北方的世界里,为那里的苦难而难过,为那里人民的坚韧而感动。
这就是艾青的《北方》,一首充满了感情,又特别接地气的诗。
《北方》艾青课件
北方文学将继续发展壮大,为 中国文学界带来新的辉煌。
北方的文学价值
1 历史价值
作品展示了中国农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 社会价值
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呼吁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3 人文价值
作品以人为本,探讨人性和情感,展现了人文关怀的价值。
北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影响力
艾青的作品对当时的文学界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2
作品地位
《北方》作为一部代表作品,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受到高度认可。
3
北方文学特点
北方文学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地位。
总结பைடு நூலகம்
重点回顾
艾青的《北方》以其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意蕴在文 学界占据重要地位。
北方文学地位评价
展望北方文学前景
北方文学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瑰 宝,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北方》艾青PPT课件
# 北方——艾青PPT课件大纲 ## 艾青简介 - 艾青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画家,被誉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典范”。 - 艾青代表作品有《北方》、《红色远征》等。 ## 北方 - 北方是艾青的长篇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 作品背景描绘了中国农村在革命年代的苦难和牺牲。 - 红色意象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 北方的艺术风格 - 北方地域特色为作品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 北方文学的艺术风格特点包括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 北方与南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令人深思。
北方的思想意蕴
刻画农民形象
艾青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刻画,生动地展现了 北方农民的坚韧品质和乐观精神。
艾青诗选北方诗歌内容
艾青诗选《北方》的诗歌内容艾青的诗选《北方》是一首现代诗歌,表现形式采用了散文化笔法。
这首诗的内容共九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为题记,叙述了写诗的缘由。
艾青在1938年离开北方,前往武汉,途中看到北方大地遭受日寇的践踏,内心悲愤,决心以诗歌来表达对北方的思念和热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第二部分(第2至6节)是诗的主体,以三节诗来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灾难深重的北国环境,从自然环境衬托出北方人民承受的深重悲哀。
第一节(第2节)由五个层次构成,通过写北方的环境,如刮着干燥的风、日光永不温暖、没有水、没有生机、大地结着霜,等等,表现出北方环境的恶劣和苦难。
这一节中,艾青用沉重的笔触,表达了对北方人民在艰苦环境中挣扎生存的深切同情。
第二节(第3节)则用枯干的小河上的车辙显示人民渴求生命的源泉,用成群的大雁逃往南方来写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这一节通过对人民遭遇的描绘,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北方土地和人民的苦难。
第三节(第4至6节)进一步以沉郁的笔调,描述了战争给北方带来的破坏和人民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情景。
通过描绘荒芜的土地、被炸毁的房屋、被折断的田地、枯竭的河岸等场景,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绝望。
第三部分(第7至9节)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北方人民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北方对诗人的启发和召唤。
在诗的最后三节(第7至9节),艾青用饱满的热情表达了对北方人民的敬爱和决心。
他描绘了北方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歌颂了他们在苦难中顽强抵抗、为自由而战的决心。
艾青用深沉而热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与北方共存亡的决心,以及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北方》这首诗通过散文化的笔法,以沉重的节奏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北方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北方的热爱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也是艾青诗歌中一贯的主题,即通过诗歌来表现人民在历史苦难中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主旨艾青的北方赏析系列诗歌,以其对北方大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而著称。
在这些诗歌中,艾青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描绘了北方大地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北方大地的深情厚意。
首先,艾青的北方赏析系列诗歌以北方大地为背景,展现了北方大地的壮美景色和独特气息。
在《北方赏析》中,艾青写道,“北方的天空是那样的高远,蔚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宝石,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北方天空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北方大地的独特感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艾青的诗歌中,北方大地常常被描绘成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现了北方大地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北方大地的深情厚意。
其次,艾青的北方赏析系列诗歌以生活为主题,展现了北方人民的朴实和坚韧。
在《北方赏析》中,艾青写道,“北方的人们,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生活的光芒。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北方人民朴实、坚韧的性格,还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敬重和热爱之情。
在艾青的诗歌中,北方人民常常被描绘成勤劳、朴实的形象,展现了北方人民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深情厚意。
最后,艾青的北方赏析系列诗歌以情感表达为特点,展现了诗人对北方大地和北方人民的独特感悟和热爱。
在《北方赏析》中,艾青写道,“北方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用汗水和热血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北方大地和北方人民的热爱之情,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艾青的诗歌中,情感表达常常是其作品的一大特点,展现了诗人对北方大地和北方人民的深情厚意。
总之,艾青的北方赏析系列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在这些诗歌中,艾青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描绘了北方大地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北方大地的深情厚意。
通过对艾青北方赏析系列诗歌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北方大地的壮美景色和北方人民的朴实坚韧,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北方大地和北方人民的独特感悟和热爱。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艾青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1938年4月2日潼关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保卫战之后,诗人由上海到武汉,从武汉到山西临汾,从临汾到西安,又折回武汉,到桂林。
艾青《北方》
汹涌的河水 ——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
无止息地吹刮 着的激怒的风
——革命斗争声势浩大
无比温柔的黎明 ——中国革命胜利后的 美好生活
三、《北方》文本详析
1.写作背景 诗人写作此诗之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 诗人辗转于南北各地,1938年初旅经陕西 潼关时,因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端木蕻良 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 于是写作此诗,抒发他北国之行的感受。
诗人把主体的思想感情融入感觉,进而发挥多层次的联想, 创造出明晰而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暗淡的灰黄” 之上“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 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雁群“击着黑 色的翅膀”,等等。
第二部分(第四节):抒发因目睹悲哀的 北方和回思历史而产生的对国土深沉挚爱 的情感。
4.艺术特色 1)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的。
在诗里,充满着忧郁的思绪:悲哀、暗淡、恐怖、荒 漠、冻结、挣扎、疲乏、痛苦、厌倦、寂寞、枯干、 阴郁、灰暗、悲苦、荒凉……这些词语都喻示着忧郁。
2)独特的土地意象。
“土地”凝结着诗人对祖国、农村劳动者、民族生命 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北方》也以“土地”为意象, 其实咏唱的仍是北方的田地、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创作于1938年11月 的名篇,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中 国大片土地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中华民 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这是一种深深 的爱国之情。诗人以雄浑的笔触和火一般的诗 句,倾诉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喉咙嘶哑的鸟 —土的蹂躏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 •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艾青吹奏的这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芦笛声中,人 们也看到了西方象征派大诗人凡尔哈仑和波特莱尔的影响。
北方 艾青 赏析
北方艾青赏析
艾青写这《北方》的时候,就像是在跟咱们唠家常,可又把北方那种独特的气质给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里描绘的北方啊,那可不是咱们现在一些人想象中的那种繁华都市的北方,而是带着一种质朴又有点苍凉的味道。
你看他写的那些画面,像那“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就这么简单的几句,一下子就把北方那种因为环境因素而显得有点荒芜的感觉给带出来了。
就好像我们自己站在那片土地上,风呼呼地吹,吹得脸上生疼,周围是一片没有太多生机的景象,心里就莫名地有点沉甸甸的。
而且艾青在诗里还融入了对北方人民的那种深切同情和敬意呢。
北方的人民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生活,但是他们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就像那些在大地上默默耕耘的老百姓,不管日子多苦,都咬牙坚持着。
这让我想起我老家的那些乡亲们,虽然没有太多的财富,但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年复一年地种地、生活,那种坚韧不拔的劲儿就跟诗里描写的北方人民一样。
诗里还充满了一种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艾青写这诗的时候,咱国家也正处在艰难时期嘛。
北方这片土地就像是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遭受着苦难,
可又有着无限的希望。
他写北方,其实也是在为整个民族呼喊,希望大家都能振作起来,去改变这种困境。
艾青用他那独特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北方的土地、人民和灵魂。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有魔力一样,能把我们拉进那个充满故事的北方世界。
读他的《北方》,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他在诉说着北方的故事,我们在静静地听着,时而为那片土地的苍凉而叹息,时而又为北方人民的顽强而感到敬佩。
这诗啊,真的是越读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艾青对北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热爱。
艾青北方诗歌鉴赏
艾青北方诗歌鉴赏哎,说到艾青的北方诗歌,那可真是让人心里头一股子热乎劲儿,又带着点说不出的苍凉。
艾青老哥啊,他笔下的北方,不是咱们平时说的那个冷冰冰、硬邦邦的北国风光,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有义的那么一片天地。
你想象一下,冬天来了,北风那个吹啊,雪花儿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撒。
这时候,你翻开艾青的诗,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温暖的屋子,外面再冷,里头却是暖洋洋的。
他的诗,就像是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儿,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也酸溜溜的。
他说啊,“北方是悲哀的”,这话听着挺让人揪心的,但你再细品,里头其实藏着多少深情啊。
那悲哀,不是单纯的难过,而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却又看到她受苦受累,那种心疼,那种无奈,都化作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艾青老哥的诗歌,就像是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跟你说着北方的故事。
他说起那些黄土地,那些荒原,那些被风雪侵蚀的村庄,就像是在说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
那种亲切感,那种真实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就跟着他的文字,走进了那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北方。
他笔下的农民,那叫一个朴实无华,却又坚韧不拔。
你看那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话一出,你就能感觉到那股子寒意,但紧接着,他又告诉你,农民们虽然受苦受累,但他们依然顽强地活着,依然怀揣着希望。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让人看了心里头既感动又佩服。
艾青老哥的诗,还特别喜欢用那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他说“北方的风,是烈酒,烧红了胸膛”,这话多带劲儿啊!北方的风,本来是冷冰冰的,但艾青这么一说,它就像是一杯烈酒,让人喝了之后热血沸腾,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想象力,又贴近生活,让人看了之后印象深刻。
还有啊,艾青老哥的诗里,还藏着不少咱们平时常说的成语俗语。
他说“天寒地冻”,说“雪上加霜”,这些词儿咱们都熟悉得很,但放在他的诗里,就感觉特别贴切,特别有味儿。
他就像是用咱们自己的话,在说咱们自己的事儿,让人看了之后感觉特别亲切。
《北方》赏析
《北方》赏析
说起《北方》这首诗,俺心里头就涌起一股子深沉的情感。
这首诗啊,就像是那茫茫的北国风光,辽阔、苍茫,又带着点儿说不出的悲凉。
一读开头,“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句话就直击俺的灵魂。
北方的土地,辽阔是辽阔,可也荒凉得很。
那风,呼呼地刮,刮得人脸生疼;那雪,哗哗地下,下得人心里头直打颤。
可就算是这样,诗人还是爱它,爱它的粗犷,爱它的不屈。
再看那“艾青”笔下的景象,枯黄的河流、荒凉的村庄,还有那被雪覆盖的田野,哪一个不是北方特有的景致?这些景致啊,就像是北方的性格,沉稳、内敛,又带着点儿倔强。
诗中还有一句,“而它们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这句话真叫人心酸。
北方的人啊,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去往那遥远的地方。
可他们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牵挂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牵挂着这里的亲人朋友。
读完整首诗,俺就像是跟着诗人走了一趟北方。
那儿的风景、那儿的人、那儿的事儿,都深深地印在了俺的脑海里。
北方的美,不在于它的繁华,而在于它的深沉;不在于它的热闹,而在于它的宁静。
这首诗啊,就像是北方的一曲赞歌,唱出了北方的壮丽,也唱出了北方的悲凉。
读懂了它,就读懂了北方,就读懂了那些背井离乡、却始终心怀故土的人们。
示范教案《北方》
示范教案《北方》第一篇:示范教案《北方》北方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北方》写于1938年初,是艾青接触了北方广大的农村现实之后的作品。
当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的寒冷的冬天,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著的爱。
诗前的小序引北方诗人的一句话“北方是悲哀的”,为全诗奠定了情感的基调——悲哀、忧郁、沉重。
全诗共四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塑造,写出了北方寒冷、萧条的景色和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凉。
第二部分(4),用“而我”造成一大转折,反复的咏叹“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对“悲哀、贫穷”的北方的反复渲染和强调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之中,突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
这首诗写在抗战初期,虽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的结尾处,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永远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是有振奋和鼓舞的作用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对创作背景的把握和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人对祖国及人民饱含的复杂情感。
思路方法《北方》为我们描画了1938年一幅贫穷的“悲哀的北国”图景,表达的是诗人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著的爱。
学习这首诗,先要让学生了解艾青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其次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意象分析法,掌握本诗所表现诗人的炽热的爱国心。
课前准备:1.让学生自读《北方》及《语文读本必修三》第一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读通读熟。
2.多媒体课件及歌曲《长城谣》。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他的“土地”系列的诗作传达出的爱国情感。
《北方》艾青的意象
《北方》艾青的意象
一说起《北方》,那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片荒凉和沉重。
艾青用他独特的笔触,给咱们勾勒出了好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意象。
先说那“荒漠的原野”,你能想象到那种一望无际、毫无生机的画面吗?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只剩下干枯和寂寞。
艾青把这原野写进诗里,让咱们一下就感受到了北方大地的那种疲惫和无奈。
还有“颓垣与荒冢”,这俩意象一出现,是不是那种破败和衰落的感觉就有了?它们就像是岁月留下的伤疤,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孤单的行人”也是个特别扎心的意象。
在那茫茫的北方大地上,一个孤独的身影艰难地前行着。
他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但还是一步一步地走着。
这让咱们心里也跟着泛起一阵酸楚。
“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这雁群啊,它们在天空中飞着,也许是在寻找着温暖和希望。
可北方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阴沉,那么压抑。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这风可不是温柔的风,它带着沙子,呼呼地刮着,好像要把一切都吹走。
让人感觉既寒冷又无助。
艾青用这些意象,把北方的苦难、悲哀和人们的挣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读《北方》,都会被这些意象深深触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荒凉的土地上,感受着它的痛苦和希望。
朋友们,你们读《北方》的时候,是不是也对这些意象有着特别的感受呢?快来和我聊聊吧!。
《北方》艾青
爱的原因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关键词:信念
艾青的诗往往以意象取胜,而不是由 作者在诗中直抒胸臆,这就避免了抗日宣 传诗流于口号的倾向。
本诗在本质上是要表现作者对日本帝 国主义的痛恨、对自己民族的爱以及对饱 受战争之苦的北方人民的无限同情,但在 字面上,很少让读者直接读到表达这种感 情的词句,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暗示 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分析,使诗更加 耐人寻味。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山坡、河岸、颓垣、荒冢:
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行人
孤单的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 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
驴子
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 的痛苦的重压,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背锅的修 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道路 修长而又寂寞
选取典型景物作为意象,既是实写,又是象征。
第二段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滋润生命的流泉
雁群: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
南方
第二段,诗人在第一节灰暗的意象、悲凉的景象和 苍凉的感情之上又进一步累加:干枯的小河、枯 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和惶乱的雁群,作者强调 的是“不安”,是“悲苦”,是“逃亡”,色调 灰色而阴郁,给人悲哀的感受。
悲哀
逃亡
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 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 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
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
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
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 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艾青《北方》教学设计
艾青《北方》教学设计艾青《北方》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艾青《北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艾青《北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2.进一步体会爱国的复杂感情和辨证关系。
3.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从小生活在江南,对于中国的北方你有什么直观的感受?那么五十多年前的著名诗人艾青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样子的呢?二、整体感知1.自读诗歌。
2.正音3.诗人眼中,北方是什么样子的?(悲哀的。
本诗一开始就明确了诗人的感情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悲哀、忧郁、沉重)4.我们眼中的北方是……为什么呢?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艾青,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诗选北方批注笔记
艾青诗选北方批注笔记
一、主题思想
《北方》是艾青的一首代表作,通过描绘北方大地的景象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歌以北方为象征,展现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心声。
二、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艾青在《北方》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荒漠”、“风暴”、“饥饿”等,这些象征元素不仅描绘了北方的自然景象,还隐喻了人民的苦难和斗争。
2.意象创造:诗歌中创造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黄土高原”、“疲惫的河流”、“愤怒的风”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沉重、压抑的诗歌氛围。
3.语言韵律:艾青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节奏感强。
在《北方》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有力。
三、历史背景
《北方》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艾青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深感祖国的苦难和人民的艰辛,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情的诗歌。
四、社会意义
《北方》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还具有深刻的
社会意义。
它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同时,它也鼓舞了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勇气。
五、个人感悟
在阅读《北方》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艾青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让我仿佛看到了北方大地上那些苦难的人民和他们的坚韧精神。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方艾青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文化氛围,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多元和包容。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交通状况,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便捷和发达。
详细描述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
北方的乡村景象
01
02
总结词:艾青在诗歌中描 详细描述 绘了北方的乡村景象,展 现了北方乡村的宁静和淳 朴。
03
04
05
艾青的诗歌以深沉、豪放、自然见长,表达了对祖 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艾青的北方情怀
02
01
03
艾青在年轻时曾多次赴北方考察,对北方的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北方在艾青的诗歌中常常作为主题出现,表达了他对 北方的热爱和关注。
艾青的北方情怀源于他对祖国广袤土地的热爱,以及 对北方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崇敬。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田野和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风土人
村落,展现了北方乡村的 情,展现了北方乡村的淳
宁静和祥和。
朴和热情。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生产生 活,展现了北方乡村的勤 劳和智慧。
06
艾青诗歌中的北方语言特色
北方方言的运用
80%
方言词汇
艾青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北方特 有的方言词汇,如“俺”、“咋 ”、“咱”等,使诗歌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
艾青所处时代的北方
20世纪初的北方
艾青出生于20世纪初,此时的北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各种思 潮涌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
艾青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北方的抗战成为了全国抗战的重要一 环。
北方历史对艾青的影响
北方人民的坚韧精神
北方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坚韧 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对艾青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艾青诗选北方原文赏析
《艾青诗选北方原文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艾青的《北方》。
《北方》这首诗,一开头就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满脸的忧愁。
诗里描绘了北方的土地、河流、荒漠,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凄凉。
比如说“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这让我们能想象到那荒芜的景象,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再看这句“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爱,是深沉的,哪怕它充满了悲哀,可依然是心中的挚爱。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就像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破旧,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但那依然是我们最牵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
艾青对北方的感情也是这样。
诗中还有很多细节的描写,“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北方的艰难。
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身处那样的环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也许会感到绝望,但是诗人没有,他依然怀着希望。
比如说“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这就是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北方》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北方的苦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爱和希望。
同学们,多读几遍这首诗,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感受!。
艾青北方解析和赏析
艾青北方解析和赏析艾青,原名艾青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出生于北方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和艰辛的生活。
然而,这种艰辛的生活却并没有使他的心灵变得狭窄和疲惫,相反,他的心灵因为这些磨难而变得更加坚强和深邃。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北方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北方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方的苦难和坚韧,也可以感受到北方的纯朴和深情。
艾青的诗歌作品中有一首《北方》,这首诗歌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艾青以北方的风土人情为背景,描绘了北方人的艰辛生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用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北方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朴实的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艾青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北方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他用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北方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北方人的坚韧和纯朴,也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艾青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北方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和执着感染了无数的读者,也成为了他诗歌魅力的重要来源。
除了诗歌作品之外,艾青的散文作品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朴实的风格。
他的散文作品多以北方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北方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
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方的苦难和坚韧,也可以感受到北方的纯朴和深情。
他用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北方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朴实的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艾青的文学评论作品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朴实的风格。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文学评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他用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他的文学评论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朴实的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的经典之作。
艾青《北方》课件
土地里面)。
• 正因为对祖国爱得深,所以,到了最后,
诗人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这两句,是全诗两个意象意义
的升华。土地的伟大、神圣,鸟的坚贞、痴 情,一起化为了这种深沉的抒情。这两句不 仅升华了两个意象,而且也将诗人所要表达 的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富有感染力地表 达出来了,由此也点明了诗歌的题旨。
郁的。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 而能给人以力量,诗中作者将忧郁 化作了坚强。沉郁坚强
2.分析本诗在表现自然 景物时对色彩的运用。
在表现“土地”意象时常用“灰黄” 色调和“暗淡”的光,有力地暗示 了现实中深沉的悲哀和凝重的不幸, 也浸润着诗人忧郁的情思。故诗中 的色调、光彩、形象,不仅是感觉 和印象的捕捉和记录,而且是一种 暗示和象征。
3.本诗捕捉的形象、画 面有什么典型意义?
把主体的思想感情融入感觉,进而 发挥多层次的联想,创造出明晰而 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 “暗淡的灰黄”之上“蒙上一层揭 不开的沙雾”,“枯死的林木,与 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 布在灰暗的天幕下”,雁群“击着 黑色的翅膀”,等等。
北
艾
青方
艾青:眼中常含泪水的诗人
• 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有两件事是直接影响了他的
诗歌创作的。
• 一是,他生下来就被家人送给一个叫“大叶荷” 的农村妇女抚养; • 二是,中学毕业(初中)时,艾青考入国立西湖 艺术院(现在的浙江美术学院),后赴法国学习 绘画 • 前一件事,培养了他对下层人民深厚的情感;后 一件事,即艾青在美术方面的修养,则直接内化 为了他诗歌艺术的智慧。
艾青诗选北方的主要内容
艾青诗选北方的主要内容
艾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写北方风情而著称。
他的诗选中,北方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北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真实描绘。
在北方的自然景观方面,艾青的诗歌展现了广袤的原野、苍茫的草原、冰雪覆盖的寒冬等北方特有的景观。
他笔下的北方大地与天空相连,浩渺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息息相关。
此外,艾青的诗选也表达了对北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他以铁人王进喜等北方英雄人物为创作题材,通过他们的故事和情感,揭示了北方人民的坚韧、勇敢和热情。
艾青的诗歌中还充满了北方特有的风俗、饮食、音乐等元素,展示了北方人民的独特文化。
最后,艾青的诗选也关注了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关怀农民的艰辛劳作,歌颂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揭示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艾青通过写实的笔触,展现了北方人民的生活面貌,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总之,艾青的诗选北方的主要内容从多个层面展示了北方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人民生活。
他的作品呈现了北方丰富多样的风景和北方人民的坚韧精神,展现了北方独有的魅力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艾青和他的诗歌《北方》
教学要求
1了解艾青的生平。
2他诗歌的主要内容,研读代表作品。
3分析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和“忧郁”的诗情。
4明确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
研读代表作品·分析艾青诗歌的“忧郁”的诗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传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中等地主家庭。
二、艾青的历史地位
(1)先要求大致认识艾青早在19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诗坛。
进入抗战时期,艾青的诗风有所转变,可概括为从“吹芦笛”(较多受西方现代诗风影响)转为“吹号”(探索新诗传达民族心声的道路)。
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不同倾向(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代诗艺的探索)的“综合”,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向现代大众,又能走向世界。
二、独特意象与主题
(2)意象分析是把握诗歌艺术的重要方法与角度。
艾青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可以抓住两种意象去探析与体味艾青诗中所凝聚的诗人的发现、思想与情感。
在“土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受。
可重点分析《我爱这土地》与《大堰河——我的保姆》,把握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普通人民命运的深情关注。
“太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可引举《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篇章,从中体验诗人如何真诚地歌颂民族的新生。
意象与主题分析的关键是体会诗中的历史内容如何与个人的情感融合。
三、忧郁的诗绪
(3)诗绪即反复回旋在诗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基本要素之一。
应从艾青不同的诗篇中去体味和把握其主导性的情绪,那就是艾青式的忧郁诗绪。
这种诗绪形成的原因是多主面的,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以及农民命运的深沉思索,感时愤世,形成“农民的忧郁”。
应看到艾青的忧郁中浸透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爱,以及对美好生活执著的追求。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艾青忧郁的诗不会使人绝望,而总是能给人深沉的力量。
四、诗的艺术与形式
(4)读艾青的诗,会发现其中丰富的光和色,可以从中体验诗人的情绪与感觉,然后进一步体会和发现这由情感与光色复合而成的意象中所暗示与象征的社会、历史、心理内容。
总之,应注重形式与内容、光色与意蕴之间的对应依存关系。
这是阅读艾青的诗的门道。
在获得了对诗作的感受与理解之后,又可以倒过来,分析琢磨艾青是如何感觉与表现世界的,这就是诗人的创作方式与民惯常的姿态。
首先应抓住“感觉”,这是关键。
艾青写诗就像印象派画家一样,特别重视捕促瞬间印象与感觉,然后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并引发多层次的联想,从而创造出既明晰又有象征意蕴的形象。
艾青的诗很自然地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与印象派的艺术手段,却又能与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方式沟通,这是他诗艺通达的重要方面。
(5)对于艾青重新提倡“自由体诗”和诗的“散文美”,也应放到整个新诗发展的历史趋向中去考察与评价。
应大致了解艾青是在什么前提下重新倡导自由体诗的,他如何追求更能表现动荡万变时代的诗的形式,以及新鲜、单纯和富于人间味的散文美。
可以举《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作为例,细致分析和感觉艾青诗歌的形式与节奏,包括诗行、句式、排比、复沓等等安排。
★艾青诗歌的主要特点
艾青的诗作,总是蕴藏着一种深沉的感情。
他曾在诗篇和文章中多次写到自己的“忧郁”、“忧伤”、“悲哀”等心情,这种忧郁,也的确成为作者的一种感情特色,以不同的形态,回荡在他的不少诗篇里。
但是它却不仅是个人的,而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
与忧郁的感情同样存在于艾青诗作中的,是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和讴歌。
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
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三、关于艾青的故事
1.艾青曾在《与青年诗人谈诗》(《诗刊》1980年第10期)上委婉地批评了一首小诗,惹得1980年代初,贵州地区的一个油印刊物《崛起的一代》上以《无名诗人谈艾青》为总题发表了七位青年的一组文章来反击。
现摘录如下,以飨有自尊也能他尊的读者——
……诗人艾青,许多新芽要破土,有的已经长成树干挺拔的大树,这是任何网也“网”不住的,如果你实在想“网”,那也只能是挂在树上的一片蛛网而已。
——XX:《艾青——“网”》
终于,我们站起来对艾青说:
你们的太阳已经过去,
我们的太阳正在升起!
你们这一代诗人代表不了一代诗人的我们!
……你和你的诗歌正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死去,在一代人当中死去,我们要趁你还活着的时候把你的牧歌送进火葬场……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我们完全有信心宣布:你将是失败了的老师,我们是胜利了的学生!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拆掉你的诗歌的“纪念堂”,把我们的大合唱的队伍开进去!
……艾青,已是历史的“陈迹”。
老人,既然你这样颤巍巍的,你就别在我们中间挤了!
——XX:《致中国诗坛泰斗——艾青》
而艾青呢?诚然不过是一株过去时代的老树罢了!由于二十年的摧折,他的根不可能在坚硬板结的土地里渗透,枝条也并非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舒展自如了;在那些失去阳光而又干渴了的
岁月里,他那维持生命的绿叶也在枯萎卷缩。
眼前的一片春光,一阵春风春雨,也没有使他勃发生机……
——XX:《笔谈艾青》
3.当艾青在1979年复出诗坛不久,就有许多读者纷纷致信慰问——
“先生!我们自桂林一别已二十多年了。
我热切希望能与老师相聚。
”
“我们找了你二十年,我们等你等了二十年。
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你!你终于回来了!……“艾青”,对于我们不再是一个人,一个名字,而是一种象征,一束绿色的火焰!——他燃起一个已经逝去的春天,又预示着一个必将到来的春天。
……”
4.1980年3月27日,孙静轩、邹荻帆等诗人们前来祝贺,艾青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知道我还有一个生日。
我是糊里糊涂活了七十年。
我不希望做寿,因为一庆祝,上帝肯定会知道,他就会考虑:这个人还在人间,得把他召回来!……”
他在美术方面的修养,有助于他诗歌风格的形成;他较多接触“五四”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在法国又有机会阅读了俄国、苏联的小说、诗歌和一些法文诗歌,这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一九三二年,他在度过三年异国生活后,回到民族危机深重的祖国,五月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作为鲁迅支持的美术团体“春地画会”的成员。
但到七月,即同其他十几位青年美术工作者一起被诬,以“危害民国”,“颠覆政府”的罪名逮捕入狱,经受了三年多的囚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