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一、城上高楼接大荒,
柳州城上的高楼,连接 着极远的地方,
二、海天愁思正茫茫。
我望著海角和天涯,心 中那种愁思,正茫茫无 穷无尽呢。
三、惊风乱飐芙蓉水,
狂风吹动起来,搅乱了 芙蓉花旁边的江水。
四的墙上。
五、岭树重遮千里目,
那山岭间重叠的树木, 遮蔽了我要望千里的眼 睛,
江 千山鸟飞绝,
雪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渔翁形象.
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 情的寄托,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不随波逐 流,有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有不畏艰 难、坚贞不屈的精神.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汀 封 连 四 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柳 宗 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封连四州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PT课件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PT课件

-
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海天愁思正茫茫。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惊风乱飐芙蓉水,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密雨斜侵薜荔墙。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似九回肠。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
三、惊风乱飐芙蓉水,
狂风吹动起来,搅乱了芙蓉花旁边的江水。
-
16
四、密雨斜侵薜荔墙。
密密的雨点,斜斜地飘到生著薛荔藤的墙上
-
17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第二联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急雨骤的 景象(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 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 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诗人产 生联想,愁思弥漫呢!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射了 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之中,情 景交融。
-
9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10
三读诗歌 感知意象 芙蓉与薜荔: 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 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惊风、密雨: 敌对势力的迫害和打击。
-
8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pt课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pt课件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割据,宦官 专权,导致政治动荡不安。
柳州概况
柳州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偏远,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
个人境遇
柳宗元的贬谪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柳州,心情郁闷,处境艰难。
与友人的离别
柳宗元在柳州与好友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薛晔、连州刺史 刘禹锡分别,情感上倍感孤独。
02
有人认为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 ,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文学评论家的评价
文学评论家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具 有很高的造诣,将景、情、人融为一 体,情景交融,语言凝练。”
有评论家赞誉这首诗“情感深沉,思 想深邃,是唐代律诗中的佳作。”
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这首诗,我深感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 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
结构安排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 过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使得诗歌 整体上更加完整、统一。
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 琢,体现了诗人清新脱俗的艺术
风格。
词语运用
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 ,如“江流曲似九回肠”、“愁 去几时还”等,使得诗歌的语言
更加富有表现力。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动机
寄情于诗
柳宗元借诗歌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政治时局的感慨。
抒发个人情感
通过诗歌宣泄自己被贬谪的苦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03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思想内涵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忧愤 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 时也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江 千山鸟飞绝, 孤舟蓑笠翁,
雪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注 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渔翁形象. 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渔翁形象.
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 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是诗人思想感 情的寄托,他清高孤傲 不怕孤立,不随波逐 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 情的寄托 他清高孤傲 不怕孤立 不随波逐 有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有不畏艰 流,有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有不畏艰 有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坚贞不屈的精神. 难、坚贞不屈的精神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 怎样的特点? 怎样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明确: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 曲回” 百越文身地” 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 哀苦无比的景色 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明确: 明确: 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 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 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 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 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表达了出来。 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总结,指导学生背诵。 总结,指导学生背诵。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 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 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 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 愁思” 心头的茫茫“ 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 点明了题意。 里点明了题意。 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 薛荔” 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 正被风雨摧残。 芙蓉” 薛荔” 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 与上联“愁思”映衬。 洁,与上联“愁思”映衬。 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 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 更加深了“愁思” 更加深了“愁思”。 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 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 从上联生发出来。 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 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 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 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 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 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愤怨。 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 念,2021一/3/26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16
一、城上高楼接大荒,
柳州城上的高楼,连接 着极远的地方,
2021/3/26
17
二、海天愁思正茫茫。
我望著海角和天涯,心 中那种愁思,正茫茫无 穷无尽呢。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 怎样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2021/3/26
8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
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
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
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明确: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
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
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
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
时写的。 2021/3/26
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2021/3/26
5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2021/3/26
6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 而2今021/3依/26 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

平、诗歌内容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涵盖了大量的信息,为学习者提供
了全面的学习资源。
03
互动性强,易于理解
该课件通过丰富的交互设计和动画效果,使得学习者可以更加轻松地理
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专家评价
学术价值高
该课件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唐代文学 、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制作精良,专业性强
该课件在制作方面非常用心,无论是文字排版、图片处理 还是动画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显示出专业制作团队的 高水平。
填补了市场空白
目前市场上关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多媒体 资源较为稀缺,该课件的推出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广大学 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社会评价
促进文化传承
该课件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唐代的 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
韩愈在柳州的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作者成就
韩愈在文学上被誉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他的作品具有深 远的影响力。
韩愈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他 曾担任过吏部侍郎等要职。
韩愈在思想上更是提出了“道 统”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评价
韩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 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就和贡献被
自信和凝聚力。
普及诗歌知识
该课件向广大社会公众普及了《登 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诗歌 知识,提高了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 美水平。
社会反响热烈
该课件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 泛的关注和热议,许多人对课件的 制作水平和内容表示赞赏和肯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学研究
现代的文学研究者和学者,通过对本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特 色和魅力。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精华版ppt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精华版ppt

1、此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 (1)一个“愁”字,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茫茫”一词,一写“海天”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2、此联的意境如何? 辽阔荒凉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意象:惊风、密雨、芙蓉、薜荔 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
虽处于一地,但音书却仍然阻滞难通。
译文:
二读诗歌 品析诗句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01
02
03
04
05
06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商务工作计划通用模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01
02
பைடு நூலகம்
01
02
时代背景
解题:
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 寄: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友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1、此联所写景物与颔联所写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颈联写景有何层次感? 颔联是近景,此联写远景。颈联所写景物一高一低,一仰一俯,错落有致。 2、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 诗人融情于景,将内心对友人的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5.2020
.
15
主旨
这首诗借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 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 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 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 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 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 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 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
宗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元
14.05.2020
.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 汀 、 封 、 连 四 州1
14.05.2020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
14.05.2020
.
14
6.作者怎样表现愁思?
借景抒情,景中见情
7.作者借何景来表达自己的愁思的,这 些景有何特点?作者又是时如何表达情感 的?
楼接大荒、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 江流九曲、百越文身地。景色哀伤凄凉,诗人 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 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2)寄:只要设身处地,稍 加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 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 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 州
14.05.2020
.
7
1.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茫茫”指什么?
这里的“茫茫”既是说海天茫茫,又是说愁思茫茫,既 是现实的自然空间,也是诗人愁思浩渺的心灵空间。
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
14.05.2020
.
12
4.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滞”有什么特别之意?
“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 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 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 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14.05.2020
.
13
5.哪两个字贯穿全诗?
全诗用“愁思”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 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 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 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 愁思更深。
14.05.2020
.
8
2.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又 云:“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在这里,芙蓉与薜 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14.05.2020
.
9
2.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 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 新派的打击和迫害。
14.05.2020
.
16
文学村柳家巷),世称柳河东。因官终
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
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
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
“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
推崇先秦两汉文章,继承了刘勰标举
“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
幽峭峻郁,自成一路。代表作品有:
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婉转、含 蓄蕴藉。
14.05.2020
.
10
3.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 远景,写山水景象。 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住了
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 的愁肠。
2)九回肠:愁肠百结。九,次数多。 把江流曲比作九回肠,其实是把自己的
《捕蛇者说》 《始得西山宴游记》《黔
之驴》 。他的诗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
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介,
处处显示出他清. 峻高洁的个性。
2
佳作欣赏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乃: 摇橹的声音。 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简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 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 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
5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
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14.05.2020
.
6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等柳州城楼:交代了事情, 也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
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
•对政治的抱负不绝,对友人的思念无限,但被重重山岭阻
断,满腹愁思无形,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就如柳江
江水滔滔不绝,又百转千回。
14.05.2020
.
11
4.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 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 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 知如何排遣了。
14.05.2020
.
3
佳作欣赏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踪:踪迹。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简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 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 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 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 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14.05.2020
.
4
背 景 简 介
14.05.2020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李诵 即位,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 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 即位后就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 革。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 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 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 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但革新遭到了掌握 实权的宦官们的抵制,宪宗即位后,革新派 纷纷被贬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第二 年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 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刘禹锡等6人都被 贬为边远州的司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