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题上卢桥》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二、《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翻译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
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
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
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三、《清平乐·题上卢桥》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清平乐·雨晴烟晚》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清平乐·雨晴烟晚》原文雨晴烟晚。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出题人:梁之璐做题人:张玉审核人:王碧华时间:40分钟[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C .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草率出兵)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年)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拟咏怀·其二十六①南北朝庾信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初试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抑郁。
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
②亭障:边境的堡垒。
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1分)A.咏史B.怀古C.怀人D.羁旅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2分)A.纯一混茫B.凄惨萧索C.苍凉壮阔D.清幽凄冷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三)8分12. 1分选D“羁旅”13. C,2分;B,1分。
14. 5分答案示例一: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
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
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
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
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
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高考诗歌鉴赏辛弃疾专题练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高考诗歌鉴赏辛弃疾专题练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3个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14. D15. A16. 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新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解析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唐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完整版)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g)赏心亭(tíng)玉枕(zhěn)堪脍(kuài)B.揾泪(wēn) 狼居胥(xū)玉簪(zān)寻觅(mì)C.盈袖(xiù)断鸿声(hóng)舞榭(xiè)赢(yíng)得D.供恨(hèng)佛狸祠(cí)把盏(zhǎn)金戈(gē)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3.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周瑜张季鹰霍去病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D.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5.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6.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C.饭.疏食饮水 D.约我以礼.二、现代文阅读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宋词大合集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宋代〕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代〕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2]解释词语。
(1)别枝:_______ (2)听取:_______(3)见:_______ (4)社林:_______[3]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__的现象,第2句描绘_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__。
[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___________。
3. 古诗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2]画“____”的句子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外阅读。
《清平乐》诗词鉴赏
《清平乐》诗词鉴赏《清平乐》诗词鉴赏1原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古诗简介《清平乐·春宵睡重》,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
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下片细腻感人。
这首《清平乐》婉约秀娟,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写离别苦闷的爱情词。
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这首《清平乐》,便是其中的一篇。
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
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写这个闺中妇人,春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
她待要找寻玉钗分一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
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
下片,“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而不能见面,且又无音讯。
怎办呢?“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
这由泪水汇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爱人的身边了!描写得多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细腻感人。
由于作家的笔触深入到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概括了辛词的基本风貌。
辛词以豪迈雄大见长,这方面的作品是极为丰富的。
但是,辛弃疾也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
这些作品,如娇艳的春兰,与他的另一大批有如傲霜秋菊的作品,争奇斗艳,显示了作家生活的广阔和才华的超绝。
正如这首《清平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让我们领略了他丰饶多姿的艺术才华。
第6单元-单元专题训练卷(阅读理解)-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语文部编版9年级上册第6单元单元专题卷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
联系全诗,说说这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根据诗句推测,尾联中的“当年事”指的是什么事?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别亦难”,使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缠绵。
B.颔联中的“丝”与“思”字谐音,表明自己的思念如春蚕吐丝般到死方休。
C.颈联从“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D.尾联中的“探”字一扫前文之哀愁,展现出一种昂扬的气概,给人以鼓舞。
4.杜牧的《赤壁》和本诗都提到了“东风”,请分析作者的用意有何不同。
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5.你能为这首词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吗?请简述理由。
6.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联系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7.小文准备朗诵这首词,请你结合对本词情感的理解,从重音、停连、节奏等角度为小文至少提一点朗读建议。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以“ ”为线索,运用和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的痛苦之情。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不识”是因“少时”纯真无知,下片“识尽”是因“而今”饱尝忧患。
【培优导航高效练习】六年级上册语文培优拔高一课一练-3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培优导航·高效练习】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培优拔高一课一练3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温馨提示:学业的精深和造诣源于勤奋和刻苦,高效精练是培优最佳途径!一、填空题1.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1)移舟泊.(pō bó)________烟渚.(zhě zhǔ)________,日(暮幕)________客愁新。
(2)卷.(juǎn juàn)________地风来忽吹散.(sǎn sàn)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天南地________ 众星________月金________辉煌玲珑________透亭台楼________ 田________风光诗情画________ 不可________量3.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大风一(________)惊人一(_______)黑云一(_______)诗一(________)珍珠一(_______)清香4.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卷juăn(______)juàn(______)散săn(______)sàn(______)宿sù(______)xiŭ(______)行xíng(______)háng(______)5.你知道这些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吗?(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__)(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____)(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6.文学常识填空。
(1)《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写_______的诗。
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诗派诗人。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眉山(今四川)人,_______(朝代)文学家。
2018年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局部,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等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苦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值150 分。
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参军行"〕(2)?。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幕遮"〕(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唐心态。
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
〔3分〕社会构造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
[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一样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一样。
[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
[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一样。
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
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历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围是无可比较的。
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
如假设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流韵6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辛弃疾词两首[文本落实]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下,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诗人运用景物烘托、动作描写、排比修辞来刻画人物.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诗人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远山在“献愁供恨”。
C.下片连用三典,诗人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
“可惜流年",写年华虚度,壮志难酬.D.下片的三个典故,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使得语言简练,风格典雅,收到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的效果。
解析:A项,无“排比修辞”。
答案:A2.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答案:词人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渴望实现自己恢复中原的夙愿,也含有用英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的意思。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三)(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三)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落,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解析:选C。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捣洗煮过的熟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故选C。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题干是“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对于诗词的思想情感题,作答时注意从题材入手,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等考虑。
本题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诗后四句用语俏皮,写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但等到白首回家的那天,故园池台是否还在?表现了对故园的忧虑。
想象着白发之时要回家,但如今有家不可回,诗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答案: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写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__的意象。
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
薜荔不随波逐流,在________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斜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
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扶摇直上,________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袭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
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寂静坚强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寂寞坚强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寂寞坚韧心驰神往D.层出不穷寂静坚韧爽心悦目答案 C解析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文中说“薜荔”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
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此处强调薜荔生长的一种环境,用“寂寞”更恰当。
坚韧:坚固有韧性。
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此处强调藤条的某种品质,用“坚韧”更恰当。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爽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9.1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9.1古代诗歌鉴赏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1.[xx·黄冈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风渡江四首(选一)王士祯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试分析诗中表现出的诗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风景特点,二要注意诗人的态度。
江面惊险,诗人却能从容“卧”看,由此可知诗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悠闲从容、乐观洒脱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描写诗人所见到的两岸的壮丽风光和惊险江面,风景如画。
后两句写诗人冒着大风大浪渡江,于飞舟之中静观两岸美景,一个“卧”字,写尽诗人安闲自在、乐观从容之态。
2.[xx·江西九江七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
二鼓尽,二更结束。
②琼糜:比喻精美的食品。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三个词语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辛弃疾《题上卢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题上卢桥①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
亡。
12.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1分)
A.清平乐
B.天净沙
C.破阵子
D.西江月
13.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2分)
A.因小见大
B.借古喻今
C.对比映衬
D.托物言志
14.这首词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答案
12.B(1分)
13.A(2分)
14.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
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
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
(5分)。
【配套K12】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1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髻.(jì) 暨.今(qí)田螺.(luó) 舞榭歌.台(xiè)B.祠.堂(cí) 伺.机(sì)芦荟.(huì)脍.炙人口(kuài)C.金簪.(zān) 僭越(jiàn)巷.道(xiàng) 遥岑.远目(cén)D.鲈.鱼(lú) 阡陌.(mò)伯仲.(zhòng)求田问舍.(shě)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向远处看,远眺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C.赢得..仓皇北顾赢得:落得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3.下列诗句中语序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4.对下列词句中加横线词语或诗句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眺的特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散的大雁,词人的自喻,写出了词人身世飘零和孤寂的心境。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晋代张翰,词人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红巾翠袖”,借代,代指女子;“倩何人”与“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
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抒情诗句】《清平乐 题上卢桥》译文注释_《清平乐 题上卢桥》点评_辛弃疾的
【抒情诗句】《清平乐题上卢桥》译文注释_《清平乐题上卢桥》
点评_辛弃疾的
【抒情诗句】《清平乐题上卢桥》译文注释_《清平乐题上卢桥》点评_辛弃疾的
清平乐题上卢桥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山川,似曾小小兴衰。
【注释】
①此寓居拎湖之作。
上卢桥:在上饶境内。
上片咏景抒情,下片叹息用笔;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
山抱水拖,居然存有十里坦途;层嶂叠岭,清泉飞流却横越无碍;
奇壮美艳,动静交叠,勃然生气。
下片即景玩味,由赞叹眼前的山川,而转为对自然和人
世变化莫测的思索:古往今来,高陵深谷,市朝耕桑,无不发展变迁,相互转变。
由自然
盛衰而历代王朝盛衰,自在不言中。
②碍:拦阻。
按:稼轩《菩萨蛮》写郁孤台下清江水,亦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之句。
③盘盘:坎坷转盘貌。
更着:更存有。
溪山襟带:以山为襟,以溪为拎,形容山水荡
漾若衣服之襟拎。
④“古今”两句:沧海桑田,世事变化莫测。
陵谷:指山陵变为深谷,深谷化作山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市朝耕桑:繁华的都市化为耕作的田野。
⑤“此地”两句:做为今天的山川之地,说实话也曾经历过小小的盛衰变化。
山川:
并任指形势险峻和景色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题上卢桥①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
亡。
12.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1分)
A.清平乐
B.天净沙
C.破阵子
D.西江月
13.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2分)
A.因小见大
B.借古喻今
C.对比映衬
D.托物言志
14.这首词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答案
12.B(1分)
13.A(2分)
14.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
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
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