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优课作品包6:教学设计《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3.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证据;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认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能用归纳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带胶塞的橡胶塞、锥形瓶、玻璃管、酒精、酱油、醋、饮料、牛奶等液体、温度计、大烧杯(2个)、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温度计、大烧杯、橡胶塞、玻璃管、锥形瓶、热水、冷水、酒精、酱油、饮料、醋、牛奶等液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谜语flash: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浪波,天热水位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落。
师:同学们,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学生积极回答:温度计)师:真聪明,是温度计。
(板书:温度计)师:温度计的应用非常广泛,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温度计。
(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温度计)工业温度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食品等工业生产中,测温范围是:-80~650℃。
寒暑表:寒暑表是一种家用的温度计,常用于测量室内气温,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摄氏两种。
(同时出示寒暑表实物)水温计:妈妈给小宝宝洗澡时用的水温计!(如学生不了解,可从卡通形象和温度细节介绍)(课件出示)体温计,学生积极回答(体温计)。
师追问:这是干什么用的?生:发烧时量体温用的。
师:谁来说说看体温计如何使用?生:(甩一甩、夹在腋下、五分钟读数等关键词,教师可解释甩一甩:体温计上部长的一段为三棱柱体,玻璃层厚。
中间为细管;下部较短。
小学科学_《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能读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并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识读。
教具准备:实验室温度计、烧杯、温度计、水、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实验感知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
2.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三杯水,你们想不想知道哪杯子里的水是热的?哪杯子里的水是凉的?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知道杯子里水的冷热?4.现在请大家用触摸的方法比较一下杯子里水的冷热,不要着急,先看实验要求。
5.哪个小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
(找2-3个小组)6.所以说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为了书写方便,常用℃表示摄氏度。
7.通过触摸,我们能准确的知道这四杯水的温度吗?8.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二、认真观察认识结构1.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支温度计,它是由什么材质做成的?你们觉得观察温度计应该注意什么?2.我们一起来看看观察要求吧。
(指生读)3.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观察一下温度计,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4.哪个小组来汇报。
(2个小组)5.认识另外一种温度计。
6.(说到玻璃泡)现在,请大家模仿我的样子,用一只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你发现了什么?现在请大家把温度计放在桌子上,仔细观看,你又发现了什么?那么,我们的呼吸会影响到温度计上的温度吗?所以说,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嘴巴要离温度计远一点,也不要让温度计碰到别的物体。
7.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是多少?8.所以说在测量之前,我们就要先知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温度计的秘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温度计的秘密》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温度计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导入引导1. 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温度计,并扣问他们知道温度计是如何工作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为什么我们需要温度计来测量温度?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温度计的秘密》”,告诉学生我们将一起揭开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二、知识讲解1. 温度是一种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表现,温度高则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则分子运动缓。
2. 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性质变化来测量温度,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3.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膨胀性质来测量温度,而电子温度计则是通过电阻值的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4. 温度计的应用方法:将温度计放置在待测物体的表面,等待一段时间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值即可。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自带一个水银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温度计的应用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计的准确度和应用注意事项。
四、讨论交流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讨论温度计的优缺点以及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类型的温度计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何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来进行测量?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不同物质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 邀请专业人士或科研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温度计的原理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总结反思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总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思考温度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温度计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温度计的应用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科学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_1-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识目标分解:1.知道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
2.知道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4.认识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温度计、两个烧杯(一个烧杯放冷水、一个烧杯放热水)、实验记录单、带塞子的细玻璃管、锥形瓶、彩笔、牛奶、醋、咖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墙上一条河,刮风不起波,天热它就长,天冷它就落。
这是什么?生:温度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温度计,我们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能让温度计的液柱攀升的最快。
那么同学们,关于温度计,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呢?生:温度计由液泡,液柱,玻璃管,刻度组成。
生:温度计里的液体有银白色的,也有红色的,银白色的是水银,红色的是酒精和煤油。
生:使用温度计时,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的液泡浸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生:液柱静止后才能读数。
师:刚刚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
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试一试这个温度计呀?生:想!师:好,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一,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一)实验一: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1.把温度计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里,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师:课前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现在我们小组为单位先把温度计放到热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生:液柱在上升。
生:液柱再升高。
师:再把温度计放到冷水里,观察液柱又有什么变化。
《温度计的秘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温度计的秘密》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2. 掌握摄氏温度计和华氏温度计的转换方法;
3. 能够运用温度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
2.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干系;
3. 温度计的应用方法。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引起学生对温度计的兴趣,激发进修欲望。
2. 进修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
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主要通过温度敏感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3. 进修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干系: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是两种常见的温度计量单位,二者的转换公式为:C = (F - 32) / 1.8,F = C * 1.8 + 32。
4. 进修温度计的应用方法:
温度计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读数、校准和保养等内容。
在应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准确读数,及时校准,保持干净。
5. 实际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温度计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室内温度、调节空调温度等。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温度计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了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转换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温度计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利用温度计,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_

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破裂现象,这是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事呢?(水在不同的温度都会热胀冷缩吗?课下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查阅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请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图片观察
仔细观察外形、构造;发现红色液体?刻度?管子很细?上升下降?板书
(每组瓶子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
(把小瓶里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的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1.是不是所有液体都有这种现象呢?我们做一个温度计来实验一下。
2.在做这个温度计的时候,你们想研究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3.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计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
4.下面我们各小组就做自己喜欢的各种温度计吧,相信这次你们会有更多大的收获。
5.谈谈你们的新收获吧。小组汇报,(所有的液体温度计都上升了,说明液体都遇热膨胀、遇冷收缩。)还有哪些小组你们做了什么温度计?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板书:所有的液体都会遇热体积都会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我们说收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胀冷缩。
3.小组汇报教师板画。
4.注意事项: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热水不要烫伤;抹布擦水等。
三、展示交流
6.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奥,你发现红色液面在热水中上升在冷水中下降,其他小组同学你们也看到这个现象了
吗?(你们都看到了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呀?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体积变了)
实验2:做自己喜欢的液体温度计
二、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一)了解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1:做个水温度计
1.真的这样吗?猜想未必是事实,我们这只是我们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还必须要动手做实验,要揭开温度计的秘密没有温度计可不行,让我们先来做个温度计。
小学科学_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温度计的秘密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谜语:墙上一条河,刮风不起波。
天热它就涨,天冷它就落。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由此引出温度计。
2、找同学介绍温度计的构造、种类及使用方法,引出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来探究一下温度计的秘密(板书)。
3、师:你想不想再来观察一下温度计呢?每个小组老师都准备了温度计,就让我们仔细观察看看,动手操作实践,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4、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提问: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它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呢?谁来猜猜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喜欢的猜谜语引出温度计,自然而又新颖,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温度计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温度计的秘密实验探究一:将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师:现在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支实验温度计。
小组合作把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发现液柱有何变化。
组内分工合作,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
(同学回答,老师补充)师:现在开始实验(四分钟后,同学们汇报实验现象)师:哪个小组说一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小组发现,当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迅速上升,当温度计放在冷水中,液柱迅速下降。
生:我们小组也发现了这一现象。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那大家猜想一下为什么液柱会上升或下降?是液体增加或减少了吗?生:我猜是因为跟温度有关。
生:是因为液体体积变化的原因。
受热时液体体积变大,液柱上升,受冷时液体体积变小,液柱下降。
实验探究二:做个模拟温度计师: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呢?猜想未必是事实,我们要想得到科学的结论,必须要动手做实验,那要揭开温度计的秘密没有温度计可不行,让我们先来做个温度计吧。
课件出示并介绍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锥形瓶、插有吸管的橡胶塞、水槽,还有几种不同的液体(饮料、酱油、红墨水)。
四年级下册科学反思

1《温度计的秘密》教学反思《温度计的秘密》这节课是从复习温度计的构造入手,让学生在熟悉了温度计组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温度计的活动,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指向性。
通过自制温度计,将小瓶里装满红色的水,在密封口插入一根吸管,用手加热。
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从而得出温度计工作的原理:热胀冷缩。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落位了。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其它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制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最后,可以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的特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不足之处:温度计内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而试验用的液体是水,不能得出酒精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用手加热小瓶时,耗费的时间过长。
自己的教学语言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专业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深造。
2《认识岩石》教学反思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满足孩子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
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一开始上课我就利用标本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问学生原来对岩石有什么了解?我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提供几种常见的岩石供学生实验时提问:"想不想认识这些岩石?你打算认识岩石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你又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认识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根据学生所说的"摸,看,刻,"等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
小学科学_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度计的秘密》教材简析: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
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多次使用温度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
意在以温度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各种液体的探究,让学生认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会与他人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锥形瓶5个、酱油、牛奶、带玻璃管的木塞5个、水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知道今天的温度吗?师:怎样才能知道今天的温度?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还知道哪些能测量温度的仪器?(激活学生旧知)教师简单介绍几种温度计。
(温度计依据测量对象的不同有很多种类,要测体温就要用体温计,要测地温就用地温计,要测水的温度就用水温计。
地温计、水温、体温计都称为温度计。
)其实除了同学们了解的以外,温度计还有很多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秘密》(出示课题)(二)实验探究,探索规律教师简单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温度计由玻璃泡、液柱、玻璃管、刻度、单位构成)师:仔细观察,温度计里面是什么?生:液体。
师:你知道哪些常用的液体?教师简单介绍温度计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内的液体一般为水银、酒精、煤油;液体一般为红色是为了看得更清楚。
四年级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案及教学反思四年级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3、学会合作与交流、反思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
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
你知道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吗?二、猜设假象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三、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四、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五、展示交流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提问: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
师生小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六、拓展创新1、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
(课外资料)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温度计的秘密》教学反思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反思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要说的就是感谢,感谢主任能够给我这次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能有幸站在这个讲台上执教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次区级公开课!感谢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提供的周到的、热情的服务,感谢小学三年级班的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感谢我校科学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此次讲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第9课《温度计的秘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物体受温度的影响体积发生了改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们首先确定了要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
因为,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就已经通过《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学习了体积的概念。
在尹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就打算在“体积”上面做文章,将难点前置。
在课前交流环节,通过“往量筒里加水、“把量筒里的水倒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液面高低和体积大小之间的联系。
因为有了课前交流环节的铺垫,在猜想“温度计里的液体的液面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是不是因为温度计里的液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与学生采用对话式交流,设计了“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水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变小”、“如果液面升高说明了什么?”“如果液面没有升高,又说明了什么”等递进式的问题,体现了教学逻辑的递进和发展,引导学生将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体现了探究活动的进阶型。
离开思维的科学课,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力构建基于学生思维生长的课堂,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并基于可视化的可靠证据,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教学,整体感觉基本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反思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内容,课前我就在想对于这样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该如何突出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区别传统的教学呢?我想本课学生的技能掌握是关键,这和自然课是没有区别的,可以在此过程中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设计了有别于以前的两个教学活动:一是观察研究温度计,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此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有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些则没有很好的理清思路。
如表现好的学生不仅能说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而且还能说出温度计受热是从外到里“一层一层”进去的,先上外面的玻璃,再是里面的液体。
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研究温度计的用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机会。
希望使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发现—运用”的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温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的体会使用温度计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这样设计,1、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在教学前必须要预设,我们的预设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真正地“卷入”到活动中去。
如在这堂课的开头,教师以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判断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构建了温度的概念。
对于温度计,三年级的学生一般接触过,但大都没有准确的认识,所以,可以说他们对温度计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2、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要注重培养儿童学会自行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儿童与生惧来也就有一种探究的习惯,当有了不同的观点,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3页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归纳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教学准备: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教学策略和手段:《大纲》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温度计作为切入点,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探究思路,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全过程,分享探究的成功感、愉悦感,进而促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形成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比如:把灌满水的壶放到炉子上烧,当水烧开时会怎样?我们喝的饮料、矿泉水里面的液体为什么都不装满?还有我们的温度计为什么不能测量水温?(ppt出示图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究、学习《温度计的秘密》二、主动建构,理解新知1、认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及复习温度计的结构孩子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温度计?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ppt呈现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和水温计)它们统称为温度计。
复习温度计的结构:液泡、液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及单位。
认识0刻度线,0℃以上是零上多少度,0℃以下就是零下多少度。
认识量程和分度值后,尝试读出刻度。
2、探究温度计里有什么?为什么能测温度?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温度计里面有什么?从而得出温度计里有液体。
继续追问: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呢?通过实验探究。
(1)猜想实验器材:两个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2)猜想实验步骤: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3)明确实验步骤:a、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热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液柱的变化情况。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冷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液柱的变化情况。
d、实验结束,整理器材。
(4)动手操作:温馨提示:1、实验过程中小心使用温度计,易碎。
2、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3、将液泡完全浸没水中。
在实验过程中填写实验现象和试验结论表温度计的初始温度:如有不成功的实验请学生上台展示,找出失败的原因。
(4)得出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根据结论,解释现象把灌满水的茶壶放到炉子上烧,烧开会溢出,你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现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瓶子里的液体都不装满?4、水的反常膨胀寒冷的冬天,经常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水的反常膨胀: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一、填空题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二、判断题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并且体积膨胀。
()3、所有物体都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三、选择题1、用金属壶烧水时,水沸腾后常常会看到有水溢出水壶,这是因为()A、水受热体积增大B、金属壶受热体积减小2、使用温度计读数时眼睛要()A、俯视B、仰视C、平视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温度计的秘密》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温度计的秘密》效果分析本节课注重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老师关注学情,以学生为主导,教态自然,教学环节紧凑,各环节之间衔接度比较好。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时间把握上不够严谨,在当堂达标完成度上不是非常满意。
《温度计的秘密》教材分析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
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多次使用温度计。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习《温度计的秘密》一课,意在以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各种液体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科书以文字形式提示了本课需要准备的典型材料,为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准备材料:带胶塞的小玻璃瓶、玻璃杯、细塑料管或玻璃管等。
为了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温度计、水槽或大烧杯、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热水、酒精等物品。
活动过程:☆活动一: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教科书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温度计:一种是体温计,一种是水温计。
这是两种常见的温度计。
卡通语言“温度计里有什么”意在引导学生专注于温度计内的液体,将研究的重点引导到温度计的内部工作物质上来。
二是教科书展示了一幅学生利用温度计测两杯水温度的情景图。
文字提示“把温度计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里,你发现了什么”意在调动学生对温度计已有的认识,让学生发现温度计的液柱可以随液体温度的高低上升或下降,从而将温度计内液柱的升降与温度的变化建立初步的联系,为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做好铺垫。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提出问题:“测量中你会发现哪些问题?”学生通过测量产生问题,展开下面的探究活动。
教师也可以直接出示温度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同题:“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活动二:做个“温度计”,研究温度计的秘密。
可以分成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探究温度计的秘密。
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目的是提示探究方法。
一位学生在往水槽里倒热水,提示学生创造冷热不同的环境;一位学生在利用橡皮筋给一个温度计模型(由瓶子、橡胶塞、玻璃管组合而成)增加标记,提示学生利用标记观察瓶中液体体积的变化;一位学生在做观察记录,提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为实验现象的分析、整理做准备。
教科书还提供了一幅探究材料实物图,其中包括水槽(两个,一个里面装有冷水)、暖水瓶(装有热水)几个瓶子(里面分别装有橘子汁、酱油、酒精、水)、几根橡皮筋、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管、一个温度计模型(由瓶子、橡胶塞、玻璃管组合而成)等,提示学生探究温度计的秘密时可能用到的材料。
教科书设计的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是:把要探究的一种液体装满瓶子,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使玻璃管中有一段液柱。
为了便于观察,利用橡皮筋在玻璃管上标出液面的位置(要贴近液柱凹面的下缘)。
在水槽中倒入热水,把组装好的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待液柱静止后,做好标记,并做好实验记录。
然后把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探究完一种液体的变化后,可以再利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其他液体的变化。
实验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准备利用哪些仪器?怎样进行探究?提示学生制订探究方案。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可以把准备的材料介绍给学生,方便学生结合探究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实验。
在实验情景图之后,教科书呈现了一个实验记录表,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表格呈现了五个空栏,这暗示了在进行归纳的时候,单一的个体越多,归纳越科学。
表格的空白部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准备的液体材料进行探究。
第二个环节是表达与交流,归纳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科书以正文形式呈现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意在提示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表达与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丰富学生认识的目的。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并提示学生不仅要谈探究的方法,还要谈探究中的发现。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水、酒精等在受热的时候增多了吗?减少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水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酒精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酱油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讨论:“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巩固学习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拓展活动:教科书提出“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的拓展活动指向,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液体的“反常膨胀”现象,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当堂达标一、填空题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二、判断题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并且体积膨胀。
()3、所有物体都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三、选择题1、用金属壶烧水时,水沸腾后常常会看到有水溢出水壶,这是因为()B、水受热体积增大 B、金属壶受热体积减小2、使用温度计读数时眼睛要()A、俯视B、仰视C、平视《温度计的秘密》课后反思做好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老师要备器材备学生,既要有物质方面的准备,又要有知识方面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准备。
同时学生也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温度计的探究,知道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中基本上遵循了教材的思路,并在过程中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使探究活动更具自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课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及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疑问,直到带着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