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284ff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a.png)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10-01-21 08:32:13 作者:macheng来源:麻政规〔2010〕2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一月一日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笫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区内的个人住宅建设管理,确保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麻城市城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翻建个人住宅及其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区是指《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规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强控区和西城新区。
本办法所称强控区范围是指西城新区规划控制范围、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区控制范围、南湖公园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内举水河两侧道路红线以外100米范围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因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城市规划区和建设用地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也随之调整。
第三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全市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全市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主管部门,负责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管理工作。
市建设、房产、发展和改革、环保、农业、林业、公安消防、交通、审计、监察、供电、供水等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以及行政村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符合本办法规定建房条件的村(居)民个人建房,只准在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禁止零星建设单栋独户个人住宅.提倡和鼓励城镇居民和村民购买商品住宅.第五条个人住宅建设应当符合规划,服从管理,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功能齐全,配套建设,节约用地,集约建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
麻城镇镇域规划发展研究
![麻城镇镇域规划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b0b20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0.png)
麻城镇镇域规划发展研究摘要:荆门市麻城镇区是全镇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商贸物流、配套服务为主的城市东南部产城融合示范组团。
为适应麻城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战略发展的需要,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绿色生态、突出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荆门市麻城镇进行总体规划编制。
关键词:1规划背景1.1国家层面:高站位、高视角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来,国家城市建设对城乡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1.2省级层面:高标准、高要求《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包含全域规划、镇区规划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内容,如发展战略、空间管制、产业结构、镇村体系、土地利用、设施布局、近期建设等。
湖北省的《导则》是在国家标准《镇规划编制标准》GB50188—2007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1.3市级层面:新形式、新定位《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5修改)》规划提出荆门在未来将成为汉江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兴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规划将麻城镇区纳入中心城区用地范围,是新形式下对麻城新的定位。
建设国际内陆港是荆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
1.4区级层面:新机遇、新谋划两区一体化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两区一体化发展带来产城融合、功能区划、道路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大动作,麻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成为谋划的重点区域。
内陆港核心区与石牌港区联动发展,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站场周边区域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完善,惠及麻城、掇刀乃至整个荆门市。
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生态、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麻城市金桥大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麻城市金桥大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4d63e67ec102de2bd8991.png)
麻城市金桥大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一背景麻城市是大别山交通枢纽城市,市区北靠五脑山,东有举水河,环境优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麻城以建设大别山中心城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加强城市建设,正朝着融人文传统,园林,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明星小康目标迈进。
二场地分析2.1 现状分析2.1.1 区位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北与河南商城县,新县以山脊为界,东北同安徽省金寨县依界岭分水,省内东邻罗田县,南接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西与红安毗邻。
地理方位东经114 40’-115 28’,北纬30 52’-31 36’。
2.1.2 气候麻城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
四季分明,东冷夏热,雨热同季为普遍现象,年均气温13.0-16.1C,平均降水1111.2-1668.7MM,日照2163h,年无双期250-270天。
2.1.3 地形地貌麻城属大别山区。
全境有马蹄形,三面环山,东北西三部分山脉相连,群峰突起。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全市总面积40%为山地,30%为低山丘陵,30%为平原的自然地理特点。
2.1.4 现状分析规划建设的金桥大道西段位于黄金桥开发区内。
是展示园林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是一条连接城市和自然的天然廊道。
全长4.2公里。
依托本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己绿化地段现场植被丰富,尤其是大道两侧新建设的一些大楼门口和道路隔离带绿化己成形。
主要植物有樟树,广玉兰,刺柏球,小叶女贞。
在设计中,本着充分尊重场所精神的原则,能够保留的树种尽量保留,无法保留的,考虑用最少的人力物力移栽。
由于现有隔离带宽度为2.5米,种植树木后道路很难出景观效果,绿量也难起来。
故在本绿化规划设计中将现有的隔离带扩宽到4.0米,使整个道路绿量提升上来,道路景观效果也能显露出来。
场地地形变化丰富,西面主入口道路高差大,中央储粮麻城直属库门口植被茂密,设计时尽量保留。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cdb30d3f121dd36a22d8269.png)
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项目地块位于麻城市金达路以北,万松亭路以南,兴才路以东,进士路以西。
附近兼有各级学校、银行、医院等服务设施,但项目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城市开发的深化,周边商贸物流批发市场的启动,将为该项目地段带来巨大的人气、氛围和升值空间,同时将催生庞大的潜在购房需要。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38621.95㎡(其中: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128434.08㎡),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34031.83㎡(其中: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为385302.24㎡);二、设计理念1. 项目定位及目标客户群拟定将本项目打造成为麻城市内的中高端住宅小区;主要的目标客户为麻城市内的居民以及周边学校教职工。
2、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其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交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麻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要求.。
3、设计原则a) 结合周边环境,为城市建造新的建筑亮点。
b) 满足城市消费群体的需要。
c) 科学合理地处理人行交通流线和车行交通流线的关系。
d) 科学的结构系统,达到最好的经济性。
e) 发挥地理优势,以创新手法塑造浓郁商业氛围和和谐居住条件。
依据形式美原则,在建筑形体,色彩,肌理,光影等方面采用对比,韵律,尺度等系列艺术手法,塑造崭新的建筑形象。
3、设计指导思想街区——城市与街区的版图肌理。
街区是所有城市设计的结构的原始细胞,“街”与“区”的组合决定了城市的路网的形式,以及内部建筑体的结构,而后者决定了街区外边缘建筑的节奏。
建筑区的划分反映了产权归属,以及地产主人的社会关系。
社区的设计也是如此,如何协调开放和私密、公共与私有的关系是社区设计的关键.从城市街道到社区街道再到居住组团,项目完成了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在到私密空间的序列过渡。
通过街区式规划的特质对社区生活的开放性和居住组团的归属性进行设计协调,强化社区生活中动与静的本质行为方式,旨在塑造一个和谐生动的居住新社区。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https://img.taocdn.com/s3/m/26d9a044c850ad02de804183.png)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黄冈市通过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拓展空间,集聚产业,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和文化教育名城、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区。
1、规划期限、范围与层次 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市域:市辖两区两市七县的范围,面积为17446平方公里;进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区:黄州区辖区范围,面积约363平方公里;协调主城与外围组团关系,统筹区域内的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外围组团构成。
其中主城是指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连片发展的区域,具体范围为西、南抵长江,东到江北一级公路,北到黄鄂高速公路的区域;外围组团是指主城外围的五个城镇组团,分别是堵城组团、陶店组团、城际铁路东站组团、化工园组团和陈策楼组团。
2、发展战略与目标 区域战略: 1、整合优势,鄂东协作。
2、挖掘优势,对接武汉。
市域战略: 1、打破界限,沿江拓展。
2、纵深开发,港城互动。
3、分步推进,发展大别山。
发展目标: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拓展空间,集聚产业,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和文化教育名城、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区。
3、市域人口与城镇化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7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 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 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
4、规划区城乡统筹 规划期末(2030年),规划区范围内总人口将达到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0万人,农业人口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doc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doc](https://img.taocdn.com/s3/m/ba6359bb844769eae109ed6d.png)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界定 (3)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5)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6)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六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9)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规划 (11)第八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5)第九章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7)第十章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布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住房建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大众管理与大众服务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市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第七章 市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dbd45cfc1c708a1284a44f6.png)
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1)第1条市域生态建设目标 (1)第2条市域生态建设措施 (1)第3条市域环境保护目标 (1)第4条市域环境保护措施 (2)第5条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2)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第1条市域生态建设目标以环境效益和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在确保城乡生态安全、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严格保护市域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敏感区。
至规划期末,把麻城建设成为绿色高效生态园林城市。
城镇布局应尊重区域内生态资源、建立科学系统的城乡生态体系,充分利用麻城水多绿地多的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城镇组团的河、湖、田、林等生态资源,争取至规划期末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充分利用高效生态经济区政策,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型城镇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区域生态结构,划分生态功能区和廊道,全面提升与优化区域环境,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第2条市域生态建设措施总体思路:“全市共建”。
在保护晋江市域生态大格局下应建立生态协调机制,统筹全市域生态格局建设,协调市域建设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
加大自然山体、自然水体的保护,推进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
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
重点保护好紫帽山、灵源山、高州山、华表山、罗裳山、崎山、大觉山、红麒麟等山体植被,晋江、九十九溪、梧安溪、湖漏溪(包括虺湖流域)、坝头溪。
以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及沿河、沿山为重点,建立绿色生态网络。
第3条市域环境保护目标(1) 大气环境2030年,市域空气环境质量仍保持达到一级空气质量标准。
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2) 水环境预计2030年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3) 固体废物预计203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 声环境预计2030年市域环境噪声质量声效等级达到50.1-55.0db,道路交通噪声等级达到68.1-70.0db第4条市域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城市一体化规划提出的空间发展框架一主三辅(三个卫星城),对新城区域以及中心城区分别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eef61752d380eb62946d8f.png)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10-01-21 08:32:13 作者:macheng来源:麻政规〔2010〕2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一月一日麻城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笫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区内的个人住宅建设管理,确保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麻城市城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翻建个人住宅及其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区是指《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规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强控区和西城新区。
本办法所称强控区范围是指西城新区规划控制范围、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区控制范围、南湖公园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内举水河两侧道路红线以外100米范围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因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城市规划区和建设用地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也随之调整。
第三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全市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全市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主管部门,负责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管理工作。
市建设、房产、发展和改革、环保、农业、林业、公安消防、交通、审计、监察、供电、供水等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以及行政村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符合本办法规定建房条件的村(居)民个人建房,只准在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禁止零星建设单栋独户个人住宅。
提倡和鼓励城镇居民和村民购买商品住宅。
第五条个人住宅建设应当符合规划,服从管理,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功能齐全,配套建设,节约用地,集约建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SWOT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SWOT](https://img.taocdn.com/s3/m/8176422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d.png)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SWOT1、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的SWOT优势分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处于武汉、郑州、合肥三角经济区域中心,紧邻省城武汉,是长江经济开发带和京九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中心”地带,是大别山地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国的牌地,以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圆,能覆盖到全国 80%以上的大中城市,这就是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的“中心区位”优势。
2)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有进品100余下画,林地近300万亩,水域45万亩,森林覆盖席达44。
7%。
幺武岩、大理石、金、铜等矿产储最很大。
野生动物100多种:植物1000余种,大宗特产有桑蚕、板栗、菊花、油茶、柿子、银杏等,还有大量天麻、杜仲等珍贵中药材。
3)特色的旅游资源。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风景名胜、文物店速、革命遗址,古战场和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有名的风景名胜有龟峰旭日,柏子秋荫、麻姑仙洞。
五脑山森林公园和浮桥河度假村等景点,近年来+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杜鹃花海成为大别山旅游中最美丽,最经典的地规。
2009年4月16日,上海大世界吉尼期总部在角峰山风景区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现场颁发《中国面程最大的古杜鹏(映山红)群落3证书。
2、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的SWOT劣势分析。
1)经济基础薄村,结构不合理,革命老区刚城足国家级贫困县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98。
81万人,占总人口的85。
81%。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520718万元农业总产古315608万元,第二、三产业不发达。
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潢川麻城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两,在农业产业内部,农、林、牧。
渔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大林牧、渔业比重过小,农业结构调整缓慢。
最新规划设计说明
![最新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04e5c8c59eef8c75fbfb3bb.png)
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说明项目地块位于麻城市金达路以北,万松亭路以南,兴才路以东,进士路以西。
附近兼有各级学校、银行、医院等服务设施,但项目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城市开发的深化,周边商贸物流批发市场的启动,将为该项目地段带来巨大的人气、氛围和升值空间,同时将催生庞大的潜在购房需要。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38621.95㎡(其中: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128434.08㎡),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34031.83㎡(其中: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为385302.24㎡);拟定将本项目打造成为麻城市内的中高端住宅小区;主要的目标客户为麻城市内的居民以及周边学校教职工。
2、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其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交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麻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要求.。
3、设计原则a) 结合周边环境,为城市建造新的建筑亮点。
b) 满足城市消费群体的需要。
c) 科学合理地处理人行交通流线和车行交通流线的关系。
d) 科学的结构系统,达到最好的经济性。
e) 发挥地理优势,以创新手法塑造浓郁商业氛围和和谐居住条件。
依据形式美原则,在建筑形体,色彩,肌理,光影等方面采用对比,韵律,尺度等系列艺术手法,塑造崭新的建筑形象。
3、设计指导思想街区——城市与街区的版图肌理。
街区是所有城市设计的结构的原始细胞,“街”与“区”的组合决定了城市的路网的形式,以及内部建筑体的结构,而后者决定了街区外边缘建筑的节奏。
建筑区的划分反映了产权归属,以及地产主人的社会关系。
社区的设计也是如此,如何协调开放和私密、公共与私有的关系是社区设计的关键.从城市街道到社区街道再到居住组团,项目完成了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在到私密空间的序列过渡。
通过街区式规划的特质对社区生活的开放性和居住组团的归属性进行设计协调,强化社区生活中动与静的本质行为方式,旨在塑造一个和谐生动的居住新社区。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https://img.taocdn.com/s3/m/74f7282a33687e21ae45a923.png)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界定 (2)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4)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7)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规划 (9)第八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3)第九章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5)第十章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布局规划 (16)第十一章住房建设规划 (17)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18)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0)第十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21)第十五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2)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七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25)第十九章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5)第二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26)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28)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30)第二十三章空间发展时序及近期建设规划 (32)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35)第二十五章附则 (36)附录1 中心城区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6)附录2 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37)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文本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编制背景随着武汉城市圈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麻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要求,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绿化条例》1992.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麻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第3条规划原则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②城乡统筹发展原则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④节约及集约用地原则⑤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麻城市评审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
![麻城市评审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f4b4a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4.png)
麻城市评审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第一篇:麻城市评审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麻城信息港讯(记者袁朝高)8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评审全日新公司关于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听取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情况的汇报,麻城市评审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
李开寿、杨遥、涂新年、周晓华、凌礼潮、朱伯儒、李学良、王义阶、尹胜利、朱冬明、唐建勇、骆丽娟等市领导出席会议。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蔡汝元主持评审会。
上海全日新公司专家分别从规划理念。
规划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土地利用、景观结构、道路交通系统、环保绿地系统、电力、水系统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西城新区规划方案,并进一步说明如何实现规划,规划方案《麻城市评审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围绕规划理念、城市定位、中心城区功能划分和总体规划十个关键问题,阐述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随后,与会专家从西城新区定位、规划可操作性、周边区域衔接等角度,对规划进行了分析评审。
专家认为,要结合土地规划、城市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西城新区定位,注重规划可操作性,注重市区内外绿地一体化,注重城市经营、城市特色和城乡一体化,从长远和现阶段建设出发,使规划成为战略性规划。
市长杨遥强调,西城新区概念性规划,实质是一个区域的战略规划,规划的水平将决定城市建设的水平。
他要求,要在总体规划中充分利用好西城新区规划成果,指导当前建设,特别是项目落户不能损害长远发展,开发区、中馆驿镇、城区三办要加强对规划的控管力度,为未来规划实施创造条件,为未来的麻城描绘出美好蓝图。
发展西城新区,战略规划很有必要!要有现代、及以后一段时间的超前感再也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了,要高标准的,如果实在没有能力,宁愿先空着!期待早日拿出方案要有现代超前感,在其以后20年至30年我的个天啊!还在评审啊!计划几年了,当时的美好蓝图现在还没有看出一点效果。
整个一闹眼子的班子,都开发了几年,还在概念性规划评审,该是中长期规划咯西城新区在哪个鸟地方第二篇:禄丰县举行南部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评审更新日期:2011-6-3 23:52:49索引号:532331-006291-20110604-0001发布机构:信息科发文日期:2011-06-01名称:禄丰县举行“南部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评审主题词:南部新区规划方案禄丰县举行“南部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评审5月30日,我县举行“南部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评审会,禄丰县举行南部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评审。
麻城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计划书
![麻城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4ab89f9f0912a2161579297b.png)
麻城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计划书1. 总论1.1 项目名称、地点及主管单位项目名称:麻城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地点:麻城市经济开发区主管单位:麻城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建设单位:法人代表:1.2 编制依据(1)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2030)》(2) 《麻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15—2030年)》(3) 《麻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12—2030)规划说明书》(4) 麻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公园绿地规划图(5) 麻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图(6) 麻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图(7)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远景用地规划图(8)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图(9)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10) 麻城市经济开发区扩区地形图(11) 麻城市各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1.3 编制围及编制目的1.3.1 编制围根据委托要求,本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容为麻城市经济开发区给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包括对麻城市经济开发区给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所涉及的基础资料概况、建筑、结构、电气、仪表、自控、机械设备等。
1.3.2 编制目的本报告编制目的是对工程规模、厂址、给水管网干管系统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的方案比较和论证;并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稳妥可靠、造价省、运行成本低。
1.4 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及标准。
(2)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及麻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的需要,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3)满足供水水质要求,管网输水运行稳妥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
(4)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为保证给水管网系统正常运转,给水厂运行设备设有足够的备用率。
006-麻城市智慧农业谷核心区空间规划
![006-麻城市智慧农业谷核心区空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799a7d16137ee06eff918a8.png)
一、相关规划梳理
2、《麻城市智慧农业谷核心区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杜鹃大道以南,孝感乡路-金虹大道以北,游园路以西,南正街以东。总面积10.3平方公里。 核心区定位:大别山扶贫攻坚的战略引擎、大别山地区农业产业化协作与供应链整合发展平台、大别山地区 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服务中心、湖北省农业产业化机制体制创新及国家电商扶贫发展典范。 6
充分利用举水河、桃林河两条城市主体水系,打造滨河景观带。将用地河西片区内的两条护城河进行优化提 升,变为片区内部景观河;河西片区保留有蓄水功能的池塘、鱼塘;尽量维持水体原有的自然走势,并根据规划 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21
四、景观规划
核心区内主要打造金广大道城市景观轴及举水河滨河景观带。河西区以慧谷大厦为标志性建筑物及后边公建 区域建设成为城市中心景观节点,并结合农谷智慧社区、文化小镇、湿地公园打造现代城市景观。河东区则充分 发挥原有的山地、水塘、农田等景观要素,结合现代农业项目,打造农业生态田园景观。 22
已编制完成,项目已完结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发 展研究院
2、《麻城市智慧农业谷核心 区系统规划》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发 已编制完成,第二次评审汇报 展研究院
3、《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30)
已审批通过,《智慧农业谷核 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 心区系统规划》后,尚未修编 究院
景观大道
田 园 城 市
美 丽 乡 村
三、总体布局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类别 代码 R A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面积 占建设用 (公顷)地比例(%) 168.5 28.62%
11.27 0.23 10.84 2.00 98.88 46.71 11.53 1.91% 0.04% 1.84% 0.34% 16.79% 7.93% 1.96% 6.90% 0.96% 35.67% 34.71% 0.96% 1.56% 14.49% 13.82% 0.67% 1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界定 (2)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4)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7)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规划 (9)第八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3)第九章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5)第十章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布局规划 (16)第十一章住房建设规划 (17)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18)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0)第十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21)第十五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2)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七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25)第十九章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5)第二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26)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28)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30)第二十三章空间发展时序及近期建设规划 (32)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35)第二十五章附则 (36)附录1 中心城区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6)附录2 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37)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文本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编制背景随着武汉城市圈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麻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要求,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绿化条例》1992.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麻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第3条规划原则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②城乡统筹发展原则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④节约及集约用地原则⑤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1) 市域范围:包括三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开发区,以及城区以外的16个乡镇,国土面积3747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包括现状中心城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阎家河镇以及中馆驿镇的镇域范围,共计17个社区居委会、117个行政村,总面积约为507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南湖街道办、鼓楼街道办、龙池街道办、黄金桥开发区全部,中馆驿镇浮桥河以东的区域,以及阎家河镇的石桥垸、大周垸、坡上垸三个村。
总面积为251.27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6条城市发展战略背景(1) 城市发展的新环境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资本流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②低碳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转方式、调结构),国民经济进入非粗放型增长时期。
③区域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地域极核效应日益明显。
④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上升为湖北省重大战略,麻城被赋予新的角色和地位。
(2) 城市发展的新起点①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设,全市整体实力已大幅提升。
②旅游及现代物流“双引擎”驱动,现代服务业中心作用逐步增强。
③区域重大设施建设,构筑了城乡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系统。
④工贸带动型城镇化特色明显,城乡建设步入新时期。
⑤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逐步提升。
⑥正处从小城市向中等城市、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发展时期。
(3) 城市发展的新任务①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主线。
②把城镇大建设作为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载体。
③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保证。
④把环境友好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支撑。
⑤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7条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麻城的区位、交通、文化、生态优势,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高效生态经济之城、宜居宜业人居之地、三色文化体验之都、山地生态魅力之乡。
(1) 积极升级传统加工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协调产业结构,集聚生态产业群体,形成完整的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将麻城建设成为高效生态经济之城。
(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居生活质量,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文明的商业氛围,将麻城营造成为宜居宜业人居之地。
(3) 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红色文化寻根溯源;杜鹃花城、山地生态绿色文化体验休闲;千年古城、移民寻祖认宗,紫色文化发扬彰显;将麻城打造成为三色文化体验之都。
(4)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三网”绿化工程,构建绿色乡村;保护生态水系;整治麻城大地,共建生态家园,将麻城塑造成为山地生态魅力之乡。
第8条城市总体规划指标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一览表第9条城市发展战略措施麻城市城市发展总体发展战略思路是:“二产提升、三产突破、文化助推、生态保障、人口集聚、城乡统筹”六大战略。
(1) “双轮驱动、极核增长”的二产提升战略①近期五大产业集群:汽配、冶金机械、花岗石林、电力能源、农产品加工。
②远期寻求新的突破: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高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实现从初级加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升级。
③目前工业优势在加工制造业,目标是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加工制造业中心。
④“双轮驱动”传统加工制造业和现代先进制造业同步发展的二产发展战略。
⑤“极核增长”:产业集群化集聚、空间园区化集聚、重点在中心城区集聚。
(2) “三足鼎立、联动发展”的三产突破战略①突破”:原有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功能完善的突破之举。
②“三足鼎立”:重点发展商业商务、特色旅游、现代物流。
③建设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商业商务中心是其重要职能。
④特色旅游:生态、红色、人文;三山、三湖、一线是主体。
⑤现代物流:资源贸易、工业品集散,大别山试验区物流中心。
⑥“联动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3) “特色彰显、文化凝聚”的文化促进战略①文化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文化助推。
②传承红色文化,彰显主体特色。
③拓展绿色文化,彰显生态文明。
④挖掘紫色文化,彰显千年古城。
⑤拓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休闲功能。
(4) “低碳引导、环境制胜”的生态保持战略①现状生态基础良好。
②“低碳引导”:产业发展生态化、经济发展低碳化。
③“环境制胜”:城市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
(5) “聚产纳贤、环境宜居”的人口聚集战略①变异地城镇化为本土城镇化。
②吸引创业投资,创造就业促人口增长。
③以环境宜居吸引城镇化人口聚集。
(6) “聚产纳贤、环境宜居”的人口聚集战略①以工补农,以城促乡。
②由乡向城、统筹流动。
③扶持乡村经济特色化发展、人口适度归并。
④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城乡均等是城乡统筹要旨。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10条城市性质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文化底蕴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11条城市职能①综合交通职能②商贸物流职能③加工制造职能④旅游服务职能⑤生活居住职能第12条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28万;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5万;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
第13条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36km2;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42km2;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54km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第14条市域经济区划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构筑两个经济区:麻城掌心极化经济区和外围指状沟域经济区。
(1) 麻城掌心极化经济区包括麻城市中心城区、中馆驿组团、阎家河组团、宋埠镇、白果镇。
以以商贸商业综合服务、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及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建材、旅游业及低碳科技产业为主。
以麻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中馆驿和阎家河两翼综合发展组团,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宋埠镇和白果镇的对中心城区转移产业的对接和产业集群链式化发展、高效集约化布局,依托主城区的五脑山森林公园、白果镇的明山水库(龙湖) 和阎家河的九龙山风景区,发展旅游及相关服务业。
(2) 外围指状沟域经济区包括麻城掌心极化区域之外的五条沟域经济区(11个乡镇)。
以特色农业种植、生态农业观光、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生产及深加工和旅游业为主。
外围指状沟域经济区应以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链式化为先导,以特色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沟域重点镇。
开发循环经济产业,实现资源高效适用和循环利用。
其它农业型城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着力发展以农业资源加工为主的生态产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第15条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麻城市域统计口径人口115.82万人,随着麻城市产业拓展,将带来较大的机械人口增长。
规划预测: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达119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2%,城镇总人口约为62万人;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122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7%,城镇总人口约为70万人。
远景(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127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总人口约为89万人。
第16条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构形成“一心两轴、手掌状结构”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1) 一心两轴①“一心”指麻城市中心城镇组团,包括中心城区和东西两翼:阎家河组团与中馆驿组团,是麻城市域内综合服务中心。
②“两轴”即106国道、沪合武高速城镇综合发展轴和省道麻新线与麻胜线在麻城市区中心相交,构成东西向和南北向十字型城镇复合发展轴。
(2) 手掌状结构①“掌心集聚”麻城市域内中部和西南地势平坦,是麻城市重点镇培优基地和全市工业集中发展片区,此为麻城市的掌心发展区域。
②“指状放射”麻城规划的五条指状沟域将主要集聚麻城“掌心区域”周边的山区大部分乡镇的主要生活空间,是乡镇生产功能的核心载体。
③“生态基底”生态基底即为大别山区向麻城延伸的五大“指缝山系”。
第17条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麻城市域城镇规模等级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一般乡镇。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规划一览表(2030年)第18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工贸综合驱动型的乡镇、物流市场带动型为主的乡镇、旅游开发促动型的乡镇、及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乡镇为支撑的城市职能结构。
麻城市城镇职能类型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19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①规划市域道路网在现状“三纵三横”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通过增加通道数来构建市域内外环线,加强市域范围内各城镇间的交通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放射环网型道路形式,使市域内各乡镇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