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行业的公共卫生挑战与投资风险
OECD 中国的医疗卫生:近期趋势与政策挑战
第七章中国的医疗卫生:近期趋势与政策挑战导言由于认识到国民健康对长远经济发展与福祉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目标远大的改革行动,通过全面覆盖的医疗保险来改善人民健康。
政府已采取措施对医保制度与补助水平实施了改革,以提高各地医保服务的获得。
中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提供人民负担能力之内的基本药物,并将供应商支付激励与医疗体系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
之前的改革已经大幅降低传染病流行率,这些改革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本章将回顾中国近年的改革并展望未来面临的挑战。
展望未来,与许多经合组织国家和新兴国家一样,中国必须面对非传染性疾病增加的问题。
慢性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必须通过新的方法来处理高风险因素,并确保建立一套基本医疗体系,以更好地发现与治疗此等疾病。
医疗保险已经出现了显著增长,但在协调各种不同的计划上,未来仍将面临挑战。
医院部门在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组织与融资问题。
目前,医院极度仰赖药品出售所得收入,而现行按服务付费的制度导致了医院服务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最后,使人民能以可负担价格获得基本药物也是一大挑战。
过去10年间,中国医疗支出一直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
目前医疗支出总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强,以中国国民收入而言已符合国际标准。
现在大多数人口已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非公医疗支出(包括自付费用)所占份额已见下滑。
然而,参加医疗保险的家庭在需要支付重大医疗支出时(重大医疗支出指自负费用占家庭非生存性收入40%或以上的医疗支出),却并非永远都能获得保障,且许多家庭因医疗保健支出而陷入贫困。
图7.1 2009年人均医疗支出总额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OECD(2011)。
在发展初期,中国便在改善人民健康方面取得可观进展,到1980年,中国的国民预期寿命已达67岁。
自此之后,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但速度减缓,到2009年,国民预期寿命已达73岁以上。
因此,尽管按照其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的预期寿命一度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但目前已回落到预期水平(如图7.2所示)。
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公共卫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然而,中国的公共卫生在过去的几年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这些危机与挑战同时也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转机的契机。
首先,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给中国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是一个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公共卫生系统需要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养老照料。
同时,慢性病的增加也导致公共卫生资源的紧张,因为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对医疗系统和卫生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使中国公共卫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SARS到H7N9禽流感,从新冠疫情到长期存在的空气污染等,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一再面临着重大疫情的威胁。
这些突发卫生事件不仅给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威胁,也暴露出公共卫生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的不足。
再者,资源分配和服务不均衡也是中国公共卫生面临的困境。
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但在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和质量上仍存在差距。
各地区之间的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和医疗人员,导致居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机会不均等。
然而,面对这些危机和挑战,中国公共卫生也正逐渐发生转机。
首先,政府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政府已经将公共卫生列为国家战略,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和支持。
国家层面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体制和监测网络,加强公共卫生调查和监测能力,提高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其次,医疗体制改革也为公共卫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正在进行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的医疗体制改革,通过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健康服务,实现预防为主、县域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第三,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也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的发展。
中国正积极推动数字医疗和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提供个性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健康信息共享和健康管理的智能化。
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严峻挑战与改革路径
2020年第5期(总第182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5ꎬ202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82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严峻挑战与改革路径张㊀颖㊀熙(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ꎬ北京100732)摘㊀要: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㊁感染范围最广㊁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ꎮ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ꎬ党中央统揽全局㊁果断决策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ꎬ集中统一领导ꎬ同时间赛跑ꎬ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ꎬ用8个多月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ꎮ但同时ꎬ这场抗疫斗争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ꎮ因此ꎬ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十分重要ꎮ要抓紧补短板㊁堵漏洞㊁强弱项ꎬ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ꎮ要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ꎬ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ꎬ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ꎬ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持ꎬ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ꎮ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ꎻ公共卫生事件ꎻ新冠肺炎疫情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81ꎻD6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0)05-0039-06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十四五 时期服务业升级战略与重大政策研究 (2020CJY01-B004)作者简介:张颖熙ꎬ1979年生ꎬ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ꎬ经济学博士ꎮ引㊀言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㊁感染范围最广㊁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ꎮ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ꎬ党中央统揽全局㊁果断决策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ꎬ集中统一领导ꎬ同时间赛跑ꎬ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ꎬ用8个多月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ꎮ但同时ꎬ这场抗疫斗争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集中检验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23日举行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次应对疫情中ꎬ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ꎬ要总结经验㊁吸取教训ꎬ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㊁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ꎬ抓紧补短板㊁堵漏洞㊁强弱项ꎬ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ꎮ [1]因此ꎬ如何构建完善㊁安全㊁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ꎬ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成为一项重大课题ꎬ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之一ꎮ本文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的核心命题ꎬ拟从三个方面展开思考和研究:一是梳理我国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ꎬ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深刻反思ꎻ二是提出未来中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的目标和路径ꎻ三是分析中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与完善的重点领域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ꎮ㊀㊀一㊁疫情下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与反思㊀㊀(一)疫情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1.传染病网络信息系统失灵ꎮ2003年非典疫情后ꎬ由政府投资㊁中国疾控中心(CDC)牵头共93同组建了一套覆盖全国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ꎬ以便在医院接诊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后ꎬ能够快速上报㊁审核㊁分析和决策ꎮ但这套直报系统在我国发生疫情的最初阶段并未发挥预报和预警作用ꎮ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一是系统自身问题ꎮ由于国家传染病预警系统的预警模型本质上是规则模型ꎬ只能对已知疾病进行检测和预警ꎬ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则是人类未知的新型病毒或者说是现有的传染病病历卡中不存在的病毒ꎬ因而系统无法自动检测和鉴别ꎬ使得新型传染病确认周期变长ꎻ二是系统使用问题ꎮ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设置了三级审核流程ꎬ即由临床医师填报ꎬ交医院审核通过后还需通过县㊁市疾控中心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上报ꎮ这种逐级审核机制尽管能减少误报ꎬ但环节多㊁效率低ꎬ容易发生延报㊁漏报ꎬ甚至瞒报问题ꎮ另外ꎬ在实际操作中ꎬ大部分医务人员依然使用口头和文件上报形式ꎬ也导致该 横向到边㊁纵向到底 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ꎬ由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缺陷ꎬ造成预警失灵ꎮ2.应急物资供给不足ꎮ据新华社报道ꎬ以2020年2月6日为例ꎬ武汉市医用防护服当日需求是5.99万件ꎬ缺口是4.14万件ꎻ医用N95口罩当日需求是11.9万个ꎬ缺口是5.68万个ꎻ医用护目镜(包括面罩)当日需求是2.25万个ꎬ缺口是1.92万个[2]ꎮ医药物资供给不足主要来自需求㊁生产和储备三方面因素ꎮ从需求看ꎬ出现疫情后ꎬ各行各业对口罩㊁药品㊁消毒产品等产生大量需求ꎬ甚至出现抢购㊁过度防护等现象ꎻ从生产看ꎬ我国的疫情出现在2020年春节前后ꎬ很多医药企业已经停工停产ꎬ加上运输行业运力不足ꎬ造成了短期内生产供应不上ꎻ从储备看ꎬ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物资储备尚有不足ꎬ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储备体系尚需健全完善ꎮ应急物资是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㊁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物资ꎮ应急物资储备在处理突发性事件初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3.防控与治疗分离ꎮ防控与治疗分离实际上是指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割裂ꎬ主要表现为临床重治疗而忽略人群疾病流行模式的改变ꎬ导致公共卫生不能发挥疾病早预防㊁早发现的作用ꎮ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共同组成ꎮ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㊁健康教育㊁妇幼保健㊁精神卫生防治㊁应急救治㊁采供血㊁卫生监督㊁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ꎮ医疗服务包括城市㊁社区和乡镇组成的各级医疗机构ꎮ医院主要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㊁报告㊁救治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ꎮ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的割裂导致传染性疾病无法及时上报㊁及时控制和治疗ꎬ严重影响了我国疾病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行[3]ꎮ4.初级卫生保健系统薄弱ꎮ尽管政府部门多年来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ꎬ但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依然任重而道远ꎮ在我国出现疫情的初期ꎬ由于很多社区医院不符合建立发热门诊的条件而没有设立发热门诊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院就诊人数增加ꎬ同时也加大了人群大规模交叉感染的风险ꎮ因此ꎬ只有把基层分级诊疗做大做强ꎬ不再单纯地依赖三级医院ꎬ看病难㊁疾病预防等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ꎮ(二)疫情下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反思2003年非典之后ꎬ我国建立起 中央㊁省㊁市㊁县 四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ꎬ并取得了 信息要公开透明ꎬ要早发现㊁早报告㊁早隔离㊁早诊治ꎬ做好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ꎬ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等宝贵经验ꎮ反思这次疫情中出现的网络信息系统失灵㊁前期误判㊁医药物资短缺及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之间分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ꎬ其根源在于我们放松了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警惕性以及医疗卫生领域长期存在的 重治疗㊁轻预防 的偏科问题ꎮ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ꎬ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ꎮ1.瘟疫长期与人类共存ꎬ公共卫生防疫将是一场长期战役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ꎬ瘟疫的产生根植于人类文明之中ꎬ且时常伴随其中ꎮ在中国ꎬ有文字记载和类似于大规模㊁蔓延全国范围的 大瘟疫 就曾发生过几十回ꎮ而人类同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是无止境的ꎬ往往是一种传染病消灭了㊁控制住ꎬ另04一种新的传染病又出现了ꎮ20世纪70年代以来ꎬ结核㊁鼠疫㊁白喉等传染病复苏ꎬ艾滋病㊁埃博拉㊁出血热㊁裂谷热㊁疯牛病㊁军团菌㊁莱姆病等新发传染性疾病相继流行[4]ꎮ学会与瘟疫共生ꎬ在瘟疫后继续前行ꎬ是人类从一次次瘟疫灾难中得到的重要启示[5]ꎮ从科学与历史的角度看ꎬ我们要对人类与传染病㊁瘟疫共生共存的事实持客观㊁理性的认识ꎮ既然人类与传染病之间是长期共存的ꎬ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防疫抗疫工作也将是长期的㊁持久的ꎮ因此ꎬ应当进一步强化以预防为核心的公共卫生防疫意识ꎬ将一时的补短板㊁填空白转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持续改进ꎮ2.疫情不仅是公共卫生危机ꎬ更是一场社会危机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看ꎬ其已然超出公共卫生应对的范畴ꎬ演化为一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㊁高度复杂性的社会公共危机ꎮ人类历史经验表明ꎬ挑战与危机往往会带来社会与历史的突变或质变ꎬ越是重大的危机越是如此ꎮ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人们的心态㊁对重大问题的认知以及价值理念方面ꎮ在疫情下ꎬ人们更真切地理解了 国家的现实意义ꎬ更真实地看到了 市场 的另一面ꎬ也更清楚地明白了中国同世界的紧密关系ꎮ经历这次疫情ꎬ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理解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ꎮ公共卫生关乎人民的健康㊁生命ꎬ乃至国家的安全ꎮ过去ꎬ我们一直强调 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压倒一切 ꎬ今后ꎬ 健康 安全 等议题也将被纳入其中ꎮ公共卫生应当与政治㊁经济㊁国防一样ꎬ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ꎮ而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 健康中国 安全中国 将进一步考验我们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智慧ꎮ面对检验ꎬ我们坚信ꎬ与世界其他公共卫生系统相比ꎬ中国在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强大的社区动员能力等)ꎬ并一定能够实现两者的跨越式提升ꎮ㊀㊀二、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一)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目标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系创始人查尔斯 温斯洛认为ꎬ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来预防疾病ꎬ延长寿命ꎬ增进身心健康与效率的科学与艺术[6]ꎮ国内学者曾诚认为ꎬ最理想的公共卫生服务是在管理和分配方面ꎬ基于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信息系统ꎬ各类学术机构㊁管理机构和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互协调成为有机的结合体ꎮ由此可见ꎬ公共卫生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健康ꎮ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健康事业的发展ꎮ随着 健康中国战略 的提出和实施ꎬ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 以治病为中心 向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转变ꎮ经过多年努力ꎬ我国已建立起以疾控体系为龙头ꎬ以公共卫生监管部门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㊁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等为主体ꎬ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7]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ꎬ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ꎬ我们要强化顶层设计ꎬ以实现人民健康为目标ꎬ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ꎬ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ꎬ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ꎬ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保障ꎮ(二)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路径2020年2月14日ꎬ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ꎬ再次强调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ꎬ坚持预防为主㊁关口前移ꎬ以弥合医疗和卫生两个体系的裂痕ꎮ新时期ꎬ深化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核心是从根本上扭转 重治疗㊁轻预防 的观念ꎬ以实现人民健康为目标ꎬ构建和完善 防㊁控㊁治㊁研㊁学㊁产 六位一体㊁联合联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ꎬ大力提高处理急难险重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ꎬ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ꎮ以预防为核心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ꎬ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ꎬ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预防和准备成果ꎬ在观念㊁顶层设计㊁绩效考核㊁政策保障上充分体现 预防第一 的核心理念ꎬ彻底改变 重治轻防 的局面ꎮ以控制为根本ꎮ加强中央㊁省㊁市㊁县四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ꎬ重点围绕信息直报网络完善㊁行政职能改革㊁管理能力提升三大领域ꎬ构建集中统14一㊁科学高效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ꎮ以治疗为手段ꎮ强化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ꎬ加强患病人群的确诊和分诊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改革ꎬ做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ꎬ真正实现突发性传染病在基层的早发现㊁早诊断㊁早隔离ꎮ以科技为依托ꎮ加快科技研发攻关ꎬ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ꎬ为公共卫生提供科技支撑ꎻ加快人工智能㊁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疫情分析预测㊁疫情防控等领域的运用ꎬ切实提高公共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ꎮ以教育为基础ꎮ加大公共卫生学科教育改革ꎬ将疾病预防和应急防疫教育提升到与临床医学同等重要的地位ꎻ提高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ꎬ形成多层次㊁复合型㊁应用型的人才梯队ꎮ以产业为保障ꎮ加强研㊁学㊁产结合力度ꎬ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在试验验证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ꎬ加大生物医疗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支持和关联项目的转化落地ꎬ做大做强健康产业ꎮ㊀㊀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一)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ꎬ我国财政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水平一直偏低ꎮ首先ꎬ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看ꎬ2010年以来ꎬ发达国家的该指标在6%以上ꎬ而我国2018年的比重只有1.8%ꎻ①从医疗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重看ꎬ美国㊁日本和新加坡的比重分别为24.4%㊁19.8%和13.5%ꎬ而我国只有7.1%ꎮ②其次ꎬ从内部结构看ꎬ我们在预防领域的支出偏低:2018年ꎬ我国整个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总额为6064.9亿元ꎬ其中ꎬ医院为2696亿元ꎬ占44.5%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1977.4亿元ꎬ占32.6%ꎻ公共卫生机构为1243.3亿元ꎬ占比仅为20.5%ꎮ最后ꎬ从卫生从业人员看ꎬ2018年底ꎬ我国卫生人员总数有1230万人ꎬ和美国1900万卫生人员总数相比ꎬ我们的卫生服务供给差距也是比较大的ꎮ③因此ꎬ未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完善需要大量的㊁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ꎮ从国际经验看ꎬ未来10年ꎬ中国的卫生费用有望扩大2~3倍[8]ꎮ因此ꎬ 弥合裂痕 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弥合预防与医疗之间的资金投入差距ꎬ加大预防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ꎬ形成长效投资机制ꎮ对此ꎬ本文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ꎬ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筹资责任ꎬ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纳入政府支出专项资金ꎬ在资金分配上注重向预防倾斜ꎬ调整医㊁防之间的合理比例ꎮ优化财政投入模式ꎬ建立多渠道筹资途径ꎮ公共卫生作为公共物品ꎬ中央财政在筹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中央财政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国债㊁福利彩票等方式融资ꎻ地方财政可以通过专项债券㊁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融资ꎬ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㊁社会融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筹资渠道ꎮ(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主要包括:传染性疾病网络信息监测报告系统㊁疫情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㊁物资储备与投送系统等一整套应急管理机制ꎮ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整个响应机制失灵ꎮ1.建立健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ꎮ尽快完善预警系统本身ꎬ用基于大数据的条件模型替代基于已知结果的规则模型ꎬ加强对新型传染病的侦测与鉴别ꎻ引入区块链方式ꎬ建立中国传染性疾病控制系统私有链ꎬ把各级医院信息系统㊁电子病历㊁检测报告等内容同步写入区块链ꎬ通过智能合约方式实现触发上报ꎻ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ꎬ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共享ꎻ建议取消逐级审核机制ꎬ改为直接由临床医师根据诊断结果上报ꎬ同时为了避免误报可以事后由相关人员补充资料ꎻ完善问责机制ꎬ设立奖励机制ꎬ尤其是对能提前预报疫情的医生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ꎮ2.加快完善疫情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ꎮ构建反应及时㊁信息透明㊁统一部署㊁职责明确的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ꎮ首先ꎬ要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ꎬ明确相应职权范围ꎬ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原则ꎬ又要赋予地方一定的决策权ꎮ其次ꎬ建立集中24 ①②③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ꎮ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ꎮ数据来源于«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ꎮ统一高效的重大突发事件领导指挥常设机构ꎬ在各省设立中央直属的公共卫生监督派驻机构ꎬ协调跨区域跨部门的力量ꎬ提升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ꎮ最后ꎬ加快中国疾控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ꎬ适当赋予疾控中心一定的行政权ꎬ提高疾控中心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ꎬ使其承担更多的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责ꎮ3.健全统一的疫情应急物资保障体系ꎮ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ꎬ建立 中央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区域物资储备分中心 的中心 节点型储备网络ꎬ完善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的信息化建设ꎬ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ꎻ围绕成立储备领导协调指挥机构㊁建立储备资金保障制度㊁优化物资动态管理㊁完善紧急征用机制等方面ꎬ建立健全统一调拨㊁区域协调㊁科学完备㊁高效节约的国家疫情应急物资保障体系ꎻ针对战略物资储备领域的立法空白ꎬ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法律法规ꎬ对战略物资储备的管理体制㊁存储数量㊁轮换周期㊁资金保障㊁统计报告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ꎬ使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有法可依㊁有章可循ꎬ便于监督检查ꎮ(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加快分级诊疗ꎬ做强基层卫生保健服务ꎮ分级诊疗要真正落实㊁基层卫生保健服务要真正强大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ꎬ让优质的资源下沉ꎮ二是加大硬件投入ꎬ特别是信息化建设ꎮ建议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9]ꎬ完善医联体㊁专科联盟㊁医院集团等模式ꎬ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ꎻ加大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和软件投入ꎬ依托互联网㊁大数据等现代科技ꎬ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ꎻ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模式ꎬ实施网格化的健康管理ꎬ密切掌握签约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ꎮ2.完善数据系统ꎬ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ꎮ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有效衔接的前提是建设一个全国统一㊁区域协调㊁开放共享的医疗卫生大数据系统ꎮ这个系统包括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㊁居民基础防疫数据㊁居民健康监测数据(电子病历)㊁医保社保数据㊁医院药品器械采购数据等ꎮ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在信息方面要实现协同共享ꎬ以便在预防监测和干预控制上形成防治一体的格局ꎮ本文建议由中央应急管理部门牵头ꎬ联合卫健委㊁工信部㊁公安部㊁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组织有关专业机构ꎬ跨部门㊁跨区域整合大数据资源ꎬ完善联动协作平台机制ꎬ推动多平台运营支持与资源联动ꎬ提高全国公共卫生数据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ꎬ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更大范围的快速协作和应急处置ꎮ3.破除政策瓶颈ꎬ让互联网医疗发挥更大作用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ꎬ移动医疗APP㊁微信公众号㊁医药电商等各种互联网医疗服务不断涌现ꎬ在远程会诊㊁线上义诊㊁信息汇总㊁科普辟谣及医药物资供应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ꎮ互联网医疗解决了诊疗效率有限㊁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ꎬ让社会各界再次认识到互联网医疗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补充ꎬ而是完全必要的ꎮ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ꎮ互联网医疗能否真正发展起来ꎬ根本上还要取决于医疗体制自身的改革[10]ꎮ目前ꎬ互联网医疗平台只能对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患者提供问诊服务ꎮ未来ꎬ随着医保逐渐放开ꎬ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互联网+ 场景下的长处方和鼓励医生自由执业领域的改革ꎬ以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完整的医疗服务闭环ꎮ(四)深化科研教育改革1.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专业学科设置ꎮ公共卫生学科既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ꎬ又广泛连接着公共管理学㊁经济学㊁社会学㊁法学等多个领域ꎮ公共卫生学科在中国起步较晚ꎬ因此要培养更多㊁更优秀的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首先要加强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力度ꎬ鼓励双一流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ꎬ在学科设置上鼓励医学㊁经济学㊁管理学等多领域交叉ꎻ在现有公共卫生教育中增加应急预防㊁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设置ꎬ培养一批既懂公共卫生ꎬ又懂应急管理的多元化㊁复合型人才队伍ꎮ2.加大传染病实验室建设ꎮ在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增加建设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ꎬ在各省市或医疗机构建立国家实验室分部ꎮ前瞻布局一批重大突发传染病专项研究ꎬ加快突发㊁新发传染34性疾病检测的关键技术研发ꎮ全面开展流行病学㊁预防㊁药物和疫苗研发ꎬ打通流行病学研究㊁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机构的交流渠道ꎬ形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㊁科研单位与临床医疗机构间信息㊁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ꎮ3.完善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ꎮ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建设必须要解决专业化人才培养不足㊁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ꎮ建议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ꎬ设立若干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基地与培训项目ꎬ造就一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重大疫情防治领域的专业骨干人才ꎮ同时ꎬ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对各级行政领导干部风险管理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ꎬ不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ꎮ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准入㊁使用㊁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ꎮ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上ꎬ建议在待遇㊁科研经费㊁职称晋升等方面增加政策倾斜ꎬ例如可参照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及待遇ꎬ设立国家和省级公共卫生杰出人才岗位ꎬ以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ꎮ基层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重点是要完善薪酬制度㊁绩效考核制度㊁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ꎬ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ꎬ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ꎮ参考文献:[1]㊀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ꎬhttp://www.xin ̄huanet.comꎮ[2]㊀«关键数据透露武汉疫情形势的新变化»ꎬhttps://www.xinhuanet.comꎮ[3]㊀王陇德:«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裂痕提高卫生工作的效能与效益»ꎬ«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第11期ꎮ[4]㊀武斌:«记疫 祈祷㊁隔离与共生»ꎬ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ꎮ[5]㊀«瘟疫与人类文明的共存史»ꎬhttp://www.xinhua ̄net.comꎮ[6]㊀韦余东㊁潘雪霞:«公共卫生管理学科发展报告»ꎬ«2017年浙江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17年版ꎮ[7]㊀迟福林:«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ꎬ«经济日报»2020年3月25日ꎮ[8]㊀«公共卫生建设也是新基建»ꎬ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914155779326817ꎮ[9]㊀夏杰长:«体制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我国服务业快速高质发展的 双引擎 »ꎬ«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ꎮ[10]㊀张颖熙㊁夏杰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移动医疗行业发展»ꎬ«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8期ꎮ[责任编辑:王雅莉]44。
基层公共卫生治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基层公共卫生治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作者:段宇宏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9期摘;要:从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但依然面临法治基础薄弱、突发传染病应对预案体系不健全、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不足、地区间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等挑战。
新时期要不断拓展建设路径,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构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法治基础,培养基层公共卫生综合人才,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储备,不断调整和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突发事件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因其贴近群众且具有较强的地缘性、亲缘性和熟悉性,在国家公共治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因此,在全面推行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适应和应对公共卫生的日常管理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管理取得的成果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管理状况从2003年的“非典”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建立了“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而且在2008年成立应急管理部,对应急管理从单一的灾种分类到全灾种管理的阶段。
经过近20年的时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应急预案,并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联系紧密,信息共享、资源储备和医护人员对口支援。
三是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有较为完善的领导体系。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是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信息,使民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与此同时,信息流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沟通系统,政府机构也可以获得民众反馈的信息,这对于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五是应急管理从“事后”转移到“事前”,更为重视事前的预警机制建设。
从法律法规的制定、物资的储备、人员培训到应急管理指挥协调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2020年后基层公共卫生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一)基层公共卫生法治基础薄弱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坚实基石。
当代社会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代社会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质量,维护全民健康,推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标签:医疗卫生工作;挑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突显出来一些不利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患者抱怨医疗费用昂贵、医疗服务质量差;医务人员反映工作压力大、职业认同感缺失。
在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我们分析了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探寻理性、科学的应对办法。
1医疗卫生服务过度市场化、商业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效益评判标准错误的定位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社会效益[1],过分市场化、商业化,导致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偏离公益性,几乎所以的医疗服务机构都以增加服务手段增加经济收益,以维护运行和发展,政府投入比例逐年下降,民众负担逐年上升,形成恶性循环。
对医院及其管理者的考核不能以经济收入为最重要的指标,要以社会的效益为重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医院真正服务于人民。
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节约医疗支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2]。
2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大约有10%的城乡居民由于各种原因是脱离于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意味着当今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是欠缺的,人人享有的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即便是进入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居民来说也存在显著的不公平,不同身份的人群享受不同的医保政策,”重城市” ,”轻农村“ 现象突出。
这种医疗保障制度主要造成如下严重问题:首先是造成城乡分割,其次是造成条块分割;最后是造成新的起点不公平,有悖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初衷[3]。
医改给医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预计2012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非专利药市场
2008-2013年,全球非专利药市场的年增幅都将超过9%, 亚洲市场增速更高达12%。
2008年,全球非专利药的市场规模已超过800亿美元, 2013年,有望达到1350亿美金。众多制药巨头均开始涉足 非专利药业务,而金融风暴也促使各家企业将眼光更多的投 向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
原有的优质优价产品是否退出市场 医保是按比例报销还是固定数额? 患者对药品是否还有选择权?
统一定价图
Q
DAL P
战略选择分析图
价格
高
A\B区域的PE是正的
C
低 D
B
效果
高 A
低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 Cost- Effective 成本效益(经济的) Cost- Saving 节约成本(廉价的)
基本药物: 应当是在安全、有效基础上的价廉药品; 基本药物≠廉价药品
改革现有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根本 点就是以行政权利为主向市场原则转化。大部 分仿制药品在支付方与提供方的谈判中形成价 格和确定生产企业。
P
S
D
P1
P’
C
P2
v’
V1
V2
V
木桶原理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一 部门或者几个政策文件可以实现其目标预定的。
The End
谢谢您的聆听!
据估计,到201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非专利药市场, 其复合年增长率14%。中国医改首先加强农村和社区医院, 这无疑是中国非专利药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
小结:
基本药物是用于常见病、多发病、传染 病的预防和治疗、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卫生 需要、人民能够公平享有并且是社会与公 民可以承担的药物。
中国公共卫生的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国公共卫生的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上)赵根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课程前言我要重点跟大家说中国的公共卫生,另外重点跟大家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因为只有看到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我今天是将分四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个,绝大部分做公共卫生的(同志)可能不能讲出公共卫生的定义是什么,可能仅仅是做公共卫生的某一个方面,所以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公共卫生的概念以及它包含的内容。
重点跟大家说公共卫生的成就和挑战,这个方面,我更重点说公共卫生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特别是中国。
第三个,我们来分解一下,假如公共卫生的话,我们应包括哪些职能、哪些任务?最后,有时间的话跟大家探讨,因为现在医改做得轰轰烈烈,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特别强调医改当中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跟大家稍微提一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的公共卫生问题做哪些方面。
一、公共卫生概述(一)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的话,至少说在2003年的SARS之前,我国有“公共卫生”这个词,但没有“公共卫生”的定义,但在国际上,假如翻阅过去的公共卫生历史的话,在1932年,Winslow第一个提出了“公共卫生”,大家看一下,公共卫生就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善环境卫生,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因为在那一时期,社会的、人群的主要的疾病负担是传染病,教育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的治疗。
所以,在80多年之前就谈到了“公共卫生”的定义是很广的,而不像我们在临床医学当中的,主要一个是治疗疾病,它除了预防疾病之外,还要控制它的流行,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一个,在现在看起来,对社区的人群进行早期的发现,这是我们现在国家医改当中,公共卫生任务当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早期发现慢性病的人群。
另外在John Last,以及美国的科学医学院都有相应的定义。
但在2003年之前,我国没有明确的定义,SARS之后,给公共卫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2019-2024年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及产业投资空间专项研究报告
2019-2024年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及产业投资空间专项研究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本文将对未来5年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及产业投资空间进行分析研究。
一、政策环境在政策环境方面,国家将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建设。
其中,重点关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常规疫苗的推广,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大病种医保保障等。
二、市场规模未来5年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
三、市场分析在市场分析方面,未来5年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民营医疗机构进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领域,这将加剧行业的竞争。
(二)健康管理市场将迎来机遇未来5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管理市场将会逐步崛起,成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产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互联网医疗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推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未来5年内,互联网医疗市场将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慢病管理和家医服务将会成为互联网医疗市场的重点。
四、产业投资空间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机会。
在投资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一)大数据市场未来5年,随着医疗大数据的不断积累,大数据分析将成为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服务品质和研究新医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二)基层医疗机构市场未来5年内,基层医疗机构将成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基层医疗机构将会具有较高的风险抵抗能力。
(三)互联网医疗市场未来5年内,互联网医疗市场将逐步成为医疗服务主要的分发渠道,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投资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收益特征。
中国公共卫生政策
中国公共卫生政策摘要:1.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背景和现状2.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主要内容3.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与成效4.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正文:一、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背景和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将公共卫生政策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当前,中国公共卫生政策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康促进等方面。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二、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主要内容1.疾病预防控制中国政府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等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展现了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效。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改革措施包括深化医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等。
这些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3.健康促进中国政府注重健康促进工作,通过制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检查等政策,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
同时,政府还通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三、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与成效在公共卫生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进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健康促进工作取得实效,全民健康素质稳步提升。
四、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中国公共卫生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完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疾病防治任务艰巨等。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公共卫生政策力度,深化医改,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医疗资源优化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医疗资源优化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医疗资源优化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强大,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
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医疗资源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政府大力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更多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更为便捷的就医条件和更优质的卫生服务。
其次,政府不断加强了居民的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再次,政府推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政策,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确保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然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服务质量仍然存在差异。
虽然公共卫生服务普及率较高,但一些基层卫生机构设备和医疗技术仍然相对薄弱,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其次,由于地区差异和人口密集度不同,城乡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知识普及度相对较低。
二、医疗资源优化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资源优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在医疗资源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政府大力发展和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通过建设更多的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其次,政府推行了医改政策,全面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了医疗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然而,医疗资源优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较为丰富,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医疗服务的不平衡。
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合作成为改善全球公共卫生状况的重要途径。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中,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卫生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修建了多个方舱医院,增加了相应的医疗设备,有效缓解了疫情的压力。
未来,随着公共卫生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将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强大的科技实力中国在科技领域中拥有强大的实力,这将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例如,在新型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方面,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新型疾病防控和治疗方法也将不断进步。
3.崛起的医疗产业中国的医疗产业正在崛起,这将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持和机遇。
随着医疗产业的发展,中国将拥有更多的人才、技术和研发资源,这将为全球公共卫生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挑战1.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增加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是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中国需要更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这将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造成压力。
2.医疗资源和人才短缺目前,中国的医疗资源和人才短缺是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由于医疗资源和人才的短缺,中国无法满足未来公共卫生领域的需求。
因此,中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医疗资源和人才的培养与招募。
3.疾病防控和治疗方法落后在某些领域,中国的疾病防控和治疗方法仍然相对落后,这将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防控和治疗水平,中国需要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加速科技的转化和应用。
总之,世界公共卫生领域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而中国在这个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
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引言概述:公共卫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发展。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举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发展现状1.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完善的现象,城乡差距较大,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1.2 预防保健工作亟待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在公共卫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我国仍存在预防意识不强、健康教育不足等问题。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对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发展举措2.1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
2.2 推进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效果。
2.3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3.1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2 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3.3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四、加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建设4.1 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法律保障,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法治化水平。
4.2 加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中国医疗行业投资模式分析
中国医疗行业投资模式分析中国的医疗行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领域,其中的投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本文将对中国医疗行业的投资模式进行分析。
一、传统的投资模式在中国,传统的医疗行业投资模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和药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盈利。
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虽然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均等分配,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医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药价高等。
二、互联网+医疗投资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模式逐渐兴起。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种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线上问诊、预约挂号、药品配送等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利性。
三、创新型投资模式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投资模式外,还有一些创新型投资模式也开始逐渐发展和应用。
例如,一些投资机构开始资助生物医药研发,推动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一些机构也开始投资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还有一些机构开始投资健康产业,包括保健品、健身器材等。
四、投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医疗行业的投资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投资机构对医疗行业的了解和认知普遍还不够深入,容易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其次,医疗行业的监管机制相对不完善,容易出现各种乱象。
此外,医疗行业的变革和创新相对较慢,也制约了投资的效果。
五、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投资机构在布局医疗行业时需要加强专业的研究与分析,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政策变化。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关注,推动医疗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的医疗行业投资模式正不断发展和创新。
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兴起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在未来,投资机构应加强对医疗行业的了解与认知,积极参与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
六、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兴起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代中国卫生和医疗健康的挑战和发展
当代中国卫生和医疗健康的挑战和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国家,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和医疗也逐渐成为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还存在很多挑战。
本文将从医疗体系、卫生保健和医药行业等方面来探讨当代中国卫生和医疗健康的挑战和发展。
一、医疗体系中国的医疗体系分为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医院的发展水平与服务效率决定了全国的医疗水平。
但是,这些医疗机构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医院一直处于医改的压力下,缺乏足够多的医疗资源,这导致了医生和护士的缺乏和性价比不高。
其次,医疗机构处于医保和医疗保险的框架下,对于断供急需的药品、医疗设备和诊疗等问题的解决国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整治和创新,同时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改革。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医疗问题,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政策,立志把医疗、药品等资源共享、优化、整合。
例如:医疗卫生的大数据、个人健康档案、智慧医疗等方案或硬件技术的深入推动、落实提高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科学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医疗高新技术人才等,也为全国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二、卫生保健有效的预防身体疾病已成为当代公共卫生工作的趋势,是重视国民健康的绝佳策略。
我国卫生保健系统的存在很长时间,但由于对重疾病治疗的侧重,常常忽略了预防保健的工作,这样身体健康管理就很难实现。
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应加强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提高公民保健观念和生活习惯,形成科学和平衡的生活方式,从而加强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三、医药行业医药行业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直接与人民健康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近年来,由于医药市场空间的激烈竞争,许多制药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常常无视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以各种手段进入医疗市场,甚至由此造成大数据泄露等社会问题。
这都直接影响着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在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医药监管,防止不利于人民健康的因素,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同时,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医学领域的科技应用和人才培养,切实提高我国医学领域的综合实力。
医疗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挑战
医疗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需求的变化,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改革因而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本文将从医疗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挑战三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一话题。
一、医疗改革的背景我国医疗改革起点可以追溯至2009年全国卫生会议。
会议提出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诸多问题,提出医疗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此后,这一任务被提升至全国层面,各地区政府也依据地域情况逐步对医疗服务进行改革。
政策上,医疗改革的一些主要路径有: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步伐;医保制度的改革,包括降低医保费用负担,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等;加强医院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提升中国医药的创新能力等。
二、医疗改革的意义医疗改革意义之一,在于促进公平和效率。
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可以增强公民的健康保障,并促进社会公平。
同时,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可以降低患病风险,为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和贫困户等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务,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医疗改革意义之二,在于促进经济发展。
公共卫生的重要意义可以得到广泛理解,通过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势必对中国医药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医疗改革的挑战医疗改革的挑战之一,在于落实难度大。
医疗改革需要涉及许多机构,需要政府、医生、医院、保险公司、患者等多个方面积极配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医疗改革的挑战之二,是体制、文化等问题。
我国的医疗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许多传统文化因素,对于改革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很多医疗工作者、机构等也存在固有观念与利益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总之,医疗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其重要性与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我们需要在不断积极探索和尝试中,不断完善医疗改革方案和措施,使医疗卫生领域真正成为公众利益的保护者和更好的服务者。
四、医疗改革的前景医疗改革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中医与国际公共卫生政策
中医与国际公共卫生政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体系之一,中医在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地位和贡献,并分析中医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中医在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地位中医秉承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维护人的整体健康和平衡。
在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组织的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医纳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标准,并积极推广中医在各国的应用。
在许多国际会议和研究中,中医也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中医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作用,还注重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中草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在传染病、慢性病、心理健康等领域具有独到的治疗效果,为国际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二、中医在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中的贡献中医在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中发挥了重要角色,并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首先,中医通过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实践传统,提供了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新思路。
中医注重人的整体健康和平衡,强调调节身心的关系,与现代公共卫生观念相契合。
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对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
其次,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中草药、针灸等中医疗法通过调理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上具有独到优势,为公共卫生领域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最后,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援助和合作项目,为贫困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
中国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传播中医理念和疗法,为他们的公共卫生工作做出了贡献。
三、中医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虽然中医在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中表现出色,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在一些西方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认可度低的问题。
中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
中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加之日益恶化的环境和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导致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指全社会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是保障人民的最基本权利。
在中国,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公共卫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患病率不断攀升,对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人口总量庞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旺盛,但卫生资源供给短缺,严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更是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解决公共卫生方面的各种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加强法规建设是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立法法规,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的利益。
同时,各项卫生计划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经过全社会的努力,中国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展现了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所具有的卓越的应对能力。
二、医疗保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中国医疗保健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医保体系不完善。
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不足,医保报销率低,导致人民群众在看病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负担过大;其次,医疗水平相对落后。
高端医疗技术难以普及,一些重大疾病只能在一些大城市或特殊医院治疗。
最后,医疗资源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许多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及时和足够的满足。
为解决医疗保健方面的问题,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健康中国”战略是最核心的部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加强相关协同,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中。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进了“分级诊疗”模式,以及实行医疗联合体的政策,许多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行业的公共卫生挑战与投资风险公共卫生是国家健康事业的基石,也是医疗行业长期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中国,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个方面。
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投资风险也不能忽视。
本文将探讨中国医疗行业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以及相关的投资风险。
一、公共卫生挑战
1. 人口老龄化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
这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增加相关的医疗资源以应对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
2. 慢性病防控
慢性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主要健康问题。
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的医疗治疗和康复,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保健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传染病防治
中国拥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一直是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近年来,SARS、禽流感等病毒的传播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要求医疗机构加强传染病防控能力。
4. 儿童健康问题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未来发展。
然而,中国仍然面临着儿童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和儿童传染病防控等问题,这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医疗资源不平衡
中国的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大城市医生紧缺,而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这种不平衡的分布导致了人们在就医
过程中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行业的运营难度。
二、投资风险
1. 法律与政策风险
医疗行业受到政策法规的重大影响,相关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医疗机
构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法律风险也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重要
因素,不合规的经营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2. 竞争风险
中国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投资者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的强大竞争。
这
可能导致医疗机构的市场份额下降,进而影响其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3. 科技更新风险
医疗行业的科技更新速度极快,投资者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医疗技
术和设备,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
同时,科技更新也意味着巨大的资
金投入,对投资者而言也是重大的财务风险。
4. 人力资源风险
医疗行业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较大,但是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投资者在医疗机构的运营过程中需要面临人力资源的招聘和培训问题,这也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
三、解决方案
1.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同时加强慢性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加大医疗服务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3. 加强法律监管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完善医疗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减少投资者的政策风险。
4. 促进医疗科技创新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医疗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5. 多方参与公共卫生事务
公共卫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政府、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事务,形成合力。
总结:
在中国,医疗行业的公共卫生挑战和投资风险是相互关联的。
解决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投资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对
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为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