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_陈栋阳
第25卷第4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 .25,No .4 2009年4月POLYMER MA 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r .2009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陈栋阳,王拴紧,肖 敏,孟跃中(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光电及功能复合材料研究院,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主要作用是物理分隔正负极电解液同时又允许载电荷的离子的通过以实现完整的电流回路。
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具有强的氧化性,且易于渗透而引起电池容量的降低,决定了其离子交换膜应具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能。
文中对近年来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离子交换膜做了比较全面的归纳与分析,并对质子传导机理与膜的基本性能指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质子传导机理;膜结构中图分类号:T 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9)04-0167-03收稿日期:2008-02-23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2060303)和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034j2001)通讯联系人:王拴紧,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E -mail :w angshj @mail .sysu .edu .cn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液流电池体系,它是由钒元素的四个不同价态组成的电解液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储存于两旁的储液罐中,再通过两个泵的推力,在离子交换膜的两边分别循环流动,由离子导电来完成电流回路的特殊的电池储能系统。
其结构如Fig .1所示。
Fig .1 Constructional illustration of all -vanadium flow battery 它除了具备一般液流电池的典型优点,如不存在浓差极化、可深度放电和瞬时充电、额定功率和额定能量相互独立以及充放电电压可随意调节等外,还具备如下优点:(1)因为正负极电解液都是钒离子的电解液,无交叉污染问题;(2)电池维护简单,只需定期将两边的电解液相互混合,平衡里面的离子浓度,再进行充电,即可使容量完全恢复;(3)把我国的钒矿资源变成能源材料,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㊀收稿日期:2023-02-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676282)作者简介:肖伟(1982-)ꎬ男ꎬ辽宁沈阳人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高分子隔膜材料㊁分离膜材料.㊀∗通信作者:肖伟ꎬE ̄mail:nuaaxiaowei@163.com.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㊀自然科学版第51卷㊀第1期㊀2024年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Vol.51㊀No.1㊀2024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肖㊀伟∗ꎬ孟昭函ꎬ宋云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ꎬ辽宁抚顺113001)摘㊀要:作为高效率的大型储能系统ꎬ全钒液流电池(VFB)系统可满足新能源领域的大规模储能需求ꎬ显示出优越的发展前景.质子交换膜(PEMs)是VFB系统的关键组成材料ꎬ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VFB的充放电性能㊁使用寿命及成本.开发兼具良好质子传导性㊁阻钒性和价格低廉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质子交换膜的组成材料和制备方法ꎬ本文对近年国内外VFB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总结ꎬ并进一步阐述了未来质子交换膜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ꎻ质子交换膜ꎻ组成材料ꎻ制备方法ꎻ电池性能中图分类号:TM912ꎻO64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5846(2024)01-0016-08ResearchProgressof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VanadiumFlowBatteryXIAOWei∗ꎬMENGZhao ̄hanꎬSONGYun ̄dong(SchoolofPetrochemicalEngineeringꎬLiaoingPetrochemicalUniversityꎬFushun113001ꎬChina)Abstract:㊀Asahigh ̄efficiencylarge ̄scaleenergystoragesystemꎬvanadiumflowbattery(VFB)systemcanmeetthelarge ̄scaleenergystoragedemandinthefieldofnewenergyꎬshowingasuperiordevelopmentprospect.Protonexchangemembranes(PEMs)arethekeycomponentmaterialsofVFBsystemꎬwhichdirectlyaffectthechargeanddischargeperformancesꎬservicelifeandcostofVFBsystem.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develophighperformancePEMswithgoodprotonconductivityꎬvanadiumresistanceandlowprice.BasedonthematerialsandpreparationmethodsofPEMsꎬthisarticleclassifiesandsummarizestheresearchprogressof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VFBinrecentyearsꎬandfurtherelaboratesthefutureresearchfocusanddevelopmentdirectionofprotonexchangemembranes.Keywords:㊀vanadiumflowbatteryꎻprotonexchangemembranesꎻcomponentmaterialsꎻpreparationmethodꎻbatteryperformance㊀㊀0㊀引言目前ꎬ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促使全球能源结构转型ꎬ更高效㊁更清洁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经之路.风能㊁太阳能等受时间㊁地域及天气等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ꎬ需要安全稳定的储能系统来帮助其突破不可全天候高效工作的壁垒ꎬ提高能源结构转型的效率和质量.20世纪80年代ꎬSkyllas ̄Kazacos等[1]首先提出了全钒液流电池(VFB)的概念ꎬ该类电池的能量存储于电解液中ꎬ可通过改变电解液浓度和体积来改变电池的容量.该类电池具有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的能力ꎬ同时具有优越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近年来ꎬ多项兆瓦级的VFB示范工程得到推广ꎬ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VFB主要由正负极室㊁集流板和质子交换膜组成ꎬ示意图见图1.图1㊀VFB示意图[2]其电解液为V4+/V5+(正极)和V2+/V3+(负极)的硫酸混合溶液ꎬ钒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ꎬ其电池反应如下:阳极反应:VO2++H2O-e-=VO+2+2H+阴极反应:V3++e-=V2+总反应:VO2++H2O+V3+=VO+2+2H++V2+VFB用质子交换膜应具有优异的质子传输性㊁阻钒性㊁耐腐蚀性㊁耐氧化性以及低成本性等特点.在电池运行过程中ꎬ正负极室的钒离子若透过膜发生交叉污染ꎬ会导致电池严重的自放电ꎬ加速电池的容量衰减.基于上述性能要求ꎬ近年来关于VFB用质子交换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ꎬ并获得了长足发展ꎬ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ꎬ并阐述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1㊀全氟磺酸树脂基(PFSA)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类质子交换膜是最先在VFB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的膜材料ꎬ如美国杜邦公司(DuPont)生产的Nafion系列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树脂的分子链骨架由C F键构成ꎬ能有效保护C C主链在电化学反应中不被氧化ꎬ从而保证树脂良好的化学稳定性[3].同时由于磺酸根是阴离子ꎬ具有良好的阳离子透过性.此外ꎬ全氟烷基醚侧链携带磺酸基团可形成离子簇ꎬ其亲水通道可供质子通过.但是ꎬNafion膜具有较低的离子选择性ꎬ导致钒离子渗透现象严重ꎬ能量损失ꎬ寿命缩短ꎬ自放电问题加速了VFB的容量衰减ꎬ而高昂的成本等制约了Nafion膜的大规模应用.为了使Nafion膜能在VFB中发挥更好的作用ꎬ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Nafion膜改性研究工作ꎬ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部分围绕不同材料与全氟磺酸树脂杂化制备复合膜对Nafion改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1.1㊀有机材料对Nafion膜改性Nafion膜中的磺酸基团吸水后发生溶胀现象ꎬ会增大钒离子透过率ꎬ通过向Nafion膜中复合有机物填充膜内的孔结构ꎬ可提升复合膜的阻钒性能.Teng等[4]制备了新型Nafion/有机改性硅杂化膜ꎬ该膜具有良好的阻钒性和较低的自放电率.在60mA cm-2电流密度下进行100次循环后ꎬVFB的能量效率(EE)为87.4%ꎬ与传统Nafion膜相比ꎬVFB性能显著提高.Kim等[5]通过在Nafion膜表面逐层叠加改性剂的方法对Nafion212膜进7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㊀㊀行改性以提高膜的性能.该层状改性剂由纳米纤维素纳米晶(CNC)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两种成分通过简单的一层一层(LBL)的浸没过程来改性膜ꎬ堆叠示意图见图2(a).CNC可以保护膜免受VFB电解液强酸性的影响ꎬPDDA起到Nafion和CNC的桥接作用ꎬ通过静电斥力抑制钒离子的交叉影响.结果发现ꎬPDDA-CNC的最优层数是20层ꎬNafion-(PDDA/CNC)20(形貌见图2(b))可以使VFB的性能提高且VFB循环性能优于原始膜.图2㊀文献[5]引用的复合膜制备工艺及截面微观形貌[5]注:SEM为扫描电子显微镜Luo等[6]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Nafion复合膜ꎬ由于PEI对钒离子的排斥作用ꎬ钒离子的渗透性得到限制ꎬVFB的电流效率(CE)从93.8%提高至96.2%以上.Huang等[7]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fion117/SiO2-SO3H复合膜ꎬ单电池最大CE为94%ꎬEE为82%ꎬ对比未改性Nafion117膜有较大幅度提升.Yu等[8]制备了Nafion/氧化石墨烯杂化膜ꎬ石墨烯有效地提高了杂化膜的机械性能ꎬ并发挥了良好的阻钒作用ꎬ该膜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的EE为85%ꎬCE为96%.Mai等[9]制备了Nafion/聚偏氟乙烯复合膜ꎬ降低了膜的溶胀程度ꎬ进而降低了钒离子的透过率ꎬ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质子透过速率ꎬ与纯Nafion膜相比ꎬ复合膜的电池库仑效率有所提高.1.2㊀无机材料对Nafion膜改性除了有机材料可以与Nafion复合制备质子交换膜外[10-11]ꎬ无机材料也可与Nafion膜进行有效复合ꎬ与有机材料复合的原理类似ꎬ向Nafion膜中复合无机材料可以调控复合膜的微结构ꎬ进而优化膜的离子透过性.Nafion膜中离子通道固有的大尺寸导致膜的钒离子渗透严重ꎬ能量损失严重ꎬ寿命缩短ꎬ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ꎬ许多研究者已经在PFSA膜的性能优化方面作出努力.Wang等[12]制备了具有降低界面电阻特性的碳纳米管(CNT)增强的Nafion膜(CNT/N)ꎬ并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CNT的增强有效地强化了Nafion膜的拉伸性能.电化学阻抗(EIS)测量表明ꎬ复合膜表面暴露的CNT显著降低了膜的界面电阻.在40mA cm-2的电流密度下ꎬCNT/N的VFB单电池性能显示出比Nafion膜的电池更高的电压效率(93%对89%)和能量效率(86%对83%).一些研究者也会选用纳米材料为填料以减少钒离子的渗透.Lin等[13]使用氨基二氧化硅通过溶胶-凝胶法修饰Nafion膜ꎬ膜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ꎬ膜的表面形成颗粒层以减少钒离子的渗透.曾四秀[14]采用SiO2与聚合物均匀混合制备了Nafion/SiO2纳米复合膜ꎬ当SiO2质量分数为5%㊁270ħ高温处理时ꎬ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优.该膜在65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ꎬVFB电池的EE保持在83%以上.Wang等[15]制备Nafion/TiO2复合膜ꎬ该膜在60mA cm-2电流密度下VFB电池的EE为88.8%ꎬCE为71.5%ꎬ较Nafion膜分别提升了2.90%和2.58%.然而ꎬ由于静电相互作用或高比表面能ꎬ一些填料如氧化石墨烯[8]容易发生团聚ꎬ导致较差的分散性ꎬ较难获得均匀且循环稳定性好的复合膜.因此ꎬ开发一种包含高度分散填料的基于PFSA的混合膜ꎬ该膜具有高质子电导率和在VFB电池运行期间对氧化VO+2离子的良好耐久性ꎬ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碳化硅(SiC)是一种陶瓷材料ꎬ因其具有高亲水性和优异的稳定性而备受关注[16].然而ꎬSiC不81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㊀㊀㊀含离子交换基团ꎬ不能传导质子.尽管将其添加到聚合物基质中可以减少钒离子的渗透ꎬ但会导致膜电阻急剧上升ꎬ从而导致电池穿孔.填料的功能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Ye等[17]采用超薄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层被PFSA聚合物与官能化碳化硅(f-SiC)纳米线(见图3)夹在中间的方法ꎬ获得PTFE@PFSA/f-SiC复合膜.相比于Nafion212膜ꎬ应用该膜的VFB单电池具有高库仑效率(高达96.2%)㊁高能效(高达87.1%)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000循环ꎬ超过233.4h).PFSA基体中具有磺酸基的f-SiC纳米线提供了更多的路径来促进质子的传输.PTFE层用于抑制溶胀率并提高膜的稳定性.该复合膜有望减少钒离子的渗透并增强离子选择性ꎬ从而改善VFB电池的性能.图3㊀文献[17]引用的两种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17]Yang等[18]在Nafion膜表面复合一层较薄的沸石粒子层ꎬ得到Nafion-沸石复合膜ꎬ该膜具有较好的离子透过选择性ꎬ所装配VFB在60mA cm-2电流密度下的EE为77%.崔传敏[19]制备了MFI沸石掺杂的Nafion-沸石复合膜.沸石质量分数为5.0%(mSi/mAl=11)的复合膜在高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电池性能.Aziz等[20]制备了Nafion/ZrO2纳米管(ZrNT)复合膜ꎬ该膜在40mA cm-2电流密度下进行100次循环ꎬVFB电池的EE和CE与纯膜相比也显著提升ꎬ说明其离子透过性和选择性得到优化.2㊀非氟类质子交换膜聚苯并咪唑(PBI)㊁聚醚醚酮(PEEK)㊁聚砜(PSF)等树脂材料具有价格低廉㊁机械性能好等优良特性ꎬ可通过磺化㊁季铵化等方法制备具有离子传导能力的非氟类质子交换膜.本部分对几种非氟类质子交换膜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2.1㊀聚苯并咪唑(PBI)PBI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一定的阻钒性ꎬ但本身质子传导性能较差ꎬ常通过掺杂酸来提高其电导率[21]ꎬ被先后应用于燃料电池和液流电池领域.Yuan等[22]制备了PBI质子交换膜ꎬ由于Donnan效应ꎬ该膜具有良好的阻钒性及较高的电导率.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其CE稳定在98.87%ꎬEE稳定在90.11%ꎬ经历13000次循环后效率无明显衰减.Wu等[23]制备了PBI/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F4-20)复合膜ꎬ由于氢键的存在ꎬ该膜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以及质子传导性.在4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装配VFB电池的CE稳定在99%ꎬEE稳定在92%ꎬ经历1000次循环后电池效率无明显衰减.卫浩[24]制备了聚乙烯(PE)/PBI复合膜ꎬ其中PE发挥增强作用ꎬPBI树脂分布在骨架的多孔结构中ꎬ经过磷酸化后发挥离子传导功能.在1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的CE稳定在99%ꎬEE稳定在80%ꎬ经历150次循环后CE和EE无明显衰减ꎬ且在200mA cm-2高电流密度下ꎬEE值仍达到80.11%ꎬ该复合膜与纯PBI膜及Nafion212膜相比自放电情况显著改善.宋西鹏等[25]制备了PBI/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膜ꎬ其中PBI/PVP-5(PVP质量分数为5%)复合膜在10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膜的CE达到99%ꎬEE达到70.90%.2.2㊀磺化聚醚醚酮(SPEEK)SPEEK膜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代替传统Nafion膜应用于VFB领域的隔膜.SPEEK因其无污染ꎬ具有相对高的质子导电性㊁较好的机械性能㊁良好的热稳定性ꎬ且SPEEK较为廉价等特点ꎬ在复合增强质子交换膜研究领域也是一大热点[26].Yuan等[27]制备的SPEEK膜显示出较高的CE和EE以及9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㊀㊀良好的阻钒性能.Khan等[28]通过改变在磺化聚苯醚(SPPO)中SPEEK的量ꎬ设计了系列混合SPEEK/SPPO膜.与Nafion117相比ꎬSPEEK/SPPO膜具有更强的机械稳定性ꎬ当加入SPPO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00%时ꎬ质子交换率从35mS cm-1增至84mS cm-1ꎬ且吸水率和溶胀率都有所提高.为提高SPEEK膜性能ꎬ研究者们还通过复合其他材料进行改性ꎬ使其更适合VFB.张强[29]制备了SPEEK与不同类型沸石共混的复合膜ꎬ并通过球磨方法改变沸石形貌ꎬ得到致密均匀的复合膜.研究发现ꎬ掺杂LindeType-A(LTA)沸石增加了复合膜的酸性位点ꎬ既提高了膜的质子传输速率ꎬ也造成了钒离子的快速渗透ꎻNH4-A沸石的加入没有引入酸性位点ꎬ但氨基会与SPEEK中的磺酸基团作用导致其数量减少.但与纯SPEEK膜相比ꎬ该类复合膜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都有显著提高.Chen等[30]制备了聚醚砜(PES)/SPEEK复合膜ꎬ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的CE为94.52%ꎬEE为81.66%.Yin等[31]分别制备了SPEEK/Al2O3㊁SPEEK/SiO2㊁SPEEK/TiO2复合膜.氧化物降低了钒离子透过率ꎬ结果发现质量分数为5%氧化物的复合膜性能最好ꎬ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相比传统Nafion膜ꎬ该膜具有更高的EE.Jia等[32]制备了SPEEK/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SCCT)复合膜ꎬ该膜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㊁较低的钒离子透过率和较高的CE和EE.2.3㊀磺化聚酰亚胺(SPI)同PBI一样ꎬSPI最先被应用于燃料电池领域ꎬ后由于其经济性与合成便捷性等优点ꎬ也被应用于VFB领域.Yue等[33]制备了六元环SPI膜ꎬ该膜的阻钒能力与Nafion膜相比大幅度增加.为了提高SPI膜的性能ꎬ人们利用不同物质对其修饰以提升其综合性能.Yue等[34-35]进一步制备了SPI/壳聚糖(CS)复合膜.其中SPI/CS-24复合膜具有最优的性能ꎬ不仅钒离子透过率远远低于传统Nafion膜ꎬ质子选择性也呈倍数增长ꎬ同时也保证了优质的电导率[36].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的CE为97.8%ꎬEE为88.6%ꎬ与Nafion117膜相比分别增加了2.3%和3.1%.Cao等[37]制备了SPI/氧化石墨烯(GO)复合膜ꎬ并分别对GO进行两性改性ꎬ由于Donnan效应ꎬ钒离子透过率大大降低ꎬ同时电导率有一定提升.Yuan等[38]制备了SPI/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ꎬSPI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膜表面最均匀ꎬ性能最佳ꎬ电导率比传统Nafion117膜提升了21%.2.4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杂化膜由金属离子和有机接头构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ꎬ由于其多孔结构和酸稳定性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39].它是一种自组装形成的有机-无机多孔杂化材料ꎬ稳定性好ꎬ可通过设计结构来改变材料的性能ꎬ其孔径可以调整到质子和钒离子的大小之间ꎬ从而在不阻碍质子运动的情况下为钒离子交叉创造障碍[40-41].但是ꎬ大多数MOFs中缺乏质子传导基团ꎬ仍可能导致复合膜表现出较低的质子电导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ꎬ陈戚[42]以SPI为基体材料ꎬ制备了SPI/UIO-66-NH2杂化膜.UIO-66-NH2是一种Zr基MOFsꎬ其具有优异的酸稳定性和合适的孔径(0.52nm)ꎬ范围在H5O+2(0.24nm)和水合钒离子(>0.6nm)之间[39]ꎬ将其与SPI复合所得的质子膜具有良好的阻钒性能ꎬ研究发现膜中UIO-66-NH2质量分数为1%时得到了性能最好的杂化膜.该膜在120mA cm-2电流密度下的EE为85.42%ꎬ自放电时间达57hꎬ远高于Nafion115膜.Yang等[43]将磷钨酸(HPW)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收至UIO-66-NH2ꎬ再与Nafion复合成膜ꎬ结果表明质子电导率显著增加ꎬ但观察到HPW会从膜中泄漏.于是ꎬ通过使用 固体封闭转化 过程ꎬ将受限的固体金属源在有机溶液中转化为MOFꎬGuo等[44]首先通过将带负电荷的单链DNA组装到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锌纳米链(ZHNs)的表面上ꎬ然后将其浸入2-甲基咪唑溶液中ꎬ最终制备了DNA@ZIF-8杂化膜复合薄膜ꎬ形貌见图4ꎬ在97%相对湿度(RH)㊁25ħ下ꎬ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达到3.40ˑ10-4S cm-1.02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㊀㊀㊀图4㊀文献[44]引用的各种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图[44]注:SEM为扫描电子显微镜ꎻTEM为透射电子显微镜.㊀㊀通过将具有质子传导基团的线性聚合物结合到MOFs的孔中ꎬ可以构造连续的纳米通道以促进质子传输ꎬ实现高质子传导性.然而ꎬ上述固体约束转换过程[43]需要使用特定类型的MOFs材料ꎬ这将不可避免地限制其在质子交换膜制造中的进一步应用.Zhai等[45]通过在UIO-66-NH2孔中浸渍的磺化单体的原位聚合ꎬ制备了带有聚苯乙烯磺酸(PSSA)(S-UIO)的UIO-66-NH2ꎬ结构见图5(a).将S-UIO掺入SPEEK中ꎬ增加了SPEEK/S-UIO复合膜的亲水结构域的大小和相分离的程度ꎬ从而显著提高了质子电导率ꎬ离子分离机理见图5(b).S-UIO还充当钒离子渗透的屏障.结果表明ꎬ具有质量分数15%S-UIO的SPEEK/S-UIO膜表现出高于SPEEK基膜63%的质子电导率和低于SPEEK基膜83%低钒渗透率.这极大改善了应用复合膜电池的性能ꎬ在12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VFB具有83.9%的优异EEꎬ远高于SPEEK膜(77.3%).此外ꎬLi等[46]制备了SPI/S-MoS2复合膜ꎬ该膜具备良好的离子选择性ꎬ钒离子透过率较低.且该膜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ꎬ经历500次充放电循环后VFB性能未发生衰减.相比于全氟磺酸类质子交换膜ꎬ非氟类质子交换膜的价格更低ꎬ未来推广的前景更广阔.图5㊀文献[45]引用的复合材料结构及离子分离过程示意图3㊀结语世界能源结构向更清洁㊁更绿色的方向转变为大势所趋ꎬVFB作为可应用于多领域的大型储能系统ꎬ正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作为影响VFB性能的关键材料ꎬ优质的质子交换膜是人们迫切需要的.全氟磺酸树脂基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性较好ꎬ但价格昂贵ꎬ制备方法复杂.非氟类质子交换膜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ꎬ人们基于纯膜进行了许多改性尝试ꎬ其优点为成本低ꎬ但是稳定性较差ꎬ能否12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㊀㊀进行长期大规模应用仍有待考证.此外ꎬ人们对于膜的制备方法也进行了研究ꎬ不仅提高了传统膜的性能ꎬ也为后续纯膜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㊀Skyllas ̄KazacosMꎬRychcikMꎬRobinsRGꎬetal.Newall ̄vanadiumredoxflowcell[J].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ꎬ1986ꎬ133(5):1057-1058.[2]㊀朱顺泉ꎬ孙娓荣ꎬ汪钱ꎬ等.大规模蓄电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ꎬ2007ꎬ26(2):207-211.[3]㊀AbkarZꎬOjaniRꎬRaoofJBꎬetal.Stableandhigh ̄performanceN ̄micro/mesoporouscarbon ̄supportedPt/Conanoparticles ̄GDEforelectrocatalyticoxygenreductioninPEMFC[J].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ꎬ2022ꎬ47(44):19252-19262.[4]㊀TengXGꎬZhaoYTꎬXiJYꎬetal.Nafion/organicallymodifiedsilicatehybrids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09ꎬ189(2):1240-1246.[5]㊀KimMꎬHaDꎬChoiJ.Nanocellulose ̄modifiedNafion212membraneforimprovingperformanceof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J].BulletinoftheKoreanChemicalSocietyꎬ2019ꎬ40(6):533-538.[6]㊀LuoQTꎬZhangHMꎬChenJꎬetal.ModificationofNafionmembraneusinginterfacialpolymerization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s[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08ꎬ311(1/2):98-103.[7]㊀HuangSLꎬYuHFꎬLinYS.ModificationofNafion®membraneviaasol ̄gelrouteforvanadiumredoxflowenergystoragebatteryapplications[J].JournalofChemistryꎬ2017ꎬ2017:4590952.[8]㊀YuLHꎬLinFꎬXuLꎬetal.ArecastNafion/grapheneoxidecompositemembraneforadvanced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J].RSCAdvancesꎬ2016ꎬ6(5):3756-3763.[9]㊀MaiZSꎬZhangHMꎬLiXFꎬetal.Nafion/polyvinylidenefluorideblendmembraneswithimprovedionselectivity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1ꎬ196(13):5737-5741.[10]㊀ZhangLSꎬLingLꎬXiaoMꎬetal.Effectivelysuppressingvanadiumpermeationin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withmodifiedNafionmembranewithnacre ̄likenanoarchitectures[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7ꎬ352:111-117.[11]㊀ZhaoSXꎬZhangLJꎬWangYX.EnhancedperformanceofaNafionmembranethroughionomerself ̄organizationinthecastingsolution[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3ꎬ233:309-312.[12]㊀WangCHꎬLiuXLꎬKeserDemirNꎬetal.Applicationsofwaterstablemetal ̄organicframeworks[J].ChemicalSocietyReviewsꎬ2016ꎬ45(18):5107-5134.[13]㊀LinCHꎬYangMCꎬWeiHJ.Amino ̄silicamodifiedNafion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5ꎬ282:562-571.[14]㊀曾四秀.Nafion改性的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ꎬ2018.[15]㊀WangNFꎬPengSꎬLuDꎬetal.Nafion/TiO2hybridmembranefabricatedviahydrothermalmethodforvanadiumredoxbattery[J].JournalofSolidStateElectrochemistryꎬ2012ꎬ16(4):1577-1584.[16]㊀ShiMQꎬDaiQꎬLiFꎬetal.Membraneswithwell ̄definedselectivelayerregulatedbycontrolledsolventdiffusionforhighpowerdensityflowbattery[J].AdvancedEnergyMaterialsꎬ2020ꎬ10(34):2001382.[17]㊀YeJYꎬYuSHꎬZhengCHꎬetal.Advancedhybrid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createdbypolytetrafluoroethylenelayerandfunctionalizedsiliconcarbidenanowires[J].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ꎬ2022ꎬ427:131413.[18]㊀YangRDꎬCaoZSꎬYangSWꎬetal.Colloidalsilicalite ̄Nafioncompositeionexchang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 ̄flowbattery[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5ꎬ484:1-9.[19]㊀崔传敏.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复合Nafion?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16.[20]㊀AzizMAꎬShanmugamS.Zirconiumoxidenanotube ̄Nafioncompositeashighperformancemembraneforall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7ꎬ337:36-44.[21]㊀LobatoJꎬCañizaresPꎬRodrigoMAꎬ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sationofpoly[2ꎬ2-(m ̄phenylene)-5ꎬ5-bibenzimidazole]aspolymerelectrolytemembraneforhightemperaturePEMFCs[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06ꎬ280(1/2):351-362.[22]㊀YuanZZꎬDuanYQꎬZhangHZꎬetal.Advancedporousmembraneswithultra ̄highselectivityandstabilityforvanadiumflowbatteries[J].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16ꎬ9(2):441-447.[23]㊀WuGMꎬLinSJꎬYangCC.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highionicconductingalkalinenon ̄woven22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㊀㊀㊀membranesbysulfonation[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06ꎬ284(1/2):120-127.[24]㊀卫浩.基于聚苯并咪唑的新型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ꎬ2020.[25]㊀宋西鹏ꎬ刘金宇ꎬ王丽华ꎬ等.聚苯并咪唑/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钒液流电池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ꎬ2019ꎬ40(7):1543-1551.[26]㊀ÇalıAꎬSꎬahinAꎬAṙI.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boronphosphateIncorporatedspeek/pvdfblendmembranefor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ꎬ2022ꎬ47(95):40476-40490.[27]㊀YuanZZꎬLiXFꎬHuJBꎬetal.Degradationmechanismofsulfonatedpoly(etheretherketone)(SPEEK)ionexchangemembranesundervanadiumflowbatterymedium[J].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ꎬ2014ꎬ16(37):19841-19847.[28]㊀KhanMIꎬShanablehAꎬShahidaSꎬetal.SPEEKandSPPOblendedmembranesfor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s[J].Membranesꎬ2022ꎬ12(3):263.[29]㊀张强.全钒液流电池用SPEEK/沸石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15.[30]㊀ChenDJꎬLiDDꎬLiXF.Hierarchicalporouspoly(ethersulfone)membraneswithexcellentcapacityretentionforvanadiumflowbatteryapplication[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7ꎬ353:11-18.[31]㊀YinBBꎬYuLHꎬJiangBꎬetal.Nanooxidesincorporatedsulfonatedpoly(etheretherketone)membraneswithimprovedselectivityandstability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SolidStateElectrochemistryꎬ2016ꎬ20(5):1271-1283.[32]㊀JiaCKꎬChengYHꎬLingXꎬetal.Sulfonatedpoly(etheretherketone)/functionalizedcarbonnanotube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s[J].ElectrochimicaActaꎬ2015ꎬ153:44-48.[33]㊀YueMZꎬZhangYPꎬChenY.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sulfonatedpolyimideprotonconductiv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ꎬ2011ꎬ239/240/241/242:2779-2784.[34]㊀YueMZꎬZhangYPꎬWangL.Sulfonatedpolyimide/chitosan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Influenceoftheinfiltrationtimewithchitosansolution[J].SolidStateIonicsꎬ2012ꎬ217:6-12.[35]㊀YueMZꎬZhangYPꎬWangL.Sulfonatedpolyimide/chitosan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Membranepreparationꎬcharacterizationꎬandsinglecellperformance[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ꎬ2013ꎬ127(5):4150-4159.[36]㊀ZhangYPꎬZhangSꎬHuangXDꎬetal.Synthesisandpropertiesofbranchedsulfonatedpolyimidesformembranesin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J].ElectrochimicaActaꎬ2016ꎬ210:308-320.[37]㊀CaoLꎬKongLꎬKongLQꎬetal.Novelsulfonatedpolyimide/zwitterionicpolymer ̄functionalizedgrapheneoxidehybridmembranes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5ꎬ299:255-264.[38]㊀YuanQꎬLiuPꎬBakerGL.SulfonatedpolyimideandPVDFbasedblend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fuelcellapplication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ꎬ2015ꎬ3(7):3847-3853.[39]㊀KumarAꎬPurwarPꎬSonkariaSꎬetal.Rationalizingstructuralhierarchyinthedesignoffuelcellelectrodeandelectrolytematerialsderivedfrommetal ̄organicframeworks[J].AppliedSciencesꎬ2022ꎬ12(13):6659.[40]㊀TangHꎬLvXYꎬDuJꎬetal.Improvingprotonconductivityofmetalorganicframeworkmaterialsbyreducingcrystallinity[J].AppliedOrganometallicChemistryꎬ2022ꎬ36(8):e6777.[41]㊀SahooRꎬPalSCꎬDasMC.Solid ̄stateprotonconductiondrivenbycoordinatedwatermoleculesinmetal ̄organicframeworksandcoordinationpolymers[J].ACSEnergyLettersꎬ2022ꎬ7(12):4490-4500.[42]㊀陈戚.六元环聚酰亚胺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ꎬ2017.[43]㊀YangXBꎬZhaoLꎬGohKꎬetal.Ultra ̄highionselectivityofamodifiedNafion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byincorporationofphosphotungsticacidcoupledUIO ̄66 ̄NH2[J].ChemistrySelectꎬ2019ꎬ4(15):4633-4641.[44]㊀GuoYꎬJiangZQꎬYingWꎬetal.ADNA ̄threadedZIF ̄8membranewithhighprotonconductivityandlowmethanolpermeability[J].AdvancedMaterialsꎬ2018ꎬ30(2):1705155.[45]㊀ZhaiSXꎬJiaXYꎬLuZRꎬetal.Highlyionselectivecomposite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bytheincorporationofUIO ̄66 ̄NH2threadedwithionconductingpolymers[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22ꎬ662:121003.[46]㊀LiJCꎬLiuSQꎬHeZꎬetal.Semi ̄fluorinatedsulfonatedpolyimidemembraneswithenhancedprotonselectivityandstability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J].ElectrochimicaActaꎬ2016ꎬ216:320-331.(责任编辑㊀郭兴华)32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全钒液流电池研发状况与应用进展_王保国
Development of VFB stack technology
Développement Technologique 2008 - 2013
Système 100kW 5-10kW 1.5kW
Système BEST
100W Cellule unique
Echelle de Production du VFB Supérieure Recherche et Développement des Matériaux
获第42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特别金奖
作为中方专家组代表参加IEC标准会议
3. 未来技术与应用市场
Fire power
Wind farm
Energy storage
Convertor PV power
User
Engineer
Wind farm
PV power
EES/ Convention
工业规模制备聚偏氟乙烯质子传导膜性能
提出亲水/疏水与分子印迹相结合的质子传导膜制备原理,成 功制备钒电池专用膜,面积为800×1000mm,厚度在 60~160μm 范围内可调,质子传导率大于 2×10-2 S/cm。
Vanadium resource status in Cheng-De area
PUMP PUMP
V3+/V2+ Electrolyte Tank
Membrane positive:V O 2 negative: discharge 2 H e V O 2 H 2O
V 2 V 3 e charge
E=1.25~1.4V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特点 规模大 寿命长 成本低 效率高 安全可靠
全钒液流电池隔膜中钒离子渗透及水迁移行为研究
全钒液流电池隔膜中钒离子渗透及水迁移行为研究钒流电池的发展以及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当今电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钒流电池的正极材料选择是控制流电池性能的关键,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隔膜的选择,因而了解其中的钒离子渗透性以及水迁移行为变得十分重要。
1. 综述由于钒流电池具有自放电能力、稳定性高、体积小和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中的优选之一。
钒流电池的核心组件包括正极材料、隔膜、负极材料等,而这三个组成部分决定着钒流电池的最终性能。
在隔膜组件上,可以采用隔离技术对细节进行设计,以改善流电池性能,提高其电压稳定性和动力学参数,延长其使用寿命。
钒离子在隔膜中的迁移及渗透是改善流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其在隔膜中的渗透性和水迁移行为变得格外重要。
2. 钒离子渗透性钒离子在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化对可充电电池机械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隔膜厚,游离空间窄的情况下,隔膜的细微结构可能影响钒离子活性层之间的渗透率。
此外,隔膜的收敛度可以调控放电过程中钒离子流动和释放,以改善电池性能和最终循环性能。
最终,对离子导体、热导率、电导率和变形性等电工性能的详细研究和表征,都可以有效控制钒离子渗透性和流动。
3. 水迁移行为隔膜的水分迁移以及大小孔径的水分配送等性能特征,通过水的驱动和拉动作用,可以维持运动状态的离子流动与拉出电子,可以有效降低堆叠内抵抗和滞后性,从而改善流电池的最终性能。
同时,隔膜水迁移行为也会受制于钒离子迁移和积聚等过程,影响整个电池的性能,使得细微的改变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4. 结论隔膜的选择对决定钒流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因此,钒离子渗透性以及在隔膜中的水迁移行为是对其最终性能影响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未来应该着重研究钒离子如何渗透隔膜以及水如何在其中流动,以期改善钒流电池的性能。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牛洪金;唐军柯;张永明;张恒【摘要】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离子交换膜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功能材料之一,应具有钒离子透过率低、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本文论述了VRB 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对商品化离子膜、新型阳离子膜、新型阴离子膜、两性离子膜在VRB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指出它们各自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提出应大力开发低成本的国产全氟磺酸离子膜,为实现VRB大规模的产业化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储能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3(002)002【总页数】8页(P132-139)【关键词】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储能效率;化学储能【作者】牛洪金;唐军柯;张永明;张恒【作者单位】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6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9天然能源(石油和煤)的不断消耗以及化石燃料导致大气质量下降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开发和推广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战略举措。
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是不稳定和不连续的,因此,需要性能优良、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的储能系统与之相匹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是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它由电池堆、正负电解液储槽及其它辅助控制装置组成。
钒电池不仅可以用作风能、太阳能发电过程配套的储能装置,还可应用于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保障电网安全。
钒电池与其它储能电池相比具有价格便宜、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势,比较情况见表 1。
钒电池结构设计灵活,可通过增加电堆数量和电解液容量来增加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且钒电池不受地域限制,有望实现大规模储能,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1]。
表1 VRB与其它储能电池的比较(1 MW×8 h储能系统)Table 1 The comparativ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VRB and other energy storage battery(1MW×8h energy storage system)Battery Cycle life/times Efficiency/%Primary investment/$·kW·h–1 Environmental influenceRe sponse time DOD(70%) Operation cost in 20 years/$·kW·h–1 Lead-aciod 3500 45 1550 Moderate best not good 6860 Ni/MH 10 800 70 2000 Moderate good not good 3133 NaS 3000 70 1500 serious best good 6439 Zinc-bromine 2500 68 1200 serious good good 6860 VRB >13 000 78 389 little best good 4411 钒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1984年,Rychcik等[2-4]提出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VRB)的概念,之后其在制备高浓度钒电解质溶液方面取得突破,制备的 2 mol/L VOSO4溶液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长期放置而不结晶,表明钒离子溶液可以作为液流电池的电解质。
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肖伟;孟昭函;宋云东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51)1
【摘要】作为高效率的大型储能系统,全钒液流电池(VFB)系统可满足新能源领域的大规模储能需求,显示出优越的发展前景.质子交换膜(PEMs)是VFB系统的关键组成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VFB的充放电性能、使用寿命及成本.开发兼具良好质子传导性、阻钒性和价格低廉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质子交换膜的组成材料和制备方法,本文对近年国内外VFB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未来质子交换膜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总页数】8页(P16-23)
【作者】肖伟;孟昭函;宋云东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2;O646
【相关文献】
1.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2.基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的离网能源系统的配置优化
3.具有同分异构体的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对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影响
4.全钒液流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可控的传热传质研究
5.全钒液流电池用磺化聚芴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钒液流电池隔膜Nafion与SPEEK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Nafion是全钒液流电池(VRFB)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隔膜,其具有较高的质子电导率,但对金属钒离子的选择性较差且价格较高。
作为Nafion隔膜的有力替代品,磺化聚醚醚酮膜(SPEEK)对金属钒离子的选择性较强,但其稳定性与质子电导率仍需改善,目前常通过改性的方式来提升电池隔膜的性能。
Nafion隔膜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物改性、无机物改性和表面改性,SPEEK隔膜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物改性、无机物改性和交联改性。
对各种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他常见的非氟类隔膜如磺化聚酰亚胺(SPI)、磺化聚醚砜(SPES)、磺化聚芳醚酮(SPAEK)等的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未来,隔膜研究可从成本、性能、技术可行性3个方面寻求突破,为我国全钒液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 Nafion隔膜; SPEEK隔膜;改性方法;非氟类隔膜;选择性;质子电导率0 引言化石燃料的长期大量使用以及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活动,导致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因此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显得紧迫而关键。
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已被公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的有效替代品。
然而,由于这些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特点,其连续可靠供电的能力仍然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实现稳定的能源供给,迫切需要大规模存储技术来实现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
全钒液流电池在当前液流电池体系中应用最广,具有选址自由、安全性好、容量可控、对环境友好、能量效率高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大规模储能的可靠手段之一。
全钒液流电池主要由电极、隔膜、电解液等组成,其中隔膜的作用是将两极的电解液隔开,防止两侧电解液中不同价态钒离子的交叉污染,决定了微观结构中质子(H+)的流通。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科慕(Chemours)公司的全氟膜Nafion由于其高导电性和良好的耐久性而备受市场关注。
然而,较差的离子选择性和极高的成本(每平方米500~1 000美元)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
全钒液流电池的离子交换膜制备研究
全钒液流电池的离子交换膜制备研究龙飞 汪钱 陈金庆 范永生 徐冬清 王保国(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北京 100084)摘要: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 VRB)是一种新型电化学蓄电储能装置,通过不同价态的钒离子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是众多化学电源中唯一使用同种元素组成的电池系统。
离子交换膜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功能材料之一,它不仅把不同价态的钒离子隔绝在离子交换膜两侧,还要保证氢离子在膜中自由通过,提高膜材料电导率,降低电池内阻。
与此同时,离子交换膜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电化学氧化特性,保证材料的使用寿命。
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主体,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接枝丙烯基磺酸钠以及甲基丙烯磺酸钠等含有强极性的磺酸基官能团,形成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高分子材料。
利用质子置换反应以取代高分子中可迁移的钠离子,获得良好的电导率并具有很好的阻钒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当化学改性条件和置换反应时间适当的时候膜的电导率最高能达到6*10-3s/cm以及较低的钒离子渗透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VRB 离子交换膜 PVDF 接枝序言目前对PVDF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主要有:辐射法[1-4]、等离子改性[5]、共混改性、化学改性[6]等。
其中辐射法和等离子改性以其操作简单、接枝物纯净并且接枝率可控等优点引起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但同时这两种方法对于实验设备有较高的需求,而且其产品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共混改性由于是靠物理作用而非化学键将目标集团固定在PVDF基膜上,其制得的膜的各项性能都具有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
本实验就采用了化学改性对PVDF进行改性,将甲基丙烯磺酸钠以及丙烯酸磺酸钠接枝于PVDF链上,讨论了化学改性条件对于接枝率的影响;接枝率对于膜电导率的影响;接枝率对钒离子渗透的影响;最后将制得的膜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和试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904-1,上海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AR,北京化工厂,简称DMF),丙烯酸(AR,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简称AA),过氧化苯甲酰(AR,北京化学试剂厂),四丁基溴化铵(AR,北京高环科贸有限公司,简称TBAB),甲基丙烯磺酸钠(AR,淄博市淄川耀东化工有限公司,简称SMAS),烯丙基磺酸钠(AR,淄博市淄川耀东化工有限公司,简称SA),四氢呋喃(AR,北京化学试剂厂)1.2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AR11401C),天平(北京医用天平厂 HC-TP11B-5),精密电动搅拌器(金 坛市宏华仪器厂 JJ-1) ,雷池电导率仪(上海精科 DDS-307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DHG-9070A),磁力搅拌器(Heidolph MR1000),超级数码恒温器(重庆田达实验仪器厂 CS501-SP),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IR560型FTIR-ATR),分光分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722s),HZS-H水浴振荡器(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3 膜的制备取20gPVDF粉末溶解于120ml的DMF中,搅拌4小时至均匀为止,然后真空脱泡5 小时,玻璃板上刮膜,放置在干燥箱中让溶剂挥发成膜,然后将膜分割成5*5cm的小膜以待实验用。
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郑岚月 石海峰(天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7)摘要: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绿色安全的高效储能电池,具有寿命长、充放电响应速度快、可循环使用等优势,因此适合大规模储能和后备电源应用。
质子交换膜是全钒液流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隔绝正负极电解液,避免钒离子电解液的交叉污染和质子传递。
本文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的种类,即阳离子质子交换膜、阴离子质子交换膜、两性离子质子交换膜和多孔膜,以及质子交换膜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质子交换膜;改性方法1 引言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和依赖,已经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化石能源最终将会枯竭,所以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1]。
然而,为深入应用这些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稳定性好和方便使用的储能技术和系统成为首选[2]。
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的全钒液流电池,由于其在电能和化学能间的转换和存储效率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3-5]。
全钒液流电池是利用钒元素的四种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这四种价态分别是VO 2+/VO 2+ 和V 2+/V 3+,这样降低了能量损失,减少了充放电循环效率的损失。
全钒液流电池主要包括电极、电解液、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起到分离正负极的氧化还原物质作用,同时传输一些非反应离子(如H +和SO 42+)完成电路完整性[6-8]。
质子交换膜应具备的特点:钒离子渗透性低;离子选择性高;机械强度较好,化学稳定性好;价格合理。
因此,综合性能良好的质子交换膜对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全钒液流电池2.1 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通过四种价态钒离子的变换实现电能和化学能转化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电能储存和释放是在电极表面完成。
电解液分别储存在罐中,当全钒液流电池运行时,四种价态的钒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储存和释放。
全钒液流电池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展望
全钒液流电池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展望1、国内外研发和应用现状有关钒电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储能领域。
国外研发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长达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并相继在泰国、日本、美国、南非等地建成了KW-MW级的钒电池储能系统,用于电站调峰,并给边远地区供电。
目前,国内外多家卓有成效的研发和应用机构进行着钒电池研发,并已步入商业化阶段。
1.1澳大利亚钒液流电池的研发工作最早始于1984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 Sya llas-K azacos提出。
1986年,钒液流电池体系获得专利。
之后,对钒液流电池的相关材料,如隔膜、导电聚合物电极、石墨毡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多项专利。
1994年,钒液流电池用在高尔夫车上,4kWh钒液流电池在潜艇上作为备用电源。
1997年UNSW 将专利权转售给澳大利亚Pinnacle矿业公司,新南威尔士大学停止了V2+/V3+电对和V4+/V5+电对在硫酸体系类型的钒电池研究。
Pinnacle 公司又于1999年将在日本和非洲大陆的专利许可分别授予了日本住友公司和加拿大Vanteck公司。
1.2普能国际—加拿大VRB能源系统公司其前身为加拿大Vanteck技术公司,2001年10月通过控股Pinnacle公司,从而拥有钒电池核心技术,2002年改名为VRB能源系统公司(VRB Power Systerms),从事钒电池技术的开发和转让。
2008年11月,VRB能源公司因为财务问题和经济危机,停止了其所有业务。
2009年北京普能公司收购了VRB能源公司,成立普能国际。
1.3泰国Cellennium(泰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钒电池开发的公司,其钒电池单电池开路电压从1.1V—1.6V,电池堆垂直放置并采用独有的溶液串联结构设计,优点表现在:基本消除旁路电流;由于易于检测堵塞和电解水可迅速被阻止因而非常安全;电解液流速和泵功率比溶液并联结构小因而系统效率高。
另外,该公司电解液制备也很有特点:可持续生产,成本低。
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液流电池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效能量转换、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离子交换膜是液流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高质量的离子交换膜,并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中,探讨离子交换膜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 离子交换膜制备:选用合适的聚合物材料,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离子交换膜。
2.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测试:通过测定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能力、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能,分析离子交换膜的性能。
3. 全钒液流电池制备:采用自主设计的全钒液流电池,将离子交换膜应用到电池中。
4. 电池性能测试:通过测试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研究离子交换膜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和创新性本研究将对全钒液流电池的性能优化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通过制备高品质的离子交换膜,可以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电池成本,推进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同时,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将离子交换膜技术与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结合,首次研究离子交换膜对全钒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为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五、预期结果和工作进度安排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性能优势的离子交换膜,有效地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具体工作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1. 离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测试,并完成相关论文发表。
2. 全钒液流电池原型设计及制备,并完成相关论文发表。
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作者:文越华, 张华民, 钱鹏, 衣宝廉, WEN Yue-hua, ZHANG Hua-min, QIAN Peng, YI Bao-lian作者单位:文越华,WEN Yue-hua(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防化研究院,北京,100083), 张华民,钱鹏,衣宝廉,ZHANG Hua-min,QIAN Peng,YIBao-lian(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刊名:电池英文刊名:BATTERY BIMONTHLY年,卷(期):2005,35(6)被引用次数:8次1.李晓刚;刘素琴;黄可龙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集流体的性能[期刊论文]-电池 2005(02)2.周德璧;于中一锌溴液流电池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电池 2004(06)3.Tian B;Yan C W;Wang F H Mod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embranes for vanadium redox battery applications[外文期刊] 2004(12)4.Mohammadi T;Chieng S C;Skyllas M Water transport study across commercial ion exchange membranes in the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外文期刊] 1997(02)5.Mohammadi T;Skyllas-Kazacos M 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composite membrane for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s[外文期刊] 1995(1-2)6.Hwang G J;Ohya H Crosslinking of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by accelerated electron radiation as a separator for the 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外文期刊] 1997(01)1.龙飞.范永生.王保国.LONG Fei.FAN Yong-sheng.WANG Bao-guo全钒液流电池用PVDF基离子交换膜[期刊论文]-电池2009,39(2)2.龙飞.陈金庆.王保国.LONG Fei.CHENG Jing-qing.WANG Bao-guo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期刊论文]-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27(4)3.文越华.张华民.衣保廉.杨裕生阴/阳离子交换膜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会议论文]-20054.冉洪波.Ran Hongbo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性能研究[期刊论文]-钢铁钒钛2008,29(3)5.崔艳华.孟凡明.CUI Yan-hua.MENG Fan-ming全钒离子液流电池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电源技术2000,24(6)6.谭宁.黄可龙.刘素琴全钒液流电池隔膜在钒溶液中的性能[期刊论文]-电源技术2004,28(12)7.陈金庆.汪钱.王保国.CHEN Jin-qing.WANG Qian.WANG Bao-guo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化工2006,26(9)8.文越华.张华民.钱鹏.赵平.周汉涛.衣宝廉.WEN Yue-Hua.ZHANG Hua-Min.QIAN Peng.ZHAO Ping.ZHOU Han-Tao. YI Bao-Lian全钒液流电池高浓度下V(IV)/V(V)的电极过程研究[期刊论文]-物理化学学报2006,22(4)9.张远明.黄启明.李伟善.彭海燕.胡社军.ZHANG Yuan-Ming.HUANG Qi-Ming.LI Wei-Shan.PENG Hai-Yan.Hu She-Jun全钒液流电池用石墨-乙炔黑复合电极的研究[期刊论文]-无机材料学报2007,22(6)10.朱顺泉.陈金庆.尹海涛.王保国全钒液流电池堆内流体力学特性研究[会议论文]-20061.龙飞.范永生.王保国全钒液流电池用PVDF基离子交换膜[期刊论文]-电池 2009(2)2.孙娓荣.王保国影响电导率法测定离子交换膜的面电阻的因素[期刊论文]-电池 2007(2)3.张守海.王璠.邢东博.蹇锡高VRB用季铵化聚醚砜阴离子交换膜[期刊论文]-电池 2010(3)4.孙晨曦.陈剑.张华民.杨振坤电流密度和温度对VRB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电池 2009(6)5.陈金庆.汪钱.王保国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化工 2006(9)6.赵平.杨佳星.彭贵江.王宏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与开发[期刊论文]-材料导报 2009(5)7.赵平.张华民.王宏.高虹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研究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9(2)8.王文红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7本文链接:/Periodical_dc200506002.aspx。
全钒液流电池研究报告
全钒液流电池研究报告
全钒液流电池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全钒液流电池研究报告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
钒电池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电解液中,通过外接泵把电解液压入电池堆体内,在机械动力作用下,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半电池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采用质子交换膜作为电池组的隔膜,电解质溶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双电极板收集和传导电流,从而使得储存在溶液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
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文越华;张华民;钱鹏;衣宝廉【期刊名称】《电池》【年(卷),期】2005(035)006【摘要】阴离子交换膜JAM-10和阳离子交换膜Nafion-117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表明:全氟化Nafion-117膜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优于JAM-10膜,且Nafion-117膜的导电性好,适合大电流充放电,但正、负极钒溶液更易于相互渗透,水的转移快,电池的库仑效率低于用JAM-10膜的电池.JAM-10膜对阳离子存在排斥效应,可有效抑制正、负极溶液的交叉污染,但水的转移减慢,电极电阻增大;JAM-10膜电池的库仑效率高,而电压效率低,大电流充放电时更明显.【总页数】3页(P414-416)【作者】文越华;张华民;钱鹏;衣宝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防化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1.4【相关文献】1.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J], 牛洪金;唐军柯;张永明;张恒2.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J], 李彦;徐铜文3.亲水性季铵聚砜阴离子交换膜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J], 张璇;关子娟;刘豪杰;刘梦涵;武剑波;司江菊4.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J], 廖小东; 李爱魁; 罗传仙; 刘飞5.全钒液流电池用阳离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J], 杜涛;张鑫;王伟;张爱芳;刘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安全性和可逆性,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就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技术进展1、钒电极材料的研究作为全钒液流电池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钒是一种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和丰富资源的金属元素。
钒电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全钒液流电池的性能,因此钒电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全钒液流电池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钒电极材料主要包括钒扁平板、钒纳米棒、钒基合金等。
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光滑的钒平板电极,钒纳米棒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更高的储能效率。
2、膜分离技术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双燃料电池,由于正负电极电化学反应会产生氢氧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需要使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正负离子,以减小电池中的混合反应。
目前已有不少的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中,例如Nafion 膜、FAP 膜、PVA 膜等。
这些膜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
3、电解液的研究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主要由氢氟酸、硫酸铁和硫酸钒组成,该电解液具有高浓度、强酸和高温等特点。
为了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研究者已做了大量的电解液研究工作。
例如,使用 HClO4 替代HF 可以有利于降低电解液的粘度,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储能效率。
二、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趋势1、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渐提高,全钒液流电池将会更受重视。
2、大规模应用目前全钒液流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微电网、风电、光伏和储能站等领域,未来将会朝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泛的应用方向发展。
3、电化学性能的提高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材料和技术被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中,例如多孔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储能密度和循环寿命等。
4、成本的降低全钒液流电池的成本是目前其应用范围受限的主要障碍之一。
全钒液流电池隔膜材料进展
刘红丽㊀高艳㊀谢光有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成都611731摘要: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储能电池,离子交换膜作为其核心功能部件之一,得到广泛研究㊂本文综述了商业化和改性阳离子交换膜㊁阴离子交换膜㊁两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㊁结构特点㊁电池效率,并从钒电池电堆和系统性能及寿命出发,讨论了上述膜材料的优缺点㊂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钒离子渗透;水迁移中图分类号:TM91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9006(2015)03-0001-05I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sLIU Hongli,GAO Yan,XIE Guangyou(Central Research Academy of Dongfang Electric Corporation,611731,Chengdu,China)Abstract: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VRB)is receiving more attention due to its technical advantages for large scale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As the key component of VRB,Ion Exchange Membrane (IEM)is responsible for transferring ions and preventing electrolyte from crossing over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during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process of VRB.In this paper,the recent R&D progress of three types of IEM,including cation,anion and amphoteric membranes,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their fabrication method,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Also,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membranes are discussed regarding their VRB stack and system performance and lifetime.Key words:vanadium flow battery;ion exchange membrane;vanadium diffusion;water balance收稿日期:2015-04-22作者简介:刘红丽(1984-),女,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硕士㊂现在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从事燃料电池及钒电池相关研发工作㊂㊀㊀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功率和容量可独立设计的大规模储能装置,其关键技术在于隔膜材料㊁电极㊁电解液㊁电池堆设计以及系统集成㊂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发展,钒电池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其大规模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关键材料的性能,特别是隔膜材料的导电率㊁离子选择性以及稳定性㊂本文从钒电池系统对隔膜的要求出发,综合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膜在导电机理㊁制备方法㊁离子选择性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㊂1㊀钒电池系统对隔膜材料的要求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㊂电池的反应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正㊁负极储液罐内,通过循环泵流经电堆,由不同价态的钒离子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㊂离子交换膜起到分隔正㊁负极电解液,传递载流子(H +离子等)完成电流传输的作用㊂为满足钒电池的高效率㊁长寿命和低成本3方面的要求,隔膜材料需要具有优异的质子传导性㊁较低的钒离子渗透率㊁较小的净水迁移量以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㊂2㊀钒电池隔膜材料分类如图2,离子交换膜通常由高分子骨架㊁固定基团以及解离离子构成㊂解离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作用与固定基团相连,能够与膜外部环境中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发生交换,从而实现膜内部的电流传导㊂图1㊀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简图图2㊀阳/阴离子交换膜(R 为构成离子交换膜的高分子骨架)㊀㊀根据材料所含解离离子的性质可将钒电池隔膜分为3类:①解离离子为阳离子的阳离子交换膜;②解离离子为阴离子的阴离子交换膜;③不含解离离子的中性膜和同时含有阴㊁阳解离离子的两性离子交换膜㊂2.1㊀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是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基体的隔膜,膜内含有酸性基团(如磺酸基),可以解离出阳离子(如H +)㊂在钒电池中,阳离子交换膜通过解离离子与电解液中的H +发生交换来传导电流,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池回路㊂2.1.1㊀商业化阳离子交换膜除少数全氟离子交换膜(美国DuPont 公司的Nafion㊁日本Asahi 公司的Flemion 和Aciplex 膜等)和Daramic 微孔膜外,大部分商业化离子膜(Selemion CMV㊁CMS㊁AMV㊁DMV㊁ASS㊁DSV㊁DOW 等)在钒电池电解液中的长期稳定性较差[1]㊂Nafion 膜是目前钒电池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商品膜㊂在钒电池中,Nafion 膜长期处于被电解液饱和的溶胀状态,膜中形成贯通的离子和水的传输通道,有利于载流子的传导,膜的导电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电池电压效率可达90%以上㊂然而,由于连续传输通道的形成以及磺酸基的吸引作用,钒离子的渗透速率较大,电池自放电严重且库伦效率较低㊂同时,由离子(H +㊁钒离子)传递引发的水迁移现象明显,导致正负极电解液体积持续失衡㊂选择厚度较大的Nafion 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钒离子的渗透速率,提高电池库伦效率[2],但会进一步增加系统成本㊂综上所述,阻钒性能较差㊁充放电循环中水迁移现象明显㊁成本高昂是限制全氟磺酸商品膜在钒电池中应用的3大因素㊂针对这些问题,为了优化膜材料的综合性能,科研人员通过复合型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改善膜的阻钒性能㊁部分氟化和非氟离子交换膜的合成降低膜材料的成本㊁阴离子交换膜和中性/两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减少电池的净水迁移量㊂2.1.2㊀阻钒性能改进型复合膜阻钒性能改进型复合膜主要包括:①Nafion /无机粒子型复合膜,利用无机粒子对膜内亲水性通道的屏蔽作用减少钒离子的渗透;②多孔填充型复合膜,将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树脂或聚电解质填充至多孔膜中,从而增强隔膜的离子选择性;③Nafion /聚合物型复合膜,通过静电排斥作用阻隔钒离子的渗透㊂图3是Nafion /无机粒子型(a)㊁Nafion /聚合物型(b)复合膜的阻钒原理示意图㊂Nafion /无机粒子型复合膜可通过直接混合法或原位溶胶-凝胶法[3]制备㊂无机粒子常选用SiO 2㊁有机硅修饰的TiO 2㊁磷酸锆(ZrP)等㊂多孔填充型复合膜:Skyllas -Kazacos 等[4]将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 400CG 填充到Daramic 微孔膜中,提高了隔膜的离子选择性,得到了面电阻小于3Ω㊃cm 2的复合膜㊂Nafion /聚合物型复合膜可通过层层自组装(LBL)㊁界面聚合㊁溶液浸泡等方法制备㊂图4给出一种层层自组装法制备Nafion /聚合物型复合膜的过程[5],所得复合膜中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层对电解液中的阳离子有排斥作用,可显著降低钒离子的渗透速率㊂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Nafion /SiO 2型复合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Nafion /聚合物型复合膜图3㊀复合膜的阻钒原理图4㊀层层自组装法制备Nafion /聚合物型复合膜2.1.3㊀低成本化阳离子交换膜非氟离子交换膜具有成本低㊁离子选择性好等优势,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㊂部分氟化的离子交换膜则可通过化学合成㊁辐射接枝等方法制备㊂Skyllas -Kazacos 团队[6]最早将商业化的磺化聚乙烯㊁聚苯烯共聚物离子交换膜用于钒电池中,获得较高的开路电压(>1.4V)和库伦效率(90%),然而由于隔膜的电阻过高,导致电池的电压效率很低㊂随后,Hwang 等[7]制备了一系列层压磺化聚乙烯膜,其电阻与Nafion117相当,但稳定性较差㊂大连化物所[8-10]制备了磺化聚亚芳基硫醚酮㊁磺化聚茀基醚酮㊁磺化聚醚醚酮等一系列芳香族磺化聚合物膜,其电池的库伦效率(>97%)和能量效率(>88%)较高,但寿命仍需验证㊂2.2㊀阴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是由阴离子交换树脂构成的隔膜㊂在钒电池中,阴离子交换膜通过膜内解离离子(Cl -)与电解液中阴离子(HSO -4,SO 2-4等)的交换完成载流子(HSO -4)的传输㊂Qiu 等[11]通过γ射线诱导的辐射接枝反应制得了含有季铵盐基团的阴离子交换膜(如图5),Hwang 等[12]利用加速电子辐射交联反应制备了商业化的聚砜阴离子交换膜,其电池性能均表现良好,库伦效率高达93.5%,电压效率也达到了87.7%㊂2.3㊀中性/两性离子交换膜除上述膜材料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隔膜,如中性膜[13]和两性膜㊂中性膜通常为多孔膜,膜内不含任何带电基团,而是利用载流子(H+)与其他离子的体积差异,通过控制膜的孔径大小实现离子的选择性传输㊂两性离子交换膜由两性高分子聚合物构成,膜内同时含有带正电荷的酸性基团(如磺酸基)以及带负电荷的碱性基团(如季铵盐基)㊂图5㊀辐射接枝法制备AEM阴离子交换膜㊀㊀图6给出了一种两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14]:聚氟乙烯膜(ETFE)经过2次辐射接枝反应㊁磺化以及质子化处理,最终得到同时含有磺酸基和季铵盐基的AIEM两性离子交换膜㊂将AIEM作为钒电池隔膜,当电解液组成为1.5mol V+2.5mol H2SO4㊁充放电电流密度为40mA/cm2时,电池的库伦效率可达95.6%,电压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为78.6%㊁75.1%,与Nafion117相比,电池性能得到较大提升㊂图6㊀AIEM两性膜的制备方法2.4㊀钒电池隔膜性能讨论由于阳离子交换膜的固定基团是带负电荷的磺酸根,对电解液中带正电荷的钒离子有吸引作用,虽然通过对膜的改性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钒离子的渗透速率,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钒离子渗透㊂对于阳离子交换膜,高离子电导率和低钒离子渗透率一般无法同时实现,在制备时通常需要平衡多种因素,其电池性能很难达到最优㊂阴离子交换膜的固定基团为带正电荷的季铵盐基,由于Donnan排斥效应,能有效阻隔钒离子的渗透㊂当隔膜中季铵盐基的含量升高时,不仅可以提高膜的导电率,也能够进一步降低钒离子的渗透速率㊂然而,与阳离子交换膜相比,阴离子交换膜的电阻通常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载流子在这两类膜中的传递机制不同造成的㊂为了获得综合性能满足要求的阴离子交换膜,应将目标集中于进一步提高膜的导电率㊁降低电阻㊁增强稳定性等方面㊂两性离子交换膜的材料性质和电池性能与阴离子交换膜相近,但由于固定基团的区别,两者在水迁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㊂特殊膜材料在离子选择性㊁化学稳定性和电池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离子在隔膜中的传递机理以及材料的氧化机制,为新型膜材料的开发提供依据㊂3㊀结语作为钒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隔膜的性能和成本直接决定了钒电池的商业化前景㊂众多研究机构在隔膜的结构改进㊁低成本化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㊂现有结果表明,由于隔膜材料在成分㊁结构㊁电荷传递机理等方面的差异,阴离子交换膜在钒电池系统中离子选择性更优,能有效抑制电解液中各价态钒离子的交叉渗透,有助于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钒电池的综合性能㊂目前,虽然有一些新材料㊁新技术㊁新方法在钒电池隔膜的制备和改性处理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现有膜材料的综合性能仍难以完全满足钒电池应用的要求㊂对于钒电池隔膜的研发,还需进一步加强电解液相关离子在膜中传递机理的研究,建立隔膜材料的组成㊁结构㊁制备方法与膜的离子选择性㊁化学稳定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新型膜材料的设计与开发㊂参考文献:[1]T.Mohammadi,M.Skyllas-Kazacos.Evaluation of the chemicalstability of some membranes in vanadium solution [J].J.Appl.Electrochem.,1997,(27):153-158[2]C.X.,Sun,J.,Chen,H.M.,Zhang,et al .Investigations ontransfer of water and vanadium ions across Nafion membrane in an operating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J].J.Power Sources,2010,(195):890-897[3]J.Y.,Xi,Z.H.,Wu,X.P.,Qiu,et al .Nafion /SiO 2hybridmembrane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J].J.Power Sources,2007,166(2):531-536[4]S.C.Chieng,M.Kazacos,M.Skyllas -Kazacos.Modificationof daramic,microporous separator for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s[J].J.Membr.Sci.,1992,(75):81-91[5]J.Y.Xi,Z.H.Wu,X.G.Teng,et al .Self -assembledpolyelectrolytemultilayermodifiedNafionmembranewithsuppressed vanadium ion crossover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J].J.Mater.Chem.,2008,(18):1232-1238[6]M.Skyllas-Kazacos,F.Grossmith.Efficient vanadium redox flow cell[J].J.Electrochem.Soc.,1987,(134):2950-2953[7]G.J.Hwang,H.Ohya.Preparation of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as a separator for the 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J].J.Membr.Sci.,1996,(120):55-67[8]D.Y.Chen,S.J.Wang,M.Xiao,et al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sulfonated poly (arylene thioether )ionomers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s[J].Energy Environ.Sci.,2010,(3):622-628[9]D.Y.Chen,S.J.Wang,M.Xiao,et al .Preparation andproperties of sulfonated poly(fluorenyl ether ketone)membrane for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 [J].J.Power Sources,2010,(195):2089-2095[10]Z.S.Mai,H.M.Zhang,X.F.Li,et al .Sulfonated poly(tetramethydiphenyl ether ether ketone)membranes for vanadium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J].J.Power Sources,2011,(196):482-487[11]J.Y.,Qiu,M.Y.,Li,et al .Preparation of ETFE -basedanion exchange membrane to reduce permeability of vanadium ions in vanadium redox battery[J].J.Membr.Sci.,2007,(297):174-180[12]G.J.Hwang,H.Ohya.Crosslinking of anion exchangemembrane by accelerated electron radiation as a separator for the 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J].J.Membr.Sci.,1997,(132):55-61[13]H.Z.Zhang,H.M.Zhang,et al .Nanofiltration (NF )membranes:the next generation separators for all vanadium redoxflow batteries(VRBs)[J].Energy Environ.Sci.,2011(4):1676-1679[14]J.Y.Qiu,M.L.Zhai,et al .Performance of vanadium redoxflow battery with a novel amphoteric ion exchange membranesynthesized by two -step grafting method[J].J.Membr.Sci.,2009(342):215-220。
钒液流电池 离子交换膜 小木虫
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它利用钒液作为电解质,在正负极之间进行电荷的转移,从而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离子交换膜则是钒液流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选择性地传递离子,将正负极隔离开,同时保持电解质的循环,实现电荷的传递。
1. 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液流电池,它利用钒液作为电解质,在正负极之间进行电荷的转移,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钒液流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采用的是氧化钒和氧化钒,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将化学能储存于电解质中。
2. 离子交换膜在钒液流电池中的作用离子交换膜在钒液流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选择性地传递离子,将正负极隔离开,同时保持电解质的循环,实现电荷的传递。
离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离子导电性能和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正负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同时可以让离子自由穿过,实现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递。
3. 小木虫的特点和应用小木虫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膜材料,它具有优异的离子导电性能和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正负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同时可以让离子自由穿过,实现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递。
小木虫的独特结构和组成使其在钒液流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提高钒液流电池的循环效率和电能转化效率,为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可能。
在未来,随着能源储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钒液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离子交换膜将在能源存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技术支持。
希望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加大对钒液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的投入,加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能够实现大规模的能量存储和释放、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耐高温性能等。
而离子交换膜则是保障钒液流电池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它可以有效隔离正负极,促进离子传导,同时阻止电子的通过,从而确保电解质的循环。
液流电池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原材料
液流电池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原材料摘要:1.液流电池概述2.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作用3.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原材料4.液流电池应用领域及前景5.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进展正文: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解质溶液在电极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在液流电池中,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erfluorosulfonic acid membrane,PFSA membrane)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保证电解质溶液在电极间顺利传递,还能有效地阻止气体产物通过,提高电池的性能。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主要原材料是全氟磺酸树脂(Perfluorosulfonic acid resin)。
这种树脂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能够在液流电池的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性能。
全氟磺酸树脂通过特殊的聚合工艺制成,具有高离子传输速度和低电阻,有助于提高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液流电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储备、大规模储能、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集成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液流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技术,其市场需求也将逐渐扩大。
此外,液流电池在军事、航天等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我国,液流电池的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为液流电池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国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致力于液流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
尽管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液流电池产业仍有一定差距,但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有望实现赶超。
总之,液流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清洁能源存储技术,其核心原材料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研究与开发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李彦;徐铜文【摘要】The 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VRB)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its excellent featur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and stable power generation. As a key component in VRB, the ion exchange membranes (IEMs) not only separate the electrolyte, but also conduct ions to form charge-discharge circuit. In this work, an overview is presented for the various IEMs research of the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Relevant published work is summarized and critically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s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in the ion exchange membrane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further research opportunities are prospected.%由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具有大规模储能和稳定发电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离子交换膜(IEM)是 VRB 中的重要组件,它不仅要隔开阴阳极电解液,而且还要传输离子以构成闭合回路.对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做了系统介绍.从离子交换膜的基本功能出发,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全钒液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5(066)009【总页数】9页(P3296-3304)【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大规模储能【作者】李彦;徐铜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8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传统能源的耗竭与不可持续促使人们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新能源具有污染小、来源广、可再生的优点,其开发利用可增加能源供应并减少碳排放量,因此,新能源的使用必然能解决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问题。
然而,可再生能源受时间段和天气影响大,具有不稳定、不持续和不可调度的特点,为了利用发电系统并实现持续稳定的供电,高效可行的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开发尤为重要[1-3]。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以下简称钒电池)被认为是现阶段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由于其具有响应速度快、容量设计独立、无地域限制、能量效率高、绿色环保、寿命长、成本低等优势[4-5],深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离子交换膜是钒电池的一个重要部件,由于其稳定性、选择透过性及其生产成本未能达到商业储能电池的要求,这限制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性能好、成本低的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对钒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钒电池中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重点阐述国内外针对钒电池的离子交换膜进行的最新研究与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钒电池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为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1 VRB的结构及原理液流电池是一种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储能装置。
与传统电池将能量储存于电极材料中不同的是,液流电池是将能量存于两对可溶解的氧化还原电对中,并在电极处将其转化为电能。
VRB是液流电池的一种,它仅采用钒一种元素形成的4种不同价态的钒离子作为氧化还原电对。
如图1所示,钒电池由两个电极、两种循环的电解质溶液(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集流体和隔开两种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交换膜构成。
钒电池的阳极电解液是V4+/V5+的硫酸溶液,阴极电解液是V2+/V3+的硫酸溶液。
钒电池通过钒离子价态的变化来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
钒电池实施充电,发生在当发电系统功率超过额定输出功率时,利用钒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当发电系统不能满足额定输出功率时,钒电池放电,以此来保证电功率稳定输出。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离子交换膜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承担着离子传输构成电路回路的重任。
可以说,离子交换膜的性能直接影响钒电池的储能效果。
通过以下电化学半反应的电极电势可得出钒电池系统的标准化学反应电势为1.259 V[5-6]。
阳极反应阴极反应电池的电化学反应1.2 VRB的特点通过以上钒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可以得到钒电池的诸多特点和优势。
(1)规模大。
钒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存储容量彼此独立。
其一,电池输出功率的大小取决于膜堆的大小,可通过调整电池模块数量与电极面积来调节电池的输出功率;其二,电池存储容量大小取决于储存槽中电解液的量。
基于输出功率和存储容量彼此独立,通过调节钒电池各种参数便能实现大功率、大规模储能。
(2)效率高。
钒电池的阴阳极电解液分别储存于相互独立的贮存槽中,避免了电解液储存中的自放电现象。
在电解液能承受的范围内,可以深度充放电,提高电池的效率。
(3)寿命长。
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完成的。
与其他储能电池的电极不同,钒电池的电极不需要参与电化学反应,只提供一个电子转移的场所,这样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4)成本低。
构成钒电池的关键材料如离子交换膜、电极、电解液等都容易获得,钒电池规模化应用在国内容易独立实施,成本较低。
另外电解液仅由一种元素构成,避免了交叉污染和电解液的浪费,并且电解液能循环利用,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隔膜在钒电池中既要分离正负极电解液防止电池短路,又要允许电荷载体如 H+或SO42−等离子通过,以保证正负两极电荷平衡并构成电池回路[7]。
理想的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需具备以下特点。
(1)低钒离子渗透率。
钒电池的隔膜要尽量降低离子交叉污染和电池自放电,提高能量效率。
(2)高离子电导和低膜电阻,从而提高电压效率。
(3)高稳定性,具有可观的机械强度及耐氧化、耐化学腐蚀性能。
(4)低的水通量,从而在充放电过程中,使得阴、阳两极电解液保持平衡。
(5)隔膜应价格低廉,能达到规模化应用的要求。
然而,目前开发的离子交换膜很难同时满足上述条件[8]。
因此,开发出性能好并且价格低的离子交换膜对钒电池的规模化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如上所述,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所需具备的特点彼此关联,相互牵制。
若离子交换容量高,电荷载体离子透过率就会相应升高,然而其相应的钒离子透过率也会提高,同时离子交换膜的稳定性也会降低;而钒离子透过率低、稳定性好的离子交换膜往往交联程度高,膜的面电阻比较大,导致电池的电压效率比较低[2]。
在钒电池内部,离子交换膜暴露于具有不同价态钒离子的阴、阳极电解液中,它必须要抑制阴、阳极电解液不同价态钒离子间的相互混杂,并要大量透过 H+或SO42−等离子。
这表明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必须具备高的离子选择性。
再者,钒离子渗透越大,钒电池自放电越严重,电流效率就会越低,导致能量的损失,同时伴随钒离子迁移的水迁移会提高,电池容量也会降低。
因此钒离子渗透率也是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选择的一个重要参数。
此外,面电阻也是应用于钒电池离子交换膜的一个重要指标。
面电阻增大,电池内压降也会增大,导致电池能量损失。
另外,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一个障碍是离子交换膜的长期稳定性不足,钒电池电解液具有强酸性,并且五价钒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因此耐酸性、抗氧化性等长期稳定性也是考察钒电池离子交换膜的一个重要指标。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钒电池性能。
常用于钒电池的离子交换膜有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以及酸碱对聚合物复合膜。
这些膜在钒电池运行中主要有以下作用:其一,隔开正负极电解液防止电池短路;其二,允许电荷载体如 H+或SO42−等离子通过,以保证正负两极电荷平衡并构成电池回路。
如图2所示,阳离子交换膜主要是选择性透过 H+,同时阻隔钒离子透过膜[9-13]。
阴离子交换膜主要是选择性透过SO42−,同时阻隔钒离子透过膜[14-18]。
对于酸碱对复合膜,电荷载体离子透过情况较复杂。
根据目前研究来看[19-22],为了达到高氢离子传导、低钒离子渗透的目的,酸碱对复合膜中以酸性聚合物成分占主体,根据酸性聚合物和碱性聚合物间的氢键及离子交联作用,促进氢离子传导,阻隔钒离子透过。
以磺化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复合膜(SPEEK/PEI)为例,如图3所示[19],酰胺基团和磺酸基团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在膜的亲水区域内形成层层屏障,最终成功阻隔钒离子,透过氢离子。
4.1 多孔基体填充膜自1984年Skyllas-Kazacos提出全钒液流电池的概念之后,大量的商业膜用于钒电池以作筛选考察。
早期研究表明,大多数商业隔膜,如Selemion CMV、DMV、AMV、ASS、DOW等膜由于化学稳定性差不能满足钒电池中隔膜的要求[23]。
最早应用于钒电池的一类膜是多孔基体填充膜。
此类膜通过两步反应制得。
首先是将离子交换树脂或聚合物电解质与交联剂一起填充到多孔基体(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或多孔陶瓷)上,随后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孔隙填充膜。
这种膜的优势在于多孔基体赋予膜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离子交换树脂或聚合物电解质确保膜具有离子电导,并且膜的化学稳定性能通过交联反应程度进行调节[24-26]。
Skyllas-Kazacos等将阴离子交换树脂CG400注入多孔的陶瓷中,将其浸于对二乙烯基苯DVB中,高温条件下,DVB在陶瓷的孔中发生聚合交联,以调节陶瓷基体的孔结构。
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时能量效率为75%,而没有处理的多孔陶瓷材料的能量效率为40%。
循环测试表明此膜的稳定性较好,循环寿命超过4000 h,效率没有降低现象[27]。
另外用聚苯乙烯磺酸盐(PSS)和羧基甲基纤维素钠盐(CMCS)作为聚电解质导入多孔陶瓷中,库仑效率90%,未用聚合物修饰的多孔陶瓷膜的钒电池库仑效率只有77%,VRB单电池性能测试达到8000 h没有出现膜降解[28]。
虽然这类膜化学稳定性很好,但是它们的离子电导较低限制了其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的应用,在高电流密度时,电池的电压效率和能量效率普遍都很低。
因此提高此类膜的离子电导非常迫切。
除了交联的孔隙填充复合膜外,将高离子电导的聚电解质直接导入多孔基体上而不利用交联反应也是制备钒电池用孔隙填充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