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理念,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意味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不能有任何的偏废。

协调发展,则注重的是发展的平衡与和谐,比如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等。

而可持续发展,更是将目光放长远,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

那么,生态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可以说,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我们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必然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

这不仅会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质量,更会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比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和废气会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引发各种疾病。

这些问题都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科学发展观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规划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转变。

这就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等。

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地区和个人得到合理的补偿和激励。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我们不能仅仅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索取资源的对象,而应该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指导我们社会前进的重要理念,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承受能力。

过去,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和可持续性。

许多地方为了短期内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比如,一些地区的森林被大量砍伐,不仅导致水土流失,还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一些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和废气,使得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污染,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如果我们的环境被破坏,资源被耗尽,那么经济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比如,当空气被严重污染,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成本增加,这无疑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水资源被污染,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下降,食品安全也难以保证。

因此,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它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局的眼光来看待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环境问题,而要综合考虑其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制定环保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减少污染排放,还要考虑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在进行生态修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比如,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环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减少建筑和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的今天,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八大公害事件”,已经暴露出了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生态破坏。

至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臭氧层损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水质、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全面爆发,而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速,也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不断升级。

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国际社会答成了以下共识:1、资源是有限的2、增长不等于发展3、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前提4、必须彻底清算“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和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联合国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形成的文件《21世纪议程》,是开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两个突出标志。

中国对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解放初期因文化大革命和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资源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发展过慢,因此为摆脱贫困我国决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的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开始逐步显露出来。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终于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1994年中国率先制定并出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 1996年在“九五计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张,直到十七大,才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名词解释 科学发展观

名词解释 科学发展观

名词解释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人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观念和发展路径。

它是中国共产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和坚持的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总基调。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的福祉,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发展中注重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路径,旨在解决中国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首先,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类发展要顺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人类必须尊重并适应这些规律。

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根本任务。

科学发展观鼓励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低碳经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增强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
1. 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平衡的协调,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 科学决策:建立科学、科学和民主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6. 推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民族文化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

7. 推进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国家、社会、家庭和谐发展。

8.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以上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通过实施这些要求,可以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03•【文号】国发[2005]39号•【施行日期】2005.12.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核与辐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我国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两个重要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文明是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关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但也要关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提高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生态文明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生态文明强调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目标都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生态文明则注重保护环境,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存。

只有保护好环境,人们才能享受到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水资源。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都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两个重要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生态文明强调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 学发 展 观 注 重 以 人 为本 , 要 求全 面 协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它 强 调 经 济 发展 应 惠及 群 众 , 并 有 利 于 自然 、 社 会 的 可 持 续发 展 和 不 同 区 域 的全 面 协调 发展 。 因 此 , 从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内 在要 求看 , 保护 生 态环 境 、 推进 生 态文 明建设 是 一 个 不 可 忽视 的重 要环 节。 今年我 国 一 些 地 方发 生 的重 大 生 产 安全 事 故和食 品安全 事故 , 再 一 次让 人 强 烈感 受到 , 经 济发展 和企 业 成长 中非 常有 必 要 转 变不 适 应 、 不 符合 科 学发展 要 求 的思 想 观 念 , 不 能 以破 坏 生 态环 境 和 损 害群 众 的生存权 、 生命权 为代 价 。
应该 说 , 造 成 生 态 环 境 问题 突 出 的原 因 有 很 多。 近 代 以来 的 主 导观 念 是 人 类对 自然 的 征 服 和 改造 , 自然 资源 在 人 们 眼 中只 是 财 产 , 人 和 自然 的关 系更 多地 体 现 为 经 济 性 , 其 中 包 含 了特 权 , 但 却 不 包 含 义 务 。 这 一 观 念 违 背 了 自然 世 界 本 身 的 生 态规 律 , 人 类生 活 的两
卷 ;首 ! 语
科学发展观 与生态环 境保护
全 党深 入 学 习实践 科 学发展 观 活 动动员大会 暨省部级 主 要领 导干 部专题研 讨班 日前 隆 重 召 开 。 胡 锦 涛 总 书记 在讲 话 中强 调 , 要 把 深 入 学 习 实践 科 学发展 观 摆 在 突 出位 置 , 推 进 生态 文 明建设 。
பைடு நூலக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它强调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互促进的理念。

这一观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绿水青山,象征着清澈的河流、葱郁的森林、青翠的草地,代表了生态环境的美好与健康。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所谓的金山银山将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没有了清洁的空气、优美的自然风景,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大大降低,经济发展也将受到严重的制约。

然而,绿水青山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经济发展。

相反,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这种利用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方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样,既可以实现经济的繁荣,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只有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划,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每个人都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建设者,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共同创造出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我们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追求经济的繁荣,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美丽、幸福的世界里。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而努力奋斗!。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理念。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全面: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 发展协调:强调各个因素的协调运作,促进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序性,避免发展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3. 发展可持续:倡导经济社会发展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

4. 发展科学:强调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创新驱动,提倡科学实证、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追求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领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指导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2. 维护人民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它强调人民的主
体地位,反对唯GDP主义,推动改善民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要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4. 推动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式、动力式和方式式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实践发展的指导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为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为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为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
展理念,是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理论的结晶。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人的价值和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既强调了经济效益,也注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是一种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需要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需求,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3. 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 共享发展: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强调共享发展,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是推动我县环保系统进一步思想解放、改进工作作风和创新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

为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理念贯穿于环境监察工作的始终,切实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和推进我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

近期,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走访了****矿业有限公司(勐马铁合金厂)等部分重点企业结合生态县创建、节能减排等工作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基本情况**县**矿业有限公司是在云南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指引下,积极推进“电矿联营”的政策措施,通过引入外来资金,在**县成立的民营企业。

公司位于勐马镇帕亮村,占地面积62243平方米,法定代表人贾珩。

公司以铁合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为主,兼营矿产品和黑色金属材料。

20xx年5月公司新建铁合金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生产硅铁、高碳猛铁、锰硅合金等铁合金产品。

公司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设计安装9000kva和12500kva矿热电炉各一台,总容量21500kva。

同时建设环保除尘系统,供电系统、水循环利用系统及机电维修、化验分析、原料处理等附属设施。

公司现有职工80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吸收本县内农民工18人,安置残疾就业人员7人。

该项目已列入**县20xx—2020年县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年产锰系列铁合金2.6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2亿元,年实现利润931万元,上缴税金2137万元。

公司建设工程完成后,每年可消耗锰矿石8万吨,焦炭2万吨、石灰石3万吨、电力1.3亿kw.h;年进出厂主要物资吞吐量将达23吨。

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手段,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了县委、县政府“确保环境污染好于周边地区,确保不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立足全局、注重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

2.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对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要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新突破。

4.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

5. 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各方面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促进各领域的协同发展。

6. 依法治国、依德治国: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并重的原则,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工作方针,旨在引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措施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措施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措施3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短缺,反过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

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浪费、短缺的根所在。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

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法律,设置了机构,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力度。
促进公众参与
科学发展观提倡公众参与生态环 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
境保护工作。
04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总结词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详细描述
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表明,科学的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的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
展。
统筹兼顾
03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
效益的统一。
生态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
1 2
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重要内容之 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生态环境保护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推 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发展观重视人的 主体地位,追求人的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旨在推动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 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 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应对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而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
05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与路径
目标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
路径
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 展绿色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和环保技术研发,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它具有当代的重要价值。

以下是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当代价值:
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代,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挑战,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发展框架,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鼓励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在追求更高的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关注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文化自信和多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文化自信和多元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当代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中,科学发展观提倡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科学发展观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价值。

它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指导,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总体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关注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弘扬文化自信和多元发展,以及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

它为中国及其他国家在当代面临的发展问题提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学校毕业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学院:XXXXX学校学生姓名:XXX专业:XX班级:XXX指导教师:目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2)摘要 (2)一、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 (2)(一)水资源的问题 (2)(二)土地资源的问题 (2)(三)生物资源的问题 (3)(四)气候资源的问题 (3)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3)(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 (3)(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 (3)三、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4)(一)科学发展观 (4)(二)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4)四、科学发展观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导(具体措施) (5)(一)法制手段 (5)(二)经济手段 (5)(三)社会责任 (6)(四)国际合作 (6)结束语 (6)致谢 (6)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恶劣,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势在必行。

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保护措施。

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入手,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对这些原因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关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践,借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并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新认识。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正确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1]。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很多问题。

下面从几个方面环境来具体说明。

(一)水资源的问题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

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2]。

(二)土地资源的问题第一;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第二;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

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

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

第三;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第四;我国的耕地面临污染,据有关部门对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3]。

(三)生物资源的问题中国虽具有高度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一些物种数量减少乃至消失,因此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一,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我国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4]。

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

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

其二,物濒危程度加剧。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5]。

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6]。

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

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栖息地丧失。

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

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7]。

(四)气候资源的问题我国有1/2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有1/5的人口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环境中;我国的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左右,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同时还在城市阴霾天气和光化学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也都在呈现加重的趋势。

同时我国由于气候变暖,我们的青藏高原的很多冰山、雪线在这个更上升后退这样的话就使我们的江河的水源受到了很大的危害。

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又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重视,面对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将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压力。

(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归纳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来自思想认识方面的,具体表现为我国当前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认识,这是不可取的;第二,是法律制度方面的,一些地方,由于重经济轻环境保护,对当地的落后经济发展方式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阻扰环境保护的正常执法,还有我国部分地区的环保部门不能够严格执法,以及一些企业的守法不自觉,直接表现为我国《环境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过轻;第三,是经济政策方面的,在国外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绿色税收、绿色的财政、绿色的金融、绿色的保险,就是很多的经济政策都是在为环境保护服务,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差距比较大,由于没有有力的经济政策,环境保护只能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去执法,阻力就很大;第四,是体制方面的,现在的环境执法往往来自分工不清和地方保护两个方面的压力;第五,是技术支持方面的,具体为我国在环境监测和治理污染的技术方面任然是落后的。

(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人口还在不断增加,据预测我国要到2030年或是到2040年的时候,人口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峰,从那以后人口才下降。

所以人口的增加对环境的压力是很大的。

第二就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仍以8%到10%的速度在发展。

第三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时期的一个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工程必然带来大量的工业污染。

第四就是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很多土地、天然植被都被侵占。

第五就是农业现代化在不断推进,特别是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还有禽畜养殖等方面的发展使禽畜粪便大量污染了河流和土地。

第六就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费量在持续增长。

第七就是很多新的技术、新的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在不断的加大,因为很多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难摸得清。

最后一点,我国的理士欠账很大,特别是在城市,一些环境和保护的基础设施,像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欠账很大,要还清历史欠账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

三、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一)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均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不断充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做好环保工作就是最直接、最具体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只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环保党建工作的“魂”,使环保部门的党务和业务完全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引领和推动环保事业的思路、力量和智慧,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之路。

(二)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以有效处理好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科学发展观为解决我国经济的快速而健康发展与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矛盾提供了最佳方式。

人类社会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属。

上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人类在饱尝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之后开始醒悟,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和统一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了最佳方式,可以说,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和谐。

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因而人与自然环境必须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关系,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认识的深化。

可以说,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传统的或旧的科学发展观包括单一的经济增长和极端的环境保护两种倾向,这两种发展观都会导致一种极端的误区。

然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通过经济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从深层的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能够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同环境保护协调共进,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进一步讲,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因此,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路,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与此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务必建设在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上,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进。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解决经济社会中的各种文艺就必须有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发展是在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可持续的经济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