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提供了整个系统的蓝图和基础。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以下是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一、框架结构设计原则1. 模块化设计:框架结构应当被分解为多个互不依赖的模块,便于维护和升级。
2. 可扩展性:框架结构应当保持足够的弹性,以满足未来要求的变更和改进。
3. 独立性:框架结构所设计的模块应当独立存在,在更改或替换其中一个模块的情况下,其他模块不受影响。
4. 易用性:框架结构应当具有普适性,能够方便地被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
5. 性能优化:框架结构应当具有较高的性能和效率,以提升用户体验。
二、框架结构注意事项1. 适当使用抽象化:抽象化是框架设计中常见的手段,用于隐藏底层实现细节,提高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
但要注意的是,过度地使用抽象化可能会导致代码变得杂乱无章,且难以解读。
2. 统一接口设计:在框架结构中,应当统一设计接口,方便用户调用。
此外,接口设计也应当遵守良好的命名规范。
3. 合理化安全控制:安全控制是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引入到框架结构设计中。
合理的安全控制应保证系统的数据和资源安全,并避免过度的限制和阻碍。
4. 合理化异常处理:异常处理是框架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异常处理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一般来说,异常处理应当遵循异常的分类及优先级处理,保留必要的异常日志信息,同时带有清晰明确的处理流程。
5. 统一的错误码规范:错误码是框架结构中常见的语言。
设计应保证在整个系统范围内都能够统一使用相同的错误码规范,便于开发人员进行错误控制和追踪。
三、总结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的核心。
设计良好的框架结构可以极大地提升软件质量和效率,避免代码碎片化和混乱。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模块化设计、可扩展性、独立性、易用性和性能优化等多种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统一接口设计、合理化安全控制、合理化异常处理以及统一的错误码规范等问题。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软件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设计能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加快上线速度,而一个糟糕的框架结构设计则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功能后期修改困难、系统性能下降等问题。
合理的框架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的框架设计模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单一职责原则是指一个类只负责一个功能,一个模块只负责一个业务。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将各个模块、组件划分清晰,避免一个模块包揽太多的功能,导致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过高。
2. 开闭原则开闭原则是指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要设计出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可以通过继承、接口、配置等方式进行功能的扩展,而不是直接修改原有的代码。
3.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是指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要使用接口、抽象类等方式进行解耦合,避免模块之间的直接依赖。
4. 接口隔离原则接口隔离原则是指客户端不应该强迫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接口,避免接口过于臃肿,提高接口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5. 最小化原则最小化原则是指在设计框架结构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和冗余性,保持框架结构的简洁性和灵活性。
1. MVC模式MVC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框架结构设计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降低了代码的耦合度,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2. MVVM模式MVVM模式是一种轻量级的MVC模式,它将视图模型(ViewModel)作为视图(View)和模型(Model)的中介,使页面与数据之间的绑定更加方便,减少了页面逻辑代码的编写。
3.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指将系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接口,可以独立进行开发、测试和部署。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结构设计人员绝大多数都有设计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错误的经历,有的遗漏荷载,荷载不正确,有的未考虑到施工。
本人把自己或他人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次设计时,都逐条核对,尽量减少错误。
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建模注意的问题●梁、柱等构件是否按照建筑要求与墙偏心对齐●纯框架结构中布置的辅助墙是否删除(PKPM中)纯框架结构中布置墙的目的是辅助梁柱偏心对齐,符合建筑要求。
●楼层平面荷载是否与板厚相对应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板厚,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板面荷载。
●梁间墙恒载是否与梁高相对应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梁高,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梁间荷载。
●梁柱偏心距离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尺寸的1/4尤其是边梁处,梁宽一般至少为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2,这样能保证偏心距离不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4。
当然,如果觉得梁宽过大,抗震等级9度以下也可不必满足此要求,但梁要加腋,施工要麻烦一些。
●楼梯平台梁高度是否能满足梯板钢筋锚固要求对于梯板来说,直径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8=280,平台梁至少要200x300;直径10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0=35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2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2=42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4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4=490,平台梁至少200x350;直径16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6=560,平台梁至少200x400;直径1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8=630,平台梁至少250x400。
很少情况下梯板上部钢筋要直径18的,故一般情况下按照200x400设计平台梁,能满足绝大多数要求。
●楼梯平台梁梁间荷载对于楼梯处的建模,PKPM中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仅在梯板处(平台梁之间)开洞,而梯板恒载和活载需要等效为线荷载加在平台梁上。
要精确地计算梯板恒载是可以的,但每个工程都计算没必要,经过计算分析,恒载取9kN/m2是足够的,大多数情况下,也即板厚160mm左右取8kN/m2也是足够的,为简便起见,统一取9kN/m2;规范要求消防疏散楼梯活载取3.5kN/m2,结构设计人员可能不太会注意建筑图上哪些是消防疏散楼梯,哪些不是,因此,统一取3.5kN/m2。
框架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1.1无地下室的多层框架房屋1)基础埋深较浅时现浇的框架结构梁柱刚接,计算简图的确定主要是确定底层柱的计算长度。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结构规范》)第7,3.11条规定:一般多层房屋中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取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H:装配式框架取1.25H.2)基础埋深较大时为了增加房屋底部的整体性,减小位移有时在0.000n〕附近设置基础连系梁。
将基础连系梁以下的部分看作底层,往的H值取基础顶面至连系梁顶面的高度,而把实际建筑的底层作为第二层考虑,层高H取连系梁顶层至一层楼面高度。
1.2带地下室的多层框架房屋对于带地下室的多层框架结构,合理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是一个关键问题。
《结构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都没有明确地提出具体位置,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能够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或采用箱型基础时,可将地下室顶作为框架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在利用PKPM软件进行设计时,楼层总数仅输入地下室以上的实际层数,底层的层高H取实际层高。
这样计算出的地震作用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对于不能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或者采用筏板式基础时,嵌固位置最好取在基础顶面。
此时,利用电算进行楼层组合时,总层数应为实际的楼层数加上地下室的层数。
2、基础宽度和面积的计算在计算基础宽度或面积时,往往由于力学模型不明确或考虑问题不周详,导致基础宽度或面积不足。
如墙体上作用有较大集中力的情况,当墙体上有较大的集中力作用时,通过墙体和基础可将集中力向地基扩散,但这种扩散是有一定范围的,且基底土反力并不均匀分布。
若设计时用该集中力除以墙段长度得到的平均线荷来确定基础宽度,则导致局部基础宽度不足。
因此,必须加大基础宽度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通常采用局部调整系数调整基础宽度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软件产品不断地涌现出来,但是软件产品的框架结构设计已经成为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框架结构是软件开发过程的基础,合理的框架结构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减少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和功能。
在此,本文将探讨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一、框架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是根据软件产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为了确保框架结构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框架结构设计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素:1. 充分考虑用户需求。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要和使用习惯,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同的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
2. 必须有一定的扩展性。
框架结构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性,即在设计时考虑到将来可能的业务扩展,以便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更加灵活的进行业务的扩展。
3. 具备高性能和高可维护性。
框架结构设计需要具备高性能和高可维护性,以便更快捷的开发、更佳的用户体验和更快速地处理异常情况。
4. 具备一定的可重用性。
框架结构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可重用性,以便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快速重用,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和提高开发效率。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先确定设计目标和设计要素,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然后进行评估和测试,以便及早排除问题和确定有利于进一步生产的方案。
1. 避免过度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避免进行过度的设计,而导致不必要的开销和减慢开发进度。
2. 避免过于依赖第三方框架。
框架结构设计需要在不满足内部需求时,才选择使用第三方框架。
如果过于依赖第三方框架会带来风险,如底层代码发生变更等问题。
3. 适度灵活,尽量少的约束开发人员。
框架结构的设计应适度灵活,尽量少的约束开发人员。
如一些开发方式、约定、流程等不应过于死板,而应该有一定的灵活度,以便开发人员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能力。
4. 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层次结构。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层次结构,而应该考虑如何简化设计实现,以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提高开发效率。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浅议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有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抗风性能比较好的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空间的要求,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一、框架结构设计原则1.刚柔结合。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结合的。
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里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
柔多了虽然造价可以降低但是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导致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
2.多道设防。
安全的结构体系应当是躲到设防的,如破坏力来临时,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
这时候,如果吧“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不可取的。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中多肢墙要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要比纯框架好等等,这些就是多道设防设计思路的体现。
3.保大弃小。
框架结构结构体系中提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的说法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现实中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
简单地说,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的,但各个构件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所以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了轻重之分。
一旦不可预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就会协作抵抗外来的破坏力,就是为了保护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有所牺牲在所难免,但由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如果各个构件平均用力,可能会得不偿失,损失将更大!4.整体性能。
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有机一体的,通俗地讲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能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
基于这个思想,设计人员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不同的关节“打通”,使这种力量在关节处能够顺畅无阻。
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或者处在相对的静态中。
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有哪些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有哪
些问题?
1、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ht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
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
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2、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
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
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
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
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异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
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
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3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
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筋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因其具有受力均匀、灵活性大、稳定性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不断发展起来,设计人员也开始将计算机应用在工程当中来计算其框架结构,极大的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繁重度。
但是在设计框架结构过程中,由于各个条件的影响导致框架结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这些对工程的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受到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关键问题;问题及对策引言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受力骨架,在形成人类活动空间的同时,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及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
结构是建筑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何种建筑物都承受着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变形以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钢筋框架结构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频繁。
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的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碰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因而结构设计者需要在遵循各种规范的前提下大胆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上的重难点。
我国是地震多发地带,在注重解决结构方面的问题外还应该做好杭震设计。
一、框架结构方案构思时应考虑的问题结构的传力路线应简捷明了,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传力路线越短、越直接,结构的工作效能越高,所耗费的建材也就越少。
从力学观点看,在民用和公共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应当尽量使柱网按开间等跨和进深等距布置,这样可以相应减少边跨柱距,也可以充分利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以减少结构中的弯矩,可以使各跨梁截面趋于一致,而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结构方案还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功能要求综合考虑。
二、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处理方式(一)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不应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定制度来看,在计算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过程中,设计师不应该采用砌体承重的混合形式来进行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导言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便于分隔,延性较好等特点。
但若因施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承载能力下降,易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今天我们整理了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一起来看吧。
设计要点基础平面要点(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
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5)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6)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7)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8)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
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9)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
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0)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1)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框架构造设计中留意的问题框架构造是由梁和柱这两种建筑材料以刚接或是铰接相连组成框架来抵抗适用过程里消灭水平荷载或是竖向荷载状况的承重体系构造。
这种构造有形式简洁、布置灵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框架构造概念不明确、施工条件限制、构造设计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工程的顺当完成。
本文结合工程中的实际状况,对框架构造设计中产生的问题开放逐一分析。
标签:框架构造设计;建筑构造;问题框架构造设计由两局部组成,根底设计和上部构造设计。
其中,根底设计包括确定建筑埋深和持力层、设计根底选型和构造。
上部构造设计包括布置框架构造;计算荷载、内力和位移以及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设计;选用计算模型等。
一、框架构造设计中的梁柱问题〔一〕根底梁、根底连梁和地下框架梁之间的区分在框架构造设计中,根底梁、根底连梁和地下框架梁这三个概念常常简洁被人混淆。
在这里我们首先区分一下它们的概念及作用。
根底连梁是指框架独立柱下根底设计中,在接近根底顶面的位置设置双向地下梁来使得根底整体性的提高,用于调整上部构造中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和支撑框架底层墙体。
当根底埋深较小时,根底拉梁的顶标高于一般的标准和根底连梁高度相当,计算模型不是支撑在连续梁上而是在根底上简支梁。
当根底梁底架空时,可以使得根底拉梁的实际受力到达计算模型标准。
消灭根底埋深较大时,根底拉梁的顶面标高会高于一般位于地坪下500,这样使得能使计算模型将其当成由软件计算完成的单层框架,有利于根底拉梁墙体的节约。
此时的根底拉梁属于地下框架梁。
它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要求与楼面框架梁一样。
根底梁是起根底作用的,它用来承受地基反力。
例如筏板根底梁,承受地基反力是由根底梁和根底底板共同承受的。
它的计算模型选择“倒梁楼盖法”,其根底梁受力筋的位置与楼面框架梁的设置位置相反。
〔二〕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选择框架构造设计的前提是对梁柱截面尺寸的选择,截面尺寸的选择不仅应符合工程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当尽量使得柱线刚度和梁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模块的划分、模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探讨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明确定义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包括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用户的需求等。
只有明确了系统的功能和需求,才能合理地进行框架结构设计。
要合理划分功能模块。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将系统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
模块之间的划分应该尽可能地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每个模块的功能要尽可能地独立,与其他模块的依赖关系要尽可能地少。
然后,要设计良好的模块接口。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良好的接口设计可以提高模块的重用性和扩展性。
接口设计应该清晰、简洁,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模块的使用方便性和灵活性。
接下来,要考虑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模块之间可能存在依赖关系,一个模块的功能可能需要依赖其他模块的支持。
在设计模块的依赖关系时,要尽量避免循环依赖和过度依赖的情况,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稳定性。
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性能方面,需要合理地设计系统的并发性和负载均衡,以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安全方面,需要考虑系统的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防御措施,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要进行合理的测试和优化。
在框架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测试和优化,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测试的方式可以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优化的方式可以包括代码优化、算法优化和数据库优化等,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框架结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制定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以便于开发人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方法进行开发。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功能划分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软件的功能进行划分,明确各个模块的功能和职责。
这样可以对软件进行合理的功能组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功能划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软件的业务逻辑和流程,按照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组,尽量使得功能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模块之间的接口简单清晰。
二、层次规划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软件的层次规划,将软件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以便于分工协作和模块化开发。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软件划分为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和控制,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通过合理的层次规划,可以降低各个层次之间的耦合度,提高软件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四、设计原则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便于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或模块应该有且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2. 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3.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4. 接口隔离原则:不应该强迫客户端依赖于它们不使用的接口;5. 最少知识原则: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尽可能少地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
通过遵循这些设计原则,可以确保我们的框架结构设计合理性和稳定性,确保软件的性能和质量。
五、技术选型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技术的选型,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以便于实施我们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软件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技术的选型,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和框架,以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性能。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什么是框架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是指在设计应用程序或软件系统时,将它们分解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个层次负责一个特定类型的任务,这些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也被精确地定义。
相应地,开发人员可以在这些层次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从而构建出一个整体功能完整的系统。
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简化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同时还可以提高代码重用率和维护性,并且可以使系统开发更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
在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开发人员们注重参考:1. 定义清晰的层次结构:在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定义一个清晰的层次结构,该结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们更好地理解软件的架构,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并能够更好地开发出高质量的代码。
2. 类的设计:在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类的设计非常重要。
类的设计必须非常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同时,开发人员应该多考虑类的结构和关系,尽量减少类之间的耦合性,这样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程序错误和工作效率的下降。
3. 模块化设计:在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模块化设计非常重要。
开发人员应该将程序分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来降低耦合性。
同时,每个模块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功能和自己的规范,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代码维护和扩展。
4. 设计模式的应用:框架结构设计涉及到大量的设计模式,例如MVC、MVVM、观察者模式等等。
在设计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灵活使用这些设计模式,以满足程序的需求。
但是,在使用设计模式时,必须确保这些模式符合程序的具体业务场景。
5. 描述文档:在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撰写描述文档,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的设计,以及反复修改程序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总结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框架结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开发人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程序的复杂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需要灵活使用各种设计模式,合理规划软件层次架构,协调整个开发过程。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1.安全性:框架结构是支撑建筑物的结构元素,它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抗震、抗风、抗弯曲、抗压力和抗拉力等多种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2.经济性: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在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选择恰当的结构材料,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3.美观性:框架结构在建筑物的外观形态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建筑物的整体形态,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以满足建筑物的美观性要求。
4.施工性:框架结构设计要考虑到施工难度,设计者应尽可能采用施工简便、易于操作的技术手段,以减少施工工作量和工期。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1.材料选择:框架结构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经济性,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结构类型:框架结构的类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位置、环境等因素确定,例如,框架结构可分为钢结构、钢混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3.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用结构技术手段,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确定结构的空间位置,以及结构的形式和尺寸,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4.分析计算:结构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以确定结构的组成部分和尺寸,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5.结构构造:结构构造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用合理的构造形式,确定结构的组成部分,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并考虑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6.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完成施工任务。
7.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对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变化,各种框架也应运而生。
框架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快速、更高效地构建应用程序。
在设计框架的结构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如可扩展性、易用性、模块化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一、框架结构设计1. 功能分层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将应用程序的功能分层。
常见的功能分层如下:- Presentation Layer: 提供用户界面的呈现和操控。
- Business Logic Layer: 处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
- Data Access Layer: 提供访问数据库的功能。
通过功能分层,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应用程序代码的复杂性,并使其更易于维护和更新。
2. 模块化模块化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划分代码。
将代码拆分成独立的模块,并且各模块之间有清晰的接口定义,有助于降低代码耦合度,并且还可以加快开发速度。
3.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开发高质量框架的关键。
通过运用设计模式,可以降低代码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MVC设计模式可以将应用程序分成三个部分:视图、控制器和模型。
这使得框架更易于维护、扩展和测试。
二、注意的问题1. 易用性框架的使用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和直接。
如果使用框架需要大量的代码或者过于繁琐,开发人员将不愿意使用对应的框架。
因此,在设计框架时,需要考虑到易用性、简洁性和友好性。
框架应该提供易用的API,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用更少的代码完成更多的工作。
2. 集成框架的集成应该是尽可能地容易和直接。
一个框架应该与其他框架和/或技术无缝集成。
在设计框架时,需要确保其与其他框架和技术的兼容性,这样开发人员才能轻松地将框架与其他应用程序或服务集成。
3. 可扩展性随着应用程序的需求不断增加,框架的功能也会不断扩展和改进。
因此,在设计框架时,需要考虑其可扩展性。
底层代码应明确开发人员将来可能想要扩展的地方,以便他们可以轻松地添加新的功能。
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建筑框架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近几年所采用的,各项设计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方法还不够成熟,为此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与建设时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设计经验,提高设计质量标准,为我国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问题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但仍有若干问题没有明确具体做法,通过以上这些设计要点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工作的开展。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设计工作者只有按相应的规范的构造要求来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的隐患。
一、基础设计中的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和基础梁在框架基础结构设计中,很多设计新手很容易混淆这三个概念。
也有人把所有的地下梁统称为基础梁。
在这里我们把概念分析一下。
在框架独立柱下基础设计时,在基础顶面附近或接近于±0.000的位置没置双向的地下梁。
设置此梁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基础整体性,调节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其二是用来承担框架底层的墙体。
我们把它称为基础连梁,当基础埋置深度不是很大时,基础拉梁顶标高一般所用与基础顶齐平,基础拉梁的钢筋分别锚固于基础之内,计算模型是支承在基础上简支梁.而不是连续梁。
为了使基础拉梁的实际受力符合计算模型,结构说明中常要求基础梁底架空(如要求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当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时,基础拉梁的顶面标高一般位于地坪下500,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计算模型简单,可以把它当作一层框架由软件完成计算工作,还可以节省基础拉梁上的墙体。
此时的基础拉梁在实际概念上应属于地下框架梁,其截面尺寸及配筋要求应同于楼面框架梁。
而我们常称的基础梁,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是起基础作用的.即承受地基反力的梁。
如筏板基础中的基础梁,基础梁和基础底板共同承受地基反力,其计算模型我们则采用“倒梁楼盖法”,基础梁的受力筋设置位置和楼面框架梁刚好相二、设计构造方面的问题(1)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配置应满足要求对于规范中规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o.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o.6%、0.5%,0.4%。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整个软件架构的基础,决定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但是,框架结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许多方面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
1. 明确需求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软件的需求。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应该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设计者应该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可以向客户或者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
2. 设计清晰的接口设计者应该设计出清晰的接口,使得模块之间的通信变得简单明了。
在设计接口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接口的使用场景和接口的易用性,这样才能设计出简单易用的接口。
3.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框架结构应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每个模块应该有自己的职责和功能。
这将使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也会让修改和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4. 考虑可扩展性一个好的框架应该具备很强的可扩展性。
由于软件需求不断变化,使得软件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因此,框架应该可以轻松地进行扩展,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5. 有良好的错误处理机制软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出现错误时,应该有良好的错误处理机制。
这将使其更容易进行调试和维护,同时也会增加软件的可靠性。
6. 良好的文档和注释对于软件框架的维护和更新来说,文档和注释非常重要。
设计者应该编写良好的文档说明框架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代码中加入详细的注释,以便于其他开发人员了解框架的细节和实现原理。
7.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设计者应该编写单元测试来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和框架的可靠性。
这样能够在不破坏整个框架的情况下,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总之,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核心的一环,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注意事项,以确保设计出一个稳定、易用、可维护的框架。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及注意的问题探讨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等方面。
设计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框架结构设计的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框架结构设计的意义框架结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根据需求和系统规模,设计出符合软件设计原则的软件结构模式。
框架结构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以便更好地支持软件系统的发展和维护。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减少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降低系统维护成本,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1.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框架结构应该只有一个原因引起变化。
如果一个框架的某个部分可能因为一个原因发生变化,而其他部分可能因为另一个原因发生变化,那么这个框架结构就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2. 开放-封闭原则一个框架结构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这意味着框架结构应该是可以扩展的,而不需要修改已有的代码。
当需求变化时,框架结构可以通过扩展来满足新的需求,而不需要修改已有的代码。
3. 依赖倒置原则一个框架结构应该依赖于抽象,而不应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这意味着框架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应该使用接口来进行通信,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4. 接口隔离原则一个框架结构应该由多个小而专门的接口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大而全的接口组成。
这样可以避免框架结构的部分接口受到无关的修改的影响。
5. 最少知识原则一个框架结构应该只和直接的朋友通信,不和陌生人通信。
这意味着框架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应该尽量减少直接的耦合,以减少对其他部分的影响。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设计出的框架结构将会符合良好的设计原则,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
1. 模块划分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将整个软件系统划分成不同的模块。
模块划分应该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即每个模块应该只有一个原因引起变化。
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内聚性。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导言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基础拉梁设计不合理等结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改进或处理的办法,可供设计参考。
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值得我们设计人员注意。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10)(以下简称《抗震设计规范》)第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
这就是说,在8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
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考虑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考虑。
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身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当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0.06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基础拉梁按一层输入。
以某办公楼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为3.6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为0.3m。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有的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为3.56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6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
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有哪些重点注意事项?
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有哪些重点注意事项?(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
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
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
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
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
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
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
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
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
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
(8)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
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
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
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
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
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
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建筑框架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近几年所采用的,各项设计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方法还不够成熟,为此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与建设时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设计经验,提高设计质量标准,为我国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但仍有若干问题没有明确具体做法,通过以上这些设计要点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工作的开展。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设计工作者只有按相应的规范的构造要求来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的隐患。
一、基础设计中的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和基础梁
在框架基础结构设计中,很多设计新手很容易混淆这三个概念。
也有人把所有的地下梁统称为基础梁。
在这里我们把概念分析一下。
在框架独立柱下基础设计时,在基础顶面附近或接近于±0.000的位置没置双向的地下梁。
设置此梁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基础整体性,调节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其二是用来承担框架底层的墙体。
我们把它称为基础连梁,当基础埋置深度不是很大时,基础拉梁顶标高一般所用与基础顶齐平,基础拉梁的钢筋分别锚固于基础之内,计算模型是支承在基础上简支梁.而不是连续梁。
为了使基础拉梁的实际受力符合计算模型,结构说明中常要求基础梁底架空(如要求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当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时,基础拉梁的顶面标高一般位于地坪下500,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计算模型简单,可以把它当作一层框架由软件完成计算工作,还可以节省基础拉梁上的墙体。
此时的基础拉梁在实际概念上应属于地下框架梁,其截面尺寸及配筋要求应同于楼面框架梁。
而我们常称的基础梁,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是起基础作用的.即承受地基反力的梁。
如筏板基础中的基础梁,基础梁和基础底板共同承受地基反力,其计算模型我们则采用“倒梁楼盖法”,基础梁的受力筋设置位置和楼面框架梁刚好相
二、设计构造方面的问题
(1)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配置应满足要求
对于规范中规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o.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o.6%、0.5%,0.4%。
” 设计中经常被忽视,尤其是柱轴压比不大时,常常不满足要求。
这一规定是保证节点核芯区延性的重要构造措施,应严格遵守。
(2)框架梁上部纵筋端部水平锚固长度应满足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规定:“框架端节点处,当框架梁上都纵筋水平直线段锚固长度不足时,应伸至柱外边并向下弯折,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E”当框架柱截面尺寸小于400 x 400mm时,应注意梁上部纵筋直径的选择,否则这一项要求不容易得到保证。
我们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框架柱。
(3)关于框架结构电梯井的问题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高层框架结构的位移较难控制,而多层框架结构的位移控制要比其容易许多,故对于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梯井,完全可以采用框架加填充墙形式,只是这时应加密填充墙构造柱,且应注意加强电梯井周围的框架梁柱的配筋,因其刚度影响在计算中无法反映出来。
若要将电梯井做成钢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会吸收较大地震力,相应减少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则框架部分偏于不安全,且井筒基础设计也较为困难,故应对整个结构按有无钢筋混凝土井筒分别计算,取最不利结果配筋,且对井筒墙壁采取做薄墙厚、构造配筋、开竖缝、开计算洞等办法来弱化电梯井刚度。
这样的墙体布置,在地震作用下不至于由于电梯井筒的破坏,而导致结构整体丧失稳定性,增加建筑倒塌的几率。
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地损害。
三、柱的抗震设计问题
(1)柱截面尺寸:柱的平均剪应力太大,会使柱产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平均压应力或轴压比太大会使柱产生混凝土压碎破坏,为了使柱有足够的延性,柱截面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剪压比保持较低时,可获得较好的延性,为此柱端截面的平均剪应力一般宜小于3N/mm2。
(2)柱纵向钢筋的配置:柱中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筋:为了保证柱有足够的延性,柱的最小配筋率必须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纵向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高规》第6.5.3 条;在纵向钢筋连接区段内宜加密箍筋,防止纵向钢筋的压曲,增加粘结强度。
(3)柱的箍筋: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下,柱端钢筋保护层往往首先碎落,这时,如无足够的箍筋约束,纵筋就会向外膨曲,柱端破坏。
箍筋对柱的核心混凝土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提高配箍率可以显著提高受压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从而有效增加柱的延性。
因此设计人员应遵照《抗震规范》,满足框架柱的箍筋构造要求。
四、楼板开大洞结构计算注意问题
楼板开洞的结构比较普遍,如果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 ,就属于平面不规则了,计算时必须进行处理。
以PKPM软件为例来说,TAT和SAT、ⅣE分别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TAT软件是将无楼板的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也就是表明该节点不受刚性楼板假定的限制,其平动自由度独立(在
这里所指的节点为梁柱交点) ;SAT2WE软件是将所有楼板定义为弹性膜,由软件真实的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忽略楼板的平面外刚度。
建议如果某层洞口面积大于楼层面积的30%以上时,应将全楼所有楼板定义为弹性膜比较符合实际,也可以将该层洞口边缘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即不考虑楼板的刚度) ;如果屋面为刚网架时,应输入一板厚,定义为弹性膜,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比较符合实际。
在正确定义了弹性节点或弹性膜后,在后续计算中必须采用总刚计算法,否则侧刚计算法仍按刚性楼板计算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五、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的问题
1、梁或柱中,只注意到主筋的保护层厚度,而忽略了箍筋的保护层厚度,造成箍筋外露或保护层厚度不足。
2、主粱与次梁交叉处、主梁、次梁和板的钢筋关系处理不明确,造成板负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或构件有效截面高度损失,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安全性。
3、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柱子因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根据规范要求,应采取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设计人员常忽略这一差别,不进行专门处理,施工时会出现两种情况:都按正常环境条件处理,造成地下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地下部分按基础的环境条件处理,由于地下部分的保护层比地上部分的保护层厚度大,结果造成钢筋出地面后外撑,形成安全隐患。
因此,设计时应注意:正确处理构件内各类钢筋的相互关系,按钢筋的正确位置确定构件内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构件有效截面高度,并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
首先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梁柱内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即确定箍筋的正确位置,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a+d (a 为箍筋保护层最小厚度,d 为箍筋直径),并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以此确定主筋的正确位置;交叉部位钢筋的正确位置,可按上述办法确定;根据各种钢筋的正确位置,确定相关构件的有效截面高度并进行配筋计算,在施工图中标出相关构件中钢筋的位置。
正确区分同一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区别对待不同环境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地下部分的柱子可将其断面加大,满足其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同时保证柱子钢筋上下位置的一致性,满足钢筋受力要求。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工作。
作为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加深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结构设计水平,使设计的作品比现阶段的其它建筑具有更高的水准、更合理和更经济的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1]杨济维.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浅析.建材与装饰,2009年第9期.
[2]胡爱坤,胡庆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浙江建筑,2009年第1O期.
[3]张续.影响框架结构设计中实现“强柱弱梁”机制的因素.定西科技,2009(3).
[4]郭玉阳.试述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