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麝香

麝香

麝香文章目录*一、麝香的概述*二、麝香的功效与作用*三、麝香的分类*四、麝香的药方选录*五、麝香的服用方法*六、麝香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麝香的概述1、麝香的概述麝香,中药材名。

本品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

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

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

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

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

2、麝香的别名当门子、脐香、香脐子。

3、麝香的性状形态麝(《本经》),又名:麝父(《尔雅,),香獐(《纲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驴子。

体形小,长65~95厘米,体重8~13公斤。

体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

雌雄均无角。

耳长直立,上部圆形。

眼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雄兽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

四肢细长,后肢较前肢长;主蹄狭尖,侧蹄显着,尾短,雄兽鼠蹊部有香腺囊,囊内分泌麝香,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细短,稀疏,皮肤外裸,囊的外皮中央有2小口,在前面的为香囊口,在后面的为尿道,口外都有细毛一撮。

体毛深棕色,体背体侧较深,腹毛较淡,下颌白色,颈两侧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两条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在腰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

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

常独居,多于晨昏活动。

食物为松树、冷杉、雪松的嫩枝叶,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等。

本动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壳)亦供药用。

4、麝香的性味归经辛,温。

4.1、《本经》:味辛,温。

4.2、《别录》:无毒。

⑧《药性论》:味苦,辛。

入心、脾、肝经。

4.3、《本草汇言》:入足太阴、手少阴经。

4.4、《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5、麝香的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动物类生药3麝香

动物类生药3麝香
[产地]
麝香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主产于四川、 甘肃、贵州、西藏。销全国并有出口。
[采制]
杀麝取香 连皮割下香囊-- “毛壳麝香”(整麝香); 剖开香囊,除去囊壳,即得“麝香仁”
活体取香
[药材性状]
1. 毛壳麝香 :呈扁圆形、类椭圆形或类球形的囊状体, 一般重约30g。
内侧(包藏在麝腹内部的一侧)囊皮较平坦,为稍有皱 纹的皮膜,暗棕色,略有弹性;
饲养麝香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 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稍油润,亦杂有 少量“银皮”和毛。
香气浓烈而特异,味微辛、微苦而带咸。
经验鉴别
“冒槽” 麝香仁有浓烈的香气,久嗅有臊臭味。用
水湿润,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 即散,不粘手、染手或结块。捻后的手, 香味经久不消。 火试
2. 用于疮疡肿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本品
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 外用均有良效。用治咽喉肿痛,可配牛黄、蟾酥等, 如六神丸。
3. 用于血瘀经闭、心腹暴痛、跌扑损伤.常配 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 4. 用于难产、死胎。 近年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剂量0.03~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孕妇禁用。
外侧(开口面)囊皮向外凸出,中央有一小孔(囊口), 从周围向囊口伏生细密或稀疏灰白色或深棕色毛。
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深棕色或灰棕色,半透明,内层 皮膜棕色,内包有棕黑色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约 占毛壳麝香总量的50%~70%,杂有少量细毛及“银 皮”,香气浓烈。
2. 麝香仁
野生麝香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 者习称“当门子” ,表面多紫黑色,油润光 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 者习称“散香”,杂有少量细毛及“银皮”。

天然麝香

天然麝香

天然麝香简介:【出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英文名】:she xiang【别名】:原麝香、香脐子【来源】:哺乳纲,偶蹄科,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香囊位于脐与阴茎之间的特殊分泌腺。

【拉丁动物名】:MOSCHUS【产地】:云.川.藏【采收加工】:分泌物。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

猎获后,割取香囊,将毛剪短,阴干,人工驯养:活体取香,分为毛壳麝香和麝香仁。

【性状鉴别】:(一)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

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

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二).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鉴别手段和方法】:1.眼观:真麝香的粉粒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团块中偶有方形柱八面体或不规则晶体,无锐角,并可见圆形油滴,有时也可见毛及皮层内膜组织2.鼻嗅:真麝香有一种特异的香气,经久不散。

如果没有浓香袭人,或者有腥气、臭气,则为假货。

3.口尝:取少许麝香口尝,真麝香有一种刺舌的感觉,并有一种清凉之味直达舌根,味道纯正,没有腥臭异味。

4.手捏:真麝香微软,有弹性。

用手捏后再取少许麝香加适量水调匀,若不脱色、不染手、不粘手、不结块者为真品,反之则为假货;也可将少许麝香置于掌心,如果加水湿润后能搓成团状,用手指轻揉即散开、不粘手、不结块,则为真品。

讲座8:麝香类香料

讲座8:麝香类香料

7-乙酰基-1,1,3,4,4,6-六甲基四氢萘的合成
1,1,4,4-四甲基-6-乙基-7-乙酰基-1,2,3,4,-氢 萘的合成
异色满类麝香是比较新的麝香类合成香料, 例如1,3,4,6,7,8,-六氢-4,6,6,7,8,8-六甲基环 戊-γ=2-苯并吡喃(18)(佳乐麝香).在1962年被 取得了专利,它用于Jovan’8 Musk香水, Tresor女用香水中,它的年生产量为2500 吨。
1、内酯类麝香 1.1 环十五内酯 1927年KerxchbalIrn从当归油的高沸点馏分 中发现了具有麝香香气的环十五内酯(8), 其后Ruzika等人用过氧硫酸使环十二酮(4) 氧化,合成了环十五内酯。现在工业上用 壬二酸半酯为原料,经15-羟基十五羧酸(9) 合成环十五内酯。
用环十五酮合成环十五内酯的合成1
用环十五酮合成环十五内酯的合成2
十三碳二酸乙二醇酯 无天然存在的大环状二酯,它是通过将1,11-十二烷 二羧酸和乙二醇制成聚酯,再将它解聚而制得。 ( ) 就麝香丁(十三碳二酸乙二醇酯)的生产量而言, 高砂香料公司为例,1960年为680 ,1965年为 8.8吨,1972年达到数十吨。原料1,1-十一烷二羧 酸是通过将菜子油中所含的芥酸用臭氧进行分解 而得,1985年日本矿业开始用正一石腊发酵法大 量生产。
• 醚内酯类麝香 • 已知的醚内酯类合成麝香有12-氧杂十六内 酯,11-氧杂十六内酯,10-氧杂十六内酯等
香料管理机构
1956.12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 组织(WHO)共管的食品规格委员会下设 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召开 会议:规定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用香 料的化学组成,纯度和每人每日允许的摄 取量
• 2,6- 二硝基-3-甲氧基-1-甲基-4-叔丁基苯和 2,6-二硝基-3,5二甲基-4-乙酰基-叔-丁基 苯为代表性的麝香,它们是在1800年代末 上市的。在十九世纪后半期,2,4,6- 三硝基 -5-叔-丁基-间-二甲苯作为香原料,被用作 天然麝香的廉价的代用品,硝基麝香的年 生产量达到7000吨,曾占全部麝香生产量 的35%

1022125麝香

1022125麝香

2.麝香仁

为麝香囊内所藏的散麝香。鲜时呈稠厚的黑褐 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粉末,并有大小不同的 黑色块状颗粒,俗称当门子,并夹杂有细毛及内 膜皮等。香气浓烈,久闻则有骚臭气,味稍苦而 微辣。以仁黑、粉末棕黄(俗称黑子黄香)香气浓 烈、富油性者为佳。
性状鉴别
⑴手试弹性:
整麝香虽凝结坚固,但富于弹性,
活麝取香

活麝取香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的。 现普遍采用快速取香法,即将麝直接固 定在抓麝者的腿上,略剪去覆盖着香囊 口的毛,酒精消毒,用挖勺伸入囊内徐 徐转动,再向外抽出,挖出麝香。取香 后,除去杂质,放在干燥器内,干后, 臵棕色密闭的小玻璃器里保存,防止受 潮发霉。活体取香不影响麝的饲养繁殖, 并能再生麝香仁,且产量比野生者高。
形状鉴别

1. 整麝香(毛香):呈球形、扁圆形或柿子形, 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 褐色而细短的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的小孔(囊 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褐色的革质皮, 内膜极薄。背面(包藏在麝腹内的半部)为一层微 皱缩而柔软的内皮,棕褐色略带紫色。囊内即为 麝香仁。质柔软,微有弹性。有香气。以身干、 色黄、香浓者为佳。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 2.中枢调节作用 3.活血作用
4.抗早孕作用
5.抗炎作用
抗痴呆作用
功效和主治
,它性温味辛,有开窍,消肿止痛,
活血通经,催产的作用。可应用于 惊痈昏迷、中风痰厥、寒邪腹泻、 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阴虚体 弱忌用,因其性较峻烈。孕妇禁用, 因可致流产。
麝香
1022125 性状鉴定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 药理作用 功效及主治

来源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

麝香

麝香

产生麝香的主要是鹿科动物如林麝、马麝、 原麝等成熟雄体 除Fra bibliotek,还有人工麝香
麝香的作用
麝香是十分名贵的药材,含有丰富营养 成份。 主要用于: 1.用于闭证神昏。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该品辛香行 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 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麝香的作用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 损伤,风寒湿痹等证。该品辛香,开通走 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 通经散结止痛 。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该品活血 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
麝鹿
麝香囊
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 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 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 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 痛、消肿。简称“麝”。
• 麝香是天然香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 又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 臭、臭子、腊子、香脐子。主要分布 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 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 北、河南、安徽、河北等地。
麝香是怎样生产的?
一般在十月到翌年3月为狩猎时期,但以11 月间猎得者质量较佳,此时它的分泌物浓厚。狩 猎时通常用枪击、箭射、陷阱、绳套等方法。捕 获后,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 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 中香仁称散香。现四川马尔康饲养场试行了三种 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术取香” 及“等压法”等,取香后生长正常并能继续再生 麝香,而且生长速度也较快。

谢 谢

麝香

麝香

麝香药物名称:[概述]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

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简称“麝”。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其原动物为麝。

[原动物]麝拉丁文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 L.别名:香麝、獐子、山驴子。

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遗香,心结香、生香、元寸香科属分类: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林栖兽类。

体形较小,体重8~13公斤,身长65~95厘米。

被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

雌雄均无角。

耳直立,上部圆形,眼圆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及跗腺。

雄性的上犬齿特别发达,长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曲。

雌的犬齿很细小,不露出唇外。

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主蹄狭长,侧蹄显著。

尾甚短。

雄兽鼠蹊部有麝香腺,呈囊状,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短而细,稀疏,皮肤外露。

麝毛色均匀,为深棕色,体背及体侧毛色较深,腹面毛色较浅。

背部有不明显的肉桂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腰部和臀部两侧斑点比较明显。

嘴、两颊、耳背、肩膊、体侧至尾及四肢外侧毛色为棕灰杂以肉桂黄色的麻斑。

额部毛色稍深,耳尖及耳背纯棕灰色,耳廓内侧白色,耳基部有土黄色斑点,下颌白色,颈部两侧毛色发白延至右肩膊呈两条白带纹,脸部毛色较浅,鼠蹊部呈浅棕灰色。

毛色及斑点差异较大。

有些个体斑纹少,隐约可见,有的则较明显,连成片断的黄色斑块。

栖于多岩石或面积较大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

很少在平坦的树林、平原、池沼或没有森林的山地。

无固定的栖息地,多在荫蔽、干燥而温暖处休息。

在早晨及黄昏活动,白天休息。

平时雌雄独居,而雌兽常与幼兽在一起。

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和深雪地上走动,具攀登斜树的习惯,善于跳跃。

视觉听觉灵敏,性懦怯。

1精细化学品麝香

1精细化学品麝香

华中科技大学麝香酮的合成及应用——麝香主要香气来源姓名:学号:专业: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2013年4月6日摘要麝香酮(3- 甲基- 环十五烷酮)是麝香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组分,是麝香香味的主要来源,不仅可用作高级定香剂,而且还可用于医药。

麝香酮应用很广泛但来源稀缺, 因此需要大量通过人工合成。

本文在介绍麝香酮特性的同时总结了近年来人工合成麝香酮所采用的路线, 分析了各条路线的优缺点, 并对麝香酮的合成路线进行了展望,最后就麝香酮的应用性能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麝香麝香酮合成应用一、麝香简介麝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 早在东汉时期麝香就被称为香料之王。

通常香精中只要加入万分之一的麝香, 就能使香气变得柔和诱人, 经久不散, 它是高档香精中不可缺少的定香剂。

麝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是成熟的雄麝肚脐下方的香腺和香囊中形成的一种有香分泌物干燥而成,又称寸香、脐香、当门子。

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所以除香料工业外,其对医药工业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麝香的药理功效: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抗炎作用;4.对平滑肌的作用;5.对某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6.对肾上腺素B受体的作用;7.抗早孕作用; 8.对免疫功能的影响;9. 抗肿瘤作用等。

由于世世代代都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每公斤麝香需要100头雄性麝鹿的香囊, 而目前全世界天然麝香的年产量约为350kg( 含量70%) 。

以至于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已很少见到麝的踪迹。

目前我国麝类动物的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

无论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出产优质麝香的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还是分布地区较广的林麝和原麝,都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均被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随着生态平衡失调, 天然麝香的资源日趋匮乏。

目前国内,天然麝香价格远贵于黄金[1]。

所以想办法解决天然麝香匮乏的问题成为很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

麝香、牛黄、矿物药

麝香、牛黄、矿物药
麝香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主产于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称
西麝香),内蒙古、黑龙江(称口麝香)。
销全国并有出口。
四、采 制
麝在3岁以后产香最多,每年8~9月为泌香盛
期。取麝分猎麝取香和活体取香。
• 冬季至次春猎获,连皮割下香囊,将毛剪短,阴 干,为“毛壳麝香”(整麝香); • 剖开香囊,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即得“麝 香仁” 。
掺伪麝香仁(肌肉)
掺伪麝香仁(朽木)
掺伪麝香仁(油类物质)
掺伪麝香仁(茶叶)
麝类皮毛伪制品
Calculus Bovis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或胆管、肝管结 石)。前者习称“胆黄”,后者习称“管黄”“肝
黄。”
采 制
2.取本品加稀碱液,短时内现强烈的香气,如加
浓碱液(或热碱液)则香气完全消失而现刺激
性的纯氨臭。
八、理化鉴别
3.取狭长滤纸条,悬入本品乙醇提取液中,1小时后 取出,干燥,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上部显 亮黄色,中部显青紫色;有时上部及中部均显亮 黄色带绿黄色。加1%氢氧化钠液变为黄色。
九、药理作用
3.利胆保肝作用
此外,本品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肿瘤、
镇咳祛痰等作用。

凉肝、解毒。

性凉、味甘。能清心、开窍、豁痰、息风、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癫痫发狂、惊风
抽搐、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用量0.15~0.35g,
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附 注
1.人工合成牛黄
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 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 磺酸、胆红索、胆固醇、微量元

中药鉴定学麝香

中药鉴定学麝香
• 毛壳:呈球形或扁圆形,囊壳完整, 内有饱满柔软的香仁和粉末。
• 净香:为去净外壳的净麝香,有颗 粒状香仁和粉末
五、性状鉴别:
• (一)毛壳麝香:
• 呈囊状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约3-7cm,厚 约2-4cm ,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 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中央有一小囊口,囊口表 面有皱纹,多不带毛,偶有带毛的也很短,囊口直 径3mm左右。
一、 来源:
• 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 香囊中的干燥分泌 物。
香囊为位于脐与阴茎之间的特殊分泌腺分 泌麝香,射出香气以引诱异性。
• 4、香仁:包于内皮之内的颗粒状物,习称“当门 子”;粉末状物习称“散香”。
• 毛壳麝香以饱满、皮薄、仁多、捏之有弹性、香 气浓烈者为佳。
(二)麝香仁
• 当门子: • 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由
于多集中于囊口,习称“当门子”。 表面呈紫红色,黄褐色或乌黑色, 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 断面棕黄色。
显微特征
• 取香仁,水合氯醛装 片观察,为淡黄色或 淡棕色团块,由不定 形颗粒状物集成,半 透明或透明。团块中 包埋有方形、柱状、 八面体或不规则的结 晶;可见空心或实心 毛发;淡黄色,边缘 不整齐的块状银皮和 菌丝。
• 如有掺假: • (1)植物的组织、细胞特征; • (2)动物细胞特征,火烧有焦臭味; • (3)矿物型:增加灰分含量; • (4)树脂类:可增加醇浸出物的含
• 5、纸压法:用易吸水的洁净纸一张,取麝 香少许置纸上,将纸折合,稍用力挤压,如 系真香,则纸上不留水、油迹,纸亦不被染 色。如纸上现水迹,则为发水香或没干的麝 香;显油迹,则为浸油之麝香;如纸被染色, 则为掺伪的麝香。

麝香研究报告

麝香研究报告

麝香研究报告摘要麝香是一种可用于香水、药物和美容产品中的重要原料。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麝香的起源、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综述。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我们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麝香、麝香提取方法、麝香的化学成分以及麝香在香水和药物领域的应用。

本报告将为麝香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 引言麝香是一种贵重的天然香料,具有独特的气味特征。

自古以来,麝香就被广泛应用于香水、药物和美容产品中。

然而,随着动物保护的观念不断提高,传统的麝香采集方式已经受到限制。

因此,研究麝香的提取方法和替代品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2. 麝香的起源麝香主要来源于麝香鹿科动物的肛门腺分泌物。

这种分泌物是由麝香鹿或麝香牛等动物产生的,具有独特的气味。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麝香一直是珍贵的贸易商品。

然而,由于麝香动物数量的减少和严格的保护法规,麝香的采集受到了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替代麝香的来源以满足市场需求。

3. 麝香的提取方法为了获得麝香,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提取方法。

目前,主要的麝香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其中乙酰麝香是主要的有效成分。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临界温度和压力下的流体来提取麝香成分,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法更有效。

微波辅助提取法结合了微波辐射和溶剂提取,可以提高麝香的提取率和品质。

4. 麝香的化学成分麝香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已经鉴定出麝香中超过100种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包括醛、酮、醇、酸和酯等。

其中,麝醛是麝香的主要成分,具有强烈的香气特性。

除了麝醛,还有一些其他化合物也被发现具有独特的香气特性,包括麝香酮、麝香醇和麝香酸等。

5. 麝香在香水中的应用由于麝香独特的香气特性,它被广泛应用于香水制作中。

麝香能够增强香水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给人以深远的印象。

然而,由于麝香的稀缺性和价格昂贵,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替代麝香的方式。

一些化学合成的麝香替代品已经被开发出来,例如白麝香和合成麝香等。

麝香的副作用

麝香的副作用

麝香的副作用麝香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天然香料,常被用于制作香水、护肤品和药物等。

然而,使用麝香也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就麝香的副作用进行讨论。

首先,麝香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对于某些人来说,麝香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症状,如红肿、瘙痒和皮疹等。

这是因为麝香中的某些成分在接触皮肤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因此,那些对香料过敏的人应该避免使用含有麝香的产品,以免引发过敏症状。

其次,麝香在高浓度下可能会产生毒性。

麝香含有一些具有毒性的化学成分,如麝香酮。

在高浓度下,这些化学成分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麝香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因此,使用麝香时需要控制浓度,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麝香还可能对激素系统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麝香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作用,特别是影响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和功能。

这可能会对人体的激素平衡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引发一些激素相关的疾病,如性早熟和生殖系统疾病等。

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明确麝香与激素系统之间的关系。

麝香还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麝香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对大脑神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引发头晕、嗜睡、甚至是精神异常等症状。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我们对麝香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够深刻。

最后,麝香的使用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麝香大量使用会导致动植物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部分麝香是通过杀害麝香鹿来获取的,这使得麝香的采集遭受到道德和动物保护方面的质疑。

综上所述,麝香的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

使用者应当注意避免过敏和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使用麝香,并关注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

此外,科学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好地了解麝香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中药药理-1麝香-779

中药药理-1麝香-779

来源:
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 M. sifanicus Przewalski或 原麝M.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 的分泌物。猎取后割取 香囊,阴干,习称“毛 壳麝香”;用时剖开香 囊,除去囊壳,称麝香 仁。人工驯养麝多用手 术取香法,直接从香囊 中取出麝香仁,阴干。 主产地:

陶弘景称:“麝形似獐而小,黑色,常食柏叶, 又啖蛇。其香正在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袋裹 之。”
李时珍谓:“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因 药用其香囊分泌物,故名麝香。
雷斅谓:“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
据考证古代麝香的原动物为林麝和马麝。
【方剂举例】 至宝丹(《和剂局方》): 麝香、尤脑香、安息香、牛黄、犀角、朱
砂、雄黄、玳瑁、琥珀、金箔、银箔。治中 风卒倒,中恶气绝,神昏谵语,痰迷心窍, 小儿惊痫等症。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抗血小板聚集 (3)抗炎 2 其他药理作用 (1)对血压的影响 (2)对心脏的影响 (3)对子宫的作用
【品质评价】
传统认为:
为以当门子多、质柔润、香气浓烈者为佳; 香囊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 者为佳。
2010年版药典规定: 干燥失重不得过35.0%,总灰分不过6.5%。 气相色谱法含麝香酮不得少于2.0%。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癥 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疠,咽喉肿痛,跌扑伤痛, 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入煎剂。

麝香

麝香
用人工养麝活体所取得的麝香(家香)和天然麝香(野香)的生药,水提取物和醚提取物进行的对比研究表 明二者对巴豆油诱发的耳郭水肿、雄性腺体重量、肝脏P450含量以及对肝脏代谢药物的影响具有一致的结果,说 明两者的药理活性基本相同。麝鼠香和天然麝香药理活性比较结果表明,麝鼠香的抗炎、耐缺氧、对抗戊巴比妥 钠睡眠和抑菌作用,与天然麝香相似。给麻醉犬静脉注射麝鼠香和天然麝香24mg/kg,均能降低动脉血压、总外 周阻力和心肌收缩力,但麝鼠香减慢心率的作用比麝香明显,并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提示麝鼠香有可能成为 代用天然麝香的最佳药物原料。
毒理作用
毒理作用
麝香和麝香酮毒性都很小。麝香水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31.1mg/kg,静脉注射麝香水提取物的小鼠 LD50为848±104mg/kg。麝香酮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152-172m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270-290mg/kg,较大 剂量麝香酮可使小鼠四肢伏倒、震颤、闭目、呼吸抑制而死亡。大鼠灌服麝香60mg/kg,家兔灌服62mg/kg,连续 15d,体重、血液、肝、肾均未见异常改变。大鼠腹腔注射27.78mg/kg,体重、各脏器和血象均无变化,剂量加 大1倍,可见肝、脾增大,边缘厚钝,病理组织切片未见异常。狗肌内注射人工麝香酮注射液400-800mg/kg,连 续14d,结果所有动物食欲增强,行动自如,肝、肾功能和血象等均未发生异常。猴每只注射1.2g,连1、林麝:林麝体长约75cm,体重约10kg。毛色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体身上一般无显著肉桂黄或土黄 点状斑纹。耳背色多为褐色或黑褐色;耳缘、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眼的下部有两条白色或黄白 色毛带延伸至颈和胸部。四肢前面似体色较淡,后面多为黑褐色或黑色。前肢短,后肢长,弓腰似兔,后肢为蹠 行性。成年雄麝有1对上犬齿外露,称为獠牙,腹下有1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囊,开口于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 无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于臀毛中。 2、马麝:马麝体形较大,体长85-90cm,体重15kg左右。全身沙黄褐 色或灰褐色,后部棕褐色较强。面、颊、额青灰色,眼上淡黄,眼下黄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缘黄棕色、耳内周缘、 耳基沙黄色或黄棕色。颈背有栗色块斑,上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毛丛形成4-6个斑点排成两行。颈下白色带纹不 显,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杂而形成黄白区。腹面为土黄色或棕黄色。 3、原麝:体长85cm左右,体重12kg左右。 耳长直立,上部圆形,鼻端裸出无毛。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后弯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唇 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狭长、侧蹄长能及地面。尾短隐于臀毛内。雄性脐部与 阴囊之间有麝腺,成囊状,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央有二小口,前为麝香囊口,后为尿道口。通体为 棕黄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颊灰褐色,两颊有白毛形成的两个白道直连颔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 内白色。从颈下两侧各有白毛延至腋下成两条白色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斑点,排成4-6纵行。 腹面毛色较淡,多为黄白色或黄棕色。四肢内侧呈浅棕灰色,外侧深棕或棕褐色。尾浅棕色。

麝香

麝香

麝香目录“麝香”在《中国药典》“麝香”在《*辞典》“麝香”在《中华本草》《中国药典》:麝香【拼音名】Shè Xiānɡ【英文名】MOSCHUS【别名】原麝香、香脐子、寸草、麝脐香、臭子【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

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性状】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

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

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鉴别】(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

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的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

麝香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麝香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麝香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当门子、脐香、原麝香、香脐子、寸香、臭子、四味香、麝脐香。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Moschus mo-schiferus L.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

〔成分〕麝香的成分比较复杂,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分离得以下成分:水分22.56%,灰分3.62%(中含钠、钾、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铵、尿素、氨基酸氮,总氮量9.15%),胆甾醇,粗纤维,脂肪酸,麝香酮(为麝香的芳香成分),并含少量的降麝香酮。

〔作用〕一、历代经验1.开窍辟秽:麝香有开窍辟秽,治疗中恶、中风昏迷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主辟恶气……温疟,蛊毒,癇痓,去三虫”。

《名医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腹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目中肤翳”。

《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

《本草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恶、痰厥、积聚癥瘕”。

2.解毒消痈:麝香有解毒通络、散瘀消痈作用。

《本草经集注》:“疗蛇毒”。

《药性论》:“能蚀一切痈疮脓”。

《本草正义》:“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䵟斑疹”。

二、近代研究1.兴奋作用:动物试验证明小量麝香及麝香酮和人工麝香酮,能缩短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

麝香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麝香酊静脉注射于家兔及狗,可使血压升高,吸呼次数增多。

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静脉注射于麻醉猫亦能升高血压,并使呼吸次数及频数增加〔1~4〕。

2.镇静作用:中等剂量的麝香酮有镇静作用,能使大白鼠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射消逝,分化相抑制。

可以看出麝香小剂量有兴奋作用,较大剂量则有镇静作用〔1〕。

3.对子宫的作用:麝香对大鼠、家兔、豚鼠之妊娠离体子宫均呈明显的兴奋作用,其作用产生缓慢而持久,对家兔在位晚期妊娠子宫更敏感;对非妊娠子宫多呈抑制作用〔5〕。

4.抑菌作用:1:400的麝香稀释液在试管内有抑制猪霍乱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