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工艺学

合集下载

锻造工艺学4讲解

锻造工艺学4讲解
自由锻工序: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和修整工序
⑴基本工序 指能够大幅度地改变坯料形状和尺寸 的工序,是主要变形工序。
如镦粗、拔长、冲孔、芯轴拔长、弯曲、错移、扭转、切割 、芯轴扩孔等。
⑵辅助工序 指在坯料进入基本工序前预先变形的 工序。
如钢锭倒棱和缩颈倒棱、预压钳把、阶梯轴分段压痕等。 Seite 7
⑶修整工序 即后续工序。指用来精整锻件尺寸和 形状使完全达到锻件图要求的工序。一般是在某一 基本工序完成后进行。
Seite 5
自由锻造:手工自由锻造和机械自由锻造(自由锻)
锻锤自由锻——产生冲击力使金属坯料变形(中小型)
水压机自由锻——靠压力使坯料变形(大型)
优点:所用工具简单,通用性强、灵活性大,因此适合单件 和小批锻件。 缺点:锻件精度低,加工余量大,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
Seite 6
二、自由锻工序分类
Seite 32
(3)内部横向裂纹 也是由于送进量太小,出现双 鼓形特征,引发轴心拉应力。 (4)内部纵向裂纹 送进量过大,压下量较小,所 造成的中心拉应力。 (5)端面内凹 送进量太小,表面金属变形大、轴 心尚未来得及变形引起的。
此外还有:对角线裂纹,端面裂纹,端部孔壁裂纹
Seite 33
(四)型砧拔长 坯料在V型砧或圆弧型砧中拔长。V型砧有两 种情形:即“上平下V”型和“上下V”型。其作用是利用侧压限 制金属的横向流动,迫使金属沿轴向伸长。 在型砧中拔长可提高生产率,防止内部纵向裂纹的产生。
坯料上下端面及其表层金属因受摩擦力影响成为难变形 区(Ⅰ);区域(Ⅱ)为大变形区; 区域(Ⅲ)为小变形区 。因此,镦粗结果,坯料由圆柱形变为鼓形。另外,(I) 区与工具接触,温度降低快,也是难变形的原因之一。

锻造工艺学

锻造工艺学

毛边槽尺寸图
绘制计算毛坯图
1.V计=V锻+V毛=161856+23056=184912 mm ³
2.平均截面积
F均 V计 L 184912 205 902 . 0 mm
2
3.平均直径
d 均 1 . 13 F均 33 . 93 mm
带毛边的锻件
截面图
计算毛坯截面图
截面积图 3000 2500
计算繁重细数
由计算毛坯图可知毛坯近似为一头一杆,各参 数如下: L杆 =150mm L计 =205mm dmax=57.0mm dmin=24.7mm d均 =33.93mm d拐 =32.87mm V杆 =102955.88mm3
计算繁重细数
α
d max d均

57 33 . 98
1 . 68
确定毛边槽形式和尺寸
选用图4-63毛边槽形式 “ I ”
查表4-14按吨位确定毛边槽尺寸为 h桥=1.6mm h1=4mm b1 =22mm R=1mm b=8mm Fk=110 cm²
查出锻件形状较简单的毛边槽充满系数0.3-0.5取0.4, 毛边槽体积 V毛=L周长η Fk =524×0.4×110=23056 mm³
修正后计算毛坯截面图
修正前后截面积对比图 3000 2500
截面积/mm²
2000 1500 1000 500 0 0 50 100 长度/mm 150 200 250
修正后计算毛坯直径图
修正前后直径对比图 40 30 20
直径/mm
10 0 -10 0 -20 -30 -40 长度/mm 50 100 150 200 250
确定锻锤吨位
总变形面积为锻件在平面图上的投影面积不毛边面积之和, 参考表4-14,按1~2t锤毛边槽尺寸考虑,假定毛边桥部宽度为 22mm。 总面积F=6866+524×22=18394mm2

锻造工艺学(完整版)课件

锻造工艺学(完整版)课件
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减 少缺陷的产生。
控制锻造工艺参数
如温度、压力、时间等,以获 得最佳的锻造效果。
制定检验标准
对锻造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 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持续改进
根据质量反馈,不断优化锻造 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检测方法
目视检测
通过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产品表面和内部 质量。
无损检测
利用X射线、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产品 内部进行检测。
有色金属
复合材料
如铜、铝、锌等,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塑 性,适用于制造要求轻量化和美观的零件 。
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具有优异的性能 ,如高强度、高刚性和轻量化,适用于航 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锻造工具
锻锤
是最常用的锻造工具之 一,通过敲击使材料变 形,达到锻造的目的。
压力机
通过施加压力使材料变 形,适用于大型和重型
提高材料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合理的锻造工艺,可以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锻造工艺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锻造工艺
现代锻造工艺
人类早期的锻造工艺主要采用简单的 锤击和砧打方式,用于制作工具和武 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锻造工艺在材 料、设备、工艺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 大突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 车、能源等领域。
分类
锻造工艺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 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变形温度可分为 热锻、温锻和冷锻;按变形程度可分 为自由锻、模锻和精密锻造等。
锻造工艺的重要性
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塑性变形消除金属内部的缺陷,提高其力学性能,如强度、 韧性等。
实现复杂形状零件的成形
锻造工艺能够将金属材料加工成具有复杂形状和尺寸要求的零件, 满足各种工程应用需求。

锻造工艺学3

锻造工艺学3
Seite 30
⒈ 过烧的危害 钢断面呈浅灰兰色,无金属光泽;表面粗 糙;晶粒粗大类似豆腐渣状;一锻即裂。
严重过烧的钢,只能报废回炉重新冶炼。
局部过烧的钢,当制造不太重要的零件时,可以将过烧部 分切去,其余部分还可使用。 ⒉ 防止措施 严格控制加热温度,特别要控制高温停留时 间及出炉温度。
Seite 31
Seite 28
⒉ 防止措施
①严格控制金属加热温度,缩短高温保温时间;
②锻造时应保证足够大的变形量。
Seite 29
四、过烧(burning) 当坯料加热到接近其熔化温度,并在此温 度下保留时间过长时,将出现过烧现象。 金属过烧后,①晶粒粗大,②晶界熔化, ③形成氧化物,④出现裂纹。
部分钢的过烧温度见表3-2。
Seite 15
氧化过程实质是扩散过程。即炉气中氧以原子状态吸附到
钢料表层后向内扩散,而钢料表层中的铁则以离子状态由
内部向表面扩散,扩散的结果使钢的表层变成为氧化铁。
由于氧化皮的熔融和氧化皮与铁的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在
氧化物层内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会发生氧化皮的机械分离 ,从而加速金属的氧化。
Seite 16
①电阻炉加热:利用电流通过炉内的电热体产生的热量进行
加热。该法受电热体的使用温度的限制,热效率较低。在电阻 炉内辐射传热是加热金属的主要方式。
Seite 9
②接触电加热:是以低压大电流直接通过金属坯料,由金属
坯料自身的电阻在通电时产生的热量而加热。常采用低电压
大电流的方法。
其优点是:加热速度快、金属烧损少、加热范围不受限制、
⒉ 氧化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炉气性质、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化学成分。
①炉气性质 火焰加热的炉气通常由氧化性气体(O2

锻造工艺学1

锻造工艺学1
预锻型槽作用:1改善金属流动条件,有利于充满终锻膜腔2减少终锻型槽的磨损,提高寿命3防止锻件产生折叠等缺陷
提高大型锻件工艺质量的措施:1改变锭形2改变坯料形状3改变砧子形状4表面降温锻造(又称硬壳锻造)强制冷却,使表面形成硬壳,心部处于强烈三向压应力状态5锻焊联合工艺:开坯→1锻造→焊接→精锻2焊接→锻造
模锻与自由锻区别:模锻有斜度、有圆角、有毛边、面接触、效率高
飞边/毛边槽的作用:1造成足够大的水平方向阻力,迫使金属充满型腔,保证锻件尺寸精确2缓冲锤击(提高模具使用寿命)3容纳多余金属(保证锻件尺寸精度)
举例说明:P14图
模锻斜度:在锻件上与分模面相垂直平面或曲面所附加或固有斜度
作用:锻后从型槽中顺利取出
圆角半径:外圆角(凸圆角)作用:避免锻模在热处理时和模锻过程中因应力集中导致开裂
内圆角(凹圆角)作用பைடு நூலகம்是使金属易于流动充满型槽,防止产生折叠、防止型槽过早被压塌
圆角半径不合适:书
预锻型槽用斜底连皮、终锻型槽用带仓连皮
锻件上难形成部门设计在上模的原因:金属流动惯性作用
开式模锻形成过程三阶段:1鐓粗阶段2充满模膛阶段3打靠阶段
模膛尺寸和形状的影响:金属变形时在模膛内遇到的阻力与下列因素有关:1变形金属与模壁间摩擦系数2模壁斜度:斜度↑→挤压力↑(目的:为了锻件从锻模取出)3圆角半径R:R↓不易充满4模膛的宽度和深度→越窄越深,不易充满5模具温度:T↓→不易充满
圆饼类锻件特点:形状尺寸:长、高方向相差不大;金属流动:轴线方向//打击方向;制坯特点:镦粗
长轴类锻件特点:形状尺寸:长、高方向相差大;金属流动:轴线方向⊥打击方向;制坯特点:需拔长、滚挤等有效制坯工具
分模位置选择:基本原则:保证锻件形状与零件形状相同及锻件易从锻件模型槽中取出,此外争取获得镦粗充填成形的良好效果,为此锻件分模位置选择在具有最大的水平投影尺寸上。

锻造工艺学复习知识点

锻造工艺学复习知识点

1.体积成形(锻造、热锻):利用外力,通过工具或模具使金属毛坯产生塑性变形,发生金属材料的转移和分配,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内在质量的毛坯或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2.自由锻: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压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使坯料成形而获得所需锻件的方法。

特点:1、工具简单,通用性强,操作灵活性大,适合单件和小批锻件,特别是特大型锻件的生产。

2、工具与毛坯部分接触,所需设备功率比生产同尺寸锻件的模锻设备小得多,适应与锻造大型锻件。

3、锻件精度低,加工余量大,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3.模锻:利用模具使坯料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通过冲击力或压力使毛坯在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模模腔内产生塑性模锻特点:(1)锻件形状较复杂,尺寸精度高; (2)切削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模锻件成本较低;(3)与自由锻相比,操作简单,生产率高;(4) 设备投资大,锻模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且模锻件受到模锻设备吨位的限制,适于小型锻件的成批和大量生产。

变形获得锻件4.锻造工艺流程:备料---加热---模锻---切边、冲孔—热处理—酸洗、清理---校正5.锻造用料:碳素钢和合金钢、铝、镁、铜、钛等及其合金。

材料的原始状态: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

6.一般加热方法:可分为燃料(火焰)加热和电加热两大类。

7.钢在加热时的常见缺陷:氧化、脱碳、过热、过烧、裂纹8.自由锻主要工序:镦粗、拔长、冲孔、扩孔9.使坯料高度减小,横截面增大的成形工序称为镦粗。

镦粗分类:完全镦粗、端部镦粗、中间镦粗10.镦粗的变形分析:难变形区、大变形区、小变形区11.镦粗工序主要质量问题:①锭料镦粗后上、下端常保留铸态组织②侧表面易产生纵向或呈45度方向的裂纹③高坯料镦粗时常由于失稳而弯曲。

防止措施: 1、使用润滑剂和预热工具 2、采用凹形毛坯 3、采用软金属垫 4、采用叠镦和套环内镦粗 5、采用反复镦粗拔长的锻造工艺12.使坯料横截面积减小而长度增加的成形工序叫拔长13.在坯料上锻制出透孔或不透孔的工序叫冲孔14.冲孔的质量分析:走样、裂纹、孔冲偏15.减小空心坯料壁厚而增加其内、外径的锻造工序叫扩孔16.采用一定的工模具将坯料弯成所规定的外形的锻造工序称为弯曲17.扭转是将坯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绕其轴线旋转一定角度的锻造工序18.按成形方法的不同,模锻工艺可分为开式模锻、闭式模锻、挤压和顶镦四类19.模具形状对金属变形流动的影响:⑴控制锻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⑵控制金属的流动方向⑶控制塑性变形区⑷提高金属的塑性⑸控制坯料失稳提高成形极限20.开式模锻变形过程:第Ⅰ阶段是由开始模压到金属与模具侧壁接触为止;第Ⅰ阶段结束到金属充满模膛为止是第Ⅱ阶段;金属充满模膛后,多余金属由桥口流出,此为第Ⅲ阶段。

锻造工艺学

锻造工艺学

锻造工艺学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锻造工艺学这玩意儿。

锻造,那可真是一门神奇的技艺啊!就好比是把一块普通的材料,通过千锤百炼,变成一件了不起的宝贝。

你想想看,那原本其貌不扬的铁块,在锻造师傅的巧手下,一下又一下地被捶打、被塑造,慢慢就有了形状,有了灵魂。

这不就跟咱人似的吗,不经历点磨难,咋能变得厉害呢?锻造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好的事儿。

就说那火候吧,得掌握得恰到好处。

火大了,材料可能就被烧废了;火小了,又达不到锻造的效果。

这多像咱做饭啊,盐放多了太咸,放少了没味。

还有那捶打的力度和节奏,也是有讲究的。

不能瞎抡大锤子,得有轻重缓急。

这不就跟咱唱歌一样嘛,要有节奏,才能好听。

要是乱敲一气,那最后出来的东西能好吗?肯定不行啊!而且啊,锻造师傅得有耐心。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功夫。

他们得日复一日地在那叮叮当当,才能练就一手好手艺。

这和咱学习是不是一个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呀!你说锻造出来的东西都有啥用?那用处可多了去了。

大到飞机轮船的零件,小到咱日常用的工具,哪个不需要锻造?没有这精湛的锻造工艺,咱的生活能这么方便吗?再看看那些古代的宝剑啊,那可都是锻造工艺的杰作啊!锋利无比,削铁如泥,那得是多少代锻造师傅的心血啊!咱现在虽然有了高科技,但这传统的锻造工艺可不能丢啊,这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你说要是没有锻造工艺,这世界得少多少精彩啊?那些精美的工艺品,那些坚固的机械,不就都没了吗?所以啊,咱得好好珍惜这门技艺,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总之,锻造工艺学真的是太有意思,太重要啦!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好好研究,好好传承。

让我们一起为这神奇的锻造工艺学点赞吧!。

锻造铸造焊接工艺学课件

锻造铸造焊接工艺学课件
续发展。
定制化
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 生产,满足个性化需
求。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结合
01 高强度轻质材料
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如钛合金、铝合金和复合 材料,提高产品性能。
02 非晶合金
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可 用于制造关键零部件。
03 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技术可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提 高设计自由度。
有色金属如铜、铝等具有良好的导电 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适用于制造要 求轻量化、美观和耐腐蚀的零件。
03
焊接工艺学
焊接工艺简介
焊接工艺是一种通过熔融或加 压连接金属部件的方法,广泛 应用于制造业和维修领域。
焊接工艺的优点包括强度高、 连接可靠、成本低等,缺点包 括易产生变形、裂纹等缺陷。
焊接工艺的应用范围广泛,包 括建筑、船舶、汽车、航空航 天等领域。
2
铸造工艺具有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可以制造 复杂结构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 空、船舶等领域。
3
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泛的铸造方 法之一,其工艺过程包括造型、 制芯、合型、浇注、冷却和落砂
等步骤。
砂型铸造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砂型 、砂芯和涂料,其中砂型是形成
锻造铸造焊接工艺的应用与
05
发展
锻造铸造焊接工艺的应用领域
汽车制造
锻造和铸造工艺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 ,如发动机缸体、变速器壳体等。焊
接工艺用于车身结构的拼接。
船舶制造
锻造和铸造工艺用于制造船舶发动机 和关键零部件。焊接工艺用于船体结
构的拼接。
航空航天
锻造和铸造工艺用于制造飞机和火箭 发动机零部件,如涡轮叶片、燃烧室 等。焊接工艺用于机身和机翼的拼接 。
模锻工艺

锻造工艺学7

锻造工艺学7

冷锻件图,内容:
(1) 选择分模面的位置和形状; (2)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余块和锻件 公差; (3) 确定模锻斜度; (4) 确定圆角半径; (5) 确定冲孔连皮的形式和尺寸; (6) 制定锻件技术条件; (7 )绘制锻件图。
一、锤上模锻锻件图设计
(一)确定分模面
锻件的分模面也就是锻模型腔的分模面,它表现在
在冲头和凹模之间,另一个分模面在可分的两半 凹模之间。
1、与热模锻曲柄压力机比较,有以下相似的特点: 设备刚度大,行程固定,锻件高度方向尺寸稳定 工作时靠静压力,振动小,劳动条件好,不需庞 大的基础;
模具可采用组合式、镶块式。
2、工艺特点:
优点: a.锻造过程中坯料水平放置,其长度不受设备工作 空间的限制;
4)复合类型的锻件
有些模锻件,兼有上述三类锻件的特征。
对于这些锻件,制坯工步应根据锻件的具体形 状特点及尺寸情况确定。
必须指出:分辨锻件的类属时,最根本的问题
还是要看所选择的模锻工步是否合理,而类型
的编号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通过这样分 类之后,使我们对变化无穷的锻件能找出一个
共同的模锻规律。
(5) 干净原则,飞边能切除干净,无毛刺; (6) 纤维原则,对金属流线方向有要求的锻件,应保证锻件 有最好的纤维分布。如图7-11,II-II处在工作时承受剪应 力,其流线方向应与剪切方向垂直,抗剪,则分模应选在 I-I处。尤其是对铝合金锻件等,应考虑流线分布。 (7) 径向原则,当圆饼类锻件H≤D时,应该径向分模 (图710b),而轴向分模正相反。H>D时,选择轴向分模(图710c)。
将工作部分作水平往复运动的模锻设备称为水平锻 造机或卧式锻造机,简称平锻机。 依据凹模分模方式的不同,平锻机分为垂直分模平 锻机和水平分模平锻机两类。

锻造工艺知识大全

锻造工艺知识大全

锻造工艺知识大全1. 什么是锻造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1.1.锻造按成形方法可分为:1.1.1开式锻造(即自由锻)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个抵铁(砧块)间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的部件,主要有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两种。

自由锻是将加热好的金属坯料放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砥铁之间,施加冲击力或压力,直接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自由锻由于锻件形状简单,操作灵活,适用于单件,小批量及重型锻件的生产。

自由锻分手工自由锻和机器自由锻,手工自由锻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仅用于修配或简单,小型,小批锻件的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自由锻已成为锻造生产的主要方法,在重型机械制造中,它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1.2闭模式锻造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可分为模锻(即模锻全称为模型锻造,将加热后的坯料放置在固定于模锻设备上的锻模内锻造成形的。

模锻的锻模结构有单模堂锻模和多模膛锻模)、冷镦(即常温下进行冲压使被冲压件按照锻模膛的形状冲压出来)、旋转锻(即成型金属件在旋转的状态下被锻打挤压成型而成)、挤压(通过对成型件以用力的挤压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形状方式)。

1.2.按变形温度锻造又可分为:1.2.1热锻(在加工温度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的条件下进行锻造)1.2.2温锻(在加工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的条件下进行锻造)1.2.3冷锻(在加工温度于常温下进行锻造)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钛、铜等及其合金。

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等。

金属在变形前的横断面积与变形后的模断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

正确地选择锻造比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

2. 锻造加工方式的优点2.1 改善金属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经压力加工后,其组织、性能都得到改善和提高,塑性加工能消除金属铸锭内部的气孔、缩孔和树枝状晶等缺陷,并由于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可使粗大晶粒细化,得到致密的金属组织,从而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2.优势: • 生产率高 • 锻件的形状、尺寸稳定性好 • 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主要内容
一、锻造加工金属零件的优势 二、锻造方法分类、锻造工艺的 作用及锻件应用范围(重点) 三、锻造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四、锻压技术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锻造方法分类
• 自由锻 • 定义:一般是指借助简单工具,如锤、砧 、型砧、摔子、冲子、垫铁等对铸锭或棒 材进行镦粗、拔长、弯曲、冲孔、扩孔等 方式生产零件毛坯。 • 设备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2)感应加热 a. 工作原理 b. 分类 c. 特点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2.2 金属加热时产生的变化
• 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原子在晶格中相对位置的 强烈变化,以及原子的振动速度和电子运动的自 由行程的改变,还有周期介质的影响等因素,金 属将产生以下的变化: • 组织结构方面 • 力学性能方面 • 物理性能方面 • 化学变化方面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绪论
主要内容
一、锻造加工金属零件的优势 二、锻造方法分类、锻造工艺的 作用及锻件应用范围 三、锻造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四、锻压技术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绪论
一、锻造加工金属零件的优势
1.定义 锻造是一种借助工具或模具在冲击或压力 作用下加工金属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二、冷折法 三、锯切法 四、砂轮片切割法 五、气割法 六、其它下料方法 1.电机械锯割法 2.电火花切割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第二章 锻前加热
主要内容: 2.1 锻前加热的目的及方法 2.2 金属加热时产生的变化 2.3 金属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2.4 金属的加热规范 2.5 金属的少无氧化加热

《锻造工艺学》辅导教案

《锻造工艺学》辅导教案
《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案之二
《锻造工艺学》辅导教案
关小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
第一次讲课
一、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锻造工艺学及其性质
二、锻造生产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我国锻造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锻造生产方法的分类及工艺流程
五、课程的任务。
第二章锻造用原材料及下料方法
8、怎样确定碳钢的始锻和终锻温度?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9、为什么要制定合理的加热规范?加热规范包括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
10、两种不同概念的加热速度实质上反映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11、选择加热速度的原则是什么?提高加热速度的措施有哪些?
12、均热保温的目的是什么?
13、冷锭和热锭的加热规范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五、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1、挤压的应力应变分析
2、挤压筒内金属的变形流动特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死区”产生原因、应力应变分析及其对成形质量的不良影响。
4、常见挤压缺陷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5、径向挤压的用途、变形分析及其张模力计算。
6、顶镦用途及其模具设计原则。
六、所需学时
2学时
第十次讲课
1、金属塑性变形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2、镦粗、拔长工序的金属受力分析。
2、镦粗、拔长工序的金属变形和流动特点。
3、镦粗、拔长时常见金属缺陷、产生机理及其预防措施。
六、所需学时
3学时
第五次讲课
一、讲授内容
第四章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第四节冲孔
一、冲孔的受力变形分析
二、冲孔的质量分析
第五节扩孔
一、冲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章 锻造生产用原材料与下料1、钢锭由冒口、锭身和底部组成。

2、大型钢锭的组织结构:答:1)细晶粒层 由于钢液接触模壁冷凝速度快,产生大量晶核,因而表面首先凝固成细小的等轴晶粒层(或称激冷层);2)柱状晶区 表面细晶粒层形成后,锭模温度上升,继续散热速度减慢,晶粒开始沿着与模壁垂直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柱状晶区。

由于选择结晶的缘故,易熔成分挤向中心,所以柱状晶区的夹杂及其他缺陷较少;3)倾斜树枝晶区 随着柱状晶区的不断发展,锭模温度继续上升,散热速度愈加减慢,加以杂质和气体上浮的运动作用,于是形成晶轴偏离柱状晶体方向的倾斜树枝晶区,并且A 形偏析区也在这一区间形成;4)粗大等轴晶区 倾斜树枝晶区长大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外层收缩脱离锭模产生间隙,散热速度更加减慢,中心区的钢液有可能达到同一过冷度而同时凝固,最终形成粗大等轴晶区。

在这一区间的上部出现V 形偏析,下部出现负偏析,夹杂与疏松等缺陷较多,由此不难看出钢锭中心处组织较差;5)沉积堆 底部的钢液凝固快,形成较厚的细晶粒层。

此外,由于上部钢液中最初形成的晶体因比重大而下沉,并将碰断的树枝状晶分枝一起向下堆积。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周围凝固,并且钢液补缩能力较小,所以沉积堆的组织疏松,氧化物夹杂多,在化学成分上构成负偏析区;6)冒口区 因为选择结晶的关系,钢锭内首先凝固的部分纯度高,最后凝固的冒口区杂质最多,特别是熔点低的硫化物和磷化物。

冒口区的钢液比重小,在凝固过程中得不到补缩,因而最终形成大缩孔,其周围并存在大量疏松。

钢锭底部和冒口占钢锭重量的5--7%和18--25%。

对于合金钢,切除的冒口应占钢锭的25--30%,底部占7--10%。

3、大型钢锭的内部缺陷以及形成原因:答:1)偏析 钢锭内部化学成分和杂质分布不均匀性称为偏析。

偏析是钢液凝固时选择结晶的产物。

偏析可分为树枝状偏析(或显微偏析)和区域偏析(或低倍偏析)两种。

树枝状偏析是指钢锭在晶体范围内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区域偏析是指钢锭在宏观范围内的不均匀性;2)夹杂 钢锭内部不溶解于基体金属的非金属化合物,加过加热、冷却热处理仍不能消失,称为非金属夹杂物,通称夹杂。

大型锻件内部通常存在的非金属夹杂有:硅酸盐、硫化物和氧化物等;3)气体 在冶炼过程中氮、氢、氧等气体通过炉料和炉气溶入钢液。

钢液凝固时,这些气体虽然析出一部分,但在固态钢锭内仍有残余。

氢和氮在钢锭中以氧化物和氮化物出现,氢则以原子状态存在,也可能形成一部分分子状态氢和氰化物;4)缩孔和疏松 从钢液冷凝成钢锭时,发生物理收缩现象,如果没有钢液补充,钢锭内部某些地方将形成空洞。

缩孔是在冒口区形成的。

疏松是由于晶间钢液最后凝固收所造成的晶间空隙和钢液凝固过程中析出气体构成的显微空隙。

4、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下料方法有:剪切、冷折、锯断、车断、砂轮切割、剁断及特殊精密下料等。

第三章 锻前加热、锻后冷却与热处理5、锻造前加热的目的及加热方法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之易于流动成形并获得良好锻后组织。

按所采用的热源不同,可以分为火焰加热与电加热两大类。

火焰加热是利用燃气(煤、焦炭、重油、柴油和煤气)在火焰加热炉内燃烧产生含有大量热能的高温气体(火焰),通过对流、辐射把热能传给坯料表面,再由表面向中心热传导而使金属坯料加热。

电加热是通过把电能转变为热能来加热金属坯料。

其中有感应电加热、接触电加热、电阻炉加热和盐浴炉加热等。

6、加热过程中常见的缺陷(种类、原因、危害)(1)氧化 钢加热到高温时,表层中的铁和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如2O 、2CO 、O H 2和2SO )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使钢料表层变成氧化铁(即氧化皮),这种现象称为氧化。

氧化造成的危害:1)造成钢料的烧损。

2)影响锻件表面质量。

3)降低模具使用寿命。

4)引起炉底腐蚀损坏。

(2)脱碳 钢在高温加热时,表层中的碳和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2O 、2CO 、O H 2等)及某些还原性气体(如2H )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钢料表层的含碳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脱碳。

脱碳造成的危害:在加热时钢发生了脱碳,会使锻件表面变软,强度和耐磨性降低。

(3)过热 当钢的加热超过某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引起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这种现象称为“过热”。

产生过热的钢,会导致钢的强度和冲击韧性降低。

(4)过烧 当钢加热到接近熔化温度,并在此温度长时间停留,这时不但奥氏体的晶粒粗大,同时由于氧化性气体渗入到晶界,使晶间物质Fe 、C 、S 发生氧化,形成易熔共晶体氧化物,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产生过烧的钢,由于晶间联结遭到破坏,大大降低了钢的强度,锻造一击便碎。

所以,过烧是致命的加热缺陷。

(5)裂纹 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根据其形成的原因不同,有温度应力和组织应力。

钢锭或钢材在加热过程中,由于表面温度高于中心温度而出现温差,从而必将引起外层与心部的膨胀不均匀,这样产生的内应力即温度应力(也称热应力)。

具有相变的钢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相变前后组织的比容发生变化,以及钢料的表层与心部不同时爆发相变,这样引起的内应力为组织应力。

钢在加热过程某一温度下,内应力超过它此时的强度极限,就要产生危害。

7、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原则是:要求钢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塑形和较低的变形抗力;能锻出优质锻件;锻造温度范围尽可能宽广些,以便减少加热火次,提高锻造生产率。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方法是:以钢的平衡图为基础,再参考钢的塑形图、抗力图和再结晶图。

由塑形、质量和变形抗力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从而定出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

8、加热规范制定的内容和原则一般加热规范包括以下内容:装料时的炉温、加热升温速度、最终加热温度、各段加热(保温)时间和总的加热时间等。

加热规范制定的原则:(1)正确的加热规范应保证:钢料在加热过程中不产生裂纹、不过热过烧、温度均匀、氧化脱碳少、加热时间短和节省燃料等。

总之,在保证加热质量前提下,力求加热过程越快越好。

(2)制定加热规范即是确定加热过程不同时期的加热炉温、升温速度和加热时间。

通常可将加热过程分为预热、加热、均热三个阶段。

预热阶段,主要是合理规定装料时的炉温;加热阶段,关键是正确选择升温加热速度;均热阶段,则应保证钢料温度均匀,给定保温时间。

(3)在制定钢的加热规范时,首先应考虑钢料的断面尺寸,其次考虑钢的成分及有关性能,如塑形、强度极限、导温系数、膨胀系数、组织特点及其在加热时的变化以及坯料的原始状态。

9、少无氧化加热方法实现少无氧化加热的方法有:快速加热,利用介质保护加热与少无氧化火焰加热等。

10、锻后冷却方法在空气中冷却、在坑(箱)内冷却、在炉中冷却11、锻后冷却规范确定原则(1)锻件的冷却规范,关键是冷却速度。

应根据钢料的化学成分,钢种的组织特点,锻前的原料状态和锻件的断面尺寸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冷却速度。

一般来讲,钢料的化学成分越单纯,则允许的冷却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2)通常用钢材锻成的锻件在锻后的冷却速度,比用钢锭锻成的锻件在锻后的冷却速度快。

一般断面尺寸大的锻件,因冷却过程温度应力大,锻后应缓慢冷却。

反之,对于断面尺寸小的锻件,锻后可以快速冷却。

12、锻件热处理的目的、方法锻件热处理的目的是:(1)调整锻件的硬度,以利锻件进行切削加工;(2)消除锻件内应力,以免在机械加工时变形;(3)改善锻件内部组织,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4)对于不再进行最终热处理的锻件,应保证达到规定的机械性能要求。

锻件最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高温回火和等温退火等。

第四章 自由锻造工艺1.自由锻工艺所研究的内容是:锻件的成形规律和提高锻件的质量两个方面。

2.自由锻工序的分类:基本工序、辅助工序、修整工序三类。

3.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有:镦粗、拔长、冲孔、芯轴扩孔、芯轴拔长、弯曲、切割、错移、扭转、锻接。

4.镦粗的主要方法:平砧镦粗、垫环镦粗和局部镦粗。

5.平砧镦粗金属流动特点:区域Ⅰ:由于摩擦影响最大,该区变形十分困难,称为“难变形区”。

区域Ⅱ:不但受摩擦的影响较小,应力状态也有利于变形,因此该区变形程度最大,称为“大变形区”。

区域Ⅲ:其变形程度介于区域Ⅰ与区域Ⅱ之间,称为“小变形区”6.平砧镦粗金属流动易产生的危害:平砧镦粗时的金属流动特点,对锻造工艺和锻件质量都很不利。

由于坯料侧面出现鼓形,不但要增加修整工序,并且可能引起表面纵裂,对低塑性金属尤为敏感。

此外,由于坯料内部变形的不均匀,必然引起锻件晶粒大小不均,从而导致锻件的性能也不均,这对晶粒要求严格的合金钢锻件影响极大。

7.可以采用以下工艺措施防止上述危害:(1)凹形坯料镦粗(2)软金属垫镦粗(3)坯料叠起镦粗8.矩形截面坯料平砧拔长送尽量大小对锻件的影响:送进量的大小,不仅关系到拔长效率,而且还影响锻件质量。

当送进量较小(5.000<h l )时,不能锻透,容易引起内部横向裂纹。

送进量如小于单边压下量,还会在锻件表面形成折叠。

当送进量过大(100>h l )时,容易引起内部横向裂纹和角裂以及内部十字裂纹。

9.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内容包括:1) 根据零件图绘制锻件图;2) 决定坯料的重量和尺寸;3) 制订变形工艺及工具;4) 选择锻压设备;5)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加热和冷却规范;6) 确定热处理规范;7) 提出锻件的技术条件和检验要求;8) 填写工艺卡片等。

10.为什么要合理选锻比:锻比是锻造成形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锻比大小反映了锻造对锻件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一般规律是,锻造过程随着锻比增大,由于内部孔隙焊合、铸态树枝晶被打碎、锻件的纵向和横向机械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当锻件超过一定数值后,由于形成纤维组织,横向机械性能(塑性、韧性)急剧下降,导致锻件出现各向异性。

可见,锻比是衡量锻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锻比过小,锻件就达不到性能要求;锻比过大,不但增加了锻造工作量,并且还会引起各向异性。

因此,在制订锻造工艺规程时,应合理的选择锻比大小。

11.如何选锻比(选锻比方法)。

用钢材锻制的锻件(莱氏体钢锻件除外),由于钢材经过大变形的锻或轧,其组织与性能均已得到改善,一般不需考虑锻比;用钢锭(包括有色金属钢锭)锻制的大型锻件,就必需考虑锻比。

零件技术条件提出了锻比要求,即以技术条件要求选取锻件锻比;如零件的技术条件没有规定锻比,则应根据材料化学成分、零件受力情况、以及所用钢锭大小等因素,综合权衡利弊择优选取。

一般来讲,合金结构钢锭比碳素结构钢锭的铸造缺陷严重,所需的锻比应大些。

对一般结构锻件,当零件受力方向和纤维方向不一致时,为了保证横向性能,避免产生各向异性,应取锻比为2~2.5。

当零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一致时,为使纵向性能提高,可将锻比选取到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