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c21658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a.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文素养成为了当代教育中的一大关注点。
在教育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中,浅谈语文本色回归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语文本色回归。
语文本色回归是指回归到语文本身的本色,即回归到文字的意义、文学的美感、人文关怀和语言的情感。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对语文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而非对语文文字的表面理解。
当学生能深刻理解语文背后所表达的意义和感情时,他们也将会更为自觉地积极参与到人文素养的成长中。
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注重思维升华语文本色回归的方法强调的是文字的意义和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思维升华。
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把握文言文的内涵,体会古文所表达的感情与情感,进而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升华自己的思维水平,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文方面的锻炼。
二、培养审美能力语文本色回归的方法强调的是文学的美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诗歌带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文字所传达的美,欣赏文学的艺术价值和修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不仅能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还能对生活中的美景或事件进行审美和感悟,更好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学习理解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关注情感体验语文本色回归的方法强调的是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需要关注情感体验。
在学习文字时,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些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了解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e56d89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c.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摘要: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逐渐失去本色,出现了应试化的发展形象,教师也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反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国内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语文教学工作更加提倡回归语文学科本色,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具体价值。
教师需要在促进语文知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反复阅读文章的内容,体会教材中的文字美感,配合文章写作强化学生的人格素质,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其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本色回归;学生人文素养;培养1、促进语文知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知识的学习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而语文学科也并非一门单纯学科,也是学生在成长中的文化和生命的旅程。
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够对世界万物的生命产生体会以及认知,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知音掌握生字词句以及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来,知识学习本就是从宏观层面出发的,要让学生思考在完成文章学习后究竟获得了何种启发,这也是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必须要思考的问题[1]。
教师在引领学生共同学习《羿射九日》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跟随教师指引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深刻认知,并且能够对后羿这一人物形成全面客观的印象。
在学生完成文章内容的学习之后,会体会到后羿在面对10个太阳暴晒人间造成人间疾苦的局面时,果断杀掉九个太阳,保留最后一个太阳用于辅助人类的生存。
从文章的内容不难发现后羿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并且以理智和冷静的态度保留了一个太阳,恰恰说明了后羿做事思考十分周全,做事留有一定的余地。
学生在文章内容学习之后也会自觉使用后羿的这种精神,这种文本知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2、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内容通过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难发现的一点是,教材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素养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反复进行阅读,同样顺应了语文教学回归本色的要求。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2619de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a.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培养人文素养的学科。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文字已经成为人类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语文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提高学生的情感、品德、文化、思维等方面的素质。
而语文本色回归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本色回归,是指回归语文教育本来的颜色、本色,不追趋时尚、时髦,不追逐种种潮流,而是回归语文教育本源,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重视学生品德、情感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本色回归的教育中,重视学生的道德、思维、情感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分析与思辨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文化品位、文艺修养的培养,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首先,语文本色回归对于学生的品德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从课堂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
教育中强调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注重培养学生感恩、自律、纪律等品德。
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到人生的快乐和成功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的追求,更多的应该在人品方面的修养。
因此,语文本色回归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其次,语文本色回归对于学生的情感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语文学科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体验,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抒发自己情感的机会,让他们在情感交流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融,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在语文教育中,可以从语言表达的艺术感受到人类的情感、人性的深刻和思想的发展,这会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类更有感悟与共鸣,同时也会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
再次,语文本色回归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本色回归的教育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关注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素养。
教育内容中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使学生具有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
浅论在语文本色回归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论在语文本色回归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ccc2d1e4c8d376eeafaa3115.png)
浅论在语文本色回归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谢敏芳【内容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
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走马观花的多媒体展示,还是空洞的情感说教?一堂有滋有味的语文教学到底从何而来?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关键词】本色语文人文素养培养正文在我们普遍的意识中,语文素养好的人,一般都是从小就阅览、欣赏古今中外的名著,受到其优秀文化的影响、熏陶,在这种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优秀的品质。
他们对真、善、美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对是非曲直有自己正确的衡量标准,对社会、人生有自己正确的观点。
这样的人无论他身处逆境,还是春风得意,他都能以一种坦然心态去面对生活,始终能把握好生活的航向。
何谓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这样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素养包含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很多。
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从教学工作着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谈以下几点个人之见:一、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一)、文艺复兴下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发展。
“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与文学的复兴”,其变化的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人文主义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而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或者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要么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要么用无休止的做题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要么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7b9e90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3.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往往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然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是传递人文精神的媒介。
因此,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传承的中华文化本色,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
首先,教师应通过经典文本的选择,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通过解读《论语》、《大学》等经典文本,培养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情趣。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创设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二、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水平语文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阵地。
教师应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审视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讲解课文《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尊严,并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世界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李白》等,从中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三、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门艺术。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一首优秀的古诗,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
表达能力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个体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进行作文、演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达等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92925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3.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对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通过语文研读和理解文化传承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最后,在评价手段上,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对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入一些探究性的评价方式,比如课堂讨论、作品展示、写作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指导,让学生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和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品味和创新精神;通过探究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279f31476eeaeaad0f3304e.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质。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要求广大教育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人才,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色回归;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学课堂是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达到愉快、融洽、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笔者认为语文人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具有识字、写作、阅读等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出小学语文本色回归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小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以说,加大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可以改善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般通过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新课改要求教育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文素质培养可以说是人文关怀。
青少年的人格尚未形成。
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二、小学语文本色回归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一)通过学习国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发展悠久,特别是传统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传统文化里,既有民族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也有民族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
这些传统文化凝聚着成中华民族的智慧。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传授学生国学知识,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我国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伦理道德知识。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b44f1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a.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领域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认识到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什么是人文素养、通过语文本色回归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如何实施语文本色回归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吸纳与领悟,形成的一种关于人类价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动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情感态度。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更注重一个人在情感、忍耐、公平、友善、责任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学生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价值观塑造和自身修养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语文本色回归培养学生人文素养1. 培养文学修养语文教育是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而文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的情感、情绪和思想,从而引发自身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出扎实的人文修养。
2. 培养批判思维语文本色回归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真实含义,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对观点的评判和推理能力的锻炼,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加强对事物的辨析能力,提高自己对真理和价值的把握能力。
这也为学生今后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提供了更加成熟的思维方式。
3. 培养综合素养语文本色回归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读懂语言文字,还要通过语文本色回归了解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人类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等。
学生通过参与文本回归,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综合素养,包括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等,这些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精品文档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5f82b2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b.png)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课外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其价值主要表达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开展。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康。
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的学生,往往性格孤僻、精神忧郁、容易急躁。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宜,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自主投入课外阅读,去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在润物细无声中增长人文素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6e86e3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7.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审美、逻辑和文化等方面的修养水平。
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之一,也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石。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随着考试导向的教育模式的流行,语文课本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逐渐偏离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到语文教材的本质,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语文课本应该多涵盖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是历史的见证,是智慧的积累,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感受人类智慧的闪光点,培养审美情趣。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作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伟大的儿女情长和诗意的人生观,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同时,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恢弘的格局和伟大的牺牲精神,也会给学生带来思考和启发。
其次,语文课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沉迷于手机、电视和网络的学生,对于文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普遍较弱。
通过研读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让学生懂得欣赏文字的美、感受文字的力量。
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鉴赏,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文学之美,并培养出广博的文学修养。
此外,语文课本应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主要还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度过,因此,课本内容应该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课本中可以包括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文章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和思考,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
通过语文课本的内容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最后,语文课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味。
而现代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精品文档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b9bd21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7.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那么,真正的本色语文课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返璞归真呢?那就是“去掉外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静心思考、勤于动笔的课,亦谓原生态的语文课。
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仔细思考,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能力,感悟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恢复本色的语文课。
在笔者看来,本色语文就是“用心品读的课堂”、“静心思考的课堂”、“奋笔疾书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一、回归本色,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指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1.注重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简单地说就是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
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
”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教学时教师的范读能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节的同时产生了一个个疑问,这些问题之所以过于浅显,是由于学生尚未深入学习课文,因此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自由多读几遍课文。
在多次诵读中,伴随着学生的思考,以上问题多半会不答自解.学生一方面通过诵读自己寻求到了答案,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有深意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在反复诵读中自己去寻求答案。
2。
体验情感,感受意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生还经历了情感的体验,逐渐接受到文化、审美的熏陶,体会意境,感受美好。
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语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回归语文本色 培养人文素养
![回归语文本色 培养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4a05f4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2.png)
回归语文本色培养人文素养标签:人文素养;课堂教学;备课;学生人文素养是一个学生成长中的精神营养,人文素养要靠人文精神去培养,一本好的书籍,一段好的诗歌,影视片中的偶像、纪录片中伟大人物的介绍等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吃干净盘子里的一粒米对于中考、高考无足轻重,但是对每个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却又有很大的关系。
初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本文将着重探讨语文本色回归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之间的重要关系。
一、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本色回归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学又是传递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就像是正在快速成长的禾苗,需要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的精神之地。
如何将语文教学进行本色回归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什么样的语文课是我们理想的课堂呢?我们是让学生成为只会做题的冰冷的“高材生”还是首先成为具有人情味的堂堂正正的“人”?我会选择后者。
语者,声也。
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课堂,还是语文课堂吗?文者,字也。
没有情感的撞击心灵又怎会有激情澎湃的文字喷薄而出?所以,语文,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还原其本色,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至今日,在语文课堂上,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十分辛苦,到头来学生依旧读不懂、写不好,语文成绩提高举步维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偏激行为,如:缺失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形式而无实效;个性化阅读缺乏独特与创新,并把它理解为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都是对的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语文教学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孟子云:“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语文教学的“所欲”是教学生能读会写。
但我们的“所为”却是喋喋不休地讲,以“分析课文”为语文课的第一要務,结果把学生练读练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
如此教下去,岂不是缘木求鱼,劳而无功吗?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色显得尤为重要。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b00c01dbb68a98270fefa11.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摘要】在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使学生养成关心别人、尊重他(她)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关键词】引领;古代;典籍0.前言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识字、写作、理解等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尊重他(她)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学生由于年龄小、涉世未深,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积极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与尊重,意识到关心、帮助和尊重他(她)人是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不可逾越的最低要求。
要想养成关心别人、尊重他(她)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学会关心、尊重、帮助学生教师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引领者,教师的处理问题方式、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习惯。
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不要采用粗暴的态度对待有问题的学生,给学生一些改正的机会,不能差别化对待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就什么都好,即使犯了错误了轻描淡写的处理,而一旦学习不好的学生犯错误,就严厉处理。
这样处理的结果,会给学习不好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不信任教师,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继而抵触教师教授的内容,最后是抵触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
一旦厌学的情绪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彻底的消失了,学生即使在学校也不会接受任何知识,很多厌学的学生放弃了学习的机会,不在踏入校门。
对学习好的学生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让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犯点小错误也没事,这样不利于学生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且破坏了班级整体的公平性。
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就是要让学生有差异地、充分地、自主地获得发展,它体现在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发展的自由度的平等上,体现在各种成才之路的差异共存上。
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对那些后进生、少数民族学生、特殊儿童等“弱势群体”进行特殊的关怀和照顾。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a58a0184a7302768e9939c1.png)
本 色 的 。因为 语 文 是 一 门最 具 魅 力 的学 科 . 它 本 身就 是
一
种 充 满 着情 感 、 智慧 和 诗 意 的 文化 。语 文 是 一 门给 学
生 奠 基 的 课程 , 语 文 教 学要 为 学 生 的 生命 成 长 服 务 。用
语 文 的方 法 教 语 文 . 上 出语 文 的美 味 . 才 能 真 正 发 挥 它
回 归 应 该 是 培 养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的 不 二 选 择 。本 色 可 以 理解为两个字 : 朴实。 所 谓朴 实 , 就是简单而实在。 返 于 素朴 , 归 于 自然 。 对于语文教学 来说 , 对 课 文 的 反复 阅
时. 语 文 学 科 的价 值 观 就 会 内 化 为 中学 生 的 价 值 观 , 对
出. 人 文 素 养 的培 养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 而 是 要 通 过 一 个 较 为 漫 长 的 过 程 才 能形 成 的 .需 要 教 师 在 平 时 的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一 点 一 点地 去 渗 透 。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 使 之 逐 步 提 高 自身 的人 文素 养 。 这就 要 求语 文 的教 学 也 是 优 雅 的 , 是沁人心脾 、 和
文脱离现实 .无论是 教师还是教材选 文的影响力都不
及 贴 近 中 学 生 的 社 会 直 接 检 验 。此时 。 学 生 从社 会实 践
中 形 成 的 价 值 观 与 语 文 选 文 中 所 内 含 的 价 值 观 一 致
对 于 培 养 学生 人 文 素 养 的价 值 。因 此 . 语 文 教学 的本 色
大 语 文 论 坛 ・ 视 点 I I l I 攀
径 只能以间接为主 . 亲 身 体 验 为 辅 。具 体 途 径 有 两 种 , 其 一 是 语 文 选 文 及 教 师 的 肯 定 与 强 调 . 以选 文 中 人 物 培 养 学 生 独 立 的人 格 意 识 和 良好 的审 美情 趣 不 难 看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53f15d0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2.png)
教学·信息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8月 下旬刊150· ·上,达到熟读成诵。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上课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下雪啦,晶莹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大地一片雪白。
多美的雪地啊!多洁净的雪地啊!瞧,一群小画家情不自禁的踏上这片土地,画上了美丽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这样激情的导入,学生就有表达的欲望。
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后,在听录音朗读、小组合作读、教师领读、自读。
学生读的朗朗上口,这样文中的生字就变成了熟字。
三、观察识字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用对比、加一加、减一减或说顺口溜的方法来识字。
如,一加一就是“二”,二减一就是“一”,。
二加一就是“三”, 一横一竖就是“十”。
“十”字下面加一横就是“土”等。
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识字劲头更足了,同时让学生把数学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认字中来,对已学过的字进行加减得出要学的字,不仅孩子们喜欢,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
我还可以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强化记忆。
例如“门+口=?”(问)、“早+艹=?”(草)、“草-艹=?”(早)。
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四、图画识字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发现图画和字形之间的联系,从而识字记形,了解字义。
如,“山、水、火、风、雨、电”等。
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而更好地识汉字。
这样,学生学起来个个兴趣盎然,显然对这样的汉字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图画衍生出来的汉字,他们学起来觉得新鲜又容易,再次见到时仍会记忆犹新。
五、比较识字法字形相近的字,学生易混淆,可以让学生以熟字带生字辨别比较区分异同。
如,“目”字少一横就是“日”。
“日、目”形体相近意义不同,“日”与太阳有关,“目”与眼睛有关。
再如,“辛”和“幸”这两个字,读音相近、字形也相近,很难区分。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376ca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3.png)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引言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往往被忽视,被功利化、应试化的教育方式所束缚。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期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语文教育的现状目前,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育者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者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
三、语文本色的内涵及价值语文本色是指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语文本色的价值更加凸显。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人文素养的定义与意义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和人文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它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语文课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基地在语文课堂中,教育者应该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实践能力。
六、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在语文教育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
养
[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快、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
语文教学就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不要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味阅读教学本色回归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快、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
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情绪激昂的讨论、合作,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展示,还是空泛的情感说教?一堂有滋有味的语文教学到底从何而来?笔者觉得语文教学就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不要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遵循着这样的准则,语文以本色的面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语文有着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认真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通过国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史的瑰宝,表现了我们民族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是从古至今无数代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受无数世人所瞩目和敬仰。
国学知识教给学生们,不仅让他们学习道德
伦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让同学们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为自己是中华名族的子孙后代而自豪,增强学习母语、热爱母语的热情。
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的文献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我觉得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人们都生活在群体中,我觉得做人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交友观,这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因此,我给同学们讲的第一个国学知识是交什么样的朋友。
早在二千年前,孔子对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了明确的定义。
一个人的成人和成功很关键的一点是与什么样的人是朋友,他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对你的人生有害的,甚至会毁了你的一生。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学生一生中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就是你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你的朋友,会决定你以后走什么样的路,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朋友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让你走上坦荡的正路,他也可以误导你走上邪路。
因此,一个人交友很重要,我让同学们分析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朋友该结交,从而分析正确的交友带来的力量以及错误做法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交友观、价值观,以及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同学们正是通过阅读来认识学习,认识社会来认识世界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臻于阅读的重要作用,我也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老师重视,学生也就不会忽视。
我利用阅读教学,学生也就能从中有所收获。
我利用阅读教学让学生体会词语、句子的魅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字、词、句、段、篇的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感受到我们祖国文学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阅读,了解了语文的工具性、交际性的特点,了解母语就如人吃饭一样重要,人要想生存必须有人交流。
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交流,就需要了解语文的重要作用,学好语文。
我在教学长春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一千根弦》这一课时,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作者史铁生,让学生看到一个身残志坚的人是怎样生活努力,满怀希望的,是文字给他的灵魂找到了栖息的地方,是语言指引他把胸怀中的情感抒发出来。
《一千根弦》这篇文章的语言精练、浅显易懂,每个词所代表的含义让同学们理解的同时学会运用,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心中拥有美好的向往很重要,我们要为这个美好的向往而坚持不懈地追求,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语言文字可以让人产生如此大的希望和信念,都被深深地折服,并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母语,好好驾驭语言文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三、作文教学,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
语文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运用,而运用体现在最集中之处是作文。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除了课本中的课文之外,便让学生读多样化的文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再综合多样信息思考运用。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我会设计不同的文题让学生运用富有表现力,富有思想性的语言进行写作。
例如,在教学写人的文章,在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词语一定要恰当、合理。
尤其在描写人的动作的时候,写一个人起跑的动作,刚开始,同学只是用两个简单的动词写的不是很形象,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放慢了动作,让学生用几十个字,写几秒钟的动作,有难度,等到动作放慢之后,写出来就从容多了:起跑线上,运动员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等待发令枪响,只见运用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跑道,右腿跨前半步,走腿弓着,双手握着拳头,上身前弓,仿佛发令枪一响,就把自己当箭一样射出去……有的半蹲着,左腿在前,右腿在后,两只胳膊像柱子一般扎在地上,表情严肃郑重,眼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方。
只听预备,他们迅速地抬起上身,身体向前倾斜,“砰”的一声――开跑了,他们像离了弦的箭飞了出去。
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仔细思考,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能力,感悟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恢复本色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