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六节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十二节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二节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一)成人心脏骤停1.概述(1)心肺脑复苏:使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2)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①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
②意外事故,以创伤最为常见。
③麻醉及手术意外。
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严重紊乱,如血钾过高或过低、严重酸中毒。
⑤药物过敏、中毒。
以上原因中,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3)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①心脏停搏,心脏完全停止跳动,心电图呈直线。
②心室纤颤,心室肌快速、无序、不协调地连续颤动,心电图呈现高大或细微的室颤波。
③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弱而缓慢的跳动,有微弱的心搏图形。
(4)诊断依据:①清醒病人突然意识消失。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
③呼吸停止。
④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⑤皮肤苍白或发绀。
只要具备前3点即可诊断,诊断必须迅速果断,抢救者应快速检查病人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自动体外除颤器。
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
为复苏争取时间。
切不可因反复测血压、听心音和观察瞳孔变化而贻误时机。
(5)心肺复苏时间:因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要求心肺脑复苏应在呼吸、心搏骤停后4~6分钟进行,避免脑细胞死亡。
2.心肺复苏处理心搏骤停分5个阶段:①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③快速除颤。
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
⑤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参考《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1)初期复苏(C、A、B步骤):即基础生命支持(BLS)(旧指南为A、B、C步骤)。
①人工循环(Circulation,C)。
即心脏按压,分胸外、胸内两种。
现场抢救多采用胸外心脏按压。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四节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一)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出生时尚未发育完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
婴幼儿多见先天性心脏病,年长儿多见风湿性心脏炎、病毒性心肌炎等。
1.心脏小儿心脏相对比成人的重。
新生儿心脏重量20~25g,l~2岁达60g,青春后期达到成年入水平。
(1)胚胎发育:原始心脏开始形成于胚胎第2周,第4周开始有循环作用,第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四腔的心脏。
故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主要在这一期形成。
(2)心脏大小和位置:小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年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下降。
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改变。
新生儿和<2岁婴幼儿的心脏多呈横位,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4助间、锁骨中线外侧,心尖区主要为右心室。
3-7岁心脏由横位转为斜位,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左心室形成心尖区。
7岁以后心尖搏动逐渐移到锁骨中线内0.5~1cm。
2.心率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放心率较快。
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平均心率(每分钟)新生儿120~140次;1岁内110~130次;2~3岁100~120次;4、7岁80~100次;8~14岁70~90次。
进食、活动、哭闹和发热等使心率加快,一般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15次/分。
入睡时减少10~l2次/分。
3.血压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
小儿年龄愈小,动脉压力愈低。
新生儿血压较低,不易测定,收缩压平均为65mmHg。
1~2岁婴儿的收缩压平均为80mmHg,2岁以后收缩压=(年龄×2+80)mmHg,高于此标准20mmHg以上为高血压。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mmHg,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小儿血压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2020年护理综合基础护理学考试讲义护士资格证第二章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装置组成。
其功能是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运输血液,将氧、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机体内部理化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心脏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四个瓣膜:左心房、室之间有二尖瓣,右心房、室之间有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心瓣膜作用: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的功能。
心脏壁分为3层:由外向内依此为心外膜、肌层、心内膜,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紧贴于心脏表面,与心包壁层形成心包腔,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有左、右两支,左冠状动脉又分成前降支和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侧壁及室间隔前2/3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主要供给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部位的心肌和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等处。
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进行着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具有驱动血液流动的泵血功能。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负责心脏正常冲动的形成和传导。
(二)血管动脉:引导血液出心脏的管道,又称“阻力血管”静脉: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又称“功能血管”毛细血管:将血液送回心脏的管道,其容量大,又称“容量血管”血循环途经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中、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中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三)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下降心脏还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的调节。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析和辅导技巧专题知识讲座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析和辅导技巧专题知识讲座
第18页
例6.煮沸时,加入以下哪种溶液既能防锈又能提升沸点: A.乳酸钠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D.亚硝酸钠 E.氢氧化钠 (1%~2%碳酸氢钠提升沸点,去污防锈;) 例7.患者,女性,28岁,因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就诊,门诊诊疗为外阴阴
A.甲醛
B.乙醛
C.甲苯
D.稀盐酸
E.浓盐酸
(C)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析和辅导技巧专题知识讲座
第36页
技巧五----善于利用谐音、联想记忆
化疗药品不良反应: 长春新碱: 末梢神经炎 柔红霉素: 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 甲氨蝶呤: 口腔黏膜溃疡 环磷酰胺: 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析和辅导技巧专题知识讲座
烧伤面积可归纳为:
三三三, 五六七
十三, 十三, 二十一
双臀占五会阴一
小腿十三双足七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析和辅导技巧专题知识讲座
第32页
例19.患者,男,20岁,头面颈、双手及右前臂深Ⅱ度烧伤,其 烧伤面积约为: A.14% B.17% C.20% D.27% E.30% B(3、3、3、5.1/2*6=17)
4.抗体知识知多少
IgA:
婴幼儿体内分泌型IgA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
IgE:
外源性哮喘产生抗体。
IgG:
可经过胎盘。
IgM:
不能经过胎盘,婴儿易患消化道疾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
生亲密相关(本身抗体IgM,也称为类风湿因子RF)。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解析和辅导技巧专题知识讲座
第20页
技巧二----善于分析总结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一章考点精讲-第六节
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六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医院内感染1.概念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经感染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2.分类(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发的感染。
(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问的直接感染,或者是通过水、空气、医疗设备等引发的间接感染。
3.主要因素(1)医院内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如卫生设施不足或处置不当,病原污染严重。
(2)医院内易患人群多,如慢性疾病、恶性疾病、化疗病人、年老体弱者为医院内易患人群。
(3)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导致人体的菌群失调。
(4)各种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增多。
(5)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不重视。
4.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包括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监测制度、消毒质控标准;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如医院建筑、环境及设施应布局合理,有利于消毒隔离,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二)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1.清洁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
2.消毒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的芽胞。
[page](三)消毒和灭菌的种类与方法1.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热力消毒灭菌方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法通过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慢,所需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法通过水蒸气、水及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快、时间较短、温度较低。
①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适用于不需保留的物品,如污染的纸张、废弃物、感染敷料等,可直接焚烧;急用搪瓷类物品和金属器械时,搪瓷类容器可将95%乙醇溶液置入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燃至熄灭。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要点0601
第六章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一、疖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散至皮下周围组织。
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部、颈部、背部等。
其发病与皮肤不洁、擦伤、局部摩擦、环境温度较高或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相关。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一)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增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后破溃流脓。
脓液流尽后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
疖一般无全身症状。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受到挤压时,细菌可沿眼静脉和内眦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红肿和疼痛,并有寒战、高热、头痛,甚至昏迷,死亡率很高。
(二)治疗原则炎症早期红肿阶段局部涂以2%碘酒,或采用热敷或物理疗法(超短波或红外线),亦可外敷软膏等方法促使炎症消退。
已形成脓肿,须及时切开引流。
(三)健康教育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表皮受伤。
严禁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以免引起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二、痈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在皮肤较厚的颈部和背部。
痈的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一)临床表现初起为小片皮肤硬肿,色暗红,表面可有数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
继之皮肤肿硬范围增大,周围出现浸润性水肿,局部疼痛加重,伴引流区淋巴结肿痛,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随着感染区脓点增大、增多,中央部位破溃出脓,坏死脱落,疮口呈蜂窝状。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严重者可致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而危及生命。
(二)治疗原则局部处理初期只有红肿时,局部可涂以2%碘酒或药物外敷。
皮肤呈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应在静脉麻醉下手术切开排脓,清除坏死组织。
术后加强换药。
促进肉芽生长。
全身治疗包括休息、加强营养和给予足量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最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讲学课件
2.休息与活动:静卧休息,病情严重 者 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 和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4.用药护理:同前述抗生素应用护理。
5.病情观察: 观察咳嗽、咳痰、咯血、呼吸 情况,警惕窒息★(窒息抢救参见本章第1 节)
26
效果评价
27
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 的身心反应。
亚马孙河入海
佛罗口里“达河海半”岛。
亚马孙平
巴拿马原最运北河端。
潘帕斯草原。
遵义四中 地理组
简笔世界地图完成啦, 快利用它来帮助你对区域定 位的掌握吧!
遵义四中 地理组
里 1点一将根绘其洲同洲5非半苏°个两据制附和时大洲岛伊N到经分点手非近是找陆经。的,士达过界连中洲的尼到最过部向运非红线接的大的苏罗欧南几分北河洲海起地陆直分伊河洲端内就纬。东,来图西布界士汇和好亚完度部回。按海罗线运入非望湾成不的到照岸陀之河地洲角到啦超索起比海一是中的达。过马画例峡,欧海另非 的入海口。
遵义四中 地理组
找到30°S与120°E和 150°E的两个交点,代表大 洋洲的西岸和东岸,包含这 两点用长方形概括大洋洲的 轮廓,注意南北纬度的跨度。
不到1/2
遵义四中 地理组
阿拉斯加半岛
拉布拉多半岛
从巴拿马运河开
始画南美洲。注意南
美洲最东端未超过1/2
1/2
30°W。
北往上以下不1东5超0南°过方W30与向°6到N0°向达N西拉的画布交出拉点多为
28
病例分析
1.诊断分析 该病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
反复肺部感染病史,X线可见肺纹理紊乱呈 蜂窝状改变,有小的液平面,符合支气管扩 张伴感染诊断。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科讲义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6
五、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升高 与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感染引起呼吸面积
减少有关。 3.疼痛 与胸膜反应有关。
六、护理措施 ★
1、缓解不适 (1)休息、饮食: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
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鼓励多饮水。 (2)保暖:寒颤时注意保暖。 (3)降温:高热时可物理降温,保持病人皮肤 清洁干燥,退热时需及时补充液体,以防 虚脱,注意口腔护理。 (4)胸痛护理:嘱病人患侧卧位或用胶布固定 胸壁。
3.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病变 累及支气管周围间质组织及肺泡壁,有肺 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2.非典型病原体性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 真菌性肺炎 5. 其他:如立克次体肺炎、放射性肺炎等。
三、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 是指病人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4.心理护理:病人往往产生怕耽误工作 或 学习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多关心、安 慰、沟通。
5.健康教育。
请问肺炎球菌肺炎肺炎的病因和诱因有哪 些?你如何帮助病人了解并避免。
病例分析
1.诊断分析 该病人青壮年,淋雨后突然寒战,高热达
40℃,胸痛,咳铁锈色痰;有肺部实变体征; X线示:按肺段分布的大片状阴影,痰涂片 可见肺炎球菌,既符合肺炎球菌性肺炎诊断, 也符合大叶性肺炎的诊断。
❖以突然起病,寒颤、高热(达39~40℃), 稽留热,咳铁锈色痰、胸痛为典型特征。 病程中期可有肺实变的体征。
❖首选青霉素G治疗。 ❖护理主要是高热时护理。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概述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的主要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原有肺部疾 病者,或正在接受抗生素、激素、细胞毒 性药物等治疗的病人,或正在行呼吸道创 伤性治疗的病人。本病病情危重, 易并 发休克,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五节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高血压病人的护理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绝大多数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约5%的病人血压升高是继发某些疾病基础之上的症状,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出现高血压。
这里主要论述原发性高血压。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见表2-1。
表2-1 高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mmHg)分类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血压<120和<80 80~89正常高值120~139和(或)高血压≥140和(或)≥90 90~99l级高血压(轻度)140~159和(或)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和(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1.病因与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系指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测量3次非同日血压均符合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l)病因: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可能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年龄增大、脑力活动过度、环境因素、摄入过量钠盐及肥胖等。
(2)危险因素:①年龄,男>55岁,女>65岁。
②胆固醇>6.5mmol/L。
③家族有早发的心血管病史。
④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
⑤吸烟。
⑥其他,如肥胖、口服避孕药、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缺乏体力活动、体重指数>28kg/m2等。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三节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三节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类;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类。
(一)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在100~15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
特点为逐渐开始、逐渐结束。
大多属生理现象,常见原因为吸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在某些疾病时也可发生,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应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肾上腺素也可引起。
其心电图特征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100次/分,P-P(或R-R)间期<0.6秒(图2-3)。
大多不需特殊治疗,必要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
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6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缓。
多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老年人,病理情况下多见于洋地黄过量、颅内压增高、高钾血症、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心肌炎等。
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等也可引起。
其心电图特征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60次/分,P-P(或R-R)间期>1秒(图2-4)。
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症状,也不需治疗;病理性心动过缓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也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率,但快慢不规则称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征为:窦性P波,P-P(或R-R)间期长短不一,相差0.12秒以上(图2-5)。
[page](二)期前收缩1.定义期前收缩是指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也称为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起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的期前收缩称为单源性,起源于多个异位起搏点称为多源性。
偶尔出现的期前收缩称为偶发性期前收缩,>5个/分称频发性期前收缩。
每隔1个正常搏动后出现1次过早搏动,称二联律;每隔2个正常搏动后出现1次过早搏动,称三联律;每隔1个窦性搏动后出现2个期前收缩,称成对期前收缩。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高频考点二.doc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高频考点二1.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通过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英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功能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2. 护理诊断常用的陈述方式:PES公式陈述法,乂叫三部分陈述,多用于陈述现存的护理诊断。
3. 急诊护理工作的预检分诊:急诊科,应有专人负责出迎病人。
预检护士要常握急诊就诊标准,通过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顺序,初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时分诊到各专科诊室。
4•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C;婴儿室、手术室、产房等,室温调高至22〜24°C为宜。
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
5.暂空床目的:供暂时离床的病人使用;保持病室整洁;迎接新病人。
在备用床的基础上, 将床头盖被向内反折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必要时加铺橡胶单、屮单,上端距床头45〜50cm。
6•按顺序排列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和体格检查单、病程记录、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住院病历首页、门诊或急诊病历,填写入院登记本、诊断小卡、床尾卡或床头卡;进行人院评估,填写入院护理评估单。
7•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卧于被安置的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8•头低足高位: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垫高15〜30cm。
十二指肠引流。
以利于胆汁引流。
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妊娠时胎膜早破,可减轻腹压,降低羊水冲力,以防止脐带脱垂。
9•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设备等发生的间接感染。
10.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即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11.燃烧法: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染纸张,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废弃物及病理标本等;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急用时及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坏的消毒灭菌也可用燃烧法。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系统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不断地将02、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内分泌腺和靶器官之间传递激素,并将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C02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维持机体内部理化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闭合的管道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不停地流动。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射血器官,具有泵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做功大。
心肌几乎完全依靠有氧代谢提供能量,耗氧量大,需要有充分血液供应。
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与肺循环两个系统。
1.心脏心形似倒置的圆锥体,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表面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将心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较小为心房、下部较大为心室。
心脏有4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
左心房、室之间通过二尖瓣相通,右心房、室之间通过三尖瓣相通。
右心房后上方的入口为上腔静脉口;后下方的入口为下腔静脉口。
左心房后壁有4个入口,左、右各2个,称肺静脉口。
右心室腔向左上方伸延的部分,形似倒置的漏斗形,称动脉圆锥。
右心室的出口称肺动脉口,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相通。
左心室的出口位于右前方,称主动脉口,通向主动脉,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相通。
心室内面有锥体形的肌隆起,称乳头肌,在乳头肌与房室瓣边缘有腱素相连。
心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3层。
心内膜衬贴于心房、心室的内面,薄而光滑。
心外膜被覆于心肌表面,为浆膜心包的脏层,其与心包壁层形成心包腔,心包腔内液体可起到润滑的生理作用。
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冠状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两支。
左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根部左侧,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主要负责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侧壁及室间隔前2/3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一节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系统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不断地将02、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内分泌腺和靶器官之间传递激素,并将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C02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维持机体内部理化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闭合的管道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不停地流动。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射血器官,具有泵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做功大。
心肌几乎完全依靠有氧代谢提供能量,耗氧量大,需要有充分血液供应。
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与肺循环两个系统。
1.心脏心形似倒置的圆锥体,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表面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将心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较小为心房、下部较大为心室。
心脏有4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
左心房、室之间通过二尖瓣相通,右心房、室之间通过三尖瓣相通。
右心房后上方的入口为上腔静脉口;后下方的入口为下腔静脉口。
左心房后壁有4个入口,左、右各2个,称肺静脉口。
右心室腔向左上方伸延的部分,形似倒置的漏斗形,称动脉圆锥。
右心室的出口称肺动脉口,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相通。
左心室的出口位于右前方,称主动脉口,通向主动脉,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相通。
心室内面有锥体形的肌隆起,称乳头肌,在乳头肌与房室瓣边缘有腱素相连。
心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3层。
心内膜衬贴于心房、心室的内面,薄而光滑。
心外膜被覆于心肌表面,为浆膜心包的脏层,其与心包壁层形成心包腔,心包腔内液体可起到润滑的生理作用。
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冠状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两支。
左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根部左侧,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主要负责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侧壁及室间隔前2/3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要点1001
第十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第一节精神障碍症状学一、概述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志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二、常见精神症状(一)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分离性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幻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1)幻听:最常见。
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言语性幻听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幻视:较幻听少见。
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3)幻嗅:(4)幻味:(5)幻触:(6)内脏幻觉:幻觉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①真性幻觉:②假性幻觉:生于病人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3.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联想障碍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八节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为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
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
⑨感染迁移多见。
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
②病程数周至数月。
⑨感染迁移少见。
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一)自体瓣膜心内膜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亚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亚急性病例至少占2/3以上,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以心脏瓣膜病为主,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因素有:①血流动力学因素。
②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
③短暂性菌血症。
④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主动脉瓣受累常见。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灶,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毒力强,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黏附于内膜的能力。
2.临床表现(1)感染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可呈弛张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午后和晚上高热,常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
急性者呈暴发性脓毒症过程,有高热寒战。
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
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2)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发生于病程后期,常见于脑、心、脾、肺、肾、肠系膜和四肢,脑栓塞最常见。
有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循环栓塞常见,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导致肺栓塞。
(3)体征:大多数有病理性杂音,急性者比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六节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二章考点精讲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目前一般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又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以往的观点,冠心病临床分5种类型:隐匿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
本病目前认为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高体重(肥胖)、高龄(>40岁),此外与性别、缺少体力活动(久坐不动)、饮食不当、遗传等也有关。
(一)心绞痛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因狭窄或痉挛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狭窄也可引起心绞痛。
2.发病机制心脏对机械性刺激并不敏感,但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的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3.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和胸部不适,多发生在胸骨后上中段或心前区部位,常放射至左肩,沿左臂内侧至环指和小指,向上放射可至颈、咽部和下颌部。
胸痛呈压榨、憋闷、紧缩、烧灼或窒息感,偶伴濒死、恐惧感。
一般挂续l~5分钟,不超过15分钟。
发作常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等情况而诱发,早晨和上午是心肌缺血的好发时段。
体征为发作时可见病人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冷汗、血压升高。
心电图检查缓解期可无任何表现。
发作期可见ST段压低>0.lmV,T波低平或倒置。
4.治疗要点(l)心绞痛发作期治疗:立即休息。
药物治疗,硝酸酯类药物是最有救、作用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担而缓解心绞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目前一般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又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以往的观点,冠心病临床分5种类型:隐匿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
本病目前认为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高体重(肥胖)、高龄(>40岁),此外与性别、缺少体力活动(久坐不动)、饮食不当、遗传等也有关。
(一)心绞痛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因狭窄或痉挛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狭窄也可引起心绞痛。
2.发病机制心脏对机械性刺激并不敏感,但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的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3.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和胸部不适,多发生在胸骨后上中段或心前区部位,常放射至左肩,沿左臂内侧至环指和小指,向上放射可至颈、咽部和下颌部。
胸痛呈压榨、憋闷、紧缩、烧灼或窒息感,偶伴濒死、恐惧感。
一般挂续l~5分钟,不超过15分钟。
发作常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等情况而诱发,早晨和上午是心肌缺血的好发时段。
体征为发作时可见病人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冷汗、血压升高。
心电图检查缓解期可无任何表现。
发作期可见ST 段压低>0.lmV,T波低平或倒置。
4.治疗要点(l)心绞痛发作期治疗:立即休息。
药物治疗,硝酸酯类药物是最有救、作用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担而缓解心绞痛。
如舌下含化硝酸酯甘油0.3~0.6mg(硝酸甘油经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后,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1~2分钟开始起效,作用持续30分钟左右。
药物还有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
(2)缓解期治疗:避免诱发因素。
(3)药物治疗:使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
(4)其他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5.护理问题①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②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③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
④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性药物应用知识。
6.护理措施(1)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2)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为2~4L/分。
(3)用药护理包括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嘱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免引起低血压。
(4)持续心电及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病人有无心律失常,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
(5)向病人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6)根据病人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决定病人的活动量。
(7)配合医生做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外科手术治疗。
7.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保持良好的心态,讲明情绪激动、焦虑等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2)饮食指导: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
不饮浓茶、咖啡。
肥胖者应限制饮食,减轻体重。
(3)活动和休息指导: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
(4)用药指导:按医嘱服药,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常有头胀、面红、头晕、心悸等血管扩张的表现,应用硝酸甘油时,含药后应平卧,以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注意硝酸甘油需避光保存,按失效期(一般为6个月)及时更换。
(5)病情指导: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如有疼痛频繁发作、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药物不能缓解或休息时发作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
(6)生活指导:外出注意保暖,因寒冷可刺激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
洗澡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在饱餐或饥饿时洗澡。
下一页为急性心肌梗死[page](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1.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冠状血管管腔狭窄,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发生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
少数情况下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久痉挛,也可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诱因可能为:晨起、上午交感神经活动增加;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
以上因素均可诱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能维持正常有效循环血量的主要原因是心排血量减少。
2.临床表现(1)疼痛:多于早晨发生,心前区剧烈疼痛为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
一般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少数病人症状不典型,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颈背部,甚至无疼痛表现。
(2)胃肠道症状及发热:恶心、呕吐、上腹胀,重者可有呃逆。
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有发热,由心肌坏死组织吸收引起。
(3)心源性休克:胸痛发作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
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80mmHg,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常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l周内发生。
(4)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也最危险。
心室颤动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尤其是24小时以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等。
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应高度警惕心室颤动的发生。
下壁心肌梗死常易发生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并伴有血压下降。
体征包括心率增快或变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第四心音奔马律。
心肌梗死的4个主要并发症为栓塞、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室壁瘤、心脏破裂。
3.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
(l)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病理性Q波(宽而深),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2)心电图动态性改变:抬高ST段可在数日至2周内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 波倒置加深,呈冠状T波,逐渐变浅、平坦,部分可恢复直立;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
(3)心电图定位诊断:Vl、V2、V3导联示前间壁心肌梗死,V1—V5导联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I、aVL导联示高侧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示下壁心肌梗死。
(4)血清心肌蛋白及心肌酶测定:主要有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
其中,CPK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也是最早发生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特有的酶。
①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优于CK-MB,但特异性不强。
其在心肌梗死发病后30分钟至2小时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②cTnT: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确定性标志物,特异性高。
③cTnI:与cTnT相比,具有较低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性。
④CPK及CK-MB:3~8小时增高,10~30小时达峰值,恢复正常时间为CPK3~4天,CK-MB2~4天。
CK-MB与CPK相比,高峰出现早,恢复也较早,CK-MB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PK。
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常用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5)其他:可有反应性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 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
4.治疗要点(l)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12小时,如无并发症,24小时应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四肢,第3天床边活动,第4天逐步增加活动,1周内可达到每天3次步行100~150m。
(2)监护: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监护。
(3)吸氧:主要目的是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
(4)抗凝:嚼服肠溶阿司匹林。
(5)止痛:哌替啶或吗啡。
(6)心肌再灌注:应在发病12小时内、最好是3~6小时应用。
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直接PCI、补救PCI和溶栓治疗再通后PCI。
②溶栓疗法:有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近期有过内脏出血或创伤史、手术史,未控制的>180/ll0mmHg的高血压等情况为禁忌。
常用药物有肝素、尿激酶、链激酶、重组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等。
(7)心力衰竭和休克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8)治疗心律失常:对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治疗同心肺复苏。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但由于目前治疗技术的提高,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已减少,不提倡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因其弊大于利。
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实施电复律。
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严重者应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9)二级预防:完全戒烟且不可处在吸烟的环境中;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严格降脂;预防心律失常;应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应用硝酸酯类药抗心绞痛。
5.护理问题①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②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③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⑤恐惧与剧烈疼痛造成的濒死感有关。
6.护理措施(1)休息:对疑有心肌梗死的入院病人,应尽可能减少相关性不大的辅助检查(如X线检查),以免加重病人心脏负担。
卧床病人24小时后应鼓励做床上被动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给氧:流量为4~6L/分,主要目的是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
(3)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发现心律失常、猝死和休克的征兆,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4)镇静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烦躁不安者可肌内注射地西泮(安定),注意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
(5)饮食:低盐、低热量、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发病4小时内禁食,发病1周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忌烟、酒。
适量增加纤维素类食物,防止便秘,切忌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及猝死,应予缓泻药或开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