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南通市海门市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案:一体化讲义2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一体化讲义《经济生活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背诵】(根据提纲梳理背诵)【知识体系整合】1.生产与消费的关①生产决定(双重关系)②消费是目的 (具体内容详细背出) 2.生产力①为什么发展生产力? ②怎样发展生产力?3.生产关系①公有为主,非公共同 (经济制度) ②按劳为主,多种分配(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知识重点突破、盲点了解】一、判断题1.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四环节,其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消费失踪过程中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某公司由30人的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有的股东用货币出资,有的用实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这一公司最有可能是股份有限公司3. 以旧换新活动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缩小居民收入差距4.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5.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6. 某公司由30人的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有的股东用货币出资,有的用实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这一公司最有可能是股份有限公司7.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扩大劳动者权利,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8.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有权到期取得约定的利息9.上市公司的分红主要来源于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10.公司无论何时都承担有限的责任11.公司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的责任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12.公司与企业的区别是是否是企业法人。
13.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是坚定劳动合同14.购买保险显示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特点15.保险可分为商业保险和财产保险。
16.银行也可以经营保险业务。
17.债券收益从低到高依次金融债券、国债、企业债券。
18.股票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二、单项选择1.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
由此可见A.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 B.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C.生产为消费创造了动力 D.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2.2013年“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后,全国有3.23亿件网购的快递包裹被送至各地,物流业几百万人为此忙碌着。
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
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1. 引言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它包括了从生产资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再生产,是维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环节。
2.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生产资料的再生产指的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中,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活动来制造和更新各类生产设备、生产工具、原材料等物质资源。
它是实现社会生产的基础,涉及到采购、生产、配送等多个环节。
2.1 采购环节: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开始于采购环节。
各类企业和机构需要购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来满足生产需求。
这一环节涉及到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谈判、合同的签订等。
2.2 生产环节:采购到的生产资料在这一环节中被组织成生产线,通过劳动力的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应用进行物质生产。
这一环节包括了生产流程的规划、生产设备的操作、质量控制等。
2.3 配送环节:生产完成后,生产出来的物品需要通过物流渠道进行配送。
这一环节包括了储存、运输、分销等多个子环节。
配送环节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再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产品和服务的再生产除了生产资料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还涉及到产品和服务的再生产。
产品和服务的再生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不断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实现有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再生产。
3.1 生产环节:产品和服务的再生产开始于生产环节。
各个行业和领域进行生产活动,通过投入生产要素和采用适当的技术进行生产过程。
这一环节涉及到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流程的安排、生产设备的操作等。
3.2 交换环节:产品和服务的再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交换环节。
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重新投入生产。
这一环节包括了销售、营销、价格协商等多个子环节。
3.3 消费环节: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通过消费环节实现再生产。
消费者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消费环节也包括了消费行为的选择、消费意愿的形成等。
社会再生产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社会再⽣产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社会再
再⽣产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如风、⽔、⼟地,必然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再⽣产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来考察,⼀是:从社会再⽣产的过程考察,社会再⽣产表现为⽣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以四个环节的形式来表现。
四个环节总称为社会再⽣产,四个环节中的⽣产是指直接⽣产,即企业、⼯⼈、农民、知识分⼦等劳动过程。
这⾥有两个概念要区别⼀下:社会再⽣产的⽣产和四个环节中的⽣产,这⾥⼀个是⼤概念,⼀个是⼩概念。
作这种区别很有好处,可以避免混乱。
⼆是从社会再⽣产的内容考察,表现为⽣产资料的⽣产,消费资料的⽣产两个部类的⽣产。
社会再⽣产的内容是⾮常丰富的,⾛进百货商店是五光⼗⾊,是画家写⽣的好地⽅,⾛进⽣资公司是另⼀番风光,数学家所需要的各种⼏何图形都可找到。
两个地⽅的产品有质的区别,反映在⽣产上就是形式的不同。
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4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再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过程。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一、生产(一)相关概念1.生产,是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将人的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过程。
2.社会生产: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3.社会需要:整个社会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对社会财富的需求。
4.生产力: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从事社会生产,这种能力就是生产力。
5.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
(二)生产的决定作用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着分配的对象:被分配的对象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产品不可能有分配(2)生产决定分配的性质和方式:①生产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生产的这种社会性质只有通过分配的性质和方式才能反映出来②生产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那么分配的性质必然是资本主义的,即一些人以资本家的身份参加生产,就以利润的方式参与分配,一些人以工人的身份参加生产,就以工资的方式参与分配2.生产决定交换(1)生产决定交换的产生和发展的程度:①没有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的交换;②在生产过程中,社会分工越发展,交换发展的程度也会越高(2)生产决定交换的规模:生产的规模越大,可供交换的产品的数量就越多,交换的规模就越大3.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人们要消费,就必须有消费的对象,要有食品、衣服和房屋。
这些消费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这种消费方式的不同,由生产发展的不同水平决定举例:①原始人用手抓生肉吃,现代人用各种餐具吃烹调过的熟肉;②原始人住的是洞穴,现代人住的是房屋。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必备考点知识点汇编
人教版高考政治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必备考点知识点汇编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1】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联系实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应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考点2】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1、货币的产生及含义2、本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物物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特别提示】流通手段≠商品流通。
前者强调货币的职能和作用,是相对于货币其他职能而言;后者强调商品流通的方式,是相对于物物交换等其他商品交换方式而言。
4、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方法技巧】判断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常用“标价”、“价格”等标志词。
(2)流通手段:常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标志词,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支付手段:常用“还债”、“支付工资、利息、水电费、租金、税款”等标志词。
【考点3】纸币1、纸币的含义2. 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专题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一—分配在高考主观题中的考查
专题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一—分配在高考主观题中的考查【备考策略】(1)立足专题复习:一个核心--分配两条主线——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三大方向——收入分配在高考选择题、主观题中的考查;收入分配与其他专题知识关联(2)立足整个教材:①我们必须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来认识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具体措施。
②认识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来认识财政、税收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重点探究】►探究点收入分配有关知识在主观题中的考查典型1(2015•新课标全国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8分)典型2(2012•全国1文综)38、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8分)【总结反思1】在掌握教材第一、二级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教材第三、四级知识。
找出本专题常考的三四级知识点。
2、明确收入分配专题的体系框架。
典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提出:为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提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政治】2016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复习
【关键字】政治2016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二轮复习贯通四大环节,准确判定答题要点高考对经济生活的考查,一般说来,设问的问题除了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等主体有明确的要求外,所要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如何促进生产的发展、如何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如何解决交换领域的一系列问题等,十分有必要在进行“个人、企业、国家”三个主体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知识再进行梳理和系统的整合,提高调用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生产(如何促进生产的六个思考角度)★请先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生活与哲学》P30专家点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休息者、休息资料和休息对象都是物质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一、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P302、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全面提高休息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4、加快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二、从生产关系的角度1、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P35(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P35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P63三、从生产主体的角度1、休息者(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利用好国家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各种政策,努力实现就业和创业,使得休息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高考政治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社会再生产
解答该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考生审题不到位,没有结合材料或没有正确运用有关知识进 行分析,没有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考生答题失分的主要
原因。
(2)部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不能综合运用《经济生活
》的知识组织答案要点,答案要点组织不全面。
(3)部分考生单纯照搬教材知识,忽视了与材料的结合,答案缺乏说服 力。
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
期,减少企业库存
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C 【阅卷诊断】 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材料中某知名企业通过定 制生产模式,生产产品比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少用半年时间,由此 可见,这种生产模式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企业库存,②符合题意; 该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根据消费者的特殊需要 专门生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 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没有涉及企业的技术水平提
(4)少数考生对国家近年出台的扶持“三农”的政策了解不够,没有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应对指南】
针对考生在解答上述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大家在平时的复习中 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要注意将所学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不要生搬硬套。特别在
解答选择题时,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思辨力,排除错误选 项,同时,在解答主观题时,思考问题要全面,提高综合归纳能力,学会 对知识进行迁移。
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阅卷诊断】 本题考查维护粮食安全的措施。维护粮食安全,首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专题二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命题趋向】一、生产(经济常识的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内容)1.第三课近几年的高考考查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支配范围的含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行业结构、效率效益、职工下岗,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和根本途径等问题。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始终是政治科高考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
从试题形式看,一般运用图表、数字、某一国有企业的范例等具体材料说明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措施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认真分析图表,注意挖掘图表的内涵,不要忽视图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运用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国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国企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发展。
2.运用企业经济效益的知识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运用企业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及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有关知识分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竞争力。
2.第四课本部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4)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的义务。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原则及意义。
这些仍是今后命题的重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运用农业的地位、作用等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分析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说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
经济四环节
经济思维:1、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生产是决定地位,消费是最终目的,交换和消费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2、社会生产的主体:宏观调控主体——国家;微观:生产主体——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3、经济发展层次性:微观(企业、个人)——中观(产业、区域经济,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部门、资金密集型部门、技术密集型部门)——宏观(经济总量)4、经济活动就是资源流动、配置的过程,资源优化配置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生产的产品都能消费,没有浪费;二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经济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中期: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五位一体,新要求:A、经济可持续发展;B人民生活全面提高;C、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近期:解决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手段——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组成部分。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一、生产:1、地位:决定地位。
2、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求。
(2)与其他环节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3)供求影响价格。
大力发展生产有利于稳定物价。
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的地位4、发展生产力的措施:1)经济建设为中心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
贯通四环节 把握《经济生活》
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李建国
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知识进 行梳理和整合,可以进一步搞清楚如何促进生产的 发展、如何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如何完善我国的 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如何解决交换 领域的一系列问题等,有利于提高调用知识的准确 性和全面性,准确判定答题要点。
主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题与主线
经济全球化
生产
个人收入 的分配 决 定 反 作 用 货币和 价格
分配
国家收入 的分配
交换
国内与 国际市场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扩大居民消费的原因
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
坚持基本特征 坚持战略思想
发挥市场 决定作用
科学宏观调控 劳 动 者
转变观念 提高素质 理性投资 企 业 履行 义务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如何合理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
——正确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认识国家如何参与分配
分配 制度 及其 原因
分配方式 按劳 分配 按生产 要素分配
分 配 环 节
实现收 入分配 的社会 公平
财 政
税 收
财政收入 与支出
实现渠道 与作用
全面深 化改革
推动科 技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 生产力 角度 生产主体 角度
提高劳动者素质 坚持和完善 基本 经济制度
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促进生产
围绕主题 抓主线角度
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成功 经营
经济全球化 表现、载体 实质、影响
t7tqnfua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知识一、经济四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起决定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纽带和桥梁。
二、生产★★㈠生产与消费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⑴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⑵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⑶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⑷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⑴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⑵消费是生产的导向,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⑶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思路迁移:消费即内需。
故该知识点常用来回答,拉动内需的原因,以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投资、出口、消费共同拉动转变的原因。
)㈡大力发展生产力1、原因⑴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
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⑵重要性: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物质基础。
②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途径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⑵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⑷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㈢生产资料所有制1、公有制为主体。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在全国范围内,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多种所有制并存。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形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版二轮复习全攻略第一篇知识整合专题2 生产、劳动与经营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 形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式 成分和集体成分 主体地位:第一,公有资 区 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 别 势,是就全国而言,有的 地 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 位 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 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 经济和外资经济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把 握 高 考 动 向
体 验 高 考 真 题
构 建 知 识 网 络
整 合 核 心 考 点
必考点一 生产与经济制度
1.全面认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1)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
系、不可分割的环节。
(2)社会再生产四环节间的关系
(3)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环节 措施与意义 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 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国家应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促进经 措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施 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从而扩 大内需,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的宏观 调控,维护市场秩序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 意 的生活水平; 义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 的收入水平
生 产
环节 措 施
措施与意义 ①不断扩大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把“蛋 糕”做大;②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调节社 会收入差距——把“蛋糕”分好 ①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 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 ②分配公平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扩大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分配公平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市场 经济健康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能够拉动 意 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义 ②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结构的优化,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2022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 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之二分配掌握2个分配 Word版含答案
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之二安排把握2个安排[学问整合](一)个人收入的安排——正确生疏我国的安排制度1.安排制度及其缘由(1)生产打算安排。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的根本缘由;(2)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安排方式。
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定要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3)实行按生产要素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内在要求。
2.按劳安排(1)基本要求: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安排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缘由: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打算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我国目前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乐观性和制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公平安排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安排(1)参与收益安排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全部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敬重;对劳动、学问、人才、制造的敬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制造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进展。
4.实现收入安排的社会公正(1)大力进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宝。
(2)坚持和完善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
(3)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4)再安排更加留意公正。
(二)国家收入的安排——生疏国家如何参与社会安排1.财政(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肯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进展水平和安排政策。
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经济生活知识点根据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整合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合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生产1、含义广义:人类从事的创造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
狭义: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
2、地位、作用(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决定作用①生产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②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制度的原因效率与公平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③生产决定交换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规律市场的类型与发展供给与价格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④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四个表现影响消费的因素3、生产什么——社会财富——商品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财富的代表货币4、为什么生产(1)目的、归宿——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的结构和水平恩格尔系数消费心理消费观念(2)生产的地位、作用、意义5、为谁生产——社会——消费者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费环境6、谁生产——企业、劳动者(1)企业含义地位类型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组织机构、公司制股份制的特点优点、意义、要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兼并、破产与强强联合(2)劳动者就业问题权益问题地位问题收入问题7、生产力(1)构成要素(2)发展现状: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城乡、区域、行业)(3)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措施(要求)8、生产关系(1)内容(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3)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结构)(4)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9、怎样生产(1)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角度看(从商品的角度看)……(2)从价值规律来看……(3)从价格对生产的影响的角度看……(4)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看……(5)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看……(6)从劳动就业的角度看……(7)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8)从消费的角度看……(9)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10)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发展方式的角度看……(11)从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角度看……(12)从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或(1)从国家来看……(2)从企业来看……(3)从个人来看……10、生产的投资、成本、利润、效益等。
知识点3-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
【典型例题】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 停产。这说明( )
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社会再生产
【知识点解析】
【特别提示】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 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 生产。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 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知识点—— 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
【知识点解析】
1、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 生产。
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 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 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再生产
【典型例题】
1、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 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地启 动起来。”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 ) A.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社会再生产
【典型例题】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的反作用。只有消费需求旺了, 经济才能真正启动起来,说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故D项 正确;A项与题意相反;B项说法错误;题意强调消费的反 作用,不是强调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故C项排除。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论述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包括了四个环节:商品资本的再生产、货币资本的再生产、人力资本的再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本的再生产。
第一个环节是商品资本的再生产,这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市场上卖出去,并且通过售价的回流形成生产资本的再生产。
这个环节中,商品的生产是为了进行交换,通过交换来获得利润和再投入生产。
第二个环节是货币资本的再生产,这是指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并再次变成资本的过程。
资本家通过购买商品并支付价款,将价款流入市场,从而实现货币资本的再生产。
第三个环节是人力资本的再生产,这是指劳动者通过工资收入来获得足够的生活资料,并保持工作和繁荣的能力,从而参与商品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物质生活资本的再生产,这是指生产和再生产出足够的生活资料,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马克思认为,这四个环节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要素,只有在这四个环节中相互协调和平衡,才能保证社会在物质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命题趋向】一、生产(经济常识的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内容)1.第三课近几年的高考考查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支配范围的含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行业结构、效率效益、职工下岗,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和根本途径等问题。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始终是政治科高考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
从试题形式看,一般运用图表、数字、某一国有企业的范例等具体材料说明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措施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认真分析图表,注意挖掘图表的内涵,不要忽视图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运用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国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国企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发展。
2.运用企业经济效益的知识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运用企业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及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有关知识分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竞争力。
2.第四课本部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4)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的义务。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原则及意义。
这些仍是今后命题的重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运用农业的地位、作用等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分析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说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
2.围绕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落后等现状,说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要性及要求。
尤其要注意结合第三产业的一些具体行业(如旅游业)的发展,分析其意义、促进发展的措施等。
注意结合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 运用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十七大报告将“四化”扩展到“五化”的必要性。
4.联系“十一五”期间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式,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措施,特别是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三产业、社会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等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和途径。
5.结合山西“黑砖窑”事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分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运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积极意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还要注意2007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体系问题。
还要用相关知识点分析陈良宇社保案件的警示。
7.运用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大意义。
二、分配(经济常识的第五课和第六课的内容)1.第五课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国民收入的含义、构成、价值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其结果,财政收人的内容和来源,对财政赤字的认识,税收的作用,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
而GDP、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社会总产品等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有所涉及,但所占的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l.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2008年我国从紧的财政政策,了解财政在调控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在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税收的知识分析我国加强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违反税法行为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人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3.综合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免除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退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建没小康社会等社会热点进行综合性考查。
4.结合免除农业税、增值税改革、财政补贴、企业所得税统一税法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税收、财政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本课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观性试题较少。
今后考查的重点仍然是以选择题为主,可能单独地考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更多地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多角度地进行考查。
主观性试题仍以中小问题为主,更多地将在综合题中出现。
第六课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利率、股票与信用卡等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
银行的作用、银行的改革、利息的计算等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更加注重与银行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切入点多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责,分析我国当前前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07年利率的5次调高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结合银行的业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分析银监会加强对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推动上市的重要性。
3.结合存款储蓄的作用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分析我国首次出现居民高储蓄率下降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4.结合债券的性质和特点,分析我国发行国债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补充财政收入等起到的积极意义。
5.结合商业保险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我国发展保险业的必要性及其对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6.结合存款储蓄、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购买股票等特点,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途径。
7.用信用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信用行为,认识诚信问题的重要性。
前几年高考中涉及到本课的试题数量较少,但近几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前几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今后非选择题的数量会逐步增多。
本课的知识单独命一个大题的可能性不大,广东、河南、广西卷第39题的命题形式应该代表了今后本课命题的一种趋势。
三、交换(经济常识的第七课第一节和第八课的内容)第七课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较集中,而不正当竞争等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很少涉及到,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运用市场交易原则结合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不讲诚信所带来的危害,分析诚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分析党和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所作出的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必然性和必要性。
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和失信行为都违反了市场交易原则,扰乱了经济秩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整顿,倡导诚实守信;分析“假药案”等进入市场的危害及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打假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当前所存在的行业垄断现象,认识其危害性,向国家、企业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2008年我国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如实行“从紧”的方针;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本课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且非选择题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这一部分知识与国家的经济工作、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联系都非常密切,切入点灵活多样,适合多种题型的命题选择。
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把握。
第八课本课内容是经济常识的一个重点,是近年来高考都要涉及的内容。
一般联系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有较强的时政性。
本部分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试题的题型特点主要是材料型。
近几年高考涉及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有: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意义,外汇储备,不等价交换,汇率的升高与跌落,对外贸易的作用,利用外资和技术交流,全球经济一体化等。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本课知识的考查也将不断升温。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结合党和国家关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新水平”的思想,掌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必要性,了解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2.结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多来成就与问题,认真领会“入世”对我国各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联系近年来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能够运用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在激烈的贸易战中我方采取的立场和措施。
4.结合人民币升值的有关时事背景,掌握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5.经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
运用关税的相关知识对此分析说明。
四、消费(经济常识的第七课第二节的内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权利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较集中,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等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很少涉及到,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2运用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评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政府和消费者自身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社会上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错误做法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运用消费者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谈谈消费者应如何对待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充分认识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3.结合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知识,应认识到提倡适度消费、提高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