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

合集下载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张抗抗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张抗抗

201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张抗抗作者印象张抗抗,当代著名女作家,1950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广东新会。

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

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

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著名长篇小说有《分界线》、《隐形伴侣》等。

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她收入“世界名人录”。

张抗抗的散文,以对自然、生活、社会和个体的细腻描写与刻画,赋予了散文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其散文的语言艺术魅力在于华丽而不浮躁,自然而不堆砌,意韵悠长、至情至真,饱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褒扬与崇尚,饱含了作者对社会,自然,个体的真、善、美的赞美和宣扬。

文字之中流露的是自然之美、心灵之美、和谐之美。

散文语言格调高远、文笔精炼,或秀美绚丽,或璀璨夺目,或纯朴自然,令人读后如浴春风,在心潮澎湃的同时,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

她把散文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容相融相生,做得天衣无缝,充分彰显了她扎实的传统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和对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

链接中考品读演练沙之聚张抗抗千里河西,十日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

我明白,却不能说。

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晴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

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

鸣沙山从尘埃中静静显露,眼前一片浑沌的金黄。

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唯有这座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矗立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尽头。

也许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

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脸膛上刻着重重的深邃而峻峭的线条。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


天 空
梦里 见 过 许 多回 的 鸣 沙 山


在这

山 更坦
率的 山 了
它 从 来没 有

纯金

般 烁亮

鸣沙山从 尘埃 中

刻 却 忽 然 变得 不 那 么 真 实


外衣 也 没 有 包 装 没 有树 林 没 有

静静显 露 眼 前
片浑沌 的金 黄

曾有过 千 姿 百 态 的 想 象
想到
一 .
然 有 降落伞 的旅 游 服 务
可 以 山
合 重新磨砺

日每 日
风都这
要 成 为 沙子 的 需要 时


沙子 就 自

坡上 逆风



降 落 到 海 绵般 的
样 不 知 疲 倦 地 完 成 着它 手 中不 朽
的雕塑

走 动 起 来 舞 蹈 起 来 最后 完 成

沙 谷 中去

当人 们 发 现 风 儿 揉 捏 了


脸 膛 上 刻着重重 的深 邃 而 峻 峭 的



的 鸣响

伴 着月 牙泉汩

的水 声

绵延 的 山 脊如


道 锋利 的

沙山 的 温 情别有
方 式


种 表达 的
这 鸣 沙 山 就 是 沙 漠 中的 音 乐之 城
血 红 的


挎于腰 间 举过 头 顶
曾在
天 下也
许再 不 会有比鸣沙

张抗抗云和梯田读后感

张抗抗云和梯田读后感

张抗抗云和梯田读后感「张抗抗云和梯田读后感」倪匡先生的《张抗抗云和梯田》一书,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

通过对张抗抗云和梯田这两个形象的刻画,作者深入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并呼吁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以一个小女孩抗抗云的冒险故事为主线,在其中探讨了社会阶层问题。

张抗抗云来自农村,成长于贫困的环境中。

她的父母辛勤劳作,可是由于基础教育的缺失以及经济困难,她只能在农忙的间隙才能去学校学习。

这一形象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以及贫富差距对于教育公平的影响。

小说中,抗抗云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冒险前往大城市。

她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贫困家庭孩子为了梦想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抗抗云以她的坚持和勇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平凡人可以拥有非凡勇气的道路。

这个道路困难重重,却鼓舞人心。

通过追寻梯田,抗抗云不仅仅是在追逐自己的梦想,更是在追逐一种思考着的心灵。

她在追逐梯田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道理,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她的成长与人生历练,使得她发现了真正的财富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满足和善意的传递。

小说中的梯田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

它不仅仅是一个农田的景观,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寓意。

梯田是农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凿山劈地而成,它是对于艰辛努力的见证。

而抗抗云通过追寻梯田,也成为了自己丰硕付出的见证。

梯田的存在,呼应了小说中贫富差距的存在。

它是一个社会现象的写照,同样也是人性的写照。

作者通过梯田与抗抗云的故事,唤起了读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关注。

我们被故事中的心灵所震撼,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改变现状,让每一个抗抗云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说还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描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抗抗云在追寻梯田的过程中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有善良支持她的人,也有自私利己的人。

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完美。

这也提示人们应该以一个善意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互相理解和帮助,而不是去隔绝和对立。

2021 阅读精选 考前必读美文 《张抗抗:故乡在远方》 阅读及解析

2021 阅读精选 考前必读美文 《张抗抗:故乡在远方》 阅读及解析

「考前必读美文」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编者寄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故乡,我们终生难忘的远方,收容我们的身躯,盛放我们的灵魂。

梦想越近,地域上的故乡就越远;年龄越大,思乡之情就越切,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故乡何处是啊,忘了除非醉!多少人写过思念故乡的文章,唯独这篇文章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对故乡的更深意义的探求:“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中一共描绘了作者经历的四个“故乡”:祖籍广东新会—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出生地杭州—冰雪之地的小兴安岭,这四个故乡各有各的美,然而作者唯独对那经历了青春岁月的“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情有独钟。

何处是故乡?那些“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的精神家园,才是我们追寻的故乡。

梦想永远在路上,故乡远在前方。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印走上探索故乡之旅吧。

【披文入情】故乡在远方“远方”有追寻之意。

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

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设问。

故园、家乡有什么特殊意蕴吗?③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④我不知道。

带着疑问,开启探寻故乡之旅。

⑤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潮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看似杭州城是我的家乡了。

⑥然而,(“然而”让读者的心猛地一沉。

)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

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

聚焦高考热点作家:在人性中沉稳与升华的思考者——张抗抗

聚焦高考热点作家:在人性中沉稳与升华的思考者——张抗抗

聚焦高考热点作家:在人性中沉稳与升华的思考者——张抗抗聚焦高考热点作家:在人性中沉稳与升华的思考者——张抗抗【作家简介】张抗抗,女,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

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197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之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等。

其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有《地下森林断想》《城市的标识》《海市》等作品选入中小学课本。

【作品风格】张抗抗的作品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触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她的作品,无论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还是写社会、艺术及人生,均风格独特、鲜明,既有成熟女性的睿智与思考,又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独具清雅、洒脱、隽永的艺术美。

【众说张抗抗】她(张抗抗)是个心里万马奔腾的女孩,写作是她的魅力之一,别看她看起来文文静静,她的文笔总让人感到惊讶,她的才气像某种舞蹈一样,而且看不出一点别人的痕迹,在看似简单的表象中踢打而出,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在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间闯出了一条新路。

——谢冕追索张抗抗的创作历程,可以明显地发现,她一手写小说,一手写散文,左右开弓。

但小说的光彩似乎把她散文的亮色遮蔽太多,甚至评论界对她的散文也多不注意,更不用说她的随笔。

张抗抗向读者敞开胸怀:也许,小说是我,散文更是我。

虚构的小说,真实在生活的本质;而散文,一本应是一个里里外外透明的真实。

【初中散文阅读】《雪山向日葵(张抗抗)》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雪山向日葵(张抗抗)》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雪山向日葵(张抗抗)》阅读答案①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①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③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忽然掀开的。

④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⑤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掉,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傲慢地任人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较之,没一丝一毫的发生改变,它甚至没一丁点儿想跟著阳光转动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细长的葵干笔挺地矗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婉拒了阳光的亲吻。

⑥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

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⑦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⑧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⑨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⑩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随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雪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⑾或许就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比较么?可以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⑿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⒀也许就是那些明朗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为脑子里上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以它们似乎还重,新鲜开朗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披长着,正轻轻松松地抢拍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

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就是轻浮地扬着脑袋,没丝毫逢迎的恭敬。

张抗抗散文《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散文《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散文《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散文《地下森林断想》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的幽深的峡谷。

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

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

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啊,听苍郁的巨木在风暴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宏伟壮观,连太阳都要肃然起敬。

然而它终于息怒了。

于是一切都平静下来。

平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把峻岭劈成深渊。

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就像那一切火山爆发后留下的痕迹一样,在这里,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距镜泊湖180公里的山林里,早已沉寂的火山留下了7个不规则的深坑,四面均为悬崖,险岩峭立,怪石峋。

深处百十米,浅处少说也有三四十米,谷底开阔,散落着万年前山摇地动时崩塌下来的巨石。

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牡丹的拒绝(阅读欣赏)

牡丹的拒绝(阅读欣赏)
——《牡丹的拒绝 》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 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 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 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 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 绚丽多姿,而是通过对牡 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 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 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 追求的精神。
题旨领会:作者强调牡丹不
应作为“富贵”被膜拜,而应 作为“高贵”被颂扬
这样的描写不仅弥补了读 者与牡丹花擦肩而过的遗憾, 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牡丹完美 而又高贵的形象。使牡丹的 美更具有灵性和品位。
牡丹的高贵,开,倾其所有; 落,惊心动魄;不开,则安之若 素。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 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 拒绝是因为执著,执著于对独立 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执著于 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为此, 皇权可以藐视,宁可被贬;荣誉 可以淡漠,纵然遭来诅咒。那冷 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拒绝 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执著。
拒绝的背后是执著,拒绝便是高贵。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
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 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 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 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 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 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 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 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 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 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起了洛阳的天气情况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 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 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 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 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



那些遇 难 者和 有幸逃 生 的人们 , 现 出的 无私 、 强和 互 表
I T
主 霉 会 ; :呈 篓 差 3说你 标 。 说 章题 请 争, 身地的低 管龄小 i政、 、 “ 一… ’ 中论份位高, 年大, 府 业 公 … 一 不 不 不是 企 民 …~ 管
民 众 的 公 民意 识 .在 这 次 深 重 的 大 灾 大 难 中豁 然
觉醒 . 大步走 来。 并
们 终 于欣 喜 地 看 到 一 个 开放 的 、 进 的 中 国 。 大 渐 广
哲 思心 语i
( 8( 0 8中国散文年 选》 花城 出版 社) 选 20 。
旦 燕旦垦』
1作 者 觉 得 “ 民 意 识 ” 公 主 要 是 从 什 么人 身 上 体 现‘ 出来

问组织还 是个 人 . 一个 参 与者 都充 分履 行 了 自己作为 一个 “ 每 中
国公 民 ” 的责 任 . 藏 于 心 的 大 爱 与 责 任 在 灾难 面 前 自然 显 露 。 我 潜
长” 的理解 。
4你 觉 得 作 为 中 学 生 应 该 .
们有理 由相信 , 1世纪 的中国公 民, 2 将在地震 的废 墟上 , 重建 新 时
经 超 越 了 以 往 那 种 “ 国效 力 ” 在 政 治 机 器 上 恪 为 . 尽 “ 丝 钉 ” “ 轮 ” 色的 个 人 生 存 目的 , 是 螺 和 齿 角 而
企 业 协 会 、 救 灾 成 立 的 临 时 组 织 ,F 成 强 大 而 为 ;集 -
公 义务和 责任 。这个 “ 民” 公 健康 的 民间力量—— 今 天 , 所有的 中国人 . 都是参 主动 自愿地承担 “ 民”
高低 不一的毛 竹书 架 书 架上 的 书有 文 学音 乐美

最新张抗抗《窗前的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张抗抗《窗前的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窗前的树》阅读练习及答案窗前的树张抗抗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

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张抗抗-梦幻同里》(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张抗抗-梦幻同里》(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阅读梦幻同里张抗抗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

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

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

江河湖汉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

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竟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

“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

这一“思过”。

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风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

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

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

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阅读赏析-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课件PPT(31页)

阅读赏析-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课件PPT(31页)

但作者却反题正做,突出牡丹的拒绝,赞美牡

丹的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

作者赞美牡丹,以花喻人,不仅托物言志,

也希望人们做一个像牡丹般有个性、有品位、 有高洁精神的人。

03
整体感知
ZHENGTI GANZHI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牡丹的拒绝”指的是什么事情?
指牡丹因为天寒推迟了花期。
-《牡丹的拒绝》
-《牡丹的拒绝》
内容探究
为什么一定要去洛阳 看牡丹?
第一,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 佳,而且有传奇的身世。
第二,盛花期的洛阳犹如一座五彩 缤纷的牡丹城。
为什么极力描写 人们对洛阳牡丹 的倾慕和企盼?
作者极力描写人们对洛阳牡丹的倾慕 和企盼,一是为了吊起读者赏花品艳的胃 口,从而充满阅读期待;二是为了后文写 牡丹的拒绝作铺垫。
-《牡丹的拒绝》
内容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想象洛阳牡丹盛开和凋谢的情景?
作者极力描绘牡丹一旦盛开时的灿烂景象,以“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 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为自己也为读者找到了没有白来洛阳的最佳理由:“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 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
写牡丹凋谢的情景,是为了展示牡丹“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的独特个性,为后文赞美牡丹作铺垫。
-《牡丹的拒绝》
“牡丹的拒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从浅层次来看,“牡丹的拒绝”是指牡丹拒绝在寒冷

和阴雨的情况下开放;而从深层次来看,“牡丹的拒绝”

体现在拒绝苟且俯就妥协媚俗,拒绝萎顿和衰老。

-《牡丹的拒绝》
内容探究
牡丹的高贵体现在哪些地方?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作家名片张抗抗,1950年7月3日生,杭州市人,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

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

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

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2014年获“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从遥远的西子湖畔到北大荒一路走来了一个姑娘,若干年后,她成了以清丽高洁的风格独领风骚的“知青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一经发表就被转载,就引起轰动。

她,就是著作颇丰的张抗抗。

她的作品,无论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还是写社会、艺术及人生,均风格独特、鲜明,既有成熟女性的睿智与思考,又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独具清雅、洒脱、隽永的艺术美。

她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五百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集五十余种。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全国第三届女性文学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

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德艺双馨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张抗抗:宝山宝水宝泉岭

张抗抗:宝山宝水宝泉岭

张抗抗:宝山宝水宝泉岭张抗抗:宝山宝水宝泉岭通畅的等级公路彻底改变了20年前的时空概念,在知青年代曾视为畏途的北大荒,一下子变得如此近便。

交通的改善缩短了地理与心理距离,一路青山绿水,车过佳木斯江松花江桥不久,新华农场地界翠玉般润泽的万顷水田扑入眼帘;簌忽间车已过鹤岗市,正是麦熟时节,路边一色碧绿丰茂的大豆地,偶尔才能见到小块的金色麦田,那样柔美的鹅黄色,不是小麦而是用以生产啤酒的大麦。

曾经如此熟悉的黑土地夏季变得陌生了。

是作物的改换,重绘了黑土地的色彩。

无垠的绿地用颜色给予我第一印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黑土地置办了盛夏的新装。

这次重返黑土地,得到了农垦总局的支持。

在与韩乃寅副局长商议日程时,我曾想去建三江看湿地保护,但想来想去,最后说我是从宝泉岭出来的,还是先回宝泉岭吧。

宝泉岭所在地的那座小城,是从公路两边毗连接踵的广告牌尽头闪现出来的。

规模浩大的广告阵营使我误以为驶入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然后是铮亮的巨大油罐、宽阔气派的街道。

偶有几排低矮的红砖房,依稀唤起70年代作为知青报道员多次来宝局开会的记忆,眼前的面貌却已焕然一新了。

第二天的参观,更令人惊叹不已:电视台500个嘉宾席位的电视台演播厅;.各项教育设施完备、教学质量上乘的宝泉岭中学;依山而建风景秀丽的老年公寓;拥有300多个床位、医疗设备完善的二级甲等宝泉岭中心医院......整洁温馨的老年公寓屋顶,还建有一个精心设计,封闭透光的空中花园,专为那些开拓北大荒流血流汗一辈子的退休职工们,在漫长的冬季享受阳光。

在楼下的一个房间我见到一位安详惬意的老人,兴奋地伸出手指讷讷地告诉我他已经104岁了。

学校标准化的广场与操场上,我听见了农垦的孩子们奔向未来的脚步声;在可供1200人听课的阶梯教室和崭新的学生公寓里,我看见知识与文化之光在闪烁。

刚落成不久的宝泉岭中心医院门前,喷泉如雪凉气袭人,桥下的河面上片片绿荷随风荡漾。

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湿漉漉地从河边走上来,手里小心地捧着一枝盛开的粉荷一一那一刻我的眼前灼灼一亮:真的是荷花么?那满池迎风颔首的莲荷,本是我故乡江南才有的水生植物啊,如今竞迁徙北国安身立命,莫非是代替我们这些离去的知青,呈一份心里依恋不舍的乡情么?那女孩扯下一片花瓣送给了我,欣喜中觉得这是北大荒给我的最好礼物......尚志公园更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张抗抗作家名片从遥远的西子湖畔到北大荒一路走来了一个姑娘,若干年后,她成了以清丽高洁的风格独领风骚的“知青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一经发表就被转载,就引起轰动。

她,就是著作颇丰的张抗抗。

她的作品,无论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还是写社会、艺术及人生,均风格独特、鲜明,既有成熟女性的睿智与思考,又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独具清雅、洒脱、隽永的艺术美。

她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五百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集五十余种。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全国第三届女性文学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

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德艺双馨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曾出访南斯拉夫、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进行文学交流活动。

链接中考《牡丹的拒绝》张抗抗(入选200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窗前的树》张抗抗(入选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梦幻同里》张抗抗(入选2009年贵州省铜仁地区语文试题)。

社会关注·情系国家公民意识在灾难与瓦砾中成长张抗抗面对地震灾难过后近于毁灭的城镇乡村废墟,曾有一刻,恍若地球末日来临。

短短几天内,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从不同的出发地,向四川火速集结。

各种新型社团、网络社群、企业协会、为救灾成立的临时组织,汇集成强大而健康的民间力量——今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参与救灾的“志愿者”。

由社会民间力量自发、自觉参与的救援行动全面展开。

不再是被动的驱使、不再是盲目的呼应、不再等靠“组织”的命令、不再空喊口号。

不怨天尤人、不悲观绝望、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考虑投入的“回报”。

“志愿者”——有志向的人,有志气的人,通过行动来表达自觉自愿的个人意志。

“志愿者”,一个多么准确、富于现代意识的汉译词组,自谦中透着自尊、悲悯与激情。

尽管“志愿者”这个称谓落户在华夏大地为时不久,尽管这个词对于偏僻的乡民尚显陌生。

但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得到了最真诚的认同和追随。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灾难与瓦砾的缝隙中,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正在成长。

今天的“志愿者”,已经超越了以往那种“为国效力”,在政治机器上恪尽“螺丝钉”和“齿轮”角色的个人生存目的,而是主动自愿地承担“公民”义务和责任。

这个“公民”的“公”,区别于“一大二公”的“公”和“大公无私”的“公”,而是“公共”之“公”、是“公众”之“公”、是“公德”之“公”。

公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不是被统治者,他们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也要求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国家宪法的维护和保障。

21世纪的2008年,在地震强烈的余波中,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一个开放的、渐进的中国,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在这次深重的大灾大难中豁然觉醒,并大步走来。

(选自《2008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哲思心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这场灾难,带给我们绵绵不绝的痛苦和哀伤,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公民意识的启蒙、一堂灰色的课程、一次无法忘却的洗礼。

那些遇难者和有幸逃生的人们,表现出的无私、坚强和互助互爱的精神感天动地。

同时,一股股由无数中国人的爱心汇聚的洪流涌向灾区,稀释着人们的苦难和悲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论身份地位的高低,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是政府、企业、民间组织还是个人,每一个参与者都充分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潜藏于心的大爱与责任在灾难面前自然显露。

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中国公民,将在地震的废墟上,重建新时代的精神家园。

且读且思1.作者觉得“公民意识”主要是从什么人身上体现出来的?2.文中所说的“公民意识”具有什么样的特征?3.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公民意识在灾难与瓦砾中成长”的理解。

4.你觉得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真情故事·怀念故人老费的小屋张抗抗我竟然就记不起他的名字。

只记得那时人们都叫他小费。

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就站在招待所二楼他自己的宿舍门口。

我想我当时肯定是吓了一跳:他的脑袋好大,一脸粗硬的络腮胡子刚刮过,冒一层青黑色的胡碴;个头好矮,还不到我的颈部;后背上隆起一个很大的鼓包,衣服便在身后吊着,如一个张开的口袋,往一边斜歪过去,半个前胸扭曲着突兀地几乎顶到下巴……是个驼背,我想。

我收起惊讶,冲他勉强一笑。

有人介绍说他叫小费,是出版社音乐组的编辑,就住在我的斜对面,算是我的邻居。

我每天从出版社改稿回来,必须经过老费的门口。

他的门总是半开半闭的,从走廊可以看见他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龙飞凤舞很是气派。

门里传出低低的音乐声,不像当时收音机里的革命歌曲。

这使他的房间有一种神秘感。

我走过那儿便忍不住想窥探一番。

但他从不邀请我。

有一天我终于下决心去拜访他,借口也许是向他借一件什么东西。

他的门从不关严,所以不用敲门。

我轻轻推门而入,他没有丝毫惊奇的表示。

那时我才看清他的小屋像一个狭长的车厢——所有的东西都靠一面墙放着,留出几米宽走路的地方。

单人床连着写字台,写字台连着几只高低不一的毛竹书架。

书架上的书有文学音乐美术各类,我想他的兴趣倒是挺广泛的。

他活在他自己的天地里,这个旁人无法涉猎的心灵世界,也许既不残缺也不荒凉?我们随随便便地聊起来。

后来我便对他谈起我正在修改的长篇,谈到我的种种困惑和疑虑,掺夹着我的得意和希望。

他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后来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镜片后头滑过黯然的忧郁,厚厚的嘴唇撇了一撇,却终于什么也没说。

那一刻我不知为什么忽然惶惶然起来。

我敏感的心接收到一种异样的同情。

与其说同情不如说是一种怜悯——怜悯着我的无知、幼稚和自相矛盾的“真实”。

那一刻我对自己长时间的辛苦忽然发生了动摇,我不知道我的所谓作品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健康的人,竟是可以被一个残疾人同情和怜悯的。

我对自己、对人生、对一切貌似强大的事物最初的怀疑,从那一刻起,滋生于老费的小屋。

老费并没有藐视我,而我却因此为一个残疾人对时尚的藐视而深深震惊。

那以后,我每天从出版社回来,总会找机会到他的小屋里去坐坐。

那个南方的大都市有我的许多亲戚和朋友,但我在他的房间里才真正感觉到踏实和放松。

他的门总是虚掩着的,谁都可以自由出入。

如果有一天他的门上挂着锁,我就会到传达室去问,老费到哪里去了。

回答或是他去苏州老家休假,或是他昨晚又心脏病复发而住院。

但每次不出三五天最多一周,他的门又开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关上过……老费不在的日子,我回到招待所,心里就会空落落的。

我走过他的房门口,里面静寂无声竟会使我感到恐惧。

我走时是一个晴朗的秋日,也许是冬天也许是第二年的春天,我收到了老费曾应允我的赠物。

打开信封扑来一阵墨香,宣纸上怪异的墨迹就是我选的那一首诗,左下角落款处有一行小字:新我左书。

很多年以后我有一次途经那个城市,偶然又路过那个出版社的招待所。

陈旧的楼窗忽而唤起我一种忧伤的情感,我沿着楼梯走上去,我似乎听见有人在喊老费。

我把楼梯踩得“咚咚”响,我知道拐角那儿就是老费开着的房门……然而,那扇深棕色的木门却紧紧关闭着。

我在那门口站了一会儿,只听见自己的喘息声。

有人在我身后说,老费已经死了好几年,怎么你不知道?为什么?他为什么会死?他一直活得有滋有味的……他有好多种病,医生早就说他活不长的。

那扇门是再也不会打开了。

我也不会再到这个地方来。

“老费的小屋”已不复存在,但在我斑痕累累的人生旅途上,我仍然企图忘却所有的丑恶,而记住在艰难的日子里曾经领受过的,哪怕一丁点儿的温暖和真诚。

(节选自《新民晚报》)真情浅露作者所怀念的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朴实的、与作者也没有多大关系的小人物——老费。

他身体残疾、体弱多病、生活艰难,但是,他多才多艺、热爱劳动、思维独特、待人诚恳。

作者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他的热情与真诚,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

作者怀念老费,怀念老费的小屋,不是通过直白的议论,而是把这种情感倾注在字里行间,倾注在那些极其普通而真诚的话语之中,在那些琐碎而平常的小事之中。

阅读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态度和蔼、友善待人、注重情感的形象,学习到作者待人接物的方法。

且读且思1.文章为什么以“老费的小屋”为题?2.从作者的介绍中,你能看出老费是一个怎样的人吗?3.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我走时是一个晴朗的秋日,也许是冬天也许是第二年的春天,我收到了老费曾应允我的赠物。

4.“那一刻我不知为什么忽然惶惶然起来。

”请联系上下文,探究其原因。

亲近自然·尽情赞美大青山冰臼张抗抗克什克腾旗的贡格尔草原,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

从远处看,只见草原的尽头突起一座横亘数十里的城池,高墙连天,顶端遍布锋利的兵器旗杆,狰狞凶险,似乎武装到了牙齿。

走到近前,仰视大青山,雾气中却见奇峰缥缈,竟有几分妖娆和妩媚。

雾中登大青山,一路惊呼不已。

迎面陡立的石壁上,一尊天然的巨佛惟妙惟肖,令人顿生敬畏之心;眼前身后的嶙峋怪石,气势夺人,如一座座巨大的城堡耸之于天,可望而不可及;其险其峻其妙其趣,可与黄山一比。

克旗多白桦,遍至大青山,路边石缝里粗壮的白桦树,树干秀美清爽白净,犹如一个个白衣秀士,隐居山林苦读。

大汗中终至山脊,众人惊呼,陡然别一番天地:平坦的山顶上,只见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石坡,一座接一座地铺排。

坡上凹凸处,嵌有无数形状各异的石盆,圆形菱形长方形极不规则;大如缸锅、小如杯碗,深浅不一,当地民间称为“九缸十八锅”。

最大的一个石盆,内有积土,一株粗壮的白桦树安稳地立于其中,花草环绕,犹如一个巨型天然盆景。

那池水得天地雨露精华,或清或浊,弯腰即可撩水洗面,如入仙人浴场;池内那一汪清水,以石成形,因此变得有棱有角。

更有一奇绝的石池,两端皆有光洁的细槽,如漫漫岁月之水,从这端流入,又从那一端流出去了……那石池口小肚大底平,其形酷似古代舂米的石臼。

上个世纪90年代,经地质学家考证,克什克腾的石盆怪池,皆为冰臼。

大青山冰臼,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类型最多、保存完好的冰臼群之一。

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青山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冰雪层高于山顶岩石数百米。

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高处飞流直下,猛烈冲蚀基岩,日复一日,以“水滴石穿”之力,将山顶的岩石打磨光滑。

当岩石无法承受水的力量时,飞流渐渐侵入岩石的表层,凿出一个个浑圆椭圆的冰臼,形成冰臼奇观。

冰川融雪,以柔克刚,悠悠万世,竟将坚硬的花岗岩掏心挖洞,雕刻成了奇形怪状的容器,把冰川当年的英姿,镶嵌在石窝窝里保存了。

弱水三千,分一瓢在此。

冰瀑雕刻的不是岩石,而是时间。

在大青山,你可见到消逝的冰川融雪,永远留存在冰臼里的刻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