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沿江江南地区双季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沿江江南地区双季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省水稻生产 主体 ,0世纪 7 2 0年代 占播种 面积 7 %左右 . 0
栽 培新技术研究 ” 专题组专家负责技术指导 。

17 9 7年达到 7 . 改革开放后 , 5 %。 2 双季稻 面积直 线下 降。 近年全省 双季稻 面积 8 0 0 万亩左右 ,约 占水稻播种 面积 2 %。 季稻面积 减少原 因除季 节 、 4 双 劳力 紧张外 , 技术发 展缓慢 、 种植效益偏低 也是重要原 因。

技术 集成研 究成 果与创新 性
贵池 区和望江县重点 和轻简 省工技 术为主要 内
沿江江南地 区双季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集 成研 究与 容 的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种植专业合作社 、 居巢 区高科优质粮油农 民专业合作社 、 企业 、一头连农户 的作用 .大力扶持发展农 民专业合作 巢 湖市槐林槐祥 有机硒稻米 合作社 等 1 3个稻米 专业合 社 , 在项 目区发展 水稻 、 米农 民专业 合作社 8 , 稻 个 人社 作社和 9个农 民用水专业协会 ,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架起 成员总数达 2 万人 , . 8 带动 1 5万农 户实现增产增收 。 在项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 .鼓励和吸引龙头企业积极
耕 作 特点 和 光 温 条 件 , 筛选 生 育期 适 巾 、 产 、 高 莳期 抗 寒 的 [稻 和后 期 耐 低 温 的 晚 稻 主 推 品 种 ,进 行 合 理 布 局 和 搭 f j + 配 贵池 筛选 了 “ 籼 1” “ 两优 l0 、巾绀 2 ”“ 早 5 、株 2”“ 1 、巾 赢 l” “ 嘉早 3 ” “ 育 】5 、新 八 优 12 、宁粳 2 7 、中 2 、嘉 0 ”“ 2 ”“
无 为县项 目区 1 乡镇积 极引入 县 内各粮 食产业 5个

水稻轻简栽培关键技术

水稻轻简栽培关键技术

轻简栽培技术的提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农业 技术和设备逐渐得到开发和推广,为 水稻轻简栽培提供了可能。
轻简栽培的意义
01
02
03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采用轻简栽培技术, 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力投入 ,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日 益增长的水稻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
轻简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 稻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 加农民的收入。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监测
定期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 发现病虫害迹象。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手段,防 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需注意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03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技术应用范围及效果
广泛应用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多个省份都有得到应用,覆 盖了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种植区域。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轻简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 发展的重要方向,它的推 广和应用可以促进现代农 业的发展。
02
水稻轻简栽培关键技术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 壤肥力和市场需求,选择 适合的优良水稻品种。
种子质量保证
选用健康、无病害的种子 ,并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 芽率。
种子处理技术
采用浸种、催芽等技术, 促进ຫໍສະໝຸດ 子萌发和生长。技术推广前景预测
农村产业升级
随着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水稻轻简栽培 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农民素质提高
随着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接 受程度和掌握能力也将得到提升,有利于水稻轻简栽培技 术的推广。
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对优质、高产、环保的水稻产 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的发 展。

水稻机械化水直播轻简栽培技术应用

水稻机械化水直播轻简栽培技术应用
劳动 强度 的优 点 , 抛 秧稻 生产 相 比 , 械水 直播 平 与 机 均 可 省工 25 个 /6 m , .3 6 7 2节本 2 .1 , 78 元 增益 179 0. 6
元 /6 m2 67
及 时 整地抢 早播 种 , 以扬 中市为 例 , 宜播 期在 6月 最 1 日前 , 迟 不 迟 于 6月 1 日; 施 足基 肥 , 细 0 最 5 要 精
维普资讯
第3 2卷第 6期
20 0 6年 l 月 2
农 业 装 备 技 术
Ag i u t a ui rc lurlEq pme nt& Te h lg c noo y

Vo 32 № . 1 6 De .2o c o6
水 稻 机 械 化
的重视 。
利 活 熟增 重
水直 播 稻 植 株 比移 栽 稻 矮 4 5m, ~ c 叶
片功能期长 , 中后期绿叶多 , 生长青秀老健 , 高节位
根 系发 达 。 同时直 播 稻 根 系分 布浅 ,0 8%的 根 7 %~ 0 量都 集 中在 0 5m的表 土 层 ,如群 体控 制 不 当 , ~c 中 后期 群体 大 , 在倒 伏 的危险 。 存
总第 15期 3
蓄罐 电
维普资讯
农 业 装 备 技 术
水 直播 稻 合理 基本 苗
始 脱水 , 多次 轻度 搁 田( 1 搁 田可适 当重 搁 ) 并 第 次 ,
5g 6mo k/ 7 2 6 高产栽培 田块基本苗适当放低至 8 , 万 播 量 34 g 6 m 。  ̄ k/ 7 播后湿润灌溉, 6 保证一播全苗 , 出苗 后 34叶及早间苗 、 — 移苗 , 消除缺行断垄和疙瘩苗。 24 切准草情 , 合防治 , . 综 控制 杂草为害 机械化

水稻田埂豆轻简栽培技术

水稻田埂豆轻简栽培技术
生 长 ; 花期 进行 第二 次除 草 , 开 并培 土垒 蔸 , 防止倒 伏 。 ③水肥 管理 。 . : a 浇水 田埂豆 根 系可 以吸 收稻 田水分 ,
因素选择大豆品种 , 一般早稻田埂种植早熟春大豆品种 , 单季稻 、 晚稻田埂种植夏大豆品种 , 而且要选大粒柔糯 、 分枝多 、 荚率高 、 结 抗逆性强 、 适合当地生产 的有限结荚 良种 , 如育新大豆 、 七月黄 、 八月黄 、 渝豆一号等。此外 , 由
②苗床准备。豆种育苗期短 , 不用施基肥。为便于取
简栽培
水稻 田埂 种 大豆 是 充分 利用 土 地 、 豆互 利 、 工节 稻 省 本 、 产增 收 的种 植模 式 , 早稻 、 稻 、 季 稻生 长季 节 增 在 晚 单
苗, 可就近选平坦地 , 翻耕倒碎 , 整成苗床。 ③播种。 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 , 1 盖 厘米厚的细 松土 , 浇透水 , 铺上轻质木板或稻草保湿 、 鼠, 防 种子顶 土
样 既可 杀灭 杂草 又 可 防除菟 丝子 。在植 株 封垄 前要 及 时
等刺吸性害虫可用 1 %阿维菌素 ,而对大豆食心虫和豆 . 8 荚螟等钻蛀性害虫则可用缓释卡浸蘸敌敌畏防治。
五 、 宜种植 地 区 适
完成 2 3 ~ 次铲耥 , 每次作业间隔 7 l , ~0天 最后一次 中耕 应该适当深些 ,这样可以收到铲除杂草和培土防倒的双
根据种植时间、 采收 目标、 市场需求等
6 .田间管理 田埂豆通风透光条件好 ,有充足的水 分保证 , 又是水旱套作 , 病虫害较轻 , 只要管理跟上 , 产量 比纯作高。 ①查苗补缺。活棵后查苗 , 如有缺损要及时用余苗补 齐, 以确保全苗。 ②除草培土。在未封行前,及时将 田埂上的杂草除 净, 并用少量三元复合肥或土杂肥拌泥浆糊蔸 , 以利根系

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

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

基本苗 : 双季早稻 1~ 6 ; 3 1 万 双晚 l~ 4 ; 1l 万 杂交中稻 3 天 好 。天长市 20 年 、0 8 5 0 7 2 0 年和 2 0 年三年亩产均在 7 0 09 0 秧龄 67 ,0  ̄ 万 5 天秧龄 8 l 万 。 ~0 公斤左右 ; 霍邱县 20 年亩产 70公斤左右 ,0 8 07 0 2 0 年亩产
大户集 中。因此 ,我国存在着种粮与劳动力普遍不足 的矛 盾, 尤其在双季稻地 区, 其季节 、 口、 茬 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更 加突出,劳力不 足和劳力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传统 的精耕
细作生产方式受 到严重 的挑战 。 农民迫切需要省工 、 省力 的
健康 管理技 术
轻简种稻技术。 同时 , 国免耕 、 我 直播和抛秧等轻 简栽 培技
度上升 , 累计推 广 7 0 4年 3. 7万亩 : 省外河南 推广 3 28 在 1. 万亩 、 江苏推广 10 亩 、 9万 湖北 推广 5 . 0 7万亩 , 合计推广
53 5 . 亩 。绿 旱 1 ”在 全 国累计 推 广 18 .万 亩 . 5万 “ 号 242 累
子生产 的“ 旱 1 绿 号推 广指 导组 ”对 成果 推广进 行 总体 , 规划 , 有序实施 。
易. 增效显著 。
7 .水 稻活 棵 晾田 , 定期 灌排 管水 技 术
3 .水稻直播 高产 高效关键技术研究
抛栽稻在抛栽后 5 7 。 - 天 活棵后即断水晾田, 有利于先
包括筛选适合直播的水稻新品种 、双季早稻直播稳定 长好根 , 再促分蘖 , 此虽是小措施 , 但其促根促蘖作用大。 湿 成苗技术、 双季早稻直播高产群体结构及调控技术研究、 油 润促蘖 , 够九成苗烤 田, 之后保水 1 天 ( 区保水 5 ) 0 圩 天 晾

繁昌县双季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繁昌县双季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繁昌县双季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摘要根据繁昌县的地域特点及栽培习惯,简要介绍了繁昌县双季水稻“增产、提质、轻简、节本、增效”的栽培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双季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安徽繁昌繁昌县地处沿江江南,该县人多地少,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在1.07万hm2左右,其中双季稻播种面积在2 000 hm2左右。

因此,提高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稻作生产效益,一直是繁昌县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

依据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建立科学的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内容。

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初步总结了双季水稻“增产、提质、轻简、节本、增效”的栽培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1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繁昌县双季稻区半山半圩,丘陵山区和圩区的光、温、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山区种植模式以“肥—稻—稻”为主,圩区则是“肥—稻—稻”和“油—稻—稻”并存。

针对地域特点和种植方式差异,设计2种双季稻栽培模式,即“早抛秧—晚抛秧”和“早直播—晚抛秧”。

“油—稻—稻”栽培方式,早、双晚均采用塑盘旱育抛秧栽培,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达到高产、优质、增效的目的。

“肥—稻—稻”种植方式,早稻一段采用轻简、节本的直播栽培,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工、肥料、农药等支出,解放劳动力,总体达到增收的效果。

2 区域布局,合理搭配品种良种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1],是物化技术,最容易推广、普及。

通过繁昌县水稻品种近几年的对比试验和示范片的总体表现,目前在繁昌县种植的双季稻最佳品种有:早稻类浙辐991、嘉兴8号、早籼15;晚稻类秀水79、武运粳7号。

为了打造优质稻米产业品牌,扩大影响力,提高稻农收入,结合山区、圩区的地域差异和2种不同的稻作模式,设计3种早、双晚品种搭配方式,即山区的“嘉兴8号—秀水79”(均为抛秧,系肥—稻—稻模式);圩区的“浙辐991(早直播)—武运粳7号(晚抛秧)”(系肥—稻—稻模式)和“早籼15—武运粳7号”(均为抛秧,系油—稻—稻模式)。

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种植粳糯稻和小麦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为了提高粳糯稻和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种植成本,农民们积极探索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本文将介绍沿淮地区粳糯稻和小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关于粳糯稻的栽培技术。

在品种选择上,沿淮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品种“淮粳28”、“淮稻21”等早熟、丰产、抗病性好的品种。

在土壤准备上,首先进行田间平整,清除杂草。

深翻土壤,施入有机肥料、磷、钾等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

在水田管理上,采用
水田早深水管理,控制湿度,增加粳糯稻的产量。

沿淮地区粳糯稻和小麦的栽培技术还包括适应化肥减量化的要求。

农民们通过土壤分析,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合理调整氮、磷、钾等肥料的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结合有机肥的施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的肥力。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沿淮地区农民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

通过灌溉,改善水分条件,
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无残留
的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粳糯稻和小麦的健康生长。

沿淮地区还积极推行农机化技术。

引进高效农机具,提高种植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农
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加强农机装备的维护保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
使用技能。

浅议水稻免耕节水增产栽培技术

浅议水稻免耕节水增产栽培技术

浅议水稻免耕节水增产栽培技术[摘要]针对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及水稻栽培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率低,水稻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只有探索实施科学种植水稻免耕节水栽培技术的新途径和措施,加以技术引导和推广。

才能节省耕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稻田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使其受益与广大水稻种植业户。

[关键词]水稻免耕栽培技术;节水增效;措施实施一、免耕栽培技术要点1.采取免耕栽培节水技术模式水稻免耕机械原茬压耙整地法——即秋季收割后不翻地,春季不翻不施肥,插秧前利用原茬地里灌水3~4cm(或淹没杂草为宜),把每亩10kg尿素,50kg过磷酸钙或15kg复合肥进行全面施肥,然后用小手扶拖拉机安装特制的压耙轮进行压耙整地。

二、节水效应1.主要是由于不经过翻耕,耕作层泥土相对较结实,土壤结构相对完整,在灌溉时泥土吸水就少一些,地下流失的水份也少,故用水就相对地少。

2.而常耕小区因经过翻耕,泥土相对疏松,这样土壤吸水就多,地下流失的水份也多些,故用水就相对地多。

长期以来由于水稻生产习惯与秋翻、秋耙、秋旋,造成犁底层破坏,春节带水整地,破坏了土壤结构,地下流失浪费严重。

同时在泡田时大水漫灌,水稻生长田间郁闭,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水稻品质降低增加生产成本,产量长期徘徊不前。

现以辽中县土壤结构类型特点,对不同时期处理全生育期灌溉的用水量,采取不同措施跟踪调查实施对照:即常耕地亩灌溉用水680m3,免耕地亩灌溉590m3。

三、具体措施1.按照实施项目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保障措施,开展示范工作。

2.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示范区内农户就免耕与综合配套技术进行科技培训。

推广节水灌溉、选育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破坏稻田生态环境。

3.坚持良种、良法相结合。

选择抗性较强的、品质和产量兼顾的辽星一号为推广种植品种,建立示范区,开展试验示范。

4.在免耕区设立标志牌与对照区进行节本增效比较,标明关键技术要点。

洞庭湖区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研究

洞庭湖区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研究

1 . 生 育期 的调 查 观 察 记 录 每 个 处 .2 4 理 的 生 育 期 ,包 括 播 种 期 、移 栽 期 、 分 蘖 期 、 孕 穗 期 、 齐 穗 期 、 收 割 期 等 。 同 时 ,播 种 或 移 栽 后 ,每 隔 5 天 ,观 察 记 录 茎 蘖 数 。 人 工 移 栽 和 机
栽 比较 ,其 生育期 基本 一致 ,均在4
月 2 日移 栽 , 6 l 日齐 穗 ,7 1 日 3 月 8 月 7
成 熟 , 全 生 育 期 为 1 6 。条 播 、 撒 1天 播 在 2 管 理 水 平 下 的 生 育 同为 :4 种 月
高产 量 的 一 种 栽 培 管 理 方 式 ;常 规 栽 培 管 理模 式 是 指 当地 农 民在 大 面 积 生 产 上 普遍 采 用 的一 种 偏 粗 放 的栽 培 管 理 模 式 。 在 每 个 水 平 下 设 5 种 植 方 种 式 ( 理 ), 即人工 移栽 ( 处 CK) 、 机 插 、翻 抛 、 撒 直 播 和 条 直 播 ,每 个
洞 庭 湖 区水 稻 轻 简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詹 可 ,罗 功 仪 ,伍 志 明 ,黄 敏 ,刘 丽平 ,熊 九 菊
( . 德 市 鼎 城 区 农 业 局 ,湖 南 1常 常德 450 10 0:2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水 稻 研 究 所 ,湖 南 . 长沙 402 1 1 8)
下基本一致 。
1 . 经 济 效 益 记 录 不 同 种 植 方 式 处 .3 4 理 下 的播 栽 、 施 肥 、 灌溉 、 喷 药 、 收 获 等 成 本 、产 值 和 净利 润 等 1 . 稻 米 品 质 将 稻 米 分 处 理 送 农 业 .4 4
部 稻 米 及 制 品 质 量 检 验 测 试 中 心 进 行 品质检测 。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
殛 筒 裁 培 才 ≥ 袋 ◆


玲 潘 晓 宁
苗床。
无 盘旱 育秧 技 术 1 选准种衣剂 型号 。 旱育保姆 ” 两种 剂型。 、 “ 有 旱育抛秧要选用

抛秧型 “ 旱育保 姆” 才能使秧 苗带土 , 到无 盘旱育抛秧 的 目的 ; , 达 旱育手插秧和直播 , 旱育秧型“ 选用 旱育保姆” 可节省成本。 、 、 早 中 晚稻分别选用早 、 、 中 晚稻专用型 “ 旱育保姆” 。
下:
7 均匀播种 和盖种 。 、 将包衣好 的种子及时均匀播种 , 播种后轻 度镇压覆盖一层 1 2r 厚的细土出苗快且整齐。 ~e a 早稻育秧播种后 要架拱 盖膜保温 。中稻播种后应盖青草防烧苗为宜。 8 喷施旱育秧专用除草剂 。 、 播种后盖土不露籽 , 每分苗床用旱 秧净药剂 1rl O 兑水 6 g 匀喷雾 , a k均 药后常规管理 即可。药后膜 内 气温超过 3 ℃时需揭膜通风 , 3 以防烧 苗及药 害。
() 1免耕稻 田的选择。 免耕稻 田宜选在水源充足 、 排灌方便 、 田 面平整 、 耕层深厚 、 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 田进行 。深泥 田 、 泥田 、 烂 冷浸 田以及水源充足 、 排灌方便 的 田块 , 均可使用 。前作 可以是 油 菜、 蔬菜 、 绿肥 、 水稻等。不适合免耕的 田有沙质土 、 漏水 田和长年 积 水 田 ; 、 都 抛 荒 的 田块 ; 花 生 等 恶 性 杂 草 发 生 重 的 田块 。 冬 春 水 () 2 除草剂的选 择。 目前能有 效杀死稻 田稻桩 、 杂草 的灭生性 除 草 剂 有 两 种 类 型 : 种 是 触 杀 型 , 克无 踪 。 一 种 内 吸 型 的 , 一 如 另 如 飞 达 红 、 民乐 7 7, 达 等 草 甘 膦 类 除 草 剂 。触 杀 型 除 草 剂 能 在 农 4 农 喷药后短时间内观察到除草效果 ,药液喷施在稻桩 和杂草 茎叶部 I~2天 , 叶 部 开 始 枯 萎 , 回水 浸 田 1 2 茎 经 5~ 0天 , 草 及 稻 桩 绝 杂 大部分枯死 , 达到除草灭 杂的 目的 ; 使用内吸型除草剂在短时 间内 不 易 观 察 到 除 草 效果 , 灭 生 效 果 较 彻 底 , 液 喷 施 在 稻 桩 和 生 长 但 药 茂盛的杂草茎叶部 , 3~7天后 , 叶部开始变黄 , 喷后 l 5~2 O天 , 杂 草叶部枯 死, 最后根 、 、 茎 叶全部枯死 , 达到除草灭杂 的目的。一般 在赶茬 口的情况 下提倡使用触杀型 的除草剂 。 () 3 抛秧前绿肥 、 稻桩及杂草等的处理。 早稻免耕生产 : 若是晚 稻 收 后 的 冬 闲 田 ,在 早 稻 栽 插 前 1 5~2 O天 每 亩 用 10 5 g左 右 的

粳稻镇稻10号精量直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粳稻镇稻10号精量直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规手 栽 稻分蘖 日增 量 高 0 1 .9万/ m 。其 高 峰 苗 出 h 现在 7月 底 至 8月 初 , 量 最 高 可达 55万 ~60 数 8 0 万/ m ; h 而手 栽 稻 高 峰 苗 出 现 在 7月 下 旬 , 量 为 数
4 5万 ~ 2 0 4 0万 / m 。 h
增 收效 益达 23 0,/ m 0 : h 以上 , V v 同时节 省 的 秧 田又
可种 植 其他 高效 经济作 物 。
生 育特点 .
1 1 产量 表现 . 根 据 20 0 7年示 范方 、 攻关 田的逐 点验 收与 实产 统 计 , 白试点 种 粮 大 户 丁 大 华 7 7 h 精 量 机 械 ‘ 后 . m 水 直播 稻谷 实 收总 产量 8 9 g 单产 达 1 3 . 10 8k , 05 2 2
中 图 分 类 号 : 5 12 0 4 ¥ 1. 2 .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0 (0 8 0 10 32 2 0 )3—04 — 2 0 1 0
江 苏省 句容市 2 0 0 6年 引种 镇稻 1 ¨ 并 进行 0号
千粒 重持 平 略减 。
13 省 工 , . 节本 , 增效
田稻 谷 实 收 总 产 5 6 3 8 k , 产 达 1 8 . 4. g 单 12 7 6
号精 量 直播栽 培 与常 规手 栽 相 比 , 生育 期 短 1 2 5~ 0
d 一生 总 叶片数 减少 0 5~1张/ 。 , . 株 2 2 分 蘖节位低 , 蘖势 强 , 蘖发 生多 . 分 分
本增效 十分 明显 , 是一项行 之有 效的轻简栽培和增产增收措施 。本研究 就镇 稻 1 0精量直播栽培示范方 、 公关 田, 同时结合 大面积各示范点 的栽培情况 , 对镇稻 1 0精量 直播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作进一步小结 。 关键 词 : 镇稻 1 ; 0号 精量直播 ; 优质 ;高产 ; 培技术 栽

水稻新品种两优76轻简节本直播春制技术

水稻新品种两优76轻简节本直播春制技术

量播种。每 畦沿 沟来 回一趟撒 播 1 次, 先播种子量 的 7 0 %, 留3 0 % 补 缺补 稀 , 并 塌 谷 人泥 。播 种 时可 用 呋 喃
丹 1 . 5 k g / 6 6 7 m 以防治虫 、 鸟、 鼠 害 。播 后 要 及 时 排 水 落干 , 以利 出苗 。 确 保基 本 苗 充 足是 直 播高 产 高效 制 种 的基 础 。父
2 5  ̄ C 或高于 3 5 ℃时裂颖率较高。
做好 化学 除草是 直播高产 高效制种 的关键 。草 控技术 总原则是 “ 一封二杀 三补” 。耕 田整地前 用草
本稀 播 培 育适 龄 壮秧 , 每6 6 7 m 父 本 秧 田播 种量 为 1 0 ~ 1 2 k g , 大 田制 种 用 种 量 为 l k g , 秧 田与 大 田 比例 为
1 : 4 , 秧 龄 控 制在 2 2 ~ 2 5 d 。适 当增 加母 本 播 种量 , 母 本
直播 播种 量 为 3 ~ 3 . 5 k g 。
4 — 9月 降 水量 约 占年 降水 总量 的 7 0 %。汉 江 谷 地 为冷 空 气 南 下 的重 要 通 道 , 江 汉 平 原 首 当其 冲 , 春、 秋 季节 常 发生低温 阴雨 , 梅 雨 期 明 显 。这 些 气 象 条 件 , 一 般
稻 品种 , 2 0 1 3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 定( 鄂审稻 2 0 1 3 0 0 3 ) 。审定 当年 , 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
1 . 2 母本 H D 9 8 0 2 S 育性稳定 , 幼穗分化的4 ~ 6 期( 育 性转换敏感期 ) , 日平均 温度 2 3 ~ 2 4  ̄ C 连续 4 ~ 5 d , 育性 波动小 , 自 交结实率很低 ; 柱头外露率高 , 开花习性好 ,

水稻黄华占在湖北省的高密度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黄华占在湖北省的高密度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黄华占在湖北省的高密度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作者:轩素芹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第01期摘要:黄华占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南方稻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一个主栽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因其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产业化运作而倍受农户欢迎,是南方稻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个代表性品种。

该品种在湖北省的最佳直播时期为6月10-15日,高密度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稻田平整技术、封闭除草技术及苗期化控防倒技术等。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黄华占;轻简化;高密度直播;栽培技术;湖北省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1-0019-02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8.01.004Abstract: Huanghuazhan is a main cultivated rice variety breed by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planted in South-China in large quantities,which is accepted by lots of farmers because of its good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ization easily. It is also a representative variety of South-China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of Huanghuazhan is from June 10th to June 15th in Hubei. The key factors of simplified and high-density direct s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soil leveling,weeding and chemical regul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Huanghuazhan;simplified;high-density direct s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Hubei province黄华占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一个优质常规籼稻品种[1]。

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黄华占直播轻简栽培技术

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黄华占直播轻简栽培技术

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黄华占直播轻简栽培技术谭旭生;管恩相;李智谋;曾跃华;刘洪【摘要】黄华占直播栽培技术是一种轻简型的栽培模式,应用广泛,发展迅速。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黄华占直播栽培的特点,剖析黄华占直播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这将为规范直播黄华占的发展,提高其直播的产量潜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水稻;黄华占;直播轻简;栽培技术【作者】谭旭生;管恩相;李智谋;曾跃华;刘洪【作者单位】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种业科学研究所,常德415123;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种业科学研究所,常德415123;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种业科学研究所,常德415123;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种业科学研究所,常德415123;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种业科学研究所,常德4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广适性常规水稻新品种[1],200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7018),宜作一季晚稻栽培。

2009年开始在贺家山原种场作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隔离带品种示范推广,尤其是直播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使黄华占已成为贺家山原种场的当家隔离带品种。

该品种主要优点:一是高产稳产,一季晚稻直播栽培产量4.5t/hm2左右,高产丘块可达5.6 t/hm2;二是米质优,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分析,有9项指标达国标一等,尤其是整精米率可高达69.1%。

有关黄华占直播轻简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多[2],多限于简单栽培技术措施,对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及其发展对策论述较少,而且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黄华占直播栽培面临较大风险。

黄华占直播栽培是一种轻简型的栽培模式,近年来贺家山原种场农民广泛应用,发展迅速,面积不断增大。

在此结合本场生产实际,分析水稻黄华占直播栽培的特点,剖析黄华占直播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将为规范直播黄华占的发展,提高其直播的产量潜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晶两优534 在双峰县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

晶两优534 在双峰县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

2022年第9期 112.再生季管理 ①适留高桩。

留桩高度为35厘米左右,有利于形成更多有效穗。

头季稻用机械收割时,需尽早扶正被机轮碾压的稻桩使其再生穗芽正常发育,保持与未被碾压稻桩再生穗基本整齐一致。

②及时施肥。

及时施用再生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更好地打破休眠期、去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诱导芽的分化及侧枝生成,增加枝数和花数,提高成穗率,夺取高产。

头季稻收割前15天左右,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10~12千克;头季稻收割后2天内,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13千克,再喷施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再生苗抽穗达1/3时再喷施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③科学管水。

头季稻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保证头季稻弱势花的顺利灌浆成熟和再生休眠芽的正常生长。

机收田收割时要求田面硬实,减轻机轮对再生稻桩的碾压损伤。

头季稻收割后1~2天灌薄层水,避免淹死倒4节再生芽,使再生芽快速生长,再生稻始穗前干湿交替灌溉。

再生稻孕穗中后期至始穗时,田间保持较深水层。

待自然落干后,干湿交替灌溉至收割前10天左右。

④防病治虫。

再生稻在齐苗以后,要注意观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害虫和稻穗颈瘟的发生发展,严重时要及时防治,成熟期注意鼠雀为害。

常德市乡镇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415099) 严钦仲常德市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适宜秋马铃薯种植。

为提高常德市秋马铃薯的生产水平,现总结秋马铃薯栽培技术如下。

1.品种选择 常德市秋季短,适宜马铃薯种植的有效期短,推荐选用块茎膨大快、结薯早、生育期70天左右、丰产性和抗病性好的品种。

试验表明:兴佳2号、中薯5号、红美、华薯1号等在常德市表现突出。

2.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高、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忌与茄科作物连作。

7—8月选择晴好天气整地,采用犁耕机深翻土壤,耕作深度20~30厘米,充分晒田、消杀土壤。

3.种薯催芽与消毒 秋马铃薯播种前10~15天用每升10~20毫克的赤霉素浸泡20~30分钟进行催芽处理,打破种薯休眠期,带芽播种能促进秋薯早出苗,利于出壮苗、齐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
水稻轻简,节本,高效
栽培新技

,课题实施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
展进一步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二,三产业,原承
包的耕地由家庭老弱妇幼者经营.或发生耕地流转,向种粮
大户集中.因此,我国存在着种粮与劳动力普遍不足的矛
盾,尤其在双季稻地区,其季节,茬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更
加突出,劳力不足和劳力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传统的精耕
细作生产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农民迫切需要省工,省力的
轻简种稻技术.同时,我国免耕,直播和抛秧等轻简栽培技
术尚有许多问题需研究解决.如免耕栽培存在的灭茬和除
草问题;适宜作直播的品种(组合)不足;直播种植密度难以
控制,草害防除有一定难度和容易发生倒伏:抛栽稻存在无
合追施分蘖肥.i是孕穗灌浆水.孕穗灌浆期要保持足够
的墒情,以满足孕穗灌浆对水分的大量需求.孕穗期受
早,可导致穗小,穗粒数减少,甚至造成生育停滞等.抽穗
期缺水,抽穗慢,结实率降低;灌浆期缺水,空秕粒增加,
千粒重降低,米质下降.
(5)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准确预报的的
基础上,搞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药剂
防治.”绿旱1号”的杂草防除策略是:以化学除草为主,
人工除草为辅;化除中在出苗前以土壤封闭处理为主,出苗后选择适宜药剂喷杀除草:除草剂以广谱性,混合施药为主,以达到兼除早生与湿生性杂草.
三,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情况
1.科研,教学,推广,生产部门四协作
成立由科研单位提供自主创新品种,教学单位围绕
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研究,推广部门进行示范,农场进行种子生产的”绿旱1号推广指导组”,对成果推广进行总体规划,有序实施.
效分蘖多,成穗率较低,根系多分布于土壤表层,容易发生根倒伏及穗层高低不齐,成熟期不一致.开展”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研制水稻免耕,直播和抛秧等轻简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这对提高安徽省轻型化栽培技术水平,推进稻作技术进步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标与任务
1.不同茬口免耕水稻持续高产,节本机理及稻田生态
健康管理技术
包括早稻免耕直播双晚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群体结构及
调控技术研究,稻麦)两熟制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技术研
究,麦(油)茬免耕中稻高产稳产群体结构及调控技术研究,
以及免耕稻田草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与直播稻田杂草竞争性
2.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四结合
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各项试验,根据试验规律,在预定
推广区域进行示范,进而通过农技推广部门组织推广.对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研究,使良种良法同步进行,让
生产者获得最好的投入产出比.
3.繁种,培训,营销,服务四到位
育种单位负责株系提纯和原原种生产.为良种生产
农场提供种源,农场生产基地负责良种生产,保证种性:
播种之前和生产中期,适时进行技术培训,把品种的最适
宜技术交割农民和技术辅导员;企业负责产品的宣传,市
场的开拓,产权的维护,分别在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宣传
媒体进行宣传;推广部门及时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做到
“种子一出手,技术跟着走”
2007--2010年.在安徽省的推广面积分别是32.5万
亩,115.8万亩,262.7万亩和319.0万亩,每年以百万亩速
度上升,4年累计推广730.7万亩:在省外河南推广312.8
万亩,江苏推广190万亩,湖北推广50.7苗抛秧生态适应性补偿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以及水稻抛栽防倒技术研究等.
3.水稻直播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
包括筛选适合直播的水稻新品种,双季早稻直播稳定
成苗技术,双季早稻直播高产群体结构及调控技术研究,油菜茬中稻免耕直播高产技术研究,以及麦茬中稻套播高产技术研究.
三,课题主要研究成果
1.免耕灭茬除草技术
前茬收获后.亩喷20%的克无踪农药200ml,可有效地
灭除前茬田的杂草,对早稻的落谷苗控制效果也较好,可达85.5%左右.
2.免耕稻前茬施磷的后效
早稻栽插前或种麦前,亩施12公斤P20,能够满足早,
晚两季稻对磷肥的需要,也可满足一麦一稻两季作物对磷肥的需要.
3.水稻轻简栽培的播量与基本苗
直播稻亩播种量:常规早稻4~5公斤,杂交早稻2.5~3.0
公斤:常规中稻2~2.5公斤,杂交中稻1.5~2.0公斤.抛秧亩基本苗:双季早稻13~16万;双晚l1~l4万;杂交中稻35天秧龄6~7万,50天秧龄8~l0万.
4.水稻轻简栽培的除草剂使用
直播稻每亩用20%丁恶乳油20Oral或60%丁草胺乳
油125ml在播种后喷雾,有较好的除草效果;每亩用稻杰
70ml,或35%抛秧净(丁.苄)lOOg,或稗莎净40g,或农美利
15ml加苄嘧磺蓬2.在秧苗2—3叶期喷施,也有较好的除
草效果.抛秧化学除草同-y--~秧.
5.水稻轻简栽培的氮肥运筹
双季稻氮肥每季每亩用量12~l3.8公斤,其中直播稻
亩基肥,4叶期和抽穗前25天各施4.6公斤纯氮,抛栽的亩基肥,蘖肥各4.6公斤,抽穗前18天施4.6公斤.中稻氮肥
亩用量约15~16.1公斤,直播稻每亩施基肥4.6公斤.4叶期施4.6公斤,播后35天施2_3公斤,抽穗前25天施4.6公斤.抛栽稻的基肥亩施4.6公斤,促蘖肥施2.3公斤,抽穗前45天施1.61公斤.抽穗前30天施1.6l公斤和抽穗前18天施3.5~4.6公斤.
6.水稻基蘖氮肥定量和看苗稳追氮肥技术
基蘖氮肥定量,每亩基,蘖肥各施4.6公斤氮素.在栽
(抛)后20天看苗(查茎蘖数)确定追氮期与追氮量,够苗则
少施接力肥和促花肥,稳施保花肥;缺苗20%则重施接力肥(穗前45天亩施氮素3.45公斤),少施促花肥(1.61公斤)和多施保花肥(345公斤);超苗20%则少施或不施促花肥,稳
施保花肥(2.3~3.45公斤).栽后20天查茎蘖数追肥诊断容易.增效显着.
7.水稻活棵晾田,定期灌排管水技术
抛栽稻在抛栽后5-7天.活棵后即断水晾田,有利于先
长好根,再促分蘖,此虽是小措施,但其促根促蘖作用大.湿润促蘖,够九成苗烤田,之后保水10天(圩区保水5天)晾田5天循环管水,收获前7天断水.湿润管水,协调水,肥, 气,热矛盾,促进平稳生长发育,定期灌排管水便于操作,加之利用天然降水,节水增产增效明显.直播稻4叶期前保持湿润,4叶期后管水同上.
8.水稻轻简栽培的的化控防倒技术
免耕直播,在拔节前l0天或抽穗前15天亩喷lOOm#
公斤烯效唑有一定的增强抗倒伏作用;免耕抛栽,在抛栽前3天或抛栽后l0天.喷mOmg/~斤烯效唑有增穗增产和抗倒伏效果.
四,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情况
通过选用超高产中稻品种.旱育无盘育秧,平衡配方施肥,基蘖氮肥定量和看苗稳追氮肥.活棵晾田定期灌排管水,提早控苗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创新,形成抛栽杂交中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经天长,霍邱两地应用,效果良好.天长市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亩产均在700 公斤左右;霍邱县2007年亩产700公斤左右,2008年亩产680公斤左右(后期受干旱影响),较好地发挥出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带动大面积生产产量提高,比一般农户生产的亩产550公斤左右平均提高27.3%.
通过选用超高产早,晚稻配套品种,合理安排茬口,提
早播种培育长秧龄多蘖壮秧,延长早,晚稻全生育期,平衡
配方施肥,基蘖氮肥定量和看苗稳追氮肥,活棵晾田定期灌
排管水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集成创新.形成的抛栽双季稻
超高产栽培技术,经贵池,望江两地应用,增产显着.贵池
2007年亩产1237.9公斤.2008年亩产1208公斤.2009年
亩产1184.6公斤;望江2007年亩产1236.2公斤,2008年
亩产1238.8公斤,2009年亩产1205.8公斤.两地三年平均
亩产1218.6公斤,比一般农户生产的亩产850公斤左右增
产43.4%.
通过选用耐肥抗倒的高产品种,播前封闭和中期选择陛
除草,精量旱条播,平衡看苗施肥,干湿交替管水和病虫害综
合防治集成创新,形成的中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经霍
邱,天长大面积生产应用,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高的达
600公斤以上,与一般农户生产的手栽稻产量基本持平.
I_ll2o11年增刊——安徽省”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专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