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办理开卡业务触发的风险事件
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汇编

客户办理业务签名不符触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情况近日,一客户持卡到某网点办理业务,要求先从卡内支取40万元,然后再以现金的方式把这40万元汇到外地。
当时该客户已经分别填好了取款单和汇款单并签了名,当班柜员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分别为客户办理了取款和现金汇款业务。
而第二天,这两笔业务触发了分行的风险监控系统。
经调阅影像后确认,客户在取款凭证和汇款凭证上签名笔迹不同,不像是一人所签。
一个签名要正楷一点,而另一个签名要潦草一点。
于是支行营业室马上联系客户,客户十分肯定地说都是他一人所签,只是当时一个写得正规一点、另一个写得潦草一点而已。
二、案例分析柜员未认真审核客户签名。
在办理业务时,柜员应认真审核客户签名,确保是客户本人所签,如不是客户本人办理,则需签代理人的姓名加上代字。
本案例中,客户预先填好了单,柜员就直接办理了业务而未审核客户签名。
如当时柜员认真审核了两笔业务的签名就会发现笔迹不同,可以要求客户重新签名,从而避免触发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一)临柜人员要认真审核客户填单以及签名,一旦发现不符就要求客户重填或补签。
而大额取款、汇款属于高风险业务,必须牢记风险必控的原则,在办理业务时认真审核,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切实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
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凭证要认真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荫芽状态,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因柜员虚存引出规避反交易的案例一、案例介绍20XX年11月25日,某支行柜员为客户“胡某”办理个金业务,客户胡某要求从存折上取7万元加1万元现金,汇8万元到客户王某卡内。
柜员交易码使用错误,误存入7万元,为规避反交易,随后双倍支取14.01万元,再办理汇款8万元。
汇款凭证非客户本人签名,是其儿子代签,现网点已将客户本人签名的汇款凭证追加扫描。
其双倍支取14.01万元的取款业务触发了“柜员虚存”风险模型,该业务最后被评定为类风险事件。
处理批量开卡部分不成功留下风险隐患的案例

处理批量开卡部分不成功留下风险隐患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为公积金中心办理批量开卡业务,相关交易明细显示,其中有几户证件类型没有设置为“身份证”,而是设置为“其他”,且1户成功开卡。
经核查,是因批量开户单位提交的开户清单中,这几户身份证件号码错误,导致未能通过系统批量联网核查。
随后网点随意处理,将证件类型设置为“其他”,虽未全部成功开卡,但仍然有1户开卡成功,为后续个人结算账户的管理埋下风险隐患。
二、案例分析(一)表面上看,此几户开卡不成功的原因是批量开卡单位提供的身份证件号码错误,但深究下去,其错误根源在于网点未严格执行批量开户的业务处理流程。
依据银行《批量办卡业务处理流程》的相关规定,业务经办机构应严格审核单位指定经办人员统一填制的《个人客户业务申请汇总清单》,确保其内容真实完整,并将员工身份证复印件与汇总清单的内容逐一核对无误后,按照批量开卡业务流程完成开户。
显然,网点未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二)因身份证号码错误导致几户未成功开卡后,网点并未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没有按流程要求开户单位重新提交正确的身份证号码,按身份证类型开户,而是以将证件类型设置为”其他”的方式开户,暴露出网点业务处理的随意性,同时也未执行人行关于个人结算账户开户实名制的相关要求,可能存在外部监管处罚风险。
(三)虽然1户账户以“其他”证件类型成功开户,但该客户今后在办理大额支付业务及重置密码、挂失等特殊业务时,出示的却是居民身份证件,与开户时设置的证件类型不相符,必将造成客户在柜面不能正常使用该账户。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业务学习。
网点操作人员要加强对银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知晓单位批量个人卡帐户开户的操作流程,同时严格落实人行关于个人帐户开户实名制的相关要求。
单位批量开户流程较复杂,风险点多,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形成较大风险敞口。
因此,网点应按规定流程操作,严禁有章不循,随意简化操作流程,坚决摈弃重业务开拓,轻风险防范的陋习。
2019年银行支行学习典型风险案例常见重点风险提示.doc

XX支行学习典型风险案例常见重点风险提示各网点、各部门:根据总行下发的典型风险案例汇编,归纳整理部分重点常见案例风险提示18个,请各网点在逐个案例(40个)学习的基础上,再次重新学习讨论下列案例,认真落实支行相关要求,使全行员工准确掌握典型案例揭示的关键风险环节,从中汲取教训,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员工不断提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风险敏锐性和风险防范技能,切实防范经营风险,进一步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为此支行提出如下要求:一、加强组织推动,明确活动目的意义。
ⅩⅩ年6月9日接到分行转发的典型案例汇编后,合规经理及时将转发各网点,组织全行员工学习,行长对贯彻学习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将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作为今年案件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典型案例震憾人心、发人深思的震摄效能,确保做到教育活动全员覆盖,受教员工警钟长鸣。
二、多种方式确保学习活动扎实有效。
在全行开展风险典型案例学习,采取集中组织与个别学习相结合方式,充分利用案件形势分析会、晨会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支行将3期中的四十种典型案例归纳为:工作疏忽大意风险、外部监管风险、违规操作风险、违反禁止性规定等四类主要风险,要求各网点组织员工学习,加强风险控制工作,必须坚持规范操作和严格监督,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使每一位员工知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意识。
紧密结合基层员工思想偏好和行为特征,分层施教、因人施教,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风险防控能力。
三、结合案例,有的放矢开展教育。
在全员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于新柜员、高风险柜员及高风险网点的帮扶,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重要风险部位的检查和治理力度,加强新柜员岗位职责及规范操作的教育,使柜员在通晓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认真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克服办理业务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同时要求每一位柜员认真对待手中的每笔待办业务,确保所办业务真实、合规,以岗位职责为业务操作保驾护航。
柜员违规办卡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违规办卡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某日,客户在支行柜员处咨询:需代他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并在卡内存入款项后,再将此款转入本人银行卡内,但客户无他人身份证原件,持复印件是否能办理?柜员即答复可以办理。
客户未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持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即为他人代办了1张银行卡,经办柜员提示客户在《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等业务凭证上签他人姓名;随后经办柜员将客户携带的现金存入他人卡内,客户在此业务凭证上签本人姓名,但柜员未录入代理人信息;最后客户要求将他人卡内款项转入自己卡内,客户在此业务凭证上签他人姓名。
由此,柜员在办理客户开卡业务时违规操作,并违规办理后续业务,引发了一笔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代理办卡未录入代理人信息,未核实代理人身份,未填写代理开户核实单,申请书上所留信息均为代办人信息,且未留办卡人本人电话,经办柜员明知客户为代理人,却未按流程办理业务,不但不审核代理人证件,更未进行代理人信息的录入。
客观上形成冒名办卡的事实,为今后的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客户签名是明确银行与客户之间契约关系的重要依据。
办理转款业务要求代理人签本人姓名,与事实不符,因客户签名非本人,客户本人一旦追究,极易引发后续法律、资金风险。
三、案例启示
(一)这笔风险事件深刻反映出该柜员风险意识淡漠,没有意识到随意由他人冒名办卡,易引发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纠纷。
以上错误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将留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因代理客户虚假签名银行将负有不可推卸,后续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二)经办人员客户身份审核工作流于形式,冒名办卡成功后若引发后续案件,客户本人极易追溯我行的开户责任,被客户投诉、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声誉风险也不断加大。
案例分析

操作,被作案嫌疑人利用;
●在代理开银行卡业务时,开立银行帐户申请书上没有已开设存折
的说明,导致作案嫌疑人有机可乘;
●李某用客户张某存折支取现金时签名均是客户张某的名字,让柜
员放松了警惕
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开户手续的操作规程。代办人必须现场提供客户本人和代办人
就开户办理李某的开户业务,造成错用身份证开户;
●经办柜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客户证件,也没有认真审核客户
在存款凭条上的签名是否与开户名称一致;
●后台主管在加盖业务公章时,也没有认真审核资料就盖章; ●整理传票时发现有两笔定期传票户名相同,签名不同也没有引起
重视,擅自在签名不同的传票后加上一个“代”字;
案例一:违规办理个人开户业务造成资金风险 案例描述
2010年1月14下午,犯罪嫌疑人李某代其朋友张某办理理财通开 卡业务,柜员要求李某出示存款人和代办人有效身份证时,李某称他
的证件在外地的朋友手里,身上只带了复印件,并说是某支行行长的
朋友,想行个方便。柜员在缺失代办人身份证原件下为张某开立了一 户通卡和本外币一本通存折。之后,张某往该帐户存入10万元人民币 。2010年1月30、3月3期间,李某到柜台用存折分别支取现金4次,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该案例是日常柜台业务中经常出现的差错,原因是柜员在办理
业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造成的。
●复核人员复核时流于形式,未认真核对传票与现金。 ●办理现金存取款时,未坚持出纳制度中“唱收唱付”原则,与
客户核对。
●中午未进行班结盘库,未能及时发现差错。
防范措施 ●柜台工作有时会较枯燥、机械式,容易麻痹大意,所以柜员在
违反信用卡操作规程并违规自办业务的案例

违反信用卡操作规程并违规自办业务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柜员办理一笔信用卡过期卡换卡业务,在客户不到场的情况下办理收卡和销卡,同时仅凭客户电话提供的账户,柜员以汇款人的身份办理交易将卡内余额汇入客户账户,该笔业务违反信用卡操作规程并违规自办业务,触发柜员经办自办业务风险模型。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柜员自办业务的典型案例,柜员未按银行信用卡制度规定:信用卡收卡销卡业务,需持卡人提供卡片、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并填写《银行信用卡业务申请书》,代他人办理的代办人应同时提供代办人和持卡人身份证件,经办员与代办人核实系统中留存的持卡人的相关信息,并应在《银行信用卡业务申请书》上注明核实情况。
柜员在客户不到场的情况下办理收卡和销卡业务,并以柜员本人为汇款人的身份办理现金汇款,存入客户账户,该笔业务违反了信用卡操作规程并违规自办业务。
三、案例启示
(一)要加大对“柜员自办业务”风险事件的管理力度。
利用晨会对自办业务实例逐个学习,深入分析风险事件成因,吸取教训,对容易发生自办业务的操作环节做出提醒,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切实提高运营质量、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
(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事中控制作用,发现不规范操作问题,要分门别类,采取措施重点对本网点高风险柜员进行帮扶和监控,提升柜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三)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责任心。
处理业务严格做到“一看、二问、三操作”,按流程办理业务,认真审核业务资料,对办理后打印的业务凭证再次审核,及时发现差错,降低风险。
柜员违反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

柜员违背上岗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一、案例经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经查看录像显示:网点柜员由于违反营业场所“禁身上岗规定”制度规定,将本人银行卡置放在办公桌上。
在办理客户存款业务时,柜员误将本人的卡误当作客户的卡,进行了刷卡交易(客户同为银行卡),形成一笔“经办自办”业务。
自办业务发生后,柜员没有按规定:立即反交易处理,进行纠错整改,而是采取在ATM自动取款机上支取款项,补平客户资金。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经办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按照营业场所工作要求“禁身上岗规定”制度规定,导致“经办自办”业务。
说明柜员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工作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麻痹大意,操作上随意性大;(二)经办柜员在办理该笔业务时,风险防笵意识较淡薄,不了解业务流程。
自办业务发生后,未按规定应先反交易后,再按正确流程办理业务,掩盖了业务事实真相。
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操作是一种更大的风险,这样做既增加柜员和网点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对银行声誉造成损害;(三)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合规性关注不够,使柜员的不良操作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事中控制不严,是引发该笔高风险事件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该笔业务由于现场管理人员对部分重要业务风险点掌控不到位,跟踪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有效规避高风险事件发生。
(四)员工采取了主观行为进行遮掩,形成风险事件是“操作因素”,性质较严重。
对网点、柜员的风险度、风险暴露水平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强化制度和操作流程的落实。
切实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清醒、敏感地认识到因工作疏忽、执行制度不到位,而形成的风险事件及有可能带来的严重风险隐患。
重视操作细节,规范操作行为,从思想上杜绝麻痹大意、马虎应付的工作意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应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风险防控意识,保障网点业务运行安全;(二)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履职管理,充分发挥其现场审核把关的工作职责。
冒名开户的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推出各种金融服务。
然而,冒名开户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还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声誉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冒名开户案例的法律分析,探讨相关法律法规及法律责任。
二、案例简介某银行客户李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银行账户,用于非法集资。
该账户在一段时间内,累计存款、转账等交易金额巨大。
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发现李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账户,涉嫌犯罪。
法院审理后,认定李某犯冒名开户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法律分析1. 冒名开户行为的法律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银行账户、证券账户、保险账户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本案中,李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银行账户,涉嫌犯罪,其行为已构成冒名开户罪。
2. 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本案中,银行未能及时发现李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账户,存在失职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3. 客户身份信息保护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二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本案中,李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账户,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四、结论冒名开户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声誉风险。
拒绝异常开户典型案例

拒绝异常开户典型案例
1. 假冒他人身份:开户申请人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与其本人身份不符,银行拒绝开户并向相关部门报案。
2. 涉嫌洗钱行为:开户申请人无法提供合理的资金来源证明,或者资金来源涉嫌洗钱等违法行为,银行拒绝开户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涉及国家安全的组织或个人:开户申请人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组织或个人,银行拒绝开户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4. 拒绝提供所需文件或信息:开户申请人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必要文件或信息,如有效身份证明、居住地址证明等,银行拒绝开户。
5. 不符合开户条件:开户申请人不符合银行的开户条件,如年龄、身份等要求,银行拒绝开户。
6. 重复开户:同一申请人在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重复尝试开户,银行拒绝开户。
7. 网上开户虚假信息:开户申请人在网上开户时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银行通过验证发现并拒绝开户。
8. 丧失法定开户资格:开户申请人曾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取消开户资格,或者申请人涉及犯罪行为,银行拒绝开户。
9. 未满足法定年龄要求:开户申请人未满法定开户年龄,银行拒绝开户。
10. 未满足金融机构内部要求:银行根据其内部风险管理政策,拒绝开户申请人的开户申请。
冒名开卡案例柜员责任

冒名开卡案例柜员责任冒名开卡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也是一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银行柜员工作中,如果发生了冒名开卡案例,柜员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在这里,我们将就冒名开卡案例中柜员的责任进行探讨。
首先,冒名开卡案例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柜员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应当严格按照银行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如果柜员在办理开卡业务时未能严格核实客户身份信息,导致了冒名开卡的发生,那么柜员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为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有义务核实客户身份信息,确保开卡行为的合法性,如果柜员未能尽到这一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柜员在办理开卡业务时,应当保管好客户的身份证件和相关资料,防止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
如果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未能妥善保管客户的身份证件和资料,导致了客户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开卡,那么柜员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为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有义务保护客户的身份信息安全,防止客户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如果柜员未能尽到这一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柜员在办理开卡业务时,应当及时向银行相关部门报告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发现客户身份信息被冒用开卡的情况。
如果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现了异常情况,但未能及时向银行相关部门报告,导致了冒名开卡的发生,那么柜员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为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有义务及时向银行相关部门报告发现的异常情况,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如果柜员未能尽到这一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冒名开卡案例中,柜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柜员在办理开卡业务时,应当严格按照银行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应当保管好客户的身份证件和相关资料,防止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应当及时向银行相关部门报告发现的异常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冒名开卡案例的发生,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维护银行的正常运营秩序。
因此,柜员在冒名开卡案例中,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促进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违规批量开户的案例

违规批量开户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风险运行管理系统展示网点“同一代理人单日代理个人结算账户开多户”的准风险事件。
经调阅凭证影像发现,同一代理人代理开多户无被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经核实:某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代理为几百名新入学的学员开卡,但未提供经存款人签名确认由被委托人代理开户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根据核查结果,内控等级评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根据《个人金融业务部分流程的通知》文件规定,批量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时须与合作单位签订批量开户业务合作协议书,协议书中应明确批量开户开通的业务种类,以及单位客户承诺所开办的业务均是申请人本人意愿。
合作单位应指定专人统一办理,收集开户身份证件(复印件上应有申请人本人的签字确认,并授权本单位指定人员代其办理开户等字样)。
但网点未按流程办理批量开户业务,没有开户身份证件复印件及未进行开户前的资料审核工作,从而造成开户违规,影响网点核算质量。
银行未按规定办理业务,被不法分子盗用、冒用开户而用于非法洗钱、诈骗等非法活动,将给银行带来资金风险和声誉风险。
三、案例启示
(一)业务营销是以能控制业务风险为前提的,银行务必加强规章制度学习,规范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严格按章操作。
(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严格履职,时刻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确保业务操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防范各项差错事故和经济案件的发生。
违规代客保管工资卡的案例

违规代客保管工资卡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监测发现某网点批量开卡100多笔,已经开立一个月,100多张卡全部未启用。
经核实,此网点为某单位办理代发工资批量开户,由于该公司工业园区内设立的ATM机暂时未到位,工资卡未发放,网点代为保管。
内控部门将此笔风险事件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依据《银行经营管理禁令》规定:“严禁为本人经办各类业务及违反规定代客户办理业务,代客户保管重要物品”。
将卡留在网点代保管,形成了代客保管重要物品的违规事实,易形成员工挪用、盗用客户资金的风险。
(二)代客户保管重要物品,如保管不善容易引起纠纷。
反映出网点无视行内禁令规定,对代客保管的风险隐患认识不足。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对柜员禁止行为的教育。
《严禁柜台违规行为防范案件风险的工作意见》是全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制度规定,是柜员业务操作行为的“高压线”,是防范重大事故和案件的内控底线,违反禁止规定必将受到严肃惩处。
加强柜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的培训,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二)加强管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力度。
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履职,发挥把关作用,杜绝类似违规行为的发生。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单位是支行的公司客户,平时与该支行业务关系密切,公司财务人员与支行客户经理关系较好。
一天,该单位申请开立员工代发工资账户,客户经理为方便客户,持该单位员工身份证件代理开户4笔,并代签账户人姓名。
在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考虑到在同一柜台办理多笔代理开户业务可能会触碰银行运营风险监督模型,故通过不同柜员分别办理了业务。
次日,客户经理再次代理该单位3名员工办理了购汇业务,并汇往境外,相关业务凭证均由其代签客户姓名。
经查,上述客户经理代办的多笔业务中相关的客户账户、证件及回单,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均交给了**单位财务人员。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以服务客户为由,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规代客户办理开户、购汇等业务,并代客户签名,引发风险事件。
从其在不同柜员处代办业务的行为可看出,客户经理存在试图逃避监控的嫌疑。
客户经理的行为从始至终未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的特殊身份,他的这种“过度服务”,不但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逾越了制度的界限,一旦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发客户纠纷,银行和客户经理个人都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回顾事件过程,客户经理之所以能完成代客办理业务,绕开制度流程的限制,网点柜面操作人员、营业经理及网点负责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如果操作柜员在客户经理提出违规办理业务的请求时能坚决地说不;或者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和管理时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再或者网点负责人在平时监督管理中将风险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些,那么这样的违规事件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简单片面地认为只要不以自己牟利为目的,“帮助”一下同事也是应该的。
这种“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原则、背离规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客户经理“过度服务”,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反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既是对他本人的一次深刻教训,也再一次为银行广大员工敲响了警钟。
银行职业培训课件:管理办法之逆流程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违反操作流程 办理业务
造成重空丢失 案例分析
情景还原
2014年4月22日上午09:08,一客户到 某支行办理IC卡开卡及个人网银开户业务, 柜员接到客户递交的开卡申请表及个人网 银业务申请表后,即从钞箱中取出空白IC 卡进行业务系统开卡处理,在录入客户信 息时,方要求客户出示其身份证件,因客 户未携带证件无法办理,遂将开卡及个人 网银业务申请表连同空白IC卡一并退回客 户。
09:35,另一客户前来办理开卡业务, 输入库存中的IC卡号码后,系统提示需连 号使用,才发现库存中缺失一张空白IC卡, 经多方周转联系,于晚上08:00到客户住处 才将空白IC卡要回。
思考
此笔业务的办 理过程存在哪
些问题?
一、柜员业务知识掌握不 全面,未严格执行业务办 理流程,逆程序操作,对 需提供身份证件的业务, 未先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 件核实无误后,再进行后 续业务操作,造成空白IC 卡提前从钞箱取出与其他 资料误一并退客户,导致 重要空白凭证账实不符。
逆流程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营运管理部
1
前言
为进一步强化前台操作风险防控,我 们将近年来各银行发生的违规业务操作加 以整理,汇总成《前台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按照业务类型分成现金业务、客户身 份识别、业务逆流程操作等PPT,希望大家 能够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严 格按制度办事,用心把工作做好!
2
风险 提示
二、柜员责任 心不强,风险 意识淡薄。对 退回客客户 现象。
6
END
银行异常开户案例总结(一)

银行异常开户案例总结(一)前言银行异常开户案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到银行的客户服务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
这篇总结文稿将从案例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案例背景描述一下银行异常开户案例的基本情况,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到的银行机构等。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一案例,我们旨在增进对银行异常开户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改善银行的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正文案例分析问题细节列举出案例中发生的异常开户问题,如未经客户同意擅自开户、未核实客户身份等。
影响分析分析这些异常开户问题对银行和客户的影响,如导致客户不满意、损害银行声誉等。
原因分析内部原因1.客户经理培训不足,导致工作中疏忽大意。
2.内部流程不够严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外部原因1.存在制度漏洞,相关规定不够完善。
2.部分客户对银行开户流程不够了解,容易受骗或误解。
解决方案内部解决方案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
2.完善内部流程,加强对开户环节的审核和监控。
外部解决方案1.提供更加明确的开户说明和须知,让客户了解开户流程和注意事项。
2.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开户流程的监管,确保规定的执行。
银行异常开户案例告诉我们,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完善内部流程以及提供明确的开户说明,银行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异常开户问题,增强客户信任和满意度。
我们呼吁银行业界和相关监管机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客户权益。
前言银行异常开户案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到银行的客户服务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
这篇总结文稿将从案例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银行最近的一起异常开户事件,涉及到的银行机构为XX银行。
案例发生在2022年5月,地点在某省某市的某分行。
以下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柜员自办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自办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监测中心发现网点柜员办理了一笔柜员本人名下金额为100元的活期存款,存款后柜员发现是本人业务及时办理了反交易,监测人员随即下发查询核实,经核查,当日柜员的母亲到其网点办理6笔存折的存取款业务,其中一笔为其母亲多年前为柜员本人开立的保险业务存折,柜员在未问明其母亲代谁办理业务的情况下,未进行回避而是仓促地为其亲属办理业务,形成了此笔柜员自办业务的风险事件,柜员发现后及时上报了网点主管并进行了反交易操作,后续交易也由网点其他柜员办理。
二、案例分析
(一)银行多次强调严禁“柜员自办业务”等违规行为,但柜员对此类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直接导致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柜员对其亲属来行办理业务,未及时回避,而是在未问明情况的前提下仓促为其亲属办理业务,事后虽进行了反交易等补救措施但风险事件已经形成。
(三)网点现场审核人员及主管应及时掌握网点内各种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对此类隐藏风险的情况应未雨绸缪,对柜员的操作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形成。
三、案例启示
(一)对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度的学习应常抓不懈,不断规范柜员的操作行为,严格要求柜员以业务操作流程为依据办理各项业务,对严禁办理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应加以强调,使柜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行为,有效防范风险。
(二)对于柜员亲属来行办理业务的情况,应要求柜员及时采取回避方式,尽量避免柜员为其亲属办理业务,从而将“柜员自办业务”的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三)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管理职能,洞察网点出现的各种情况,加大事中审核力度,特别是对一些隐藏风险隐患的业务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堵塞业务操作中一切潜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将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中。
[一则成功堵截冒名办卡的外部欺诈风险案例] 堵截冒名开户
![[一则成功堵截冒名办卡的外部欺诈风险案例] 堵截冒名开户](https://img.taocdn.com/s3/m/75b212630029bd64793e2c24.png)
[一则成功堵截冒名办卡的外部欺诈风险案例] 堵截冒名开户一则成功堵截冒名办卡的外部欺诈风险案例1、案例经过“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我要办一张银行卡”,一位戴着眼镜挺斯文的中年客户自然地应答道。
接到该客户的身份证和开卡申请表,我简单地看了一眼,从凭证袋拿出一张即将要办理的银行卡。
在开始操作之前,我再次习惯性地打量了一下,发现本人与身份证的照片还是有一些出入。
于是询问了一下客户是否为本人,并寻求运营副主任的帮助。
这时客户笑脸相迎,“我以前是不戴眼睛的,……”,而且重复多遍,坚持就是本人。
基于从样貌上确实不容易辨别,我们便询问客户的身份证件号码,客户表示背不下来。
我们再次询问客户的生日,客户开始神情迟疑,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由此判断为非本人,拒绝为其办理。
2、案例分析“办理完”该业务后,我很后怕。
如果我没有再次辨认身份或是没有辨别出来,而是直接为其办理了开卡开户业务,后果将会很严重。
假设不发分子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成功开立了账户,利用该账户从事洗钱或诈骗活动。
届时,会加大公安机关的查处难度,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财产安全。
3、案例启示(一)如遇此类情况,我们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通过内部渠道通知其他营业网点,以免此类客户前往其他网点再次尝试。
这样便能更好的防范“漏网之鱼”,做到上下联动,内外联动。
(二)办理业务的柜员,负责复核工作的运营副主任以及大堂经理应当协同合作,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源头上杜绝外部欺诈风险。
(三)年关将近,电信诈骗事件频频发生。
这便要求我们在保持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做到时刻提高警惕,谨防外部欺诈风险事件的发生。
高开营业室赵媛媛/感谢您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规办理开卡业务触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一客户来网点办理银行卡开卡业务,柜员进行联网核查的结果显示此公民身份号码不存在。
柜员在未要求客户提供其他身份证明的情况下,仍然为其办理了开户业务,操作流程违反相关规定,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对开户业务的风险程度重视不足,忽视联网核查的重要性,联网核查不符给予办理开户极易引发一系列涉案法律纠纷。
(二)《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关于切实做好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07]345号)有明确的规定,如联网核查不符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佐证。
该柜员有章不循,出于某种原因故意未按流程办理业务,性质较为严重。
(三)现场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现场审核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控制经办业务的操作风险。
三、案例启示
加强现场审核员及经办柜员的风险意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对《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的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良好的风险理念,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制度执行力和合规意识。
克服侥幸心理,充分认识违规操作存在的风险,增强自觉抵制违规违法操作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