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演变特征研究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演变特征研究近百年来,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格局发生了显著的演变,这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格局的演变特征,并探讨其原因。

首先,江汉平原的湖泊湿地数量在近百年间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增加,许多湖泊被填埋或干涸。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农业和城市建设,这导致湿地的水源减少,湖泊逐渐消失。

此外,江汉平原的湖泊湿地面积也在减少。

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以及工业污染的增加,湿地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破坏。

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湖泊,导致湖泊的水资源饮用不可及,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损害。

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也影响了湖泊湿地的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等。

另一个导致湖泊湿地格局变化的原因是气候变化。

近年来,江汉平原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降雨量不稳定,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降雨集中期减少,而持续降水量增加,导致湖泊水位波动大。

这对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极端干旱或洪水时期。

此外,农业和城市发展对湖泊湿地格局变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农田的扩展导致了湿地面积的减少。

河流污染和城市建设也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活动带来的土地垄断和湿地破坏,都导致了湖泊湿地格局的变化。

为了解决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格局变化带来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限制填海活动和破坏湿地的行为。

其次,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改善湖泊湿地的水质状况。

此外,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增加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最后,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措施,以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对湖泊湿地的影响。

总之,近百年来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格局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以及农业和城市发展是主要原因。

为了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湖泊湿地,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引江济汉工程对四湖上区撇洪效果研究

引江济汉工程对四湖上区撇洪效果研究

2 3
现撇 洪 的较 大河 流有太 湖港 、 桥河 和西 荆河 。 拾
长湖 ( 则 失 去 撇 洪 意 义 ) 否 。故 选 取 于 渠 设 计 水 位 3 .9 m( 量 为 3 0 m / ) 为 撇 洪 最 低 控 制 水 位 35 流 5 s 作 ( 与拾 桥河 5a一遇 洪水 位基 本相 当 ) 。
和西 荆河几 条 主要 支 流 , 尤其 是拾桥 河集 水面 积 114 3
k 约 占长 湖 流 域 汇 流 面 积 的 一 半 以 上 , 果 结 合 引 m , 如
括 荆州城 在 内的 四湖上 区的 防洪 负 担 , 且撇 洪 水 位 而
江济 汉工程 实施拾 桥 河撇 洪 , 有 效 缓解 长 湖 防 洪压 可
1 研 究 方法
1 1 撇 洪 范 围 .
结 合 引江济汉 工 程 建设 , 四湖 上 区需 要 且 可 能实
部 洪水 的撇洪研 究 , 由于涉 及汉江 水位 顶托 、 长湖运 行
调度 、 以及引 江济汉 渠道 自身控制 运用 等多方 面 问题 , 影 响 因素 非常 复杂 , 以往工 作均未 能进行 深入研 究 。
关 键 词 : 库 容调 洪 ; 洪 效 果 ; 湖 调 度 策 略 ;引江 济 汉 动 撇 长
文 献 标 志 码 :A
中 图 法分 类号 :TV 7 6
四湖 流域地 处 江汉 平原 腹 地 , 于 长 江 中游 一级 位
支 流 内荆 河流域 , 因境 内原有 4个 大型 湖 泊 ( 长湖 、 三
引江 济 汉 工程 对 四湖 上 区撇洪 效 果 研究
彭 习 渊, 德 才 林
( 北 省 水 利水 电勘 测 设 计院 , 北 武 汉 4 0 6 湖 湖 3 0 4)

新形势下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研究作者:秦茜王继全易程程金华斌吕志良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0年第04期摘要:洪湖目前存在水质、水生态环境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研究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洪湖生态环境修复及绿色发展对策。

关键词:洪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图法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ki.cjjsjj.2020.0410洪湖是江汉平原四湖流域中下区主要调蓄湖泊,湖北省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节点。

湖北省在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决定中明确指出,将保护洪湖水资源作为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一,完善防洪排涝减灾、水生态保护体系,将洪湖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

1 洪湖生态环境现状1.1 调蓄排涝能力减弱目前洪湖主要进出湖港渠有8条,包括四湖总干渠(四湖东干渠、四湖西干渠)、螺山电排渠、老内荆河、下内荆河、洪排河、蔡家河、下新河、子贝渊河,内河道相通的人工涵闸12个,外排泵站3个。

每年汛期,四湖中下区以及螺山区涝水皆可入湖调蓄,由涵闸直排出江,或由高潭口、新滩口、螺山等排水泵站提排。

但由于洪湖湖泊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洪湖蓄水湖容降低,在没有足够外排的情况下,只能抬高湖泊、河渠水位进行蓄洪平衡,使总干渠和湖水位不断上升,洪湖及周边防洪排涝压力不断增加。

1.2 湖泊水质不容乐观依据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质考核标准为II类水。

有关监测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洪湖湿地的水质整体处于II类水平,但2012~2017年湖泊水质呈逐渐恶化趋势,湖泊水质类别以IV~V为主。

根据最新洪湖地表水监测结果,2020年5月洪湖五个采样点(蓝田、小港、下新河、桐梓湖及翟家湾)水体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4.6mg/L;化学需氧量平均值为24.6 mg/L;氨氮浓度平均值为0.264 mg/L;总磷平均浓度0.078 mg/L;总氮平均浓度为0.908 mg/L。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摘要】:流域是指在一定地形界限范围内收集雨水或由一条河流、水系灌溉的区域,是一个从源头到河口的天然集水单元,是以水资源自然分布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流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相互制约和互相关联的统一体,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流域的各种问题。

流域生态管理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流域生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提高流域各种资源管理水平,满足各种生态用水需要,防止或降低灾害损失,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保持和加强流域内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发展,促进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协调和改善流域内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生态建设是流域生态管理的基础、手段和重要内容。

景观生态规划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

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四湖流域即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

因流域内排水总干渠分别贯穿长湖、三湖、白鹭湖和洪湖而得名,东、南、西3面濒临长江,北接汉江及其支流东荆河,流域总面积11618.51km~2,总人口500×10~4人。

洪涝灾害、水污染和血吸虫病是四湖流域面临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流域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关系密切。

因为水是流域的核心要素和联系纽带,水文联系和水循环的破坏必然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衰退,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正在于此。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四湖流域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四湖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湿地景观分布不太均匀。

基于生态修复的江汉平原湖泊环境治理研究

基于生态修复的江汉平原湖泊环境治理研究

造 多种 生境 ,为高等植物群 落组成多样性乃至 生态系统 生物
多样性 的恢复打 下基 础。
3 .底 质 改 善
纬3 0 。3 3 5 1 一 3 0 。3 4 0 1 ”)位于 武汉市中心城 区, 因粤汉铁路 ( 今 武昌到黄石线路)的修建 由沙湖分 割而 成 , 面积 约 5 . 6 7万 m ,最大水深近 3 m。 目前实现截污 ,水源 靠 降雨补给 ,湖泊水环境恶化 程度严重 ,常年水质为 V类 ,
中 图分 类号 :xl 7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6 — 7 9 7 3( 2 0 1 5 )0 4 — 0 1 3 4 — 0 2
2 . 化 学 法
地处 长江 中游和汉江下游 的江汉湖群是 我国淡水湖泊群
的重 要组成部分 ,是有着 “ 千湖之省 ”美誉 的湖北省经济社
( 湖 北省 水 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 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4)

要 :文 中对湖泊环境治理 的几种技术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针对江汉平原湖泊提 出了基于 生态修复 的湖 泊环境 治理
技术 ,并在武汉市 内沙湖进行 了典型试验取 得 良好效 果。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湖泊环境治理 ;江汉平原
运用 “ 高效抑氮磷复合基质配 比技术 ” ,将湖泊重污染底
泥进行质地 改 良,经机械处理 使底泥具有 良好 的通 气保水性 能 ;然后投 加微 生物降解底质 中过 量的有机物成分 ,同时配 以适量 的铁、铝、钙盐 ,既能使底质具有较高 的养分有效性 , 以保证植物 生长 ,又 能通过上述几种 金属盐 固定底 泥中的营
难点 。
理 形状 改造 和底质 改善 ) 、高等水生植 被构建工程、食物 网构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四湖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但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增多,流域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

二、流域特点四湖流域地处内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19.5℃,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季风雨热。

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分布。

流域自然植被以森林、草地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

农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0%,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

饮用水源主要为河流和湖泊,水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存和健康。

三、问题分析1. 水资源污染由于农业、工业废水等的排放,四湖流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水中富营养化程度高,水体富集了大量氮、磷等有机物质,导致水藻过度繁殖,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2. 湿地退化近年来,受到人为破坏,四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退化的现象严重。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天然调节器,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补给和水质的净化,湿地的退化将导致水资源供给不足,水质下降。

3. 生态系统失衡四湖流域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鸟类、水生植物、藻类等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治理目标1. 改善水资源质量通过综合治理,使得四湖流域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的补给和水质的净化。

3. 保护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保护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保证生态平衡。

五、治理措施1. 控制点源污染加强企业、农村等点源污染的治理工作,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实施分散排放,减少废水排放的数量和浓度。

2. 防治非点源污染加强农田、畜禽养殖等非点源污染的防治工作,推广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研究最终稿

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研究最终稿

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研究(陕理工文旅学院地理科学系地理1201班,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汉江,这条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从地理位置上看,汉水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之间,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过渡带,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

虽然用现代眼光看,汉江颇为沉寂,但正是这里过于的沉寂使得它比中国其他许多河流更接近自然与人文的原生态。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汉江又一次在人们的视野中凸现了出来。

汉水之源风光美,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风光,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旅游爱好者、科考人员到此溯古探源、旅游观光;汉水流域覆盖面积大,流经地区多,自然生态景观类型多样,景观数目繁多,生物种类、数目也是非常之多,本文主要描写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及特点,对汉水流域典型自然生态景观的进行列举,以及对不同类型自然生态景观的综合、分类,对汉水流域自然生态景观特点及秀丽景色进行展示。

【关键词】汉水流域;生态景观;景观特点引言凡去过汉水流域的人,一定会眷恋那里的迷人风光:大山深处,山浪峰涛,层层叠叠;茫茫林海之中,隐藏着耸峙的峰峦、险峻的崖壁、高挂的飞瀑、百尺的深潭;满山的松杉、毛竹和不知名的杂树,一片接一片,一丛连一丛,葱茏苍翠,遮天盖地;登高眺望,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林海波涛,汹涌起伏,一浪高过一浪,那气势,将天地浑然一体,仿佛使人感到像置身于云里、潜游在海里一样。

大自然挥毫泼墨,用“奇山高万丈、潭水深百尺、飞瀑凌空来、鸟鸣百花艳”的传神警句,唱响了一方热土,使之变得闻名遐迩、风光迷人!1 汉水流域概况1.1 流域范围汉江,又称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四湖流域湖泊生态保护

四湖流域湖泊生态保护

四湖流域湖泊生态保护摘要:湖泊是由湖水、湖盆和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生物等组成的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它和人类的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湖泊具有维护生态多样性、提供生物栖息地、调蓄洪水、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它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自然资源,在调节气候、防洪排涝、提供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维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类文明和自然万物的的摇篮。

但是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期,人们忽视的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湖泊面临着水体污染、面积萎缩、生态环境因素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对湖泊生态的研究和保护成为了现在人们极需解决的问题和关注的焦点。

四湖流域湖泊近年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失去了其具有的生态功能,本文将围绕四湖流域湖泊的生态破坏和生态保护进行分析。

一、四湖流域湖泊的生态现状四湖流域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由于存在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而得名,其水资源比较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湖流域中的水产养殖业也陷入的过度的开发,湖面被渔网和竹篙等割裂的支离破碎,使四湖流域的生态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自然水生物大大的减少,水草面临着枯竭的局面。

例如鱼类的品种有原来的70多种减少到了现在的50多种,而且种群变的比较单一;水生的植物由过去的400多种,下降到了现在的不到100多种,水草的覆盖率由原来的几乎百分之百下降到了几乎没有的境地,除了莲藕之外,其它的经济植物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湖泊的水资源和水生物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

同时,四湖流域也逐渐的失去了其洪水调节的能力。

2010年,洪湖和长湖流域水位出现暴涨的局面,使洪湖的围堤发生了漫溢的现象,不得不紧急转移人民群众达1.2万余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的财产损失。

这些现象都和四湖流域的生态遭到了破坏有严重的关系,湖面的萎缩,失去了原有的调节能力,洪水到来的时候就无法容纳,排水能力不足,所以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洪湖地区生态保护措施的探讨

洪湖地区生态保护措施的探讨

洪湖地区生态保护措施的探讨作者:赵伟王宏志俞鹏程淡永利吴曦王美霞邵奇慧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洪湖的形成与环境演变历程,提出了洪湖保护的一些对策,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对洪湖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包括洪湖通江在内的生态恢复措施。

关键词:洪湖;生态保护;措施洪湖为中国第7大淡水湖泊,也是湖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水域辽阔,水质清澈,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但如今洪湖的生态环境已显著恶化,面临着水域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污染日趋严重、水生生物锐减、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亟待解决[1]。

1 洪湖的生态环境特征1.1 基本概况洪湖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跨湖北省东南部洪湖、监利二市(县),处于江汉平原四湖水系尾端,是长江和汉水支流东荆河之间的洼地壅塞湖。

总面积为41412.069 hm2,其中洪湖湖泊水域30703 hm2、滩地、沼泽面积6452 hm2、池塘面积2336 hm2、其它面积1921.069 hm2[2],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洪湖在水文特征上有众水所归之势,汇水区内地面径流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人湖,并经若干涵闸与长江相通,实现洪湖水量的调蓄。

此外,洪湖还兼具供水、灌溉、湿地生物栖息地、养殖、航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3]。

1.2 主要自然环境洪湖位于北亚热带中纬度南缘,季风气候明显,降水丰沛,地表径流、地下水、过境客水十分丰富。

洪湖全年降水不均,4~10月份降水占全年77%左右,而每年5~10月份洽是长江汛期,江水顶托,水流不畅,很容易形成外洪内涝 [4]。

洪湖植被区划属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湖滨到湖心,依次出现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生态类型。

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水生植物,种类多、分布广。

已知有各种植物472种21变种和1变型种。

隶属116科303属。

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有44科81属158种5变种;浮游植物有7门77属280种。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和洞庭湖区湿地的分类与分布特征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和洞庭湖区湿地的分类与分布特征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和洞庭湖区湿地的分类与分布特征摘要:采用成因、水文、植被、土质和地貌特征等, 从系、类、属、种和亚种5 个层次对江汉2洞庭平原的湿地进行了系统分类.。

划分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 个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人工水面、河流沼泽、湖泊沼泽和水田6 个湿地类。

分析了湿地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湿地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湿地分类;湿地分布特征;江汉与洞庭平原湿地在野生生物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对湿地类型、生态结构、功能及演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视. 湿地分类是湿地研究的基础。

西方学者或专门或在其研究中对湿地进行了分类[1 ]。

近几年来, 我国亦开展了大量的湿地研究, 不少机构和研究者对各地的湿地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淡水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类[2~7 ]。

由于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复杂性, 以往的许多分类方法按划分到属和种时采用多重标准, 使分类系统不甚清楚, 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要, 此外, 以往讨论的湿地分布, 主要是阐明湿地的区域分布, 很少讨论湿地内部的分布方式和结构。

江汉(四湖地区)与洞庭平原地处长江中游, 是一个冲积和湖积形成的淡水河流和湖泊湿地区域, 海拔多在21~40m 之间, 湿地面积20600km , 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区域之一, 在北亚热带大河泛滥平原湿地类型中也具有代表性。

本文以该地区为例, 对大河流域泛滥平原上的淡水湿地进行分类, 并讨论其分布规律.1分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 . 1分类的指导思想1 . 1 . 1分类系统要反映湿地的本质特征:地表水分饱和或有浅的积水、水成土壤、水生植被是湿地的基本特征, 湿地分类要反映湿地三要素湿地水文、喜湿生物和湿生土壤的特征。

1 . 1 .2 分类系统要便于实际应用:湿地介于水陆之间, 陆上和水上交通都不甚便利,在进行湿地调查时需借助遥感手段. 因此, 湿地分类要尽可能使分类单元能从遥感图像上分辨出来。

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第34卷第1期2023年1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Vol.34,No.1Jan.2023DOI:10.14042/ki.32.1309.2023.01.003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唱㊀彤,郦建强,郭旭宁,李云玲(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㊀100120)摘要:为从景观生态角度揭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变化和影响因素,利用GIS 和生态统计技术,通过土地利用转移㊁空间自相关㊁景观指数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㊂结果表明:2000 2020年,由于人造地挤占耕地㊁耕地挤占水域空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减少了36%;水域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变化明显,边界密度急剧减小,四湖流域等局部水域空间聚集度和连通性显著下降;降水㊁气温以及耕地和人造地解释了水域景观变化的45.8%,其中降水和气温影响微弱,连片耕地侵占是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地对水域破碎化贡献更大更直接㊂2000年以来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变化显著,分布趋于破碎,形状复杂度和连通性降低,表征农业活动和城镇化的耕地和人造地对水域景观格局影响更为剧烈㊂关键词:水域空间;空间自相关;景观格局演变;冗余分析;江汉平原中图分类号:X24;P9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23)01-0021-12收稿日期:2022-09-15;网络出版日期:2023-02-03网络出版地址:https :ʊ /kcms /detailʊ32.1309.P.20230203.1104.002.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18YFC0407206)作者简介:唱彤(1983 ),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利规划与河流生态方面研究㊂E-mail:comechang@水域空间是水流系统的载体[1],不仅与水生态系统关系密切,还发挥着滞蓄洪水㊁水资源供给㊁水景观营造㊁水文化传承和改善区域小气候等重要作用㊂人类自古逐水而居,对河湖系统的改造也从未停止㊂无论围湖造田还是退耕还湖㊁沟通水系,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发挥着特定作用,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观以及对经济㊁社会等规律的理解㊂认识水域空间格局㊁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因果关系,对水域空间功能发挥㊁保护和修复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㊂空间格局又称景观格局,是土地利用或景观的结构组成特征和在空间上的排列和配置关系[2],决定着资源和物理环境分布形式和组合[3],与景观中的物理㊁化学㊁生态等过程密切相关㊂景观格局决定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4-6],对抗干扰能力㊁恢复能力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深刻影响[7]㊂不少研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湖泊湿地㊁海岸景观㊁流域景观㊁绿色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讨论[8-11],定量描述景观要素分布的时空演变过程,并寻求驱动景观格局变化的自然或人为因素[12-13],为原有自然或人工景观的保护修复与利用提供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14-15]㊂江汉平原历来以湖沼众多闻名,是古云梦泽的主要组成部分㊂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和围垦活动,江汉平原湖泊面积持续萎缩㊂根据相关文献资料[16-17],湖泊面积从清末民初的约26000km 2,缩减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约8500km 2,经历了20世纪50 70年代3次大规模围湖造田,70年代末湖泊面积锐减至2373km 2㊂东荆河上连汉江下通长江,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对汉江分洪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河道淤积和河道沿线取用水活动,东荆河萎缩非常严重,个别年份几近断流,水环境容量降低和水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也随之而来㊂不少研究对江汉平原河湖水系演变进行讨论㊂贾敬禹[18]梳理了江汉平原河湖水系近2000a 的演变历程;魏显虎等[19]认为人类活动的强弱直接影响湖泊水域变化;冯莞舒等[20]对江汉湖群衰减聚集区域进行探测,认为衰减主要发生在以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的农村地区;还有学者对区域内湿地㊁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21-23]㊂已有研究较少从景观格局角度对江汉平原水域格局总体演变进行分析,并定量讨论水域景观变化的影响因素㊂22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本文从土地利用变化入手,对江汉平原2000 2020年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域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定量讨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转移状况㊁空间自相关关系以及景观指数的时空变化等;考虑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分析水域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㊂研究结果可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保护与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域江汉平原地处湖北中南部,西起枝江和当阳,东迄黄梅和阳新,北至荆门和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面积约4.7万km2,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㊂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㊁雨热同期㊁热量充足㊂年均气温约17ħ,10ħ以上活动积温为5100~5300ħ,年均降水量为1100~1300mm㊂区域地势平坦,海拔多在50m等高线以下,水网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㊂江汉平原位置示意如图1㊂图1㊀江汉平原位置示意Fig.1Location of the Jianghan Plain1.2㊀数据来源与处理采用数据包括30m精度土地利用数据㊁降水和气温数据㊂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中国发布的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3期全球地表覆盖(GlobeLand30)数据产品(http:ʊ/),该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的TM5㊁ETM+㊁OLI多光谱影像和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30m多光谱影像和高分一号(GF-1)多光谱影像研制而成,数据总体精度在83.5%以上㊂对研究区数据进行随机抽样,通过野外调研开展分类数据验证,数据分类精度在90%以上,能够满足研究需要㊂研究区共涉及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灌木地㊁湿地㊁水体㊁人造地和裸地8种土地类型,其中,人造地指由人工建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包括城镇等各类居民地㊁工矿㊁交通设施等㊂考虑本文以水域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湿地和水体合并成为水域空间;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含义如表1所示㊂降水和气温数据来自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数据集(1901 2020年)[24-25]㊂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3㊀表1㊀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含义Table 1Land use types and its description土地利用类型含义耕地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㊁灌溉旱地㊁雨养旱地㊁菜地㊁牧草种植地㊁大棚用地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果树及其他经济乔木的土地,以及茶园㊁咖啡园等灌木类经济作物种植地林地乔木覆盖且树冠盖度超过30%的土地,包括落叶阔叶林㊁常绿阔叶林㊁落叶针叶林㊁常绿针叶林㊁混交林以及树冠盖度为10%~30%的疏林地草地天然草本植被覆盖,且盖度大于10%的土地,包括草原㊁草甸㊁稀树草原㊁荒漠草原以及城市人工草地等灌木地灌木覆盖且灌丛覆盖度高于30%的土地,包括山地灌丛㊁落叶和常绿灌丛,以及荒漠地区覆盖度高于10%的荒漠灌丛水域位于陆地和水域交界带,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土地,多生长有沼生或湿生植物,包括内陆沼泽㊁湖泊沼泽㊁河流洪泛湿地㊁森林/灌木湿地㊁泥炭沼泽㊁红树林㊁盐沼等;陆地范围液态水覆盖区域,包括江河㊁湖泊㊁水库㊁坑塘等人造地由人工建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包括城镇等各类居民地㊁工矿㊁交通设施等,不包括建设用地内部连片绿地和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度低于10%的自然覆盖土地,包括荒漠㊁沙地㊁砾石地㊁裸岩㊁盐碱地等1.3㊀研究方法1.3.1㊀土地利用动态转移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系统分析中对系统状态与状态转移的定量描述[26],是将研究期始末土地利用结构和转移面积以二维矩阵的形式表达,既能反映研究区某时间节点的地类结构与面积,还能分析研究期始末地类的转入转出情况,揭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演化过程㊂数学表达如式(1)所示㊂S =S 11S 1n ︙⋱︙S n 1S nn éëêêêùûúúú(1)式中:S 为研究期始末土地利用状况;S ij 为研究期内土地类型i 转换成土地类型j 的面积;i ,j =1,2, ,n ,n 为土地利用类型数㊂本文通过空间相交计算,得到不同时段土地利用转移状况㊂1.3.2㊀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研究邻近位置属性相关性的空间统计学方法,是针对某种特征属性,对某空间单元与其周围单元间进行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计算,以分析这些空间单元在空间上的离散或聚集等分布特性㊂以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揭示研究区的整体特征和局部分异㊂全局自相关是对变量空间聚集特征的综合评价,以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ᶄs I )表征,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27]㊂局部自相关表达局部区域的聚集现象或异常值,描述空间分异规律,以局部莫兰指数(Anselin Local Moranᶄs I )表征,计算公式如式(3)㊁式(4)所示[28]㊂I =m ðmi =1ðmj =1w ij (x i -x )(x j -x )/[ðmi =1ðmj =1w ij ðmi =1(xi-x )2](2)式中:I 为全局莫兰指数;m 为区域空间单元总数;x i 和x j 分别为随机变量x 在地理单元i 和j 上的属性值;x =1m ðmi =1x i,为m 个空间单元样本属性值的平均值;w ij 为区域i ㊁j 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表示空间对象的邻接关系㊂当区域i ㊁j 相邻,w ij =1,反之w ij =0㊂I 的取值范围为[-1,1],I >0表示空间正相关,即具有空间聚集性;I <0表示空间负相关,即不具空间聚集性;I 接近于0表示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也即随机分布㊂I i =x i -x s 2i()ðmj =1,j ʂiw ij(x j-x )(3)s 2i=ðmj =1,j ʂi(x j -x )2/(m -1)(4)24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式中:I i为局部莫兰指数,当I i值为正时表示存在高值(或低值)空间聚集,I i值为负时表示不相似值的空间聚集㊂根据土地利用数据精度和水域平均斑块面积,综合考虑尺度效应,选取6kmˑ6km网格单元划分1674个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内的水域面积,并与网格面积相除得到不同时期水域面积率网格图㊂计算水域面积率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是否存在空间集聚或异常值及其出现的位置㊂1.3.3㊀景观格局分析在类型尺度上,选取景观面积比例(P LAND)㊁边界密度(D E)㊁景观分裂度(I L D)和聚合度(I A)等景观指数,定量描述水域空间面积㊁形状㊁空间聚散度和连通性等特征,揭示江汉平原水域景观空间分布状况㊂其中,P LAND表示景观中某类型斑块的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百分比;D E表征景观形状复杂程度,数值越大形状越复杂;I L D表征景观中不同斑块分布的分离程度,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状况,数值越大景观聚集度越低;I A表征景观斑块间的连通性,数值越小景观越离散㊂各景观指数的数学表达见文献[6,15]㊂在6kmˑ6km 网格图内,计算各网格的水域景观指数,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对景观指数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不同时期江汉平原水域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转换变化过程在研究时段内,江汉平原水域空间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2 表4)可知,2000 2010年,水域面积减少最多,为982km2,减少比例为13%,向耕地转移净面积最多,为806km2;耕地和人造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为528km2和589km2,其中,耕地增加主要来自林地和水域的转入,人造地增加主要来自耕地的转入,面积为510km2㊂2010 2020年,水域面积加速减少,减少面积1741km2,仍然主要转向耕地,转为耕地的净面积为1834km2;耕地面积数量减少不多,为140km2,但存在明显的水域转为耕地㊁耕地转为人造地的转换路径;人造地增加了2393km2,面积是2010年的近2倍㊂经过20a土地利用演变,江汉平原人造地面积增加近3000km2,是2000年的2.5倍,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增加比例为1%,主要通过耕地转为人造地㊁再由水域空间补给耕地的方式实现㊂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转向耕地和由耕地转为人造地的面积分布如图2所示㊂水域向耕地转移较为集中的地区为洪湖㊁仙桃等;耕地向人造地的转移分布较广,在沿江局部河段和都市圈附近存在聚集现象,在其他区域呈较均匀的离散分布㊂表2㊀2000 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able2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of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10单位:km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水域人造地裸地2000年合计耕地31898.0234.397.10.21058.0837.70.234125.5林地480.01596.754.20.4139.051.20.12321.6草地84.0133.7372.70.134.938.90664.2灌木地0.30.40.1 2.4000 3.2水域1863.5228.988.805363.831.312.07588.4人造地327.713.818.0010.31625.001994.9裸地0.10.100000.30.5 2010年合计34653.62208.0631.0 3.16606.12584.012.646698.2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5㊀表3㊀2010 202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able3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of the Jianghan Plain in2010 2020单位:km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水域人造地裸地2010年合计耕地31213.0269.097.90.3715.72354.0 3.734653.6林地370.71380.4141.20.4182.3114.318.82208.0草地119.064.6285.10.168.094.20631.0灌木地 1.40.700.9000 3.1水域2549.220.629.303879.6121.0 6.46606.1人造地260.5 6.08.4016.02293.102584.0裸地0.20.200 3.808.412.6 2020年合计34513.91741.5561.9 1.64865.34976.637.346698.2表4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able4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of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单位:km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水域人造地裸地2000年合计耕地30490.3291.4112.60.2467.22748.415.534125.5林地570.51255.8114.20.3118.8259.6 2.32321.6草地136.998.9255.90.163.5109.00664.2灌木地 1.40.70 1.00.100 3.2水域3045.985.366.504203.5168.019.27588.4人造地268.89.312.7012.31691.701994.9裸地0.10.100000.30.5 2020年合计34513.91741.5561.9 1.64865.34976.637.346698.2图2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转为耕地和耕地转为人造地的面积分布Fig.2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area changed to farmland and farmlands changed to artificial surface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 2000 20202.2㊀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自相关动态变化在P=0.01的显著水平下,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563㊁0.566和0.421,江汉平原整体上存在水域面积率高值与高值聚集㊁低值与低值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㊂2000 2010年全局莫兰指数基本维持稳定,2010 2020年自相关程度有所减弱,说明水域面积率高低值的聚集程度有26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所降低,相邻区域水域空间趋同性正在下降㊂水域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如图3所示,统计聚集与异常值类型网格数量,结果如表5所示㊂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不相关的网格数量有所增加,增加比例为9%㊂水域空间高值聚集的网格数量持续减少,近20a减少了约1/4,且前10a的减少速度更快㊂水域空间低值被高值包围的网格数量有所增加,且随时间推移从主要分布在高值聚集区域周边逐渐向区域内部延伸,表明水域空间连通性正在减弱,破碎度正在增加,且2010 2020年表现更为突出㊂低值聚集的网格数量略有减少,从空间分布看,低值聚集区从2000年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南北侧边缘演变成向江汉平原腹地发展,特别表现在四湖流域等㊂图3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LISA聚集图Fig.3LISA cluster map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表5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自相关类型统计Table5Types of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单位:个年份不相关高值聚集高值被低值包围低值被高值包围低值聚集2000年8982364374992010年9571833394922020年9801763554602.3㊀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江汉平原类型尺度水域景观指数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㊂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率(P LAND,W)和边界密度(D E,W)持续下降,且后10a下降更快;水域面积率从16.2%下降为10.4%,水域面积减小为原来的约60%;水域边界密度降为原来的约40%,水域形状复杂度明显降低,水域边界趋于简单化或规整化㊂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I LD,W)变化不大,水域破碎度基本维持原有状态㊂水域聚合度指数(I A,W)略有增加,表明水域连通性有所增加㊂从整体看,近20a水域面积持续减少,水域边界趋于简单化和规整化,连通性略有增加㊂表6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景观指数Table6Landscape metrics of water area at class level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年份P LAND,W/%D E,W/(m㊃ha-2)I LD,W I A,W/%2000年16.212.90.998894.02010年14.110.10.997394.62020年10.4 5.90.998595.7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7㊀㊀㊀通过景观指数插值计算,得到江汉平原水域面积率㊁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和水域聚合度指数的空间分布㊂水域面积率空间分布状况如图4所示,小于10%的区域在2000年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边缘区域及天门㊁潜江东部㊁监利北部和汉川西南部的一些区域,2010年扩展到潜江全域和江陵部分区域,到2020年,扩展趋势大大增加;水域面积率小于5%的区域在江汉平原中西部连片分布;水域面积率在20%~40%的区域,从2000年的呈带状贯通式分布演变为2020年的面积缩减为原来的约一半,且呈相对离散分布;水域面积率在40%和60%以上的区域面积2020年较2000年分别减少了76%和95%㊂水域面积率网格数量统计如表7所示㊂图4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率空间分布Fig.4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centage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表7㊀不同水域面积率网格数量统计表Table7Grid number of rates of water area年份P LAND,W<10%20%<P LAND,W<40%P LAND,W>40%P LAND,W>60%2000年222661054824303962010年25904741920175772020年30984527959713㊀㊀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空间分布如图5所示,变化主要发生在2010 2020年,数值趋近于1的区域面积显著增加且连片分布,表明原有的水域聚集分布区域正在萎缩或消失,以四湖流域㊁仙桃以及武汉市部分区域等最为显著㊂江汉平原局部区域水域空间正向分布更加离散和破碎的方向演变㊂水域聚合度指数空间分布如图6所示,2000年江汉平原大部分区域聚合度指数在60%以上;2000 2010年间,中西部部分区域聚合度略有下降,水域连通性有所降低;2010 2020年聚合度下降趋势显著,以仙桃㊁汉川㊁天门以及四湖流域等为主要区域,连通性显著减弱,破碎度增加㊂图5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分布Fig.5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Division Index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28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图6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聚合度指数分布Fig.6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ion Index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3 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水域景观格局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9]㊂江汉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低洼,地理空间异质性不明显,选取对水域空间产生直接影响的降水和气温作为自然因素㊂江汉平原自古是鱼米之乡,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著名的水产区,同时又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剧烈,考虑人类活动与土地状况的密切联系,以耕地和人造地演变表征农业生产㊁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人类活动,作为人为因素㊂采用6kmˑ6km网格图,以网格内的降水㊁气温以及耕地和人造地的面积率㊁连通性和景观分裂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水域面积率㊁聚合度指数和景观分裂度指数作为响应变量,选取水域面积占比较高或面积变化较大的743个网格为样方,通过冗余分析寻求水域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㊂结果显示,在P=0.002的显著水平下,降水㊁气温以及耕地和人造地变化共解释了45.8%的水域空间景观数据㊂通过方差分析,识别自然和人为因素各自的贡献率以及共同作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P=0.002的显著水平下,降水和气温的单独效应为2.3%,耕地和人造地的单独效应为44.3%,共同作用部分为0.8%㊂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十分微弱,为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的影响,以耕地(A g)和人造地(A r)景观指数为解释变量,以降水和气温为协变量,通过偏冗余分析,在剔除降水和气温影响后,得到耕地和人造地对水域空间的影响㊂结果表明,在P=0.002的显著水平下,前2个约束轴解释了44.5%的水域空间景观数据方差,形成的双序图如图7所示㊂水域空间面积率与连通性呈正相关,即水域面积率越大,连通性越高;聚散程度与面积率和连通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水域景观越破碎,连通性越弱,水域面积率也越低㊂耕地与水域景观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耕地面积率(A g-P LAND,W)和连通性(A g-I A,W)变化梯度轴上,最适值排序为水域空间分裂度>连通性>水域面积率,表明耕地面积率和连通性与水域面积率和连通性呈负相关,且对水域面积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水域连通性;从耕地分裂度(A g-I LD,W)变化梯度轴看,耕地分布越离散则水域面积率越大㊁连通性越强,且根据水域景观指数在耕地分裂度梯度轴上的投影距原点距离,离散分布的耕地对水域面积率的作用较对水域连通性的作用更显著㊂人造地面积率(A r-P LAND,W)㊁连通性(A r-I A,W)和分裂度(A r-I LD,W)指数箭头间的夹角均小于90ʎ,呈正相关关系,且作用相对集中,在人造地3个景观指数梯度轴上,水域空间格局最适值的排序为景观分裂度>连通性>水域面积率,且人造地景观指数与水域空间破碎程度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水域面积呈较强的负相关,表明人造地大面积连片分布,直接影响区域的水域面积率,并导致水域景观相对破碎和离散分布㊂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9㊀图7㊀江汉平原水域景观与耕地和人造地的冗余分析排序Fig.7Redundancy analysis ordination of water landscape with farmland and artificial surface on the Jianghan Plain㊀㊀湖泊是抵御湖区洪水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湖泊面积减少必然带来蓄滞洪能力的减弱㊂根据潘方杰等[30]建立的江汉平原湖泊水面与可调蓄水量的相关关系,湖泊面积减少使得可调蓄水量减少近40%;如针对典型洪水,需考虑来水过程㊁预留湖泊容积㊁优化调度以及湖泊周边水利工程设施等对流域防洪的综合影响,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㊂此外,受数据精度限制,除已知垸堤外,宽度远小于30m的未知垸堤难以体现在现有尺度研究中,可能造成对水域破碎程度㊁连通性等的评价趋于乐观,后续将加强对垸堤数据的更新并开展更小尺度水域格局演变分析㊂江汉平原洲滩民垸众多,作为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行蓄洪水的作用,根据耕地㊁人造地对水域空间影响分析结果,从防洪安全角度出发,应持续推进洲滩民垸实施单退(退人不退地)和双退(退人退地),巩固退垸行洪成效,提升防洪能力㊂随着武汉 1+8 城市圈的发展,江汉平原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人类活动强度也将进一步加大㊂考虑水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应厘清耕地㊁水域和人造地的空间关系,按照 四水四定 原则,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边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划定与管控水域空间㊂城市建设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维持水域空间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同时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㊂4㊀结㊀㊀论本文基于GlobeLand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水域空间转移状况㊁水域空间自相关状况以及水域景观指数时空变化,揭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降水和气温数据,识别影响水域空间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㊂主要结论如下:(1)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减少约2700km2,占水域总面积的36%,主要被耕地侵占,而耕地面积基本没变的原因是一部分耕地面积又转为人造地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人造地面积在20a间增长了约2.5倍,新增面积约90%是通过间接侵占水域空间的方式实现,即人造地挤占耕地㊁减少的耕地面积通过挤占水域空间补足㊂围湖造田一直是影响江汉平原湖泊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最近20a在围湖造田表象的背后又呈现新的变化㊂(2)江汉平原水域面积萎缩与聚集性㊁连通性减弱和形状简单化趋势相互伴随㊂水域全局自相关程度明显减弱,水域空间聚集分布面积减少约1/4;边界密度降为原来的约40%,中西部区域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变化明显,水域空间趋于离散和破碎化㊂水域景观阶段性特征明显,2000 2010年,水域面积减少近13%,水域形状复杂度略有降低,局部水域空间破碎化和连通性降低趋势有所发展;2010 2020。

基于生态修复的江汉平原湖泊环境治理研究

基于生态修复的江汉平原湖泊环境治理研究

基于生态修复的江汉平原湖泊环境治理研究
周念来;周驰;康玉辉;苗滕
【期刊名称】《中国水运(下半月)》
【年(卷),期】2015(015)004
【摘要】文中对湖泊环境治理的几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江汉平原湖泊提出了基于生态修复的湖泊环境治理技术,并在武汉市内沙湖进行了典型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总页数】2页(P134-135)
【作者】周念来;周驰;康玉辉;苗滕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张掖市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临泽县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分析
2.我国城市公园湖泊景观环境生态修复研究--以武汉市宝岛公园为例
3.湖泊生态修复基准环境的制定:古生态学面临的机遇
4.基于湖泊水质和水环境容量评估的城市内湖污染治理研究
5.生态修复改善城市湖泊水环境质量以常德滨湖公园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江汉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也是湖泊湿地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近百年来,江汉平原的湖泊湿地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

首先,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的面积在近百年来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初江汉平原拥有大约1000多个湖泊,湖泊总面积达到数千平方千米。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加快,湖泊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湖泊湿地的开垦、填埋和改造进一步加剧了湖泊湿地的减少。

如今,江汉平原的湖泊湿地面积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次,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湖泊湿地被填埋和开发。

例如,位于武汉的东湖和西湖曾经是著名的湖泊,但如今已经被开发成为城市公园和住宅区。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湿地,但这些湖泊湿地的质量并不高,其中许多湖泊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再次,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湖泊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调节水文循环和气候,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湖泊湿地的减少和生态破坏,它们的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减少的湖泊湿地导致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鱼类资源的恢复。

此外,湖泊湿地的减少也使得区域的洪涝风险增大,给当地的居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近年来,人们对湖泊湿地的保护和修复越来越重视。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一些政府和组织开始采取措施保护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例如,针对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武汉市等地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了湖泊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此外,一些湖泊湿地保护项目也在进行中,包括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和公众环境教育。

总之,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湿地格局的演变特征表明,湖泊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减少。

然而,人们对湖泊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意识也在提高,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正在实施。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区,也是我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四湖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湖泊退化,农业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和减轻其生态环境问题,对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和流域生态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对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2)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制定四湖流域的景观生态规划;(3)设计四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恢复方案;(4)制定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本次研究的目标在于制定针对四湖流域的景观生态规划,促进当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和遥感技术手段获取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数据;(2)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制定四湖流域的景观生态规划;(3)设计四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恢复方案,包括河流污染治理、湖泊修复、农业生态化等;(4)制定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建立监测体系、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宣传教育等。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应用价值(1)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利用生态系统恢复方案修复和保护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2)为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3)为中部地区的其他农业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借鉴。

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模式研究江汉平原镇级规划的调查报告——以庙滩镇为例

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模式研究江汉平原镇级规划的调查报告——以庙滩镇为例

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提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今年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村问题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乡镇规模的不断无序的扩张,对环境的影响却日益加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考验,而江汉平原农业问题则是湖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问题。

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阐述了江汉平原农业景观中的城镇规划问题,解决此问题主要是处理好城镇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挥艺术专业的特点,立足于环境美学和景观视觉理论的基础,并从文明发展过程的角度,深入探讨城镇规划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针对于江汉平原的镇级规划新的概念和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镇级规划设计的取向就是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引导人们对环境美的欣赏,怎样的景观效果适宜于江汉平原的生态景观和城镇规划的有序进行,这一切基于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且有别于城市的规划,并在汉江平原具有可行性,推广性的景观形式。

本文后半部分以谷城县庙滩镇为实例,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解决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The research report of Jianghan Plain town planningIntroduction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ich has been alway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untryside issue,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accelerating the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present Chinese countryside issue and gives feasible solutions.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fact that the scales of the towns disorderly expanded gradually caused so harmful effects to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environment is facing a severe test. The agricultural issue in Jianghan Plain is the most typical problem in Hubei province.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mainly expatiates the town planning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Jianghan Plain. The best solution of this issue is to keep prop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cities and the environment, exert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t and base on th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sight vision theory. What’s more, from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deeply the present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situation of town planning both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puts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the town planning in Jianghan Plain and foresighted solutions. The orientation of town planning design is to lead people enjoying beauty with the precondition of meeting people’s material need. What kind of sights is adapted to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the order of town planning? All of these should be feasible and popularized in Jianghan Plain on the basis of meeting the local needs, different with the planning of any other city. The author at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paper gives fairly concrete solutions with the example in Miaoxian Town of Gucheng County.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郑重声明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探讨

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探讨
wa e e o o i a r so a i n n wa e e vr n n a p oe t n n h c re t i ai n t e t r c l g c l e t r t a d o t r n i me t l r tc i i t e u r n st t , h wae e o o i a o o u o tr c l gc l
b sn wae n i n n, trp l t n a dwae n io me t u cin lc tg r s o h a i o u a i tre vr me t wae ol i n tre vrn n n to a ae o i , n te b ss fs mmigu h o u o f e n p te
江 .流域 面积 1 4 . k .其 中 约 1 75 mz 5
7 % 在 荆 州 市 境 内 四 湖 流 域 拥 有 中 0
国 第 七 大 、湖 北 省 最 大 的 淡 水 湖 泊
— —
类 的恶化 水质 与 此 同时 . 流域 内长
湖 、 湖 湿 地 和 大 部 分 河 流 的 生 态 环 洪 境 也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生 植 物 群 落 水 退 化 . 禽 和天然鱼类 资源急剧 减少 . 水 湿 地生 物 多样性 受到 一定 程 度威 胁 . 水 生 动 物 的 栖 息 环 境 受 到 一定 程 度 破 坏 . 泊调蓄 功能和环境 功能下 降 . 湖 局 部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保 护 四 湖 流域 湿 地
中图分类 号 : 7. X1 1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12 (0 1 1 — 0 8 0 10 — 1 3 2 1 )3 0 1 — 3 的 湖 泊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拯 救 濒 危 、 珍 稀 动植 物 . 护 生 物 多 样性 . 护湿 保 保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最新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最新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最新一、引言四湖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流域,流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由于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制定了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

二、流域概况四湖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山区,涵盖了四个湖泊,分别为A湖、B湖、C湖、D湖,是当地重要的水利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域。

流域具有典型山区地貌特征,地形复杂,坡度陡峭,土壤贫瘠,易发生水土流失。

同时,因为地处山区,降雨量较大,洪水易发。

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三、存在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

2. 湖泊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损。

3. 水资源利用率低,农田灌溉效率低。

4. 洪水易发,山洪灾害频发。

四、基本原则1. 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2. 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3. 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 整体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综合协调,形成合力。

五、工程方案1. 水土保持工程(1)加强生态破坏严重地段的植被恢复工程,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2)推行梯田水稻种植,防止土壤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建设排洪渠道和集雨水设施,有效减少洪灾的发生。

2. 湖泊治理工程(1)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开展水质改善工程。

(2)建设人工湿地,实现湖泊生态保护和水质净化。

(3)规范湖泊周边的建设,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3. 水资源利用工程(1)修建水库和水渠,提高水资源的储存和输送效率。

(2)推行滴灌和微喷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3)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

4. 生态保护工程(1)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励农民积极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2)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种群。

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问题与对策

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问题与对策

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问题与对策[原创 2010-7-12 12:51:05]字号:大中小资源形势资源安全资源管理宏观调控专家观点当前位置:资源研究 > 专家观点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问题与对策 2007-04-20 | 作者:邓宏兵, 张毅, 李俊杰 |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关闭】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摘要: 江汉平原湖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洪涝灾害严重、泥沙淤积和沼泽化现象普遍、湖泊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血吸虫未得到根治等是该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流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条件及人为影响密切相关。

治理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湖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 树立综合治理的思想, 强调统一规划管理,突出治水中心环节;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标本兼治;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利用湖区资源; 控制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现象; 构建完善的湖区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
李劲峰;李蓉蓉;李仁东
【期刊名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年(卷),期】2000(0)S1
【摘要】本文通过最近三个时期的遥感分析表明 ,四湖地区乱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 ,人地矛盾日趋恶化。

该地区自然属性较为优越 ,但土地利用效益差 ,局部地区土地退化严重。

必须采取相应有力措施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质量。

【总页数】3页(P9-11)
【关键词】遥感分析;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四湖地区
【作者】李劲峰;李蓉蓉;李仁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民族地区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J], 刘运伟
2.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涝渍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 [J], 孟国玲;陈兵;龚信文
3.基于MODIS-EVI时序数据的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土地覆盖动态分析 [J], 金卫斌;熊勤学;薛莲
4.神府─东胜煤田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大柳塔地区土地资源动态分析 [J], 李锐;焦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农学院
景观生态学学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学生姓名李然
学号1207074107
院别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2 班
指导教师张瑞英
成绩评定
2015年6月
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一.景观生态学概论
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和演化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

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使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同时有助于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交叉性学科。

对空间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研究是其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在解决各种宏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中明晰的应用前景。

本质上,景观生态学是在时空尺度两方面区别于生态系统生态学。

对景观生态学家而言,景观一般是指包括一系列生态系统类型的异质陆地地域,具有相应生态系统类型的重复格局和数以公里计的空间范围。

其涉及的空间尺度远大于生态系统生态学而与景观或区域规划的尺度更为接近。

尽管景观生态学考虑的基本范围是所谓的景观尺度,该学科同时认识到较之更大和更小系统跨尺度关联的重要性。

景观生态规划即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学系统优化为基础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生态建设是流域生态管理的基础、手段和重要内容。

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二.四湖流域概况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因境内有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而得名。

现仅剩下长湖和洪湖。

流域面积11618平方公里,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洪涝灾害、水污染和血吸虫病是四湖流域面临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流域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关系密切。

因为水是流域的核心要素和联系纽带,水文联系和水循环的破坏必然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衰退,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正在于此。

流域生态管理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流域生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提高流域各种资源管理水平,满足各种生态用水需要,防止或降低灾害损失,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保持和加强流域内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发展,促进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协调和改善流域内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水体污染,尤其是天然水域面积减小,湖泊湿地萎缩,生态功能退化,对洪水的滞纳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减弱,湖泊河道淤塞,水流不畅,为钉螺的繁殖孳生创造了条件。

3.1洪涝灾害
洪涝是一种发生范围大、频率高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五害之首水为大”的说法。

四湖流域,历史上曾经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

由于湖泊的自然消亡和人类的围湖垦殖,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湖泊为主要镶嵌体、河渠为主要廊道的人工管理景观。

这一沧海变桑田的景观演变,它带给人类的既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以占湖北省6%的国土面积,养活10%的人口,贡
献1412%、1212%、32%的商品粮、棉、渔,同时又是一个洪涝频繁的多灾之邦。

洪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四湖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开发历史,形成了特殊的洪涝灾害特性。

四湖流域属于长江中游的圩区,长江、汉江、东荆河构成了流域东、南、北的边界。

在汛期,洪水水位高出内垸农田10~15m,沿江全靠堤防挡水,长江洪水因此而成为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

四湖流域的干流,又称总干渠,自长湖以下至新滩口入江,总长20315km,内垸集水面积达10375km2,遇到10年一遇的暴雨,3天雨量可达200~300mm,区域内将产生14亿~21亿m3的地面径流,首先会形成局部到全局的内涝。

在这种情况下,各二级电排站的提排水流汇入总干渠,一旦干渠流量超过一级电排的能力和湖泊的调蓄能力,就形成威胁沿岸城镇和淹没农田的内洪灾害。

3.2水体污染
近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四湖流域地表水体水质不能完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其中四湖总干渠和西干渠局部水体去染严重,河渠水体质量普遍较差。

据有关资料表明,四湖流域年排放工业废水达四千万吨,排放生活污水八千万吨,而且农业生产施用的化肥、农药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因此导致处于汉江平原四湖流域下游的洪湖市境内河流、湖北水体污染,胡泊富营养化想象难以遏制。

由于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既给排污企业周边的农业生产和养殖业及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四湖总干渠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尽快解决四湖流域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四.四湖流域景观生态管理措施
4.1洪湖退田还湖
退田还湖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一方面可以增加调蓄面积和容积,减轻和消除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水环境容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轻水体污染,改善态环境。

洪湖的作用无论是对四湖流域的防洪和其它经济活动,还是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是不可替代的。

在20世纪50-60年代围湖造田使三湖、白鹭湖消失,洪湖逐步被蚕食之后,如今得以保留的湖体更弥足珍贵了。

一是其调蓄能力有限,而且洪湖围堤以内面积中有42个内垸,总面积达111km2,其中非法围湖的内垸40个,即内垸占去洪湖1/4的面积。

二是随着洪湖蓄水位的提高,其调蓄作用也受到某些限制。

洪湖水位在26.0m以下时,福田寺以上、高潭口排区和下区的涝水可进入洪湖调蓄;而当湖水位超过26.0m高程时,只有福田寺以上来水可以入湖调蓄.因为洪排河与下内荆河的允许高水位是26.0m.此时下区还有新滩口、南套沟等加足马力排水,而高潭口排区则外排能力不足。

1996年、1991年的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4.1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与湖滨带生态建设工程
湖泊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纳污、灌溉、渔业、调蓄洪水、气候调节、物种保存等诸多功能。

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与流域陆地生态系统间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态过渡带,是湖泊的天然保护屏障,且极易受到外界损害。

由于盲目围湖造田,洪湖、长湖的湖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实施湖滨生态修复工程是两湖治理的关键。

湖滨修复包括生态护坡建设、滩地和浅水区水生植被重建等。

生态护坡工程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水,防止湖泊进一步萎缩。

岸边植被带形成一道防护屏障,具有截污、过滤及净化水质的功能,能够阻止农业面污染源直接入湖。

滨水植被如莲、荷、芦苇等还是一道亮丽的景观,可以美化环境,为生态旅游创造条件。

四湖流域众多湖泊周缺乏湖滨湿地的保护,湖泊面临着萎缩、水体污染和富
营养化的威胁,应该加强湖滨生态建设,进行湖泊湿地生态修复,重建湖泊良好的生态系统。

如果在洪湖、长湖等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湖滨湿地,并栽种莲、荷、芦苇等水生植被,则将具有截污、过滤及净化水质的功能,能够阻止农业面污染源直接入湖,形成一道防护屏障,有效地保护天然湖泊水域。

将洪湖、长湖周边洼地、滩涂、民垸内的农、渔民撤迁出来,建立新村镇,实行退田还湖、退垸还湖,使洪湖周边形成水生植物带,为鸟类栖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恢复洪湖湿地原始原貌,发挥其生态功能。

四湖流域规划编制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四湖流域区域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严格监管,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改善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逐步恢复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生态学理论和环境系统工程理论为科学根据,遵循环境演变自然规律,综合协调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中心,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四湖流域;景观生态;洪涝;水体污染
参考文献
[1]胡铁松.四湖流域涝灾综合控制标准与治理措施研究[A].湖北省科技厅专题报告,2008.
[2]贺锋.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2003.
[3]易光曙.漫谈荆江[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蔡述明.长江中游洪涝灾害和沼泽化对策[C].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2.
[5]黄铭洪.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要求及得分
总 分 要 求 观点明确 选题得当,密切联系实际,符合课程要求。

论点正确,且中心论点突出 (30分) 基础理论 基本概念清楚,能熟练应用所学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 (20分)
思维拓展 较强的创新意识,有独特的见解与认识,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20分) 逻辑与结构
思路清晰,论据
充分,符合推
理,结构严谨
(20分)
语言与书写 语言通畅,书写规范,无病句错字 (10分) 得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