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让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中生根发芽

让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中生根发芽

让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中生根发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不断提升和运用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的保障。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让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中生根发芽,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是指将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以主题为纽带,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验和探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在开展此类活动时,教师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体验。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实习、实验观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实践,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应用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发挥语言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素养,让这些素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三、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探究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应该是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的,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完成教师设计好的任务。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探究。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去,从中发挥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不断地面对挑战和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四、注重科学评价和反馈在综合实践主题统整活动中,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科目教研活动主题(3篇)

综合科目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科目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科目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特举办本次综合科目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综合科目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2. 构建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 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实施效果;4. 推动综合科目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活动主题内容1. 核心素养在综合科目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1)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2)核心素养在综合科目教学中的具体体现(3)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综合科目教学过程(4)案例分析:核心素养在综合科目教学中的成功实践2. 构建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1)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意义(2)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3)案例分析: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4)如何创新综合科目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提升(1)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2)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与方法(3)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4)案例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与教学经验分享4. 综合科目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1)综合科目课程资源的类型与特点(2)如何整合与共享综合科目课程资源(3)案例分析:课程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成功案例(4)如何打造特色综合科目课程资源库四、活动安排1. 开幕式(1天)- 领导致辞- 活动主题介绍- 教研专家讲座2. 分组研讨(3天)- 核心素养在综合科目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构建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提升- 综合科目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3. 案例分析(2天)- 邀请优秀教师在分组研讨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 - 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与做法- 教师互评与交流4. 总结与闭幕式(1天)- 教研成果展示- 教师代表发言- 活动总结与展望五、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使其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2. 推动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实施效果;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综合科目教师队伍;4. 整合与共享综合科目课程资源,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主题式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课例研究

主题式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课例研究

主题式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课例研究摘要: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关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第二条明确指出:要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融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跨学科课程融合教学中,能够更深入的挖掘出与课程相关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

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专注度与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在实践中创新,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同时,跨学科融合课程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特色,通过实施融合课程,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以更好承担起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要采用多学科课程融合的视角,探索多教学之间的互相融合便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教学;核心素养;课例研究;现阶段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确立跨学科课程融合的理念, 将课程结构综合化是顺应课改要求的重要举措。

在跨学科课程融合教学中,确立相关的统一主题,找出不同学科的交叉内容,减少了因单学科教学内容重复二造成的资源浪费,丰富、有趣、发散式的融合课程教学将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拓展课堂广度,有效提升课堂高效性。

如何围绕一个统一主题,将不同学科内容有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课程结构综合化,以及开展跨学科融合课例研究的意义,以我们的课例《美之密码》为载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探究活动:一:活动开展的缘起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当前大多数教师教学教育观念老化陈旧、学校学科设置本位化,教学方式固化单一,因此要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课堂高效性,学校及老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尝试跨学科课程融合便是顺应课改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

202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方案

202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方案

202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活动内容1.主题探究: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农村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实践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3.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文化艺术:举办文化艺术节,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活动形式1.课程整合: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实现课程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跨学科研究:鼓励学生跨学科开展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活动实施1.制定活动计划: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落实活动场地和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和设备,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3.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

4.开展学生评价: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六、活动保障1.政策支持:学校要争取政府、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探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探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基于语文学科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语文素养。

学科整合是指在实际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实施方法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探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方法有多种。

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将文化课中的历史、地理等知识与语文课堂上的文学作品相结合,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整合,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语言技能与音视频技术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科整合可以弥补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整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整合的有机结合,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灵活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整合的方法,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门也应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整合提供支持和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推动语文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统整初探——以“呀!土豆!”主题为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统整初探——以“呀!土豆!”主题为例

摘 要:主题统整从字面上理解,是多学科、跨学科的深度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并以此关注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和环境的差异等。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个学科进行主题统整是迫切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非常神奇的化学效应。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学科统整;策略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0)16-0090-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0.16.04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统整是必要的,合理的学科整合可以开展更为行之有效且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

然而主题的统整只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吗?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主题的统整并不是简单地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如何整合、整合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都是较难把握的,如何把握合适的度成了关键。

一、主题的产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从何而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主题选择上必然是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最终能运用或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选择主题时很难把握合适的度,多角度、多立场的思考或许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准探究主题。

(一)放飞自我的“学生立场化”主题的产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难题,没有教材这一情况让教师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灵活选择活动主题,忧的是主题太难选择。

但是,教师在选题出发点上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主题选择的“教师立场化”,跳出这个误区或许将使教师在选择主题时豁然开朗。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探寻春天的秘密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汇报 (说课稿)

探寻春天的秘密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汇报 (说课稿)
二 【学情分析】 拿我们四年级这班远离了春耕和田野的孩子来说,生活能力没有
得到全面的锻炼,更应多多参与实践,让生活不再仅有课本,让孩子 “在真实世界里自由探究,多多获得带着体温的知识”。 三 【活动目标】 1生自由表达春天的收获。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观察生活和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自主创造与沟 通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种春组”带来他们种好的豆苗与大家的比美,把各种春天的学 问做成阅读卡、手抄报供大家学习,真了不起!
“颂春组”为我们写春联,诵美文,还表演了由《小蝌蚪找妈妈》 改编的《小青虫找爸爸》十分有趣。孩子们的节目虽然稚拙,但真的 很努力。
在美妙的春乐伴奏下,我们评选“小诗人”,“小画家”,“小歌 手”“勇气奖”“智慧奖”“最佳组织奖”“飞跃进步奖”……望着一张 张可爱又充满自豪的笑脸,大家都觉得这一个多月来的付出实在太有 价值了。
【设计意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走在寻找的路上, 一路花香,一路收获。】
“品春组”到市场、野外、果园去寻找春天,他们品尝春的瓜果蔬 菜,组织春游聚餐,开展春季体育运动,看着他们一张张挂满汗珠的 笑脸,我也忍不住加入其中。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春 天里品尝到独特的色香味,尽情游戏才是最大的快乐。】
充分地参与活动。
活动人员:四年级(4)班
时间安排: 4 月至 5 月
四 【活动过程】
分两个阶段:依托情境,自主规划;探究体验,揭开秘密。
(一)活动起步阶段:依托情境,自主规划
(1)唱春引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欢唱《春天在哪里》,欣
赏本班同学也参与其中的校舞蹈《春之舞》,孩子们感受了春的美
妙,都想快快追随春的脚步,发现身边的春天。
(一)学生的多元发展 我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作为行动要求,鼓动学生勇敢参与,活 动中许多孩子的多元智力得到充分释放和发展。 (二)学科整合之巧妙 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多学 科课程统整与教学,一个活动包含那么丰富的学问,师生学中乐、乐 中学。相信只要我们常常做、坚持做,明天会更好。 活动中我也觉得有小小不足,要是我们学校也有一亩水田、一畦 菜地……让孩子们都来“打几个滚”,会不会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呢? 但我们一定会努力想办法,让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奇迹。

综合实践课教研活动主题(3篇)

综合实践课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次教研活动以“深化课程融合,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旨在探讨新时代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

2. 探索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实现课程整合。

3. 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建立健全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1)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2)领导致辞,强调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3)教师代表发言,分享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2. 主题报告(1)专家讲座:《新时代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讲座内容: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新时代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

(2)案例分析:《课程融合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案例分享: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将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融合,实现课程整合。

3. 分组研讨(1)分组讨论:针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组进行研讨,提出解决方案。

(2)成果展示:各组汇报研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4. 互动交流(1)教师提问环节:教师就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向专家请教;(2)专家答疑:专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专业指导。

5. 总结发言(1)主持人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活动成果;(2)领导讲话,对活动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

四、活动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

五步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7T06:01:50.70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4期作者:陈月娴[导读]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灵活性大,因此,科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校陈月娴莞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中心分校广东省东莞市莞城摘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灵活性大,因此,科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关键。

《新课标》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新课标引领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基于对“至善”传统文化的认识,结合学校文化底蕴和师生实际,我们探索出五步探究法构建“至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五步法为:理念统领、六性原则、四法驱动、七步探究、多元评价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懂道理,明方法,乐探究,具有善心善言善行的良好品德素养的至善好少年。

关键词:基于办学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顶层建构一、绪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建构完整的校本特色课程。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灵活性大,因此,科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关键。

以学校办学理念,核心价值为导向,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对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对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载体、激励与评价等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本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校文化理念的引领。

《新课标》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新课标引领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基于对“至善”传统文化的认识,结合学校文化底蕴和师生实际,我们尝试将“至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渗透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泰安六中刘建国摘要:“教学模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校课题组以模式构建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做什么”和“怎样做”,在整合中有效构建和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在实施中提炼出以“情境激趣、明确主题——参与指导、自主实践——全程评价、激励创新——交流反思、生成主题”为基本环节的“主题探究式”基本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使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意义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并列入各中小学中一个全新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此课程如何才能顺利地进入中小学教学,真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板块,这几乎是我国当前教育战线各部门所关心的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地途径,多渠道(包括课程操作规范、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组织学习模式、学习评价、教育资源开发等)进行课程的实施,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中小学学校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基本要素中,“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模式是操作层面上的情境、程序与方法的集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指融汇各学科知识的实践性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科整合实施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比如,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市场营销等技能。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而学科整合实施可以提供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比如,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产品或者创作方案,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而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组织实施项目,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学科整合实施要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提供了实现学科整合的载体。

例如,在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实践中将这些知识整合运用,以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

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学科整合实施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比如,在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中,学生需要到实际社区中进行调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实践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整合实施要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间的互补和交叉。

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机会。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增进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促进师生合作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

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讲稿

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讲稿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讲稿王凯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跨学科教学作为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存在多样性。

本文既是对以往课程整合方式的一种反思,又在实践基础上对如何是适合一线学校实际操作的跨学科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并通过四个主题案例的分析,来阐释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将调整为:小学阶段以综合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因此,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纵观《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课程整合的要求主要包括:(1)课程目标的统整,即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2)综合课程的实施,比如品德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等;(3)强调跨学科的学习方式。

比如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地区在操作策略上略有不同。

比如广东省通过实施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来推进课程整合,上海通过研究型课程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两种途径来具体落实。

尽管在政策层面上不断重视和丰富对课程整合的要求和规范,也在实践层面上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但是课程整合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课程整合如何成为学校课堂的课程现实,这还是需要有一个从认识到行为的革命性转变的过程。

我们认为,这种认识的转变首要的是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政策规范和理论引领的基础上,立足学校的实际进行灵活的实践与探索。

这是我们确立《小学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基本初衷,也深刻影响了我们对课题设计与反思的进程。

其一,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适应力问题。

研究性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理念迷茫,许多教师根本不理解,也不求理解到底什么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行活动的课程,课程的开展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自己已知的生活经验,是一门可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基础,需要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一、注重教学实践要想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首先可以从教材出发,学校教学的教材,主要是课本。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将教材中的学科知识与生活中有蕴含的知识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敏锐的眼光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给学科教学的教学效果带来意外的好处。

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同伴的合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得到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自主学习,并在完全的依赖于老师。

二、注重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探索所带来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可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有社会实践活动课、主题活动课等,而且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场地,可以在众多的领域开展、延伸,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可以和自然、社会、生活相结合。

只有充分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的学习跳出学校的固有模式,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帮助,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发散性的探索学习,使在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下提高能力和素质。

具有做法可以参考一下几点。

第一,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和主动性,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自行的在探究活动中去实验、去调查、去感受、去动手,让学生在获得自身的经历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如何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如何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教师培训:如何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双城区中教部:赵振2015.3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背景、意义改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的解放,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为此,在基于新的学习哲学重建各学科领域的同时,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变以接受学习为主体的学科学习方式为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提供了独立的实施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在学科课程中产生,学科课程的知识又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扩展。

但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评价标准。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举步维艰,难以得到全面实施,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如何相互渗透,再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相关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更强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时提到:“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在统筹规划的原则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与学科课程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从而进行实验研究。

主要方式为: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2.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运用学科知识解决;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中的活动整合;4.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

小学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适合一线学校实际操作的跨学科教学,并通过四个主题案例的分析来阐释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

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课程整合的要求,包括课程目标的统整、综合课程的实施和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式。

尽管在政策层面上不断重视和丰富对课程整合的要求和规范,也在实践层面上不断尝试和探索,但课程整合仍是新课程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进行认识到行为的革命性转变的过程。

我们认为,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学校的实际进行灵活的实践与探索是课程整合的关键。

在政策规范和理论引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小学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基本初衷,并深刻影响了我们对课题设计与反思的进程。

二、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跨学科教学作为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多样性。

在实践基础上,我们对如何适合一线学校实际操作的跨学科教学进行了思考和选择。

通过四个主题案例的分析,我们总结出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

要素包括:确定主题、建立学科框架、设计研究活动、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具体经验包括:建立主题式的跨学科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表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三、结语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跨学科教学作为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政策规范和理论引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为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参考。

通过主题的选择和设计,将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跨学科整合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尊重教师的专业领域和教学经验,从教师熟悉的领域入手,逐步推进跨学科整合的过程。

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容易地接受和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在推进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理解和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多学科的思考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多学科的思考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多学科的思考与实践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后要求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与多学科融合教学,在课程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发展,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等,因此,综合实践需注重与某一学科、学科间交叉点实施融合教学,并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合入综合实践教学理念。

关键词:综合实践;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分析1.综合性:综合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合性特征是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面对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社会生活世界由社会、个人及自然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整体,并由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中,学生与社会或他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世界最普遍最基本的关系。

处理这些关系、探究世界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教育并体现价值的过程。

因此,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是某些学科知识杂汇的过程,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社会生活世界的过程。

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科界限,更着眼于学生全面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征。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而且面向学生整个生活,随学生社会生活世界变化而变化,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特征。

虽然新课程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信息技术、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但不同地区、学校、班级及学生,具体活动内容是具有开放性的、多种多样的。

综合实践课程可根据现有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经验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实施中的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都是基本活动方式,而考察、实验、制作、调查、访问、劳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方式,这些活动方式和过程因人而异,不强求学生机械固定地采取某种方式过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

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作者:夏蓓蕾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第01期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减政让权,还学生自主权。

二、启发思维,让学生认识综合,爱上综合。

三、全学科参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利用集体活动,提高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 融合; 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37-001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对于这门学科都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

我开始思考并进行一些易于操作的实践。

一、减政让权,还学生自主权每次上综合课,开始的五分钟,我都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今天要上的内容,让学生去说一说,对今天学习内容的认识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放任型”的教学方式反而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劳技手工课,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些比较简单的制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就可以完成,并不需要教师再赘述制作步骤;一些制作的难点,小组里面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差的孩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在课堂上争做“小小老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制作。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和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当我的指导老师,教我完成一些手工作品,学生参与性很高,并且制作出来的作品比之前精致很多。

每节课的后五分钟,我也留给学生,让学生畅谈收获与规划下一步的计划。

比如五年级有很多折纸拼装的制作,我就在学生学完这几课之后,请学生总结折纸拼装的要点,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说得头头是道。

课后我与学生一起研究其他种类的折纸拼装制作,在网络的帮助下,我们巧妙构思,创作出很多的独特的作品。

四年级的泥塑制作,学生在泥浆的世界里搓捏挤压,收获一个又一个泥塑技巧。

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

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

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小学数学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小学课程的目标,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根基性素养,它包含了各种关键性能力和品格,也是一种综合性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应当坚持统整理念,整体设定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应当开展结构化教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主题活动教学。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统整理念为指导,引领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

现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谈谈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

一、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意义统整即统合整理,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同却相关的事物、现象、概念等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就是一种统整理念,即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跨越数学学科界限,把数学与语文、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信息科技等学科中的一科或多科关联,将相关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整合在一起实施教学。

跨学科融合教学与分科教学相对应,旨在打通现有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把多门课程建立起联系,把相关方面组合起来,将教学置于广阔的领域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分科教学,是一种学科之内的孤立教学,容易出现知识碎片化、思维碎片化的弊端。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整合教学,以统整理念去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和流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学科间的融通。

跨学科融合教学开放了教学时空,丰富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体关联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多维度地解决问题,从而扭转知识学习分散化、思维方法碎片化的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包容的学习场域。

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知识的交叉整合,思维的跨界迁移,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理解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主体精神,使学习真正发生,实现自主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作者:赵清秀来源:《文理导航》2016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概念及缘由讲起,将学科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比较,接着讲述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设想、设计思路、实施流程和实施困惑四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一、概念及缘由“跨学科主题教学”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的课程整合运动。

它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整合,所有学科围绕同一主题组织教学,各个学科相互配合,最终达到或超越原课程设置目标的课程实践活动。

它克服了分科教学带来的学生学习的片面性,加强了学生知识的统合和对事物整体化的认识。

因此,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课程整合及学生整体化学习的需要,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学科教学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不同学科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侧重知识和技能,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主题为中心,充分挖掘相关图书、网络、家庭、社区等可用资源,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以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侧重对方法的掌握和态度的生成。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者,跨学科合作教学的互助者,主题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评价是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三、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设想预期解决的问题:1.将主题式学习作为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

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学科知识,以主题作为联系学科的纽带,其设计思想是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探讨,获得与主题相关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主题让学生对事物获得整体的认知,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亲身实践,在过程中认识事物,在过程中体验及反思,从而形成良好的意识、情感和价值观。

2.解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在传统教学中,受课程和评价的限制,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广陵区教研室吴成慧一、问题背景和意义1.丰富和完善三级课程体系的需要,有利于将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

新课程改革设置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目前的国家课程仍旧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

为了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国家课程必须校本化实施,针对学校学生特点和优势,挖掘教学资源,对学科课程进行二度开发。

而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课程目标也趋向多维,实施途径日趋多元,除了课堂教学,还包括综合性学习、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

我们开展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围绕某一主题从各学科的视角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已经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学科知识融合在具体的情景中,将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使学习更加综合化和生活化。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多学科的统整,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长期以来,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课程就是教科书,学习就是读书,读书成了学生学习最基本、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即所谓“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新课程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

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

新课改也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能逐步改变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

主题式实践活动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紧密结合,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做中学、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如主题式实践活动“开心农场我做主”,就需要学生进行设计(数学、科学)、观察(科学、语文)、统计(数学)、访问(语文)、种植(劳技)等实践活动,涉及不同学科内容,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

教师利用真实的场景指导学生的各科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既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又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和建构、拓展和加深。

与此同时,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也在要求中小学课程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纳入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而课程综合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上有所革新,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

3.学校的优势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强大的专业团队与扎实的实践研究,有望走出一条“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整合”的成功之路。

本校虽然建校时间不到两年,但学校已经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和底蕴深厚的硕博团队,他们个个学历高、素养好,教育理念新,研究能力强,拥有几乎涵盖中小学教育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4项,区级科研项目19项,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位居本地区之首,还成功开发了《快乐数学》、《童趣英语》等多门校本课程,科研成为强校之本。

现在老师们在扎实开展好各科教学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具有学校特色且可操作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和应用性的实践学习,丰富小学课程,加深和拓展各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现状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做出了这样的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注重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与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其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①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Heidi Hayes Jacobs教授在1989年出版的专著《交叉学科课程:设计和执行》中,总结了主题式课程设计的步骤:选择组织中心,以作为课程的焦点;脑力激荡的联想,让师生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来探索组织中心;建立引导性的问题,以作为单元学习的架构、范围与顺序;设计活动以供实施。

从横向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文本的设计应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等维度设计主题,主题的内容应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体现活动的综合性。

从纵向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应将《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加以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或不同阶段分设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现目标要求的逐步提升和活动难度的逐步加大。

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反映时代发展的需要;2.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3.考虑主体的教育价值;4.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③现有研究显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立足于学校特色、地方资源去开发活动主题;二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度;三是以拓展学科知识领域为目的设计主题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应用①陈志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3(3):24-26.②洪明,余文森,综合实践活动“文本”开发的意义、定位和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4-8.③陈志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3(3):24-26.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具有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

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的起点和中心。

①(1)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在现有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中,多数属于一线教育者的实践研究成果梳理,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师为提升学生兴趣、改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现状、改良课堂评价激励机制,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综合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方式在单一学科教学中得到渗透。

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多方面的学科内涵,面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投入,实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综合实践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南平实验小学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体验教育相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结合找到了生长点。

整合的有效实施,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少先队体验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②(3)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特色建设用的运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家漕小学从2004年引入小手球项目并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以来,在近几年的特色创建与发展中,看到了综合实践元素的非系统、非课程性显现。

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良好形势下,立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依托学校特色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体现新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互补与深化,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品质。

③4.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过程中关注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开放性特征,注重评价过程中或结束后对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达成以评促发展。

④(三)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必然关联的相关研究1.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两者的融合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学科内部的分化更加精细,另一方面也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综合。

专家预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是当代科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

而课程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并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纳入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知识,就应重新合学科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①殷文东,例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102.②杨邦清,寻找生长点为综合实践活动搭建雏鹰起飞平台——以南平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31-32.③徐琴娜,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特色联姻[J].教学管理,2012(12):25-27.④林丹丹,农村中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2(2).可以说课程的综合化是现代社会科技综合性加强的必然。

①课程综合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在学习内容及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有所革新,必然要求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相关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影响学生学习习惯,还能延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融合的主要策略有: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教材处理方式的融合,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融合,教学评价方式的融合。

②江苏仪征市月塘中心小学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合信息技术,开展主题探究式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结合班队活动,开展情感体验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其他学科,开展“大课程”教育的实施策略,其实践尝试证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多种学科的整合是学生提高多种能力的前提。

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能够使各学科之相互促进提高,加强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间的融合互动,既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实施,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是当前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

③1.活动主题的选择教师以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为活动目标,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发学校资源、利用本地资源,对选题进行分层设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图1:主题活动选择流程图①李红艳,信息时代中小学主题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②吴成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8):130-132.③殷文东,例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102. 确定主题活动 体现学科韵味 设计活动流程 构思活动主题 综合为主、多科统整 单科为主、多科融合 基于学科思考 选择区域资源 开发校园潜在资源 利用校园现有资源开发与利用相结合 基于环境思考 基于年龄特点着眼学习兴趣 注重发展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基于学生思考(1)多学科统整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①适合年龄特点,提升学习兴趣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而做中学、边玩边学往往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所以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孩子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老师要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学科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