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控制发展史与未来的发展
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和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行器控制技术在民航产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无论是商用飞行器还是军用飞行器,飞行器的安全、舒适度和效率都与控制技术直接相关。
因此,人们对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一直都非常关注。
本文将从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1.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已经普遍应用于商用飞机上。
这些系统可以利用先进的硬件、软件和传感器技术来控制航向、速度、高度和姿态等。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飞行安全性。
2.航向控制系统航向控制系统是商用飞机上最常用的控制系统之一,它可以帮助飞机控制正确的方向。
该系统主要使用惯性导航技术和卫星导航系统来测量航向角度,从而支持自适应航线跟踪,提高飞机的航线稳定性和精度。
3.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自主飞行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该系统可以完全独立于人类操纵,在飞行器上安装一系列的摄像头、雷达和其他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自主飞行、精准导航和障碍物避免等功能。
将来,这种技术将在无人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飞行器控制技术的趋势1.智能飞行控制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将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这种系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复杂的机载系统、环境和飞行员的反应进行高效分析和决策。
例如,系统可以利用数据处理算法和故障预测技术对飞行器的各个参数进行实时分析,从而预测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2.飞行器通信技术飞行器通信技术也将是未来航空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通信方式主要依靠地面上的无线电和卫星数据传输系统。
但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基于飞行器的通信技术出现,如飞机到地面、飞机到飞机、飞机到无人机等通信。
这将大大提高飞机在空中的安全性和效率。
3.高度自由度飞行控制技术高度自由度飞行控制技术将是未来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另一个突破口。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简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是一门结合了飞行器控制原理和信息工程的学科,主要研究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信息处理与分析、无人飞行器等相关领域的技术。
本文将探讨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并讨论其未来的前景。
发展历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可追溯到飞行器自动控制技术的诞生。
20世纪初,飞行器的控制主要依靠飞行员手动操作。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飞行器开始引入自动控制系统。
1950年代,飞行器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开始成为工科学科的重要分支。
现状分析技术应用领域广泛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航空航天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信息处理与分析方面的技术,也被用于飞行器的导航、通信、遥感等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在无人驾驶飞行器、智能飞行器等领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教育与科研水平较高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或电子工程学院都设置了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
这些专业在教育与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动专业的发展。
面临挑战和机遇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无人驾驶飞行器、智能飞行器等新兴领域,还存在着需求未被满足的机遇。
专业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需求。
未来前景展望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飞行器控制系统将越来越重要。
同时,智能飞行器、无人驾驶飞行器等新兴领域也将为该专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未来,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需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航空航天事业的需求。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在当今世界迅猛发展,成为了航空领域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未来的挑战。
一、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军事应用。
早期的无人机主要用于军事侦察和打击任务,需要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来实现自主飞行。
随着飞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逐渐广泛应用于航拍摄影、物流运输、农业植保等领域。
二、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1. 航拍摄影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航拍工具。
通过精确的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可以在空中稳定飞行,并搭载高清摄像设备进行拍摄。
航拍摄影已经成为电影、广告、旅游等行业的重要工具。
2. 物流运输无人机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可以用于物流运输领域。
通过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可以自主飞行并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例如,亚马逊公司已经开始测试无人机进行快递服务。
3. 农业植保无人机可以携带植保喷雾器等设备,实现农田的精准植保。
飞行控制技术可以使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保持稳定飞行,并根据农田需求精确控制植保剂的喷洒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挑战1. 安全性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存在飞行意外、碰撞等安全风险。
因此,如何确保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改进飞行控制算法和系统,以减少潜在的事故风险。
2. 环境适应性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需要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环境条件,如强风、恶劣气候等。
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更加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使无人机能够稳定地飞行在恶劣环境中。
3. 法律法规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对其法律法规的需求。
如何制定合理的无人机管理政策和规则,以确保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也是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也会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发展方向:1. 自主化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自动化和自主性。
飞行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飞行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一、引言飞行器自动化技术,一种飞行控制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使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民用、军用、探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二、飞行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的出现,使得飞行器的控制变得更加自动化,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准确度。
无人机、系统化剖面和电子云雾等飞行器,都可以应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控制。
2.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在飞行器中实现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控制。
使用这些技术,可以进行飞行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分析,从而降低操作难度和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能。
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飞行器的智能控制,还可以实现更加准确、更加高效的控制方式。
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基于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的自动飞行控制。
4.软件定义飞行器技术软件定义飞行器技术,可以将飞行器的控制和管理都进行软件化,从而提高飞行器的可编程性、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
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能和适应性。
三、飞行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场景1.民用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也会更加广泛。
飞行器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无人机的自适应性,实现无人机无人驾驶的控制,从而更加安全且更加高效。
2.智能辅助驾驶在现代飞行器中,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人为操控误差和风险。
例如,自动驾驶飞机和巡航导弹,都是通过飞行器自动化技术实现的。
3.空中辅助搜索和救援在一些极端气候、环境恶劣的区域,人类很难进入到现场进行搜索和救援,此时飞行器自动化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智能无人机可以开展空中搜索、识别和瞄准作业,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空中搜索和救援。
结语飞行器自动化技术将在未来实现自动驾驶、无人操纵等控制方式,更加适应人类的需求和保障飞行器的安全。
在军事和民用各方面领域,飞行器自动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高度的发展潜力。
《飞机飞行控制》课件
02
人机界面必须设计得简单、直观、易操作,使飞行员能够快速
地获取飞行状态信息并发出控制指令。
人机界面也是飞行员紧急情况下进行人工操纵的通道,必须保
03
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
飞行控制系统的基
03
本原理
飞行动力学基础
飞行动力学是研究飞 行器在气动力作用下 的运动规律的科学。
飞行动力学主要研究 飞行器的飞行性能, 包括稳定性和操纵性 。
飞行控制系统硬件
飞行控制系统硬件是实现飞行控制功能的物理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 器、执行器等。
传感器用于检测飞机的状态参数,如姿态、速度、高度和角速度等;控 制器用于处理传感器信号并计算出控制指令;执行器用于接收控制指令
并操纵飞行控制面。
飞行控制系统硬件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度性,以确保飞行的安全和 稳定。
调查结论
调查报告认为,波音公司在MCAS的设计和认证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误,
同时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也未能有效监管。
波音737 MAX的飞行控制系统简介
飞行控制系统
波音737 MAX的飞行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系统、飞行指引系统、机动特性增强系统等 。
MCAS系统
MCAS系统是一种自动防失速系统,旨在防止飞机机翼上的失速。当传感器检测到机翼上 的气流分离时,MCAS会自动调整机头的角度以减少机翼的失速。
它以空气动力学为基 础,研究飞行器在空 气中运动的力学规律 及其应用。
飞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飞行控制系
它通过接收飞行员输入的指 令,经过处理后发送控制指 令给执行机构,使飞行器按 照预定的轨迹和姿态飞行。
飞行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 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飞行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空天技术
空天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前沿讲座之后,大大开阔了我对于前沿技术的视野。
而我个人对于空天技术十分感兴趣,因此将论文的内容定为了空天技术。
空天技术,作为前沿技术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门科学之一,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可以说21世纪是空天技术的时代。
关键词:前沿技术空天技术发展历史发展趋势1 空天技术发展回顾像雄鹰一样在天空展翅,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最为浪漫的梦想。
从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人们的飞天梦,到风筝,孔明灯的出现,再到达.芬奇的《论鸟的飞行》,人类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探索,终于在1903年12月17日,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可持续的,有动力的,具有较强操纵性的飞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紧接着,20世纪初,环量和升力理论的建立,使制造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在理论上成为可能;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可压缩气体动力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跨声速面积率的发现以及后掠翼新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实现了跨声速和超声速飞行的梦想。
再往后,50年代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冷战”的形成又一次的促使了空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系列性能优越的一代战机大规模服役,例如F86,F100,米格-19等。
作为第一代的战机的代表,米格-19和F-100主要特征为低声速,后掠翼,涡喷发动机,同时会搭载一定的航炮和空空火箭,攻击范围主要为空中。
在此之后,航空航天技术又开始了高速的发展,60年代第二代战机开始列装部队。
再到70年代,三代战机研研制成功。
三代战机一般采用边条、近距耦合翼等先进气动布局以及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可靠性、维修性和战斗生存性得到很大改善。
一直到现在,随着美国的F-22战机的列装,军用战机进入了“先敌发现,先敌进攻”的第四代.在军用航空飞机高速发展的同时,民用航空也在高速的发展着。
固定翼飞机用于载客最早始于1914年,那时的航班受限于飞行技术的不成熟,航班时间以及载客量都极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用航空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一战战火的洗礼使得飞机技术更加的成熟,这也为飞机用于民用航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各种无人机、飞行器的普及,飞行控制技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飞行控制技术一直以来都是飞行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能够决定飞行器能否稳定地进行飞行和有效地执行任务。
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是一门高度复杂的技术,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飞行控制技术起源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航空领域。
那时候人们开始研究如何让飞机飞的更高、更快、更远。
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最初还不够成熟,飞机的操纵也相当原始。
许多先驱者为了控制飞机飞行而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改进,创造出了许多值得称道的成果。
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机械控制时期、电子控制时期和信息控制时期。
1、机械控制时期早期的飞行器主要采用机械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操作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操纵杆、踏板等多种操作器具。
飞行员通过操纵这些器具控制飞机的方向和高度等信息。
机械控制技术虽然简单,但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电子控制技术所替代。
2、电子控制时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电子控制技术的出现,使得飞机操控变得更加简单、依赖性更低,同时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飞机运行。
这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航空电子设备的不断提升,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信息控制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进入了信息控制时期。
现代航空技术更强调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在新的信息架构下,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控制等环节实现了全方位的集成。
数量庞大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感应到飞机的运行状态,同时多个控制模型可以进行数据融合与计算,再通过控制算法实现对飞机的运行状态控制。
二、飞行控制技术的作用1、保证飞行安全随着飞行器的体量不断扩大,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监控飞机的动态调整,及时判断飞机状态,启动自我故障诊断功能,发现飞机故障后及时启动保护和应急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飞行安全。
飞行器的智能化技术与发展趋势
飞行器的智能化技术与发展趋势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飞行器领域的智能化技术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方式,也为未来的航空航天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智能化技术在飞行器中的应用1、飞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飞行控制系统是飞行器的核心组成部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传统的飞行控制系统主要依靠预设的程序和算法来控制飞行器的姿态、速度和高度等参数。
而智能化的飞行控制系统则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大量的飞行数据,并利用先进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更加精确和自适应的控制。
例如,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如风速、气压等)自动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和动力输出,以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2、导航与路径规划的智能化准确的导航和合理的路径规划对于飞行器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飞行器能够更加智能地选择最优的飞行路径。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地形感知系统等多种传感器的融合,飞行器可以实时获取自身的位置、速度和周围环境的信息。
利用智能算法,飞行器能够根据任务需求、气象条件和空域限制等因素,动态地规划出最节能、最安全、最快捷的飞行路径。
3、故障诊断与预测的智能化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及时准确地诊断和预测故障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化的故障诊断与预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飞行器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提前发出预警。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还可以对故障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为维修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降低故障造成的损失。
4、人机交互的智能化随着飞行器的功能日益复杂,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飞行员的指令和意图,通过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实现更加自然和便捷的操作方式。
同时,系统还能够向飞行员提供更加直观和清晰的飞行信息,帮助飞行员更好地掌握飞行器的状态和飞行环境,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国外射流飞行控制技术发展及前景分析
国外射流飞行控制技术发展及前景分析2019年8月,美国国防预先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了“带有效应器的革命性飞机控制”跨部局公告,旨在演示验证采用射流飞行控制技术之后飞机的飞行品质,解决工程应用问题。
此前,英国“岩浆”无人机于2019年5月成功完成使用射流飞行控制系统的首飞,表明国外射流飞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
该技术一旦实用化,可能对飞机设计带来较大影响。
1技术原理飞机通常在机翼和尾翼上布置襟翼、副翼、方向舵、升降舵等操纵面,飞行员通过控制操纵面偏转,改变翼面的形状,影响翼面流场,从而控制升力/阻力分布及变化,产生控制力矩,达到改变飞行状态、保持飞行姿态或改善飞机起降性能等目的。
射流飞行控制技术则是沿飞机翼面喷射高速流动的气体或通过射流控制发动机排气方向,形成偏转力矩,以控制飞机的俯仰、滚转和偏航,达到控制飞机的作用。
射流飞行控制技术主要有两种控制途径。
一是机翼环量控制,是将部分发动机引气压缩后通过喷嘴沿翼面向后缘喷出,形成偏转力矩,通过调节喷气流量可直接控制偏转力矩大小,起到与控制操纵面偏转相同的飞行控制效果;二是射流推力矢量,将部分发动机引气压缩后,经转向机构从发动机尾喷口后面吹向发动机排出的气流,使发动机排气转向,并且通过调节引气流量来控制发动机排气偏转程度,达到飞行控制的目的。
2 发展情况迄今,北约组织、英国BAE 系统公司已对射流飞行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持续、系统的研究,并开始进入装机试飞阶段,DARPA 也正在启动研究工作。
2.1 北约组织“创新控制效应器”项目北约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创新控制效应器”项目,开发机翼翼尖和中段前缘喷气、机翼后缘喷气和射流矢量推力等射流飞行控制技术,寻求替换传统襟翼等。
但在当时,该技术所需发动机引气量过大,对飞行性能的影响难以承受,导致研究进展缓慢。
2013年,随着飞机、发动机和增材制造等技术发展,北约组织的科学与技术机构联合英国BAE 系统公司、美国洛马公司、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英国国防部国防科技实验室等成立AVT-239任务组,决定对“创新控制效应器”(ICE)技术应用于未来无人机系统开展5年性能评估。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技术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飞行活动的规模与频率也在不断上升。
从民用航空飞机到军用战斗机,再到航天器和卫星等,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而在这一创新领域中,飞行控制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什么是飞行控制技术?简单地来说,飞行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电子设备对飞行器进行精准控制的技术。
通过不断地监控和调整速度、姿态、高度、航向等参数,飞行控制技术帮助人类在复杂的航空航天环境中保持飞行的稳定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中,飞行控制技术也被称为导航控制技术。
它负责跟踪和控制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并通过自主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
例如,对于一架高速飞行中的民用客机,飞行控制技术可以将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与雷达、惯性导航和GPS等众多设备相结合,确保飞机按照航线安全地飞行。
而对于一架航天飞船,飞行控制技术需要通过复杂的繁琐计算,才能将其准确地送至空间站,完成任务。
飞行控制技术的主要应用飞行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 航行导航系統(GPS)在现代电子设备的帮助下,GPS导航系统成为了现代飞行导航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民用航空飞机还是军用战斗机上,GPS 数据提供物理位址声明及时间码,使用者可以确定实际地理位置的准确性,从而达到准确控制飞机的目的。
2. 自适应控制系統自适应控制系统旨在实现飞机在复杂气流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自动适应环境,从而能够维持稳定并减小安全隐患。
这种技术通过监控飞机的运动状态,从旋转速度、升降舵角度,再到姿态等多方面控投资者友好推荐单舵系统只有在飞机上实现,如今这个技术已经被应用在航空客货机和无人机等多种飞行器上。
3. 防爆截止阀防爆截止阀是一种自动防止液压、燃油或气体炸裂的系统。
当燃油系统出现异常时,该系统会自动关闭所有系统,从而避免飞机因燃油炸裂出现大事故。
4. 飛行平台穩定系統飞行平台稳定系统(FPSS)是一种帮助飞机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飞行的控制系统。
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飞行器已经成为现代人出行甚至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而飞行器的控制技术更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性能。
本文将会从现状与未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介绍飞行器的控制技术发展历程,以及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飞行器控制技术发展历程飞行器的控制技术从20世纪初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开始时期,人们使用机械控制技术来控制飞行器,这种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应对复杂的飞行任务。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控制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技术,像PID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飞行器的控制性能和安全性。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飞行器的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例如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飞行器的自主起降、智能飞行和自主任务完成等能力,为航空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飞行器的控制技术发展经历了机械控制、电子控制和智能控制三个阶段。
当前,人工智能和自主控制技术是飞行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二、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目前,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问题。
传感器是飞行器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传感器存在精度较低、易受干扰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控制性能和安全。
2. 信息处理的速度问题。
智能控制技术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但目前的处理速度还无法满足要求,这使得实现智能控制成为一大难点。
3. 匹配算法的问题。
目前的控制算法还有待完善,例如在模糊控制中,需要大量的人工经验来构建控制规则,这使得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新一代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智能化和自主化,这将大大改进传统的飞行器控制技术。
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飞行器的控制技术将会与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这将极大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三、飞行器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未来飞行器控制技术将会实现从传统控制到智能控制、从单一控制到多指标综合控制、从被动控制到主动控制的技术转移。
飞行控制发展史与未来的发展
特征: 对飞机的控制采用人力操纵, 设计基于维尔伯(Wilbur)·赖特(Wright)和奥威 尔(Orville)·赖特兄弟的发明,没有利用更多的数学理论。飞机工程师掌握了基于经验数 据,采用代数和拇指法来保证最小的三轴静稳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了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在飞机设计上取得无与伦比成就的时代开始。 理论学家及其成果 (1)G. H .Bryan
3 中国飞行控制系统发展史 旅美华侨冯如,1910 年独立设计制造了飞机,并参加了当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飞行
比赛,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中国人制造的飞机。
从 1910 年至 1950 年,中国一直在战争中挣扎,从推翻清朝统治-军阀混战-内战-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根本没有精力进行飞机的研发。
中国的航空工业应当说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建立起来,主要分下面几个阶段。
1909 年初到 1910 年,Elmer Sperry 与他的两个儿子 Laurence 和 Elmer A. Jr.及助 手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使用陀螺仪的飞行控制试验,1912 到 1914 年间,Sperry 的飞机 稳定器广泛传送并到处展示。
拇指印
图 1 赖特兄弟首飞飞机 3)第三阶段: “前天”1930-1956(before yesterday) 特征:
系统
+人工操纵
是串行关系,安全性更重要,但双余度系统的结构在一个通道
出现故障时难以区分那个通道出了故障。
A3J 义务警员(Vigilante)曾采用二余度模拟系统。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行器的自主控制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成为了现代航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飞行器的安全性能和飞行效率,还为未来航空发展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开始研发自主驾驶系统,最初的应用是在导弹上。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NASA开始研究航空器的自主控制技术,成为了航空领域自主控制技术的开拓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21世纪,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已经在商业航空飞机、军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民用航空领域,自主控制技术有望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和飞行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疏漏和误判,降低事故风险。
在军事领域,自主控制技术能够提高作战能力和保障士兵的安全,实现战场取胜有力的保障。
此外,自主控制技术还能在灾难救援、环境监测、农业、测绘、森林火灾控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研究重点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核心是智能控制系统,其研究重点包括:传统控制算法的改进,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优化和融合,飞行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的加强,自主决策和行为的研究等等。
当前,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热点也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技术,这些技术都有助于提高智能控制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存在挑战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的存在着诸多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环境变化带来的干扰。
环境变化可能会对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从而影响飞行器的自主控制能力。
因此,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对策应该是研究的重点。
另外,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还需要面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特别是当多个飞行器同时运行时,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处理会变得更加复杂。
飞行器的控制与导航系统研究进展
飞行器的控制与导航系统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是飞行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确保飞行器能够沿着预定的航线飞行,并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本文将从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对飞行器的姿态、速度、位置等信息进行感知,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分析、计算,最终输出控制指令,使飞行器按照预设的航线飞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姿态控制飞行器姿态控制是指对飞行器姿态角(包括俯仰角、滚转角和偏航角)进行控制,以保持飞行器的稳定飞行状态。
该系统通过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感知飞行器的姿态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计算出所需的控制指令,并输出到控制面(如副翼、升降舵、方向舵等)上。
2. 速度控制飞行器速度控制是指对飞行器的速度进行控制,以保持飞行器在预设的速度范围内飞行。
该系统通过空速管、静压管和总压管感知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计算所需的控制指令,并输出到控制面(如油门、襟翼等)上。
3. 位置控制飞行器位置控制是指对飞行器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保持飞行器沿着预定的航线飞行。
该系统通过GPS或惯性导航系统感知飞行器的位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计算所需的控制指令,并输出到控制面上进行调整。
二、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行器控制与导航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1. 深度学习在飞行器控制中的应用深度学习是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已经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飞行器控制方面,研究人员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飞行器进行建模,并基于模型进行飞行控制。
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飞行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飞行器是现代交通工具中最快速、最高效、也是最安全的一种运输工具之一。
飞行器能够快速地将人类和物品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然而,飞行器的飞行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机械式飞行控制系统。
这种控制系统使用机械传动装置来控制舵面,由机组人员通过手轮或脚踏板进行控制。
然而,这种控制系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控制灵敏度不高、可靠性差等问题,使得飞行控制的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飞行控制系统也得到了迅速的改进。
20世纪60年代,电子式飞行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飞机中,使得飞机的控制更加灵敏和准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逐渐取代了电子式飞行控制系统,使得飞行器控制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二、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涵盖了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在航空领域,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飞机的标配,极大地提高了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除此之外,飞行器的导航、自动驾驶、飞行姿态控制、飞行大气动力学模拟等领域也都得到了飞行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航天领域,飞行器控制技术则主要应用于飞船的发射、轨道控制、姿态控制等方面。
自196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成功地将多个人造卫星送入了轨道,这离不开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在火星、月球等行星探测领域,飞行器控制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在军事领域,飞行器控制技术则主要应用于战斗机、无人机等飞行器的控制和作战使用。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模式下的飞行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了无人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未来飞行器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未来,飞行器控制技术将继续沿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数字化飞行控制技术将继续得到完善和提升,高清晰度显示器、人机交互、数据连接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将极大地促进数字化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
2024年飞控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飞控市场发展现状导言飞控市场是指无人机(UAV)飞行控制系统的销售和使用情况。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控市场也日益壮大。
本文将详细探讨当前飞控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飞控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内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飞控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无人机市场的蓬勃发展和飞控技术的不断创新。
市场驱动力飞控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驱动力。
1. 无人机市场的增长无人机在农业、电力、物流等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飞控市场的发展。
随着无人机解决方案的成熟和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工作和娱乐活动,驱动了飞控市场的增长。
2. 技术的创新与升级飞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一代飞控系统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满足了更多行业的需求。
例如,采用了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飞控系统,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导航和定位。
3. 法规与政策的支持许多国家都出台了针对无人机的法规和政策,促进了飞控市场的发展。
这些政策旨在确保无人机的安全运行和隐私保护,为飞控系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市场竞争飞控市场具有激烈的竞争环境。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厂商,如DJI、Autel Robotics和Parrot等,它们提供各类不同规格和性能的飞控产品。
这些厂商通过不断创新、优化产品性能和功能来争夺市场份额。
另外,市场上还有一些初创企业,它们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的飞控应用,并通过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些初创企业在市场细分中有一席之地。
市场前景未来几年,飞控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以下几个因素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 无人机应用领域的拓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中的无人机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例如,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和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系统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系统航空航天事业一直是人类追求飞翔梦想的象征。
在这个行业中,飞行控制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飞行控制系统概述飞行控制系统是指航空航天器为了维持稳定的飞行状态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的集合体。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飞行器安全地完成预定任务,并保证飞行过程中的舒适性。
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飞行姿态控制、导航系统、引擎控制系统以及航空电子设备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通过传感器获取飞行器的状态信息,并根据预定的飞行计划进行计算和控制。
二、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飞行器的姿态、航向和速度,使其按照预定的轨迹安全飞行。
具体而言,飞行控制系统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 飞行姿态控制技术飞行姿态控制是指通过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如俯仰、横滚和偏航角)以及推力,使飞行器保持稳定飞行状态。
常用的控制手段包括机械控制、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等。
2.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是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确定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并提供导航指令。
常见的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GPS)以及地面导航设备等。
3. 引擎控制系统引擎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确保引擎工作稳定,并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推力。
这需要通过控制燃料供给、气流调节以及温度控制等手段来实现。
4. 航空电子设备航空电子设备包括飞行仪表、通信设备、自动驾驶系统等,它们与飞行控制系统密切相关,用于获取飞行器的状态信息并进行控制。
三、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飞行控制系统不断向智能化、自主化发展。
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将在未来的航空航天中得到应用:1. 自适应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根据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状态进行实时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飞行条件,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2. 传感器融合技术传感器融合技术是指将多种传感器(如惯性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等)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处理,提高飞行器的状态感知和控制能力。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智慧与技术的杰出结晶,它重新定义了人与空间的距离,让我们得以探寻更加遥远的宇宙和深远的历史。
自飞机飞天以来,航空航天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历程,无论是造船技术,花费巨大的x管理系统,现代化对航空航天的影响,都让人们感受到了成百上千年来科技的跨越。
本文将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是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和人力物质资源,推动了飞行器、导弹技术的快速提升。
美国在当时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推出了人造卫星、火箭飞天,同时在飞机制造上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航空技术的进步使得飞机逐渐变得更加安全和更加高效。
当遇到机械故障时,飞机能够自动提供故障报告,帮助机组人员迅速进行故障排查。
航空芯片、发动机、螺旋桨和飞行控制都随着时间快速进化。
特别是无人机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无人驾驶的未来。
未来的发展趋势航空航天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可分为商业和军用两方面。
随着商业空间行业的发展,未来的航空航天技术将能够承载大量的生产和运输活动。
许多航天公司已展开股票交易,都在为卫星服务、货运和客运公司建立服务。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未来的航空航天技术将走向更加自动化,甚至是无人驾驶的方向。
未来军事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将走向战略性武器的聚焦,无人机、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等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无人机的出现和应用的广泛,未来的军事航空将更加强大、更加灵活,包括应对远程作战、情报监控、技术创新、军事战略和航空交通安全等十分广泛的领域。
其中,卫星导航、地理信息、通讯等高科技产业研发也将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从人类第一次实现飞行以来,航空航天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一次次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记录。
从最初的人造卫星飞天,到在太空中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再到如今广泛的商业和军事用途,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全球各个领域。
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航空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飞机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飞机的运行过程需要依赖于一种叫做飞行控制系统的技术。
飞行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采集飞机飞行时的各种参数数据,再通过一系列计算和控制算法来持续地调整飞机姿态和飞行速度,使得飞机能够稳定、安全地在空中飞行,并在指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本文将探讨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一、飞行控制系统的历史与现状1、起源和发展飞行控制系统是随着飞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项技术。
最初的飞行器并没有任何有效的自动控制装置,飞行员需要全程手动驾驶控制飞机的飞行。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的飞机只是在飞行中维持水平飞行以及保持一定的空速,飞行控制系统极其简单,包括自动驾驶仪和气压高度计,通过锁定基准空速和高度来稳定飞机的飞行状态。
随着航空规模和需求的不断扩大,飞行系统逐渐演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创新的技术,如飞行管理系统、导航设备、地形预警等。
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现在的飞行系统可以通过自动驾驶和预警功能减少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自动化的形式使得飞行更为高效和精确。
2、目前的应用如今,随着飞机和飞行技术的迅猛进展,飞行控制系统正向更“智慧”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飞机上的飞行控制系统不再是单纯的驾驶控制,而是涵盖了全自动飞行,飞机维护和一键调试等功能。
如今,现代的公务机和商用飞机配备了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可以以极佳的精度,自动驾驶,同时实现平稳和高效的空中飞行。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1、人工智能在未来的飞行控制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将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推进,飞行器将拥有越来越高的智能化水平。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飞行器将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无人值守巡航等高级功能,从而使飞行更安全、更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第六阶段:近未来 1981~ 2020(Near future) 特征:
智能控制
结构重构;
自修复 一体化智能控制
图 4 变形机翼飞机
此阶段气动/结构/控制融为一体,飞机成为一个智能体,根据飞行条件和平台状态飞 机平台的结构随控布局,系统资源重组,保证飞机平台的性能—操纵性、机动性 、隐身 性能、 安全性等。
数字电传系统虽然达到了成熟状态,但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的提高,仍难以满足新一代
飞机需求,主要体现在下面个五个方面:
(1)统自身的性能需要提高;(2)需减少验证代价;(3)应在高电磁环境下工作;(4) 提高性价比;(5)提高飞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光传系统应用就可满足(1)~(3)的需求;采用飞行器管理系统)可满足(4)~(5) 的要求;采用光传分布式飞行器管理系统可满足以上五项要求。
50 年-1959 年 初创和仿制阶段 初创阶段主要维修苏制飞机――米格-15 米格-9 拉-9 拉-11 伊尔-10 图 -2 里-2 伊尔-12 波-2 雅克-12 雅克-18 雅克-11 雅克-17 等; 仿制阶段主要仿制雅克-18 和米格-17Ф 米格-19。 雅克-18 其操纵系统为拉杆钢索系统; 米格-17Ф其操纵系统的特点是在副翼通道采用可逆助力器操纵;
3 中国飞行控制系统发展史 旅美华侨冯如,1910 年独立设计制造了飞机,并参加了当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飞行
比赛,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中国人制造的飞机。
从 1910 年至 1950 年,中国一直在战争中挣扎,从推翻清朝统治-军阀混战-内战-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根本没有精力进行飞机的研发。
中国的航空工业应当说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建立起来,主要分下面几个阶段。
先驱理论家;编写了关于飞机稳定性与操纵行的经典论著(在赖特兄弟首次飞行那一年 1901);在假定小扰动前提下,研究飞机线性化后的运动;发现了纵向和侧向的分离;发明 了稳定性推导公式等。
(2)Bairstow 和 Melvill Jhons 在 G. H .Bryan 之后,Bairstow 和 Melvill Jhons 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测试了稳定性
于传输介质不同,同时带来了系统结构的不同。
光纤系统的特点: (1) 改善信号泄漏; (2) 减少重量和尺寸; (3) 消除了串扰、电磁干扰和
电磁脉冲干扰; (4) 防止了短路; (5) 消除了地环流; (6) 改善了热防护品质; (7) 消除了电火花; (8) 频带宽; (9) 消除了线路腐蚀。 工艺性差,易损坏,不宜修复。
1 开篇 “飞行器从发明开始,飞行控制就是最难的难题!” 1901 年维尔伯·赖特(Wilbur Wright)在西方工程师协会上说:“人类已经知道如何
制造机翼或飞机,当其在空气中以足够的速度进行驱动,不仅能支撑它们自身的重量,同 时也能支持发动机和工程师的重量,人类也知道如何制造发动机和足够轻的螺旋桨以一定 地速度驱动飞机···,无法平衡和驾驶飞机仍然是研究者们面对的飞行难题,一旦此问题得 以解决,飞行机器时代就会到来,其它难题都显得微不足道。”
飞行控制的发展历史按照挑战、应对、创新和总结的发展规律可分为六个阶段(时期): 第一阶段:从早期到 1901 年,此阶段称为“黎明初期”; 第二阶段:1901 年-1931 年,此阶段称为“古典时期”; 第三阶段:1931 年-1956 年,此阶段称为“前天”; 第四阶段:1956 年-1981 年(1990),此阶段称为“仅仅昨天”; 第五阶段:1981(1990)年-至今,此阶段称为“自昨天以来”; 第六阶段:2020--?近未来 2 飞控各发展阶段的特征与特点 1)第一阶段—黎明初期(early dawn)从早期到 1901 年
故 障 工 作 机械备份。
距和垂直起降等。F-107,F-111; Concord (1969)
(FO)
成 熟 的 模 拟 全权限全时和二次故 AVRO CF-105 Arrow 采用,但未服役;YF-16 采用于 1970 年首
电传系统
障工作的系统,四余 飞 ; F - 16 第 一 个 采 用 FBW 的 服 役 的 现 代 战 斗
飞行控制由单余度模拟式到多余度数字式;
单余度模拟系统(限制权限)— 双余度模拟系统(限制权限)— 全权限三余度模拟 系统(带机械备份) —全权限四余度电传系统—全权限四余度数字系统— 三余度数字系统;
数字飞控计算机发展由单CPU计算模块--双CPU计算模块--多个独立计算模块,并由硬 件和软件相似余度--硬件非相似余度--软件非相似余度
米格-19 其操纵系统不可逆液压助力器操纵; 米--19C(歼 6)采用不可逆液压助力器操纵(国内掌握该项技术),全动平尾 操纵和力臂调节器; 1964 年开始自行设计 主要型号有:歼 7、歼 8、歼 8Ⅱ(系列)、歼 8Ⅲ、歼 10、歼 11。 歼 8 :64 年设计,1967 年 7 月 5 日首飞,77 年 12 月定型,81 年交付部队。飞行控 制系统带助力器的机械操纵系统。 87 年-92 年作为验证机完成了单轴四余度模拟式和数字式电传系统的研制 与试飞验证。 歼 8Ⅱ: 84 年研制,87 年定型,飞行控制系统为先进的机械操纵系统; 92 年-98 年作为验证机完成了三轴四余度数字电传系统研制与试飞验证。 歼 10:85 年与外方合作研制,98 年首飞,2003 年定型,四余度数字电传。 歼 11: 四余度模拟电传控制系统。 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我国处于电传控制增稳系统阶段(第四阶段);美国等西方发 达国家处于飞行器管理系统阶段(第五阶段);俄罗斯处于两者之间。
二次故障工 度无机械备份系统。 机,;A300-B2(1972)采用。
作(FO/FO)
功能扩展:放宽静稳定性、载荷分布控制、颤振抑制等主动控
制功能。
数 字 式 电 传 多余度系统,功能更 F-8C 数字电传验证机在数字式取代模拟式起了重要作用。
取 代 模 拟 式 强。工作模态更多。 F-16、F-18、JAS39 等
系统结构改进,由集中式变为分布式,总线式系统形成;
抗电磁干扰,光传系统(FBL:Flight-By-Light)出现; 系统综合,性能提升,飞行器管理系统(VMS: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出现; 多模态、高鲁棒非线性控制律设计采用现代控制理论;
软件开发验证,提高软件可靠性,代码自动生成与自动验证;
图 2 几种操纵系统构
图 3 阻尼器和增稳系统
表 2 电传发展史列表
发展过程
用途
备注
单 余 度 模 拟 用于限定权限的阻尼 系统设计采用了控制理论和仿真相结合的复杂方法,此时期许
系统
器,
多系统设计难题被解决。
F-106A 飞机和同时代的战斗机、 轰炸机和第一代的喷气运输
机的系统采用的单通道模拟系统
二 余 度 模 拟 用于全权限增稳系统 由于增稳系统的应用,本能地要求全时工作,与飞行员的输入
1909 年初到 1910 年,Elmer Sperry 与他的两个儿子 Laurence 和 Elmer A. Jr.及助 手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使用陀螺仪的飞行控制试验,1912 到 1914 年间,Sperry 的飞机 稳定器广泛传送并到处展示。
拇指印
图 1 赖特兄弟首飞飞机 3)第三阶段: “前天”1930-1956(before yesterday) 特征:
导数并计算了实际使用中的飞机运动,从 1910 年到 1930 年间,人们计算了飞机的稳定性、 对扰动的响应、对控制使用后的响应;进行了全比例飞行测试。 (3)Gates Garner 和 Cowley
Gates Garner 和 Cowley 在此期间对形成自动控制概念做出突出贡献;1924 年 Gates 认为控制根据特定的控制规律变化;1926 年 Garner 分析了飞机在反馈控制下的横航向运动, 1928 年 Cowley 分析控制应用后产生的时延更精密方法,处理了纯时延和二阶时延问题。 发明家及其成果 (4)Elmer Sperry
飞行控制发展史与未来的发展
范彦铭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沈阳 110035)
摘 要 本文详细综述分析了世界飞行控制技术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典型的飞行控制系 统,分析了未来飞行控制系统发展方向;概述了中国飞行控制技术发展史和主要采用的飞行控 制的特点,论述了与世界飞行控制技术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详细分析了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 特点与主要实施方案;重点分析了飞行器管理系统(VMS)的特征和系统构成,论述了 VMS 的设 计理念和重要技术。 关键词 飞行控制 电传 光传 行器管理系统
电传
系 统 由 多 人 集 体 完 A300-600(1983);A310(1982)
成。
应 用 于 商 业 余度更多,系统更复 Airbus320 首先采用(1988)。Boeing777 飞机也采用数字电传。
飞机
杂,可靠性更高,成
本降低。
5)第五阶段 从昨天开始(1981(1990)年至今)(since yesterday) 特征:
J8 װ飞 机机
驾
驶
单轴四 余度模
械 操 仪 为 拟电传
纵 系 代表 为代表
统为
代表
J8ACT 单轴四 余度数 字电传 为代表
J8װACT 和 J10 三轴四余 度数字电 传为代表
图 5 中国飞控发展史缩略图
简单机械操纵系统
机
械
助力机械操纵系统
操 纵
软式钢索
硬式拉杆
系 统
克服铰链力矩
可逆助力操纵 不 可 逆 助 力 操
系统
纵系统
解决短周期振荡
增大等效飞机 的固有频率
解决操纵性和机 动性的矛盾
解决功能和性能 的矛盾
混
阻尼操纵系统
合 操
纵
系
增稳操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