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采茶歌
绘出心中的童谣
绘出心中的童谣——全国少年儿童童谣绘画创作大赛童谣列表说明:此童谣列表仅供参考,参赛者可以不参考列表里的童谣,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童谣进行绘画创作亦可。
送雨帽:(广西岑溪童谣)落大水吹大风,快快送帽给阿公,不然阿公躲进山窟窿,里边黑咚咚!建屋子:(广西岑溪童谣)行桥行木,行到大姐屋,大姐不在屋。
上山砍条木,落河砍条竹,去到大平地建间屋。
广西恭城童谣三岁的娃娃穿红鞋,背起书包去上学,学,学文化;画,画图画;图,图书馆;管,管不着;着,着大火;火,火车头,老了变个小老头。
广西桂林童谣月亮粑粑,踩着踩着互渣,一跤跌倒,怪我打他,我讲我没打着他,回去告诉妈妈,妈妈不在屋,躲在门背哭,妈妈回来了,莫哭,莫哭,吃点戛戛肉。
季节歌(浙江塘栖方言)上灯圆子,落灯糕端午粽子稳牢牢,八月半月饼晓得话,(不用说)九月重阳吃栗糕。
月份歌(一)正月踢毽子,二月放鹞子,三月清明做圆子,四月养蚕做茧子,五月端午裹粽子,六月荷花结莲子,七月买把花扇子,八月天热赶蚊子,九月重阳吃栗子,十月造个大房子,十一月讨个乖娘子,十二月生个胖儿子。
月份歌(二)正月灯,二月鹞三月吹麦笑,四月打虎跳,五月端午粳,六月热蓬蓬,七月转秋凉,八月桂花香,九月九重阳,十月老酒喷喷香。
儿歌(浙江临平方言)一颗星,咯呤叮,两颗星,挂油瓶,油瓶漏,好炒豆,豆花香,挂辣酱,辣酱辣,挂宝塔,宝塔尖,戳破天,天落天,地落地,城隍庙里一个老土地,勿吃荤,勿吃素,二个鸭蛋囫囵吞,一吞吞到脚后跟,呗喽咚摔一跤,摔出一只大元宝。
(注:小孩子刚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母亲抱着看星星,教小孩子念。
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哄宝宝的时候念,“星”指的是眼泪,挂油瓶,指的是眼泪水可以装一个油瓶)儿歌(浙江临平方言)月亮婆婆得得拜,拜到南山有世界,世界大,杀只鹅,世界小,杀只鸟,请请南山老舅婆,老舅婆,你有几个囡(女儿)?我有两个囡,大囡在干吗?大囡在织布。
小囡在干吗?小囡在织绸。
绸搭布,秧歌掉落地,姆妈穿大衣,嫂嫂戴头冠,哥哥做皇帝。
声声茶歌传武夷
声声茶歌传武夷作者:林丽芳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05期摘要: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已作为古树录入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茶农在创造茶叶(大红袍)时,也同样创造了大量的茶歌。
茶歌在武夷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
关键词:茶歌武夷山艺术特征一、武夷茶之渊源在距今约1500多年的南朝,福建兴起一种带有文化色彩的品饮武夷茶艺术,即为武夷茶艺的最早起源。
当时文人“赐封”武夷茶“晚甘侯”的雅号,蕴含“甘香浓郁、美味无穷”之意。
清人蒋蘅曾以拟人笔法为武夷茶作传:“晚甘侯,甘氏如荠,字森伯,闽之建溪人,世居武夷丹山碧水之乡,……大约森伯之为人,见若面目严冷,实则和而且正,始若苦口难茹,久则淡而弥旨,君子人也。
”因此,“晚甘侯”应为武夷茶文化的溯源之本。
唐代诗人徐夤《谢尚书惠腊面茶》一诗中写到“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称武夷茶“偕乘雷而摘,拜水而和,慎匆贱用之”,可见其珍贵难得。
唐代品饮武夷茶开始讲究茶具、炊器,并在配水、火候方面下功夫,把茶叶、饮器和文化氛围相容并蓄,初步体现武夷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为宋代茶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生产劳动与茶歌茶歌的产生,与茶农的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每年阳春三月,四面八方的各地茶商都云集在武夷山采购春茶。
早在明万历年间,《插秧采茶歌》已进入绅吏的“大雅之堂”据石城崖岭中记载:每月夕花晨,座上常满。
酒半酣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自击竹附和,声呜呜然,撼户牗。
时有联唱《十二月采茶歌》。
在每年的采茶、制茶时节,茶农们都会举办一些仪式,如电视剧《武夷仙凡界》中在采茶、品茶中,茶农表现的十分兴奋,欢快的手舞足蹈,表现茶农们对茶的重视。
茶歌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在劳动中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如清代流传在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其歌词是: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江西著名戏剧
谢谢观看
盱河戏,流传于广昌县境的一个古老剧种。别名大戏、土戏。盱河戏 发祥于甘竹镇,原先专唱高腔,后与皮黄诸腔盱河戏相结合,遂形成以唱 皮黄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的大型剧种。因该剧种只流行于盱河流域, 1981年正式定名为盱河戏,并建立了广昌县盱河戏剧团。主要招式有起霸、 捞剑寻月、金钱跑马、观音观掌、落马擒王、团牌摆阵、长棍开操、花枪 对打等。其特点为,原专唱高腔,后以唱皮黄腔为主,表演豪放而凝重, 炽烈而规范,是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
赣剧,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为明代四大声腔 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 代四大声腔之一。1951年定名为赣剧。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 真,歌舞结合,声腔体系十分丰富。
2011年6月8日,赣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44。
盱河戏任何一个剧种的确立,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程式。广 昌旴河戏在这两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风采。旴河戏的音乐属多声腔休系, 以唱高腔为主,结合唱昆腔、弹腔(皮黄)、还吸收了极少量的民歌小调。 旦河戏高腔,曲调苍健激越,典雅醇丽,悠扬清雅,悦耳动听。
东河戏,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一。
宜黄戏(3张)宜黄腔是由西秦腔演变而成的。明末清初,当着西秦腔 在南方落脚以后,声腔上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江西便出现了以唢呐伴奏 的二凡和以笛子伴奏的吹腔。
瑞河戏,是一种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属于高安采茶戏的一个组成 部分。流行于江西高安、奉新、宜春等地。渊源于清康熙年间的采茶班, 清代末年又从瑞河大班中吸收了部分剧目和表演艺术,开始演出袍带戏。 但艺术上仍以表现民间生活的小戏最有特色。
采茶戏
影响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 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 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 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 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 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 化。
采茶戏的形成追溯
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 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 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 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 “采茶歌”。 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 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 节的民间小戏。
发展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 最先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采茶歌再经 发展,便由采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 曰“十二月采茶歌”。后来,“十二月采茶歌” 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 “采茶灯”,“采茶灯”主要唱调是[茶黄调]、[摘 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它由姣童扮成采 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 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 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 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采茶灯不断添加新 的内容,逐渐形成采茶戏。
采茶歌—十二月采茶歌—采茶灯—采茶戏
表演特性
1.综合性 2.写意性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
采茶戏的流传
采茶戏在赣南老家诞生后,除在江西省广 为流传外,还分数支先后向闽、粤、湘、 桂等省流动。其路线为:1、自赣南传入闽 西后分为2支:一支沿武夷山流传导赣东, 赣中和赣北,甚而过长江,传入湖北黄梅; 另一支流行到漳州一带,并传到台湾,成 为歌仔戏形成的基本因数。”2、自贡水流 域进赣江中下游的万安,遂川一带,然后 沿罗霄山脉向赣西及湘中流动。3经粤东粤 北传入湘南及桂南。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
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
它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仿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而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成为祖国百花园中一朵姹紫嫣红的山茶花。
数百年来,赣南采茶剧演的是客家事,穿的是客家衣,说的是客家话,唱的是客家歌,跳的是客家舞,伴随客家人劳动生息,代代相传。
但如今采茶戏的现状不容忽视,多元文化的冲击,观众群体的缺失,不同程度地导致了赣南采茶戏这种传统文化的衰退。
各地采茶戏走向低迷,许多县剧团撤消或改为歌舞团,编剧创作队伍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80余人锐减到今天的不到10人。
这是一种警示。
作为赣南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喜爱上这种戏剧,让这朵戏剧奇葩永远灿然的绽放。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去了赣州赣县的客家文化城,我最喜欢的一部采茶戏就是《阿三打铁》,其中的人物主要阿三及其师傅为主,其中叙述的故事是师傅叫阿三如何打铁,但阿三脑子有点慢,经常被师傅骂(但实际上师傅技艺也不怎么样),有一次,来了个农村妇女,她要求阿三帮她打一把菜刀,阿三和其师傅一起轮番捶打,打出了一把菜刀,那妇女取到之后,试了几天。
回来便用客家方言唱到说,你们家打的菜刀切豆腐都嫌糙,哪能切菜啊?于是一场激烈的争吵便由此展开,戏幽默风趣。
因使用赣南客家本地方言,所以男女老少都能看懂,在此地广为流传。
赣南采茶戏究其本源据传说,采茶戏萌芽很早。
过去,一般老艺人们都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采茶戏。
根据是采茶戏班里供奉的祖师爷田师父,是唐明皇时的宫廷乐师,原姓雷,叫雷光华,因和歌女产生爱情,犯了宫禁,于是相携逃出宫廷,流落到安远九龙山种茶为生,农事之余,不忘所好,教农民唱茶歌,玩茶灯,编成了“九龙山摘茶”这出戏,这就是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江西省铅山县太源畲族山歌谣谚
铅山县太源畲族山歌谣谚一、高皇歌根据盘瓠传说,畲族人民还编写一部长篇叙事体的《高皇歌》,世代传诵始祖的丰功伟绩,并把盘瓠传说载入盘、蓝、雷、钟氏族谱中。
盘古造天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一潮江水一潮鱼,一朝天子一朝人。
说山便说山乾坤,说水便说水根源,说人便说世人事,三皇五帝振乾坤。
盘古置立三皇帝,造天造地造人世,造出黄河九曲水,造出日月转东西。
造出田地分人耕,造出大路给人行,造出皇帝管天下,置立人名几样姓。
三皇过了又五帝,伏羲神农轩辕继,轩辕过了金天皇,传位颛顼做皇帝。
颛顼以后是高辛,出来扮作百姓人。
出朝游行天下路,转去京城坐朝廷。
高辛皇帝在朝中,刘氏尹秀坐正宫。
正宫娘娘得一病,三年头昏耳又痛。
皇后耳痛痛难当,高辛敕臣喊先生。
先生医病是高明,取出金虫何三寸。
取出金虫银盘装,变作龙孟丈二长。
一又龙眼好个相,五色花斑朗豪光。
丈二龙孟真稀奇,人人看见心欢喜。
象龙象豹象麒麟,皇帝取名喊龙麒。
一年番王起恶心,来争江山抢钱粮。
争去地盘几多郡,几多百姓遭灾殃。
边关文书报上京,高辛皇帝心惊惶。
便差京城起众兵,众兵差去保边疆。
调去兵马十万人,打了一仗失了兵。
又差上将带去打,高辛皇帝实劳心。
番邦兵马来的强,高辛兵马难抵挡。
打过几回都输了,退兵回京奏高皇。
高辛接本心惊慌,便喊朝臣来思量。
一切办法都使尽,挂出皇榜招贤郎。
皇帝准本依其奏,京城四门挂榜词:谁人捉得番王到,第三公主许为妻。
榜词挂在城四门,众人来看闹纷纷。
千万人子看过了,无人何敢揭榜文。
挂出皇榜三日整,龙麒晓得近前仰。
撕落皇榜口里衔,朝官带去见高皇。
百官上殿来朝见,龙麒奉旨去番邦。
龙麒看见心欢喜,死到临头你不知。
番王酒醉眠高楼,身盖虎皮豹枕头。
文武朝官不随后,龙麒咬断番王头。
衔了王头过海河,番邦贼子赶过来。
刀枪好似竹林笋,不得过来奈我何。
衔了王头过海洋,神仙老君来相帮。
腾云驾雾浮过海,官兵接头使盘装。
官兵接头使盘装,龙麒奉旨去朝皇。
皇帝看见心欢喜,愿招龙麒作婿郎。
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原文
挑宝镫,⽟带束腰围,真乃是能骑⾼价马,会着及时⾐。
(正末云)你看他雾鬓云鬟,冰肌⽟⾻;花开媚脸,星转双眸。
只疑洞府神仙,⾮是⼈间艳冶。
(梅⾹云)⼩姐,你听来。
(正旦唱)【后庭花】休道是转星眸上下窥,恨不的倚⾹腮左右偎。
便锦被翻红浪,罗裙作地席。
(梅⾹云)⼩姐休看他,倘有⼈看见。
(正旦唱)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可舍了⾃⼰。
(梅⾹云)⼩姐,你却顾盼他,他可不顾盼你哩。
(张千上,云)舍⼈,休要惹事,咱城外去看来。
(做催科)(裴舍云)四⽬相觑,各有眷⼼,从今已后,这相思须害也。
(张千做催打马科,云)舍⼈去罢。
(裴舍云)如此佳丽美⼈,料他识字,写个简帖⼉嘲拨他。
张千,将纸笔来,看他理会的么。
(做写料,云)张千,将这简帖⼉与那⼩姐去。
(张千云)舍⼈使张千去,若有⼈撞见,这顿打可不善也。
(裴舍云)我教你,有⼈若问呵,则说俺买花栽⼦,不妨事。
若见那⼩姐,说俺舍⼈教送与你。
(张千云)舍⼈,我去。
(裴舍云)那⼩姐喜欢,你便招⼿唤我,我便来;若是抢⽩,你便摆⼿,我便⾛。
(张千云)我知道。
(做见旦科,云)⼩姐,你这后花园⾥有卖花栽⼦么?(梅⾹云)这⾥花栽⼦谁要买?(张千云)俺那舍⼈要买。
(做招⼿)(裴舍望科,云)谢天地,事已谐矣!(梅⾹做叫科,云)⼩姐,那两个⼈拿过⼀张⼉纸来,不知写甚么,⼩姐看咱!(正旦做念诗科,云)只疑⾝在武陵游,流⽔桃花隔岸羞。
咫尺刘郎肠已断,为谁含笑倚墙头。
梅⾹,将纸笔来。
(做写科,云)梅⾹,我央你咱,你勿阻我。
将这⼀⾸诗送与那舍⼈。
(梅⾹云)⼩姐,教我送这诗与谁去也?诗中意怎⽣?见那秀才道甚的?则怕有⼈撞见怎了?(正旦云)好姐姐,你与我⾛⼀遭去。
(梅⾹云)你往常打我骂我,今⽇为甚的央我?着我寄与谁?(正旦唱)【⼳篇】你道是情词寄与谁,我道来新诗权做媒。
我映丽⽇墙头望,他怎肯袖春风马上归。
怕的是外⼈知,你便叫天叫地,哎!⼩梅⾹好不做美。
(梅⾹云)这简帖我送与⽼夫⼈去。
(正旦云)梅⾹,我央及你,要告⽼夫⼈呵,可怎了!(梅⾹云)你慌么?(正旦云)可知慌哩。
黄梅戏起源--采茶调
怀抱琵琶三弦子呃 轻轻弹过雁门关 三是三弦子呃 雁是雁门关 两泪汪汪望呃家乡啊 四月采茶难又难 姐在园中插早秧 扯得秧来茶又老 采得茶来秧又黄 茶是茶又老呃 秧是秧又黄 采茶姑姑两呃两头忙啊 五月采茶是端阳 舟下水闹长喽江 两边坐的是划船手喂 中间又坐打鼓郎 划是划船手喂 打是打鼓郎 悼念屈原在汨呃罗江啊
正月采茶是新年 姐妹双双进茶哟园 十指尖尖把茶采 采起细茶转家哟园 把是把茶采也呃 转是转家园 采茶辛苦吃也吃茶甜 二月采茶是春喽分 姐在房中乡手巾 两边绣的茶花朵呃 中间又绣采茶哟人 茶是茶花朵呃 采是采茶人 采茶姑娘手喂手巧灵 三月采茶三月哟三 昭君娘娘和北番 怀抱琵琶三弦子呃 轻轻弹过雁门关 昭君娘娘和北番
活中的劳动动作中提炼模仿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但就是这些写实性的舞蹈,才更易理解, 更符合广阔群众的欣赏口味。
(三)反映在音乐上
黄梅戏在刚刚开展成整本戏时,其音乐就是流行于南方的“采茶灯〞,和北方的“花鼓灯〞 相结合,这里的采茶灯就是以采茶调为原型,他是容纳了描写茶山风情及茶民生活的民谣、 民间歌舞,并加以整合,在灯会中表演,在黄梅戏传统小戏?采茶记?中还有采茶、盘茶、贩茶 等段落。由于记谱法的不健全,黄梅戏的音乐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但在传承的过程中 又杂糅了南腔北调,如:凤阳花鼓的节奏,越剧、评剧的唱腔,梆子腔和西北音调等,再加上 安庆地区方言特有的音乐节奏和腔调,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由于它处于不断改进,不断变化 开展之中,在现存的黄梅戏音乐中已经很难发现“采茶灯〞的影子了。但是再黄梅戏的一 些唱腔中还依稀能发现采茶调留下的蛛丝马迹。黄梅戏的唱腔主要有三种:主腔(板腔 体),花腔(曲牌体),三 腔(两种兼有),其中的花腔属曲牌体,从民歌中来,是由各种民歌 曲调连 接而成,采茶调在开展成为黄梅戏以前,已经积累了百余首小曲杂调的花腔体系,当然在走 上舞台时,花腔小调已更多的具备了戏剧音乐的特点,但仍有采茶调的很多特征:调式色彩 明朗丰富;节奏具有民间舞蹈的特征;唱词中大篇幅采用衬字、衬词。采茶调中使用衬 字衬词的情况比起其他民歌都要频繁的多,如采 茶歌中的?汲水调?,表达实际意义的词只有 “走出门来抬头看,三条大路毒中间,奴家的小情哥’’这二十字,但加上衬词以后,就成了 “走出门来咦么郎当,抬头看呀么郎当,三条大路嗨还咦儿呵嗨嗨呀儿呵走中间,咦么郎当, 郎的郎当,唆儿来,唆儿来,唆儿来,嗨嗨咦嗨呵,唆儿来,唆儿来,奴家的小情哥。〞而黄梅戏就 直接继承了这一特点,比方?打猪草?,?夫妻观灯?等很多剧目都大量运用了衬字、衬词。衬 字、衬词的运用更能渲染气氛,增加趣味感,点染观众和演员的情绪。黄梅采茶调在特定的 环境下,产生、开展,又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流入安徽,最终开展成为一个全新的剧种―― 黄梅戏。采茶调在内容、形式及审美心理上都给了黄梅戏以决定性的影响。但黄梅戏是 开放性的,它将一边承袭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延展着东方艺术的审美情感;一边窥视着 世纪的曙光,放射出新文化的迷人风采。
贵州安顺布依族山歌
采风:贵州安顺布依族山歌(2009-08-23 00:39:27)转载分类:采风标签:双文采风布依族山歌贵州杂谈1、采茶歌正月采茶茶叶黄,几个姐妹去采茶。
二月采茶茶发芽,几个姐妹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随多安少转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妹在家中织手巾。
中间织起茶花朵,两边织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忙又忙,丢下茶盖去插秧。
插得秧来茶易老,采得茶来秧易黄。
五月采茶是端阳,打起美酒泡雄黄。
采茶多吃雄黄酒,免得文字扒衣裳。
六月采茶人忙忙,上采杨柳下采桑。
多采桑树喂蚕子,少采桑树多阴凉。
七月采茶秋风凉,妹在家中织衣裳。
织得一件穿身上,织得两件配成双。
八月采茶茶花开,蜜蜂采花顺山来。
大姐采朵头上戴,二姐采朵怀中揣。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炒酒满缸香。
采茶多吃重阳酒,一心一意去玩花。
十月采茶雪盖山,妹在家中烤炭火。
哥在外头受艰难,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一箩九担空。
十担一箩空九担,但怪冷来吹大风。
腊月采茶了一年,手提茶来上茶叶。
四方八面收完了,丢下茶来收茶叶。
2拐妹歌正月拐妹正月正,拐到二月才起身。
郎提盘缠妹带路,免得半路去求人。
二月拐妹过路旁,有人盘问我小郎。
三月拐妹过广西,买匹白马送妹骑。
郎骑白马妹坐轿,哪个说是拐来的。
四月拐妹过广东,广东广西花正红。
好花还要人去理,人不料理花不红。
五月拐妹过洛阳,洛阳桥上正赶场。
多买胭脂少买粉,收拾打扮热心肠。
六月拐妹过沙沟,丢落戒指在沟头。
七月拐妹在旗街,旗街绕绕插旗牌。
双手扒开红罗帐,蜜蜂绕梁桂(谷)花香。
八月拐妹桂(谷)花香,荆条板凳当牙床。
小郎会打包头柜,情妹会打石门开。
九月拐妹过仙桃,仙人姊妹搭仙桥。
哥是仙人桥上过,妹是江水往下流。
十月拐妹过大江,手把船头泪汪汪。
手提花巾擦眼泪,不知爹娘在哪方。
冬月拐妹过大坡,问郎家乡隔好多,隔个罐头隔条河。
腊月拐妹了一年,家家杀猪在过年。
人家有猪杀猪过,我们无猪过苦年。
3走亲歌 4迎亲歌我走姊妹正月正正月迎亲正月正来走姊妹是真心舅妈来到我家门有拿无拿莫介意不得板凳送你坐只讲人意值千金不得倒茶送你门我走姊妹二月间二月迎亲二月间来走姊妹才得闲舅妈到来我新鲜来到妹家妹陪伴来到妹家妹陪伴合心姊妹陪我玩前世修到得相连我走姊妹三月三三月迎亲三月三三月桃花开满山三月桃花开满山桃树开花结成果千里有缘才相会贤惠姊妹笑开颜求财搭伴过日子我走姊妹四月忙四月迎亲四月忙家家忙把早秧播家家户户栽早秧三天拿当两天做亲姊亲妹能想到姊妹听到来帮忙姊妹同情(心)来帮忙我走姊妹是端阳五月迎亲是端阳雄黄对酒满缸香高粱米酒造一缸走到妹家香酒味为姊为妹你来到金杯银杯倒来尝成全不成你要尝六月我来热忙忙六月迎亲热忙忙来到我家好歇凉你到妹家你歇凉树脚底有歇凉处家不成来业不就合心姊妹谈家常只在树下摆家常我走姊妹七月间七月迎亲七月间秋风秋雨满人间秋风秋雨到人间天气凉凉精神爽窄处拿在宽处想春光明媚喜洋洋得一天来过一天八月走亲桂花香八月迎亲桂花香满田满坝稻谷黄满田满坝稻谷黄妹家好运庄稼好一年一季也度过田中稻谷闪金光管他好歹是一场我走姊妹是重阳九月迎亲是重阳成熟稻谷收进仓粮食成熟要收藏妹妹勤劳又华富一季不好两季好自力更生样样强只要人心志气强十月走你小阳春十月迎亲小阳春田地小计做完成田地小计(季)也要行妹会安排计划好人家做来我也做大田大坝一片新为人只要有恒心冬月走你冷夸夸冬月迎亲冷夸夸人人出门都穿衣舅妈来时很担心商店服务态度好好好坏坏过日子随便(谁变)出来穿毛衣哪天能感舅妈情来走姊妹了一年姊妹得走了一年全家老小来团圆你我姊妹得团圆贤惠姊妹多仁义千言万语讲不尽姊妹同过快乐年姊妹共度欢喜年5当家歌正月当家正月正,我来当家钱操心。
口头民俗
口头民俗————茶茶的谚语1、茶树种植谚语法如种瓜千茶万桐,一世不穷千茶万桑,万事兴旺正月栽茶用手捺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衫桑栽厚土扎根牢,茶种酸土呵呵笑高山出名茶槐树不开花,种茶不还家一年种,二年采2、茶园管理谚语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三年不挖,茶树摘花老茶不改鸡骨头若要春茶好,春山开得早若要茶树好,铺草不可少若要茶树败,一季甘薯一季麦茶山不用粪,一年三届钉茶地晒得白,抵过小猪吃大麦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春山挖破皮,伏山挖见底修茶臂,理茶脚要吃茶,二八挖栏肥壅肥三年青拱拱虫一拱,梅家坞人要喝西北风根底肥,芽上催雪前冷,冻阴坡;雪后冷,冻阳坡锄头底下三分水熟地加生泥,胜似吃高丽一担春茶百担肥宁愿少施一次肥,不要多养一次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基肥足,春茶绿3、茶叶采摘谚语三岁可采叶卷上,叶舒次笋者上,芽者次小满熟了樱桃茶头茶不采,二茶不发头茶荒,二茶光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尖对尖,四十天,混茶当中间会采年年采,不会一年光谷雨前,嫌太早抢茶如抢宝,姑娘不嫁郎枣树发芽,上山采茶春茶一担,夏茶一头茶树三年破丫五年摘惊蛰过,茶脱壳做天难做四月天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插得秧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草摘秋茶,犯天骂稻时无破箩,茶时无太婆4、茶叶制作谚语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大锅炒茶对锅保小锅脚,对锅腰,大锅帽抛闷结合,多抛少闷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嫩叶老杀,老叶嫩杀5、茶叶贮藏谚语贮藏好,无价宝茶是草,箬是宝6、茶叶饮用谚语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水忌停,薪忌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龙井茶,虎跑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7、茶叶贸易谚语新茶到在先,捧得高似天;若要迟一脚,丢在山半边(资料来源:百度百科,/view/810066.htm)茶谜语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一章第二课劳动哺育最美的花
布达拉宫
这就是拉萨乃至青 藏高原的标志、被 世人称为“世界屋 脊的明珠”的布达 拉宫。
夜晚的布达拉宫
• 依山垒砌、坚固敦实的花岗岩墙体, 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大殿 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大鎏金宝瓶,再 加上红白黄三种色彩的装点,使得布达拉 宫气贯苍穹、无比雄伟。伫立于雪域之巅 的布达拉宫,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伟 大见证之一。
• 唐太宗一看禄东赞都答对了, 又加出一道题, 就是使臣必须在 五百名用面纱蒙头的宫女中挑出文成公主。使臣们谁都没见 过文成公主, 这题太难了。但是禄东赞已经了解到文成公主喜 好用一种奇特的香, 蜜蜂很喜欢这种香味。
• 辩认公主那天, 禄东赞偷偷地带了一些蜜蜂在身边, 他将蜜蜂一放, 蜜蜂便飞向有独特香味的文成公主。 禄东赞又一次赢了。唐太宗心想, 吐蕃大臣都如此 聪明, 能用这样大臣的国王肯定也很英明, 于是将文 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 在中外美术史上,以劳动者为主题的著名绘 画还有:
• 《伏尔加河的纤夫》《拾穗者》《在激流中 前进》《纺织女》《播种者》等。以劳动、 收获等为主题的
• 美术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劳动本身是平凡的、 质朴的,但劳动中总有一种积极向上、激励 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些伟大的美术作 品不仅是对劳动的某细节或瞬间的刻画,更 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对发现与创造过 程的讴歌。
•
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
劳动,就像时间海洋里的一艘巨轮,虽
历尽惊涛骇浪,却永远向前。正是乘
载着这艘巨轮,人类才从荒蛮走向文
明。所有的历史古迹、文化艺术,都
是这艘巨轮沿途激起的一朵朵美丽
的浪花。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
也将成就我们的美好人生。
感谢收看
为世界来宾奉献了一台国际一流的文艺演出—《最
存在之维——艺术史中的时间主题
齐鲁艺苑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总第189期QILU REALM OF ARTS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22.06.011存在之维———艺术史中的时间主题赵成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摘 要:在中外艺术史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它反映了艺术家对生命存在和艺术本体的理解,通过叙述性、象征性和现代性的多重表现,“时间”在不同种类、媒材与形式的艺术品中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关键词:时间;叙述性;象征性;现代性;艺术主题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22)06-0054-08收稿日期:2022-02-08作者简介:赵成清,男,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项目来源: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上半叶欧洲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思路与方法”(22GB132)阶段成果;四川大学研究生培养教育创新改革项目(GSGJHKC21006)和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2CX32)的阶段性成果。
时间是中外文化史中最常见和重要的主题。
孔子曾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P188)庄子则主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P364)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写道:“只有本真的时间性———它同时又是有终结的,才使得命运这样的东西成为可能,即使得本真的历史性成为可能。
”[3](P435)于贝尔曼在《在时间面前———艺术史与图像的时间错乱》中以“时间的晶体”喻指图像。
由于每个人都处于固定的时空中,艺术史家对很多艺术风格的划定也以时代为判定依据,如19世纪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就强调了艺术风格产生的三要素:时代、环境和种族,但现实中的人们往往对自身存在的时间维度浑然不觉,如福斯特所说的“延迟效应”,因为自我对审美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时间也因此而消逝。
[南昌采茶戏方卿戏姑]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方卿戏姑]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篇一: 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概述,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的缘起戏曲剧种,江西地方戏曲之一。
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南昌民间的“花灯”和“十二月采茶调”,经灯戏、三脚桩、半班等阶段而于清末形成。
采茶戏_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概述南昌采茶戏音乐伴奏的二胡有“花奏秦腔”的演奏方法,分中弓与短弓2种,而短弓又有顿弓、颤弓、上滑音、下滑音、打指等拉法。
传统剧目有以南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南瓜记》、《鸣冤记》、《辜家记》和《花轿记》,合称“南昌4大记”,富有乡土特色。
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扮演,如《攀笋》、《卖棉纱》等。
之后,随着剧情的需要,“二小”逐渐发展为“三小”,如《下南京》、《卖花线》等,因此民间俗称采茶灯为“三角班”。
后来,这种表演已不局限于表现茶事了,而是出现了大量表现日常生活内容的小戏,到了这时,“半班”也就因此宣告诞生了。
“半班”则已基本形成为采茶戏班的规模,有十几二十人,有服装、道具和乐队,已能够上演差不多完整的各种剧目,所以很受乡间民众的欢迎。
采茶戏_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进城清末民初,采茶戏艺人根据南昌发生的真实故事,创作了《南爪记》、《鸣冤记》、《辜家记》、《花娇记》等传统剧目。
“哭不死的梁山伯、杀不死的蔡鸣凤”,是人们对南昌采茶戏常演传统剧目的谑语。
尽管采茶戏颇受乡间民众的欢迎,但是由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南昌采茶戏内容不甚健康,大多为“十八摸”之类的黄色小调,难登大雅之堂,直到1927年才得以光明正大地进入南昌城。
据史料记载,1927年以前,南昌采茶戏也曾“偷偷摸摸”进城唱过“堂会”。
当时,官家为了取乐,便私下请戏班子进城演戏。
1927年,在南昌人脉熟络人士邓官保、徐志庭、商人梅三和三人的邀请下,以陈金水为首的采茶戏班子在当时的南昌新舞台京剧团演出。
由于南昌新舞台京剧团房东罗某的反对,2个月后,采茶戏班子搬至新昌舞台演出,但是最终由于各种原因,陈金水采茶戏班子离开了南昌城。
汤溪民谣
第八送郎送到屋角头,一撞撞去红血流,手拿香灰止止血,白领白手帕来包头,哎嘿哎嘿哟,白领手帕来包头。
第九送郎送到荷叶塘,摘张荷叶铺铺床,今年生个荷花女,明年生个读书郎,哎嘿哎嘿哟,明年生个读书郎。
第十送郎送杨梅垄,十株杨梅九株生,摘个杨梅吃吃起,杨梅树下好相逢,哎嘿哎嘿哟,杨梅树下好相逢。
日头落山紫竹林,三百馒头四百饼。撑排过海看丈人。丈人丈母不家里,看小姨,小姨楼上做花衣。
(唱):听见楼下姐夫声气响,三脚楼梯并两脚,双手开大门,双脚过门槛。
唉……姐夫啊,今日哈么怎难得,怎风吹来个?东风吹来也不来,西风吹来也不来,今日有事有个总要来,没事没个也不来。
小姨啊,小姨啊,你个没好妈妈生出个没好囡,夜烧热,日退凉,日日五更一桶面汤一碗茶,实在难服侍,实在难服侍!接你哝小姨服侍三五日便归来,七日便送来。
青天白日闹闹赌博场,
日夜赌博不合时,
口口声声买田种。
七月劝赌来是秋凉,
雇侬换马备冬粮,
七月八月混快过,
九月十月真难摊。
八月劝赌来桂花香
桂花树下摆赌博场
日夜赌博不合适,
口口声声买猪养。
九月劝赌来是重阳。
绍兴老酒攻鼻香,
卖得铜钿银子还赌账,
卖掉大屋住祠堂。
十月劝赌来是立秋
卖掉老婆好还账,
尹(又)省柴火,尹(又)省米。
擂鼓三通斩蔡阳。
十月采茶是霜降,
霸王自刎在乌江。
霸王本是英雄汉,
韩信功劳也不长。
十一月采茶冷凄凄,
王祥为母卧寒冰。
孝子救母卧寒冰,
天赐鲤鱼奉母亲。
十二月采茶雪纷纷,
孟宗哭竹在山林。
黔江民歌+筛子关门眼睛多.等歌词
黔江民歌筛子关门眼睛多.等歌词筛子关门眼睛多女:郎在高坡放早牛哎~妹在后园梳早头喂~郎在高山招招手唉~我的哥哥也~妹在后园点点头哟嗬喂哟喂。
男:太阳一出红似火哎~晒得小妹无处躲喂~小郎心里实难过唉~我的妹妹也~给顶草冒你戴着哟嗬喂哟喂。
女:斑鸠无窝满天飞哎~好久没有在一堆喂~说不尽的知心话唉~我的妹妹也~流不完的眼泪水哟嗬喂哟喂。
男:对河对面斜对门哎~看到小妹长成人喂~早盼爹妈来下聘唉~我的妹妹也~晚盼爹妈请媒人哟嗬喂哟喂。
女:铜盆淘米用手搓哎~经常难为我情哥喂~心想留郎吃饨饭唉~我的哥哥也~筛子关门眼睛多哟嗬喂哟喂。
男女合:筛子关门眼睛多哟嗬喂哟喂。
土家拗岩号子合:嘿呀佐嘞!嘿呀佐嘞!嘿呀佐嘞!嘿呀佐嘞!嘿呀佐嘞!嘿呀佐嘞!领:一个耶角色也~合:哟荷哟也,领:一股那劲嘞~合:哟喂,嘿呀佐嘞~领:嘿喂嘿呀佐嘞~合:嘿喂嘿呀佐嘞~领:喊起那号子才齐心,合:喊起那号子才齐心。
领:大家耶力气也~合:哟荷哟也,领:莫硬那拼嘞, 合:哟喂嘿呀佐嘞~领:嘿喂嘿呀佐嘞~合:嘿喂嘿呀佐嘞~领:要用那四两拨千斤~合:要用那四两拨千斤。
合:一个耶角色也~哟荷哟也,一股那劲嘞~哟喂,嘿呀佐嘞~嘿喂嘿呀佐嘞~嘿喂嘿呀佐嘞~喊起那号子才齐心,喊起那号子才齐心。
合:大家耶力气也~合:哟荷哟也,领:莫硬那拼嘞, 合:哟喂嘿呀佐嘞~领:嘿喂嘿呀佐嘞~合:嘿喂嘿呀佐嘞~领:要用那四两拨千斤~1合:要用那四两拨千斤。
合:嘿---嘿---嘿!才齐心!十八姣妹十八郎女:十八哥哥下山来~妹在房中绣花鞋~左手接住郎的伞~右手把郎抱在怀~亲口问郎哪里来,男:十八姣妹我的妻~我从苏州转来的~无事不到你家里~那年许我一双鞋~不为鞋子我不来。
女:心肝哥哥我的郎~鞋子扎起还没上~今天我家歇一晚~高点明灯把鞋上~明日穿起早回乡。
男:心肝妹妹我的妻~不在你家来歇起~那回你家歇一夜~回去妻子呕了气~七天七晚没答理。
女:叫声哥哥我的郎~哪有男儿怕婆娘~一天还她三道打~三天还她九道捶~好似烈马要倒威。
赣南采茶
推陈出新 近年来,赣州采茶歌舞剧团又推陈出新, 创作出了《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 ——献给客家母亲的爱》等新剧目, 并进京汇演,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 程” 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及其它数十个单项 奖。 昔日的山茶花,今天开放得更加烂漫。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茶戏的表演方式大致 经历了采茶歌——采茶 灯——采茶戏三个阶段。
采茶歌
在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 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此鼓舞劳动热情,茶 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 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 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 不比晚茶香。"这种小 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 便由来茶小曲组成 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 如"正月采茶是新年, 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 写书两交钱。二月 采茶......。"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 间舞蹈相结合,进入 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 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 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 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 "三角班"。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 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 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再后 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 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的演出已是 采荼戏的雏型了。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 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 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 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 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的风趣
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在赣南客家摇篮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赣南采茶戏,是 客家先贤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祖国百花园 中一朵鲜艳的山茶花,是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 之一。早期,客家先民南迁落户赣南山区,靠勤 劳的双手垦荒种茶,以茶谋生,使赣南名茶盛行, 贡茶众多。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茶山劳作中,常以 唱山歌抒情。山歌中有“十二月采茶歌”颇具影 响,流传广泛。据明万历年间石城崖岭熊氏六修 宗谱载:“……每日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 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自击竹附和,声呜呜然, 撼户牖。”随着茶歌的传唱,在安远九龙山茶区 落户的客家人,加上采茶、摘茶的动作,借以当 时盛行茶区的马灯、龙灯和狮舞形式,发展成了 载歌载舞的茶篮灯。茶篮灯的出现很快被客家人 所接受,逢年过节或茶山开市均以茶篮灯助兴而 备受欢迎。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及艺术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发展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
气息乡土气息浓郁的喜剧形式
赣南采茶戏原有的传统剧目都由艺人口头创作,因此,生活 语言丰富,常常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使其形成了一种具 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喜剧表演形式。如《补布鞋》,《试妻》 等剧目,情节都比较简单,结合日常生活琐事入戏,但靠 其幽默的语言,调侃的态度,浓浓的生活情趣,丰富多采 的唱腔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却使观众捧腹。同时,赣南采茶 戏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对劳动过程、生活动作和动物形态 的模拟美化,如摘茶、捡菌子、打猪草、捡田螺等动作都 被加工运用到歌舞戏中。例如,《九龙山摘茶》里便有一 系列生活、生产动作入戏:《双捡菌子》一戏中的大宝、 三妹子则有深山对歌和双捡菌子的歌舞场面等。经历过了 采茶歌舞艺人的加工、提炼,特别是历经千百次夸张和即 兴的表演,产生了丰富多采的、趣味性很浓的舞蹈动作。 幽默的语言和趣味性的舞蹈动作,使赣南的采茶戏富有浓 厚的喜剧色彩,哪怕是悲剧事件,也往往以喜剧形式来表 演,如《大劝夫》,讲述一对穷夫妻的辛酸史,却以喜剧 来进行调侃;采茶戏的《满妹贺喜》描述老夫少妻与呆汉 俊妻的两对婚姻悲剧,亦以喜剧手法为基础。采茶戏的喜 剧表演形式折射出赣南客家人充满乐观的生活态度。
《十二月采茶调》
《十二月采茶调》
《十二月采茶调》歌词:
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
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里绣手巾。
西边绣起茶花朵,当中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耽搁田中铧牛郎。
铧好田来秧又老,栽得秧来麦又黄。
五月采茶茶叶团,茶树脚下老龙盘。
烧钱化纸敬土地,青苗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杨柳下栽桑。
多栽桑树养蚕子,又栽杨柳好歇凉。
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
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
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
家家造有重阳酒,三杯美酒祭重阳。
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走忙忙。
脚踏船头江中去,卖完细茶转回乡。
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籽九担空。
十担茶籽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
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
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月采茶歌
正月采茶是新年,二十四女打秋钱头顶南瓜有地富,这是黄昏李翠连二月采茶茶发芽,手搬技子采茶芽郎采多来妹采少,将多有少转回家三月采茶茶叶青,妹在家中绣手巾两边绣起茶花朵,中间绣起采茶人四月采茶茶叶黄,妹在家中两头忙以头忙忙又自可,外头忙忙大麦黄提起大麦高掉起,提起小麦早栽秧五月采茶茶叶圆,妹在家中绣龙船龙船绣起千匹马,山神土地保平安六月采茶夜难当,多栽杨柳少栽桑栽棵杨柳清明采,栽棵黄桑多阴凉有心栽桑桑不发,无心插柳柳成双七月采茶茶叶虚,妹在家中绣郎衣绣起张郎李脚短,李郎穿得伞布西八月采茶茶叶香,风吹茶叶满山香大姐回头看二姐,二姐回头看小郎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早就桂花香人家早酒有人吃,妹家有酒无人尝
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进四梁过了大江慢慢走,再走十里到家乡十一腊月下大霜,脚又乾来手又僵写封书信带回去,大布鞋子做两双大布鞋子不行迟,毛莲草鞋编两双腊月采茶过年冬,十担茶笼九担空要等腊年春三夜,茶树脚下又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