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

刘逸凡

(交通工程1402班)2014110102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功能的单体公共建筑已不能完全适应日益丰富和变化的城市生活,城市建筑正逐渐向多功能和综合化发展。例如在同一栋高层建筑中,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和地下室中分别布置商业、文娱、办公、居住以及停车等功能区,这些建筑将城市的一部分交通功能和市政公用设施与商业等建筑功能综合在一起,往往随着城市的立体化再开发而伴生于城市地下空间中,故可以称为地下城市综合体。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下工程地下隧

and the basement. These buildings will be urban part of traffic function and municipal public facilities and commercial building function together, often with three-dimensional urban redevelopment and companion was born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So it can be called the underground urban complex.

Key word: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unnel

地下公共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发展,类型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城市功能和城市环境改善角度来考虑的地下公共建筑日渐受到重视。地下公共建筑在功能、空间以及设备等方面与地面上的同类型建筑并无原则上的区别,但从节约城市用地、保留开敞空间、改善城市景观等方面来看,地下公共建筑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成为其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1995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超过660座,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77%,2000年,全国城市数超过800座,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左右。短时间内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的急剧增大,势必使与不协调的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城市综合症”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人口超饱和,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城市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抗灾自救能力降低等等。城市化的高

速发展,迫使人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城市的特点是人口的集中,集居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决定了有些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更方便,因此土地的市场价值就决定于其位置在人口分布格局中的地理区位,正是不同区位城市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差异产生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市场价值。土地价值既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的特征,同时又是塑造城市形态的动力,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城市空间开发的立体化。现代城市的立体化体现在于中心区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也反映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土资源。

我国成规模的地下空间利用始于西北的窑洞,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则源于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中城市人防工程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人民防空工程都是1960-1970年代紧急战备期间,通过搞群众运动"边设计、边施工"建造起来的低标准设施,使用价值普遍不高,还成为进一步开发建设的障碍。

根据中国工程院1999年完成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近年来,因城市建设需要和工程质量问题拆除、报废的人防工程已近800万平方米,其中因城建需要拆除约600万平方米,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始于地下铁路的建设,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青岛、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哈尔滨、佛山等城市正在建设之中,还有二十多个城市正在积极筹划之中。而地铁的建设和城市中心区的大规模改建加快了新一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速度,如北京的西单文化广场、东直门和西直门交通枢纽,上海静安寺广场,杭州钱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深圳福田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等。

目前全国已建成的人民防空工程近3500万平方米,其中位于大连市火车站前的“不夜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下综合体,建筑面积达到147000平方米,而哈尔滨将数条地下街连成一体,形成了25万平方米的地下城。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情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将会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法律认证难题。

广州地下空间开发长期以来多与人防工程相结合,如早期的广州火车站前广场的“地中海”地下商场;近年来地铁建设使沿线人防工程商业开发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英雄广场地下的“流行前线”、世纪大道地下的“康王路地下商业街”都是在地铁站旁与地铁沟通的大型地下商业设施。地铁建设将大量人流引向地表之下,使近年来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呈现一个新的高潮。除了前述与人防工

程“平战结合”的“流行前线”和“康王路地下商业街”外,开始出现了地下空间产权式开发的新动向。人民公园南是地铁1、2号线的换乘站,这里每天都会有大量客流聚集,而且又位于广州市传城市中轴线和中山五路交界处,是老广州的商业核心区,原规划就是地铁上盖物业建设用地,但是由于后来规划调整为城市广场用地,地铁公司在无法建设地面物业的情况下决定开发地下商业空间。这是广州第一次面临地下商业空间开发权认证的挑战,没有国家法律支撑,以前的地下人防工程都是国有物业、战备设施。因此,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仍然任重而道远。

正因种种不足,所以我认为我国必然在未来会提出若干修正改正措施,以合理地加快国内地下空间利用情况。个人认为有以下趋势:

1.地下空间规划法律及规范体系的日趋完善

虽然近年来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展了各个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繁荣了城市经济。但处于朝阳发展阶段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从编制技术角度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相对于完善的地面空间规划体系来说,地下空间规划的竞争力和重要性仍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中国城市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仍然属于一个新兴课题,其发展历程并不长。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还没有颁布任何国家性质的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规范和技术标准。各大科研院校及相关地下空间研究机构对于城市在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深度、阶段把握、技术方法等方面还处于各自摸索阶段,并未形成统一。

因此,如何完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法律及规范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地下空间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现有地下空间基础理论研究之上,国家城市规划主管机构的主持下制定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规范和技术标准,将有效控制地下空间规划各层次的内容和深度;衔接地下空间规划与规划主干体系的关系;界定规划当中所需要的各项强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意见。

2.地下空间规划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而后,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在其《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给予综合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其强调的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中国,1994年编制的《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