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课堂PPT)
红火蚁危害及其防治
红火蚁危害及其防治一、来源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州巴拉那河流域,1930年入侵北美,本世纪初传入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我国分布于台湾桃园、嘉义、台北(2003)、广东的湛江吴川(2004)、香港(2005)和澳门(2005)等地,为此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我国最早在广东发现,属于四川省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
目前在东区、盐边县有发现。
二、红火蚁的形态特征红火蚁是隶属于膜翅目蚁科的一种昆虫和我们常见的蚂蚁是近亲,成虫体红褐色,体长为3~6毫米,头部的线呈倒“Y”形,大颚具4齿,中胸侧板有刻纹或表面粗糙。
复眼明显,由数十个小眼构成。
触角10节,锤节2节。
腹锤间有2节明显腰节(腹柄节与后腹柄节),无前伸腹节齿。
三、红火蚁的生活习性红火蚁为地栖型生物,一般於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堤坝、路边、村道、草坪、花园、高尔夫球场等较为阴暗的地方筑巢。
最容易的分辨方法是辩认蚁丘,其成熟蚁巢会以上土壤堆出高约10至40厘米,直径约30至50厘米的蚁丘,但新形蚁巢约在4至9个月后才会成熟而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
发现有高于10厘米以上的蚁丘,或有大规模沙堆状的蚁巢,或发现有大量红色蚂蚁出现地表活动,可初步怀疑为红火蚁。
此外,红火蚁巢内具明显蜂巢状结构,其它蚂蚁巢内较少见。
红火蚁族群数量庞大,繁殖极强,除春末夏初时的适宜条件下在土壤中挖掘小巢穴雌雄交配外,雌雄蚁还可飞到约90至300米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要通过受蚁巢污染的种子、苗、木、盆等带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和培介质传播,集装箱箱体成或货物馐中黏附带有蚁巢的土壤及其它可带新交尾蚁后或蚁巢的物品进行人为运输传播也是其传播的重要途径。
红火蚁的危害四、危害:成虫食性广泛,其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还会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
其进攻体型相对大的鸟类等的眼等要害器官。
红火蚁伤害预防治理技术方案
红火蚁伤害预防治理技术方案
1. 红火蚁的危害
红火蚁是一种具有较强攻击性的蚂蚁,其叮咬会引起疼痛、红肿、瘙痒等症状,甚至引发过敏反应和感染。
红火蚁的扩散对农业、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2. 预防控制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伤害,我们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2.1. 监测与报警系统
建立红火蚁的监测与报警系统,通过布设监测器、利用物联网
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红火蚁的活动情况。
当发现红火蚁的踪迹或活
动迹象时,及时发出警报,便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2.2.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等生物控制措施,利用天敌的捕食作用来控制红火蚁
的数量。
该方法具有相对较低的环境风险,能够有效地遏制红火蚁
的扩散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捕捉和消灭
采用特制的捕捉器具或诱饵来吸引红火蚁并将其捕捉或消灭。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减少红火蚁的数量,预防其进一步扩散。
2.4. 教育宣传
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红火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资料、宣传活动等途径,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控制的方法,促使大家共同参与红火蚁的管理和治理工作。
3. 监测评估
建立完善的红火蚁监测评估体系,对红火蚁的种群分布、数量和危害程度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预防控制方案,以提高预防治理效果。
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红火蚁的伤害,保护农业、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概述红火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入侵性昆虫,其蚁后数量庞大,攻击性强,对人畜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红火蚁的传播和控制其种群数量,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红火蚁的特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褐色,身长约2-6毫米。
其具有独特的蚁后数量控制机制,即多蚁后制度,使得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三、红火蚁的生活习性1. 红火蚁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草坪、花园、公园等。
2. 红火蚁以昆虫、蚂蚁蜜露、植物种子等为食物来源。
3. 红火蚁的蚁后数量庞大,具有攻击性,一旦受到威胁,会迅速发起攻击,并在攻击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蚁酸。
四、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红火蚁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网络等渠道,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2. 建立红火蚁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区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加强入境物品的检疫工作,特别是对来自红火蚁疫区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和处理。
4.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及时清除可能成为红火蚁栖息地的草坪、花园等地的垃圾和杂草。
5. 鼓励居民在家庭花园中种植对红火蚁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如薄荷、马齿苋等。
五、红火蚁的控制措施1. 机械控制:使用专业的红火蚁灭蚁工具,如灭蚁剂、灭蚁粉等,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2. 生物控制:引入红火蚁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蚁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红火蚁的种群数量。
3. 化学控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对红火蚁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杀虫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物理控制:通过热水、高温蒸汽等物理手段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处理,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六、红火蚁的处理方法1. 当发现红火蚁巢穴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红火蚁的进一步扩散。
红火蚁危害及防控技术
蚁后率先产的第一批卵,在2周~1个月的时间发育成第一批 小型工蚁,然后才开始孵化出大型工蚁。
红火蚁强大适应能力:
1、红火蚁食性杂,食物谱广 2、繁殖能力强,种群密度大 3、适宜温区宽、适宜地理区域广 4、 竞争能力强 5、自然扩散能力强,传播速度快
● 第一步: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 ● 第二步:涂止痒药或过敏药剂; ● 第三步:如出现头晕、胸痛、恶心、严重出汗、血压低、呼吸困难和言语模糊等症状请第一时间
到医院治理。
七、防控方法
1.诱饵毒杀 单巢处理、大面积撒施 2.药剂灌巢(药水或药粉) 3.物理方法 沸水处理、水淹法、液氮灌巢
学校防控建议方案
红火蚁防控专用诱饵药剂
红火蚁防控专用诱饵药剂
推荐使用技术
● 对单个蚁巢用药。 ● 将本饵剂20~30克均匀撒施与蚁巢周围30厘米
~1米的地面上,如蚁巢较大可适当加大施药量。
推荐使用技术
●红火蚁发生面积大、蚁 巢密度高的区域:
●采用撒施和点施结合的 施药方法,撒施每亩毒 饵用量300-600克,同 时在蚁巢周围加施20克 /巢药量。
里的速度扩散。 ●2004年5月台湾报道在台北、桃园、嘉义等地区发
现红火蚁入侵危害。 ●2004年12月湛江吴川市首先发现红火蚁入侵大陆。
国内红火蚁情况
农业部2005年1月17日将其列入禁止进境检疫性有害 生物名单和国内检疫害虫名单。 中国:目前在13个省(包括台湾)和直辖市(重庆) 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无法找到蚁巢时,直接 在处理区域撒施毒饵
注意事项
●1、每年的第一次施药务必要全面、周到; ●2、在气温为20~30℃的晴天用药最好,低温季节在
红火蚁入侵危害特点及检疫防控对策
------------------------------------阖见楫僚2021年第1期总第184期韻物粒瘦红火蚁入侵危害特点及检疫防控对策韩群营I朱汉桥2徐伟$(1.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蔡甸430100;2.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植物检疫站湖北蔡甸430100)中图分类号:S41-30文献识别码:B文献编号:10055-6114(2021)01-009-()03摘要:2018年,湖北省首次在蔡甸区发现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o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系统调查发生情况点,结合防控实践提出了有效的检疫防控对策。
关键词:红火蚁;入侵;危害;防控技术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膜翅目(Hymenoptem),蚁科(Formicidae),家蚁亚科(Myr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原产于南美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100种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2004年入侵我国,2005年原国家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⑵。
2018年在武汉市蔡甸区首次发现。
疫情发生后,蔡甸区农业、林业部门分工协作,做了大量工作,疫情控制扑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蔡甸区红火蚁入侵疫情、发生现状及防控情况2018年10月中旬,根据群众反映,玉贤街前进村林地农民在挖鱼塘时,被一种蚂蚁咬伤,出现呼吸困难、身上多处红肿症状。
蔡甸区植物检疫站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咬人的蚂蚁疑似红火蚁,迅速向市植检站、省植保总站进行了报告,并采集了昆虫掌握了红火蚁在当地发生的动态和入侵危害特活体样本送检。
随后,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蚁害专家、省市植物检疫站的领导专家,对现场进行勘验,当地蚁巢已经比较密集,且有婚飞蚁出现,表明该地区红火蚁巢体已经成熟,已经定殖并可能传播蔓延。
红火蚁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方法(2012)
红火蚁的危害
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嫩茎、 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嫩茎、果实和 根系、危害农业生产; 根系、危害农业生产; 破坏生态平衡,大量猎杀土生昆虫, 破坏生态平衡,大量猎杀土生昆虫,红火 蚁出没的地域,小蜥蜴等动物基本灭绝。 蚁出没的地域,小蜥蜴等动物基本灭绝。 破坏公共设施。 破坏公共设施。 主动攻击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 主动攻击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美国每 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被它们蛰伤, 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被它们蛰伤,1984 年就有100余人死于红火蚁的攻击。 年就有 余人死于红火蚁的攻击
25
如发现有群众被蚂蚁咬伤或发现 有疑似红火蚁,请与当地镇( 有疑似红火蚁,请与当地镇(街) 政府农办或区植检部门联系,联 政府农办或区植检部门联系, 系电话: 系电话:88883909,88889123 ,
26
11
红火蚁生态特性
族群数量庞大,成熟蚁巢有 族群数量庞大,成熟蚁巢有10--50 万头蚁/穴 其中除100--200只雌蚁 万头蚁 穴,其中除 只雌蚁 与蚁后及部分雄蚁外, 与蚁后及部分雄蚁外,大多数均为 职蚁。 职蚁。
12
13
红火蚁生态特性
繁殖速度惊人,每头蚁后寿命可达6到 年 繁殖速度惊人,每头蚁后寿命可达 到7年, 寿命可达 每天产卵300—400粒,其生长周期快速,数 粒 其生长周期快速, 每天产卵 月内即可发展为独立蚁群( 月内即可发展为独立蚁群(一个新巢成熟约 4—9个月),每公顷之数量可达 个月),每公顷之数量可达1000个以上 个月),每公顷之数量可达 个以上 在繁殖季节,雌雄红火蚁会飞到约 至 在繁殖季节,雌雄红火蚁会飞到约90至300米 米 的高空进行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可以飞行 的高空进行交配, 公里外, 到3至5公里外,寻觅新的筑巢地点。 至 公里外 寻觅新的筑巢地点。
我国红火蚁的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
我国红火蚁的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红火蚁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存在巨大危害,自2003年起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这一物种,我国需高度重视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治工作。
本文对红火蚁的特点、我国红火蚁的现状、目前的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火蚁的具体防治措施。
1 红火蚁的特点据Vinson 1997年介绍,红火蚁是一种群居性昆虫,其具有两种社会类型,一种是单蚁后的单后型,另一种是多蚁后的多后型。
据邵敬国等2008年的研究,我国多后型与单后型共存,但以多后型为主,其中多后型与单后型的比例为4:1。
红火蚁可以有多个蚁后,它们可以活6~8年,一年生产250,000只工蚁(Kate & Jeff,2015)。
红火蚁耐受最低温度为3.6℃,最高温度为40.7℃。
在气温为11~42℃时,工蚁均可外出至地表觅食,而在20~36℃时达到觅食活跃温度,通常凉爽季节的白天,尤其是中午时间,以及炎热季节的早晨、傍晚、和夜间,工蚁除外觅食比较积极。
当春天的周平均土壤温度升高到10℃以上时,蚁后开始产卵;当温度达到22℃和22.5℃以上时,工蚁和繁殖蚁开始出现化蛹和羽化;当温度达到24℃及以上时,繁殖蚁可发生婚飞,而婚飞的基本条件是气温达到24~32℃,空气相对湿度约80%。
红火蚁的自然扩散主要依靠繁殖蚁的婚飞。
当气温、湿度等气候和环境条件合适时,繁殖蚁会从成熟蚁巢中出巢,飞到大约90~300m的空中进行交配。
当完成交尾后,大部分雌蚁可飞行数百米,极少数可飞行3~5km,降落后寻觅构筑新巢的合适地点。
如有风力的助力,则可扩散至更远,最远数据可达16km。
建巢后,一般1~2个月会迁移一次,迁移的距离约为1~10m,大部分迁移距离为3~5m,而迁移的方向是随机的。
而多后型经常采用分巢的方式建立新群体,也就是一部分蚁后带领一部分工蚁离开原来的巢穴,在附近寻觅合适的地址建立新巢。
随着国际及国内贸易的发展,红火蚁的人为传播扩散也在逐渐增多,主要依靠苗木、花卉、草皮等植物的调运,以及垃圾、土壤、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等物品或工具的运输而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有害生物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摘除马蜂窝
人们常用捅了马蜂窝来形容闯了大祸,那 么是不是说马蜂窝就没法治了呢?安全有 效办法是在晚上待马蜂回巢后,在黑暗中 用大小合适的布袋,将蜂巢套住后连根取 下,用热水浸死马蜂即可。火攻、水攻、 烟攻、药攻都不是最安全的办法。情况复 杂或危险时请昆虫专家或消防队来对付, 绝对是最聪明的选择!
{昆虫膜翅目中细腰亚目针尾部的总科就通称为胡蜂,胡蜂俗称马蜂、黄 蜂,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 其中又分为胡蜂(虎頭蜂hornet)(Vespinae)、长脚蜂(Polistes)和狭腹 胡蜂(Stenogastridae)三个亚科。现在全世界已知的胡蜂约有5000种以上,中
国记载的也有200余种。
常见毒蜂对比
危害
蜂毒是由工蜂的毒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其化学成分极其复 杂,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多肽、酶、生物胺、胆碱、甘 油等物质和19种游离氨基酸等。在组成蜂毒的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 的含量最高,约占干蜂毒的50%。正是这一成分成为了患者致病致死 的罪魁祸首。因为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具有收缩血管的作 用,同时蜂毒的血溶性又极强,因此对心脏的损害也就极大。据医院 肾脏内分泌科的时大夫说,遇袭者在被蜇以后,普遍出现头痛、恶心、 呕吐、发热、腹泻、气喘、气急、呼吸困难等诸多症状,以致肌肉痉 挛,昏迷不醒,严重者出现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死。医院收治 的死亡病例均是由于心脏或是肾脏功能的损害而致死的。
红火蚁有什么危害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1. 引言1.1 疫情背景介绍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和侵袭性的昆虫,原产于南美洲,后经人为介绍传入美国等国家,并在中国等地区广泛分布。
红火蚁对人畜具有明显的危害性,其蚂蚁蛰伤后会引起起疼痛、肿胀及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红火蚁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导致红火蚁疫情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特别是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红火蚁的危害性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红火蚁疫情,控制其传播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对红火蚁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红火蚁疫情特点和发生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对策,加强环境治理和物理防治,才能有效遏制红火蚁疫情的蔓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红火蚁疫情的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
通过本研究,旨在增进对红火蚁疫情的了解,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效应对红火蚁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防控工作,希望能够减少红火蚁疫情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境治理和物理防治方法的探讨,为未来红火蚁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助力全面提高红火蚁疫情的防控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 正文2.1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红火蚁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昆虫,其疫情具有以下特点:1. 迅速蔓延:红火蚁疫情具有快速蔓延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占领大片区域。
由于红火蚁的种群增长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迅速扩散。
2. 高度危害:红火蚁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很大。
它们的螫刺有毒,螫伤会引起疼痛、瘙痒、发炎等症状,对过敏体质的人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 难以根除:红火蚁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而且它们在建筑物、园林、田间地头等各种环境中都能生存繁衍。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入侵性的蚂蚁种类,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
一、物理防治1. 清除红火蚁的巢穴:红火蚁的巢穴通常位于土壤中,可以通过挖掘或者冲洗的方式清除。
在清除巢穴时,应戴上防护手套和长袖衣物,以免被红火蚁的螫针刺伤。
2. 封堵红火蚁的入侵途径:检查房屋和建造物周围的缝隙、裂缝和开口,封堵红火蚁的入侵途径。
可以使用硅胶、密封胶或者防火胶等材料进行封堵。
3. 清除红火蚁的食物源:红火蚁通常以食物为诱饵,因此及时清除食物源可以有效减少它们的数量。
保持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清洁,垃圾桶要盖好,食物要妥善保存。
二、化学防治1. 使用杀虫剂:选择适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杀死红火蚁。
常见的杀虫剂包括氯氰菊酯、灭蚁宁等。
使用杀虫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操作,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2. 设置诱饵:将含有杀虫剂的诱饵放置在红火蚁时常出没的地方,诱饵会吸引红火蚁前来觅食,从而达到控制的效果。
常见的诱饵包括液体诱饵和颗粒状诱饵。
3. 喷洒防护剂:喷洒防护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阻挠红火蚁的进入。
常见的防护剂包括氟虫腈和氟虫脲等。
三、生物防治1. 引入天敌:引入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例如,引入红火蚁的天敌——红眼蜂(Pseudacteon spp.)可以匡助控制红火蚁的扩散。
红眼蜂会寄生在红火蚁身上,从而减少红火蚁的数量。
2. 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者昆虫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农药,对红火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苏木精、苦楝碱等。
3.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红火蚁的危害。
四、预防措施1. 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红火蚁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害虫红火蚁的危害与防控
害虫红火蚁的危害与防控发布时间:2022-12-27T03:18:33.12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17期作者:和跃玲[导读] 人类虽是万物之灵,但是仍然难免会受到其他物种的侵害,和跃玲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娜允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省普洱市,665899摘要:人类虽是万物之灵,但是仍然难免会受到其他物种的侵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各种有害生物的认识与了解,并科学性的摸索和总结防范和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有效措施,以便保证人类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在生物领域中,红火蚁是一种既会侵害大田农作物,又会攻击人类及动物的有害物种,而且对公共设施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国际上将红火蚁列为最危险的有害物种,本文着重探讨红火蚁的危害性与识别方法及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促进红火蚁危害合理应对。
关键词:害虫红火蚁;危害;防控引言红火蚁是一种红色蚂蚁,对动植物及公共设施等都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具有分布广泛、防治难度高等特点,红火蚁的故乡是南美,对于我国而言属于入侵生物,鉴于红火蚁一旦大量出现,会造成粮食作物以及各类果蔬大幅减产,而且红火蚁攻击人体后,轻则导致人体脓包,重则会让人休克死亡,可见其危害性是极其严重的,因此不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社会大众,都需要准确了解和掌握红火蚁的形态特点于蚁巢特点,以及切实有效的防治技术应用措施,避免其泛滥成灾。
1红火蚁的危害1.1对公共设施的危害红火蚁还会威胁到公共设施的安全。
据相关资料表明红火蚁对供电、堤坝以及电信等设施会产生严重破坏。
另外蚁丘和工蚁还会破坏农业机械设备,还会影响到人工操作的执行。
除此以外,红火蚁会在农林灌溉设备内部大量的聚集,比如说空调、电源还有水泵。
另外红火蚁还会对机场指示灯、通讯设备以及交通信号灯等造成危害,一方面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1.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入侵后的红火蚁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侵害到本地生物物种,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岂会影响到整个农林生态环境。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红火蚁是一种外来物种,它们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害虫。
红火蚁的特点主要是群体性攻击和高度侵略性。
当人们不慎触动了它们的巢穴时,它们会立即发动攻击,刺咬人体及动物,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红火蚁的疫情发生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红火蚁是一种模式化的异蚁,其种群数量急剧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天敌缺乏、环境因素适宜和人为原因。
一方面,红火蚁天敌极少,没有天敌控制,能够迅速繁殖。
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适宜火蚁生存,温暖潮湿的气候和灌木丛林是火蚁生存的理想场所。
而且,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人们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土地表面的覆盖层,火蚁得到了生长繁殖的机会。
红火蚁的防控对策红火蚁的防控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宣传教育。
要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增强大众防范意识和基本知识,使公众了解红火蚁的基本特征、危害和防治方法。
2.加强监测和预警。
对红火蚂蚁的传入、扩散和危害,应进行全面的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火蚂蚁的建巢和传播,及时采取遏制和消灭措施。
3.强化环境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不随意破坏土地表面的覆盖层,减少红火蚬生长的机会。
4.采取物理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灭蚁剂喷雾、陷阱、隔离带、化学控制等。
5.开展生物防治。
红火蚂蚁天敌缺少,因此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
天敌往往可快速控制红火蚂蚁种群生长。
6.加强科研攻关。
对红火蚂蚁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综上所述,红火蚂蚁是一种十分危害的物种,不仅对农业、林业和城市建设带来极大问题,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社会稳定和公民安全。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又称为“火蚁”,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入侵性物种。
它们具有高度的侵略性和繁殖能力,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为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农业产业,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1. 检测和监测红火蚁的早期发现是预防和控制的关键。
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测,可以匡助我们及时发现红火蚁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蚁道观察、粘虫板和诱饵监测等。
在高风险区域,可以设置监测站点,并定期检查是否有红火蚁的迹象。
2. 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红火蚁传播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宣传册、海报、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危害和防控知识。
同时,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让更多人了解红火蚁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3. 旅行和运输的控制红火蚁往往通过人类活动的扩散传播。
为了控制其传播,需要加强对旅行和运输的控制。
在高风险区域,可以设立检疫站点,对来自疫区的物品进行检查和处理。
同时,旅客和运输公司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检查行李和货物,防止红火蚁的携带和传播。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且环保的红火蚁控制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和天然病原体,可以有效地控制红火蚁的数量和扩散。
例如,引入红火蚁天敌的昆虫,如寄生蜂和捕食昆虫,可以匡助减少红火蚁的种群密度。
此外,病毒和真菌等天然病原体也可以用于控制红火蚁的传播。
5.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红火蚁控制的一种常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按照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并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
化学防治应该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控制效果。
6. 土壤处理红火蚁往往在土壤中筑巢和繁殖。
因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是控制红火蚁的重要步骤。
可以使用土壤处理剂,如残杀剂和土壤调节剂,对受感染的土壤进行处理。
此外,定期修剪草坪和清除堆积物,可以减少红火蚁的筑巢和繁殖场所。
红火蚁蜇伤急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静脉输液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导致休克的患者, 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过敏、 抗休克治疗。
注射药物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给予糖皮质 激素类药物注射,如地塞米松、氢化 可的松等,以快速控制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的患者 ,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心电监护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除颤仪、 呼吸机等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注射肾上腺素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导致休克的患者, 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以快速缓解症 状。
抢救准备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进行心 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03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策略
局部感染风险及预防措施
局部感染风险
红火蚁蜇伤后,其毒液中的细菌、病 毒等病原体可能导致伤口局部感染, 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症 状。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再 次受伤;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 合和器官功能恢复;对于出现后遗症 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和护 理指导。
04
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实践应 用
专家共识内容概述
红火蚁蜇伤的诊断标准
01
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识别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强调对疑
似病例的及时确诊。
VS
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接触红火 蚁,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轻度过敏可口 服抗过敏药物;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给予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多器官功能损害保护策略
器官功能损害风险
红火蚁蜇伤严重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如心肌损伤、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
浅谈红火蚁疫情防控措施
浅谈红火蚁疫情防控措施发布时间:2021-09-15T08:12:54.86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6期作者:陈恭[导读] 雌蚁和雄蚁有单眼雌蚁触角一般 11节,雄蚁触角- .般12节。
并胸腹节不具刺或齿。
昆明市官渡区官渡街道办事处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 650118红火蚁(学名: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难以防治而得名。
其通用名火蚁,则指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
红火蚁分布广泛,为极具破坏力入侵生物之一。
在中国红火蚁是入侵生物。
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
其中的工蚁又可分为一至多型,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
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则有纵脊向前延伸成齿。
雌蚁和雄蚁有单眼雌蚁触角一般 11节,雄蚁触角- .般12节。
并胸腹节不具刺或齿。
一、形态特征:生殖型雌蚁:有翅型雌蚁体长8~10mm,头及胸部棕褐色,腹部黑褐色,着生翅2对,头部细小,触角呈膝状,胸部发达,前胸背板亦显著隆起。
雌蚁婚飞交配后落地,将翅脱落结巢成为蚁后。
蚁后体形(特别是腹部)可随寿命的增长不断增大。
雄蚁:体长7~8mm,体黑色,着生翅2对,头部细小,触角呈丝状,胸部发达,前胸背板显著隆起。
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橘红色,腹部背板色呈深褐。
小型工蚁:体长2.5~4.0mm。
头、胸、触角及各足均为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
头部略呈方形,复眼细小,由数十个小眼组成,黑色,位于头部两侧上方。
触角共10节,柄节(第1节)最长,但不达头顶,鞭节端部两节膨大呈棒状。
额下方连接的唇基(clypeus)明显,两侧各有齿1个,唇基内缘中央具三角形小内1个,齿基部上方着生刚毛1根。
上唇退化。
山区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控
山区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控山区红火蚁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昆虫,主要生活在山区的草地和林地中,它们的巢穴通常隐藏在土壤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山区红火蚁,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控措施。
1.生命周期山区红火蚁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蚁四个阶段,从卵到成蚁通常需要4-6周的时间。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个巢穴中可能有成千上万只蚂蚁。
2.栖息地山区红火蚁非常适应山区的生存环境,它们喜欢建造巢穴在土壤中,通常选择潮湿的地方,比如林地边缘、草地、树根等地方都是它们的栖息地。
3.活动规律山区红火蚁主要在白天进行觅食活动,它们喜欢攀爬植物,寻找昆虫和植物的分泌物作为食物。
在夜间或者低温的环境中,它们通常会躲藏在巢穴中,减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山区红火蚁的危害1.对农作物的危害山区红火蚁会攻击农作物的种子和幼苗,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特别是在播种或移栽季节,它们可能会聚集到农田中,对农作物造成重大危害。
2.对人畜的威胁山区红火蚁的叮咬对人体和家畜都具有一定的危害,它们的叮咬会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等不适症状。
尤其是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被山区红火蚁叮咬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山区红火蚁喜欢攀爬植物,它们可以破坏植物的结构,并通过它们体表的分泌物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山区红火蚁还会捕食其他昆虫,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1.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山区红火蚁的数量,比如天敌昆虫、蜘蛛、捕食性鸟类等。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山区红火蚁的数量,降低其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2.化学防治可以利用化学药剂对山区红火蚁的巢穴进行喷洒,杀灭蚂蚁并阻断其生长繁殖的过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对人体和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环境改良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干燥和通风,可以减少山区红火蚁的栖息地,从而减少其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分析结论
• 华南农大:应采取严格的检疫和防疫等风险管 理措施,阻止其传入;在入侵地要采取断然措 施扑灭疫情,竭尽所能地防止红火蚁在大陆定 殖、扩散和危害。
• 华中农大:红火蚁对侵入地的经济发展与生态 环境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将红火蚁列入我国 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和禁止进境检疫性有 害生物名录。
27
28
29
30
31
32
红火蚁对经济的危害
红火蚁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美国德州因红火蚁危害造成财 政上的损失每年高达3亿美元, 美国南部受侵害地区经济损失 每年高达50亿美元以上,其中 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约在7亿5千 万美元以上。
33
明确红火蚁的检疫地位
不是所有的外来有害生物都是检疫性的 以风险分析为科学依据 以《植物检疫条例》为法规依据 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 依程序发布农业部公告
23
24
红火蚁
25
红火蚁对共公安全的危害
红火蚁常常入侵户外与居家的 电器设备中,造成空调、交通 信号机箱、供电仪表、电话总 机箱、机场着陆灯、油井或水 井的电泵、计算机等电线短路 或设施故障。据统计在美国红 火蚁对于相关电器设施的危害 造成的损失每年就高达1千万 美元。
26
红火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5
红火蚁发生范围的界定
发生边界按发现蚁巢的点或区域往周围 外扩100米范围(河流除外)为界,其包 涵的面积即为实际发生面积。两个区域 交叉按一个区域计算.
主要依据是:红火蚁蚁后一年爬行的最 远距离约为35米,鉴于蚂蚁个体小,隐 蔽性强,具有爬行能力,因此将其外扩 100米计算。
36
发生程度的确定
有效蚁巢(活动蚁巢)是指确实有蚁活动的蚁巢; 以铁条轻微扰动蚁巢,若60秒内有蚁爬出即视 为有活动。
红火蚁密度可分三级,以60秒内爬出蚁巢的数 目来进行界定: 一级:101至1000只爬出蚁巢。 二级:11至100只爬出蚁巢 三级:1至10只爬出蚁巢
重点推荐单位发生面积中的有效蚁巢数指标
37
Hale Waihona Puke 应该实施检疫的物品----禁止疫区内土壤、垃圾、建筑余泥、 堆肥外运
----对疫区内容易携带蚁巢、成虫或卵的 媒介物体实施检疫,主要包括:草皮、 干草、盆栽植物、带有土壤的植物等。
3
红火蚁的分类地位
红火蚁的学名为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英文名为Red imported fire ant, 在我国的昆虫学词典中的中文名为赤外来 火蚁,台湾称之为入侵红火蚁或外来红火蚁, 在分类上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 (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 切叶蚁亚科(Mymicinae) 火蚁属
Solenopsis。
4
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
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有蚁后、雄蚁和职蚁(工蚁与兵蚁) 之分,种群数量庞大,蚁巢有单蚁后型与多蚁后型两种。红火蚁 的繁殖能力和攻击性均很强。成熟蚁巢中的个体数可达10~50万 头。
成熟蚁巢中的蚁后每天约产1500~5000个卵,卵发育至成虫约需 20~45 天 ( 工蚁 )、30~60天 ( 大型工蚁 )、180天 ( 兵蚁、蚁后 与雄蚁 )。
红火蚁蚁巢在受到外力干扰时具有极强的攻击性。 它以螫针叮咬入侵者,同时注入大量酸性毒液, 被攻击者除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 的毒蛋白往往会使人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 危险。若脓泡溃破,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 性感染。美国1998年调查显示,南卡罗来纳州一 年约有33000人因被红火蚁叮咬而就医,其中有 15%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2%产生严重系统 性反应造成过敏性休克,当年有2人被红火蚁直接 叮咬而死亡。
7
8
红火蚁
9
10
11
12
红火蚁
13
14
15
红火蚁的鉴别特征—蚁巢特征
红火蚁成熟蚁丘在土壤表面的堆积高度约 10~30cm,内部蚁巢直径则为30~50cm。 蚁丘内部具多孔蜂巢结构,同时蚁丘周 围土壤中并布有多条觅食蚁道,可供蚁 群活动、搬运与分食,甚至作为避难逃 生通道。
16
红火蚁成熟蚁巢的主巢构造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性蚁类,成熟蚁丘高于地表10~30cm,直径约 30~50cm。 蚁丘内部具多孔蜂巢结构。蚁后寿命约 6~7 年,职 蚁 ( 工蚁和兵蚁 ) 寿命约1~6个月。
红火蚁并没有特定的婚飞时期 ( 交配期 ),只要蚁巢成熟全年都 可以有新的生殖个体形成。雌雄蚁会飞到约 90~300 公尺的空中 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约可以飞行 3~5 公里降落 寻觅筑新巢的地点。
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1
主要内容
一、红火蚁的分布 二、红火蚁的分类地位 三、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 四、红火蚁的鉴别特征 五、红火蚁的危害 六、红火蚁的检疫地位 七、发生范围的界定 八、检疫控制的重点 九、防治方法
2
红火蚁的分布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 原分
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巴西、巴拉圭 与阿根廷等国家。因检疫上的疏失,上个 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已陆续传入美国、新 西兰、波多黎各、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 等地区。 今年1月,在我国广东吴川等部分地区已发 现红火蚁的为害,农业部已发表公告(第 453号)将红火蚁列入进境和国内检疫性有 害生物名录,要求各地严加防范。
其他蚂蚁的成熟蚁巢
17
其他蚂蚁的成熟蚁丘 红火蚁成熟蚁丘
18
19
红火蚁
20
21
22
红火蚁对农业的危害
红火蚁是一种危险性害虫,对农业生产 的危害极大。它不仅取食农作物种子、 幼芽、根系、嫩茎和果实,而且攻击家 禽家畜,甚至使小牛、小猪等家畜致死。 红火蚁还伤害捕食昆虫、蚯蚓等土栖生 物以及部分鸟类,破坏生态平衡,其筑 巢严重影响农田灌溉系统和堤坝安全。
5
6
红火蚁的鉴别特征—形态特征
红火蚁的成虫体长为3-6mm,头前部具一中齿 突,后头平圆,头部宽度总小于腹部宽度。体 色是红棕色至深棕色。触角10节,触角棒头2 节,此特征很容易与其他属的蚁类区分开。工 蚁和兵蚁可从头部的宽度来区分,工蚁的头部 宽度约为 0.5mm 左右,而兵蚁的头宽约为 1.5mm 左右。种间的其他一些区别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