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浅谈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魅力
(定远电大)汉语言本科论文格式要求(讨论稿)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定稿,一式三份)。
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
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初稿、修改稿、定稿、幻灯片)幻灯片主要内容:1、选题目的及意义2、参考资料及如何论证3、论文的逻辑结构及写作思路4、主要观点和内容,有何创新点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到5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1、目录:“目录”四号黑体。
标注正文小标题的所在页码为五号黑体。
2、论文摘要:200-300字,放在正文标题下面。
摘要内容:5号宋体3、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常用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放在正文标题下面4、正文: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
段首空2格。
页码居中排列:1,2,3(5号黑体)。
正文不得少于6000字。
页面设置:上:2.5cm 下:2.0cm左:2.5cm,右:2.5cm。
行距:1.25、注释:采用尾注形式,全文的注释不得少于3个,形式如下:①钱理群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整理自第20-30页。
8、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个,形式如下:1.陈敢《论散文题材的现代性》,《理论与创作》2000年第4期。
此范文仅从“目录”开始。
正文需单独编辑页码。
标题单位、姓名、学号(小四楷体)目录论文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从二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环境看陶诗和王诗的差异……………………………………1..二、从诗歌描摹的内容、表现手法和形式看陶诗和王诗的差异……………………………三、从诗歌塑造的意境、表现的思想内容看陶诗和王诗的差异……………………………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另一页)浅论陶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差异单位、姓名、学号[论文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和陶潜田园诗都在当时的诗坛上居于显著的代表性地位……..[关键词] 王维陶潜田园诗差异注释:1、钟优民:《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3页参考文献:1、李华著,《陶渊明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浅谈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魅力单位、姓名、学号(小四楷体)目录论文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爱情词 (1)二、悼亡词 (3)三、总结 (4)注释、参考文献 (5)浅谈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魅力[论文摘要]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性德的情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纳兰性德的情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纳兰性德的情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纳兰性德是清朝的著名词人,他的《饮水集》至今仍被广泛传唱,他的词大体可分为爱情词、恨别词、悼亡词。
在他的词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真实情感,这与他的不平凡的情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1654一1685)字容若,是满清正黄旗人,其父一度为当朝宰相,可谓荣华富贵。
纳兰天资英绝,聪明颖悟,满腹经纶,又善骑射,可谓文武全才。
纳兰容若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31岁。
但他的文学成就,尤其是他词的创作成就确是十分辉煌的。
时人和今人,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清人说他“尤工于词,所作《饮水・侧帽词》当时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清史列传》)。
他的词集数度被翻刻。
可见在当时纳兰词的影响是很大的。
近世况周颐、王国维、唐圭璋等名家也都给纳兰词以极高评价。
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因此,研究纳兰容若的词还是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的。
二、情感的坎坷波折加深了其诗词的“哀感顽艳”从纳兰性德生平的诗词中足可看出他情感的丰富,正是由于他情场的失意,才使得他的感情更加细腻,因为深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厌苦鞍马扈从,鄙视宦海倾轧,转而“甚慕魏公子之饮醇酒近妇人”的轻狂脱俗生涯。
史载纳兰性德妻卢氏,妾颜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病亡,复娶官氏。
除原配夫人外,与纳兰性德有婚恋关系的还有一位扑朔迷离的早期恋人和一位婚外恋人沈宛。
他们与纳兰性德的关系影影绰绰,若明若暗,但很明显,他们对纳兰性德的.创作的影响不可小觑。
关于纳兰性德那位青梅竹马的恋人的传说,始于无名氏的《赁庑笔记》,“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
”讲的便是所谓的纳兰性德混入宫里会见恋人之事,只是宫禁森严无法语言交流,只得以玉钗相叩来传递情意,在纳兰词中隐约可以找到此事的痕迹,如《减字木兰花》中写道“相逢不语,一片晕红疑著雨。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纳兰性德的《饮水词》饮誉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为无数词家激赏。
其词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贵重”的美学风格;“入微”的言情词旨和“音调铿锵、自然协律”的词声观;二是张扬宋词“适用”的革新思想.它包括词体“心声”功能的“适用”性和词体艺术表现特质的“适用”性;三是强调清新自然的语言字句和深细幽微的无尽情思,从而构置一种“烟水迷离之致”的美学至境。
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结合《饮水词》中的作品来论述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学思想《饮水词》一、“花间”范式下的审慎思考“花间”范式指的是早期文人词集《花间集》中所传达出来的词学审美传统,主要指的是“花间派”词人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
文人词自唐五代到宋、元、明、清的发展过程中,围绕词的正变、流派、风格、功用、创作技巧等理念众说纷纭,然而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许多都涉及到早期传统婉约词的代表——“花间词”。
这是因为花间词虽然有香艳秾丽、言情雕琢狭隘等弊病,但也有一些被后世词家称道并且被保留保留下来的某些词体特性元素。
纳兰性德正是以审慎的目光,思考花间词所代表的早期词学审美传统中某些值得学习的因素。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①。
“贵重”是纳兰性德认可花间词之美的一面。
此外,他还认为花间词还具有“言情入微”、“音调铿锵、自然协律”的美感:“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
”②因此,纳兰性德对传统“花间”范式进行一番审慎思考后,将其某些元素纳入自己词学创作理论和实践,它主要包括为三方面:“贵重”的美学风格、“入微”的言情词旨和“音调铿锵、自然协律”的词声观。
(一)“贵重”的美学风格词这一文学体裁进入北宋中期以后逐渐为文人所重视。
尽管历代词人对婉约、豪放两大流派究竟谁为词体之正宗纷争不下,各执一词。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摒去花间词中过于浓腻香艳的女性身姿容貌服饰情态描写后,文人婉约词仍多将描写对象对准①[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四》,《通志堂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据康熙刻本影印出版。
纳兰性德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
纳兰性德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纳兰性德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被誉为“纳兰词派”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其体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卓越的创造性成就和传统美学精华。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纳兰性德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表现的关系。
一、纳兰性德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表现纳兰性德的作品以文学创作为主,其语言艺术表现突出在于其语言简练、质朴、含蓄,多使用对比与形象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景物的情感。
其作品中的意象感人、清丽脱俗,构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
如《浣溪纱》中的“水殿梁间霜满鬟”、《浪淘沙·北岛》中的“晓来雾重渔船唱”,均为其精湛的语言艺术表现。
二、纳兰性德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作为一名文学大师,纳兰性德在其作品中对于情感的表现显然尤为突出。
他在不同主题下的作品中都能够轻松地表现出情感的细腻和深厚。
比如,《采桑子·重九》、《临江仙·满庭芳》等,均能表达出深刻的爱情情感。
在这些作品中,纳兰性德多采用描写特定的情感空间和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
三、纳兰性德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名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表现的代表,纳兰性德的作品中不仅仅只有情感表达,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涵盖了自然界、人文社会、哲学思想等方面。
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和推崇。
如《黄州快哉亭·晚眺》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均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强烈情感。
四、纳兰性德作品中的审美意义纳兰性德作品中的审美意义在于其艺术表现的完美和独特,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和时代特征。
例如,《浣溪纱·闲愁》中的“白头宫女在长安,弹箜篌,弄笛童声啼不断”,体现出了古代欣赏音乐声音的审美情趣和儒家文化中“韶乐”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表现的代表之一,其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纳兰性德的作品具有多维度的艺术表现,包括语言艺术表现、情感表达、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等方面。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清代备受推崇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诗才,成为了清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二、感情真挚写实纳兰性德的诗歌以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为核心。
他倾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体验于作品之中,表达对生活、爱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他常以简练而精准的文字表达出深沉、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所描绘世界的魅力。
三、意象独特与寓意深远纳兰性德善于运用富有艺术美感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他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如花、月、雨、云等,通过将其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融合,使作品具备了更深远的艺术魅力。
四、才情横溢与多变风格纳兰性德的诗词体裁广泛,包括绝句、律诗、七言古文和七绝等。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多变的创作风格令人称道。
有时他以豪放激昂之姿写出金戈铁马的英雄壮志,有时他以细腻柔情之词表达了对爱情和离愁别绪的忧伤。
纳兰性德所表现出来的多样风格是他独特魅力所在。
五、借古讽今与批评社会纳兰性德在一些作品中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批评当时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通过隐晦而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隐喻语言,准确地抨击不公平与伪善之处,反映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这种战胜时代的批评与讽刺也成为了纳兰性德诗词艺术的重要特色。
六、结语总之,纳兰性德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多变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后世文人的崇敬。
他的诗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具备了深远的影响力。
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论纳兰性德诗词意象体系
论纳兰性德诗词意象体系“意象”这一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
著名学人袁行霈先生根据题材将意象为五类:即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虚构物意象。
①纳兰性德研究无疑是清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从意象学角度来研究纳兰性德的专文甚少,且都不成系统。
本文写作的一个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想借助意象研究的理论成果,对纳兰性德诗词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与解读,从而在拓展纳兰性德作品的研究视野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论者将依袁行霈先生的意象分类法来考察纳兰性德诗词的意象体系。
一、纳兰性德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一)自然景观意象1、日意象纳兰性德诗词中,“日”意象(包括与“日”意象相关的意象)用得比较多。
如: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
纳兰性德诗词的“日”意象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落日”意象所占的比重特别大。
笔者初步统计,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夕阳”共计90处,“斜阳”19 处,“薄暮、日暮”40处,“黄昏”16处。
词人如此钟情于落日与黄昏景物的采撷,与他长年扈从皇帝巡游并曾两次觇索伦于塞上奔波的心态有关。
他对扈从生活极端的不满与排斥,他对生命消逝速度之快,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似乎都产生在落日黄昏这个时段,与落日这一意象所发散的传统的生命感受是一致的,落日黄昏意象其实是纳兰性德矛盾痛苦心理的一种表现。
2、月意象纳兰性德诗词中,月亮意象用得特别多,一共有241处。
月意象中,纳兰性德又特别喜欢用“残月、寒月、凉月、冷月、孤月”等意象,“残月”用到24处,“寒月”11处,“凉月”8处,“冷月”12处。
纳兰的诗魂似乎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他笔下的“月”意象,有写相思的: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虞美人》有用“月”意象来感叹岁月的流逝的: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鬓云松令》更多的是,他直接用“月”抒发悼亡之情: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诗作中的个人情感与社会风气
纳兰性德诗作中的个人情感与社会风气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以细腻的感情描写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个人情感与社会风气交织在一起,展现着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纳兰性德的诗作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意境深远的诗篇。
他的诗作既有关于爱情的歌颂和思念,也有关于家国的忧虑和无奈。
他的诗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情感充沛而真实。
纳兰性德的个人情感与他的写作风格相得益彰,使他的诗作充满了魅力和内涵。
然而,纳兰性德的诗作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情感的表达上,他也用自己的诗作来批判社会风气。
他对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不公,以及权贵世家的虚伪和傲慢深感愤怒。
他在诗中不避讳地揭示社会的黑暗面,以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纳兰性德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给予了社会的负面现象以犀利的讽刺和批判。
他的诗作中既有对权贵阶层的讽刺,也有对社会风尚的批评,使其作品充满了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纳兰性德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之间构成了他诗作的独特韵味。
他的诗作既能够抒发个人的情感,也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
他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抒发个人情感的无奈和愤怒。
这种个人情感与社会风气交织的表达方式,使他的诗作在当时备受欢迎,并且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
纳兰性德的诗作不仅是个人的心灵独白,也是对社会的反思和呼唤。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作既能够赋予个体以情感共鸣,也能够引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纳兰性德的作品告诉我们,文学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表达个人情感,更在于反映社会问题和引发社会思考。
总之,纳兰性德的诗作中个人情感与社会风气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作既具有细腻的感情描写,又有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纳兰性德的诗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呼唤。
论纳兰性德的诗与情
论纳兰性德的诗与情
节
论纳兰性德的诗是一种传统的古典诗歌,它以神话、爱情故事和传奇为主题,有着浪漫的情节。
诗中描绘出的人物多样,情节却常常重复,以追求爱情和理想为主,并且多以悲剧收场。
论纳兰性德的诗情节通常围绕着爱情与羁绊展开,通过神话、传奇和古老的故事,叙述女主角为了追求真爱而不惜代价,但最终还是遭遇悲剧结局。
诗中的女主角大多是虔诚的信徒,或者是勇敢的女武士,以神秘和传奇色彩来描写她们的精神。
诗中的男主角也是勇猛的战士,有时他们最后会变成孤独的浪子。
诗中不乏哲理,表达的是一种追求理想和真爱的态度,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分析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分析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诗人纳兰性德被誉为才子佳人之首。
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对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他在清代诗坛中的重要地位。
2. 淡泊明志的主题纳兰性德的诗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态度。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描绘,表达了追求内心自由与真实,并超越尘世繁华的信念。
3. 对景抒怀的技巧纳兰性德善于借助具体景物描述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以别样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细致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体验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强烈而真实的感受。
4. 婉约诗风下情感表达婉约是纳兰性德诗歌的主要风格之一。
他以细腻、温婉、含蓄的语言,将伤感、离愁和爱情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巧妙运用意境和修辞手法,他能够把读者引入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中。
5. 音乐性与节奏感纳兰性德的诗作在音乐性和节奏感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他善于使用平仄、韵律等技巧,使诗句流动自然而优雅。
这种音乐般的抑扬顿挫,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更好地传达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6.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纳兰性德的诗作中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自省和艺术创作,探讨了人生苦短、荣辱浮华以及存在与虚无等深层次问题。
这些思考让我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
7. 影响及评价纳兰性德作为清代文坛的瑰宝,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被广泛传承并影响了后来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他以其独特而真实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8. 结论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创作风格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在清代诗歌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他淡泊明志、借景抒怀、婉约诗风等特点使其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富有活力和感染力。
纳兰性德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钦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与情感体验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与情感体验清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汇集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
其中,纳兰性德是清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生死离别的痛苦感受。
通过深入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与情感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世界,感受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柔情。
纳兰性德的生平与文学成就纳兰性德,字了仙,号悲鸿,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去世时年仅三十五岁。
他是纳兰容若的后人,家境贫寒,早年丧父,幼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生活艰辛,纳兰性德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擅长诗词创作,作诗细腻感人,内涵丰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凉之情。
他参与了《纳兰词》的编纂工作,使纳兰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的情感体验与诗词创作1. 爱情的痛苦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常常充满了对爱情的痛苦的抒发。
他的诗中描绘了爱情的种种煎熬:离别的苦楚、相思的痛苦、爱人的背叛等等。
在他的《木兰花慢》中,他描述了一个女子为爱情付出一切的故事,以此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无奈与痛苦。
2. 世态炎凉的感受纳兰性德的诗词中也常常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受。
他对于官场的腐败、人情的冷漠、利益的纷争深感无奈。
在他的《长相思·水榭闲晴后》中,他描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却感叹于人世间的无常与悲哀。
3. 生死离别的痛楚纳兰性德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离别和不幸。
他的诗词中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痛楚的感受。
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其中写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这是纳兰性德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真实感受。
4. 人生的无常与虚幻纳兰性德的诗词中还透露出对人生无常与虚幻的思考。
他深知人世间一切皆是过眼云烟,物是人非。
在他的《虞美人·宿花庵闻笛》中写道:“谢公最少低,梁王不自持。
浅论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浅论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康熙十七年(1678年)前后,随着政权的渐趋稳固,词坛重心转移到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南北词人汇集皇都,其时,陈子龙、龚鼎孳等由明入清的词界宿老相继去世,以陈维崧为领袖的阳羡词派已呈衰势,而朱彝尊倡导的浙西词风又方兴未艾,,尚未笼及全局,于是京华词坛涌现了为时甚短,却是群雄纷起的新景观。
其中以满洲的纳兰性德和寓居京师的江南文人顾贞观最为杰出,而且他们相知莫逆,交情深如异性兄弟。
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为“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先世为叶赫部贝勒,曾祖父金台石为明室外藩,为抗拒努尔哈赤死于战火,曾祖姑嫁努尔哈赤为大妃,生清太宗皇太极,后来叶赫部族归附后金,其父明珠仕清朝,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傅,为康熙朝权相之一,性德17岁补诸生贡入太学,次年(康熙10年,1671年)举顺天乡试,康熙十五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出入扈从,贵要莫比,深得康熙隆遇。
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收录其所有诗、词、文,并有《通志堂经解》传世,成就最高的是词,初名《侧帽》,后增补为《饮水词》,总数达350首左右。
这三百首词在清词史中地位重要,影响深远,清末名家胡微元在其《岁寒居词话》中道“倚声之学,国朝为盛,竹垞、其年、容若鼎足词坛,容若《饮水》一卷、《侧帽》数章为词家正声,散壁零玑,字字可宝,每逢凄风暗雨凉月三星,曼声长吟,时恨不与纳兰同时而。
“可见纳兰性德在词坛中的地位。
纳兰性德的生平行径颇多奇特的矛盾现象,如生长华阀,位居清要,但情思抑郁、倦于仕禄;又如清初满汉之防甚严,成见最深,纳兰性德却与世称落落难合的“一时俊逸”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等交游契厚。
性德曾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摘要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称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也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着如此之高声誉的纳兰性德,在诗词上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其“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细细品味纳兰性德的诗词,不难发现,他的词处处充满美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试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整理和研究,对纳兰性德其人及其词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词内容、风格、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对纳兰性德词做了梳理与归纳,以期增加对纳兰性德词的全面认识,增加对纳兰性德更深刻的了解,并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ABSTRACTZhou Yi Kuag once in the wind art sticks to call nalanxing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ci", wang guowei also praise him "with nature's eye view, with the tongue of the natural love... really so.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 person". With so high reputation nalanxingde, has a ve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poetry, the word "he" in luxuriousness luster luminous place. Savor of nalanxingde's poetry, it's not hard to find,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his words have higher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nalanxingde's word and study, the nalanxingde is done in-depth research and its word, from word cont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lanxingde's word made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N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poetry reading ability and analysis ability.Keyword:Nalanxingde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t characteristics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纳兰性德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而著称于世。
本文将从纳兰性德的生平、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对纳兰性德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一、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他自幼聪慧好学,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后任职于翰林院,为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
纳兰性德才华横溢,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回等语言,还涉猎经史、诗词、佛学等多个领域。
二、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情感真挚而著称。
他的诗歌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而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他善于捕捉瞬间的情感和意象,将之融入诗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
纳兰性德的诗歌受明代“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响较大,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性和率真。
同时,他的诗歌也受到清朝“神韵派”的影响,注重表现诗歌的“性灵”和“韵味”,强调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因此,纳兰性德的诗歌既具有明代诗歌的清新自然、真实感人的特点,又具有清代诗歌的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特点。
三、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品纳兰性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饮水词》、《通志堂集》、《侧帽集》、《精选苏墨题词》、《南乡子·柳沟晓发》、《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等。
其中,《饮水词》是纳兰性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饮水词》中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蕴藉、情感真挚而著称于世。
其中,《长相思·山一程》是纳兰性德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该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中“夜深千帐灯”一句,尤为后人所传诵。
总之,纳兰性德作为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饮水词》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谈纳兰性德的词学观湖北孝感高级中学周雁纳兰性德的词,因其真切自然地风格和悲凄哀婉的情调,一直受人关注,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词史上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他的词中找到感情的共鸣,获得清幽纯粹的心灵感受。
纳兰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怪异的矛盾体,与出生不相称的行径及伤感,引起无数人研究追问的兴趣。
他充满哀伤的行吟动人心弦,凄楚悱恻。
纳兰像长于汉学土壤之上的异域之花,清香素雅,以其不是雕琢、自然纯粹的美独自绽放三百多年,“别样清幽自然标格”呈献给读者无数美好的美感享受。
淡妆素裹的风格,“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不尽深情,赋予了纳兰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词史不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纳兰性德生于1655年,当时满族入关君临天下仅十一年,满族作为一个马上民族,骑射为其根本。
入关前,汉文化对“后金”的影响渗透微乎甚微,满族奠基人努尔哈赤能读汉文小说,努尔哈赤的近臣子侄中惟皇太极略通文字,同族中甚少有人识字。
自建立清朝后,出于政治及社会发展需要,清统治者开始重视学习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满族文化的建设是从清朝建立之初逐渐起步的。
如此文化背景下,纳兰性德无疑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就的文人”。
满清子弟中,性德为其间翘首,“八旗词家,首推纳兰容若《饮水》《侧帽》二词,清微淡远”。
在清代词史里,纳兰之成就也举足轻重,“依声之学,国朝为盛,竹、其年、容若鼎足词坛”,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叙述清代词人,当以纳兰性德为始,词最有名,为清代词人之冠”。
纳兰词的文学地位已是毋庸置疑,以一初入中原的满族贵胄公子,能在名家辈出的词坛占得一席之地,除去天赋禀性——即诗人气质,顾贞观曾说他“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并不能善怨……容若天资超逸,攸然尘外”,也有时代大背景的原因,康熙重视学习汉文化,并且当时满汉之防有所松动,而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创作成就及词风形成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纳兰是一位早慧词人,“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
纳兰性德的诗作风格与艺术创作思维
纳兰性德的诗作风格与艺术创作思维1. 引言1.1 概述纳兰性德,清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深受后世推崇。
本文旨在探讨纳兰性德的诗作风格与艺术创作思维,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地位。
通过研究纳兰性德的作品,可以理解他豪放真挚的情感表达、细腻独特的意象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抒发。
此外,还将探讨纳兰性德借鉴传统诗歌形式与语言技巧、追求自我表达与创新精神相结合以及处理琐碎生活与哲思之间关系等艺术创作思维。
最后,将总结纳兰性德的诗歌特点,引发读者对其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意义与地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在这一部分我们提供了文章的概述,介绍了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并阐明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纳兰性德的诗作风格,分别探讨他豪放真挚的情感表达、细腻独特的意象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抒发。
第三部分聚焦于纳兰性德的艺术创作思维,涵盖了他借鉴传统诗歌形式与语言技巧、追求自我表达与创新精神相结合以及处理琐碎生活与哲思之间关系等方面。
第四部分探讨纳兰性德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地位,包括为后世文人带来启示和借鉴价值、成为文化符号和流行元素被广泛应用以及其作品成为文学经典,影响后世诗人的创作方向和表达方式。
最后,在结论中总结纳兰性德的诗作风格和艺术创作思维,并强调引发读者对其诗歌深入思考与探讨,同时也提及纳兰性德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研究纳兰性德的诗作风格与艺术创作思维,以期深入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和文学思想,并探究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纳兰性德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他写作风格的独特之处,并探讨艺术创作思维所体现的个性和创新。
此外,本文还旨在引发读者对纳兰性德诗歌的深入思考与探讨,进一步认识纳兰性德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于纳兰性德及其作品的了解,并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从诗词文札看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
从诗词文札看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纳兰性德在清代文学史上具有特出的重要地位,他出身满洲贵族家庭,却一生致力于汉文化,在他三十年的短暂生命中,曾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可以说,没有他,就难有清初词的中兴,没有他,满族作家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探索和成就上就会缺失最有力的一笔。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历1655年1月19日),为清初宰辅明珠长子,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康熙十四年(1675),皇二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德为避东宫嫌名改称性德,然不久后保成更名胤礽,是故成德、性德二名皆行于世,但容若生平自署俱为成德。
纳兰性德的词作最为世人推崇,周之琦评他是“南唐李重光后身也”,况周颐《蕙风词话》曰:“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手。
”彊村先生朱祖谋也曾云:“容若小词,直逼北宋,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王国维在著名的《人间词话》中说:“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纵观性德一生,倾注心血最多,成就也最大的自然是词,他自己在弥留之际也对其师徐乾学坦言自己“性喜作诗余,禁之难止”①但纳兰性德同时也是一位兴趣广泛、兼备众长的作家,他在诗赋上有相当深厚的造诣,而且通过《通志堂集》及他的手简资料,足可见出他在书画、篆刻、音乐等方面的素养,甚至对天文、地理、历算、西方科学等都有所涉猎,梁启超推之为“清初学人第一”。
纳兰性德的诗词文札不仅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他的生平与思想也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他的诗词文札分析他的思想和情感。
仕与隐纳兰性德身处华阀而独被悲凉之雾,他的思想轨迹与所处的环境有鲜明的反差,仕与隐构成了纳兰性德人生中的一大思想矛盾。
需要指出的是:性德并非生而淡泊功名,追求超脱,作为一位才兼文武的有识青年,他曾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国家政事、功业上曾有过一番宏大的抱负。
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性德参加乡试中举,主考官是后来与他建立了深厚情谊的经学家兼史学家徐乾学,性德“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②,徐氏大为惊叹,青眼相向。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研究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研究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初、号木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写作技巧、主题内容、艺术追求等方面。
一、写作技巧1.1 对偶句与押韵技巧纳兰性德擅长运用对偶句和押韵技巧,使得他的诗歌声调优美而富有节奏感。
例如在《虞美人·听雨》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种雅致的对仗让读者有一种享受音乐般的感觉。
1.2 描写细腻生动纳兰性德善于通过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描绘意境和情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
他能够把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诗意的符号,如《长亭怨别》中:“落花时节又逢君,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种抒情手法让人们深感动容。
1.3 借景抒怀纳兰性德常常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借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能够将自然与个人的内心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诗歌独特的意境。
例如在《采桑子·醉后不知天在水》中:“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以及自身情感状态的各种变化,表现了纳兰性德复杂而多样的内心世界。
二、主题内容2.1 儿女情长纳兰性德经历了多次家族困难和个人挫折,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对家庭、亲情和爱情的种种思考与触动。
他通过描写亲人之间深刻而复杂的情感关系,刻画出了一幅引人深思和令人动容的画面。
2.2 落拓忧愁由于纳兰性德的个人遭遇,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落拓而忧愁的情感。
他通过对自身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的表达,超越了个人的痛苦,触动了广大读者共鸣。
2.3 诗人自省纳兰性德对自己的生活和创作进行深度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人生与命运、艺术与责任等问题的思索。
这种自省赋予了他的作品更加普遍和哲理性的意义。
三、艺术追求3.1 追求真实感受纳兰性德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真实地表达个人感受,尤其是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等方面深入思考后产生复杂情感时。
《已亥杂诗》读后感
《已亥杂诗》读后感
《已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部杂诗集,共收录了五十四首诗歌。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读完《已亥杂诗》,我被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所深深打动。
首先,纳兰性德在这部杂诗中展示了他对人生浮沉、悲欢离合的深刻洞察力。
他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世间纷繁事物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其次,纳兰性德在《已亥杂诗》中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面对权势、虚伪和利益冲突时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失望。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由、真理和美好生活追求的渴望,并以此激励读者勇敢面对困境,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此外,纳兰性德在《已亥杂诗》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他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人们在其中所体验到的喜悦和忧伤。
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已亥杂诗》是一部充满情感、思考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它通过纳兰性德独特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苦乐与追求。
读完这部杂诗集,我不禁对纳兰性德深深敬佩,并被他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所启发。
这部作品将继续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永远铭记纳兰性德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第21卷 第3期2007年6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21 No.3Jun.2007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罗 艳(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
他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个性。
该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实践分析了其诗歌创作观,即诗歌创作应重视情致的抒写,倡导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学古求变,反对因袭模仿。
[关键词]纳兰性德;诗歌;创作观[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7)03-0074-03On Nalanxingde!s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LUO Yan(College of News and M edia,Xi njiang Finance University,Uru mchi,Xinjiang830012,Chi na)Abstract:Nalanxingde was a famous Ci writer of Man nationality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He was appraised the unique Ci writer in the literary field since North Song Dgnasty.His basic view about peom writing was to reflect the poet!s e motion and personality.The present paper anslyses the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 through Nalanxingde!s o wn writing practice.focusing the attention on sentimentality,advocat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maintains proper allusion, borrows archaic and pursues innovation,opposes plagiarism and imita tion.Key words:Nalanxingde;poe try;creative writing view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康熙时权臣明珠的长子。
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罗艳
【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1)003
【摘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他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个性.该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实践分析了其诗歌创作观,即诗歌创作应重视情致的抒写,倡导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学古求变,反对因袭模仿.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罗艳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17世纪中西悼亡思想的交汇r——纳兰性德悼亡词与弥尔顿悼亡诗歌思想价值观对比分析 [J], 孙美萍
2.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的文艺观浅谈 [J], 王元;
3.论纳兰性德的诗歌本质观 [J], 罗艳;;
4.论纳兰性德的诗歌本质观 [J], 罗艳
5.纳兰性德教育观管窥——读《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 [J], 别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3期2007年6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21 No.3Jun.2007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罗 艳(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
他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个性。
该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实践分析了其诗歌创作观,即诗歌创作应重视情致的抒写,倡导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学古求变,反对因袭模仿。
[关键词]纳兰性德;诗歌;创作观[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7)03-0074-03On Nalanxingde!s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LUO Yan(College of News and M edia,Xi njiang Finance University,Uru mchi,Xinjiang830012,Chi na)Abstract:Nalanxingde was a famous Ci writer of Man nationality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He was appraised the unique Ci writer in the literary field since North Song Dgnasty.His basic view about peom writing was to reflect the poet!s e motion and personality.The present paper anslyses the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 through Nalanxingde!s o wn writing practice.focusing the attention on sentimentality,advocat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maintains proper allusion, borrows archaic and pursues innovation,opposes plagiarism and imita tion.Key words:Nalanxingde;poe try;creative writing view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康熙时权臣明珠的长子。
纳兰性德在创作实践与古今诗词选编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观。
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解读纳兰性德的作品,就必须对其诗歌创作观进行探讨。
一、重视情致的抒写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人就比较重视文学的抒情特征。
屈原曾自述其创作宗旨在于 发愤以抒情。
晋代陆机提出 诗缘情而绮靡以后,诗歌的抒情特征逐渐成为一种基本观念。
纳兰性德作为一个满汉文化兼济的作家,自觉地接受了这个古代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并提出了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出自∀通志堂集#,以下不做注释的引用均出自∀通志堂集#的创作观),即诗歌创作要重视情致的抒写。
纳兰性德重视情致的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是他对花间词的肯定。
他说: 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人微,音调铿锵。
自然协律。
他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先肯定花间词抒情入微含蓄,继而肯定抒情内容与音调韵律语言形式上的完美结合。
他借此说明创作要达到情致,必须用自然真切的语言表达出作家的内心感悟和隐蔽的情思。
其二是他努力创作了大量情致充实的作品。
纳兰性德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常写愁怀恨绪的作品。
妻子的早亡、友人的坎坷、时序的变迁、古今的更替,都会使他伤感不已,为此写下了不少抒怀之作,多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下面,我们不妨从他写夫妻的作品中去理解这一创作观。
纳兰性德本是一个多情的人,与卢氏结为夫妻,感情一向笃厚。
然而年轻丧偶,对纳兰性德是沉重的打击,纳兰性德写下许多悼亡词。
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收稿日期]2006-10-11[基金项目]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SH016),该文为其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艳(1977-),女,甘肃清水县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应用文写作研究。
感):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
葬花天气。
三裁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闻无味。
不厦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
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情泪尽,纸灰起。
这首悼亡词作于亡妻卢氏三周年忌日。
词一开头直抒胸臆,任由永世诀别的空悲遗恨喷薄而出。
而寒夜中雨声 滴答地打着空荡的台阶,悲凉孤寂的气氛增添了作者的悼亡之情。
纳兰性德利用了真景实境,继续将 魂梦等虚象纳入实景,虚实相间,营造出符合自己情感抒发的意境,空灵而凄清。
在结尾处,纳兰性德提出 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但愿望终归不可能实现,最终到达了 一种凄婉处。
纳兰性德独巨匠心的创作,完全地遵从情感的发展需要,傲到了情真、景真、境真、语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他永失爱妻的切肤之痛。
整首词构成了 一段痴情裹缠、血泪交溢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语[1]。
二、倡导比兴寄托纳兰性德极为重视继承汉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认为比兴是自 国风以来一直为历代作家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应该积极倡导。
比兴作为古老的诗学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为比兴讽喻,将比兴作为政治讽喻的手段及工具。
一为比兴意象,是将诗人情感具体化的自然场景形象[2]。
纳兰性德认为唐诗是古典诗歌运用比兴的典范,称赞唐人 作咏物诗,亦必意有寄托,不作死句,还认为 唐人有寄托,故使事灵。
后人无寄托,故使事板。
另外,纳兰性德在总结历代诗人创作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人之作诗必宗三百篇。
他看到了历代诗人创作中对∀诗经#的重视和学习,尤其是对∀国风#中比兴寄托传统的重视。
纳兰性德也从赋比兴的角度分析历代诗歌的总体发展。
他将比兴作为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并把它作为衡量诗歌创作的重要标准。
他肯定唐诗直承 风骚传统,较多地运用比兴。
对于宋诗的态度,纳兰性德不像贺裳、吴乔等人那么偏激,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评价宋诗 比兴已少几个字。
可见,纳兰性德对宋诗没有彻底否定,也没有完全将唐诗、宋诗对立起来。
这种诗学观的形成与其开放包容、努力克服 门户之见的学习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三、主张恰当用典纳兰性德主张诗词创作要恰当用典,并且用典不能违背抒发 性情这一主旨。
他认为如果 句句用字,故不灵动;如果 一事不用,故遂至于单薄空疏,了无意味。
纳兰性德一方面提出用典主张,另一方面又在创作实践中尽量做到恰当用典。
用典不但使纳兰性德的诗词义深辞约,增加了诗词的内容,表达出深厚复杂的情感,而且为诗词增添了典雅的色彩。
试举∀金缕曲∃赠梁汾#一词加以分析: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这首词是两人相识不久的题赠之作,词中多处用典。
有酒惟浇赵州土两句借用了平原君的典故:平原君礼贤下士,死后其墓被称为 赵州土。
纳兰性德借典表明自己对平原君人品的仰慕之情,同时拥有平原君礼贤下士,喜好交游的品格,却不被人理解。
偶然间与顾贞观成为知己,感到喜悦。
青眼高歌俱未老两句借用晋代阮籍典故。
这首词直抒胸臆,不饰雕琢,恰到好处地用典,使诚挚的友情自然真切地表达出来。
用典使整首词避免了呆滞,达到了意在言外的美学效果。
徐氵九评价此词: 词旨嵌奇磊落,不啻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无不知有∀侧帽词#者[3]。
四、反对因袭模仿纳兰性德对诗坛上因袭模仿而失去创作个性的现象深恶痛绝。
他对宗唐宗宋给予严厉的批评,指出诗人只有抒写来自社会生活的思想感情,才是真正懂得了诗的真谛。
他在∀渌水亭杂识#中对因袭模仿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批评: 诗之学古如孩提不能无乳母也,必自立而后成诗。
犹之能自立而后成人也。
明之学老杜,学盛唐者,皆一生在乳母胸前过日。
纳兰性德在∀原诗#中还从诗歌的审美功能出发,反对刻意模仿,强调 诗取自适,何以随人。
自适、不 随人都是在说创作要有创作个75第3期 罗 艳: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性。
没有个性,也就如同 矮子看场,随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面目,失去了自我,便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
纳兰性德反对因袭模仿的观点,尤其体现在对步韵诗的批判上。
他在∀渌水亭杂识#中云:今世之大为诗害者,莫过于作步韵诗。
唐人中晚稍有之,宋乃大盛,故元人作∀韵府群玉#。
今世非步韵无诗,岂非怪事!诗既不敌前人,而又自缚手臂以临敌,失计极矣!愚曾与友人言此,渠日: 今人作韵,谁曾作诗?此言利害,不可不畏。
若人不戒绝此病,必无好诗。
步韵是创作旧体诗的一种方法,又称 和韵、 次韵。
所谓步韵诗是按照所步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顺序作诗。
步韵诗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纳兰性德把作步韵诗看成是创作中的一大弊端,这一观点是中肯的。
作步韵诗,不过是步和前人或同时代人的韵,以工切为宗旨。
就诗歌创作而言, 五七言的格律,已足限制真情的流露,如并选韵的自由而更利夺之,则恐即诗才极盛的人,也决不能畅其所欲言了[4]。
因此,步韵诗常常沦为步韵诗作者逞才显能的工具,而其中并没有多少真情实感。
纳兰性德对步韵诗的批判是其反对因袭模仿文学主张的集中体现。
五、主张学古求变纳兰性德主张创作切忌 只说一家话,要博采众长,克服门户之见。
他曾说: 三教中,皆有义理,皆有实用,皆有人物,能尽知之,尤恐所见未当。
古人心事,不能伏人。
若不读其书,不知其道,惟持一家之说,冲口乱骂,只自见其孤陋耳。
昌黎文名高出千古,元晦道统自继孔孟,人犹笑之,何况余人!大抵一家人相聚,只说一家话,自许英杰,不自知孤陋也。
读书贵多贵细,学问贵广贵实,开口提笔驷马不及,非易事也。
纳兰性德持有如此开放的文学创作观是在清初满族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清初统治者以开放的胸襟采取各种积极的文化政策,广泛地吸纳各种先进的文化。
诗学在这种开放的文化背景下,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因而,深受开放文化熏陶的纳兰性德也持有开放的诗学观。
纳兰性德不否定学古,学古是为了储备才与学,更好地为言情服务,以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