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战略阶段
海尔品牌战略
海尔品牌战略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
自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以7年为一个战略发展阶段,先后经过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
准确把握四个七年阶段的海尔,经过近30年的成长,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并在白电领域稳居全球销量榜首。
2012年末,海尔正式宣布品牌进入网络化战略阶段,即海尔品牌战略第五阶段,如今,两年时光又已过去,网络化阶段的海尔品牌正在全球范围展现出更加非凡的创造力与品牌活力。
在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也因此成为首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实施名牌战略所采取的措施(一)追求卓越定位名牌的策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名牌产品,而名牌产品的基础在于质量。
张瑞敏上任不久,发现厂里生产的76 台电冰箱不合格。
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
(二)立足市场发展名牌的策略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海尔集团根据市场细分原则,结合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如宽电压冰箱新品种的问世,打开了广阔的农村市场;集洗、脱、烘于一体的海尔“玛格丽特”三合一全自动洗衣机,以其独特的烘干功能,迎合了饱受“梅雨”之苦的江南地区消费者。
(三)强化管理巩固名牌的策略海尔集团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OEC,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
OEC 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缩写,即全方面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主要内涵,就是贯穿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四)以人为本弘扬名牌的策略在企业管理中,海尔强调“人人是人才”的观念。
所有的员工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应该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使之对企业达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境地。
为此,海尔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制度,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上岗制度,发现人才和促进了人才流动,使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上了领导岗位。
对待被兼并的企业,海尔集团不断地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促使广大干部重新振作起来。
(五)联合舰队延伸名牌的策略在长期的经营中,海尔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只战舰的实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孤军作战很难应付复杂的情况,也难免顾此失彼,惨遭败局。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
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创客平台以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作为驱动机制,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让员工成为开放创新平台上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海尔的发展战略
海尔的发展战略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
海尔的创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
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这一阶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海尔品牌国际化之路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海尔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过硬的质量管理制度,打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旗号。
海尔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深入人心,为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品牌竞争优势,在国内树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
第二阶段即海尔多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品牌在重视品牌专业化的同时,充分认识延伸品牌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性,利用品牌优势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战略先后兼并多家企业,同时提供差异化服务使海尔在施行跨行业跨产品的多元化经营与扩张规模方面体现了海尔品牌规模的核心竞争力,为海尔品牌进入国际国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领域。
第三阶段是品牌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张瑞敏把他“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管理理念传到了世界市场,通过获取并不断整合全球资源增强海尔企业在全球的品牌核心竞争力,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对海尔品牌“三融一创”的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认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市场、产品、营销国际化的海尔正在为其产品和服务打上世界品牌标签,这个标签凝聚着海尔品牌民族企业的创新精神、服务理念,也诠释着中国现代企业的大国风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激烈的全球品牌竞争时代,海尔集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世界名牌。
在信息化时代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一直坚持以最快速度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和以品牌创新精神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产品质量的零缺陷,正是有着“国门之内无品牌”的国际化理念,海尔才能走向世界级品牌。
然而海尔集团从2005年以来却出现了利润总额下降的趋势,我们不得不从海尔风光无限的辉煌成就和备受称道的经营战略中思考海尔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品牌泛化正是有着“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创名牌”的公众品牌信念,海尔在家电行业逐渐树立品牌形象,赢得了市场声誉,成为中国家电品牌大鳄。
海尔发展史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年—1991年)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1998年)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个名称启用于一九八四年二月。
19 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
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85年12月的一天,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
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
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
很多职工在砸毁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平时浪费了多少产品,没有人去心痛;但亲手砸毁冰箱时,感受到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痛心疾首。
产品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手段,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
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1990年青岛电冰箱总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
童年海尔在家电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和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0余项认证,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张瑞敏率员工挥锤砸冰箱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海尔国际化之路
海尔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
15年来,在创世界名牌思想指导下,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和国际化战略,海尔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企业.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至1991年。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质量的核心竞争能力.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冰箱产品,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1988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至1998年。
这一阶段是增强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
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年开始。
这个阶段旨在增强国际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以1999年为转折点,在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战略创新和转移,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海尔产品目前已出口10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占60%以上,进入了19家世界大的连锁集团,并在海外设厂6个,在建厂达到10个.国际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海外销售增长迅速,在美国180升以下的冰箱中海尔占20%的市场份额;在德国,海尔占中国出口冰箱的95%以上。
1999年,海尔出口创汇1.38亿美元,今年1至5月出口创汇1。
39亿,超过去年全年出口创汇总额.二、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即最终实现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
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海尔概况:企业战略发展三阶段海尔的前身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基础上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在“名牌战略”。
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曾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厂商。
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在海外拥有62个经销商、30 000多个营销点。
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达215亿元。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的发展很快,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替代,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发展。
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替代旧战略,顺利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战略转移。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一1991年),在“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理念指引下,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一1998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
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所谓“吃休克鱼”的办法来扩展。
当时许多企业属于那种硬件比较好但软件不行、管理不行(即所谓“休克鱼”),海尔就积极地把这样的企业兼并过来,先后兼并了18个,这18个企业当时账面上亏损了5.5亿元,后来都扭亏为盈了。
海尔的做法是:为每个企业差不多派3个人,一个是全面负责,一个抓质量,再一个抓财务;不是靠再投资,只是把海尔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移植过去,使这些企业起死回生了。
海尔的企业文化
• 5.7吃“休克鱼”
• 海尔兼并扩张举措上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 6、海尔的形象用语
• 6.1形象用语:
• 6.2海尔中英文标准字样
• • • • • • • •
6.3各类产品形象用语: 海尔冰箱,为您着想 海尔空调,永创新高 海尔冷柜,开创生活新标准 海尔洗衣机,专为您设计 海尔电脑,为您创造 海尔彩电,风光无限 海尔手机 听世界打天下
• 15、企业运行模式
• 联合舰队 • 海尔集团的运行模式不应是一列火车,因 为加挂的车厢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而 应是一支联合舰队,各个舰只都有一定的 战斗力,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可以各自 为战,但不能各自为政。
放映结束 谢谢!
•
• • • • • •
2、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 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 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 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 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 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
• 3、80/20原则 • 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 • 4、10/10原则
• 5.5· 零库存 零距离 零运营资本 • 零库存
• 以时间消灭空间,用速度时间消灭库存空间,把所 有仓库都消灭掉
• 零距离
• 以空间消灭时间 ,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
• 零运营资本
• 流动资金的占用为零,是企业将货币转换为实物, 再将实物转变为货币的能力。
• 5.6美誉度
• 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用钱在短时间内 即可获得; • 美誉度不同于信誉度,信誉度按有关规定要求 做了即可获得; • 美誉度必须不断超出用户的期望值。
• 刘 霞,比巴基斯坦客户还“巴基斯坦”
修改四大战略阶段
海尔集团发展史——海尔自主创新的四个战略发展阶段1)名牌战略阶段1984.12-1991.12(7年)狠抓质量创名牌•只做冰箱——有了坚实的质量管理的基础,先把一个产品在国内做成名牌(一)战略分析砸冰箱出名牌。
1985年,76台“瑞雪”牌冰箱经检验不合格,张瑞敏命令责任者当众砸毁了这些不合格冰箱。
这一锤,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定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质量都将是海尔生存之本。
在这一阶段,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
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
1、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走高起点、高嫁接、创名牌之路,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以高技术和高质量开创名牌。
同时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名牌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承受能力。
海尔的科研人员一直坚持这种观念:要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运用现代营销管理策略。
海尔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依照消费者的需要,把整体产品市场分为若干个细分子市场。
例如地域细分方案,按北方、南方、农村、沿海划分,海尔根据各自特点设计了大冷冻能力冰箱、宽气候带冰箱、无霜冰箱,适应了不同的消费群。
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了"海尔国际星际服务一条龙服务",从产品开发制造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通过市场回访又反馈到产品开发中,形成一条良性的服务循环链,真正做到了"用海尔产品解除用户烦恼到零"。
3、积极开拓和培育名牌市场。
海尔培育名牌产品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
海尔的创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
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这一阶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案例分析题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作业工商管理学院11人力一班杨翔宇案例分析题讨论题1、分析在海尔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如何结合的?2、2006年以来,海尔进入了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你认为海尔的人力资源战略应作出怎样的调整?答:一、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
这一阶段是海尔的成长阶段,成长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为: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有效率和规范化的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而海尔集团也正是如此做的,它提出“OEC管理法”,要求员工“日事日清,日清日高”;“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等一系列要求员工素质和能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加强培训,更新员工知识和技能。
为了配合实施多元化企业发展战略,海尔提出“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念,设计了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的市场链机制。
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求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海尔集团正是运用了内外部市场竞争机制,来激励员工,以实现组织目标。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
这一阶段的组织目标是使海尔成为国际化品牌,使海尔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为了配合这一组织目标,人力资源部必须为企业提供和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海尔根据“赛马不相马”、“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推出了“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大量案例,打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司机动态考核”和“多元化的工资福利激励”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措施。
二、(一)"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
海尔发展1984至今27年发展史大事记数据资料
海尔发展第一阶段——创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上级主管部门派了年仅35岁的副经理张瑞敏前来担任厂长,当时青岛电冰箱总厂亏空了147万元人民币,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家,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已有100多个牌号,但并没有“名牌”冰箱,因此海尔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
营业额:1984年348万元1985年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集团(Liebherr-Haushaltsgerate)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
同年,海尔发生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当时海尔提出一个价值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现在看来这已没什么意义,但当时没有人能提出这样的价值观,因为当时是供不应求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要排队来购买,何必还要把质量做到极致呢?但海尔当时想到了,因为海尔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砸冰箱就是为了支持这个价值观。
事情源自一位用户来信抱怨说自己攒了多年钱才买的冰箱上有道划痕。
张瑞敏由此查出了仓库里有76台冰箱有类似问题。
员工希望将这些有瑕疵的冰箱作为福利降价卖给员工。
但张瑞敏的决定却是:砸了!海尔自此给大众留下高科技并且高质量的印象。
名牌战略初见成效。
营业额:0.18亿元1986年营业额:0.8亿元1987年营业额:1.4亿元1988年营业额:2.7亿元1988-90年兼并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
1989年营业额:4.1亿元 6月市场出现寒流,而海尔冰箱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提价12%,仍然被抢购。
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88年到89年间是电冰箱市场疲软期,很多企业产品不好卖,因为当时供求已达到平衡。
所以产品质量成了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抓产品质量,但是海尔又提升了一步:从抓产品本身的质量这种狭义的质量提升到一种广义的质量,延升到服务。
其实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质量再好,也不是完整的质量,要把产品的质量延伸到用户的家里去。
海尔当时在全国第一家提出了星级服务,包括后来的无搬运服务,在全国建了几十个电话服务中心。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
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 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名牌战略 发展阶段
多元 化战 略阶 段
国际化战 略发展阶 段
全球 化品 牌战 略发 展阶 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1984年——1991年)
1984年
第一条四星 级冰箱生产 线 发现质 量隐患 砸冰箱
1987年
国际招标 中标,获 得社会各 界关注
1991年
全国冰箱评比, 中国冰箱史上 的第一枚金牌 成立海尔集团, 进入多元化发 展阶段
1985年
1988年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1991年—1998年)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Contents
公司简介及成立背景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
公司简介
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 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 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
(2005年—2012年)
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海外上市,经 销商代表买断当地经营权。(2006 年)
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提升7.8%, 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2011年)
创造顾客的 商业模式就 是“人单合 一双赢”模 式。(2010 年)
奥运 “一枚 金牌, 希望小 学”计 划,全 球唯一 的白色 家电赞001 认证,成为中 国家电行业第 一家通过此项 认证的厂家。
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
红星电器 有限公司 整体规划 海尔集团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
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创客平台以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作为驱动机制,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让员工成为开放创新平台上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集团战略
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
海尔的创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
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这一阶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
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
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
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
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
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家电:黑色,米色,白色。
白色是可以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入电冰箱,洗衣机等,黑色是让人们娱乐入电视,米色是指我
们的电脑高科技产品。
全球名牌第一的是惠而浦,海尔。
西门子,销售是惠而浦、丽都,松下海尔。
赛马机制核心创造公平的用工环境,人才不却段,有人才的供应。
动态管理机制是让每个人有压力,人才是不断变动的,是骡子是马来出来溜溜,推行人前公布是有人监督监理一个方便举报或者监督的平台。
三类管理,分为、优秀合格,适用,有紧张性激活企业的休克鱼。
建立海尔的监督机制原因是市场在变,人也在变,光靠道德约束是不可行的越是企业重要部门和高管越要加强家督。
三工转换,适用、合格、优秀员工干部相互转换,在各个单位的市场营销,管理,生产技术达到标准的干部的考核5个指标分别不同权重最后得出平均分数每月考平,值得提及的是每月失误每月起色的也要收到批评考核时让大家不断的竞争和发挥创新意识无处不由压力,把公司大的战略分成每个员工的责任,只要每个员工认真完成的话,不怕大目标不完成
我提问,现在家电一般分为什么?具体怎么区分
黄添水回答黑色,米色,白色。
白色是可以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入电冰箱,洗衣机等,黑色是让人们娱乐入电视,米色是指我们的电脑高科技产品
我提问赛马机制的核心是什么?
王骏回答:。
赛马机制核心创造公平的用工环境,人才不却段,有人才的供应。